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感 > 地图 >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感,2024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感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感相关栏目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感热门栏目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感推荐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感

(共 6533 篇)

  • 1、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感800字

    冯唐的《十八岁给我1个姑娘》已经看到第4遍了。也说不上这部小说到底哪里好,但是也是中意。就像里面写到的朱裳,鼻鼻不是鼻鼻,不高;眼部不是眼部,不大。五官中无一出众,但是早生千年,吕布会为了朱裳把丁原或董卓细细地剁成臊子,然后包在荷花叶子里。

    我唯一能想出来的原因是冯唐在小说里给我们sho/duhougan/

  • 2、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书笔记500字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书笔记500字

    在吸完一整盘麻小之后,我的一天又开始了。

    擦干抹净手上嘴角的辣油,冲一杯旺仔拿铁,我翻开了冯唐的“北京三部曲”。用旺仔牛奶代替普通牛奶冲泡的拿铁,像是将一整包奶糖化入espresso中,尤其适合外表成熟、心灵幼稚的大孩子,是我近来的心头好。

    初识冯唐是在电影《万物生长》上映后,身边的男孩儿跃跃欲试,而我兴趣寥寥。只记住了电影宣传中的一句噱头 -- 第一部以男性视角拍摄的青春片。喔?似乎有点意思。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是《万物生长》的前传,与《万物生长》内容上毫无关联。正如冯唐的自序所说:“记录我最初接触暴力和色情时的感觉”。

    读到中段的时候,我产生了由衷的佩服,也生生体会到了“男性视角的青春”,如果说女生对于青春的懵懂,是能幻想出一百种白马王子出现的方式。那么男生,就是能出现一百种“勃起”的情景。最令人咋舌的是,冯唐理直气壮、自然而然、全方位三百六十度地将“硬”阐发地淋漓精致,每每读到新的一处,便产生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感。

    真是不怕流氓胆子大,就怕流氓有文化。这时我才恍然,“知音”里的小黄文大概都是女人写的吧,才能把每个细节描述得如此梦幻甚至玄幻,以至于我在长大后的,一度怀疑性的真实性。

    而对于女人的描述更是让女人脸红心跳,让男人血脉喷张。原来从男人的视角,女人是由一对儿“小白兔”和一个“圆屁股”组成的。而对于喜欢的姑娘 -- “朱裳”,还能看见她脖子上白皙的皮肤,和向下延伸的青色的血管。

    至于故事如何发展,他和“朱裳”怎么样了,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不是一个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这只是一个少年对于世界的年轻气盛的探索。

  • 3、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

    篇一: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

    读十八岁和其他有感:

    《十八岁和其他》勾起了我许多思虑。

    昊昊,当听说你要离开父母,独自一人住宿学校去读书,爸爸妈妈几天几夜没睡好觉。那种担心焦虑,诸多的不安侵袭着我们,但我们又为你终于要跨出这一步而高兴!一个月来,你生活有规律、学习较稳定的事实着实宽慰了我们。

    是啊,微软小子张亚勤离开父母去读少年大学时才十二岁,李开复、沈向洋才十一岁。再看看你们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也就坚定了信心,越是严厉的父母,也就越早地让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获得自由的空间,这也是微软小子成功的秘诀之一吧。孩子,你的未来旅程要独自一人去走,相信你,能行的!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持续一生,可是,我发现微软小子的成长之路上,父母的影响只在他们童年时代最强烈。现在,你也必须学会独立了。

    与别的孩子相比,你所拥有的是一个既严格又宽松的美好家庭。从小至今,一直在父母的呵护和正确引导下健康成长。我们家庭经济虽不是很富裕,但是总能满足你学习条件的需求,你应该感到幸福的吧。我读了三十个微软小子的故事,知道有二十八个出生在平常人家,其中二十二个出生在像我们这样的小城镇,另外两个拥有富裕家庭背景的人,也在他们的少年时代经历过家境不景气的磨练。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的故事之所以个个精彩,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出众,而是因为他们都是最好的我自己!

