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 > 地图 >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相关栏目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热门栏目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推荐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

(共 9096 篇)

  • 1、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集锦

    经过精心的设计栏目小编为您呈现了“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如何写出作品名的观后感里的重点呢?在观看影片时,您一定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观后感应该保持纯净的心态以此来更好地聆听作品的真实诉求,写观后感可以不断锻炼我们的记忆力,加强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您收藏!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 篇1

    1、一句“我只是做了我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深深触动我内心深处,伟大的谦逊,质朴的自豪,更是每个民航人的写照,倾尽一生守护航空安全,站好自己那班岗。

    2、压力。无论是萨利机长、副驾,还是管制员,在面对这样的场景,即便是他们都是尽了自己全力,依然立即检查,尤其是管制员的那场景,印象太深刻了,直接尿检、查血。还有就是萨利机长多次的失眠,多次的幻想。是呀,我们每个民航人身上不是背负重任呢?作为机务,其实也是一样,只是电影中并未提及。我们签下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份责任,不能有半点含糊。

    3、旅客安全高于一切。在哈德逊河备降成功后,全机组成员迅速组织旅客撤离到机翼和救生船上,待旅客下完后,客舱有积了半身高的水,萨利机长坚持要巡舱检查,确保不落下一个人。

    4、“宁可延误,不要事故”。这是萨利机长的准则,更是我们每个民航人的准则。

    5、亲情。萨利机长在确保所有人都上船后,走到甲板边,给妻子报了平安,简短的对话饱含浓浓的亲情。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 篇2

    我知道86岁的东木大爷几乎不失手,但是没想到《萨利机长》那么的对我的胃口,这是今年少数几部让我有冲动看两遍的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是因为视觉特效的细节丰富让我二进电影院,而作为半个影视从业者,《萨利机长》吸引我的是它的每一个精心设计的人物细节动作、布景、场景切换和运镜,我舍不得眨眼错过它的每一个镜头,一向很喜欢克制的电影,而86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冷静精准的像拿着手术刀的学院派大师。

    《萨利机长》所传递出的价值内核确实有起到抚慰后911美国创伤情绪的作用,毕竟是在发生在纽约哈德逊河上的真实坠机事件,飞机、事故、纽约,几乎是美国人心灵创伤的关键词。虽然电影中并没有明确的对话谈及到911,但是所有人心里都潜在的将其视为了巨大的阴影,包括政府、民众和萨利机长本身。

    看到有人说《萨利机长》是歌颂美式个人英雄主义,我有些不以为然,某些时候我非常厌恶“个人英雄主义”这个带着潜在意识形态审美的词汇,事实上任何能够守护好自己职责的人都

  • 2、 萨利机长观后感

    萨利机长观后感(一)

    陈梦圆

    我很感谢这部电影,因为责任,因为专业,无上荣光。

    平凡的事情平淡的完成,人生也就这么波澜不惊安康守己的走过,但有了责任,甚至多了几分危险的气息,一切就不太那么一样了。因为多了担当,多了责任,很多看似平凡不起眼的工作流程,只有我们自己清楚该如何以一种几近工匠的一丝不苟来完成,不容许半点敷衍:飞行员的例行检查单,乘务员的各项检查单还有安全检查,机务日常维护的锱铢必较,安检的严格较真…只有我们知道,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简单程序意味着什么,不奢望所有旅客能理解我们对工作程序的"矫情",我们也不对外行人要求对我们"懂得",因此最开始对这部电影我是没有太多期待的,无非又是个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题材,我很努力的想用最平常的心情走进影院,希望不要犯职业病去较真专业细节影响观影心态。事实证明我错了。

    这是一部同样工匠精神的作品。从内行角度,我震惊于对自己所学业务的反思,我们的应急培训理论是严谨得几近公式化的程序,撤离时不能携带行李,水上迫降成人救生衣要在出客舱时才能充气,甚至对应急撤离程序的类别和分工我们都有完整的严格培训,但,有一个最重要的,也是萨利机长影片中提到的:人为因素,我们不可控。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人的求生意识占据所有理性,会有人不顾安全规定在客舱就将救生衣提前充气,也会有人求生心切独自离开群体游向看似不远的河岸或海岸…等等诸多细节让我想到都细思极恐。

