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读后感 > 地图 > 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读后感,2024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读后感
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读后感相关栏目
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读后感热门栏目
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读后感推荐
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读后感

(共 2887 篇)

  • 1、 《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序言读后感

    《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序言读后感

    旷达者的“乐活” ——《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序言 人们常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明荣辱,晓得失。品读范先生的这本自传,仿佛和历史对面坐着,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欣慰,悲凉,酸楚,感悟,感动……如同他的风雨人生,百味杂陈。 满怀远大抱负,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一条相对封闭的战线——监狱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43年,谈不上惊天动地,倒也波澜壮阔。参与枪决执行成批死刑犯,上万名犯人的调遣大押解,在抗击百年不遇的洪灾中,安全疏散数千犯人,亲手抓捕逃犯;也被打过“右倾”、尝过铁窗滋味,牢狱生活……人生跌宕起伏,沧桑、壮烈而精彩!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不为人知之,不为君子乎”。意即经常温习知识,不是很愉快吗?自己的才能不被人赏识也不抱怨,是为君子之品性。这是孔子所赞赏的人生两大境界。范先生无愧于此。立志高远的他,少年时便激励自己做人中蛟龙,曾自定名为范泽龙。经过岁月的打磨,他的目标更为实际,更为坚定,改名为泽能,要做一个“能人”。他身体力行。像海绵吸水般读书,近知天命之年,还进修法制心理函授,实现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三级跳”,竟修炼成公众视线中的“秀才”。文革中,轰动全国的《湖南日报》发表的“三论革命造反有理”的大作,其“二论”竟出自他之手。在开垦劳改(1994年监狱法出台前我国统称“劳改”)法学处女地的初期,他竟在全国的报刊上发表三十多篇论文,并合作出版专著。政治运动的猛兽向他张开血盆大口,他遭遇重大劫难。几经浴火重生,一生阴影随行,他依然独自发光发热、奋勇向前。论著颇丰的他,无缘高级职称,以致于通知退休时,毕其一生、未得授衔的老警察唯有一个愿望:能不能恢复警衔?那个代表组织的人似记忆瞬间激活:“哦,二年前已批下来了,给忘了。”真叫人啼笑皆非!范先生传记里云淡风轻:有些事,提起来千斤,放下去四两。我们恍悟:生命中有一种底色叫豁达。 出世入世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人生的生命质量。纯真品格、精神挺拔创造了自己多元的幸福。他年方二九,在开花的青春时,以身相许的妻子,不仅貌美贤惠,还胆识过人。当丈夫被签暑“同意枪决”时,她奋勇在湖南省委大门前疾书鸣冤,得遇明君“枪下留人”。古有“缇萦救父”,今有美妻救夫,流传一段佳话。范先生子女都接班做狱警,敬业又孝顺。我们熟知的二女儿范敏,以三部散文集和报刊专栏签约作家,成为潇湘知名才女。她的
  • 2、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范文一

    每个人只有一个人生,她是一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引导她,充实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用我们的爱去谱写曲目,奏响生命的乐章。只有一个人生,我们是浑浑噩噩还是清清楚楚,每人的基调不一,正如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如何去感受人生、体味人生,做真实的自己,活出真性情,活出自我,这才是本文的主题。

    所谓真性情,是一种对内在情感的看重与外在功利的看轻,有真性情的人,与人相处唯求情感的沟通,与物相处独钟情趣的品味。更为可贵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他接人待物有一种闲适之情,是一种不为利驱、不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怀。想起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趣,念起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观,忆起阮籍青白眼示人的爱好,如此种种,不都是性情使然吗?雪莱说:同人生相比,帝国兴衰、王朝更迭何足挂齿!同人生相比,日月星辰的运转与归宿有算得了什么!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最要紧的是管好这个疆界,而不是越过它无谓地悲叹天地之悠悠。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会把它当作一种乐趣,沉醉其中,慢慢奋斗,在自己的舞台上表演,直到谢幕的那一天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范文二

    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闪回着这样的画面:一个人,安静的一角,一段足够长的时间,把它摆放在一边,写一篇我的读后感,像以往一样,献给曾荡起心湖涟漪的每一本书。模糊的记忆,蹩脚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及文字的力量。唯有,寂静的文字,才能清晰表达我的所感所悟。

    《只有一个人生》,书名就传达着哲理。女性,情感的载体,与理性的哲理,颇有水火不相容的感觉。读起来,便不忍丢下。丢下,也不想拿起。读它,需要凝神静气,从眼中进去的是文字,从心里流出的是感悟。