    老师让你带回的两篇文章,我认真地读了,颇有感触(感谢你的老师)。的确,中国人喜欢攀比,父母在单位遇见同事的时候,就会想,我比不过你,我儿子还比不过你吗?父母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嘛,他们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回自己的梦想,孩子聪明就是自己聪明,孩子快乐就是自己快乐,孩子考了一百分就是自己考了一百分,孩子考上大学就是自己圆了大学梦,孩子出人头地,自己也就能够扬眉吐气。

    你也读过《十八岁和其他》,不知你是否从中悟出些什么?父与子,母与子之间需要互相关爱、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与互相鼓励。我认为无论是严格的教育模式还是宽松的教育模式,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大小,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孩子,你应该珍惜十几年来我们保持的这种融洽!

    凭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我认为,考试分数第一名与日后的成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 4、 读《十八岁的单车》有感

    我是一个青春小说的忠实粉丝,与《疯狂阅读》结识也不长,初三吧,到艺海书店买书时就和它meet了,也和它成了朋友了。

    有些人说《疯》是言情类的书,对此我只无语的笑笑。暑假时整理书我才发现,这一年我陆续买了近30本,很惊讶!诚然《疯》中有很多关于我们这个年龄的情感小说,弥漫着我们青春的伤感,及我们懵懂的情感爱情抑或是友情。呵呵,那些青涩的情感。

    看了很多的类似文章,《十八岁的单车》给我的印象最深,是为他与她错过的相遇吧。tot苏打红茶曾有这样一句广告语:遇见就不再错过。他与她还会相遇吗?他和她的结局是否已经注完了呢?我会呆呆地想。

    那时他和她也是高中生,他和她同班,他有一辆单车,她也有,是辆小巧玲珑的,自然也引来了不少的关注,他会佯装自己是车子的主人,为她的车子解围,但在她来之前就迅速消失。当然,他也像关注她的车子一样关注她,但只是默默的。

    她学习好,人也漂亮,深得老师的宠爱,人缘也好。班上的许多男生都想要用单车载她回家,她都回绝了,即使偶尔车子出故障了,她也宁愿,自己推车回家,在路上,他与她擦肩而过。

    就这样静静的,他和她都高三了,也高考了。

    高考后,他的班主任作文找他谈话,告诉了他,这年高考他和她的作文写的比较好,文题也都为《十八岁的单车》。他有些小小的惊讶。

    后来他读到她写的一篇回忆高中生活的文章,她说,她每次拒绝别的男生邀请,坐他们的单车,是因为她在等他,等待他邀她坐上他的单车后坐,她也故意在车子坏了的时候从他身边走过,但好始终没有开口。

    看完,他露出了浅浅的笑容,转瞬,他又沉寂了。

    他和她的结局是不完美,但却又似不完美的完美。看过某人写过的一句话,青春微凉不言殇,我不知道是否合适,用来形容他和她的故事,但我却想到了这句话。是否这就是青春呢?

    我又想起了一首歌,王筝的,有点伤感,却又符合他和她的故事。

    记一段歌词,我们等待过,也奢望过,怀疑着一切没发生过,原来寂寞都是一样的,不管谁爱的更多。所以沉默着,也很痛着,靠近了又能说出什么,想要抹去你笑的影子,从这一刻到最后祝福能不能代替眼泪,那幸福一直是你的。总该试着把风雨忘了,爱与恨都已舍不得,不是朋友我们能是什么,相遇时像陌生人一样凝望着

    他和她的十八岁,十八岁的天空,十八岁的单车,十八岁的不完美,绚烂了他们十八岁的青春。

    他知道,那幸福一直是她的。

  • 5、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

    读十八岁和其他有感

    《十八岁和其他》勾起了我许多思虑。

    昊昊,当听说你要离开父母,独自一人住宿学校去读书,爸爸妈妈几天几夜没睡好觉。那种担心焦虑,诸多的不安侵袭着我们,但我们又为你终于要跨出这一步而高兴!一个月来,你生活有规律、学习较稳定的事实着实宽慰了我们。

    是啊,微软小子张亚勤离开父母去读少年大学时才十二岁,李开复、沈向洋才十一岁。再看看你们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也就坚定了信心,越是严厉的父母,也就越早地让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获得自由的空间,这也是微软小子成功的秘诀之一吧。孩子,你的未来旅程要独自一人去走,相信你,能行的!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持续一生,可是,我发现微软小子的成长之路上,父母的影响只在他们童年时代最强烈。现在,你也必须学会独立了。

    与别的孩子相比,你所拥有的是一个既严格又宽松的美好家庭。从小至今,一直在父母的呵护和正确引导下健康成长。我们家庭经济虽不是很富裕,但是总能满足你学习条件的需求,你应该感到幸福的吧。我读了三十个微软小子的故事,知道有二十八个出生在平常人家,其中二十二个出生在像我们这样的小城镇,另外两个拥有富裕家庭背景的人,也在他们的少年时代经历过家境不景气的磨练。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的故事之所以个个精彩,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出众,而是因为他们都是最好的我自己!