    作为最不可控的因素,在飞机逐渐成为几大最普遍的交通运输工具后,多希望整个社会可以将这些种种乘机安全普及给更多的普通大众,让大家都可以普及更多的安全知识,就像大家都知道坐车要系安全带,逃生玻璃要敲四角一样,让更多的人知道乘机安全带的重要性,救生衣提前充气的危险性…抛开业务角度,同样是人为因素,更是哈德逊奇迹的至关因素,那就是人对职业的兢兢业业,职业人的专业,影片中起飞前机组的检查单执行,乘务组的安全检查,真实得就是每天成千上万的航班进行时,那些松散物品固定的动作,安全广播和演示,甚至迫降前的安全带检查就像是每天颠簸时的安全带确认检查一样平凡而普通,但正是因为所有环环相扣平淡无奇的专业安全工作,串联起了整个哈德逊奇迹。

    岗位职责里的机长最后撤离飞机,在影片中是萨里最后确认客舱时的担心和乘务长一次次的催促;撤离程序中水上迫降后舱门不可用,片中是后舱乘务员坚定的守在后舱,不容置疑的要求旅客转移到翼上撤离,

  • 3、 有关萨利机长观后感

    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拥有独立的个体与思维,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思绪的火花,观看过后我们应该将内心的想法整理好写成一篇观后感。写好观后感应该将影片情节和自己的观点成功结合起来。如何写出让人一看就懂的作品观后感呢?有请阅读栏目小编为你编辑的萨利机长观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萨利机长观后感(篇1)

    可是有多少人有能力有信心多到这样?如果当时sully机长在巨大压力之下失去信心,任由模拟飞行和没有经验的听证会做出判断,那岂不是成就人间冤案?在听完黑匣子录音后,机长副机长激动地要求退场休息,他们骄傲在关键时刻一起努力,做了准确的决定,拯救了包括他们自己155个鲜活的生命。一直觉得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成就,不是爬到什么位置,而是你是不是会有这样一起同心,一起努力,危难时刻会和你站在一起,热血的兄弟姐妹。审查委员会看似苛刻不近人情,但实际上,只有他们这样严谨认真地遵守流程监管,才可以避免将来的侥幸和因此带来的灾难。不仅仅是他们,飞机迫降后,20分钟内,纽约有2000名救援人员达到现场参与救援,避免幸存的乘客被冰冷的河水冻死,这个不是简单的个人善意行为,而是社会背后强大的国家机器系统在起作用。

    然而,无论是国家机器如何强大,还是科技如何先进,在人性的社会里,总有系统和科技无法控制或解决的个案,这个时候也就需要sully机长这样的超级英雄。可是,超级英雄有他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素养,以及背后团队的支持,如果你没有却要乱逞英雄,那结果恐怕是混蛋的下场

    总之,值得一看的电影。

    萨利机长观后感(篇2)

    几个月前在某电影公众号上看过这个电影的推荐,加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所以一上映就去看了。

    影片根据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水面迫降的真实事件改编,格局虽小,视角却很独特,没有将重点放在机长如何冷静处理突发状况和如何迫降,而是围绕事件发生后的事故调查过程展开,期间穿插主角的回忆还原事件全貌。听证会是全片的高潮,当电脑模拟画面证实机长所说是正确的时候,真是激动万分,好想站起来为他鼓掌。

    汤姆?汉克斯几乎是独角戏一般,将一位经验丰富的机长演绎得近乎完美。迫降时他沉着冷静,从容果断,和副机长配合默契,成功拯救了所有人;调查中,在同时面对外界的歌颂、调查组的指控、家人的忧心忡忡三方巨大压力时,他内心又是无比的焦虑和煎熬,甚至是

  • 4、 萨利机长观后感范文模板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可以让我们深思,看完影片之后可以使我们学到更多知识。为了体会欣赏作品之后的心得感悟,我们是需要用观后感来简单记录的,坚持写观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怎样写出关于作品的全面的观后感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萨利机长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萨利机长观后感范文【篇1】

