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 > 地图 > 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2024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范文大全
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相关栏目
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热门栏目
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推荐
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

(共 491 篇)

  • 1、 《做生命的牧者》读后感
    《做生命的牧者》读后感 岭头小学 潘统连 “以生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学校倡导、推广的“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学好而设计教学活动。旨在我们所施行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身体、智慧、审美、价值观和各方面的社会适应性得到锻炼提高与和谐发展。在读了《做生命的牧者》一书后,使我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努力营造生本教育氛围。生本教育在对学生关注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生命活动给予了最大的关注。首先是为教师正位,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唯独不是他们任何活动的替代者。儿童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会自动形成德性,例如:自信、合作、自爱、乐学、诚实、勤奋等。实施生本教育,要营造氛围,教师树立生本教育意识;塑造师德,营造生本管理环境;建设富有文化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育人氛围。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本育人氛围。 (一)树立生本意识,坚持不懈走生本之路。生本教育是尊重儿童自然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师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己教得不累。或许很多老师和我一样走在生本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惑,在这本书中我也看到了作者在生本路上遇到的困难。面对出现的问题,作者的办法是坚定信念,对症下药。面对生本路上学生的浮躁,作者做的是先将自己的心静下来,认真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想办法来解决问题。用他的话来说这是开启教育真谛的金钥匙--"教育最终归结到学生生命自身的行动历程,所有的教育的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 "做孩子们生命的牧者,一切为了孩子,不能急功近利。 (二)塑造师德,营造生本环境生本理念强调师生间的和谐。应倡导"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塑造心灵,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的口号。其实孩子是最容易爱到老师的教育和影响到的。教育的过程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高深。良好的教育或许就像是让风拂过树梢,让水淌过草地一样自然与简约。关键是教师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孩子,用最质朴的感情面对孩子,用最细微的动作影响孩子,让孩子们
  • 2、 做一位旁观者作文800字

    历史,已成为事实;在历史面前,我们只是一位旁观者.

    项羽,是一位英雄.从小我就对他产生了无限的敬仰.

    西楚霸王,多么响亮的名称,确实只有项羽这样的英雄才配得上;他并不是博学,也没有很高的武艺,在将门世家他刻苦学习,掌握了许多本领,尤其是他的用兵之道却精辟至极,他善于以少胜多,胜利以成为他的家常便饭.

    我常在梦中回到楚汉之争的年代,在乌江旁,看着项羽拔剑自刎.项羽倒下的那一刻,我会掉下眼泪.就像霸王别姬那样悲伤,而且,我心目中的英雄就此离开人世

    有很多人说,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将刘邦杀了,那他就可以称王了.这是一个很美的梦.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若项羽真的将刘邦杀了,就没有人会造反.,他就能稳坐江山.而恰恰就是鸿门宴上项羽的妇人之仁放走了刘邦,最终害得自己命丧黄泉

    很多人都希望再给项羽一个机会,关于项羽该不该杀刘邦,也是众说纷纭,可我们不要忘了,我们始终是历史的旁观者,历史永远不会停下脚步.事实我们也不能改变,鸿门宴上,项羽完全可以杀刘邦,可他没有,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在他逃至乌江时,他完全可以不自刎,若重返江东,重整旗鼓,那么历史或许会改写,可他还是选择了死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有许多历史都会改变,也许诸葛亮就会死于空城计,司马睿也将称雄一时,这些都是幻想.我们崇敬项羽,我们希望他成功,在我们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的时候,也要看到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从他的身上,我们应该了解:百折不挠.正如杜牧的题乌江亭所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我们对历史有许多看法,常常以自己的目光来评价历史,但我们始终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要尊重历史.

    我们要做好这位旁观者.

