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张晓风散文初雪读后感 > 地图 > 张晓风散文初雪读后感,2024张晓风散文初雪读后感
张晓风散文初雪读后感相关栏目
张晓风散文初雪读后感热门栏目
张晓风散文初雪读后感推荐
张晓风散文初雪读后感

(共 6862 篇)

  • 1、 读书心得收藏:初心张晓风读后感(900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读书,可以让你抵抗孤独,只要你想读书,它随时都可以陪伴在你身边,让你不再孤独。观看一本好书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有一些启发。大家一般写的读书心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心得收藏:初心张晓风读后感(900字)”,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初心张晓风读后感【篇1】

    说实话我对散文集这种书从来没有产生过兴趣我偏爱小说带来的新鲜刺激,散文我也没接触过多少。

    应老师的要求,我和妈妈去购买了一本《张晓风散文集》。得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这一看便不可收拾。

    第一次看她的文章《到山中去》就深深地被折服了。

    她对景物,心理等的描写真是无微不至且恰到好处,普通人难以做到她那样的语句优美,仿佛感同身受的愉快。我就从《到山中去》这篇文章中闻到了她所述的山之气息。

    那种草木的清香一如她的文字般令人心醉神迷。

    现在的文字越来越浮夸了,总能看见许多新词新用法时代在进步。但在这样躁动的中国文坛里,已难以看到张晓风这样的古典气息,一种浪漫。或许是她超乎常人的细腻与深度才能写出如此美的文章。

    而不是用好词好句建筑起的风花雪月,看似优美,毫无意义。只是为了卖弄自己的那一点点的文采。这样不是在污辱文字吗?!所以这就是我喜欢她的一点,她不会让我觉得她故弄玄虚。

    看完整本书后我感触颇深,我从内心里敬佩她。

    她很感性,她懂得观察与思考,配合她精准的描写这一切一切都是我要学习的。作为一名初中生,我的意境还远远不够。

    然而在看完她的文章,她的故事后,我才懂得这一点。

    夜晚,临睡前,端起一本书,关掉了爱听的流行音乐。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那种在现代化城市里感受不到的质朴,从她字里行间里对情,爱,树,山,人的叙述中体现。浮躁而疲惫的心竟在看书时变得清爽畅快,这想来也是奇怪的事情。

    真的不知怎样形容,她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她的悲凉与温暖我都能感受,或许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给我一抹触摸不到的清新。

    我置身在泉水中被典雅熏陶着,这里有无限的可能,天马行空。

    唯有一个美字能形容这座宁静的心灵花园,被细雨滋润,同时又被阳光包围,灿烂而悲伤地开满了文字的花朵。一切的不可能,在笔尖的旋转下都是顺理成章的。

    我会一直追随着,抵达彼岸。

    初心张晓风读后感【篇2】

    为什么不让我今生今世看见一次哈雷!也许是因为阴雨挡住了日食时,我也发出过类似的感慨

  • 2、 [范例分享]张晓风散文选读后感精选五篇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好的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书籍的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范例分享]张晓风散文选读后感精选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晓风散文选读后感【篇一】

    飒爽的秋风徐徐吹来,金黄的落叶翩翩起舞,在这如诗如画的秋天,我读一本同样如诗如画的书,那就是《张晓风散文》。

    张晓风的语言清新隽永,善于从小事中写出深刻的哲理,《瑕》就是这样一篇发人深思,引人联想的好文章。文中她回忆自己曾买来一串很便宜但有瑕疵的项链,手中这串项链引发作者的思绪,转而用精炼的文字准确而详尽地道出对“瑕”的理解。

    生活中,能把自身的瑕疵像这串项链般坦然相呈的人不多,人们往往是不遗余力地精心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如果我们正视自己的这些瑕疵并坦然接受,这些瑕疵也就不算什么瑕疵。因为只有认识到缺点才可能加以改正,你越是去掩盖,它就越明显。一个人之所以可爱,正是因为他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而不遮不掩。完美是难以冀求的,但在“完美”和“可爱”之间,人们更喜欢后者。

