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 > 地图 >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2024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相关栏目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热门栏目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推荐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

(共 4658 篇)

  • 1、 热门读后感: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990字)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自己读过之后的所思所悟。读后感是人们读完书后的真情实感、独到见解。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门读后感: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990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篇一)

    当走过一排书架,《十八岁出门远行》瞬间吸引住了我,我兴奋地大叫了起来,让妈妈帮我付出了钱,就迫不及待地翻书看了起来。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马路上,我像是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这篇文章情节虽然简单,但展示的冷漠,难以把握的世界令我们惊疑、惶惑。

    十八岁的我离开家出门闯荡,但不知现实世界的冷漠。到了外面,可谓是吃尽可苦头。找不到旅馆、市侩气十足的司机,好不容易搭上车却半路抛锚。我阻拦山民的哄抢,都被打得遍体鳞伤,司机不但不帮助我还朝我哈哈大笑并且抢走了我的书包。

    这真是一次糟糕的远行经历,但何尝不是对我的一次考验呢?

    一个个意外时间的发生,碰到的人是多么的虚伪,无知的暴力,这或许也是世界的一部分真相,是成长中我们必须面对的恶。

    小说家余华用鲁迅式的黑色幽默,撕开世界表层的面纱,撕开一切虚伪、愚昧、暴力、黑暗,将它赤裸裸地展示在阳光下。余华的这篇短篇小说,是他登上文坛的成名作。

    作品关注关照了成长着离家远行的主题。离开家庭,离开亲人的庇护,使主人公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冷漠,但这次远行经历,却使主人公更加成熟。

    作者余华究竟想为成长者的出门远行提供怎样的启示呢?我想大多数的读者都有着一样的困惑。

    我所理解的是:人只有经历了磨难和考验,才算是真正的成长,才是真正摆脱幼稚迈向成熟。

    感谢余华先生的这篇小说,它让我收获了真正的成长。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篇二)

    十八岁出门远行,短短七个字给我的震撼力却不止这些,十八岁是一个血气方,刚充满活力、充满探索未知的有着好奇心的年纪了。别人的18岁,也许是坐在风扇呼呼的教室下面,听着老师的潺潺教导,埋头做题的年纪;又或许是在球场挥洒着汗水,图书馆里看书陶冶情操的年纪,但是文中我的十八岁却是一个人孤身走在异乡旅行的特别的经历。

    文中的我像是一根无依无靠的稻草,在不熟悉的地方,在不熟悉的路上走了整整一天,路上遇到许许多多的景色,可是随着时间越来越晚,我的定居之处也

  • 2、 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范文500字

    古语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在阅读了相关作品后,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了我们的浓浓兴趣,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范文500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第1篇】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马路上,我像是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十八岁出门远行》,这是余华除了《活着》之外最吸引我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的远行经历。先是苦苦寻找旅店,但却一无所获,然后出现的汽车让他获得了暂时的舒适……

    这篇文章情节虽然简单,但展示的冷漠的、难以把握的世界则令我们惊疑、惶惑。十八岁的“我”,刚成年,不知现实世界的冷漠。到了外面,“我”可谓是吃尽了苦头。找不到旅馆、好容易搭上车却半路抛锚、山民们哄抢车上苹果等。一系列的事,让“我”经历了磨难与考验。

    当离开亲人,父母的庇护。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去迎接,那些不可避免的磨难与考验。当我们已战胜这些考验,我们就真正成长了。

    余华这个作家的这篇文章的手法,像是鲁迅的写作手法。都是以幽默的形式来表达一些在人世间的道理与事情。这个黑暗,虚伪,愚昧的世界被他们两个毫无保留的展示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影响。我觉得要经历过一切磨难,我们人才能坚韧不拔,才会长大。

    【第2篇】

    读了《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认为作者可能用象征的手法来描述一个刚刚成年的人走进社会的心路历程。我想这段成长的路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后期,而贯穿其中的就是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旅店”。