    书中第十一辑未知死焉知生回答了我所有关于生死的疑惑。庆幸觅得一个知音。

    为何我们避讳谈及这个话题?世上所有的苦难,都可以用逃避、忍耐、甚至用死来解脱。唯独死是既躲避不掉,又无解脱之路,除了接受,别无选择。也许,正是这种无奈,使得大多数人宁愿对死保持沉默。其二,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实在太习惯了,而对于死却感到非常陌生。陌生得不认识它了。

    为何我们惧怕死?我们死后不复存在,不能感觉到痛苦,不应感到可怕。

  • 3、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范文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人只有一次生命,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欢迎阅读!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1】

    因为看长篇小说觉着比较费力,就慢慢喜欢看一些随笔、散文、杂谈等内容。

    经前辈推荐,借了周国平散文经典,其中《只有一个人生》,给了我很多的人生感悟。

    因为阅读他的作品,就上网查阅了他的个人资料和他的博客。

    周国平,1945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是花季少年还是耄耋老人,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

    翻阅这本书,能够体味到周先生在现代纷繁芜杂的社会中,可以如闲云野鹤一样对话自己的人生。

    大家都如此忙碌,如此世故,谈人生成了奢望。

    人们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在周先生眼里,人生的百味杂陈,酸甜苦辣都值得品味,我们“只有一个人生”,虚度了,就没了,没地方借去。

    周先生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为必有所不为。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区别就在与所为所不为的不同取向。”;“命运是不可改变的,可改变的只是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我走在自己的路上。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已经降为非常次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这条路本身。”;“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像这样的精彩语段和语句,在周国平的文章中可以随性采撷。

    书中第十一辑“未知死焉知生” 回答了我对于生死的疑惑。

    我们害怕谈到死,力求避讳谈及这个话题?世上所有的苦难,都可以用逃避、忍耐、甚至用死来解脱。

    唯独死亡是既躲避不掉,又无解脱之路,除了接受,别无选择。

    也可以说,人一生出来,就与死亡在做抗衡。

    也许,正是这种无奈,使得大多数人宁愿对死亡保持沉默。

    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实在太习惯了,而对于死却感到非常陌生。

    为何我们惧怕死?我们死后不复存在,不能感觉到痛苦,不应感到可怕。

    但死的可怕,恰恰在于死后的虚无,在于我们将不复存在,一个独特自我的绝对寂灭,永远的寂灭。

    周先生说:“一个人若为自己未能在千年之前活着而痛苦,你岂不认为是傻瓜?那么,为自己千年之

  • 4、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集锦

    读后感大全栏目推荐你阅读“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等专题内容。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 篇1

    只有一个人生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在媒体业发达的今天,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捧红了一个又一个文化名人,易中天、余秋雨、于丹、钱文忠等文化名人,或纵论历史、或评点文化、或论辩时弊、或展望未来,凭着他们雄辩滔滔的口才,机智敏锐的思维,独到见地的观点而一夜成名。相比之下,周国平在电视上露脸,则显得有些“笨嘴结舌”,然而他的作品却受到上至大学教授,下至平民百姓的极大欢迎,《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岁月与性情》、《人与永恒》,一系列作品本本畅销,以至书店几乎需要一个专柜来摆放他的系列书籍。与别的文化名人不同,周国平的文章不谈论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等外在的问题,他的笔端更多触及的是人的内在的问题,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话题,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他擅长在人们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进行哲学的思考,并用细腻的文学笔法进行梳理分析,寓哲理于常情中,平易之中多见理趣。确实,一个人可以不了解中国历史,可以不思考传统文化,可以不探究伦理道德,但回避不了自己生命和情感的困惑。而他的文章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把自己的人生体会娓娓道来与大家分享,启发读者从更高的视野去审视各种人生问题,以更超脱的态度去面对各种人生困惑。我想,这就是他的作品能受到大家欢迎的原因吧。他的文章经常有发人深思的精彩妙论。当今社会,假冒伪劣商品横行,诚信道德成了稀有资源,人们都深深感叹信仰的缺失。何谓信仰,他说:“依我之见,一切信仰的核心就是对于内在生活的无比看重,把它看得比外在生活重要得多。这是一个可靠的标准,既把有信仰者和无信仰者区分了开来,又把具有不同信仰的真信仰者联结在了一起”(《从容中有一种神性》);“我们历来缺少那种形而上和宗教意义上的信仰,只有社会伦理和社会政治意义上的信仰,不是寻求人生与某种永恒神圣本体的沟通,而是把人生与一定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社会层次上……