    完美到极致就丧失个性,变得千篇一律,而所谓的“瑕疵”却可以体现出你的特性。谁能没有一点小瑕疵呢?正是这些小瑕疵装点我们的生活。朋友之间如果不知道对方小小的缺点并以此打趣,友谊也许会黯淡许多。

    豹的皮毛上有大大小小的斑点,谁说它的毛皮不漂亮?溪水浸着泥沙、石块,谁说它的水质不纯净?昙花开放转瞬即逝,谁说它的姿态不美丽?太阳表面有黑子,谁说它的光芒不耀眼?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瑕疵,既然完美是难以冀求的,那么,就让我们直面瑕疵,直面人生吧!

    张晓风散文选读后感【篇二】

    说实话我对散文集这种书从来没有产生过兴趣我偏爱小说带来的新鲜刺激,散文我也没接触过多少。

    应老师的要求,我和妈妈去购买了一本《张晓风散文集》。得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这一看便不可收拾。

    第一次看她的文章《到山中去》就深深地被折服了。

    她对景物,心理等的描写真是无微不至且恰到好处,普通人难以做到她那样的语句优美,仿佛感同身受的愉快。我就从《到山中去》这篇文章中闻到了她所述的山之气息。

    那种草木的清香一如她的文字般令人心醉神迷。

    现在的文字越来越浮夸了,总能看见许多新词新用

  • 3、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700字: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读了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能够说全文就是透过行道树这个形象阐述这个道理。何为神圣的事业?就应是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吧。如文中习惯于污浊的居民需要新鲜空气,燠热的夏天行人需要遮阳的浓荫,城市需要阳光,需要拥抱太阳的火热。这就是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行道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为此他们忍受着常树难以想象的痛苦:跟原始森林在吸露在玩凉凉的云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在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跟城市里繁弦急管、灯红酒绿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市民相比,他们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苦熬着。他们还为城市的污浊,尤其是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于污浊而忧愁着,大有屈原世人皆醉吾独醒的悲悯与焦虑。但他们甘愿自我牺牲,牺牲并快乐着,因牺牲而深沉,因牺牲而神圣。

    1981年,当张晓风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如楼肇明所说:中国民族历来就偏向于柔弱的阴性思维,一部中国古典散文史,韩海苏潮以外,满眼芳草凄凄的阴柔之美。而她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从《行道树》这篇短文里,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大地上的山川草木,对行道树只有宗教性的虔诚才能够相比拟的感恩情感;感受到了作者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的胸襟,以辽阔思维空间为背景对生命价值的沉思。(楼肇明语)读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忧愁而又快乐的行道树,痛苦而又神圣的行道树,让我遐思翩翩,似乎看到了模糊而又真切的无数身影和脸孔,他们所从事的就是神圣的事业:革命、国防、科学、教育等等。他们卓越不凡抑或默默无闻,但毋庸置疑他们的神圣在历史的星空熠熠闪光,在现实的水面沉浮激荡,在人心的神龛备受膜拜!

  • 4、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读张晓风散文有关

    作为一个散文家,张晓风的作品与其他人的作品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她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入在每一篇文章里。看她的作品更像是去了解一个人的心灵和她的喜怒哀乐。

    在她的散文《第一幅画》中,她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描写。从写作题材而言,这篇文章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当她运笔时却超越了普通人的情感,将这个南部的小城描绘的有声有色。之后,她逐渐深入主题写道尽管儿时家境贫寒,她依然苦中作乐,将上铺空间取名为桃源居,并在墙上挂上画。通过这篇文章,我深刻体会到不管你所处的环境多么的恶劣,内心都应充满阳光,因为精神食粮是不可缺少的。

    其中,我最喜欢的《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了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长场面十分温馨感人,接下来甜蜜中有了伤感。最后就变成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何藏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将这种复杂的情感描写的活灵活现,仿佛知晓世间所有的秘密。

