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 > 地图 >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2024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范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相关栏目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热门栏目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推荐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

(共 6413 篇)

  •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安娜·卡列尼娜(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_1600字

    《安娜·卡列尼娜(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1600字

    这本书之所以看那么久,可能是因为从第79章节开始书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与观后感。 故事开始于火车站也结束于火车站。安娜与沃伦斯基彼此回眸凝望一瞬,从未体验过的感情不可避免地被激活-燃烧-渐暗-自毁。 前面78章并没有什么,冲破阻力,终于终于在一起了,真的挺好。恋爱的浓情蜜意与同居的情投意合让两颗心紧紧依偎,彼时的安娜满眼都是柔情,浑身散发着光。两情相悦,挚爱贴身不离,脾气温柔地似水如涟,轻叩心门。 由于当时俄国贵族阶层的偏见与对女性的双重标准,安娜无法回到社交界,被完全孤立,陪着安娜在乡下与世隔绝地厮守了半年后,沃伦斯基顺利又体面地独自回到贵族社交阶层中:赛马、选举、忙公务。与安娜也正式进入平常夫妻的相处模式。并希望妯娌多劝劝安娜把原来的婚姻结束掉,完完全全成为他法定的妻子。 这是正常的,可安娜因为被原来的圈子完全孤立,她同时也为了他失去了太多,她太害怕了,所以沃伦斯基成了她唯一可以倾诉和守候的对象。她为他付出了太多,想要同等的补偿和宠爱,想要更多的陪伴与体贴,真的没有错。她和他由彼此奋不顾身地相爱变成了一方歇斯底里地索爱,而另一方平静地爱着。由于沃伦斯基白天不在家,晚上很晚才回家,安娜变得猜忌、易怒、爱争吵、大量服用吗啡以便睡着。沃伦斯基回家很热情地与她说些白天的见闻,也能立刻引来她的不满和争吵。 她为了唤起他的兴趣,打扮地更漂亮等他晚归给他看,文中说“他知道是为他而打扮,他很中意,但中意太多次了”,对,中意太多次之后便成了毫无感觉的习惯。安娜不明白:以色侍君,何来长久? 她假想他不爱她了,为了弄明白她是否还有容貌上的魅力,总是当着他的面或背着他与人调情,故意展示自己天生的姣好面容,当然也每次都让异性一下就喜欢上她。当异性表现出对她的垂青时,她会开心、自信并立刻陷入苦恼:为什么她唯一想取悦的人慢慢减少爱她的程度。安娜不明白:她渴求的“一生永远在恋爱”的状态是不可能的。那些因为外貌喜欢上她的人,也会在热恋后慢慢变成生活过日子。 她总在他回家后与他争吵,几乎天天找他吵。争吵时言语犀利,必须占上峰,争吵后又会认错要和好。每次他都尽量让步,可让步后言谈间的语气都会比上次争吵结束时更冷漠一些。更冷漠了就招来她更多的猜忌:他是不是不爱我了。安娜不明白:这是让步后的报复心理,感情都在争吵中磨光了。 如果安娜身段放柔软一些,或许

  • 2、 《安娜·卡列尼娜(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_700字

    《安娜·卡列尼娜(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700字

    这么正经的书还是第一次读这么长时间且饶有兴味。

    托翁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安娜、渥伦斯基、卡列宁还是列文和凯蒂等人,都是不完美的,或许正因如此,才显得这部作品很真实。

    而我对书中人物的印象也一直在改观,比如说卡列宁吧,一开始觉得他挺会社交,后来觉得他逃避现实、虚伪,看到最后觉得这人挺大度,没什么坏心眼儿,多次救赎安娜,虽然安娜并没有领情吧,反倒是对安娜印象越来越差,只剩同情。(10章有10章的风景,100章有100章的风景,女主角在看了八章大概一个小时之后才缓缓出场,还好没弃文)

    有的人说安娜的不幸可能在于对幸福的期望值过高,而在这个过程中幸福却又被稀释了;有的人说是安娜性格使然;我想说的是:当爱只剩下猜疑、吵架和征服时,是一定会走向灭亡的吧,只是最后选择结束的方式不同罢了。

    许多人熟知书中那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我觉得最好的应该是列文最后说的那段话:

    还想起了许三多说过的那句话“好好活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这样看来,托翁还是偏爱列文和凯蒂的吧。

