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2024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推荐
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

(共 8240 篇)

  • 资本论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首版出版于1867年9月14日的德国汉堡。

    《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资本的秘密读后感:资本僵化与所有权

    资本的秘密一书由赫尔南多德索托所著,本书是关于经济的讨论,让我们看到富人之前也是由穷人而来。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资本的秘密读后感:资本僵化与所有权。

    赫尔南多在本书的开始就直接提出了如下问题:资本主义制度为何只在西方国家呈现出繁荣的态势,而无法在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生根发芽?为何西方国家会成为财富的钟罩?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从遗漏的信息、资本的秘密、正直的盲点、法律的缺陷以及美国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五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赫尔南多与其团队通过与多个国家地区的相关机构成员合作,对其所属地的经济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新奇结论。一个穷国其实并不穷的结论在全文中却是最吸引我的。

    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的成员国贫富悬殊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本书却向我们展示了掌握在贫困地区穷人手中的财富却比精英阶层多出许多。以前共和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例,摒除处于极端贫困的人口,其中80%的人口虽然看上去相当贫困,甚至生活在及其不平等的制度之下,但是他们拥有的整体财富却超乎人们的想象。

    看起来很奇怪,为什么穷人手里的财富如此充足,他们却依旧不能摆脱贫困的命运?本书中还有另外一个奇异的现象。

    以秘鲁的移民为例,他们租住房间的成本与制度的效率成正相关关系。政府和相关部门机构的效率越高,人民生活便会产生更多的无谓成本(如之前国内出现的办事难问题)。制度的冗余和繁琐反映出的是制度的不健全,而因为制度而多花费的交易成本阻碍了人民将手中的钱花出去的积极性,久而久之造成了民众宁肯将钱以各种不动产的形式保存,而不愿意进行投资的怪像。

    这便涉及到了两个问题:资产与资本的转化和所有权。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权和其他。资产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资产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也是企业所控制的;第三,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

    在穷人看来,他们所有的财产储存起来带来的效用要远远大于将其投入生产、投入市场所带来的效用,即储蓄倾向大于投资倾向。他们手中的财富无法流入到社会生产中,其价值也无法进行准确衡量,社会真实财富大打折扣,营造出了贫困的假象。这便是一种资本的僵化,资本无法

  • 2、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

    《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结晶。《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开篇时指出;在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的研究对象。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竟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结构的概括和说明。

    《资本论》的体系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它的结构是科学的辉煌成就。《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研究的基础,以资本作为研究的主体,以剩余价值作为研究的中心,以资本内在矛盾发展作为研究的主线,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作为研究的目的。在抽象范畴上升到具体范畴的科学叙述方法的指导下,整个理论体系通过矛盾形态演化、范畴演进和规律转化,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殊的社会历史性质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问世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必读

  • 3、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

    资本论这本书给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面小编整理了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一)

    从资本的总公式看,剩余价值不可能发生在货币本身上,因为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它如果还是采取货币形式,价值量也就不能增大。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发生在商品的出卖上,因为这个行为只是价值的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

    因此,剩余价值只可能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不是发生在所购商品的价值上,而是发生在所购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不可能因交换而发生价值变化,只能从所购商品的使用上发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句话指出了三点:

    (1)劳动力是在“活的人体中存在的”,它既不能离开人体,又不等于人体。

    (2)劳动力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它只能在运用时,即在劳动时才表现出来。

    (3)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不能把劳动力等同于体力。一个白痴和疯子即使有体力,也不能算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

    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在商品交换本身除了包含由它自身的性质产生的从属关系以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从属关系的前提下,劳动力只有被它的所有者自己当作商品出卖,它才会出现在市场上。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劳动力所有者只有自己的劳动能力可以当作商品出卖,没有别的东西可卖。其实,不仅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前所考察的商品、货币这些“经济范畴”也都带着历史的痕迹。资本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这个“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是,对工人本身来说,劳动力是归他所有的一种商品的形式,他的劳动因而具有雇佣劳动的形式。另一方面,正是从这时起,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才普遍化”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决定劳动力价值的要素有三个:

    第一,因为劳动力只是活人的能力,所以劳动力生产要以

  • 4、 资本论读后感600字:资本论读后感

    一次偶然,我发现了《资本论》这本书,于是我便把它买了回来。我喜欢读着实体书的感觉,多读点书总没有什么坏处。

    两周之后,我把它大致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能够让人不寒而栗。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明白了,原先钱能够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以后的几天,我一向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便于记忆和思考。我不打算专业研究资本和经济,所以只要有个印象就足够了。从《资本论》里,我似乎能够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透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透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 5、 资本论读后感

