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隋唐五代史读后感 > 地图 > 隋唐五代史读后感,2024隋唐五代史读后感范文
隋唐五代史读后感相关栏目
隋唐五代史读后感热门栏目
隋唐五代史读后感推荐
隋唐五代史读后感

(共 6179 篇)

  • 1、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读后感感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不错的。一片完美的江山,呜呼,弹指一挥间,烟消云散。

    李存勖,遥想当年,攻燕国,灭梁国,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就连天下豪杰都不能与他为敌。可是,庄宗并没有掌握这一盛世,后来的他,而是享受于安乐之中,宠幸伶人,不顾国家大事,只顾一己安乐。

    后唐庄宗,本是一代枭雄,雄姿英发,平定了乱世,可最后,伶人擅权乱政,使朝廷上下互相猜疑,导致最后的“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衰败时,伶人们使他困顿,自己死了,国家灭亡了,被天下人耻笑。玩物可使人沉迷,沉迷可使人丧志,李存勖宠幸伶人,丧失理智。像当年的吴王夫差,原本有实力平定天下,却不听众臣劝告,宠爱西施,甚至丧志,最终导致被彻底打败。

    关羽大意失荆州,项羽自刎江边。之所以他们都是失败者,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谦虚地对待实事,他们和庄宗一样,骄傲自满,导致丢了性命,被天下人嘲笑。

    唐代诗人杜牧,少年得志,而且自己位列三公。但是,他并没有骄傲,而是心无旁骛的工作,将名利置身于度外,虚心对待每一件事。

    “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在微小的地方积累,聪明勇敢的人多会被所溺的事困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总把忽微不放在眼里,那么最终会酿成大患。(许皓翔)

  • 2、 五代史伶官传序读后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敌人对手往往会鼓励鞭策你前行,而安逸生活就像一剂迷魂药,麻痹了你对事物的认知。

    “得天下难,失天下易。”自古帝王何尝没有听过这句话,而实践时从中汲取教训却难如登天,因此造成了治乱交替甚至是朝代更迭。唐明皇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却因宠贵妃、信佞臣而造成“安史之乱”;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爆发“巫蛊之祸”,但他昏聩一时,并非无可救药,能及时醒悟,权衡利弊,因颁下“罪已诏”,使国家形势转危为安。据说,康熙在千叟宴上为他的敌人敬酒,因为他们推动他立下丰功伟业,成就千古一帝。这些帝王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恰恰说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不只是伶人,还有人生路上难免会出现的种种诱惑,在人们取得阶段性成功想奖励自己时,它们便乘虚而入,有些人因此麻痹心智,不思进取,最终只能葬送前程,抱憾一生。相反,也有些人看似失去了上天的眷顾,需要迎接劲敌的一次次的挑战与攻击,但实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命运给他们磨难的同时,也给了他们上进的动力,增大了成功的可能性。

    惰性与生俱来,而诱惑更易让人失去奋发进取的斗志,所以防微杜渐,抵制诱惑才是成功的关键。时时居安思危,不给诱惑乘虚而入的机会。在得到成功后,可放松却不能放纵,让自己休息身心,精神抖擞地去迎接下一次挑战,而不是丢盔卸甲,安逸享乐,要避免重蹈李存勖之覆辙。(刘书妤)

  • 3、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读后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不错的。一片完美的江山,呜呼,弹指一挥间,烟消云散。

    李存勖,遥想当年,攻燕国,灭梁国,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就连天下豪杰都不能与他为敌。可是,庄宗并没有掌握这一盛世,后来的他,而是享受于安乐之中,宠幸伶人,不顾国家大事,只顾一己安乐。

    后唐庄宗,本是一代枭雄,雄姿英发,平定了乱世,可最后,伶人擅权乱政,使朝廷上下互相猜疑,导致最后的“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衰败时,伶人们使他困顿,自己死了,国家灭亡了,被天下人耻笑。玩物可使人沉迷,沉迷可使人丧志,李存勖宠幸伶人,丧失理智。像当年的吴王夫差,原本有实力平定天下,却不听众臣劝告,宠爱西施,甚至丧志,最终导致被彻底打败。

    关羽大意失荆州,项羽自刎江边。之所以他们都是失败者,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谦虚地对待实事,他们和庄宗一样,骄傲自满,导致丢了性命,被天下人嘲笑。

    唐代诗人杜牧,少年得志,而且自己位列三公。但是,他并没有骄傲,而是心无旁骛的工作,将名利置身于度外,虚心对待每一件事。

    “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在微小的地方积累,聪明勇敢的人多会被所溺的事困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总把忽微不放在眼里,那么最终会酿成大患。

  • 4、 五代前的那些爱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外国人批评中国古代没有真正的爱情诗,显然言过其实。但我想问,古代人有真正的爱情吗?