    《萨利机长》又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中国知识界一直为左右之争困惑,常常为左右之定义与分辨纠缠不清,其实如果我们以最原教旨主义的角度切入,区分左右派并不困难。左派,激进主义者的核心思路,永远是否定的、批判性的,永远看到的是事物中需要被否定的一面。反之,右派,所谓保守主义,最核心的思路,永远是以肯定的方式分析、切入事物,保守主义在中文的语境中似乎是一个负面的词汇,但它的要义其实是要准确的抓住需要肯定的事物,然后保住,守住。肯定性思维是保守主义者最根本的思维。如此来看,这两种立场本身没有先验的对错之分,关键是如何把握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对伊斯特伍德来说,惩恶扬善、开拓进取、个人主义、经验主义、家庭秩序、男性至上、职业伦理,都是他认为的人身在世最重要的价值观,这套价值观不论世情如何沧海桑田,都要保住,守住,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守则,这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立国精神。这套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了《萨利机长》的叙事策略与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比重。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萨利机长》,按照好莱坞近些年的处理方式,比较容易拍成事件化电影。像是《逃离德黑兰》、《菲利普斯船长》,这两部电影都是以起伏跌宕的方式打造高度戏剧性的事件发展流程。依靠最古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策略一路硬挺到底的《逃离兰事件》甚至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电影奖。事件类电影有一个顽疾,观众在观看此类电影的时候确实紧张,投入,认同,但看过之后又很容易淡忘,要记住情节总是困难的,而鲜明的形象总是铭记于心。从这个角度来看,《萨利机长》正好与之相反。伊斯特伍德没有将紧急迫降的奇迹事件给予高度悬念化的处理,他没有试图去让观众为究竟能否平安降落这样的悬念所牵引。换句话说,事件本身的戏剧化程度并非他所关心的。影片一开场就给出了奇迹般降落的结果,之后以并不连贯的策略,以正叙、插叙,倒叙的方法,不断的还原、拼贴事件的经过,这一切的指向都非常明确,那就是影片最核心的议题:萨利机长选择在哈德逊河降落的方式是否违规操作?因为电脑模拟证明

  • 5、 【热】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合集10篇)

    以下的“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主题相关内容,是读后感大全特意整理的。好的电影总是会让我们印象深刻,观看一部影片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观看结束后我们可以尝试动笔写上一份观后感,经常写观后感,训练思维力。您还在苦恼怎么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吗?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 篇1

    一段208秒的经历,它,可能包含了你的一生,也可能在你一生中,什么都不算。

    你的根本,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其他,比如:机长、同事、丈夫、父亲、朋友等等。是人,就必然会面对人的种种境遇,比如:已知的、未知的、迷茫的、坚定的等等。

    而飞机迫降,是境遇的一种。成为英雄,然后又受到质疑;前一秒的英雄,下一秒又可能成为投机犯。人生本来就是这么无常,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最容易的面对的,就是自我怀疑。这个自我怀疑,可能因为外界的影响,更多的是发自我们自己内心。40年的飞行生涯经历,在这个自我怀疑面前,什么都不算。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很难一言蔽之。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这本来就是一个不确定性在宏观层面和超围观层面所统治的世界,我们只是通过自己的拼命积累,在微观层面建立起一点点小确定而已,而且这一点点小确定,仅仅只是我们自己可能能明白。

    清楚这个,就可以看到‘萨利’的种种境遇和反应了。首先,是做好自己该做的。萨利从一开始接触飞行时所受到的教导,到自己在飞行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和成长,造就了他作出有利判断的基础。然后,是这样的积累和成长条件下,因为飞行模拟的结果出入,依然会对自己产生巨大的怀疑。最后,是通过自我怀疑,不断反思并寻找突破,在事实基础上找到新的解释和原因。这是一个过程,必定会经历的过程;这是一个过程,每步都得做到极致的过程;这是一个过程,做到了也不能确定的过程。

    我们去做,只是去创造了一个可以实现的可能;我们拼尽全力去做,只是增加了一点可以实现的概率。在结果面对,只有实现或者没实现,仅此而已。没有什么因为去做了,而值得去‘感动’的。结果没有达到,那些意义,只是对你自己的一点经历,你还需要去经历更多,经历到足够实现,才有意义。

    1月15日,航空史上的重要日期,一位英雄就此诞生了。全美航空1549次航班,起飞几分钟后遇到飞鸟群,双发停车,萨利机长根据飞机飞行实际情况,判断当时飞机已经无法返回起飞机场,也没有时间到达最近的机场,毅然决定迫降哈德逊河,经历208秒的生死时

  • 6、 [荐]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通用4篇

    观影是对人大脑的一种全方位刺激,好的作品能直击人心,给我们带来震撼的感受,观看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写观后感也是一种提升作文水平的途径。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观后感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荐]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通用4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篇1】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们小时候看的美国电影都那么简单粗暴有力量,那种电影怎么没了呢?

