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 > 地图 >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2024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相关栏目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热门栏目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推荐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

(共 5488 篇)

  • 1、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曾国藩为什么有如此高的魅力呢?竟能让左右中国命运的人都以之为师。

    曾国藩从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农家子弟成为权倾一时的晚清重臣,他的一生实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无数知识分子只能望洋兴叹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读《曾国藩》后,对这其中的细节有了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仕途还算平坦,个人修养极高,一直力求做到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为官做事之道,当他在京城的小圈子里,在强有力的靠山庇佑之下时,在处理好“办公室内”同僚的关系时,平时还算遂意。1852年,曾国藩回家丁忧,恰逢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东南诸省之时,在湖南,长毛更是猖獗,湖南官场上一片混乱,与长毛作战,节节败退,最后退守长沙城,时局的动荡与紧迫,让这些平日稳坐高堂,享尽荣华富贵的官员们不得不想出对策来解决问题,而,论声望,论感情,曾国藩成为了湖南官场上的不二人选,由曾国藩办立湘勇,解决湖南的燃眉之急,经过多番的考量,曾国藩最终决定墨绖出山。

    而这里不能不提的便是曾国藩“考量”,先是湖南官场上多名重量级官员进行劝勉,而后自己的兄弟也加入其中,最后由陈广敷“连蒙带骗”才使其出山,可算是费劲心力,而曾国藩的考量由衷的使人感慨他对时局的清晰认识和对自己的深刻了解,超前的眼光和认识使他并没有被“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冲昏了脑袋,直到上面降下圣旨,从此个人的命运前途与他所要从事的事业深深的连在一起了。时势造英雄,曾国藩的才能与时势变幻给他的机会联系到了一起,使他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一直渴望的事业。曾国藩从墨绖出山到严旨令其北上天津处理天津教案,面临数不清的抉择,每一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可以说得上是以治大国之智来进行抉择。带军途中不只一人向曾国藩提过,逮到它日,取而代之之意。当湘军攻下江宁城后,自己的兄弟和忠实部下一起跪柬,然曾国藩却不为所动,留下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他有从自己的实力和自己所在的集团的利益考量,自己当时已是位极人臣,已经实现了自己所想达到的一切,为何在冒险去“造反”呢,反而落得个乱臣贼子的称号,他的价值观始终在儒家思想的范畴之类。他一直以一种救世者的心态存在,曾国藩要的是创立不世之功,他以 为偶像,他想要的是永垂青史,这样的一群人始终是俯视中国最广大的平民百姓,唯心主义深深的扎根于他们的大脑之中,曾国藩的救命于水火之中和宋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建立一个新国家来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心态有着天壤之别。

  • 2、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读《曾国藩·三部曲》有感

    卧龙

    《曾国藩》之《血祭》、《野焚》、《黑雨》,是唐浩明著的晚清官场名士三部曲系列,曾被《亚洲周刊》列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之一。书到手很久,拖拖拉拉地读完,闭卷而思,似乎能够看到一些历史黄卷背后的曾文正的面孔,为其人品折服,为其大势叹息。

    壹。

    书从曾国藩回籍守制开始,到办团练,立湘勇,征太平,伐捻军,直至在两江督署归西,用文学传记的形式,缓缓书写了曾国藩后半生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他所阐述的思想和理念,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曾文正的历史形象。

    贰。

    读《曾国藩》之初心是想了解下这样一个被人追捧的历史人物到底是何许人也,通篇读完,却发现其人其事有许多与现在时势相通之处,原来历史和现在总是惊人的重复。曾文正确实是国家的中兴之才,做人处事,多公少私,不仅在晚清时期的官场,即使现代,也实为难得。然将相之材,生不逢时。历史的巨轮即将碾压过那腐朽的清王廷,非一人或者一能臣所能挽回的。然而,在为之历史背景叹息的同时,也不禁叹服于他为人处事、洞察明觉的高超之处。作为一个老派的官员,他不因循守旧,在与太平军、捻军以及国外势力的斗争中,看到了国家强需自身硬的道理,积极推动兴办军械、船舶和西洋学校,可谓继林则徐之后放眼看世界的又一不盲目自大、警醒自强的国人。他大力主张和推动选派幼童出国留学,但在选派人员的年龄上,他不同意容闳主张的8-9岁。曾中堂要求必须是14-18岁的少年。何以如此考虑?原来,中堂大人认为,如果出国孩童没有建立起对祖国和亲人的深厚感情,即使出国学有所成,也不可能真心实意为民族和国家效力。此考虑,不机械,不功利,有见地!所谓用人识心为上,而后识才。这种见识,远远超越、高高鄙视了现在的某些盲从西方的"公知"们。此番种种,中堂大人的阅人辨世之术,确让人敬佩不已。

