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 > 地图 >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2024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相关栏目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热门栏目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推荐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

(共 8740 篇)

  • 1、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_2700字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2700字

    崔永元手撕冯小刚事件,终于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 从两个月前的炮轰开始,一步步牵扯出了阴阳合同,明星逃税等内情。 崔永元只想要一句道歉,冯小刚始终不愿低头。 逼急了的崔永元,将585位演职人员一齐告上了国家税务局。 麻烦将要上身,冯小刚才站出来,发表了所谓“十问崔永元”进行回击。 然而,在万千“支持崔叔”的网友眼里,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而从这次事件中,也能看出层次低的人的4种表现。 01、不顾是非,肆意宣泄情绪。 《荀子》中说:“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低层次的人,总不顾是非黑白,不考虑前因后果,不调查实际情况,而胡乱宣泄情绪。 两个月前,崔永元就发微博称,电影《手机1》播出后,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影响。 事实也是如此,被认定是电影主人公的现实版,崔永元出轨的谣言四起,严重影响了他和妻子的感情。 冯小刚却完全无视,他不管崔永元的话是否属实,也不管自己有没有错,直接破口大骂崔永元颠倒黑白,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行为是公然碰瓷。 发脾气是人的本性,但发脾气之前,必须要调查前因后果,了解实际情况。 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里,有一个情节。 陈可约一位客户见面,客户稍迟到一会儿,她就直接发飙了。 摆出一位臭脸,把包往桌上一甩说:“你迟到了,我等了你很久,我现在赶时间要走,具体的事情让我的助理跟你谈。” 客户原本满脸笑意,听到这里僵住了。 站起来郑重的说:“陈小姐,既然你赶时间,又何必约我?我的母亲还在医院,我完全可以在医院陪她。” 陈可想解释,客户却说:“你不用说了,从现在开始,你的公司被我拉入黑名单。” 原来,客户因为母亲生病才迟到,而陈可不问是非,直接发了脾气。 倘若事先问一句:“您为什么迟到?”也不至于造成这样的后果。 杜月笙说:“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肆意宣泄情绪,是情商低的表现,也是层次低的表现,每一次肆意发火都是在透支别人对你的信任与感情。 02、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别人感受。 明代思想家吕坤说:自私自利之人,是立人达人之障。 低层次的人做事总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身利益,伤及他人也全然不顾。 崔永元手撕冯小刚的原因,还要追溯到15年前…… 2003年,拍《手机1》时,冯小刚向崔永元咨询主持人信息,崔永元当即参与了回答创作。 而过程中崔永元并不了解剧情,甚至上映前,都不知道情节。 《手机1》上映后,崔永元才明白,自己被做了营

  • 2、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_700字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700字

    冯小刚,1958年的双鱼男,高中毕业,文艺美工兵退伍,曾今一直纳闷美女徐帆怎会跟了他,这么丑一人,真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看完冯小刚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再看看大导演今天的辉煌战绩,真真觉得徐帆不插他这坨牛粪才是意外了。 他能从美工跨界编剧、导演、演员,而且样样的拔尖了,用才华横溢真的是不足以形容他,百花、金鸡、华表、金像、金马……实在是太有戏,用他赞王朔的原话来赞他就是“真他妈的孙子”,用当今时尚的话赞美“真的太酷儿了”。 冯小刚,似乎拥有了所有双鱼男的优点,温柔多情,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浪漫唯美充满追求,他的梦想伟大而灿烂,可怕的是他有不服输的精神,抓住每一次机会让美梦变成了现实,把他的青春揉进他的电影里写成了永恒。 总之《我把青春献给你》,黑色的冯氏幽默语境里,他洋洋洒洒的向你诉说他的青春,他的梦想,他的爱情,他不遗余力的扮演着生活里的每一个角色,儿子、父亲、丈夫、朋友、编剧、导演……他毫不忌讳的向你诉说他在每个角色中的喜悦、悲伤以及艰辛。 当然在他一如既往的冯氏痞性里,你感受到的只能是精彩的。 回望他参与编剧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他导的《北京人在纽约》《一地鸡毛》那可是90年代的一道曙光,堪称家喻户晓。 我想,他导的电影总有一部让你狂笑过,总有一部让你感动过,总有一部让你喜欢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碗》《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夜宴》《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私人订制》《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 一部《芳华》更是复苏了一代人的青春,赚取了几代人的眼泪。 这个春节,似乎是要补一补他的电影的节奏了。

