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走在路上读后感 > 地图 > 走在路上读后感,2024走在路上读后感
走在路上读后感相关栏目
走在路上读后感热门栏目
走在路上读后感推荐
走在路上读后感

(共 2818 篇)

  • 1、 走在路上读后感作文(精选3篇)

    写作是我们人生中要具备的一项核心技能,作文是凝聚思想,表达情感,加工与传递知识的基本手段。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于作文我们可以如何写好呢?为此,我们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走在路上读后感作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走在路上读后感作文(篇1)

    我读完了《走在路上》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文章写得十分细腻、感人。主要诉说了:小远带他的奶奶去看一场电影,一路上回忆了他小时候的心酸苦辣。文中多次出现了“这些事,小远也许忘了,也许想一想还记得起来。小远你还记得吗?”我认为从中突出了奶奶对小远无微不至的照顾。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像小远一样。小时候,父母待我们时,我们觉得心里十分开心、快乐。但长大以后,就变了。开始嫌弃父母,有事也不跟他们说,还嫌他们烦。但如果我们回忆一下,想一想,也许就可以记起来。父母问我们长大以后会待他们好吗?我们肯定都会回答:行、没问题、好的……但长大以后呢?谁也不好说。再换个角度说,现在的社会上,好多老人跌倒了,也没有人去扶。为什么?扶了,老人的晚年你全包了。其实,不就是老人的孩子不管他了,不给钱,不看望……,老人没办法很伤心!老人的孩子呀,你的良心对得起吗?你还有良心吗?电视上有一则公益广告,我相信你一定看过。说的是老人做好饭了,大家打电话说都很忙,不回家吃饭。老人觉得吃也没劲,便孤独的看起了电视。那幅画面使我很难忘,也很触动我的心灵。

    我们长大成人,不都是靠的父母吗?如果我们全都很自私,不感恩父母,那我们会顺心吗?我们都应该在感恩中成长!你们的父母们都老了,或许还很年轻。但岁月不会放过他们,他们的日渐苍老,你发现了吗?我们都应该感谢父母,我在这儿向所有的父母说一声:“谢谢了!”

    走在路上读后感作文(篇2)

    我常常喜欢一个人坐在窗户前,看变化各异的云朵,看着楼下的花草树木,四季变化着,我已经从襁褓中的那个婴儿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而在这十年里我常常回想起那些曾经温暖过我们、感动着我们的人和事情,瞧,《走在路上》勾起了我那内心中最柔软的记忆。

    今年暑假,我读了梅子涵爷爷的著作《走在路上》,故事描述了十四岁的主人公小远的班级组织看电影,临时多了一张电影票,小远决定带他的奶奶去看电影。

    走在路上,他总是嫌弃奶奶走得慢吞吞,于是小远一次又一次地催促奶奶快些。因为他的同学奔跑着告诉他,电影就要开始了,快要迟到了。当小远狠狠地扭

  • 2、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1000字简短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读完作品,我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了。你是否在苦恼怎么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走在路上的读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 篇1

    24集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很好地把建国70年以来,国家的发展变化重新梳理一遍,通过此次的观看学习,我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那都是革命先辈用鲜红的热血换回来的。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深知我自己的不足,现在只能通过好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好好地学习红色精神,在知识上武装好自己,在行动上向党组织靠近。

    人们常说,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真理力量,也有强大人格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党的“人格力量”,就是党的情感力量,映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就要有“三情”:

    对国家的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人们常说,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做到“以身许党许国”,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伟大事业之中。

    对人民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只有同“纬度”才能同“温度”。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为群众多解操心事烦心事。

    对工作的激情。雷锋在日记中曾形象描述:“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火热是激情的燃烧。没有激情,难干事、更难成事。面对新时代、新使命,要把工作当事业做、当学问做、当享受做,以“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昂扬姿态,在状态、有激情地干事创业。

    我应该牢记党的宏伟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奉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 篇2

    9月16日起,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该片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共同摄制的文献专题片共24集,每天两集连续播出。专题片全景式展现了新中国风雨兼程、砥