    初期的热情,为了遥远的理想而执著。 刚满十八岁的“我”怀着憧憬独自上路。告别童年,告别过去,是成长的第一步,去寻找自己的未来。路上,一直问人前面有否旅店,他觉得在旅途中不能没有旅店,就像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觉得人生不能没有理想。年轻的我们总是带着理想出发,并试图在某个地方找到它。

    而中期的疲惫,因找不到理想而困惑。 不断起伏的柏油公路,暗示着将遇到的折磨,爬上高处再滑向低处,如此循环,他始终看不到旅店。于是,他的热情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跋涉的疲惫和困惑。因此,当他看不到旅店时便选择了汽车。现在他根本不在乎旅店,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了,只要汽车驰着,那就

  • 3、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参考)

    【第1篇】

    这是余华的处女作,读后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是的,十八岁,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年龄,也许正道出了我们的一些心声。

    主人公出门远行。去哪?我们谁也不知道。主人公也没有方向感,他有的似乎只有兴奋和喜悦。“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定居的胡须。”他是那样的得意,因为这标志着他长大了,可以出门了。

    他远行去干嘛?又不知道。他现在唯一想的就是去寻找旅馆。我们在外旅行,旅馆是必须的,它可以让我们在陌生的地方安定下来,让我们漂泊的心得以慰藉,它是我们临时而重要的家。于是,他问了好多人,他们竟也不知道旅馆在哪,只让我“走过去看”。“走过去看”,也许是让他更充分地去接触现实吧。

    结果,没找到。“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看到另一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他是那样的兴奋与迫切,然而现实却一次次将他推入失望的境地。可似乎他是一个乐天派(也对,他才十八岁嘛),他一次次地奔,没命地奔,好像不觉得累哎。终于,他没发现旅店,却见到汽车了。到这里,我想我们所有人都会感到一丝欣慰吧,因为有了汽车找旅馆的可能性就会大一点了吧。纵使它是一辆故障车,纵使它是朝反方向开的,他依旧兴致勃勃地跑去。这时,我的感觉就是文章要结束了:司机将他送到旅馆,他为下一天做准备。

    我的想法实在是偏的太远了,余华小说的高潮才刚刚开始,我倒以为结束了。他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首先车抛锚,没法修了;随后遇到了人抢劫,他奋勇上先,却被打得遍体鳞伤;他告诉司机这一切,司机却冲他哈哈大笑,而且竟然背叛他:抢走了他的红色背包,和土匪们一起走了...他受到了现实的考验,一无所有了,剩下的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自己。他感到了悲凉凄伤,不久突然又变得宽慰起来。“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心窝便是健全暖和的。”多么纯朴善良的想法。他的旅店找到了,就在这个被抢得一空的汽车里。

    我不禁佩服起这位主人公,他是那样的质朴善良,乐观豁达。

    然而我又看到了他身上的无奈:他始终找不到旅店,他勇敢正直却被残酷的现实折磨得遍体鳞伤。

    他让我感受到:十八岁,是一个青涩的年龄。在这个年龄,当我们去涉世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我们会感到迷茫而又无能为力。

    刚进入大学的我们,在这个异地他乡的地方,遇到了问题,我们会觉得很无助,觉得很惶恐,觉得适应不了这种生活……

    然而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也

  • 4、 十八岁的天空作文1000字

    游荡在十八岁的天空里。我爱过、失去过、笑过、流过泪、茫然过、也还孤独着

    十八岁的天空,我经历了。

    十八岁的天空,总是有喜有忧,有得有失,有爱有恨。以为自己很年轻,所以相信《十八岁天空》中的那一座浪漫而又神圣的威尼斯叹息桥;以为自己很年轻,所以总是任性妄为;以为自己很年轻,所以总是争强好胜。到最后,留给自己的却总是深深的遗憾。

    十八岁的天,我爱过了。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会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你我的相遇,没有太多的浪漫,很普通的相识,却又有不平凡的故事。一直想告诉你,我喜欢着你,却又总是沉默不语。因为怕你因此而不开心,因此而迷惘。到最后却是因为没有勇气告诉你而后悔。