  • 3、 《给青年编剧的信》读书笔记1500字:我把青春献给你

    《给青年编剧的信》读书笔记1500字:我把青春献给你

    最近看了两本关于创作者的书,都是创作者自身的自述。读来却也有感。一本是冯小刚导演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另一本是宋方金的《给青年编剧的信》。虽然还没有看完,但读了或多或少产生些感触。冯小刚导演的自述和他的电影一样,读完依旧会停留在他的自说自话的语境里面。和他的电影一样,能乐。整个阅读语境下的阐述与表达,能读到一些关于冯导入行初期创作上的零散片段。如那篇关于‘编辑班的故事创作’的内容,看完我也想问‘敢情,这就是创作策划?’。文中介绍,冯导作为编剧新手,被王朔拉了一起去写剧本大纲,然后的几天里,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整部戏轮廓人物就出来了。接着又写到认识葛优的场景,读来都感觉到葛大爷一脸严肃的表情。旁人乐开了花,他却还一脸严肃茫然。文中语句措词如冯导在说,读者在听,觉得像是一场关于冯导一路过来的创作座谈会。读者完全放松聆听,兴奋处,也豪无违和的笑起来。当然,对于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作品,个人是保留态度的。这当中并不否认冯导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冯导性格直爽,人聪明灵光,说话豪无拐弯末角之嫌。那篇讲到和投资商座谈会的谈话。导演协会的导演们大家都忙不得找些好的说辞说明导演有多忙,电影行业多景气。就冯导一不小心,全坦诚交代了‘我们导演现在整天都闲职在家’!难怪李少红导演说‘就你一个聪明实诚’。此处使我联想到黑泽明的一个桥段,大概是说一件很小且普通的事情,然而,黑泽明导演坚持的立场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日本人性格上有很多坏毛病,但在专注做事的事情上却是值得称道。

    这第二本《给青年编剧的信》,只读了前半小部分,不好评论。看了一些说明,认为干货都在后半部分,前半部多以对行业的吐槽。就自己看的前小部分,确认了前半部分确实是对整个影视行业的批判。读来却感作者作为局内人的无奈和挣扎。但不可否认作者对行业的用心维护。也许作为读者,所处立场环境不一样。对于作者所提的问题,不会觉得与自身关切很接近。但坦诚来说,艺术作品终究是情感的归宿,是情感共鸣的结晶。好与不好,观众和读者会有相应的判断。如果说这代人品味不高,那么还有下一代人。这个国家的民众艺术鉴赏力不高,那么世界各国鉴赏力总是会有高的。人类历史文化中,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破而立。对于一些新事物,不管是ip,还是其他创作。终归是要服务于大众对其的认可和判断。

  • 4、 我把掌声献给父亲

    二零零七年十月十六日《北京晚报》报道了一篇感人至深的体育新闻:(二零零七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全场观众集体起立,为来自沙特阿拉伯的重度智障游泳运动员阿卜杜拉有节奏的鼓掌,直到他完成比赛。 报道中说:重度智障游泳运动员阿卜杜拉参加的男子50米自由泳小组赛,他不仅是智障,而且是坐着轮椅的残疾人。他出发了,他游得很慢,根据规定,当运动员 遭遇困难时,专业志愿者可以进入水池中引领他游完赛程,并将他带出水池。但是,他的父亲兼教练不同意,就是要他一个人完成比赛,这是对他的一次人生的考 验! 读到这,我忽然想起曾经看过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作者美国的海伦﹒凯勒成长中的故事,她是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可想而知她在生活中要 有多么艰难,然而海伦的母亲为了让女儿能够自立,在她小的时候,想了许多的办法锻炼她,比如让海伦上楼去取衣服,到厨房去拿冰激凌,在镜子前打扮自己等 等。海伦后来在她的作品中曾经写道:说实在的,我在那漫长的黑夜里能够得到一点光明,完全是靠母亲的慈爱和智慧,之后,海伦成为世人赞叹的慈善家、演讲 家、教育家、作家。 从阿卜杜拉我想到了海伦,同时,又想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被视为心头肉、掌中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在 大人们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下,一个个骄傲的小公主,说一不二的小皇帝一天天在长大,与此同时,许多不良的习惯也一天天在养成,心安理得地衣来伸手,饭 来张口。已经是小学生,有的早上起床还是家长给穿衣服,更有过分的,连学校的卫生值日都是有家长代劳 想想长此以往下去,我们不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担不起、手提不动,即使全身健全又有什么用?难道我们的父母不应该反思一下吗?因此,我非常羡慕阿卜杜拉有那样一位伟大的父亲,海伦有那样智慧的好母亲。 阿卜杜拉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全场观众无数次雷鸣般的掌声,当时他父亲眼泪夺眶而出,这泪水中饱含着父亲的幸福和欣慰、骄傲与艰辛。所以我认为那些热烈的 掌声,也应该送给这位既聪明又伟大的父亲。正是父亲那坚忍不拔的精神,才坚定了阿卜杜拉完成比赛的信心,才使他经受住了一次人生的考验。