    是这样吧,看现在最火的美国电影,英雄都是虚构的,情绪都是黑暗的,内心都是纠结的,反派都是不可战胜的。选角政治正确,题材小心谨慎,故事蜿蜒曲巧。特效做出超爽的打斗细节,但是情绪宣泄,就是感觉没那么爽。

    我们小时候,美国电影不是这样的啊!除了越战让某些影人伤痕了一把,在八九十年代,最火的片子都是那么理直气壮、黑白分明。英雄从里到外透着顶天立地的自信,我就是正义!我就是不会中弹!与我做对的人天理不容,连智商都不够!我是美国精神!星条旗飘起来!

    就算不能说911改变了这一切,至少911也赶在这个转变的时间节点上。

    在911发生的当时,以及那之后十年,人们都没有意识到它给美国人投下多么大的心理阴影。只有从现在往回看,从外面往里看,我们才能发现,美国变了。

    仍然坚信正义,不再坚信必胜。

    这种虚弱的心理状态中,汤姆汉克斯就显出来了。

    说起汤姆汉克斯这个人啊,要演技有演技,要思想有思想。可是他一出现在海报上,我就是不大想看。因为用膝盖想就知道,这又是一部大好人做大好事的电影。

    汤姆汉克斯可以说演了一千种美国好人,各有千秋,个顶个的好。

    举个例子,在《荒岛余生》里,他扮演的查克流落荒岛七年。好不容易回家了,却发现无家可归,因为他的未婚妻凯丽已经另嫁他人。两人毕竟是强制分开,心里还是有感情的,凯丽的丈夫也识趣地退到一边。凯丽在雨中跳上查克的车按照好莱坞的尿性,这时候怎么样也得啃起来吧然而这是汤姆汉克斯电影,他默默地把车开回凯丽家,没有破坏她的婚姻

    就是这么好人!然而我们看电影就是想看点浪漫主义,这种人永远做出道德正确的判断,未免循规蹈矩,无聊透顶。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角色不是顺应潮流的好,是普世意义上的好。不是有成长有挣扎的好,是天生的好,永远那么好。

    坚定地呈现着自己的道德自信,有种90年代的乐观气息。

    《萨利机长》就是一部这么乐观的电影。就像星条旗在你眼前爆炸一样,充满正能量。机长果敢坚强,同僚忠

  • 7、 萨利机长观后感影评

    《萨利机长》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灾难传记电影,影片剧情引人入胜,画面震撼,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萨利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变,讲述萨利所驾驶的飞机在起飞后208秒中受到鸟群撞击,导致飞机受损,萨利机长经过多年驾驶的经验做出了将飞机迫降在河面上的决定,虽没有人员伤亡,却导致飞机受损沉没。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影片中翻译)因得到的资料与萨利等驾驶员的经验不符进行取证调查,经过几番来回对峙,最终证实萨利机长在短时间内的判断是正确的。

    影片采用插叙方法,在现实的生活中多次插入回忆事发时的场景。生活上是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质疑,以及家人没有得到结果时候对自己的担心,再加上自由的媒体下多种猜测等的诸多压力。而在记忆中是自己在紧急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这次的判断,往事的判断,而这些判断下都是证明了自己的驾驶经验丰富,在紧急状态下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证据与经验的穿插进行,可以将矛盾点不断的激化并反复的左右倾斜,加强的故事情节的曲折,也强化了观影人对结果的期待,这就在解开谜底时候给人更多的期待。

    汤姆克鲁斯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对待人物的设定对待造型等都可以算得上精益求精,从《拯救大兵瑞恩》到《阿甘正传》,从《云图》到《间谍之桥》从我们看过的每一部()电影中都可以体会到这点。肢体的细节,配饰的细节,人物心里的把握等多方面的原因将他推向了世界一流演员。

    谈及文化精神等。我们常常将美国电影冠上个人英雄主义,确实是这样的。阴谋论也好,文化论也好,在一个百姓看来,你将我重视,我便喜欢你,这个是个很正常的反应,难道说你将我视如草芥,我才会将你视若珍宝?在逻辑上可能说不通,同样在我们这个几千年以来都讲究脸面气节的民族可能有些矛盾。所以我们常常喜欢清官,青天。包公,海公,一个个青天不断的向我们展示着父母官的真正定义,以及人民公仆的真实写照。