  • 3、 走在路上读后感400

    《走在路上》读后感400范文一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走在路上》,我的心里流出了一股暖流。

    《走在路上》描述了物质贫乏年代的小男孩小远和他的奶奶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体现了的亲情。小远准备和奶奶一起看电影,可是奶奶毕竟年纪大了,老是慢吞吞的,出门的时候慢,路上也很慢,于是,小远急了,迟到了该怎么办啊!他就开始自己顾着自己走,把奶奶甩在了后面。但是,小远回头一看,奶奶还是走的很慢。忽然小远的眼前出现了以前的背影,他觉得应该等一等奶奶,和奶奶一起走,不把奶奶扔在后面。最后,小远终于醒悟了,唤醒他的到底是什么?是奶奶衰老的身影?是他回忆中的残存印象?

    亲人的力量,是人无法揭穿的,它超越时空的牵绊和巨大的阻碍,是他让人学会去感恩。其实我们也有过这样的小事,但是我们心里只有想着自己的感受,却没有发现你的家人其实想让你知道感恩是最好的!这不正是梅子涵老师想对我们说的吗?

    《走在路上》读后感400范文二

    走,谁都会,但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来说,走的快却非常不容易。《走在路上》的小远是一个学校田径队员,而他的奶奶有70多岁了,他和奶奶一起看电影,但奶奶走的太慢了。

    他想让奶奶一个人走,但他又放心不下,可他又怕看电影迟到。他想起以前自己小时候的事,那时他的父母都在农场,他经常爬在奶奶的肩膀上,去马路上玩,为了生活,奶奶还经常去拉车,小远就站在窗前看着,有一次,他来到一棵梧桐树前等奶奶,给她擦汗,奶奶叫他回到窗前,还给他买了个棒冰小远的同学追上来了,叫他快点,否则看电影要迟到了,他感到应该去搀扶着奶奶一起走。从这里,我看到爱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它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眼神,让你有一种无穷的力量。我们平时总是把父母、爷爷奶奶的关爱当成应该的,必需的,也习以为常了,如果服务有一点不到位的地方,就抱怨,说父母不关心自己了。

    我也常常听说做父母关爱子女,是不指望有所回报,但是我觉得子女是否应该有一个感恩的心。

  • 4、 《走在路上》读后感作文
    这个寒假,我读了著名作家梅子涵伯伯的短篇小说《走在路上》。本文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小远带奶奶去看电影,奶奶年纪大了,出门慢,路上走得也很慢,小远要迟到了!小远开始不耐烦,甚至开始讨厌,他想丢下奶奶一人朝前走去,回头之间突然发现奶奶变得非常老,想起奶奶陪伴自己成长的一幕幕往事,他眼睛湿润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等一等奶奶,搀着奶奶一起走,哪怕迟到也没有关系。这篇小说写得十分感人,它没有用十分幽默的语调,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内容,但却可以抓住我的心,让我情不自禁地读下去,看完觉得心里酸酸的,差点掉下眼泪,我可以体会出作者写这篇小说时,十分仔细,写得很慢,很不着急,并从容地写出了这篇短文应有的天然情感和它那飞扬的人格。小说中“哦,小远突然发现奶奶走路时背弓得这么厉害,踉踉跄跄的,让人看一眼都觉得怪可怜的。奶奶变得多老啊!小远天天和奶奶在一起,却没有注意奶奶已经这样老了。”看到这段,带给我不小的触动,小远的奶奶已经很老了,天天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小远居然对这一切毫无察觉,我们有时就是这样,平时只知道接受来自父母爷爷奶奶的关心,却忘了在我们长大的同时,他们却在一点点老去,忘了去关心他们。记得从我上幼儿园时,每天都是婆婆接送我,帮我拿这拿那,接的时候还要给我带上一些吃的,就怕把我饿着,有时下雨,婆婆撑的伞总是一大半在我这边,深怕我淋湿了生病,全然不顾自己会被淋湿。读了《走在路上》这篇文章,想起我有时对婆婆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羞愧,婆婆现在年纪也大了,我应该多关心她们,而不应该觉得他们啰嗦,感觉厌烦,他们需要有人关心,有人陪伴。《走在路上》让我更加懂得了要关心家人,尤其是为你付出很多的祖父母,要像他们关心我们一样去关心他们,那样他们才会觉得晚年过得真幸福真开心!家长点评:孩子能通过这篇文章想到对家人的关心,想到自己做得不足之处,是此次阅读最大的收获,另外文章叙述清楚,文笔流畅,写得很不错!简评:读书感悟,入境生情!