  • 3、 旁观者读后感900字

    最近由于对教育理论特别感兴趣,当读到管理大师德鲁克的《旁观者》中的怀恩师篇时特别有感触,对大师的教育理念非常佩服,现将自己的几点感悟总结如下:

    1、教育的关键在老师,好的老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人一生中能够碰到好老师是他的荣幸,有时好老师能改变人的一生。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要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而重视教育的根本是重视老师,提高老师的待遇,随着待遇的提高,好的人才也就会往教育行业流动,有了好的老师,教育质量就能提升,人民的教育程度就会提升,人民的综合素质就会提高。国家就有希望。二战后日本能够从战败后迅速崛起,关键就在于抓住了教育,从教育这个点突破了。而我们呢?路还很长,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了改变看到了进步。我父亲是老师,自我有记忆以来,老师给我印象是工资不高,而且是很低,但付出的确很多。最近几年,虽然父亲早已退休,但由于温家宝总理的一再强调重视教育,待遇要与公务员看齐,退休工资加了好几次,在退休的人群中算是高工资了。

    2、好的老师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生就是好老师,有这方面的特质;另一种是为学生设计学习课程,以方法为主。教书是一种天赋才能,天生的老师可自我改进并成为更好的老师;以方法为主的老师则有一套几乎人人适用的学习法。苏格拉底的观点是老师教的不是学科,而是学习方法,学生从而学到该学科的知识。学是有成果的,教则是虚假的。同时这两类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负责任。

    3、如何定义好老师?有一点是肯定的,好老师一定是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是不一样,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引导和培养。

    据有天赋的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好的学习方法是可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总结出来,并且能够很好的运用到学生的学习当中。现在有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做的就是这方面的努力,如新东方通过天赋型的老师进行大班的教学,学大通过1对1给学生提供一套适合学生的学习课程,通过学习方法来教学生。我觉得这两类商业模式都是尊重了教育的自然规律,是可以有发展的,从目前市场看第二类的培训机构发展非常迅速,跑马圈地,良莠不齐。这几年行业很快会进入残酷的厮杀,淘汰。

  • 4、 《旁观者》读后感1500字

    旁观者注定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管理者亦是如此。――彼得德鲁克

    翻开第一本与管理相关的书籍,我原以为能在其中了解管理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但是却发现这是一部纪录其他人和作者所经历时代的回忆录,原以为它会枯燥乏味,从翻开书页起始就觉得浅显与流畅。你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他所描述的世界,仿佛他在叙叙回忆,回忆他走过的青年时代,所有的人物都活了起来,仿佛是你早已熟悉的周遭。他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轮廓,混合着希望与失望,对知识狂热,不妥协与各种多元化的变现。

    正如作者所说,没有哪个人特别无趣。墨守成规的也好,传统的也罢,甚至是极其无聊的人,若谈起自己做的事,熟知的东西,或是兴趣所在,无不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吸引力――每个人自此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正如《怀恩师》中,两位看似平凡的小学老师,却成了彼得眼中最杰出的教师。她们教给他的不是具体的某种知识,甚至没有完全掌握某种技能,但是却改变了他的价值观,态度等人性中深层次的东西。而将文中的老师换为领导者的话,则代表着两位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苏格拉底学派的埃尔莎小姐,对每一位同学的了如指掌,总爱随堂测试,正如在制定目标前对一切的因素都给以统计和研究,分析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定期的了解,对员工实施鼓励政策,但同时对自己能力无法涉及的目标即时放弃。如禅宗一般的苏菲小姐则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典范。她对学生十分的体贴,温暖,是一位平和型管理者,她对下属平和,潜移默化得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内心中将组织联合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在这两位恩师的教导下,我们不仅仅接收着行为和认知的教学,也感受着一种热情与责任,也让我明白学习的方法本生也是学习的内容。

    对形形色色的人的描写中,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这样一个人,一个叫穆希的女子。一位有天分,但创造力短暂的匈牙利民族运动之星。19岁时创办杂志,大半的文章都有自己撰写,文章的深远影响引出了一群人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追求。

    虽然描述她的文字只有少少的页,却让我不能忘却。她提早60年放弃了自己的才华她刚在社会运动方面展现过人实力时,就嫁为人妇,专注于养儿育女,对其他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婚后,她再也没有写过一个字。我感到悲哀,也从文字中读到彼得的惋惜,但写完这段文字后,就真的没有只言片语提到她了。一个才华横溢的社会学家,却在25岁的年华终结了处于巅峰的研究,这是家庭的幸福还是社会的悲哀。可能是时代的原因,但却

  • 5、 旁观者作文模板13篇

    写作文是学生个性化表达的一种方式,可以体现他们独特的才华。优秀的作文通常具备多个条件,因此有哪些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呢?今天,我们想要分享的是一篇有关“旁观者作文”的文章,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启迪!