    叁。

    许多历史伟人都对曾国藩有着高度的评价,如梁启超对世人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大人也已".毛泽东对友人黎锦熙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但是,也有近世国人议论曾文正为元凶、伪君子、卖国贼等。五千年来,中华族人有此盖棺定论,其反差如此巨大,大概找不出第二个,这可能也是曾文正的魅力所在吧。

  • 3、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我阅读了唐浩明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即:《血祭》《野焚》和《黑雨》,曾国藩这人有时我曾是唾弃,有时让人依靠,有时让人嗤之以鼻,有时又让人十分佩服,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不可预知的。不过,总体感觉是,他是一个成就大于过错的人。

    曾国藩的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是内圣外王。他是一位着名的政治家,战场上的猛将,其锲而不舍的性清决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此外,他的文辞隽永湿润,谆谆告诫,真诚待人,同样令人钦佩。

    曾国藩待人随和,经常会耐心倾听学生提问,这个不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他为官清廉,一生都没有贪得钱财,深受文人学者好评。

    曾是一个永远无法理解的人,谁也看不懂他,他是一个学者,也是个好官。也许只有那一句最中肯的评价:曾国藩是地主阶级力最强大的人。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二

    读了唐浩明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和《黑雨》,总体感觉他是个了不起的功大于过的人物。

    我最佩服曾国藩为官清廉,崇尚节俭的行为。官至极品的他始终严以律己,曾国藩十分清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虽然后来官越做越大,但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自己常说:余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他在京城时,见到的世家子弟都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因此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来北京居祝他让他们住在老家,门外也不能挂相府、侯府的匾。他北上征捻前夕,为家中妇女定下功课表,严格要求。因为他教育子女有方,所以他的后人都秉承他的治家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就都不小!

  • 4、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400字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1

    读了唐浩明写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和《黑雨》,总体感觉他是个了不起的功大于过的人物。

    我最佩服曾国藩为官清廉,崇尚节俭的行为。官至极品的他始终严以律己,曾国藩十分清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虽然后来官越做越大,但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自己常说:余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

    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他在京城时,见到的世家子弟都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因此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来北京居祝他让他们住在老家,门外也不能挂相府、侯府的匾。

    他北上征捻前夕,为家中妇女定下功课表,严格要求。因为他教育子女有方,所以他的后人都秉承他的治家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就都不小!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范文2

    暑假我阅读了唐浩明写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三部曲》,即:《血祭》《野焚》和《黑雨》,曾国藩这人有时我曾是唾弃,有时让人依靠,有时让人嗤之以鼻,有时又让人十分佩服,他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不可预知的。不过,总体感觉是,他是一个成就大于过错的人。

    曾国藩的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是内圣外王。他是一位着名的政治家,战场上的猛将,其锲而不舍的性清决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此外,他的文辞隽永湿润,谆谆告诫,真诚待人,同样令人钦佩。

    曾国藩待人随和,经常会耐心倾听学生提问,这个不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他为官清廉,一生都没有贪得钱财,深受文人学者好评。

    曾是一个永远无法理解的人,谁也看不懂他,他是一个学者,也是个好官。也许只有那一句最中肯的评价:曾国藩是地主阶级力最强大的人。

  • 5、 魔戒三部曲读后感

    魔戒三部曲读后感(一)

    《魔戒》三部曲在2003年底就全部上映完了,其中的魔戒三《王者归来》也众望所归地获得了oscar多达11项的大奖,这当然也是我们这些《魔戒》迷最愿意看见的结局。

    每次听见annielennox的《intothewest》的婉转悠扬的歌声在耳边响起的时候,脑海中总会不断地浮现出《王者归来》中那些让人无法抹去的镜头。弗罗多的身负重任、他的逐渐被魔戒吞噬的意志;山姆的忠心不二却在咕噜姆的挑拨之下被误解;梅里、皮宾虽身材矮小却为了正义与兄弟的情谊拔剑;甘道夫、阿拉岗、金霹、尼古拉斯四人为魔戒的毁灭创造条件、引开魔眼而身陷困境却浴血奋战、孤注一掷直到最后魔戒终于与咕噜姆一起被掷入末日山脉的火焰时甘道夫眼中的泪水、金霹激动的跳跃、阿拉岗尼古拉斯脸上的欣慰以及弗罗多苏醒后与队员们的见面场面每每想起这些令人感动的情节都会有些感叹。