  • 5、 《走在路上》读后感300字

    《走在路上》读后感范文1

    这个寒假,我读了着名作家梅子涵伯伯的短篇小说《走在路上》。本文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小远带奶奶去看电影,奶奶年纪大了,出门慢,路上走得也很慢,小远要迟到了!小远开始不耐烦,甚至开始讨厌,他想丢下奶奶一人朝前走去,回头之间突然发现奶奶变得非常老,想起奶奶陪伴自己成长的一幕幕往事,他眼睛湿润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等一等奶奶,搀着奶奶一起走,哪怕迟到也没有关系。

    这篇小说写得十分感人,它没有用十分幽默的语调,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内容,但却可以抓住我的心,让我情不自禁地读下去,看完觉得心里酸酸的,差点掉下眼泪,我可以体会出作者写这篇小说时,十分仔细,写得很慢,很不着急,并从容地写出了这篇短文应有的天然情感和它那飞扬的人格。

    小说中哦,小远突然发现奶奶走路时背弓得这么厉害,踉踉跄跄的,让人看一眼都觉得怪可怜的。奶奶变得多老啊!小远天天和奶奶在一起,却没有注意奶奶已经这样老了。看到这段,带给我不小的触动,小远的奶奶已经很老了,天天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小远居然对这一切毫无察觉,我们有时就是这样,平时只知道接受来自父母爷爷奶奶的关心,却忘了在我们长大的同时,他们却在一点点老去,忘了去关心他们。

    记得从我上幼儿园时,每天都是婆婆接送我,帮我拿这拿那,接的时候还要给我带上一些吃的,就怕把我饿着,有时下雨,婆婆撑的伞总是一大半在我这边,深怕我淋湿了生病,全然不顾自己会被淋湿。读了《走在路上》这篇文章,想起我有时对婆婆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羞愧,婆婆现在年纪也大了,我应该多关心她们,而不应该觉得他们啰嗦,感觉厌烦,他们需要有人关心,有人陪伴。《走在路上》让我更加懂得了要关心家人,尤其是为你付出很多的祖父母,要像他们关心我们一样去关心他们,那样他们才会觉得晚年过得真幸福真开心!

    走在路上读后感范文2

    今天我读了梅子涵写的一篇文章《走在路上》,《走在路上》主要说的是,小远的学校组织去看电影《海浪》,听人说还挺好看的。吴成成生病了,多处一张票,不知怎么搞的,小远突然把票买来,想带着奶奶去看,可是奶奶老了,动作很慢,从大房间到走廊再到穿好鞋子,一共用了二十五分钟,小远已经很不耐烦了。小远走得很快,像苍蝇一样,他每走几米,就要等奶奶一会了。在半路上,小远突然发现,奶奶老了,弓着腰走路,他想起了以前他二岁的时候就跟奶奶在一起生活,小时候小远什么都不懂,奶奶就耐心地给他解释听,那时候小远很喜

  • 6、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一)

    轻轻合上已断断续续读了近两个月的《走在行知路上》一书,杨瑞清,这个响亮的名字2020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这个以陶行知思想为指路明灯,用激情点亮人生,默默行走在农村教育路上的小学乡村教师,以自己对乡村教育的执着追求,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乡村大教育的路子,成就了自己扎根于农村、做一个乡村教育家的梦想。