    张晓风听着她的名字总让我觉得她是一个碧玉的弱女子,但是读了她的文章却发现不是这样的。比如在《酿酒的理由》中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字里行间留露出一种江湖侠客的气度。这一篇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生命它每一秒的味道都是不同的。要向生命变得精彩无比,我们只有靠自己,遇到困难时是灰色的,但当你打败困难时,就会变得五彩缤纷了。

    张晓风独到的眼光令人钦佩,令人信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很多的人生哲理。

  • 5、 张晓风散文(优秀范文)

    【第1篇】

    当陈老师第一次提到“张晓风”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便觉得很耳熟。的确,她是台湾著名作家,在六年级时也学过一篇她的文章,至今还让我印象深刻。

    张晓风老师的散文蕴含了许多人生真理。她的散文叙述自然,冲淡宁静,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但读她的散文也不会使人觉得枯燥无味。

    张晓风的大多数散文是先讲一个或是几个故事,都是那么的生动有趣,显示引人发笑,后又让人沉思。那篇《我不知道怎么样回答》正是这样。小男孩不愿意洗手,并且用自己新发现的句子不断和妈妈辩解。小男孩,他在成长,他在强烈的想要建树他自己的秩序和价值,我不由得对小男孩产生一种敬意。虽然最后妈妈没有回答小男孩的问题,也没有使小男孩喜欢洗手,但是妈妈和小男孩都依然爱着对方,这是永不磨灭的。

    读了这么多张晓风老师的散文,最令我喜欢的还是《一碟辣酱》和《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一碟辣酱说的是张晓风在香港教书时,校长请教师来赴宴。当时,桌上摆了一碟厨师亲手调制的辣酱。因为没有一个人去品尝辣酱,所以张晓风出于一点善意,取用了一些。而正是这一点善意的举动,使她换来了更大的善意。在离开时,校长送了张晓风一瓶辣酱,张晓风很感动,也真正的爱上了这瓶辣酱。读了这篇散文,我感触极深,其中文中的一句话也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理:“生命的厚礼,原来只赏赐给那些肯于一尝的人。”是啊,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只是出于一点善意,便可能回收一些令我意想不到的更大的礼物。所以,多去品尝并夸赞他人的作品,何乐而不为呢?

    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的三篇小文章里,我尤其喜欢《寻人启事》。母亲见证了自己孩子的成长。在小男孩的时候,他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被妈妈牵着自己的小手。可是,转瞬即逝,小男孩已经长成大男孩了,他必须有所忍受,有所承载,他那双被母亲握着的小手也有如飞鸟在翩飞中消失了。童年,悄悄地溜走了,小男孩长大了,母亲也老了。可是,当孩子长大后,他会像母亲照顾小时候的自己一样照顾着母亲吗?我想,会的。

    张晓风的散文就是这样耐人寻味,只有一遍接着一遍读,才能领悟到更深的道理。慢慢合上这本书,回想着一篇片优美的文章,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第2篇】

    张晓风的散文集《从你美丽的流域》收了许多写儿女情长的篇什。从写作题材而言,张晓风跟其他女作家没有任何不同,爱情、亲情、友情几乎就是她的全部。可是当她起笔运笔,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

  • 6、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范文一

    台湾出产的女作家中,龙应台和张晓风是有趣的对比。第一印象,龙应台是刚,是冷峻,可犀利如她,竟也写出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样柔情似水的文字;张晓风则相反,初读是柔,是华丽,是美不胜收,却句读处处透着一股子豪劲。

    张晓风的散文集《从你美丽的流域》收了许多写儿女情长的篇什。从写作题材而言,张晓风跟其他女作家没有任何不同,爱情、亲情、友情几乎就是她的全部。可是当她起笔运笔,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的是一个温馨场面,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接下来,甜蜜中有了感伤,再往下,又有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写得极美,又极沉重,仿佛知悉世间所有的秘密。张晓风写自己的爱情观,一蔬一饭一鼎一镬都是朝朝暮暮的恩情,她说:爱一个人,原来就只是在冰箱里为他保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这是作为平凡女子张晓风的爱情,可是她不凡的时候,爱情便是执手处张发可以为风帜,高歌时何妨倾山雨入盏的豪迈与千泉引来千月,万窍邀来万风的庄严。张晓风似乎有一种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总要忍不住翻过来,看看背面,甚至要透过经脉纹路去看它们在几千年前的模样。所以她写给丈夫的情书,写给儿子的诗篇,明明是写私人的感受,却似乎写尽了人类的共同情感,就连她写睡袍、围巾、绣品、油纸伞,也丝毫没有怡红快绿的娇弱之气。