    虽然《魔戒》是科幻大片,但是细心的观众从中是可以得到很多启发的,并不是说一部优秀的电影只在于它的场面做得有多大,它的特技有多少,有多精妙,这些东西并不能在观众心里面留存长久,真正在观众脑海中植根的是它到底给了观众多少由心而生的感叹并在其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影响。我认为这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真正优秀之处。当然,场面、特技、音乐这些东西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它们只是陪衬,烘托的都是电影的主题。《魔戒》中被凸显出来的中心主题是无论前面的路有多困难,人的意志一定要坚定而不动摇。当然电影的结局肯定是好的,但是生活中肯定也有不少的路步满荆棘,而且我们通过了努力也不一定最终能达到心中的目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你不会为了你没有作出努力而后悔,永远不会

    牛津大学中世纪英国文学教授j.r.r.托尔金所着的《魔戒三部曲》问世以来在英美两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至今已被译成40多种不同语言,全球销售量达9000万册以上。《魔戒三部曲》成了英美读者的床头书,并培训了一大群忠诚的《魔戒》迷,我也为它疯狂了好一阵。托尔金说:成年人实际上比孩童更需要奇幻的东西。许多成年人想要寻找离开这个繁忙、吵杂与烦恼不断的真实世界。这种说法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读完这本书不禁惊叹于书中栩栩如生的史前文明背景和整个离奇古怪的魔幻故事。其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而且严整紧凑,不由让我想起了童年时沉湎于《西游记》的诸多往事,但是那时的我毕竟知道《西游记》是虚幻世界的产物,而《魔》看过之后使我

  • 6、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育人三部曲】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绝在这个三部曲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从中充分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对教育真诚而持之以恒的一爱一。他对孩子对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的一颗纯真透明的赤子之心。他对孩子没有半点私心,他对教育没有半点功利之心。从没有想过要通过孩子来发财,从没有想过要通过教育来谋取教育之外的东西。教育就是他的宗教,孩子就是他的上帝。他对孩子的一爱一,不是一种教育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或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人一性一芬芳。读了本部分,两点感受颇深:

    1.他把和谐教育概念纳入了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他的和谐教育意味着:一是处理好认识世界(即理论学习)与改造世界(即实践活动)这两者的关系,使之处于相互促进的和谐之中;二是处理好各个表现领域的和谐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其天赋所在的一切领域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且出类超群;三是使学生因某事取得成功而带来的自尊、自信、自豪感,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并取得同样的成功。总之,要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金矿脉、闪光点,使他产生一股情感动力,并发生情感转移,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确认自己是大写的我,以此找到并打开全面发展的突破口,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他把一精一神生活范畴补充进了全面发展理论之中。他的一精一神生活意味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积极向上的需求和兴趣,能够在其积极活动中得以形成、满足和发展,使他特有的天赋才能有机会充分显露和发挥。他认为,学生充实的一精一神生活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其全面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标志。他指出,在学校里,不能只有听课、作业、考试而没有一精一神生活,也不能只有纯体力劳动而缺乏智力因素和一精一神生活。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个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成了每一个学校最响亮的口号,可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不是口号,而是贯穿一生的每一天的具体实践。追求真理,忠于心灵,坚守良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作为知识分子最宝贵的品质。

  • 7、 认知三部曲读后感

    认知三部曲读后感(一)

    张立俊

    按照集团党群中心要求,认真研读了猎豹移动ceo傅盛的《认知三部曲》一文,有了一些新认识:

    一是从成长就是认知升级、管理本质就是认知管理、战略就是格局+破局这三个方面,认识到认知、见识、思维,在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只有向认知的最高境界努力,才能自觉担当,走向成功。