    苏轼待王弗,十年生死犹泪千行,可苏轼一生风流,妻妾成群,与朝云琴操等等亦被引为佳话。贺铸写“谁复挑灯夜补衣”,字字泣血,可不是仍念着萍水相逢擦肩而过的美人“锦瑟年华谁与度”?刘肇待邓绥,刘秀待阴丽华,古代帝王中少有的痴情,只是那三宫六院中还是另有他留恋处。唐玄宗盛宠杨玉环,也还惦记着平明入宫的虢国夫人淡扫的蛾眉。周幽王待褒姒,楚文王待息妫,孟昶待花蕊夫人,皆是倾其家国,为的确不过是那眉眼间一份芳华,若人间更有绝色,千古笑谈便另有其人。不说帝王说寻常人家。聊斋志异里,恒娘教隔壁美妇小朱如何抓回丈夫的心,最后小朱赢了家中妾室,狐妖恒娘与夫君恩爱偕老。只是一个男子的心若是你用些媚术便能抓回的,那也是更高明的媚术便能缠走的。纳兰容若说这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一双人是双了多少女子?贾宝玉与林黛玉是真的万家传唱,可他与袭人几试云雨,莫非未送进去半分真心?

    李银河说我国古代爱情是非常态的。在男权社会,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流传下来的只是一些才子佳人的千古传说而已。

    沿着时光的轨迹,从远古走到唐五代,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都体现出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是人性的力量赋予了爱情吸引我们的力量,是命运的力量赋予了爱情震撼我们的力量。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每一场经典的爱情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一种深刻的存在。所以我不得不感慨,我们东方情爱文化的深厚与博大。(书中摘录)

           与宋元明清的那些爱不同的是五代前的那些爱,我了解的更多,里面才子佳人的故事,亦或是神仙眷侣传说,在我小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得益于小时候奶奶一起看戏文,(歌仔戏,黄梅戏,越剧,京剧……)最重要的原因是越剧擅长的就是演绎才子佳人的故事,因而这些故事早已烂熟于心。但是看书又是另外一种体验,而且郦波老师从历史的多个角度去分析每一个故事,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去讲述每一个故事,让我对这些五代前的爱情故事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与感悟。

    经过了两个月的“闭关”期(导游证考证),断断续续,零零散散的,把这本书看到了

    看完郦波老师的两本书,感觉古人的爱情,比现在纯粹的多,明亮的多,敢爱敢恨,敢追求;现在的爱情,有点“快餐”,并且总带着一丝物质,很多时候,是为了恋爱而恋爱……

    爱情,难道不是会感到怦然心动,小鹿乱撞吗?虽然它并不是永恒的,但至少

  • 5、 《五代史伶官传序》读后感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感到薛居正所修《五代史》繁琐失实,重新修撰了《新五代史记》,藏于家中。欧阳修去世后,朝廷听说了这部史书,就从欧阳修家中取出,由国子监刊行,这就是今天二十四史中的《新五代史》。

    欧阳修在撰《新五代史》时,对五代兴亡的历史,颇多感慨,他以史学家、政治家敏锐的眼光,对一些历史事实发表精辟的议论,为后世提供鉴戒。这些史论从某个侧面总结了五代兴亡的规律,很能发人深思。其中《伶官传序》是很有名的一篇。明代古文家茅坤认为此等文章,千古绝调。现代诸多古文选本都选了这篇文章,一般都题为《五代史伶官传序》。这确实是一篇绝好的文章。

    伶官。就是朝廷供养的乐师。这篇文章是《新五代史》伶官传的序,但它并不仅仅局限于伶官的叙写与议论,而是有感而发,推原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过程,抓住后唐庄宗得天下后沉溺于伶人乐师,最终造成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史实,引出发人深省的规律来。

    后唐庄宗李存韵接他父亲李克用的权力,继位晋王时才二十三岁。李克用临死前交给他三支箭,要他讨灭北方的刘仁恭(燕)、朱温(梁)及契丹。这时候的李存歇是一个有进取心的军阀,他雄心勃勃,南征北战,讨平了北方的燕,灭了朱温建立的后梁。建立了唐,史家称之为后唐。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以简洁、雄健顿挫的笔墨,描写李存韵创业时的气势:每次出征前都以庄严的仪式,杀猪羊告祭太庙,请出箭来,放在锦囊,背在背上,征战时都是冲锋在前;凯旋归来又把箭归还太庙供奉李克用。欧阳修大笔淋漓渲染他创业的气势,写道:方其系燕父子(刘仁恭父子)以组,函梁君臣(后梁朱温的儿子朱友贞及其臣属)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李存韵在创业时,确实有点雄图大略的样子。