    只有一个人生读后感 篇2

    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闪回着这样的画面:一个人,安静的一角,一段足够长的时间,把它摆放在一边,写一篇我的读后感,像以往一样,献给曾荡起心湖涟漪的每一本书。模糊的记忆,蹩脚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及文字的力量。唯有,寂静的文字,才能清晰表达

  • 5、 《我,一个人生活》读后感_800字

    《我,一个人生活》读后感800字

    因为题目而看的一本书,据说很火。文不对书的写一点感想。 大学以前,做什么事都要人陪,上学,吃饭,买东西,剪头发,上厕所等等。总觉得有人一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所幸,当时有她们一直都在,我们性格不同,爱好各异但我们愿意把时光浪费在彼此身上,并且乐此不疲。 然后呢,到了大学。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习惯。不过由于本科的时候并没有出省,而班级里绝大多数的同学基本来自省内,很多风俗饮食习惯什么的,也就大同小异,最多的还是性格与价值观的不同。那时候的我们,刚刚脱离了规规矩矩的高中生活。价值观可以说并不是那么的鲜明,也没有完全形成。 记得曾经因为一些现在看来是小事,但当初一向温柔善解人意的我却因此而跟舍友大吵了一架,我哭的很伤心。原因大概是:太过理所当然的依赖别人,当自己原本认为正常的事,变得不那么那么理所应当。而这个变化是突然的,给自己带来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如果换做是你,我也会陪你,我也会为你,我也会干嘛干嘛,这不是很正常吗?你为什么就不会呢? ”这样的心理几乎占据了当时的整个心理,异常委屈,极其难过。 慢慢的,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成长,有的事,你必须自己一个人,你也只有自己一人。 日常还是有人等你一起上课(即使可能会迟到),跟你一起睡懒觉,和你一起浪费时间。但也能自己一个人出去兼职,自己去看病,自己一个人吃饭,兴趣不同的时候,也能各自去寻找自己的兴趣。 到了现在,自我感觉已经是一个完全可以一个人生活的人了。现在生活的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来自不同省份,跨越中国南北。大约估计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一个人还是愿意“等”另一个人,超出了一定范围,大多数情况还是选择独自行动。这个范围界限说不清在哪,就是那种自然而然的不会过份强求一定要有人陪同以及自我默认的一种相处距离。大概就是一种独立的成年人在事情发生时,大脑在刹那间做出的反应。不影响生活,也不妨碍成长。

  • 6、 一个父亲的读后感

    一个父亲的读后感

    看了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触很深。妞妞一出世就患了绝症,只活到了一岁半,作者非常真切地记录了他在那段日子的感受:妞妞诞生时的喜悦,看着她成长而又知道妞妞很快会离世的绝望,妞妞离世时的悲伤。在书中作者还表达了他对生命的追问,对死亡的思考。《妞妞》一书没有那种呼天抢地的大悲大痛,它拉家常式地娓娓道来,不渲染,不溢美,它的苦与笑都是直击人心的,它对生命的尊重和爱让人肃然起敬。这不仅是一本不幸的父亲悼念他早夭爱女的书,更是一本颂扬生命,也缅怀和反省生命的书。文中写到的妞妞成长的细节尤其让我感动,从妞妞学会的每一个发音、每一个字2020、词、每一个动作等细节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的过程,也仿佛看到了以后我有自己的孩子时的情景。

    文中另外的一个细节也让我感触挺大,原以为一起经历过苦难,作者和他妻子(雨儿)的感情会更加深厚,没想到他们竟然离婚了。作者在文中也说有人统计,丧子夫妇的离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苦难未必是是纽带,有时反而是毒药和障碍。所谓共同受难其实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内在的痛苦都是独特的,不但不能分担,而且难以传达。期望对方分担,落空了,期望就会转变为怨恨。这个结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以前听得多的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患难见真情之类的说法,我认为经历过患难应该更懂得珍惜才对。

    文中作者对生命的得失的追问也很值得思考。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无所失,还是失去了他应 该享有的漫长的一生?