    旁观者作文(篇1)

    这篇文章,实在应该叫照镜子,但是我觉得不会有人去在乎这个标题,反而那些比较不贴实际、不沾边的东西,大家会比较感爱好。

    我不是故意这么做,实在我也是个标题控,面对这么多的文字,能找到一篇适合自己阅读的,很少,所以我们都会不停的筛选,找到自己感爱好、在乎、诱惑的标题阅读,固然我们知道这些文章都差不多,我们就是喜欢标题取得好听的文章阅读。

    良多时候,我选标题,是特地安排的,有时候是最初的标题。没办法,我忽悠大家,大家就会忽悠我,所以我写什么样的主题,终极仍是要点题的,要给主题一个出口,把不沾边的内收留跟主题串联起来,只要有一点联系就能连接上。

    我没有固定的框框条条,喜欢不受拘束的感觉,尽量的不受约束,所以我的文章都是跳来跳去,把现实糊口中的每一件小事串联起来,我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就是写一个事,让读者自己去照镜子,每一篇文章都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大家不喜欢看,不愿拿出那点耐心来当真看。

    一个写手,最重要的不是文采多么的好,而是能给予读者什么样的影响,能给予大家什么样的思索、反思、共识?让其自己去照镜子,如果换位思索,换位经历,是不是比当事人做得好?是不是比别人更能凸起长处?

    一个写作者,不是以文采论英雄,而是能给予读者带去什么价值,不让读者花费那冤枉的时间,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索问题,站到读者的角度去写。我知道这些,但是未必我做得很好,我只是在努力,至于能不能给读者带去价值,这话不是我说了算。

    上面的这些东西,都是对我全部文章的总结、解读、剥皮,我写的东西很简朴,都是糊口上的小事,就如昨天心血来潮,我深入的熟悉了木材这块市场。

    我探视性的问了咱爹,我家有上万棵杉树,而且一年每一棵以五块钱的速度在增长,那么价格呢也会慢慢的爬上去,木材市场每年的价格都在上涨,何况咱们现在铁路也通,高速也通,飞机也通,咱们县城已经是很好了。

    这些木材要是运出去,何况我们的位置离出海是整个省份最近的位置。这块领域,保赚不跌,价格在增加,杉木在增长,一年也有几万块钱的被动收入。要是杉木的价格进步一倍呢?那跟广西河池那边差不多,一亩地能有几十万的收入。

    这些都是硬通货,个人的固定资产

  • 6、 旁观者读后感1500字

    知行合一,行先于知。

    德鲁克老人的观点与中国古典文化有很多的契合点,我想这也是他能拥有无数中国粉丝的原因吧思想的征服胜过肉体的胁迫。

    老人家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反思人的问题。人为何存在?在社会、家庭、人与人之间乃至宏观无限大的宇宙之中人究竟都在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所谓管理乃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在于成果。我的理解,管理,究其根源是人在符合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前提下自我完善和协调平衡的过程,正所谓:从人中来,回到人中去。

    有的人把管理定义成:精英人士通过改进做事流程,借助某些思维工具逐步提升劳动生产率的过程。说法无可非议,但它只是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同时将人主管进行归类,绝大部分的非精英只能充当工具而已。整个社会的进程是精英们一手设计的,这种天才决定论伤害了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热情,我们当然要起来反抗了。消灭歧视,人人有责!

    德鲁克老人的可敬之处就是他视人生来平等。作为冷眼的旁观者,生命中来来往往的过客有达官、显贵、学界奇才、未来领袖,他们智慧非凡,站在时代的山顶而小天下,但同时他们又都是平凡不过的常人,有的性格孤僻怪诞,有的狂妄自大自我中心。《旁观者》之所以受到推崇,正式作品本身的客观自然犹如一位经历世事沧桑的老人面容安详地躺在摇椅上,娓娓道来,语气平和却又字字铿锵。读后让你我知道:相对于宇宙、世界和人生,管理的哲学就在人的本性的自然流露,整个的时间与空间是个守恒的系统。人这种社会动物在进行自身的活动当中,根据自身的需求不断调节着整个系统的资源,该如何平衡才能令到参与其中的个体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个体形成的组织系统发挥自身的能量达到最大范围内的优秀影响?组织间又该如何相互促进从而呵护整个企业的成长? 管理,应当是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而绝非冷冰冰的数字推理,人是主观能动的,他们需要关心别人同时更需要被关怀。