    老师让你带回的两篇文章,我认真地读了,颇有感触(感谢你的老师)。的确,中国人喜欢攀比,父母在单位遇见同事的时候,就会想,我比不过你,我儿子还比不过你吗?父母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嘛,他们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回自己的梦想,孩子聪明就是自己聪明,孩子快乐就是自己快乐,孩子考了一百分就是自己考了一百分,孩子考上大学就是自己圆了大学梦,孩子出人头地,自己也就能够扬眉吐气。

    你也读过《十八岁和其他》,不知你是否从中悟出些什么?父与子,母与子之间需要互相关爱、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与互相鼓励。我认为无论是严格的教育模式还是宽松的教育模式,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大小,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孩子,你应该珍惜十几年来我们保持的这种融洽!

    凭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我认为,考试分数第一名与日后的成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孩子,高中的学习是很关

  • 6、 十八岁去远行读后感

    【篇一: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

    看到这个标题,我想到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出门远行时发生的一些趣事儿,第一次深入接触这个社会的兴奋而复杂的心情,或者是受到了什么刻骨铭心的震撼。看完全文后我才发现什么也不是,但是的确让我刻骨铭心,我原来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

    小说一开篇,就如同一个梦的开始。突如其来,一个梦境、一个随着起伏的海浪漂流的旅途开始了。似乎都没怎么准备好,路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脚下延伸。

    远行的意义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作者写道: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太好了,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地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弧度。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我似乎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终年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次接近山顶,巨石都会因为他的体力不支而重新回到山脚。人生总是陷在这种荒谬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之中,一直到最后一刻。这仿佛是这个梦里对现实最忠实的折射。

    然后那辆汽车就出现了,像任何梦一样,总有些东西会莫名其妙地闯进来。同时进入视线的还有那个把头塞在车头里屁股上长着晚霞的司机。从此,更加梦呓般的情节和古怪的行为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那司机先是粗暴地对那少年说滚开,即使他抽了他的烟。可少年据理力争上了车后,他的态度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先是一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的看着他,再是热心地请他吃苹果。他们竟然成为了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当汽车抛锚的时候,修不好车的司机在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而且认认真真一节不落。做完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后来有人来抢苹果,任少年怎么叫喊司机都好像听不见,还在悠哉游哉的散步。少年的鼻子被打得挂在了脸上,司机只会在远处哈哈大笑。最后,司机抱着少年的背包上了最后一辆拖拉机,还是哈哈大笑,最后扬长而去,消失在山坡尽头。

    这样的结局实在太荒谬了。如果说前面都是作者设下的谜团或悬念的话,最后总会把真相和盘托出吧。可是我们失望了,结局里除了恐怖的笑声没有别的,或许它还称不上是个结局,只是一个梦的尾声,彻头彻尾充满着谜团和悬念。即使醒来,也无法将它们一一解开。且这样的无谓的探索也只会是徒劳。每个人都可能有一种答案。

    离奇和诡异的情节把一切都置身于了一个异样且独立的空间,然而它还是有一定逻辑和条理的──少年

  • 7、 十八岁的天空读后感

    【篇一:《十八岁的天空》观后感】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总想去了解孩子们的心情,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只要是孩子们的事我就喜欢,或许这就是职业病的缘故吧,去年看了一部《名校》,今年假期我又欣然找到了《十八岁的天空》这部电视剧,迷恋的看着里面的富有青春气息的孩子们,体会着素质教育的种种艰难,观察着剧中孩子们的种种叛逆和心灵的呼唤,我们不得不思考,现实的孩子虽然没有这么出色,但他们也是一曲曲赞歌,让我们与孩子同行,与教育同行。

    e时代,吃的就是年轻饭,最in的,最cool的,与青春时尚粘上边的,才能流行,才会吸引眼球嘉英中学校长决定在应届高三开始分小班教学,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教育的乐趣,聘请了建成中学的年轻导师古越涛作为特派教师时尚的校园里,个性张扬、酷爱做秀的新生代教师古越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素质教育,虽然遭遇重重挑战,但他仍然把一个事非多端的班级调整成了一个光芒四射的团队!

