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 > 地图 > 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相关栏目
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热门栏目
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推荐
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

(共 9057 篇)

  • 1、 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合集8篇

    在撰写读后感时,如何能够写得更好呢?我们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常常会被其中的情节、人物和思想感染和吸引。当我们完成阅读后,应该通过认真总结和梳理自己受到的启示和思考方式,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阅读感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读后感,小编特别挑选了一篇名为“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的好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篇1)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不论是从情节还是人物形象或者是环境描写上,都不落俗套,给人全新的阅读体验。

    一部优秀的作品总会给人带来很多思考,而这思考又不是凭空而来,是可以从小说中找到线索、理清脉络的。对于这部小说,有以下一些探究:

    一、叙事作品中人物文化身份的多重性探析

    托尔斯泰:“人不是一个确定的常数,而是某种变化着的,有时堕落,有时向上的东西。越是难以分析、界定的人物就越具有多解性,从而也就更具艺术魅力。”

    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例:

    1.勇于追求爱情自由,反对封建礼教,显示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愿望,又向贵族社会的虚伪道德宣战。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不论是上流社会还是底层百姓,都盛行着婚外情的风气。从小说中也可以看出这点,安娜本可以像多数人一样安心做一个情人,因为丈夫为了保全名誉并不会和她离婚也不会向外人泄露妻子的秘密,但是安娜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她是一个很美丽、充满生气的贵族妇女,受过良好的教育,感情充沛,但是丈夫比他大二十岁,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官僚机器”,仅仅把安娜当成一个家庭必须的部分而不是用心爱着的妻子,他冷言挖苦安娜、从来不会想到安娜也是一个有思想有爱憎的人,甚至想压制安娜的思想,不希望她是一个独立的人,大男子主义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安娜选择了反叛虚伪的婚姻生活,她要离婚,她要和自己真正爱的人结合,及时困难重重也义无反顾。

    2.一个不负责任的妻子和母亲。安娜作为妻子,在遇见伏伦斯基之后对丈夫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她觉得丈夫的说话声音、掰手指的动作都是难以容忍的,虽然卡列宁原谅了她的失足,但是她仍然没有悔过,这让一个丈夫情何以堪,从这个角度看,卡列宁是无辜可怜的,毕竟出轨背叛家庭的不是他。作为母亲,她为了爱情而她放弃了儿子,没有体现出母爱的牺牲精神。

    3.爱情至上主义者,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追求个性解放和独立的她却依附于男人而渐渐迷失自己。安娜在和伏伦斯基出国之后,众叛亲离,脱离了自己的社交圈,终日

  • 2、 安娜卡列尼娜心得

    在面对不同的事情过后,我们总会有不一样的启发,此时此刻我们可以试着写一篇心得体会。很多人在心得体会写作的时候会感觉不知所措,对于写心得体会你有哪些看法?

    安娜卡列尼娜心得 篇1

    我第一次仔细认真的阅读一本名著,就献给了《安娜》,接下来我就写一下读后感。

    几天前就读完了这本书,但一直拖着没有写读后感,这本书我是利用在大一下学期的空闲时间读完的,说起了还很感谢我一个师姐一直强调我应该要有一个阅读的习惯,还给我列了书单,让我抓紧时间一点点看完,而且不能是走马观花的看,必须认真,细致,有自己的思考,那下面我就写一下读后感。

    这部小说,列夫·托尔斯泰高度还原了俄国当时的生活百态,上层贵族对于下层劳苦人民的无视,并且压榨他们。但是却有像列文这样的地主主动走到劳苦人民中,为他们发声,联系作者本人,托尔斯泰也是贵族,但他也一直为劳动人民争取他们的利益。还提到了俄国当时的农业的发展情况,一些先进的地主已经意识到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一味的剥削雇农,而且要引进农耕工具。

    文中还提到了俄国的经济,教育,宗教(宗教色彩浓厚,新教等等)艺术(包括绘画,音乐,戏剧,书籍)的情况,新势力和旧势力的对抗,读后感·例如教育,新派认为我一个个鼓励女人去上学,鼓励慈善学校,但旧势力还是固执己见的认为只有少数的上流社会的贵族能接受教育。

    安娜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当她在火车站卧轨自杀的时候,不仅是对伏伦斯基的惩罚,也是对那个社会的控诉,一个女人,面对自己的木讷的丈夫,平稳的家庭,在她的情夫身上找到了激情,但是却不被所有人接受,而且她的情夫还喜欢上别的女人,反映了当时的俄国对女性的歧视,而女性却难以反抗。