    连长也说过,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要挺胸抬头去面对。平常心,平常心。

  • 3、 安娜·卡列尼娜(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2000字(3)篇

    终于读完了这本长篇巨著,思绪万千,感慨颇多,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一部伟大的作品,必定是包罗万象的,从社会背景个个阶层到各行各业,从工业,农业到新兴行业,从贵族,地主到普通民众等等,作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丰富又深刻的社会历史画卷。书里主人公有安娜和渥伦斯基,列文和凯蒂,等等。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刻画都鲜明又有代表性。可是我最想说说的还是安娜和渥伦斯基。安娜美丽,聪明,优雅,大方,真诚。可是,为了爱情,她离开了丈夫和儿子,抛弃了名誉和地位,飞蛾扑火的奔向了渥伦斯基。而渥伦斯基一开始对安娜是真迷恋,是动了真情,也是爱情。我们抛开当时的种种社会偏见,愚昧无知,我们忽略卡列宁的自私和虚伪,我们不谈渥伦斯基的自私和无情。我们就谈谈爱情。爱情是真的有保鲜期的,爱情真的会消散,爱情双方真的不平等的,“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安娜到最后其实是明白了这一切的,她明白了渥伦斯基是爱她的,只是他要自我,要自由,要地位,要社交,他想要的很多,他不能给她对等的爱,而她只想要爱情,只想要他,她没有了自我,没有了安全感。所以她想要最后一博,用死亡换回他的悔恨,他的爱。只是这种决绝的方式到底得到了什么,她永远也可能知道了。爱情是什么,这自古就是个难题。或许我们会说安娜的悲惨结局是有社会背景因素的。可是,即使是现代,女性有了工作,收入,地位和独立,难道安娜的悲剧就不会上演了吗?不会,因为除了这些,女性还要找到真正的自我,有自我的追求,有自己的生活,有强大的内心。而这一切,又谈何容易呢。

    历时18小时52分钟看完这本书,最后看到结尾有些迷糊。想不到这本书是以列文得出生命的意义来结束的。事实上我也曾思考过书中列文所想的活着的意义、信仰等问题,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这本书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但这个版本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每个篇幅总有一些明显的错别字,看的我特别不舒服。如果对看书质量比较较真的,真的不推荐这个译本。这本书是讲俄国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大恐慌及焦虑现象。主要以安娜及列文为故事展开。安娜在未遇到渥伦斯基之前是一位有魅力有地位的善于在上层贵族交际的已婚女性,有一位人人敬仰的丈夫和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如果不是渥伦斯基,可能安娜的一生都会平静如水。是因为与渥伦斯基的相爱,改变了她一生的轨迹。抛开家庭,挣脱传统束缚,与渥伦斯基在一起确实有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但随着后面不知道是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还是激情

  • 4、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译林)》读后感_1100字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译林)》读后感1100字

    《安娜.卡宁列娜》这部已问世一百多年的伟大作品是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我以前粗略的读过,但这次重读的这版译本我认为是岂今译得最棒的,整部作品译文流畅而契合原著,词句优美细腻而精准生动形象的再现了大师匠心独运的风格,让你在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地域风貌和人文环境和生动人物语言描绘中陶醉而流连往返。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这句举世闻名的开场白就出自本书。在托翁的笔下其是誓要向世人展现这种人间的情感联系及相互冲突而又力求保持平衡的关系而引发的人间悲喜剧的,在展现这种人间共有的矛盾关系时大师不吝笔墨并且是浓墨重彩并巧饰恢宏的用隆重大气的笔触来勾画其心中喜爱的安娜,我认为托翁是带着一种赞赏和怜惜在写安娜的,他赋予他美丽活泼聪明优雅及母爱于一身,更赋予她大胆追求情感的勇气,并让其和那个纸醉金迷,世俗而沉沦的时代下脱颖而出并超乎寻常的勇气追求心中的爱并以行动向那个麻木虚伪之世公开挑战,安娜无疑成了撕开刻板虚伪面纱的勇士,无疑成了世俗眼光下的异类,安娜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她虽然勇敢冲破世俗去追寻心中所爱,但其却在其虚无而患得患失的矛盾内心冲态中沉浮,她渴望得到爱情,却在渴望中竭力想更牢的抓住渥伦斯基,当爱的激情消退后,现实的种种犹如喑藏的冰山般从水下隐现而出,暗藏着无穷的危机,两颗原本相爱的心在现实冰冷的考验下,经受着无穷而无形的冲击,两人的渴求的差异性显现出来,安娜想抓住这种虚无的幸福,而渥伦斯基似乎想从这种虚无中挣脱,托翁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矛盾中安娜内心深处的寻求和挣扎,随着大师的传神文字,你会与安娜感同身受,并更能理解和窥探到安娜那颗饱受情感折磨而又欲拥不能却又爱之深切矛盾的矛盾心理。