    杨瑞清有无数的机会可以选择离开农村,尤其是在他取得了若干的对于别人看来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之后,走上一条光鲜的为官之道,但是,他始终抹不去自己自己的农字2020情节,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的心灵的天平总是倾向农村、总是离不开农村的孩子。20年来,他选择的是一条充满了曲折而又艰辛快乐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有理想支撑、有激情相伴,更因为杨瑞清有着人淡如菊的情怀。他曾说过:我的付出,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呢!他用自己发明的人生价值公式,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会人生意义,当荣誉接踵而来的时候,他说:如果要我自己再定位,那么我的选择仍然是办行知小学,教农民孩子。真是因为如此,杨瑞清的农村教育之路走得虽然很辛苦,但是他很快乐、很幸福、很满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工作的压力之大,大家的幸福指数更是越来越低,读罢此书,不妨大家认真学运用一下杨瑞清的人生价值公式,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心理定位,找到职业的幸福感,体会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从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学校,他爱学生,他把学生和学校称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下面是我读后的一点体会:

    一、我对生活即教育的感悟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二、教学做合一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

    三、学会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陶老先生四块糖

  • 7、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精选

    在阅读同一本书时,产生截然不同的心得感悟是很常见的事情,在阅读了由{作者人名}写的读后感书名后,我们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写读后感是一种很好的充实思想的方式,怎样写读后感?编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走在路上的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篇1】

    走,谁都会,但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来说,走的快却非常不容易。《走在路上》的小远是一个学校田径队员,而他的奶奶有70多岁了,他和奶奶一起看电影,但奶奶走的太慢了。

    他想让奶奶一个人走,但他又放心不下,可他又怕看电影迟到。他想起以前自己小时候的事,那时他的父母都在农场,他经常爬在奶奶的肩膀上,去马路上玩,为了生活,奶奶还经常去拉车,小远就站在窗前看着,有一次,他来到一棵梧桐树前等奶奶,给她擦汗,奶奶叫他回到窗前,还给他买了个棒冰……小远的同学追上来了,叫他快点,否则看电影要迟到了,他感到应该去搀扶着奶奶一起走。从这里,我看到爱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它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眼神,让你有一种无穷的力量。我们平时总是把父母、爷爷奶奶的关爱当成应该的,必需的,也习以为常了,如果“服务”有一点不到位的地方,就抱怨,说父母不关心自己了。

    我也常常听说“做父母关爱子女,是不指望有所回报”,但是我觉得子女是否应该有一个感恩的心。

    走在路上的读后感【篇2】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这首你我耳熟能详的歌曲,是中国人民矢志战胜天灾人祸,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心曲与战歌,是新中国一段历史的代表和见证。如今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际,大型文献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70年敢教日月换新天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伟大历史画卷,再一次展示在我们面前。

    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各个阶级各种主义、思潮都尝试着救亡图存,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最终带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局面走出来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后,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两弹一星红旗渠大庆油田大飞机c919fast天眼

  • 8、 走在路上读后感700字

    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到了路的尽头。一路上我们经历着酸甜苦辣,慢慢体会成长的滋味。

    走在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像柠檬带给我们的酸。明媚的午后,我睡眼惺忪的从熟悉的大床上爬起,心情就像这灿烂的阳光。却在这时,一阵无比吵闹的哭声打破了此时一切的美好,刚转过身,就看见妈妈怒气冲冲的抱着表妹来找我“兴师问罪”。表妹一个人玩耍,不小心打破了玻璃杯划伤了手。从妈妈一番唾沫星子乱飞的训斥中我明白了这件事的过程。可是这“坏蛋”表妹偏偏趁我睡着了去玩,还恶人先告状,让我结结实实的被妈妈教训一顿。心情由阴转雷阵雨,一颗颗充满柠檬味委屈的眼泪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

    这就是柠檬般的委屈!

    走在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像糖果带给我们的甜。舞蹈基础扎实的我顺利的在初一被选进了拉拉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无锡比赛时我们取得了好成绩,虽说教练不太满意吧,但我们可是相当的心满意足啦!拿到荣誉证书的那一刻,心里就像抹了蜜似的,情不自禁露出了八颗牙齿。

    这就是糖果般的甜蜜!

    走在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像中药带给我们的苦。迈入初三的我们,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总要不断的刻苦努力。俗话说“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只有在初三扎扎实实的刻苦学习,我们才能在明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在那一刻你会明白所有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就是中药般的苦涩!