    二是从“见识’在判断、决策、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认识到“见识”是一种把握复杂系统、准确抓住机遇、决定主攻方向、正确对待处境的高层次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才能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打开成功之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快,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三是从才、学、识相互关系上,认识到见识不亚于才华和知识。古人曾明确提出“见识”的重要性,唐朝史学批评家刘知几说:“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才少。”“才”指才华、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学”指知识;“识”是见识,鉴别、判断力。刘知几把这三者并列在一起,认为兼有这三项长处的人不多,所以出色的历史学家很少。古人尚且有此认识,身处当今的我们更应树立这种认识,不仅在学识渊博、能力超群上积累,更要在鉴别、判断、 “远见卓识”上修炼, 自觉养成勤学苦练、多思善悟、善谋实干这样一种自觉。

    四是从自身担负的职责看,认识到必须以聪明的勤奋而不是盲目的勤奋来干工作。方向正确、思路清晰的勤奋是聪明的勤奋,聪明的勤奋功会功半事倍,而盲目的勤奋则南辕北辙。作为一名部门领导,一般意义上的勤奋干活是不够的,而应当具有远见、高见,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自觉、主动和领导的认知合拍,以一种脱胎换骨式的聪明勤奋来推进工作。就像我们从事集团财务管理来说,就要知道,什么样的财务管控模式最有利于新百的发展?国内、国际上有什么先进模式?这些模式的利和弊?哪些适合我们,哪些不适合?我们准备怎样结合自身情况改变或优化?而这一切说到底都是一场自我革命,需要我们超凡脱俗,以自觉的勤奋来推进。

    认知三部曲读后感(二)

    张俊

    我想读这篇文章之前还是应该先了解一下作者及其经历:

    傅盛,男,1978年3月6日出生在江西景德镇,毕业于山东工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 2003年加入3721公司。

    · 2005年加入奇虎360,带领团队打造了安全类软件360安全卫士。

    · 2008年加入经纬中国任副总裁。

    · 2009年出任可牛影像ceo兼董事长

  • 8、 《魔戒三部曲》读后感

    温暖的阳光无私的照耀大地,娇艳的花朵灿烂了整个花季,自在的白云点缀了单调的蓝天,而精采的故事丰富了我的童年。风靡全球、轰动文坛的科幻小说—《魔戒三部曲》,在我灵魂深处,那块童真却又乏味的内心,绘上了动人的色彩。小编为大家整理一篇关于《魔戒三部曲》读后感。更多文章尽在小编。

    《魔戒三部曲》读后感

    温暖的阳光无私的照耀大地,娇艳的花朵灿烂了整个花季,自在的白云点缀了单调的蓝天,而精采的故事丰富了我的童年。风靡全球、轰动文坛的科幻小说—《魔戒三部曲》,在我灵魂深处,那块童真却又乏味的内心,绘上了动人的色彩。

    书中主角佛罗多,从小就被赋予艰困的使命,当他成为魔戒持有者,恐惧、彷惶、不安如阵阵浪潮,贪婪的啃噬着他,终究逃不过踏上血腥、暴力、邪恶交织的旅程,成为史无前例的“魔戒远征队”队员,他和忠实仆人肩负着使命,成了黯夜中的一盏明灯。一路上,越接近万恶的中心,魔戒的力量也渐渐失去了控制,佛罗多的灵魂被魔戒一点一滴的吞噬,他开始彼此猜忌,历经千辛万苦,拖着饱受寒霜的身躯到达了最终目的地—火山口。故事高潮迭起、精采万分,不但魅力无穷,自其中我领悟到许多人生道理。

    保持着内心的澄净,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在任何环境压力之下,心中的澄净总能让我们静下来思考,临危不乱,做出更有决策性的判断;友谊,有如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朋友的鼓励,是最坚强的成功支柱;当我们自信的踏上征途,多大的阻碍都将化为乌有,成功定在不远处;以毅力不断迈进的精神,意志力将战胜一切,勇往直前,无畏无惧,世界因我而改变,我将用勇气创造出奇迹,留住生命中那份永恒的光洁。

    看完了精彩绝伦的故事后,我竟能体悟身边竟处处都是幸福的甜蜜:一句温暖的话语是感动,一个肯定的微笑是感动,一首完美的诗是感动,一本书的洗礼是感动。尤其这套魔戒,让我自生活中得到更多的省思,反观自己的生活,因此阅读的时光不但是种深层的感动,更是幸福的滋味。

    幸福在哪里?在那充满芬芳的空气里﹔幸福在哪里?在那湖畔徐徐轻送的微风里﹔幸福在哪里?在那万里无云的晴空里﹔幸福在哪里?它就在你我的心里、在我手中捧着的书里,只要细心体会,时时品味,刻刻都能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 9、 茶人三部曲读后感