  • 5、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一)

    有一位哲人说过 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 坚冰 ,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在我们的工作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就是不断地关心孩子的生活,没有爱心的人,像监工一样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的人,是当不了教师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我静下心来阅读《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书中有很多教育观点。比如:李镇西老师和他同事的对话。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 和谐的教育 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现选一例作以说明。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李老师用灵性的语言描绘了教师的形象。真正的教育怎能离开教师的滴滴雨露!是教师与儿童生命的对话才使教育发出高山流水之声。那儿童呢?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是教师的理智之爱,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是儿童如水的清纯,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 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书中贯穿始终的怎样用爱心去对待学生。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二)

    寒假期间,我总算能静下心来浏览《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了。书中有良多教育观点。比方:李镇西老师和他共事的对话。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协调发展的条件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明深藏在每一个人心坎的财产。共产主义教育的理智。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

  • 6、 读后感《把心灵献给孩子》

    读后感《把心灵献给孩子》

    做为一名教师,对李镇西这个名字2024我们都不陌生,李老师是教育智者,是教学巨匠。在李老师的文章或书中,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鲜活的、感人的、能引起心灵共鸣的发生在课堂上的和课堂外的事例。通过品读这些事例,我们总能感受到李老师作为一个教师的魅力,感悟到比教育理论专着更深刻的教育思想。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习惯静下心来阅读《把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如同沐浴在淡然的乳雾里,又如同熏染在悠悠的乡间俚曲中。我读着,虽不尽用心,我品味着,虽不透底。然而我读到了尊贵与崇高,睿智与坚韧,温暖与感动,广博与从容。流连其间,一个故事,一段思索,一种彻悟,一种超脱。繁杂的日子变得宁静起来,焦躁的心绪变得安然起来。汩汩清泉心间溢流,精神随之飘逸。

    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这也是一本缓释教师心理压力,启发教师生活与教学智慧的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意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它用一首首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真实而平凡的故事,抚慰我们的心灵。

    李老师和同事的宣言武侯实验中学教师誓词,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我立志把心灵献给孩子,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感动我的不仅是他们的宣言,还有书中的很多教育观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李老师用灵性的语言描绘教师的形象。赞美,扬起生命的风帆,这是最质朴的教育智慧。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这是最简单的教育手段。用心去爱你,这是最平淡的教育艺术。其实教育很简单,但是教育又很复杂,因为教育是关乎心灵的工作。

    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滴滴雨露,离不开教师的心灵!是教师与儿童生命的对话才使教育发出高山流水之声。那儿童呢?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是教师的理智之爱,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是儿童如水的清纯,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我最大的收获是我

  • 7、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请把孩子当孩子

    今天有幸读了《把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的请把孩子当孩子一节,受益匪浅。

    在教学中如果想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融洽不是光靠严格的制度,而是教师要有亲和力和健康的心态,如果一味教师没有了亲和力便没有了教师的生命力,没有健康的心态便培养不出健康的学生。

    作为一位老师应该以一颗童心去欣赏孩子的创造,哪怕是破坏性的创造,这样的孩子才是学生信任、喜爱的老师。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听话的还是调皮的,他的内心都有着获得他人认可的强烈愿望,尤其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因此他们的行为无论是好是坏,其出发点往往是好的,只是很多孩子要么因为能力欠缺,要么因为玩性太重,经常弄巧成拙,把好事变成了坏事。老师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对待孩子要宽容,犯错本省就是一个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本身的心态平和了,自己才能获得快乐,并且因为态度端正了,处理孩子问题时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想想,就能事半功倍。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驻扎在学生心中,成为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人。

  • 8、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教育实践的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结晶。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着本能之爱的情感成份,往往较多地渗透着长辈对下一代的保护、支配的情绪色彩,甚至掺杂无原则的将就和溺爱。师爱则具有完全不同于父母之爱的特征。师爱的本质,是教师对学生的主动给予,是奉献,它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尊重、负责和理解,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的教育本质上实在就是爱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书的前言部分写到:“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尽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其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该书中浸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们的爱,正如他在书中所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是最大的幸福。”只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孩子放到心灵的深处,和孩子们共同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们进行活跃的、自然的、不中断的交往,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的朋友,到达教育活动的至高境界。 爱孩子首先要接触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以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我毕业实习时一些事:我们开始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教师,结果却不是那样,哪怕你满腹经纶,口若悬河,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我们当时在想是不是教学方法有题目,随后的教学中自己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魅力确实提升了,但仍有人对你熟视无睹。我们当时挺困惑、挺委屈。后来与老教师交谈后我们才知道题目的所在,原因是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主动参与到孩子中往,与他们的交流不够。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放下身份,怀着童心主动往找孩子们,主动与他们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作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最后师天生为了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时间固然很短,但我们对孩子付出了真心、付出了爱,同时也得到了孩子们的爱和尊重。 固然当时解决了教学实际中的一个困难,但在进一步的理解分析上自己一直没停止思考,读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在这个题目上我感觉茅塞顿开,
  • 9、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