    走在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像辣椒带给我们的辣。所谓人生就是要不断拼搏,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更好地展现生命的辉煌。初三的我们就是要不断地闯过一个个困难,才能展现学霸的气质。

    这就是辣椒般的辣!

    走在路上,走在充满酸甜苦辣的路上,走着走着就走到了尽头,走着走着我们就收获了成功……

  • 9、 《走在路上》读后感800字

    跨过山川河流,看遍人事百态,穿越人山人海,尝尽酸涩甜津。我站在离地平线不远的地方,遥望未来,细数值得思索的风景。

    拖上疲累的躯壳踏向回家的旅程。坐在电瓶车座上,躬着后背望前方的路。似乎已经离家越来越近了。但是好像又有什么东西让我的视线越来越模糊。风狂乱,我的身上胡乱披着宽大的校服,整个轮廓被无限模糊。风像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突然见到了寄居所一样兴奋地往我袖口里钻。我侧着脑袋黯然地注视前方,空洞的目光落在某个虚无的点上,脸上没有一丝一毫人类的情绪。我知道,那样的眼神,一定像岸上快要干死的鱼。我是不是要死了,那时候还真有点舍不得。风越来越放肆了,撩拨起额上的碎发,我不耐烦了起来,将电瓶车的把手转到极限,耳边就好像有雄狮在吼啸。但是这又关我什么事呢?我扬起唇角苦涩地笑着摇了摇头。我已经很累了,就不能让我安静一下,好好地给我一些时间,回忆这个世界最原本的模样吗!

    当情绪滑在胸口最崩溃的边缘,就要像那摇摇欲坠般的电瓶车一样倒塌时,我看到了最让我惊心动魄的一幕。

    懒懒幽幽地飞,快倾倒向庄稼田地里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暗黄色皮肤的老婆婆,抬起手轻拭了脸上的汗。

    转瞬即逝。

    我感觉自己扯紧的眼角在抖动。

    这一下让我的脑子里乍然充满了气,宛如那饱胀得快破裂的气球。但不变的是和之前一样晕头转向的感觉。

    等等...让我想一想...一个老婆婆?

    恩,是的。一个老婆婆,一个很瘦小,脸上丝毫没有血气的老婆婆。她穿着一件无袖的汗衫,两臂上戴着长长的袖套,一头很精干的短发,在田边的道路上,就是我刚才快要与之亲吻的道路上,面无表情地拭汗。

    耳边某人的话倏然在盘旋:“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准备去田里种田吗!种田的滋味可不好受喽...”

    曾以为不过是他一句无心的调侃,今天却让我亲眼目睹了。此情此景,甚是汗颜...那么真的么?如果不好好学习,若干年后,我就会像她一样?像那个老婆婆一样,无声地在田地的路边上,拭汗?或者,是拭泪...

    倒吸了一口凉气。好像有一股电流从脚间涌向有那么一瞬间想要就此颓丧的大脑核心处。

    眼前竟霎时如此清晰,就像被狠狠冲刷过一样。

    哦...我还在路上!

  • 10、 读后感《走在教育的路上》

    读后感《走在教育的路上》

    近期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走在教育的路上》,这本书主要记录了朱老师关于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从中可以听到的是一个教育理想主义者的行者心语。

    通过学习我收获颇丰,同时也感受到了朱永新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的挚爱,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令人感动。其中收获最大的是朱教授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

    一、爱的教育

    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走在教育的路上》里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走在教育的路上》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作品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走在教育的路上》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走在教育的路上》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二、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他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他将此理念作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创建和谐社会,教育应发挥怎样的功能?教育是要关注学生的生存,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一切,教育同样也要关注我们教师自己的生存,也要关注我们教师的发展,教育还要关注学生家长,实际上,一句话,教育只有关注到社会所有人员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这样才是和谐社会的教育。

    三、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朱教授提倡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3-06-01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3-02-02

  • 2022-12-16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3-06-08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11

  • 2019-10-24

  • 2022-11-17

  • 2019-10-23

  • 2019-11-06

  • 2019-11-08

  • 2023-06-12

  • 2019-09-20

走在路上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走在路上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走在路上读后感、2024走在路上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