    上卷中,列文和吉娣迅速地抓住了我的眼球,虽然一开始他们并没有成功相爱。安娜曾经这么对吉娣说“您现在的年华真太宝贵了,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好比弥漫在瑞士群山中的蔚蓝色雾霭。这种蔚蓝色雾霭笼罩着童年即将结束时那个年代幸福的一切,过了这快乐幸福的阶段,路就越来越窄了,踏上这段道路真叫人又惊又喜,尽管它看来还是光明美好的。”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吉娣所处的美好年华里一切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而失恋后的吉娣害了一场大病,意志消沉,出国疗养遇到了改变她的华伦加,她的身上有着“超脱吉娣所十分厌恶的世俗男女关系的生活情趣和生活价值。”这一点深深吸引了吉娣,并启发了她,带领她到了一个崭新的,崇高而美丽的新世界,从这个

  • 3、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

    安娜卡列尼娜影评(一)

    惊喜惊喜!不是故事,是手法。乔怀特居然在大银幕上呈现了一出舞台剧!全片的取镜,走场等等,几乎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采用了布景式的舞台剧表现手法。正映衬了一点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小说中的几段重要的内心戏全都放在了单一的舞台场景上表演,比如安娜抚摸着熟睡中的儿子,默默湿了眼眶。然而丈夫卡列宁恰巧闯入镜头,这样一幕简单的无言戏被处理得非常妥当。

    舞台的框架仿佛就是沙俄时期的舆论束缚,片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场自由戏份在开阔的户外拍摄。比如安娜与沃伦斯基的两段缠绵,康斯坦丁的割草戏等等,最令人释怀的还属片尾,安娜与卡列文的儿子和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私生女儿,如亲生兄妹般在野花丛中追逐嬉戏,此时的卡列文也端坐一旁,看着手中的书籍,望着两个无邪的孩童。最终野花丛蔓延到了舞台的框架中,彻底让结尾开阔了。

    如此新颖的模式是在当代电影中非常罕见的,1920年以前的5分钱影院时代倒是屡见不鲜,用镜头驾驭一场舞台剧。看来乔怀特在《赎罪》之后启动列夫托尔斯泰的大作是久经考虑的,想必他也一定做足了功课和各种构思才开机的。据我所知,《安娜卡利尼娜》被搬上银幕已有不下6个版本,最近的包括1999年苏菲玛索的版本。此时乔怀特再启此计划,唯有在叙事上做一次革新,他聪明地选用了最复古的方式来做革新,结果却成功地驾驭了全片的几段戏剧冲突。使得影片的每一个镜头都可定格作为艺术画来欣赏。再加上这样的经典爱情悲剧,凄美二字得以最好的诠释。

    火车,是《安娜卡利尼娜》的重要场景以及道具,无论是安娜与沃伦斯基的初见,还是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之间的衔接,亦或安娜最终选择的结束方式。滚动的车轮,呼啸的汽笛,白雪皑皑的冬日,成了各版《安娜卡列尼娜》的代名词。此片中的舞台加上微缩模型以及手绘布景让人对这班列车有了崭新的映像,可谓只要是火车出现的场景,必营造出了高潮。

    即便安娜的命运被搁到现代,依旧摆脱不了抑郁的结果,虽在当今社会,其不至于落得自了生命的结果,但人物本身的纠结性绝不亚于沙俄时期的人言可畏。凯拉奈特利首次出演如此苦情的角色,几乎影片的后半部分全都是湿着眼眶演过去的,尽管如此,却和以往的苦情电影不同,其一自然是之前反复提到的手法革新,其次就是在于影片层次的递进上。安娜是全片的一个索引,一个纠结体。一旦她结束生命,所有人物都归于原位,互不干涉。