    张晓风始终是追求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气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她甚至是有点刻意为之了。十几年前龙应台出版《孩子你慢慢来》时请张晓风写序,我还记得她说的话。她说自己年轻时听到太多对女作家的嘲讽,人们觉得她们只会写些柴米油盐、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决心,一旦自己大笔在握,坚决不写那些遭人辱骂的文字。她真的做到了。事实上从张晓风的文章里始终读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唠叨琐碎自恋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别说撒娇作态,即使偶尔忍不住写写柴米油盐丈夫孩子,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她写风衣,那风,翻阅过唐宗宋祖,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她写酿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这样的文字比比皆是。张晓风的文章字里行间有一种江湖侠客的气度。

    我读张晓风的感受,是仿佛放舟于岁月长河,溯回从之、溯游从之,追随着一路看来,千回百转,也被那百年烟波水气湿了一

  • 7、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的小编为你们准备了一些500字左右的读后感,欢迎来阅读借鉴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散文集,是由一篇篇短小精悍、富有深刻哲理和道理的小故事汇编而成的一本课外阅读书籍。虽然散文是由普通文字组成的,但透过这些普通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中的一些感悟,给读者以有益的人生启示。

    《张晓风散文集》是我读过的第一本散文集,这部散文集精选了作者张晓风近九十篇散文,我读后感到,每一篇散文的文风都很朴实,故事情节也不过是平常的一些琐事,但却很生动精彩,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肯放下。

    《包子》和《一山昙华》是《张晓风散文集》中我认为含义较深的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在当今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包子》一文通过儿子对母亲的不尊敬、不孝敬,刻画出儿子任由母亲自身自灭的一种态度。文中儿子西装笔挺,骑着威风的摩托车;而老母亲却住在黑如蚁穴的房子中,手捧着一把小炭篮与之相依为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母亲是生我养我的人,我们的成长进步,都倾注着母亲的关心和关爱,当我们长大成人,我们的母亲就老了,就走不动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因为我们不能忘记母爱的伟大,不管我们身在何处都要尽一份儿女对母亲的孝心,尽一切努力关心和照顾好母亲,让母亲过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一山昙华》讲述了作者因与丈夫一同去夏威夷游玩,错过了观赏满山遍野、香气扑鼻的昙花,只看见凋谢的花朵;于是幻想出了一山昙花争相开放的景色。透过这篇散文,我的理解是,有些东西我们在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另一些东西。作者没有因为错过了观赏昙花是最佳时间而灰心丧气,而是从心里幻想出一幅美景,从而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上帝把你的一扇窗子关闭了,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门。王羲之的兰亭序集我没买到,但买到了《张晓风散文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淡忘了眼睛目睹的美景,却记住了迟来的景色,这才是拥有。

    今天,我仅仅是摘选了两篇篇幅较短的散文,其实,《张晓风散文集》中还有许多故事可以讲述,还有很多哲理需要感悟,还有太多精彩等待发现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

    今天上午,我懒洋洋的躺在床上,无事做,随手拿起张晓风散文来,第一篇便是我爱上他的理由,几行字映入眼帘,一笔简单的雨荷花可给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荷花与傲骨?多么恰然的配合,于是马上翻到下一页,去细细