    起初读了作品,会有一种情感:成功人士都有显赫的家事,先天的人脉背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看得更高。必须承认,每个个体的背景部分决定了迈出人生起跑线的起步速度,这个是没有办法回避的。但更应该看到年轻的德鲁克是如何背井离乡异国求学、谋职的。他的记者生涯对他更多的从关注人的角度看待管理有重大的影响,小时候的启蒙老师独特的课堂笔记法对于他日后的思考方式也有着影响。儿时的德鲁克只是一个腼腆、有些敏感的小男孩儿。14岁那年突然间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旁观者,是为

  • 7、 呵旁观者文读后感

    呵旁观者文读后感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他对管理学界的影响一支延续至今。这也为他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德鲁克的回忆录《旁观者》写了20年,是他唯一写作时间最长的、虽不是最好的、却是他本人最喜欢的作品!

    《旁观者》是德鲁克知识及人生旅程的记录。该书每一章都可个别独立,可以说是故事集。全书15个章节、15组人物,每一组人与事都紧扣着20世纪里最重要的某些领域和特性。就在抒情的夹叙夹议中,真实的德鲁克亲切清晰地浮现出来。这若干个旁人的生活历程,帮助我们勾勒了德鲁克自己的生活。

    作者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精髓、神韵与触觉,比如两次大战间的欧洲、罗斯福新政时期(new deal years),以及二战刚结束时的美国。

    在德鲁克怀恩师一章中,教学并不是老师得到了什么,而是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文章中的埃尔莎和苏菲小姐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要注重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在现今的公共管理工作中,要善于从以往的实践中提取经验,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要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org)还要培养自己的工作乐趣。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德鲁克创办了德鲁克管理学院,但是他并不支持走精英教育的路线,他认为虽然中国没有足够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有一大批在实际磨练中学会了怎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并取得了成效的人。有过高教育,但是这并不代表一切,一个人的能力要在他的工作中体现出来,毕竟实践跟理论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书中,德鲁克先生回忆了他走过的青年时代,让我不自觉的进入到他所描述的世界中,德鲁克说过从未认为哪个人特别无趣,我认为世界上有着大多不善于观察,不愿意去体会的人,如果你能对自己周围的人,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去发现,我想这会为成为一个管理者打下基础。

    旁观,并不是要自己置身事外,而是要让自己冷静的观察,分析,还需要有一颗淡泊的心。

    如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21实际,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根本,一个好的管理者会带领企业走向巅峰,会使上下的工作井井有条,在当今社会,并不是高学历的人都能得到企业的青睐,因为工作中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高,更多的是协调、合作和沟通能力。无论学历高低

  • 8、 《旁观者》读书笔记2000字

    《旁观者》读书笔记2000字:

    某个周四的早上,我如往常一般在上课前20分钟左右向教室走去。幸运的是,途中遇到了教我《战略管理》的王溥老师。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虚心求教的好机会,所以我走到王老师身边,先作自我介绍,再借机攀谈。

    王老师了解到我对德鲁克先生的个人经历很感兴趣,于是向我推荐《旁观者》。《旁观者》是德鲁克先生写作时间最短的书也是他最爱的一本书。但作为“现代管理之父”的他,却很少在此书中提及管理学的理论。

    整本书读下来,大体都是写他所遇见的“有意思”的人。这些人要么是一个时代或一类文化的缩影,要么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典型”。我很庆幸自己读了这本书,因为这本书间接解答了一个我多年的疑惑。

    一个企业在招收员工时总是希望新员工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会帮助企业节省成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企业的效率。

    但这个招聘的思维会走入一个死胡同。我们都知道,刚毕业的学生总是缺乏经验的。若企业固执的招收有经验的人,那么缺乏经验的毕业生肯定会出现很高的失业率,而且对于企业来讲这也不会是一件好事。

    因为若无新鲜血液涌入该行业,那整个行业的人才市场就是一滩死水。短期来看或许没什么大问题,却经不起时间的“拷问”。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低成本且高效的缓解这一问题。

    当然,我是站在应聘者的角度思考的。所以我多数的思考都是关于应聘者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如何从其他途径获得被行业所认可的“经验”。

    我的其中一个思路便是“书籍”。高尔基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书籍中的知识大多是数年前甚至是几百上千年前的东西。

    这些知识放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是否适和呢?