    这点,乔怀特版的《安娜卡列尼娜》甚是突出了前端二人相互肉体吸引的

  • 4、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看过电影安娜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然后就看书啦。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她就是一个出轨的女人,可是我我依然很喜爱她,因为她很真,爱了就是爱了,一直没有违了自己的心去做事。虽然她有时所作所为让人不理解,我欣赏她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她开始是依附于一个没有感情的丈夫,后来,为了爱情,又依附于另一个男人,把爱情看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她勇敢的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着,有着快乐也很辛苦。 现实生活中,爱情不能解决人所有的欲望和需求,纵使爱情一直存在,没有保障的爱情让人恐慌让人累。我欣赏安娜的勇气和勇敢。她活的很真,很纯粹,我喜欢她的真。渥伦斯基爱安娜,而且他的爱并不肤浅,也许刚开始他对安娜的爱恋有着虚荣的成分,但安娜患上产褥热即将死去时,他在她患病期间真正认识了她,了解了她的心灵,所以他觉得以前就好像从来没有爱过她,现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爱上她的时候,他却在她面前显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为她倾倒,因为她除了聪明、文雅、美丽之外,她还非常诚实我爱安娜,她是一个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的生气勃勃的女人,当她她鼓起勇气与情人远走高飞时,我更是不可抑止的喜欢欣赏她。 可惜可爱的安娜还是自杀了。因为她选择了自由,选择了真诚,选择了勇敢,最后却不得不死亡,她违反了贵族社会的游戏规则,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个叛逆者。安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是因为她是一个真诚的女人,是一个贵族社会真诚的女人,是一个男权社会下贵族社会里还保持着真诚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杀。如果她是多丽,忠信老实地守着家庭,在怀孕生子,再怀孕生子中耗费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风流丈夫到处拈花惹草带来的痛苦,她就会继续如困兽般维系无聊的婚姻,如果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荡荒淫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会在赛马场上失声而起,而且随着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或者如果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她就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实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爱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运注定她无法生存。安娜的一生是美丽的,她的一生都保守了这种美丽。虽然流言蜚语践踏了她的人格,死亡夺取了她的生命,却没有任何力量改变了安娜内心的持守。她只是很真的做着自己,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没有错,喜欢她的个性,敬仰她的勇敢,她就像个天使,只是那个环境那个时代不允许。现实是残酷的,真诚的人们却活的很辛苦。

  • 5、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一: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她就像一只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蝴蝶,最终因为质问和谴责,慢慢失去了心中原本向往的光明,脱掉了一身黑色高贵的长裙,卸掉了往日的高贵与冷艳,就这样,火车带走了她的生命,于是,她不再翩翩然的飞舞??

    ——题记

    (一)名著作者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是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托尔斯泰之所以获得不朽的声誉,主要是由于他的两部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他出身是一个个人主义贵族,但是后来接近晚年时期想要尝试过一种贫苦劳动人民生活却未遂,他起初曾耽于声色,而最终却成为一个彻底的清教徒,他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却几乎时时害怕死亡。

    这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敢于和当时的社会相抗衡,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他在今日仍被公认为19世纪最有影响的道德主义者之一,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对于本篇文章,托尔斯泰巧妙的运用爱情来表达对俄国上流社会的腐朽和不满,不落俗套,以一个当时不被重视的女人的视角表达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是值得让后人为之称赞的!

    (二)文献内容概括

    故事发生于十九世纪的圣彼得堡,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原来是一名政府要员卡列宁的贵夫人,却在一次旅行中跟英俊的军官沃伦斯基坠入情网,返家后仍然偷情。此事后来被丈夫卡列宁发现,安娜要求离婚,但却被当时作为上流社会的执政官员的丈夫被拒,卡列宁威胁她如果再这样无理取闹固执的话,将会因此再也见不到她心爱的儿子。安娜投奔沃伦斯基,过了一段短时间的幸福快乐生活,但不久沃伦斯基便对这段情感到厌倦,渴望重新恢复在军中无拘无束的日子。

    在不能作为一个称职的母亲之下,在上流社会人民对她这种背叛丈夫和道德败坏之下,在丈夫卡列宁对自己生病时照顾以及失望之下,在最爱的情人沃伦斯基感到厌倦这段感情而返回军营之下,她再也无法承受外界的舆论和批判,再也无法穿着黑色道德长裙高傲的抬起头颅宣告世界我就是要为爱牺牲一切,最后,在绝望中卧轨自杀。一个美丽而不屈的生命在无奈中屈服,就这样香消玉损??