    十八岁的天空,我失去了。

    常常在失去后,才想起珍惜。因此常常错过,只留下深深的遗憾,看见你们牵手而过,才会觉得心痛。回想曾经的笑语,那已不在。此刻才发觉自己竟孤身一人,于是我将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写进天空,却发现身边早已充满了你的身影,甚至在梦中。

    十八岁的天,我笑过了。

    我明白了,喜欢一个人,就要勇敢地向她表白,如果需要,一定要大声喊出她的名字。终于鼓起勇气告诉了你,我喜欢你。因为离去,看不清你的表情,等待你的回音,总在给自己鼓励,给自己勇气。认为自己可以让你开心,所以,我笑了。

    十八岁的天空,我流泪了。

    爱无须理由,不爱却有一千个理由,感情是不可以勉强的,好无情的理由,将曾经的那份快乐,一并带过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而令人心烦,脑中不断涌现出的答案,仿佛在等待,等待你最后的到来,结果其实很简单。因为你无声的答案。

    十八岁的天空,我茫然了。

    禅说,爱之后捕捉这注定离散的风吗?我伸出手,却感觉风从手指间掠过。到底该怎么做,怎么办?一句对不起能否换回我曾经的爱。

    十八岁的天空,我孤独着。

    总是很遗憾,我从未在梦中见过你的笑脸,是我忘记了你的容颜,还是上天不让我们相见,或许命中注定,我们今生无缘。或许我们真的只是两条平线,永远不会有交点,我们的世界也注定不会有太多的交集,再见再也不见,也许会很适合我们。

    十八岁的天空,我懂得了。

    泰戈尔写过: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要装作一脸平静!因

  • 5、 十八岁去远行读后感

    【篇一: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

    看到这个标题,我想到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出门远行时发生的一些趣事儿,第一次深入接触这个社会的兴奋而复杂的心情,或者是受到了什么刻骨铭心的震撼。看完全文后我才发现什么也不是,但是的确让我刻骨铭心,我原来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

    小说一开篇,就如同一个梦的开始。突如其来,一个梦境、一个随着起伏的海浪漂流的旅途开始了。似乎都没怎么准备好,路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脚下延伸。

    远行的意义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作者写道: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太好了,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地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弧度。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我似乎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终年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次接近山顶,巨石都会因为他的体力不支而重新回到山脚。人生总是陷在这种荒谬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之中,一直到最后一刻。这仿佛是这个梦里对现实最忠实的折射。

    然后那辆汽车就出现了,像任何梦一样,总有些东西会莫名其妙地闯进来。同时进入视线的还有那个把头塞在车头里屁股上长着晚霞的司机。从此,更加梦呓般的情节和古怪的行为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那司机先是粗暴地对那少年说滚开,即使他抽了他的烟。可少年据理力争上了车后,他的态度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先是一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的看着他,再是热心地请他吃苹果。他们竟然成为了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当汽车抛锚的时候,修不好车的司机在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而且认认真真一节不落。做完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后来有人来抢苹果,任少年怎么叫喊司机都好像听不见,还在悠哉游哉的散步。少年的鼻子被打得挂在了脸上,司机只会在远处哈哈大笑。最后,司机抱着少年的背包上了最后一辆拖拉机,还是哈哈大笑,最后扬长而去,消失在山坡尽头。

    这样的结局实在太荒谬了。如果说前面都是作者设下的谜团或悬念的话,最后总会把真相和盘托出吧。可是我们失望了,结局里除了恐怖的笑声没有别的,或许它还称不上是个结局,只是一个梦的尾声,彻头彻尾充满着谜团和悬念。即使醒来,也无法将它们一一解开。且这样的无谓的探索也只会是徒劳。每个人都可能有一种答案。