    可是,李存助创立后唐之后,沉醉于伶人乐宫的声色歌舞,有时甚至穿着彩衣,同伶人一同演出、戏耍,还为自己取了艺名。政治上他也依靠伶官,宠信伶官郭从谦等人,造成伶官弄权的局面。这种耽于逸乐的作风必然使政事日非,终于造成败亡的命运,所谓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最后李存勖也被乱兵射死。

    欧阳修对李存勖的盛、衰作了鲜明的对比: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从中,欧阳修得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的结论。欧阳修在文章中还进一步

  • 6、 读《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有感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妈妈给我买的《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让我百看不厌。我不光喜欢看,还喜欢把里面有价值的片段与同学们分享。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让我有所启发的这句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翻译成我们现代的话就是:时机不可错过,错过了它就不会再来了。意思是说,做事务必果断,一旦机会来了,就应立即动手。

    抓住机会的人物故事数不胜数,最为典型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名叫乔治的人,50岁死后见到上帝,便埋怨上帝有生以来没有给他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上帝知道后,开启了时空隧道,让乔治与比尔盖茨成为大学的同班同学,毕业后,他们两各有自己的公司。可他总是一次次错过了机会,比尔盖茨总是一次次抓住机会,所以最后比尔盖茨成了世界首富,而乔治仍一文不值。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次班上或是学校里举行什么活动我都积极报名参加。我知道参加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更能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所以这些学习的机会我重来不会放弃,因为我知道失去了机会就不会再有机会了。

    这就是我读《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也能抓住机会,不要错失良机!

  • 7、 《植物大战僵尸2历史漫画之隋唐五代》读后感600字

    《植物大战僵尸2历史漫画之隋唐五代》读后感600字:

    大家好!我是宋明远。宋明远的宋,宋明远的明,宋明远的远。不多说了。隋唐五代的意思是这样的。隋,隋朝。唐,唐朝。五代,五代十国。呀!又说多了。这套书一共20本,我拿了3本,是上、中、下。好了,就讲一个我最喜欢的故事吧。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大智如愚”。这句话用在唐宣宗李怡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唐武宗去世后,宦官们想要一个傀儡皇帝。谁知道李怡登上皇位后就打败了宦官,还提拔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臣子。今天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唐宣宗的身上。一天,唐宣宗正在看《贞观政要》,看到一半的时候。唐宣宗:“来人啊!”侍卫:“陛下有什么吩咐?”唐宣宗:“把这本书的内容为朕抄写在屏风上。”侍卫:“陛下为什么要把书上的内容抄写在屏风上?”唐宣宗:“这样朕才能时时看到祖宗的教诲啊!”

    又有一天,李怡问:“令狐询,杭州刺史一职空缺,你有没有可推荐的人选?”令狐询:“李远不错。”“李远?”令狐询:“是的。”最后,李远得到了重用。果真证明李怡没有看错人。

    21世纪的时候,坚果学李怡把喜欢的东西抄写在屏风上。高坚果一看,“菜谱”。坚果:“我的偶像就是唐宣宗李怡。因为他英明果敢、雷厉风行、勤于政事、善于纳谏、赏罚分明。因为有唐太宗遗风,所以又被称为‘小太宗’。”

    通过这个故事,我学会了“大智若愚”这个成语。我也要像唐宣宗那样,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低调做事。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中信实验学校二年五班 宋明远

  • 8、 第五代时间管理读后感

    第五代时间管理读后感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第五代时间管理的所有内容,让我感到惊讶,感到时间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不相差一分一秒,但有人在相同的时间里创造了更大的收益,更多的人却说:要是能给我再多点时间我就会做的比他还好,说明什么?如何去分配时间,合理的利用时间,从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1:合理安排好时间。

    每天我们都在忙忙碌碌的为了自己工作和生活去奔波,到头来确总是感觉什么都没做好,即使做了,总是不那么完美,留下了很多的遗憾,这就是没有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每当公司在一个阶段竞赛结束的最后一天,总会有很多的人因为还差那么一点任务,在不停的打电话,在匆匆忙忙的赶时间填单缴单,他们的敬业精神无可厚非,值得我们去学习,但客户真的是到这一天才同意投保的吗?不可能,只是之前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大多时间浪费在了一些无关重要甚至于不可能投保的客户身上了,也有很多是认为时间还早,离竞赛还有那么多天呢,不着急,没有将事做在前面,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2:分清事情的重要性。

    以前我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将要做的事情,要见的人都要用一个小本子记下来,做完每一件事就勾掉,并写好这件事的处理结果,虽然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帮助,但却被这些事困住了手脚,显得被动,同时也会经常被一些突发性的事情打乱,收益很校每个人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做,工作,生活,家庭,朋友,社交等等,如果我们将每件事情分清轻重缓急,罗列好顺序,按照必须要做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能力下的事情,请别人帮忙做的事情和无须去做的事情来处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成功的合理的安排工作,积聚更多的时间用来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不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了吗?

