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作文大全 > 安娜卡列尼读后感作文 > 地图 > 安娜卡列尼读后感作文
安娜卡列尼读后感作文相关栏目
安娜卡列尼读后感作文热门栏目
安娜卡列尼读后感作文推荐
安娜卡列尼读后感作文

(共 3815 篇)

  • 1、 关于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作文模板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作文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多看一些课外书拓宽写作积累的素材,此时此刻你也因为作文而一筹莫展吧?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作文【篇1】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里,高层首长卡列宁之妻安娜艳冠群芳,在火车上她邂逅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在当时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顾一切地私奔,他们的爱情悲剧就此展开。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爱的儿子做威胁,此刻,安娜已离家与渥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性,经过重重困难波折后,安娜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后来,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要被遗弃,她内心无法获得满足和平衡拒绝和安娜离婚并逼她放弃儿子。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

    安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妇女。她不满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但作为贵族社会思想道德的叛逆者,安娜追求的虽然只是个人的爱情自由,采用的也只是个人反抗的方式,但她勇于面对整个上流社会,誓死不做虚伪的社会道德的俘虏。在冲破封建束缚,反抗社会压迫方面,她做到了处在她那个地位和环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这对当时的贵族资产阶级社会,具有深刻的批判揭露意义。

    这是我读过最好的一部小说。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多么残酷啊!她容纳不了安娜,很难说现在的社会能容纳这样的女人。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而爱,最绚丽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我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正如安娜,她始终没有与现实妥协,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人。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柔弱的身躯,我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的脆弱的

  • 2、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作文2000字精选

    说到作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和朋友相互交流彼此的经历。一篇优秀的作文是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如何写作文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作文 篇1

    读《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800字:

    并且,也是通过志军兄在豆瓣读书的标记,我才知道托尔斯泰的女儿亚·托尔斯泰娅所写的《父亲——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这本书,中文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译者是启篁、贾民、锷权。

    结合这本“传记”,以及《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显然带有托尔斯泰自传色彩的“列文”这个角色,我觉得我对托尔斯泰有了更多了解。

    一个拥有精神生活的人,会依照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生活处境,倾向于求真、求善、求美这三条不同的道路——尽管人们常说,这三条路殊途同归。这三条路各自有各自的代表人物,哲学家与科学家是求真者的代表,宗教人士是求善者的代表,艺术家则是求美者的代表。那些认识到这三条路,其实通往同一个方向的看法,很可能是正确的,因为真正的求美者,比如说一个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及其围绕整个创作构建起来的生活当中,是不可能不触及到真与善,并将他们作为自己的方法来运用的。

    而托尔斯泰是一个毕生的求善者,始终如一。这并不是说他毫不考虑美和真的实现,但他确实并不以美和真为最高人生目的。他以善为宗旨,在对善的追求过程中,实现了美和真,仿佛后者只不过是附带现象或意外产物。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更准确的说法是,美和真是其求善的方法,就好像古代少女为了寄托情思,将心力全部投注到一个荷包的刺绣上面那样。绣荷包当然是为了有朝一日寄予情郎,乃至最终结两姓之好,但少女在专心劳动时,并不会为自己设定嫁作人妇这样的具体目标,如果这么想,就会粗鲁、俗气,而且荷包也绣不好。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借书中角色之口说,他拒绝左拉那种法国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他也很难从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谢林那里获得真正的教益,这意味着他并不是一个求真者:既不像左拉那样通过文学来求真,也不像黑格尔那样通过哲学来求真。读后感·他心仪的对象,按照托尔斯泰娅的介绍看,是卢梭。而卢梭是一个对艺术与科学持批判态度的人——也就是对美和真的价值,有所怀疑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根据精神聚落来定义这个“群”,可能比行当、职业等名目,更方便我们进入我们想要了解的人物的内心。比如说,同为文学家,托尔斯泰是求善者,屠格涅夫则是求美者。求美者,