    离奇和诡异的情节把一切都置身于了一个异样且独立的空间,然而它还是有一定逻辑和条理的──少年

  • 6、 十八岁的天空读后感

    【篇一:《十八岁的天空》观后感】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总想去了解孩子们的心情,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只要是孩子们的事我就喜欢,或许这就是职业病的缘故吧,去年看了一部《名校》,今年假期我又欣然找到了《十八岁的天空》这部电视剧,迷恋的看着里面的富有青春气息的孩子们,体会着素质教育的种种艰难,观察着剧中孩子们的种种叛逆和心灵的呼唤,我们不得不思考,现实的孩子虽然没有这么出色,但他们也是一曲曲赞歌,让我们与孩子同行,与教育同行。

    e时代,吃的就是年轻饭,最in的,最cool的,与青春时尚粘上边的,才能流行,才会吸引眼球嘉英中学校长决定在应届高三开始分小班教学,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教育的乐趣,聘请了建成中学的年轻导师古越涛作为特派教师时尚的校园里,个性张扬、酷爱做秀的新生代教师古越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素质教育,虽然遭遇重重挑战,但他仍然把一个事非多端的班级调整成了一个光芒四射的团队!

    看完这部电视剧,总结三年级八班从一个人心散乱的班级到互相帮助的班级,从一个差的班级到一个好的班级,这个过程,无不凝结着老师们的心血。特别是古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很值得我们去借鉴。我觉得他做的较好的有以下几点:1、每一位学生自己给自已设定一个目标(理想)。学生自己设定目标,自己去实现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一直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2、创造一个和谐的、关爱的班集体。3、采用学生合作学习、帮带学习。4、在一定的时期会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当然,电视剧里边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真实的环境下,可能达不到那么完美。但古老师的做法想法值得我们借鉴!

    我想作为一个辛勤的园丁,都应好好学习一下那里的老师们,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用心一点,敬业一些,多奉献一点爱,而不是眼高于顶,只看到优等生的存在,而对薄弱生处处充满排挤,厌弃。每个人都会有他的优点与长处,作为学生更重要的是需要老师们的发掘与培养。教育学生需要因人而异,寻找突破,查找根源。那些乖巧的优等生,没有你的管理与引导也一样会自我约束,自我成才。学校与老师最重要的是多少个调皮,顽劣的薄弱生在你们循循善诱地指引下成才了,出色了,那才值得可赞,那才是学生们真正需要的导航人,那才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学府。

    园丁本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圣的形象,是学习的榜样,智慧的象征,知识的播种者,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将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前行。我们适时的夸奖、鼓励与帮助也会将是

  • 7、 《十八岁的天空》的赏析

    看完《十八岁的天空》,思绪万千。蓝菲琳、石延枫、唐宋、古越涛、裴佩他们似曾相识,如我的学生,像我的同事,仿佛他们就在我的身边,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这些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常常从我的记忆中跳出来,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对教学的回顾,对自我的参省。

    十八岁的天空是多彩的

    蓝菲琳,漂亮而文静的女生,细腻沉稳,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心细又敏感;石延枫,英俊洒脱,有着不羁的外表,而内心极想受到他人的注重;唐宋,稚气未脱,认真读书,乐于为大家服务,比其他人幼稚单纯的一班之长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张扬着各自的性格,他们怀揣着各自的想法,走进了高三新组建的班级。在短短的一年中,他们成长着,思考着,成熟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令人惊讶。

    我时不时地在心中发出呼喊:现在的学生真不可思议呀。贴在墙上的志愿有人竟然朝令夕改;吴丹丹转学到校第一天竟然大言不惭地对着男生说别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我身上;汪君泽竟然用应该还校长的钱预定咖啡座邀请吴丹丹;唐宋和汪晨竟然能合作编写全班的复习讲义;廖士兴想成为大,竟然道听途说加上自己的胡乱推理,发布着老师的绯闻;高敬雷竟然在全家遭受车祸一夜之间成为孤儿的巨大悲痛中勇敢的站起来,走出阴霾,走进高考的课堂他们实在可爱,他们确实标新,他们有着许许多多的花花点子,有着很大很大的内在能量,着实让人吃惊,让人赞叹。他们有着不同的目标,有着不同的愿望,他们头顶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描绘着斑斓的色彩。老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审视他们,挖掘他们,一道道亮丽的色彩呈现在十八岁的天空,使十八岁的生活点缀的多姿多彩。