    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他究竟失去了他曾经享有的漫长的一生,还是一无所失?死亡是生命的结束还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 7、 《机智的监狱生活》观后感:现实的监狱和心灵的监狱

    现实的监狱和心灵的监狱

    ——《机智的监狱生活》观后感

    原创: 穆之之

    几个月前,看完了《机智的监狱生活》,当时有那么一点感想,但觉得微不足道不值得动笔。没想到过去这么久还是念念不忘,只好动手写了下来。

    《机智的监狱生活》是一个监狱题材的韩剧。以前这种题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压抑、会大量的去表现人性的恶。

    不过这个剧是某个妹子推荐的,觉得她不会给我推荐这种风格,然后片名又带着"机智"二字,应该还是比较轻松的剧吧。看完之后,果然如此。

    主角金济赫是棒球超级明星,因保护妹妹,防卫过当伤人入狱。在监狱里,他又善良,又执拗,又有钱,又机智,所以和狱友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又在当狱警的好友的帮助下,克服各种困难,顺利出狱。

    而且不光他一个人,和他同住的狱友们基本上都是美好的结局(如果交代了结局),只有一个人例外。

    那就是小迷糊刘汉阳。他因吸毒入狱。别的狱友们经过牢狱的惩罚和洗礼,都不再犯同样的错,开始建设自己的美好人生。而小迷糊却是出狱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吸毒。

    要知道,小迷糊是片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他人生中重要的相关人,父母、同性恋男友,诱惑他走上吸毒之路的人都有出场。而且片中花了大量篇幅来表现小迷糊的戒毒过程,明确说他忍下来了,从因毒瘾发作而迷迷糊糊的小迷糊变成了正常人的刘汉阳。

    而到了他出狱的时候,画面一转,他立刻开始吸毒。既然如此,编剧为何费那么大劲去描述他戒毒呢?

    所以,这就是好故事和烂故事的区别所在。

    小迷糊的故事,看似是戒毒的故事,其实是寻找爱的过程。这句话很俗,但确实如此。

    小迷糊家境看似不错,是很火的连锁饭店的公子,可实际上他成长过程正是父母的创业期,很小的时候家里并不好,后来虽然越来越富裕,可是父母也越来也越忙,没有时间照顾他。

    父母口口声声说爱他,起早贪黑忙于工作都是为了他,可是在小迷糊眼里,开店比他这个儿子要重要。记得好几次,小迷糊这边有重要的事(好像是生日、家长会之类),而因为刚好赶上开新店,爸爸妈妈没有来。

    小迷糊觉得父母比起爱他,更爱开新店。

    缺少照顾的小迷糊衣着邋遢,浑身异味,大家都孤立他,只有一个人愿意走近他。后来这个人就成了他的同性恋男友。但是后来到了日本,没有人陪伴的小迷糊轻易的就染上了毒瘾,回国后也没有去戒。直到有人告发他吸毒。

    他一直以为告发他的人是他的男友,男友为了让他戒毒不惜送他进监狱。他被这种爱感动,所以在监狱里忍受了一切苦难来戒毒,并且成

  • 8、 一个苹果的读后感
    篇一:一个苹果的读后感 你见过这样的场景吗?在漆黑一片的坑道内,有五个焦渴难忍的战士在推让一个小小的苹果。他们为什么不吃掉苹果?难道他们不渴了?难道苹果有毒吗?这便是记实文学《一个苹果》中的片段。 《一个苹果》为我们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一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坑道内的战士们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早已断水、断粮、缺氧七昼夜,在这样的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战士们没有一个人去碰坑道内仅存的一个苹果,而是留给他人。 一个苹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是再平常不过了,没人再把苹果视为珍品了。人们的目光都向稀少的竹荪、菠萝蜜这些热带水果聚去。那丰满圆一润的国光苹果也在市场上少见了。但在抗美援朝时期,那一个苹果对于坚守在坑道内的战士们是多么的珍贵啊!要知道,他们你推我让,他们推的是生的希望,却毫不犹豫的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战友情啊! 这只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战役发生在坑道内的一个小故事,在这几名战士身上我清晰地看到千千万万名志愿军战士身上那一团一结协作、忘我勇敢、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 我终于理解了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中朝人民和军队并肩作战,以劣势装备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侵略者的原因。他们靠的是对祖国无比的忠诚;靠的是对人民无比的热一爱一;靠的是对敌人刻骨的仇恨;更靠的是战士们坚定的意志和战友间无私的奉献。 篇二: 世上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今天我读了《一个苹果》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这个道理。 一个独自穿行大漠的旅行者,因为一次沙尘暴,食物和水都不见了,只有一个泛青的苹果。他一直拿着这个苹果,在大沙漠里艰难地寻找出路。整整一天过去了,但他还是没有走出沙漠。他十分的累,可他看一眼手里的苹果,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又增添了许多力量。烈日下又继续跋涉,不知摔了多少次跟头,可他还是往前挪,因为他一直想着:我还有一个苹果。三天以后他终于走出了这个沙漠,但他还是没有咬过那个已经干巴得不成样子的苹果。像宝贝似地擎着。 在敬佩旅行者之余,我不禁惊讶: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苹果,竟然有着这样的神奇力量。 在生活中,一些人都不肯吃苦,包括我。小时候,我觉得一个个舞者那优雅的动作使我羡慕,于是,一妈一一妈一就给我报了一个舞蹈班。可是好景不长,学了几天,我就喊苦喊累,使劲求一妈一一妈一让我别学了,在我的苦苦哀求之下,一妈一一妈一只好答应我
  • 9、 [范例分享]只有一个人生的读后感(7篇)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例分享]只有一个人生的读后感(7篇)》,欢迎阅读,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