    看完这部电视剧,总结三年级八班从一个人心散乱的班级到互相帮助的班级,从一个差的班级到一个好的班级,这个过程,无不凝结着老师们的心血。特别是古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很值得我们去借鉴。我觉得他做的较好的有以下几点:1、每一位学生自己给自已设定一个目标(理想)。学生自己设定目标,自己去实现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一直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2、创造一个和谐的、关爱的班集体。3、采用学生合作学习、帮带学习。4、在一定的时期会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当然,电视剧里边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真实的环境下,可能达不到那么完美。但古老师的做法想法值得我们借鉴!

    我想作为一个辛勤的园丁,都应好好学习一下那里的老师们,净化一下自己的灵魂,用心一点,敬业一些,多奉献一点爱,而不是眼高于顶,只看到优等生的存在,而对薄弱生处处充满排挤,厌弃。每个人都会有他的优点与长处,作为学生更重要的是需要老师们的发掘与培养。教育学生需要因人而异,寻找突破,查找根源。那些乖巧的优等生,没有你的管理与引导也一样会自我约束,自我成才。学校与老师最重要的是多少个调皮,顽劣的薄弱生在你们循循善诱地指引下成才了,出色了,那才值得可赞,那才是学生们真正需要的导航人,那才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学府。

    园丁本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圣的形象,是学习的榜样,智慧的象征,知识的播种者,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将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前行。我们适时的夸奖、鼓励与帮助也会将是

  • 8、 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十八岁和其他读后感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十八岁和其他》勾起了我许多思虑。

    昊昊,当听说你要离开父母,独自一人住宿学校去读书,爸爸妈妈几天几夜没睡好觉。那种担心焦虑,诸多的不安侵袭着我们,但我们又为你终于要跨出这一步而高兴!一个月来,你生活有规律、学习较稳定的事实着实宽慰了我们。

    是啊,“微软小子”张亚勤离开父母去读少年大学时才十二岁,李开复、沈向洋才十一岁。再看看你们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也就坚定了信心,越是严厉的父母,也就越早地让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获得自由的空间,这也是“微软小子”成功的秘诀之一吧。孩子,你的未来旅程要独自一人去走,相信你,能行的!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持续一生,可是,我发现“微软小子”的成长之路上,父母的影响只在他们童年时代烈。现在,你也必须学会独立了。

    与别的孩子相比,你所拥有的是一个既严格又宽松的美好家庭。从小至今,一直在父母的呵护和正确引导下健康成长。我们家庭经济虽不是很富裕,但是总能满足你学习条件的需求,你应该感到幸福的吧。我读了三十个“微软小子”的故事,知道有二十八个出生在平常人家,其中二十二个出生在像我们这样的小城镇,另外两个拥有富裕家庭背景的人,也在他们的少年时代经历过家境不景气的磨练。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他们的故事之所以个个精彩,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特别出众,而是因为他们都是“的我自己”!

    老师让你带回的两篇文章,我认真地读了,颇有感触(感谢你的老师)。的确,中国人喜欢攀比,父母在单位遇见同事的时候,就会想,我比不过你,我儿子还比不过你吗?父母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嘛,他们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回自己的梦想,孩子聪明就是自己聪明,孩子快乐就是自己快乐,孩子考了一百分就是自己考了一百分,孩子考上大学就是自己圆了“大学梦”,孩子出人头地,自己也就能够扬眉吐气。

    你也读过《十八岁和其他》,不知你是否从中悟出些什么?父与子,母与子之间需要互相关爱、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与互相鼓励。我认为无论是严格的教育模式还是宽松的教育模式,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父母对孩子影响力的大小,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孩子,你应该珍惜十几年来我们保持的这种融洽!