    如果安娜未在车站与渥伦斯基相遇,我在想年轻美貌风情万种的安娜会一直收敛着自己渴望的心和奔放的情感,和大自己二十岁的刻板不善表露情感和不解风情的一味追求勋章和爵位形如政治官僚机器而投机钻营的丈夫卡列宁过着衣食无忧,锦衣穿行于各大交际场中,表面欢声笑语,内心枯槁的守在那幢华屋里度过一生吧,只有在和儿子谢辽沙在一起时,也许安娜才会感到幸福和活着,安娜的幸和不幸都在于其的觉醒,而淹埋毁灭她的是其对幸福的追寻的虚幻和那个时代的扼杀。

    安娜是个大胆的女性,她敢于向封建礼教宣战,但却无力抗争世俗,托翁一方面呕歌新

  • 5、 《安娜卡列妮娜》观后感600字

    电影新版《安娜卡列妮娜》观后感 昨天,网上看完2012年新版电影「安娜,卡列妮娜」后,一种莫有的震撼感在心中涌动,当一个贵族女人不满足于现状而勇敢的冲破陈规旧俗的与男人私约,出轨,背叛丈夫,毁掉家庭,从而被扛不起的名誉和不容侵犯的爱情葬送了生命来看,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过程是美好的,感觉是难忘的,性质是自私的,而参杂了钱权交易以及仅仅是满足热烈的性欲的发泄,那么,这样的爱情只能是昙花一现,末了有人伤心,有人悲,有人快乐有人喜的画面自然会呈现。尽管电影是以悲剧落幕,但是其内容也毫不掩饰的影射出哪怕是爱之生命很短暂,其美妙的滋味也值得人们去偿试,必定曾经拥有,何必再乎结果?总之,电影里美丽,英俊的男女演员,漂亮的场景,心动的故事,拨动心弦的音乐,精湛的演技等等无不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成为我难忘的回忆是呀,再面对现实生活中男人或女人们的各种出轨想想,不能说是道德品质败坏,只能说是动物生理上的需要,如果没有情欲的吸引,刺激和释放,哪来的偷情?何来的背叛?(为了改善生活状况而出卖肉体的不算爱)然而,人类就是由男人女人形成,再繁衍后代,组织家庭的延续和发展的,所以,无论是否有家有伴的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渴望拥有一个婚姻以外的异性朋友来填充孤独,寂寞,乏味的心,由其是已经快走到人生终点的中老年人,最能感悟时光的残酷,明白有限的时间也不容其瞻前顾后了,寻找伴侣不一定要上床,要过界,要肉体接触,哪怕是寻找一个懂自己,陪自己,欣赏自己的异性闺蜜,也是人生最后的安慰啊!可是,这种事常常是可遇不可求,若是顺其自然,却等不起,若想不让时间白流,就放下面子,架子的主动去寻求,像92岁扬震宁与39岁翁帆的爱情故事,不是人人都能拥有,上帝只眷顾那些爱生命,会生活,疼自己,惜时间,爱她人且勇敢,潇洒,敢恨敢爱的人!不信就算算,想想,看看,人活一回,哪个对婚姻出过轨,背过叛的人,活的不比忠诚守家过日子的人风流,滋润啊?从古至今在生活中,银幕上,舞台上所演绎的爱情故事之感动灵魂的情节,哪段不令人向往,羡慕,喜欢呀?因此就足以证明爱情的伟大和神奇,也就是上帝也无法阻挡人们精神出轨,行为背叛之追求激情,寻求欲望,满足快乐的脚步之真正的原因了。对此,尽管有法律法规的限制约束,可是面对美事,谁都避免不了要犯错误呀,这也是动物的本能啊,不管谁遇上,谁摊上了,只能无奈的理解万岁吧。呵呵
  • 6、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作文900字_高三读后感

    我觉得,我有必要写一篇读后感,因为这才不枉读一部著作。当然,我必须声明:兹部世界名著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他是俄国的作家。

    如果按照我的想法,我会先读《战争与和平》,再读《安娜·卡列尼娜》,之后可能就是《复活》。因为这是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与世界观念成长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变化的历史进程。只因兹著是较廉价的(180阅饼),于是在代金券支付73阅饼的基础上,通过支付宝支付了1.07元。

    全著大概说的是婚外情的悲剧吧,一个漠然的社会。红颜祸水。并不是所有吸引你的女人都能给你带来快乐。如果我还有什么可说的的话,那就是著中主人公的名字。我阅读伊始,就注意到了一个类似人名形式的一串字符——“安娜.阿尔卡迪耶芙娜”。我说,书名不是“安娜·卡列尼娜”吗?怎么会有“安娜.阿尔卡迪耶芙娜”?