  • 8、 张晓风的散文读后感

    【篇一:张晓风的散文读后感】

    这是我第一次读大篇幅的散文。读完《张晓风散文》后,我感觉很细腻,很温柔,她的散文不会有惊心动魄的描述,却在娓娓道来中让人感觉到一种家的温暖。

    书中有许多状物的散文,《白千层》就是其中一篇。作者在校园里看到了白千层,它的名字吸引感动着作者。白千层是纯洁的,是坚强的,必定有许多坏孩子已经剥过它的干子了,那些伤痕很清楚地挂着。只是整个树干仍然挺立得笔直,在表皮被撕裂的地方显出第二层的白色。冷酷的摧残从没给它带来什么。一株树就好比一个人,这株树的内心是纯洁的白色。我们要追求,但在追求中不要被金钱和名利驾驭。我们也只有追求纯洁的心灵,追求强大的思想,才能重新认识自我。

    《地毯的那一端》是作者给她丈夫写的一封信。这篇文章扣人心弦,平和安然的环境气氛。运用书信形式,更利于情感的抒发和故事的阐述。文中还运用插叙,款款道来给我们简述了两个人的故事。在作者笔下,一切似乎就这么简单,她让我们明白了人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波澜壮阔是人生,平平淡淡也是人生。

    哪一个母亲不是仙女变的?每当想起这句话也就想起了《母亲的羽衣》。读完文章后感触很大。我无法想象,曾经那个披着羽衣令人羡慕的公主,现在却可以为了孩子起早摸黑。这令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每天早晨我还没睡醒就能听见厨房内做饭的声音,习惯告诉我一定是妈妈在忙碌,我躲在墙角仔细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厨房油烟很大,她时不时的咳嗽着。上学时,寒风刺骨凌风无情的从她手上划过,他的手已经龟裂了,妈妈是多么坚强啊!有时放学晚了,踏出校门仍能看到妈妈的身影,这便是母亲。天下母亲都是一块砧板,是那样柔顺地接纳了无数尖锐的割伤却默无一语的砧板。

    读张晓风的散文,让我感觉到了一种最原始最淳朴的感情,没有故作深情地讲理,有的只是充满乐趣的生活小事。

    【篇二:张晓风的散文读后感】

    半个学期已经过去,手中的这本散文集也已大致读完,约有两百页的一本书籍却是收录了作者辛勤笔耕挥洒的数十篇散文经典。而我从初读时的柔情有感,也演变到了最后的铿锵怀思。

    她总是极为乐观的,说的出:日子是美丽辉亮的,我爱的是日子的本身;如果日子是黯淡难熬的,我感激的是:我竟有那么完好的健康能以承受这一切。这样的话。或许她研读过道家的著作,又或许是她生来便有感于相对,用巧思辩解着无奈的生活。听闻她近年来罹患肠癌,却仍能以孙悟空自比:当孙悟空和妖精打架时,如果大叫

  • 9、 读张晓风散文1000字

    你知道如何听风吗?

    那样细小而微妙的触觉,那样通透淋漓的视觉,那样百味杂陈的嗅觉。你几乎以为它从不存在。但就当你双目空洞不知道未来如何时,就当你忙忙碌碌时间飞逝时,就当你为过去黯然神伤时。风,就这样出其不意的飘来,仔细聆听,它吹落了沉积的尘埃,它吹来了盎然的暖意。

    听风,感激平时被忽略的微小。

    她会为家门口偶然出现童年的吃食而欢欣鼓舞,她会将所有的往来信件整整齐齐地收好细细品味,她会将所有微不足道却充满回忆的物件收集起来。她留意别人不在乎的东西:高大龙柏下的扁柏,它也许是那么谦逊,又或许根本不是谦逊,只是不知道龙柏的存在罢了。而伟大与谦逊又有什么区别呢?敢于在戏曲巨匠前说出自己对戏曲的理解的车夫,她感受到了他的自信与伟大。

    快节奏的生活麻木的安排,无形地遮住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只知道按部就班,如精密的钟表般规划着自己的时间,却忘记了身边的转瞬即逝感动。