    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象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题记

    近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感触颇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句话一直萦绕耳边并影响了我的行动我深深被这位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高素质的教师应该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永远不对任何学生言放弃,应该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大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我是一名刚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进入教育行业的教师,我所任教的学校依山傍水,风景极美,学生们也大多来自农村,纯洁质朴。记得刚来到学校得知自己担任的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我心里暗暗想到:这也太没挑战性了吧,一年级的小孩子应该很容易搞定的啦!那时我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老师,但上了一天课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愚蠢,因为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尽管你在讲台上讲的汗流浃背、声音沙哑,那些小家伙依然在下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说话的、有玩小玩具的、有吃东西的、有看着窗外发呆的、更有下座位到处跑的······我心里很是郁闷,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捍卫自己的教师尊严,树立自己的教师威信,有我在,岂能容他们胡来!于是,我开始对着镜子练习板脸,高声说话,还有那传说中的具有杀伤力的眼神,这一招还真奏效,每次我走进教室,学生们总是乖乖的,很守纪律,但依然我的讲课熟视无睹,爱听不听。不明白啊!这群山里的小花朵为什么这么难侍侯?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后,我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哪,以前,如果有人问我教学是什么,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传授知识。可学习了大师的论著后,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成绩提不上来,不一定是你教学水平低。而是我们把教学看得太单一了。“教学,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儿童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仔细想想,这一论点我们不应该感到陌生,通俗地说就是对于学生来说喜欢哪个老师,哪门功课就容易学得好。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决非易事。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

  • 10、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有感

    一向就不是个爱读书得人,尤其是不喜欢看沉重的教育着作,条条框框,枯燥乏味,味同嚼蜡。但是这一本书却让我读得津津有味,就是教育专家李镇西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写的《把心灵献给孩子》。

    书中没什么所谓的教育理论,都是他和同事们三年来在日常教书育人工作中的一些小故事和积累的经验,点点滴滴,是那么的真实生动,又是那么的让人受用。李老师和同事们所在的武侯实验中学在成都的郊区,学生大部分是当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文化素质、文明修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后进生比较多,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文化背景也不理想。这一点和我们学校非常相似,所以书中的很多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读后也让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经常用陶行知的三段话来勉励自己:要向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的确如此,李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平日里对待学生,一个平易近人的动作,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句充满信任的话语,一种尊重学生的态度都让我们觉得他确实是能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每一位学生。他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呵护生命、尊重个性、激发创造,发展德智体,弘扬真善美,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

    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孩子当孩子,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平日里,我们往往会把优等生和后进生区别对待,把孩子当做大人来要求,急功近利,弄巧成拙。把孩子当作成人,教师会有许多烦恼;把孩子当作敌人,教师会有许多愤怒;而把孩子当作孩子,教师则会有许多乐趣。事实上真的是这样,有时候对待学生的很多问题,真的是我们老师自寻烦恼,有些大人都未必做的到的事情却强求孩子去做,真的是过于好笑。李老师和他的同事就提到我们要以一颗童心去看待孩子,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一定要认真研究分析,孩子是成长中的孩子,是成长中有个性的孩子,那么,他们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很自然的,应该理解孩子,宽容孩子,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变成孩子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读完此书,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多的应该俯下身去,与孩子们多一份交流,对他们多一点关注,多一些关心、爱心和耐心,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

  • 2019-09-26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3-04-18

  • 2022-12-29

  • 2019-10-29

  • 2021-08-26

  • 2019-09-19

  • 2023-05-0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1-06-04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19

  • 2023-01-18

  • 2023-02-24

  • 2023-05-10

  • 2022-11-29

  • 2019-10-29

  • 2021-10-25

  • 2019-11-08

  • 2021-05-29

  • 2022-12-17

  • 2023-01-26

  • 2023-01-12

  • 2019-09-25

  • 2023-04-27

  • 2021-06-08

  • 2019-10-29

  • 2021-11-02

  • 2022-11-24

  • 2022-12-10

  • 2023-01-11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12-15

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2024我把青春献给你(修订本)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