    其实好好地回想一下,我们的学生何尝不亦是这样?他们会在随笔中编写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让你为之动容,甚至潸然泪下;他们会为争得来之不易的篮球赛冠军抱住一团哭成一片;他们也会因为讲哥们义气向老师开口借钱说要请客吃饭凡是老师想得到的,学生都做得出;老师想不到的,学生照样做得出来。面对这一切,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怎么去看待他们,怎样去引导他们,怎么去教育他们。

    用新沟通从心出发

    古越涛老师,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小伙子,是他遵从同学的想法,采纳同学的建议,使这个其他老师感到棘手的班级一步一步走向有序、团结、积极、进取、出色。古越涛老师,让同学们自己组建班委,让同学们写出心中的愿望,让同学们自己确定复习

  • 8、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

    闲暇之余,我流连于书店里。漫步在书的海洋中,品味着书的味道,欣赏着书中的美景。突然,一个新鲜的题目深深吸引着我的眼球《十八岁出门远行》。

    我想:十八岁,正是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可以出门远行了。每一个未成年人都会眼红走出家门的人,因为他们可以摆脱所有的约束和羁绊,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地发挥自我,实现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远行对于每一个稚嫩的生命来说都是愉快而充满新鲜感的我对这本书来了兴趣,于是把它细细品味。

    其中一篇精华作品是作家余华所创作出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它让我从中品尝味出了人生的真正滋味。作者用鲁迅式的黑色幽默讲述了一段看似平常,却耐人寻味的经历,撕开了世界表层的面纱,撕开了一切虚伪、愚昧、暴力、黑暗,将它们赤裸裸地展示在了我们的眼前

    我在父亲的安排下,十八岁时独自出门寻找旅店,可父亲却没有给我任何指导或提醒,我就像在一张白纸的心理状态下踏上了远行之路

    我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可是,我寻找旅店的过程却是挫折重重,让我吃尽了苦头:我在山路上找不到旅馆,好不容易搭上车却半路抛锚。自以为有朋友在就可以把问题解决,可他却在苹果被人抢夺完时离我而去,甚至把我唯一的背包也抢走了最让人难过的是,本该淳朴的农民、天真善良的小孩,却变成了野蛮的强盗。这都是社会的黑暗给予的。它把农民的淳朴、孩子的天真善良统统都给掠杀掉了。挫折最终让我明白了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意义所在。

    读完这本书,我感悟颇深,有所省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文中走过去看看吧这句话。的确,人生是复杂而曲折的,前面的路是好是坏,沿途的风景是否合意,只有我们走过去看看才知道。

    走过去看看吧,即使前面的路铺满了钉子,一刺就痛,但是只有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后,我们才能真正地长成参天大树。

    寻找旅店的过程就是寻找正确的人生目标的过程,它像一把双刃刀,一面是天堂成熟,一面是地狱幼稚。只有用成熟精灵打败 幼稚妖怪,我们才能完成成人仪式,变得勇敢、独立。

    十八岁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勇,我们就能跨进成熟的门槛,跨越十八岁,向幼稚say no!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 9、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书笔记

    皎洁的月光又一次照亮了我的书房,它迟迟不肯离去,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我独自坐在小窗旁的桌前细细品读着《十八岁出门远行》。