    (三)安娜性格分析

    安娜出场的时候是在陶丽家正闹的不可开交,而列文刚刚向吉娣求了一次不成功的婚的背景下。身穿黑色礼服的安娜在舞会上迷倒了沃伦斯基,出人意料又漫不经心的打败了娇艳如花的花季少女。由此,安娜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才算正式的铺开。就像

  • 6、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10国本4班 高熠星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 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对安娜一直怀有成见的列文,都为她的美为她的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在瞬间由悠闲恬静而又显得那么优美端庄突然变为好奇,气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聪慧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他,使他不由得在心里赞叹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可爱,出色,惹人爱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风度。”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她对受了欺骗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如此一位优美的女性,他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可她的追求由一开始便注定了无尽的悲剧结局。 我们企盼着幸福有一天会来到身边。它会伴随着我们,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满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弗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弗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 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龙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弗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
  • 7、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译林)》读后感_1100字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译林)》读后感1100字

    《安娜.卡宁列娜》这部已问世一百多年的伟大作品是俄罗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我以前粗略的读过,但这次重读的这版译本我认为是岂今译得最棒的,整部作品译文流畅而契合原著,词句优美细腻而精准生动形象的再现了大师匠心独运的风格,让你在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地域风貌和人文环境和生动人物语言描绘中陶醉而流连往返。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这句举世闻名的开场白就出自本书。在托翁的笔下其是誓要向世人展现这种人间的情感联系及相互冲突而又力求保持平衡的关系而引发的人间悲喜剧的,在展现这种人间共有的矛盾关系时大师不吝笔墨并且是浓墨重彩并巧饰恢宏的用隆重大气的笔触来勾画其心中喜爱的安娜,我认为托翁是带着一种赞赏和怜惜在写安娜的,他赋予他美丽活泼聪明优雅及母爱于一身,更赋予她大胆追求情感的勇气,并让其和那个纸醉金迷,世俗而沉沦的时代下脱颖而出并超乎寻常的勇气追求心中的爱并以行动向那个麻木虚伪之世公开挑战,安娜无疑成了撕开刻板虚伪面纱的勇士,无疑成了世俗眼光下的异类,安娜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她虽然勇敢冲破世俗去追寻心中所爱,但其却在其虚无而患得患失的矛盾内心冲态中沉浮,她渴望得到爱情,却在渴望中竭力想更牢的抓住渥伦斯基,当爱的激情消退后,现实的种种犹如喑藏的冰山般从水下隐现而出,暗藏着无穷的危机,两颗原本相爱的心在现实冰冷的考验下,经受着无穷而无形的冲击,两人的渴求的差异性显现出来,安娜想抓住这种虚无的幸福,而渥伦斯基似乎想从这种虚无中挣脱,托翁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矛盾中安娜内心深处的寻求和挣扎,随着大师的传神文字,你会与安娜感同身受,并更能理解和窥探到安娜那颗饱受情感折磨而又欲拥不能却又爱之深切矛盾的矛盾心理。

    如果安娜未在车站与渥伦斯基相遇,我在想年轻美貌风情万种的安娜会一直收敛着自己渴望的心和奔放的情感,和大自己二十岁的刻板不善表露情感和不解风情的一味追求勋章和爵位形如政治官僚机器而投机钻营的丈夫卡列宁过着衣食无忧,锦衣穿行于各大交际场中,表面欢声笑语,内心枯槁的守在那幢华屋里度过一生吧,只有在和儿子谢辽沙在一起时,也许安娜才会感到幸福和活着,安娜的幸和不幸都在于其的觉醒,而淹埋毁灭她的是其对幸福的追寻的虚幻和那个时代的扼杀。

    安娜是个大胆的女性,她敢于向封建礼教宣战,但却无力抗争世俗,托翁一方面呕歌新

  • 8、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说她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也不为过!伟大在她对人生的反思,对命运的探索,对人类的道德训诫,是作者崇高人格的流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1

    看完《安娜卡列尼娜》,我不确定这到底算不算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作品。但对于安娜的遭遇,我感到很熟悉,她和《红与黑》中的德雷纳夫人、《玩偶之家》中的娜拉似乎都有相似之处。

    虽然这三位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幸,但是应该说她们原本都是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的。她们有丈夫,有孩子,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几乎没有什么烦恼的事。但是后来她们都觉醒了。她们发现原来她们的幸福只是表面的,不同的是安娜和德雷纳夫人是通过爱情,而娜拉则是通过一次危机。她们都发现自己的丈夫爱社会地位、名誉更甚于爱自己。因此,她们觉醒了,前面两位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而后面那位则选择了离家出走。