  • 3、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看过电影安娜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然后就看书啦。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她就是一个出轨的女人,可是我我依然很喜爱她,因为她很真,爱了就是爱了,一直没有违了自己的心去做事。虽然她有时所作所为让人不理解,我欣赏她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她开始是依附于一个没有感情的丈夫,后来,为了爱情,又依附于另一个男人,把爱情看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她勇敢的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着,有着快乐也很辛苦。 现实生活中,爱情不能解决人所有的欲望和需求,纵使爱情一直存在,没有保障的爱情让人恐慌让人累。我欣赏安娜的勇气和勇敢。她活的很真,很纯粹,我喜欢她的真。渥伦斯基爱安娜,而且他的爱并不肤浅,也许刚开始他对安娜的爱恋有着虚荣的成分,但安娜患上产褥热即将死去时,他在她患病期间真正认识了她,了解了她的心灵,所以他觉得以前就好像从来没有爱过她,现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爱上她的时候,他却在她面前显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为她倾倒,因为她除了聪明、文雅、美丽之外,她还非常诚实我爱安娜,她是一个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的生气勃勃的女人,当她她鼓起勇气与情人远走高飞时,我更是不可抑止的喜欢欣赏她。 可惜可爱的安娜还是自杀了。因为她选择了自由,选择了真诚,选择了勇敢,最后却不得不死亡,她违反了贵族社会的游戏规则,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个叛逆者。安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是因为她是一个真诚的女人,是一个贵族社会真诚的女人,是一个男权社会下贵族社会里还保持着真诚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杀。如果她是多丽,忠信老实地守着家庭,在怀孕生子,再怀孕生子中耗费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风流丈夫到处拈花惹草带来的痛苦,她就会继续如困兽般维系无聊的婚姻,如果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荡荒淫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会在赛马场上失声而起,而且随着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或者如果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她就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实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爱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运注定她无法生存。安娜的一生是美丽的,她的一生都保守了这种美丽。虽然流言蜚语践踏了她的人格,死亡夺取了她的生命,却没有任何力量改变了安娜内心的持守。她只是很真的做着自己,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没有错,喜欢她的个性,敬仰她的勇敢,她就像个天使,只是那个环境那个时代不允许。现实是残酷的,真诚的人们却活的很辛苦。

  • 4、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一: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她就像一只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蝴蝶,最终因为质问和谴责,慢慢失去了心中原本向往的光明,脱掉了一身黑色高贵的长裙,卸掉了往日的高贵与冷艳,就这样,火车带走了她的生命,于是,她不再翩翩然的飞舞??

    ——题记

    (一)名著作者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是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托尔斯泰之所以获得不朽的声誉,主要是由于他的两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他出身是一个个人主义贵族,但是后来接近晚年时期想要尝试过一种贫苦劳动人民生活却未遂,他起初曾耽于声色,而最终却成为一个彻底的清教徒,他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却几乎时时害怕死亡。

    这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敢于和当时的社会相抗衡,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他在今日仍被公认为19世纪最有影响的道德主义者之一,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对于本篇文章,托尔斯泰巧妙的运用爱情来表达对俄国上流社会的腐朽和不满,不落俗套,以一个当时不被重视的女人的视角表达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是值得让后人为之称赞的!

    (二)文献内容概括

    故事发生于十九世纪的圣彼得堡,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原来是一名政府要员卡列宁的贵夫人,却在一次旅行中跟英俊的军官沃伦斯基坠入情网,返家后仍然偷情。此事后来被丈夫卡列宁发现,安娜要求离婚,但却被当时作为上流社会的执政官员的丈夫被拒,卡列宁威胁她如果再这样无理取闹固执的话,将会因此再也见不到她心爱的儿子。安娜投奔沃伦斯基,过了一段短时间的幸福快乐生活,但不久沃伦斯基便对这段情感到厌倦,渴望重新恢复在军中无拘无束的日子。

    在不能作为一个称职的母亲之下,在上流社会人民对她这种背叛丈夫和道德败坏之下,在丈夫卡列宁对自己生病时照顾以及失望之下,在最爱的情人沃伦斯基感到厌倦这段感情而返回军营之下,她再也无法承受外界的舆论和批判,再也无法穿着黑色道德长裙高傲的抬起头颅宣告世界我就是要为爱牺牲一切,最后,在绝望中卧轨自杀。一个美丽而不屈的生命在无奈中屈服,就这样香消玉损??

    (三)安娜性格分析

    安娜出场的时候是在陶丽家正闹的不可开交,而列文刚刚向吉娣求了一次不成功的婚的背景下。身穿黑色礼服的安娜在舞会上迷倒了沃伦斯基,出人意料又漫不经心的打败了娇艳如花的花季少女。由此,安娜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才算正式的铺开。就像

  • 5、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10国本4班 高熠星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 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对安娜一直怀有成见的列文,都为她的美为她的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在瞬间由悠闲恬静而又显得那么优美端庄突然变为好奇,气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聪慧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得在心里赞叹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可爱,出色,惹人爱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风度。”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她对受了欺骗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如此一位优美的女性,他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可她的追求由一开始便注定了无尽的悲剧结局。 我们企盼着幸福有一天会来到身边。它会伴随着我们,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满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弗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弗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 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龙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弗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
  • 6、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说她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也不为过!伟大在她对人生的反思,对命运的探索,对人类的道德训诫,是作者崇高人格的流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1