    茶人三部曲读后感

    一部展现中国茶人命运的历史画卷

    我不得不说,在没有看《茶人三部曲》这部书之前,只知道喝茶是一种饮料,顶多是一种茶文化。而看了《茶人三部曲》之后,我对茶有了深刻的了解,尤其是作者以“茶”为主线,以“杭天醉、杭嘉禾、赵寄客、沈绿爱”几个典型人物为中心,展示了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尤其是对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这真是一部展现中国茶人命运的历史画卷。

    整体来说,这部书给我三个印象。作者功力深厚,知识渊博,对茶文化研究精深,叙述起来如数家珍。作者王旭烽说:“一部好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程度,二是具有不可重复性,三是要在文本、语言、结构上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要有差异。”她在这篇小说中用了三种语言,即使用了成语、诗词,追求工笔画般的细致;用了方言,读起来特别亲切;还有外来欧化的长句子,尤其是展示内心世界和抒情时用。从这一点,显示出作者文化小说家的风采。还有,这本书把人格化了的茶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融为一体,使世纪风云、杭州影史、茶业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显示出严谨明达的史观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能够把历史画卷一般的茶文化刻画的如此深刻,富有情调,确实令人叹服。还有,书中不少关于茶的知识及典故,使我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比如知道“茶”的含义是:茶者,娇美意也。《诗经》曰:有女如荼。还从这本书上知道泡茶的水,也是有讲究的,有二十个等级。但是作者对茶知识和典故添加有些过度不够自然,有时候突然有种在读一部宣教文章一样生硬,没有行云流水的感觉。这是其一。

    我始终认为,一部好的作品是要靠领悟,能让读者自己去深思,然后通过解读,精华部分背诵下来,这就是最好最伟大的作品了,《茶人三部曲》就给人以这样深厚、丰盈的感觉,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在读的过程中,作者叙事写人如茶一般,处处留有三分,没有淋漓尽致、酣畅淋漓的感觉。这种叙事方式,是一种含蓄的表现手法,写一半留几分,给人以遐想和想象的空间。我更认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是作者通过体现绿茶温柔平和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茶和人显然是经不住社会的打击和腐蚀,才有了那么多人物性格鲜明,令人纠结的个性风格,真是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恨!故事发展到杭嘉禾身上,我才感觉到茶的宁静、平和坚韧,像茶树

  • 10、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读《家》、《春》、《秋》让你的内心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尔倍受折磨,时儿又满怀信心,不过腐败的事物总归是要消失的。总会有更好的来代替。在困境中一定要坚信美好的事物会到来,一定要满怀信心奋斗到底。

    读《家》真的让人感到特气愤,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受旧礼教的毒害就这样离我们而去,然而没有人加以阻止,反抗,只知道愚昧的顺从,只信命,认为人的命是上天安排好的,真让人气愤,梅表姐、瑞玉等人相机死后,属于新主义的觉慧终于气愤的离家出走,开始追寻社会主义,这也是整篇小说光明的开始。

    《家》中好多人已经意识到旧礼教的腐败,开始明显的反抗。和觉民一起的那些学生们可是反抗的主力军,他们发表稿子,各类文章唤醒那些愚昧的人,总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在她们的帮助下,淑英逃离了那条黑暗的道路,没有走旧礼教为他准备的路,三爸对她们也是毫无办法,说明他们是正确的,这也为新主义一定能打败旧礼教做了暗示。

    在《秋》里面一味信奉“作揖主义”的觉新也在慢慢的改变,也有了走反抗意识的那条路,旧礼教中的大家庭是他非常失望,这些现象也是他不能改变的,那些人是非常自私的,他没有能力扭转这样的局面,是啊!制度该改变了。

    这三本书的情节紧紧相扣,表达的思想也越来越高昂,从顺从到反抗,也让我们走了这么长的心理历程,让我们更加了解那时的生活现象,也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一种制度越来越落后,那么一定会有新的更完善的制度来替代,不要愚昧的拥护已经跟不上时代的事物,要不断改变自己是自己永远都适应新的事物、观念。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满怀信心。相信正确的思想、观念一定会被别人认同的。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1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0-28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10-28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2-03-18

  • 2019-10-24

  • 2023-05-14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3

  • 2023-02-05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3

  • 2021-10-11

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2024曾国藩·三部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