    飞机坠毁与安全着陆之间只需三十几秒。而对于一个机长来说可能是没有退休金,可能是脸面,可能是阴谋,可能是名垂青史,还有可能是个人英雄主义,更可能是155条生命。但是这个是不是一个模拟游戏,动用这样大量的国家金钱为例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样的事情是可以歌颂的吗?这样的事情是可以拍照成电影的吗?电影的本身就给了我们答案。至于是不是文化侵袭,我认为是赤裸裸的侵袭。

    影片结尾后的采访以及一些数据给我的感受可能会更加超出了整个影片。在什么

  • 8、 《萨利机长》观后感800字

    《萨利机长》观后感 萨利机长为什么是《萨利机长》 前几天在网友的博客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豆瓣拒绝修改评分的文章,其中一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豆瓣被修理是应该的,你们写的那个不是影评,只是观后感,评这种文体是比较专业的。细细想来,我看过的很多跟自己写的确实只是观后感。这里额外说一句,在当今的社会确实是这样,人们愿意将自己的所拥有的夸大之后宣扬出去,受众也愿意听取这些东西,试想真的本本分分将正常的东西表达出来,又有多少受众那?是传播者影响了受众,还是受众影响了传播者? 话归正题,萨利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变,讲述萨利所驾驶的飞机在起飞后208秒中受到鸟群撞击,导致飞机受损,萨利机长经过多年驾驶的经验做出了将飞机迫降在河面上的决定,虽没有人员伤亡,却导致飞机受损沉没。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影片中翻译)因得到的资料与萨利等驾驶员的经验不符进行取证调查,经过几番来回对峙,最终证实萨利机长在短时间内的判断是正确的。 影片采用插叙方法,在现实的生活中多次插入回忆事发时的场景。生活上是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质疑,以及家人没有得到结果时候对自己的担心,再加上自由的媒体下多种猜测等的诸多压力。而在记忆中是自己在紧急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这次的判断,往事的判断,而这些判断下都是证明了自己的驾驶经验丰富,在紧急状态下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证据与经验的穿插进行,可以将矛盾点不断的激化并反复的左右倾斜,加强的故事情节的曲折,也强化了观影人对结果的期待,这就在解开谜底时候给人更多的期待。 汤姆克鲁斯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对待人物的设定对待造型等都可以算得上精益求精,从《拯救大兵瑞恩》到《阿甘正传》,从《云图》到《间谍之桥》从我们看过的每一部电影中都可以体会到这点。肢体的细节,配饰的细节,人物心里的把握等多方面的原因将他推向了世界一流演员。 谈及文化精神等。我们常常将美国电影冠上个人英雄主义,确实是这样的。阴谋论也好,文化论也好,在一个百姓看来,你将我重视,我便喜欢你,这个是个很正常的反应,难道说你将我视如草芥,我才会将你视若珍宝?在逻辑上可能说不通,同样在我们这个几千年以来都讲究脸面气节的民族可能有些矛盾。所以我们常常喜欢清官,青天。包公,海公,一个个青天不断的向我们展示着父母官的真正定义,以及人民公仆的真实写照。 飞机坠毁与安全着陆之间只需三十几秒。而对于一个机长来说可能是没有退休金,可能是脸
  • 9、 《萨利机长》观后感500字

    《萨利机长》观后感/影评 一段208秒的经历,它,可能包含了你的一生,也可能在你一生中,什么都不算。 你的根本,是一个人,然后,才是其他,比如:机长、同事、丈夫、父亲、朋友等等。是人,就必然会面对人的种种境遇,比如:已知的、未知的、迷茫的、坚定的等等。 而飞机迫降,是境遇的一种。成为英雄,然后又受到质疑;前一秒的英雄,下一秒又可能成为投机犯。人生本来就是这么无常,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最容易的面对的,就是自我怀疑。这个自我怀疑,可能因为外界的影响,更多的是发自我们自己内心。40年的飞行生涯经历,在这个自我怀疑面前,什么都不算。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很难一言蔽之。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现实,这本来就是一个不确定性在宏观层面和超围观层面所统治的世界,我们只是通过自己的拼命积累,在微观层面建立起一点点小确定而已,而且这一点点小确定,仅仅只是我们自己可能能明白。 清楚这个,就可以看到萨利的种种境遇和反应了。首先,是做好自己该做的。萨利从一开始接触飞行时所受到的教导,到自己在飞行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和成长,造就了他作出有利判断的基础。然后,是这样的积累和成长条件下,因为飞行模拟的结果出入,依然会对自己产生巨大的怀疑。最后,是通过自我怀疑,不断反思并寻找突破,在事实基础上找到新的解释和原因。这是一个过程,必定会经历的过程;这是一个过程,每步都得做到极致的过程;这是一个过程,做到了也不能确定的过程。 我们去做,只是去创造了一个可以实现的可能;我们拼尽全力去做,只是增加了一点可以实现的概率。在结果面对,只有实现或者没实现,仅此而已。没有什么因为去做了,而值得去感动的。结果没有达到,那些意义,只是对你自己的一点经历,你还需要去经历更多,经历到足够实现,才有意义。 我40年来载过百万乘客,最后却要由208秒的决定论定一生的功过。(by《萨利机长》)你先是萨利,然后才是机长。
  • 10、 [收藏]萨利机长观后感作文通用