    我曾试想从过往的书籍中提取可供使用的论点,但我不敢保证这个做法会是正确的。直到我从《旁观者》的怀恩师一篇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这是对优质教师的探讨,而且是发生在1920年,距今近百年时间。这使我意识到,即便是正在发生巨变的当今社会,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因科技进步而剧烈改变的某些社会特征。

    那么如果将这句话放在培养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是否成立呢。若是成立的话,我们便可从过往的案例中找到解决当今问题的“经验”这将加快职业经理人的成熟,对企业和员工两方来说都会是一件有益的事。一方面企业在招收时会得到更优质的“半成品”,读书笔记应聘者也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公司的环境。显然,我的知识储量还太少,所提出的问题还不够清晰,目前的思路也只是流于表面。但我想试试,我能否逐渐完

  • 9、 《小故事大道理》之《乐观者和悲观者》读后感

    今天,我阅读了《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乐观者和悲观者》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有两个兄弟,一个乐观,一个悲观。父亲把乐观的哥哥关进马粪里,给悲观的弟弟一堆新颖的玩具。弟弟却越来越不开心;哥哥乐不可支地掏马粪。爸爸问弟弟:“你为什么哭?”弟弟说:“这些玩具我玩了就会坏掉的。”爸爸问哥哥:“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呢?”哥哥快乐地说:“我可以从里面掏出一只小毛驴呢!”最后,弟弟悲伤地死去了,哥哥乐观地死去了。哥哥从没有悲伤,而弟弟从没有快乐。

    通过这个故事,我收获到了:弟弟是一个悲观的人,他觉得自己的玩具只要玩了就坏了。哥哥是一个乐观的人,他觉得自己可以从马粪里掏出小毛驴。乐观,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要乐观去面对每一件事,就会感到很有趣。

  • 10、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读后感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读后感(一)

    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第三小学 解红霞

    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王振刚老师的著作《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单单是题目就深深地震撼着我。"贵人",顾名思义,就是能辅助你把一切事情做成功,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人,被称之为"贵人".生命中的贵人是何等的重要。我们的生活中、生命中,如果经常遇到贵人的相助,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幸运。"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是对我们教师职业多么高的定位。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轻轻翻开书的扉页,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的序,让我走近了王振刚老师: 17年的工作经历,99年中师毕业,班主任,语文教师……这样的字眼让我倍感亲切,这样看来97年中师毕业的我和王老师算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了,可是《工作智慧:班主任成长记录》《快乐玩作文》等一本本的专著让我汗颜。没有骄人高起点、没有过高的学历,是什么让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成长、成功起来?这本书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我迫不及待地走进这本书的世界。

    夏日的清晨携一本书出门,明媚的午后开启我和孩子们畅游书海的大门,静静的夜晚品味书香的韵味,这些与书为伴的日子是那样的惬意与舒畅,终于又一字一句地读完了一遍这本书。如果说对一本书第一遍的浏览是在兴趣的趋势下进行的,那么这一遍的品读更是让我有了一些自己感悟,细细地阅读着,字里行间感受着作者的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力求做到和作者产生共鸣。这本书从"班级管理 奠定生命的基础;班级活动,展开生命的翅膀 ;教育评价,指引生命的方向;家校共育,绽放生命的光彩 ;师生同写,记录生命的成长"这五大方面诠释了班主任班级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我们的班主任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建立,为幼苗的成长提供了良性的土壤。本书中的作者用自己的切身实践为我们指引了方向的航标,从塑造班级灵魂、搭建班级平台、建设班级阵地,以及小干部的培养,无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建立与成长的历程,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班训、班规、班徽的制定都是来自于学生应用于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行为,真正做到了三者融会贯通,形成一股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班级平台的搭建"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振刚老师利用网络媒体开通班级博客,并依托班级博客凝聚力量,形成精神支柱,为学生、教师、家长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成长平台。

    王老师坚持在班级中开展"教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09-22

  • 2023-02-01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09-28

  • 2019-09-21

  • 2019-10-09

  • 2021-08-23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09-22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1-07-0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19

  • 2022-12-21

  • 2019-09-22

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
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大全,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2024,更多做生命的旁观者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