    再看一个译本也是如此,我于是不得不认为她是个打酱油的。但是越到后面越是像把作者狠狠地揪出来,无情地拷问一番,再歇斯底里地臭骂一顿。后来,当参看第三部译本时,才知“安娜·卡列尼娜”的全名是“安娜·阿尔卡迪耶夫娜·卡列尼娜”。是在人物表上知晓的。这才释然。

    但纵观全书,先是“安娜.阿尔卡迪耶芙娜”,后来是“安娜.卡列尼娜”,最后又反为“安娜.阿尔卡迪耶芙娜”。没有全名就算了,当你译错,没想到还错来错去。无语!(特别声明:间隔号与原文同;“芙”与“夫”也与原文同。)

    我学到了什么?最明显的就是,一个人说的话(在书面上),被引号括住的,可以为若干段落。发现作者惯用“平心静气”,就像三毛惯用比喻句“就像一个世纪那么长”一般。一个段落很长,所以要时刻注意指称框架中的首要主语,记住他,直到另一个语篇中另一主语框架的出现。这样有助于明晰是谁说的,避免小句的蒙蔽,而使自己感到混乱。一个篇章,若干段落中,会有一段小段落是观点语篇,需要以作者的口吻来读,因为那可能就是作者的心声。比如兹著人物的一些话语可以看作是俄国文坛状元列夫·托尔斯泰的话。

    如果说,一个人的生活需要什么来使之充实的话,我选择阅读。

    2018年12月25日13时47分

  • 7、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本文以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为参照,分析了他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人翁安娜的悲惨命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1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

    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

  • 8、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大全

    第一篇范文: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龙斯基一再劝导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弗龙斯

  • 9、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篇一: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小说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首次成功地采用了两条平行线索互相对照、相辅相成的"拱门式"结构,并在心理描写上细致入微、精妙绝伦。小说中那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无疑都是现实主义描写的典范。 100多年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肯定与高度推崇,它的成就和影响无疑是空前的。它把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最高峰,树起了一面高耸入云的丰碑。另一方面,人们又把《安娜·卡列尼娜》当做俄国19世纪现实的教科书。正是通过它,许多人了解到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现实。俄国后来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对社会的攻击便是从这里开始的。俄国革命的领导人列宁曾反复阅读过《安娜·卡列尼娜》,以至把封皮都弄得起皱了。他说:“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这么多重大的问题,能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 100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安娜形象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正说明安娜形象的艺术生命力是不朽的。 花了两小时把电影《安娜。卡列尼娜》看完,整体上来说,电影拍得不错,就是节奏快了点儿,以两小时来概括安娜的一生显得如此仓促,让人有点不知所措,不能够精妙的把握住安娜的个性。安娜的一生是精彩纷呈,大起大落,要想像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那样表达到位的话,电影显得有点空洞苍白无力了。然而,电影也足以把整个小说人物的特征反映出来,因为抓住了精华所在。 电影以人物康斯但丁列文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康斯但丁列文的真实身份是列夫。托尔斯泰,然而他仅仅是一个讲述者,真正的主人公是安娜、伏伦斯基、卡列宁——三个生存在同样社会上不同性格的人。 安娜给予我的感触最多,让我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一个人的看法。“死时还没懂得爱的真谛,那就比死亡本身更可怕了。”刚开始的这句话我是一直不能理解,或许是因为这话我本身并不曾体会过,然而,俯观了安娜的一生,看着她走过的日子,感受过她的内心想法,到后来完全懂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是一种对爱的追求的精神,这是一股为爱牺牲一切的力量
  • 10、 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读后感

    篇一:《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0人们常说,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而关于安娜这个形象,自其诞生以来,也可以是每个人,不一样时代、不一样阶层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我们应该要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只片面的赞美或是批判。安娜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极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积极、进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极、落后的一面。

    安娜聪慧、典雅、质朴、活跃,是个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孩。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象草丛中的奇葩,单纯、沉静、从容、高贵,无论在什么样是场合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她活跃的精神世界,她悠闲恬静,她的美貌、聪明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对安娜一直怀有成见的列文,使他不由地在内心里赞叹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出色、可爱、逗人怜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新鲜的动人心魄的风度。”“同她谈话是一种乐事,而倾听她的谈话更是一种乐事。”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只是表现在言表,内心更好,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

    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她对受了欺骗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这样一位优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可她的追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无尽的悲剧结局。

    安娜是一个诚实、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她接受渥伦斯基的爱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旧生活决裂,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她是一个正直的女人,她追求真挚的爱情,她曾对渥伦斯基说:“爱,我所以不喜欢那个字眼,就正因为它对于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安娜挣扎在贵族社会虚伪的污泥里,很想得到解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严。她将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挚的爱情里,企图寻到一条道路来彻底解放自己和人格,这种爱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无上的目标,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深爱的儿子。

    作家描绘安娜体态和精神之美

  • 2019-10-11

  • 2022-01-27

  • 2023-03-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1-12-12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3-03-0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22-01-2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3-04-06

  • 2019-10-20

  • 2022-04-16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频道为大家提供大量优质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范文,2024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900字大全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