    只有一个人生的读后感 篇1

    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闪回着这样的画面:一个人,安静的一角,一段足够长的时间,把它摆放在一边,写一篇我的读后感,像以往一样,献给曾荡起心湖涟漪的每一本书。模糊的记忆,蹩脚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及文字的力量。唯有,寂静的文字,才能清晰表达我的所感所悟。

    《只有一个人生》,书名就传达着哲理。女性,情感的载体,与理性的哲理,颇有水火不相容的感觉。读起来,便不忍丢下。丢下,也不想拿起。读它,需要凝神静气,从眼中进去的是文字,从心里流出的是感悟。

    书中第十一辑“未知死焉知生”回答了我所有关于生死的疑惑。庆幸觅得一个知音。

    为何我们避讳谈及这个话题?世上所有的苦难,都可以用逃避、忍耐、甚至用死来解脱。唯独死是既躲避不掉,又无解脱之路,除了接受,别无选择。也许,正是这种无奈,使得大多数人宁愿对死保持沉默。其二,我们对于自己活着这件事实在太习惯了,而对于死却感到非常陌生。陌生得不认识它了。

    为何我们惧怕死?我们死后不复存在,不能感觉到痛苦,不应感到可怕。但死的可怕,恰恰在于死后的虚无,在于我们将不复存在,一个独特自我的绝对寂灭,永远的寂灭。

    面对死亡,不是哲人的我们,不回避,也不用寻找它的理由。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我们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与限度。如此我们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我们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我们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

    只有一个人生的读后感 篇2

    《只有一个人生》,书名就传达着哲理。女性,情感的载体,与理性的哲理,颇有水火不相容的感觉。读起来,便不忍丢下。丢下,也不想拿起。读它,需要凝神静气,从眼中进去的是文字,从心里流出的是感悟。

    书中第十一辑未知死焉知生回答了我所有关于生死的疑惑。庆幸觅得一个知音。

    为何我

  • 10、 一个故事,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事 (300字)
    那是一个美好的田园爱情故事,那是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当这个故事浮现在我的眼前时,我的心依然徘徊在里边。名字叫做《遥远的风铃》看似的那片爱情和这个风铃没有什么的关系,但其实这讲述了一个女孩的爱情故事到离开故乡。小春芽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他喜欢上了一个和他同村的男孩。就渐渐喜欢上了他,和他在一起的那段日子真的很美好,但最后没有在一起。那个男孩好像有了林一个喜欢的人,或者是去他乡工作还有在农村工作。春芽长大了,不在是以前的春芽了,早已遥远的飞走了。她乘着船,拿着聘书,来到城市里,就这样结束了爱情。真的可悲又欣慰,当我看着这一本书时,掉下了眼泪,不过很少,怎么说也是觉得这样是个悲惨的结局啊。
  • 2019-09-20

  • 2022-09-2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1-08-2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7

  • 2021-09-18

  • 2021-07-12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25

  • 2021-09-0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2-09-17

  • 2021-05-26

  • 2019-09-20

  • 2019-09-26

  • 2019-09-21

  • 2019-10-24

  • 2023-05-17

  • 2023-05-29

  • 2023-06-27

  • 2023-06-22

  • 2023-06-16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09-23

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读后感、2024一个监狱警察的风雨人生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