    3:设定目标,创造效益。

    每年公司从开门红到各项竞赛,都给我们下达了各个目标,我们也为之去奋斗去努力,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成功的人只限于那点成功吗?失败的人只能失败不能成功吗?其实不然,谁都可以成功而且可以发挥得更好,只是自己没有给自己设定好目标,只局限在了公司竞赛的框框里了,如果我们给自己设定好一个人生目标,年度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实现,合理安排好时间,分清事情的轻重,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那么我们又何止于这点竞赛目标,如果我们每天按照居总的那句话:吃三睡五干十六来要求自己,又何愁公司每个阶段的任务,又怎能不会实现自己人生远大的目标呢?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

  • 9、 读《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有感500字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妈妈给我买的《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让我百看不厌。我不光喜欢看,还喜欢把里面有价值的片段与同学们分享。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让我有所启发的这句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翻译成我们现代的话就是:时机不可错过,错过了它就不会再来了。意思是说,做事务必果断,一旦机会来了,就应立即动手。

    抓住机会的人物故事数不胜数,最为典型的一个故事是:一个名叫乔治的人,50岁死后见到上帝,便埋怨上帝有生以来没有给他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上帝知道后,开启了时空隧道,让乔治与比尔盖茨成为大学的同班同学,毕业后,他们两各有自己的公司。可他总是一次次错过了机会,比尔盖茨总是一次次抓住机会,所以最后比尔盖茨成了世界首富,而乔治仍一文不值。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次班上或是学校里举行什么活动我都积极报名参加。我知道参加这些活动,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更能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所以这些学习的机会我重来不会放弃,因为我知道失去了机会就不会再有机会了。

    这就是我读《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也能抓住机会,不要错失良机!

  • 10、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读后感(3)篇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读后感 第(1)篇

    文化没有优质和劣质之分,却有优势和劣势之别。

    为了证明改朝换代的合理性,新政权往往要把前朝或末世说得一团漆黑。这已经几乎是所有短命王朝或亡国之君难以逃脱的宿命。

    风情万种的西域人民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更表现出面向世界的宽阔胸襟。在长安,梵文经典跟在恒河两岸一样受到尊崇,亚历山大时期的肖像画法也得到了复活,深受希腊和印度影响的雕塑和壁画洋溢着浓浓的异国情调,波斯或罗马风格的工艺品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公元7世纪的大唐有着令人羡慕的文化优势。两千年前开创的古老文明,在经历了四百年的磨难后,又被五胡和鲜卑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兼具了农业民族的沉稳和游牧民族的血性,比当年的两汉更加优质和强势。这时,他们就算关起门来孤芳自赏,冲出国境耀武扬威,或者居高临下地目空一切,恐怕也没有太多人好意思批评。大唐却选择了开放和包容。

    隋唐的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正与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敞开怀抱,文化自信。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读后感 第(2)篇

    攻击,侵略,开拓,进取,不安分的游牧民族性格帮助他们听见了内部破壳的裂痕声

    一个王朝走向另一个帝国。

    有优势,也有优越性,却没有优越感

    对外来文化表现出好奇心,对其他民族表现出平常心

    不妄自菲薄,也不仗势欺人

    他们相信,任何文化都不能颠覆已有的传统,只能成为自己的养分

    他们也相信,文明不是私有财产,它属于天下人。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读后感 第(3)篇

    喜欢结尾:“不能不钦佩唐人。他们有优势,也有优越性,却没有优越感,反倒对外来文化表现出好奇心,对其他民族表现出平常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仗势欺人。因为他们相信,任何文化都不能颠覆我们的传统,只能成为自己的养分;他们也相信,文明不是私有财产,它属于天下人。这才真叫大国风度。”n在奈良和京都看到了很多唐朝的影子,书法,佛教,青铜,建筑等。queenie说他们学习能力很强,笨鸟先飞,隐忍奋斗。确实,他们愿意在集体面前更大程度的牺牲个人利益,自上而下统一改革。尤其看到建筑时候,感叹日本古建筑保护得那么好,但是我们太多人在世俗里徘徊,流淌,追逐,忘了大国文化的自信和底气,没有了维护、保护、传承的初心。看到越来越多人喜欢穿汉服,比如昨天公车站旁一对穿着汉服在等车的小情侣,越来越多小朋友学起了国画和书法,还是蛮开心的。

  • 2019-10-17

  • 2019-11-08

  • 2019-10-24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10-16

  • 2019-11-08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2-12-18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1

  • 2021-08-28

  • 2019-09-20

  • 2021-04-29

  • 2023-02-20

  • 2019-11-12

  • 2019-09-19

  • 2019-11-12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2-04-15

  • 2019-10-24

隋唐五代史读后感
隋唐五代史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隋唐五代史读后感,2024隋唐五代史读后感,教您怎么写隋唐五代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