    读后感大全精选栏目推选:“萨利机长观后感作文”。

    萨利机长观后感作文 篇1

    正所谓不破不立,片子基于艺术需求黑了一丢丢审查委员会,让英雄的火苗颤颤巍巍,但最终,也是审查委员会的半反面塑造以最公正无情的方式重造英雄。

    东木就是可以把叙事拍得那么高级,毫不煽情,阶段闪回,落脚点都在人性上,在丝毫不做作的情况下,把真善美都传递了。这是86岁的东木,这几乎就是如出一辙的萨利气质即视感。

    片子中段摇摇欲坠的设计太好。人物自身的惶恐,外部环境的盲目崇拜,都是在一条坚固的空中绳索中行进的。主轴是过程正义,是不含人情味的深究,是后英雄阶段中的上帝视角。虽然它那么繁琐和冷漠,但我相信大多观众都被感动着,甚至感到安全。一个国家不造神,这是对民众的保护,也是让善恶真正分明的渠道。在这个氛围中,一个完全立体,用细节取胜的机长,他的焦虑,他的害怕,他内心对过往的捍卫和对未来的无措层层加码,使观众如同机上乘客般投以感激,由使观众如同知情人般心怀同情。

    整部电影,直到片尾过渡为真实世界,我们已经不仅仅为具体的个体鼓掌了。片子以一个凶险的情景开始,却以一个庄重的群像收场,幸存者重聚,表达感激,像一次次修正活着的定义。痛苦和死亡无可回避,哪怕每一步向前都是通往终点,至少我们清醒的爱过彼此和周遭(再一次为整个机组人员在灾难面前的神发挥点赞)。

    世界上居然有一种美好经得起公式推敲,一想到这里,就安心。

    ps:无限怕坐飞机的人坐飞机前看这样的片子,有种复杂的感情。

    萨利机长观后感作文 篇2

    《萨利机长》这部电影我上周已经自己买票看过一次了,一刷的感受就是好久没看这么质朴简洁的电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长也刚刚好,很喜欢这种冷静克制的风格。

    今天参加这场观影活动就算是二刷了,imax的版本的确能看到更多细节(也可能是因为之前看过一遍了,第二次看就能注意到更多东西)。事实上我一直认为imax2d是最好的配置,比3d看着舒服多了。

    汤姆汉克斯今年应该是正好六十岁,这个角色也很适合他,他的风度和气质都表现得很棒(当然与片尾出现的机长真人相比还是略微逊色,但是他已经足够好)。想起今年他的另一部新片《但丁密码》中的兰登教授这个角色就没有那么理想,大概是电影剧本的质量对角色魅力的确影响很大,所以《萨利机长》这部电影和汉克斯这位演员应该算是互相成就了。

    电影中间有一段情节我印象很深,是萨利在一家酒吧里跟老板和两位客人

  • 2019-11-03

  • 2019-11-04

  • 2022-12-15

  • 2019-11-02

  • 2022-12-20

  • 2022-12-20

  • 2023-01-13

  • 2022-12-17

  • 2022-12-18

  • 2019-11-04

  • 2023-01-03

  • 2023-01-04

  • 2022-03-15

  • 2019-11-16

  • 2021-11-28

  • 2019-11-02

  • 2022-03-22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3-02-06

  • 2019-11-16

  • 2022-02-21

  • 2022-02-14

  • 2022-02-14

  • 2023-01-08

  • 2022-12-09

  • 2019-11-16

  • 2022-02-19

  • 2022-02-23

  • 2022-02-19

  • 2022-03-23

  • 2022-03-16

  • 2021-11-26

  • 2022-12-17

  • 2022-03-23

  • 2023-03-22

  • 2022-03-07

  • 2022-07-06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2024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