    书中讲了一个十八岁的我步入社会的旅程。当夕阳逐渐落下,我看到了黄昏的头发,我不再贪图旅途上美好的风景,迫切需要找到心灵栖息的地方,我觉得在旅途中不能没有旅店,就像我的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在旅途中我迫切想搭车,可是连汽车的马达声都听不见,我总是期待着高处,因为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中间的那个弧度中一定有我想要的旅店。可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一次次地往高处奔,奔来的却不是我满心憧憬的旅店而是车。不过这也不错,最起码我可以搭车去寻找旅店了。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递给了他一根烟,给他点了火。于是,我便心安理得,因为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的让我做他的车。在他的车中我发现的一个箩筐,用鼻子闻,是苹果。等他修好车,我便对他说:老乡,我要搭车。却被他粗暴的叫滚开,我对他吼了一声:你嘴里还含着我的烟。他便友好地对我说上哪,我对他态度的180度大转变感到大惑不解。由此我还因为给他的这根烟得到一筐水果。车开着开着抛锚了,我只好下车。这时便来了一群人,我跑过去问:这附近有旅馆吗?他们没有回答我,却问:这车上是什么?他们得知是苹果后便开抢,我被他们拳打脚踢。远处又有几个人蜂拥而来抢苹果,我对司机说:你苹果被人抢了。他漠不关心,还在远处嘲笑我。苹果抢光了,远处只剩下屈指可数的苹果,我被他们打的狼狈不堪,抬头看看夕阳的余晖,仿佛是为了看我的笑话迟迟不肯离去。我爬到车椅上,身体虽是遍体鳞伤,但我的心窝却是暖的。躺在车窝里想起了我临走时父亲对我说的一番话沉重

    人要接受现实,要在现实中寻找安慰,学会坦然。少年虽然质朴、勇敢,但坦然面对现实时却显得无能为力。青春充满困难挫折,我瘦小的肩膀要扛起很多的责任,也要学会忍受很多的事,冰冷的世界,人情的冷暖我都要慢慢地适应,因为我憧憬长大,憧憬青春,憧憬未来,就要面对困难,挫折,还有黑暗。

  • 10、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

    小说一开篇,就如同一个梦的开始。突如其来,一个梦境、一个随着起伏的海浪漂流的旅途开始了。似乎都没怎么准备好,路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脚下延伸。

    看到这个标题,我想到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出门远行时发生的一些趣事儿,第一次深入接触这个社会的兴奋而复杂的心情,或者是受到了什么刻骨铭心的震撼。看完全文后我才发现什么也不是,但是的确让我刻骨铭心,我原来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

    小说一开篇,就如同一个梦的开始。突如其来,一个梦境、一个随着起伏的海浪漂流的旅途开始了。似乎都没怎么准备好,路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脚下延伸。

    远行的意义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作者写道:“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太好了,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地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弧度。”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我”似乎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终年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次接近山顶,巨石都会因为他的体力不支而重新回到山脚。人生总是陷在这种荒谬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之中,一直到最后一刻。这仿佛是这个梦里对现实最忠实的折射。

    然后那辆汽车就出现了,像任何梦一样,总有些东西会莫名其妙地闯进来。同时进入视线的还有那个把头塞在车头里屁股上长着晚霞的司机。从此,更加梦呓般的情节和古怪的行为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那司机先是粗暴地对那少年说滚开,即使他抽了他的烟。可少年据理力争上了车后,他的态度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先是一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的看着他,再是热心地请他吃苹果。他们竟然成为了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当汽车抛锚的时候,修不好车的司机在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而且认认真真一节不落。做完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后来有人来抢苹果,任少年怎么叫喊司机都好像听不见,还在悠哉游哉的散步。少年的鼻子被打得挂在了脸上,司机只会在远处哈哈大笑。最后,司机抱着少年的背包上了最后一辆拖拉机,还是哈哈大笑,最后扬长而去,消失在山坡尽头。

    这样的结局实在太荒谬了。如果说前面都是作者设下的谜团或悬念的话,最后总会把*和盘托出吧。可是我们失望了,结局里除了恐怖的笑声没有别的,或许它还称不上是个结局,只是一个梦的尾声,彻头彻尾充满着谜团和悬念。即使醒来,也无法将它们一一解开。且这样的无谓的探索也只会是徒

  • 2019-10-19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3-01-19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0-27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11-04

  • 2019-10-23

  • 2019-10-12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11-16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10-23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2024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