    听风,感受最纯净的心声。

    风本纯净,只是它太过于透明,以至于透过它看到的有绚烂,亦有肮脏。

    不过是十级台风,在她眼中却如世界末日般天崩地裂。劫后,她看到了不幸去世的人们曾经和她像亲兄弟一般,她听到了女童的琴音悲怆中却暗含希冀,她发现她是如此幸运,上帝原本可以不赐予她如此美妙的生活,太阳每日的闪耀并不需要人们为之付出一分一厘,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原本都可以以更不如意的姿态呈现在你面前。如此通透,将世俗的不堪与丑陋反衬得淋漓精致。

    她的文字让我豁然开朗,原来笔尖上的文字,竟可以如此真实地我以我手写我心回想起以前的文章,非拼搏乐观人生无以成文章,而心灵中最原始最细枝末节的触动却容易被我忽略。

    更有甚者,如今网络、报刊各式媒体,为赚取点击率吸引他人眼球,不惜夸大甚至编造污言秽语,哗众取宠。而我们的读者,又有多久没能静心安坐,轻捧一本如风的散文集,洗涤自己呢?

    听风,品尝人生百味欣赏绚丽多姿。

    听风不需要正襟危坐,字字如箭会让人感到芒刺在背。当然也不能懒散而卧读,刻意而为的慵懒让人昏昏欲睡。

  • 10、 张晓风散文读书笔记

    张晓风,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张晓风散文精选读书笔记【1】

    台湾出产的女作家中,龙应台和张晓风是有趣的对比。

    第一印象,龙应台是刚,是冷峻,可犀利如她,竟也写出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样柔情似水的文字;张晓风则相反,初读是柔,是华丽,是美不胜收,却句读处处透着一股子豪劲。

    张晓风的散文集《从你美丽的流域》收了许多写儿女情长的篇什。

    从写作题材而言,张晓风跟其他女作家没有任何不同,爱情、亲情、友情几乎就是她的全部。

    可是当她起笔运笔,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

    《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的是一个温馨场面,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接下来,甜蜜中有了感伤,再往下,又有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写得极美,又极沉重,仿佛知悉世间所有的秘密。

    张晓风写自己的爱情观,一蔬一饭一鼎一镬都是朝朝暮暮的恩情,她说:爱一个人,原来就只是在冰箱里为他保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这是作为平凡女子张晓风的爱情,可是她不凡的时候,爱情便是执手处张发可以为风帜,高歌时何妨倾山雨入盏的豪迈与千泉引来千月,万窍邀来万风的庄严。

    张晓风似乎有一种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总要忍不住翻过来,看看背面,甚至要透过经脉纹路去看它们在几千年前的模样。

    所以她写给丈夫的情书,写给儿子的诗篇,明明是写私人的感受,却似乎写尽了人类的共同情感,就连她写睡袍、围巾、绣品、油纸伞,也丝毫没有怡红快绿的娇弱之气。

    张晓风始终是追求大的:大的格局,大的气象,大的胸襟,大的情感。

    她甚至是有点刻意为之了。

    十几年前龙应台出版《孩子你慢慢来》时请张晓风写序,我还记得她说的话。

    她说自己年轻时听到太多对女作家的嘲讽,人们觉得她们只会写些柴米油盐、丈夫孩子,所以就暗下决心,一旦自己大笔在握,坚决不写那些遭人辱骂的文字。

    她真的做到了。

    事实上从张晓风的文章里始终读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唠叨琐碎自恋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别说撒娇作态,即使偶尔忍不住写写柴米油盐丈夫孩子,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

    她写风衣,那风,翻阅过唐宗宋祖,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

    她写酿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这样的文字比比皆是。

    张晓风的文章字里行间有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8

  • 2023-05-18

  • 2019-11-06

  • 2019-10-20

  • 2022-06-13

  • 2019-09-25

  • 2019-09-20

  • 2023-02-21

  • 2019-11-0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3

  • 2022-12-17

  • 2023-01-06

  • 2023-01-0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2-10-03

  • 2023-01-17

  • 2019-11-02

  • 2023-01-0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1-04

张晓风散文初雪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张晓风散文初雪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张晓风散文初雪读后感、2024张晓风散文初雪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