    看完《安娜卡列尼娜》,我不确定这到底算不算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作品。但对于安娜的遭遇,我感到很熟悉,她和《红与黑》中的德雷纳夫人、《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似乎都有相似之处。

    虽然这三位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幸,但是应该说她们原本都是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的。她们有丈夫,有孩子,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几乎没有什么烦恼的事。但是后来她们都觉醒了。她们发现原来她们的幸福只是表面的,不同的是安娜和德雷纳夫人是通过爱情,而娜拉则是通过一次危机。她们都发现自己的丈夫爱社会地位、名誉更甚于爱自己。因此,她们觉醒了,前面两位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而后面那位则选择了离家出走。

    安娜的命运中充满了矛盾,她一方面觉得生活很枯燥、乏味,不想在虚伪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她想追求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爱情。她在这样的感情冲突中把握不住方向。见到丈夫和儿子后,她都有了异样的感觉。在内心深处,作为妻子的她与作为独立女性的她为丈夫争辩起来:他毕竟是个好人,正直、善良,事业上有成就。可是他的耳朵怎么显得这样怪呀。在安娜和情人第一次互相拥有之后,她并没有特别幸福的感觉。相反,她感到罪孽深重,又害怕又恶心。起先她把脸藏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后来脸上露出冷漠绝望的神情。她觉得无法用语言表达那种又羞愧又兴奋又恐惧的心情。这是她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与道德伦理约束之间的矛盾。但最终她勇敢地选择了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毅然与渥伦斯基相爱,她抛弃了家庭,抛弃了孩子。虽然德雷纳夫人也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她一直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她只要和于连偷情,总要受到良心的责备。起初安娜对于她的家庭、孩子也心存愧疚,安娜在难产快死的时候,说出过她真正的心里话。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丈夫的愧疚,对往事的悔恨,叫丈夫饶恕她,而他丈夫,那个富有同情心男人,也确实原谅了她。她说:在我心里有个魔鬼,她随时会占据我,另外一个那不是我,我知道。可是后来,安娜为了爱情抛弃一切,她比起德雷纳夫人更加勇敢,她敢于向大众公开她与渥伦斯基的爱,公然挑战当时的社会制度,也敢于抛弃她原有的一切。这也使得最后当安娜被渥伦斯基抛弃时变得一无所有。

    令我

  • 7、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本文以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为参照,分析了他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人翁安娜的悲惨命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1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

    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

  • 8、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大全

    第一篇范文: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龙斯基一再劝导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弗龙斯

  • 9、 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读后感

    篇一:《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0人们常说,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而关于安娜这个形象,自其诞生以来,也可以是每个人,不一样时代、不一样阶层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我们应该要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只片面的赞美或是批判。安娜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极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积极、进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极、落后的一面。

    安娜聪慧、典雅、质朴、活跃,是个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孩。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象草丛中的奇葩,单纯、沉静、从容、高贵,无论在什么样是场合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她活跃的精神世界,她悠闲恬静,她的美貌、聪明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对安娜一直怀有成见的列文,使他不由地在内心里赞叹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出色、可爱、逗人怜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新鲜的动人心魄的风度。”“同她谈话是一种乐事,而倾听她的谈话更是一种乐事。”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只是表现在言表,内心更好,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

    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她对受了欺骗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这样一位优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可她的追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无尽的悲剧结局。

    安娜是一个诚实、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她接受渥伦斯基的爱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旧生活决裂,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她是一个正直的女人,她追求真挚的爱情,她曾对渥伦斯基说:“爱,我所以不喜欢那个字眼,就正因为它对于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安娜挣扎在贵族社会虚伪的污泥里,很想得到解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严。她将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挚的爱情里,企图寻到一条道路来彻底解放自己和人格,这种爱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无上的目标,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深爱的儿子。

    作家描绘安娜体态和精神之美

  • 10、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英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英文(一)

    anna karenina otion. he only thought about homitted herself as a guilty the jade to perish fragrant

    i am thinking in gospels words, in the middle of you who doesn't ha一ve the crime, who can take the stone to hit her first.

    original, said according to the gospels, our each people are guilty.

  • 2022-01-27

  • 2021-12-12

  • 2019-10-28

  • 2023-03-0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3-03-09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2-01-27

  • 2021-04-28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20

  • 2022-04-16

  • 2019-09-21

  • 2023-04-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安娜卡列尼读后感作文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安娜卡列尼读后感作文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安娜卡列尼读后感作文、2024安娜卡列尼读后感作文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