    安娜的命运中充满了矛盾,她一方面觉得生活很枯燥、乏味,不想在虚伪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她想追求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爱情。她在这样的感情冲突中把握不住方向。见到丈夫和儿子后,她都有了异样的感觉。在内心深处,作为妻子的她与作为独立女性的她为丈夫争辩起来:他毕竟是个好人,正直、善良,事业上有成就。可是他的耳朵怎么显得这样怪呀。在安娜和情人第一次互相拥有之后,她并没有特别幸福的感觉。相反,她感到罪孽深重,又害怕又恶心。起先她把脸藏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后来脸上露出冷漠绝望的神情。她觉得无法用语言表达那种又羞愧又兴奋又恐惧的心情。这是她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与道德伦理约束之间的矛盾。但最终她勇敢地选择了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毅然与渥伦斯基相爱,她抛弃了家庭,抛弃了孩子。虽然德雷纳夫人也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她一直处于犹豫不决的状态,她只要和于连偷情,总要受到良心的责备。起初安娜对于她的家庭、孩子也心存愧疚,安娜在难产快死的时候,说出过她真正的心里话。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丈夫的愧疚,对往事的悔恨,叫丈夫饶恕她,而他丈夫,那个富有同情心男人,也确实原谅了她。她说:在我心里有个魔鬼,她随时会占据我,另外一个那不是我,我知道。可是后来,安娜为了爱情抛弃一切,她比起德雷纳夫人更加勇敢,她敢于向大众公开她与渥伦斯基的爱,公然挑战当时的社会制度,也敢于抛弃她原有的一切。这也使得最后当安娜被渥伦斯基抛弃时变得一无所有。

    令我

  • 9、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本文以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为参照,分析了他的著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人翁安娜的悲惨命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篇1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都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

    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

  • 10、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大全

    第一篇范文: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耐着性子读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很厚的一本书,简直可以说是磨练人耐性的一本书。一种苍凉不觉涌上心头。看完这本书仿佛随着书中的主人公走完了一个人生一个不凡的人生。

    吃饭时候还在思索,却感到头脑混乱,只是清晰记得安娜死了,而且是卧轨自杀的,很残忍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异于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以蛇自杀,这些可怜的人啊<说红颜薄命,一些不假的,这些红颜几乎都是兰心惠质,沉鱼落雁。哎,可叹,可惜,可怜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笔十分之细腻,以至于让我觉得有些情节和话语很繁琐,描写上流社会晚宴和沙龙情景,浓彩重墨,铺展开来,一点不逊于曹雪芹,故事的情急安排得很是巧妙,前后呼应。比如安娜第一次遇到弗龙斯基是在火车站,并且看到了一个卧轨自杀的女人,安娜表现出莫名的忧伤,因此弗龙斯基给那个自杀的女人家属给了些安葬费,从此两人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则是安娜自己卧轨自杀,弗龙斯基奔去火车站见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诀别都在火车站,此种笔触相当独到,不过未免使故事更具悲伤性。

    安娜,弗龙斯基,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尔卡季奇,多莉,基季,莱温。这七个人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安娜嫁给了亚历山德罗维奇,并且生下一子,后来在调节表哥阿尔卡季奇与其妻子多莉之间婚姻矛盾时候遇到了阿尔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龙斯基,两人相见恨晚,彼此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后来经过安娜的调节,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却因此陷入了尴尬境地。阿尔卡季奇的好友莱温喜欢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欢弗龙斯基,安娜的出现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基季因安娜夺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莱温则因为弗龙斯基的出现被基季拒绝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龙斯基也没有放弃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爱恋。但是从道德观念出发,安娜这种抛夫弃子的做法确实不当,当然她没有抛弃自己的儿子,只是她的丈夫亚历山德罗维奇不愿成全她的母爱罢了。这就是惩罚,以至于她的惨死也成了宗教惩罚的象征,对这种违背道德做法的惩罚。即便安娜对大她20岁的丈夫没有一点感情,而对弗龙斯基是真正的爱恋,也为世俗和上流社会所不容。安娜处在夹缝中,后来安娜怀孕生女儿时险些送命,之后两人去了国外,几年后回到莫斯科,在弗龙斯基一再劝导下,安娜给丈夫写信要求离婚,丈夫不肯,她被丈夫和儿子看不起,被上流社会摒弃。在这种状况下,她不断猜忌,以至于陷入了思想混乱,怀疑弗龙斯

  • 2023-03-09

  • 2019-09-21

  • 2019-10-11

  • 2022-01-27

  • 2019-10-28

  • 2021-12-12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22-01-27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3-03-0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10-20

  • 2022-04-16

  • 2019-09-21

  • 2023-04-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19

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2024安娜·卡列林娜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