    我今天下午看了《资本论》,感触也是比较多的,他主要的特点是汇集了各家之所长,再加上他理解的东西,通过学习,给我的理解带来了帮助。

    一、劳动价值论

    (1)价值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量决定的。作者从商品入手,阐述了价值,他认为商品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为交换商品的筹码,等价交换其他所需要的东西。他还分析了价值的形式和货币,认为从他的交换形式是从个别的偶然现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货币,货币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会生产的不同阶段。

    (2)剩余价值

    随着技术、劳动力和工具的发展人们制造商品已经满足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的商品可以换成货币,货币积蓄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形成了资本。资本是从劳动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来的,他说增加剩余价值可以有两种方法,就是延长工作时间和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现在国家的劳动时间已经规范化,但是我们资本家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效率,来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还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产方式、管理组织形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等来提高工人们的劳动效率。

    (3)资本的积累

    资本积累就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它不是满足资本家自己的嗜欲,他是为了投入资本来赚的钱,投入新的生产,剩余价值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不是像《国富论》把剩余价值都可以转化为可变的资本。

    资本的积累造成阶级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一方造成生产过剩,另一方则造成生存的压力,他说:“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疯狂的贪欲的趋势下完成的。”可见他对资本家深恶痛绝,但是我们为这本书是为资本家写的,对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有指导作用。

    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学说

    他主要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进行分析,将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和消费品的生产,他认为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同价格总量相符的,然后价值(社会的)可以变为价格(个别的),这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三、关于地租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大多数土地由少部分人占有,所以土地资源面对工业化浪潮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现在农民把一部分工资交给资产阶级,自己却当一个田户,这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

  • 6、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范文

    学会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下面小编整理了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一)

    从资本的总公式看,剩余价值不可能发生在货币本身上,因为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它如果还是采取货币形式,价值量也就不能增大。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发生在商品的出卖上,因为这个行为只是价值的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

    因此,剩余价值只可能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不是发生在所购商品的价值上,而是发生在所购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不可能因交换而发生价值变化,只能从所购商品的使用上发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句话指出了三点:

    (1)劳动力是在“活的人体中存在的”,它既不能离开人体,又不等于人体。

    (2)劳动力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它只能在运用时,即在劳动时才表现出来。

    (3)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不能把劳动力等同于体力。一个白痴和疯子即使有体力,也不能算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

    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在商品交换本身除了包含由它自身的性质产生的从属关系以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从属关系的前提下,劳动力只有被它的所有者自己当作商品出卖,它才会出现在市场上。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劳动力所有者只有自己的劳动能力可以当作商品出卖,没有别的东西可卖。其实,不仅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前所考察的商品、货币这些“经济范畴”也都带着历史的痕迹。资本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这个“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是,对工人本身来说,劳动力是归他所有的一种商品的形式,他的劳动因而具有雇佣劳动的形式。另一方面,正是从这时起,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才普遍化”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决定劳动力价值的要素有三个:

    第一,因为劳动力只是活人的能力,所以劳动力生产要以这个活人

  • 7、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是一百多年前德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创作的经济政治著作,其全称为《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其第一卷则是整个《资本论》的基础和开端部分。这个寒假,我有机会接触到了这本著作,一点一点地了解学习到了一些宝贵知识。下面给大家简单分享心得体会。

    有人说,阅读一本著作,最好的方法是,首先了解它的创作背景,了解它的作者。

    《资本论》的作者是广为人知的德国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卡尔马克思,通过《资本论》,他确立了自己的阐述原则,即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这本书,他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提出了一种研究世界的新方法,有人说,《资本论》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 ,我同意这种书法,而且,这种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社会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固有矛盾愈发明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他们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马克思看到了事态的严峻性,于是,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他开始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1857年,世界爆发了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附带的很有可能会是一场革命,马克思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为了在洪水到来之前,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好给工人阶级提供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武器,便20年如一日地坚持到英国博物馆查阅各种资料,完成这本思想巨作。

    马克思在文中提出,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所以,换种说法就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主要研究的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并通过对此过程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剩余价值的秘密、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在文中还提出: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并且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的积累,它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

    从任何角度来讲,马克思都是个天才,读第一卷,不仅了解到了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更学到了一种辩证的分析方法,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这样更客观,更全面,全书对经济的分析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善于利用的黑格尔否定之否定规

  • 8、 《资本论》读后感1000字范文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作者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

    从资本的总公式看,剩余价值不可能发生在货币本身上,因为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它如果还是采取货币形式,价值量也就不能增大。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发生在商品的出卖上,因为这个行为只是价值的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

    因此,剩余价值只可能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不是发生在所购商品的价值上,而是发生在所购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不可能因交换而发生价值变化,只能从所购商品的使用上发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这句话指出了三点:

    (1)劳动力是在“活的人体中存在的”,它既不能离开人体,又不等于人体。

    (2)劳动力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它只能在运用时,即在劳动时才表现出来。

    (3)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不能把劳动力等同于体力。一个白痴和疯子即使有体力,也不能算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条件

    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在商品交换本身除了包含由它自身的性质产生的从属关系以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从属关系的前提下,劳动力只有被它的所有者自己当作商品出卖,它才会出现在市场上。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劳动力所有者只有自己的劳动能力可以当作商品出卖,没有别的东西可卖。其实,不仅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前所考察的商品、货币这些“经济范畴”也都带着历史的痕迹。资本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这个“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是,对工人本身来说,劳动力是归他所有的一种商品的形式,他的劳动因而具有雇佣劳动的形式。另一方面,正是从这时起,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才普遍化”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作为商品的劳动力,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决定劳动力价值的要素有三个:

    第一,因为劳动力只是活人的能力,所以劳动力生产要

  • 9、 [荐]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栏目精选:“资本论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在作者写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读后感对于书本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应该做到相互磨合,要注重叙述的比例。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读后感大全编辑现在向你推荐资本论的读后感,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资本论的读后感 篇1

    读《资本论》读后感800字:

    资本论中诠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产生这样关系的深刻历史原因。放在当下的社会现实,资本的生长繁荣也同样具有一定启示意义。纪录片《华尔街》中有一句话提到资本的力量:人类需要休息放松,然而金钱永不眠。资本自身所蕴含的无尽能量,让一代代的淘金客们费尽心机想要驾驭这种令人沉迷的魔力。显而易见,大多数人终究被金钱所反噬,唯有极少数的幸存者找到了资本的密码。

    如何实现货币到商品再到货币(g-w-g)为卖而买的飞越?而不是日复一日的走商品货币再到商品(w-g-w)为买而卖的低层次被动的行为模式。出卖劳动时间赚取劳动报酬,进而再次消费得到满足的恶性循环,始终要投入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有限的几乎是一刀切的报酬,并且会遭受剩余价值的剥削。两种循环切换唯一不同的在于w的性质,看其属于消费品或是投资品,某种意义上w的属性决定了g的长远价值。

    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性商品的购买,提升货币g的未来现金流,如此才可实现货币滚雪球般增长。投资就是一个g-g‘的货币增长模式,也是效率最高门槛最低却成功率极低的商业行为。

    跟从事任何行业一样,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物需要的不仅仅是全力以赴那么简单,还需要机遇与运气的不可控成分。然而能否登顶这样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做到超脱物外,不计成本和时间潇洒的沉浸在其中。

    如同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一般,在他生命中40年的光阴里纵然穷困潦倒,艰难度日,但为了揭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他站在人类社会全局的角度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现有生产力主导下的赤裸裸的生产关系。带着这样伟大使命,马克思终于写出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著名著作《资本论》。

    社会便是如此残酷,狂热沉迷之徒终将会被沉静强大的个体碾压。试着想象一下亚马逊森林里潜伏数天的巨蟒吞食猎物的耐心与不留余地,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社会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资本论的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资本论》这本书。

    第一

  • 10、 读资本论有感

    对于*员来说资本论也是一本圣书吧,对于资本论我放暑假的时候把他研究了一下,发现有了很多新的感慨,让我受益匪浅。

    对于*员来说资本论也是一本圣书吧,对于资本论我放暑假的时候把他研究了一下,发现有了很多新的感慨,让我受益匪浅。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

    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彻底的一元价值论。

    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

    (一)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与现时代存在巨大的差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30多年前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而当时的生产方式、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等都与当今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脱离对那个特定时代特点的分析,概括地讲,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主要如下。

    第一,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体力劳动。工业化初期,社会生产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领域,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相对较小,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虽然马克思也涉及到对非物质生产领域(服务贸易行业)的分析,但由于当时这些部门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影响力微乎其微,所以当马克思在谈到服务贸易时说:“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这些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

    第二,劳动过程的知识含量不高。工业化初期知识、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劳动过程的脑力支出、知识含量不高,简单的、以体力

  • 2023-01-22

  • 2023-01-1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2

  • 2019-09-19

  • 2023-03-14

  • 2019-10-22

  • 2023-04-25

  • 2021-04-18

  • 2022-03-10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3-02-02

  • 2019-11-06

  • 2019-09-28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12

  • 2023-04-08

  • 2019-09-20

  • 2023-01-17

  • 2023-01-27

  • 2023-04-16

  • 2023-05-01

  • 2023-01-04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10-12

  • 2023-02-13

  • 2023-04-20

  • 2023-04-3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
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2024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范文,资本论的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