    凭我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

  • 9、 《十八岁的天空》的赏析

    看完《十八岁的天空》,思绪万千。蓝菲琳、石延枫、唐宋、古越涛、裴佩他们似曾相识,如我的学生,像我的同事,仿佛他们就在我的身边,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这些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常常从我的记忆中跳出来,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对教学的回顾,对自我的参省。

    十八岁的天空是多彩的

    蓝菲琳,漂亮而文静的女生,细腻沉稳,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心细又敏感;石延枫,英俊洒脱,有着不羁的外表,而内心极想受到他人的注重;唐宋,稚气未脱,认真读书,乐于为大家服务,比其他人幼稚单纯的一班之长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张扬着各自的性格,他们怀揣着各自的想法,走进了高三新组建的班级。在短短的一年中,他们成长着,思考着,成熟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令人惊讶。

    我时不时地在心中发出呼喊:现在的学生真不可思议呀。贴在墙上的志愿有人竟然朝令夕改;吴丹丹转学到校第一天竟然大言不惭地对着男生说别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我身上;汪君泽竟然用应该还校长的钱预定咖啡座邀请吴丹丹;唐宋和汪晨竟然能合作编写全班的复习讲义;廖士兴想成为大,竟然道听途说加上自己的胡乱推理,发布着老师的绯闻;高敬雷竟然在全家遭受车祸一夜之间成为孤儿的巨大悲痛中勇敢的站起来,走出阴霾,走进高考的课堂他们实在可爱,他们确实标新,他们有着许许多多的花花点子,有着很大很大的内在能量,着实让人吃惊,让人赞叹。他们有着不同的目标,有着不同的愿望,他们头顶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描绘着斑斓的色彩。老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审视他们,挖掘他们,一道道亮丽的色彩呈现在十八岁的天空,使十八岁的生活点缀的多姿多彩。

    其实好好地回想一下,我们的学生何尝不亦是这样?他们会在随笔中编写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让你为之动容,甚至潸然泪下;他们会为争得来之不易的篮球赛冠军抱住一团哭成一片;他们也会因为讲哥们义气向老师开口借钱说要请客吃饭凡是老师想得到的,学生都做得出;老师想不到的,学生照样做得出来。面对这一切,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怎么去看待他们,怎样去引导他们,怎么去教育他们。

    用新沟通从心出发

    古越涛老师,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小伙子,是他遵从同学的想法,采纳同学的建议,使这个其他老师感到棘手的班级一步一步走向有序、团结、积极、进取、出色。古越涛老师,让同学们自己组建班委,让同学们写出心中的愿望,让同学们自己确定复习

  • 10、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参考)

    【第1篇】

    这是余华的处女作,读后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是的,十八岁,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年龄,也许正道出了我们的一些心声。

    主人公出门远行。去哪?我们谁也不知道。主人公也没有方向感,他有的似乎只有兴奋和喜悦。“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定居的胡须。”他是那样的得意,因为这标志着他长大了,可以出门了。

    他远行去干嘛?又不知道。他现在唯一想的就是去寻找旅馆。我们在外旅行,旅馆是必须的,它可以让我们在陌生的地方安定下来,让我们漂泊的心得以慰藉,它是我们临时而重要的家。于是,他问了好多人,他们竟也不知道旅馆在哪,只让我“走过去看”。“走过去看”,也许是让他更充分地去接触现实吧。

    结果,没找到。“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看到另一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他是那样的兴奋与迫切,然而现实却一次次将他推入失望的境地。可似乎他是一个乐天派(也对,他才十八岁嘛),他一次次地奔,没命地奔,好像不觉得累哎。终于,他没发现旅店,却见到汽车了。到这里,我想我们所有人都会感到一丝欣慰吧,因为有了汽车找旅馆的可能性就会大一点了吧。纵使它是一辆故障车,纵使它是朝反方向开的,他依旧兴致勃勃地跑去。这时,我的感觉就是文章要结束了:司机将他送到旅馆,他为下一天做准备。

    我的想法实在是偏的太远了,余华小说的高潮才刚刚开始,我倒以为结束了。他受到了一次严重的打击。首先车抛锚,没法修了;随后遇到了人抢劫,他奋勇上先,却被打得遍体鳞伤;他告诉司机这一切,司机却冲他哈哈大笑,而且竟然背叛他:抢走了他的红色背包,和土匪们一起走了...他受到了现实的考验,一无所有了,剩下的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自己。他感到了悲凉凄伤,不久突然又变得宽慰起来。“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心窝便是健全暖和的。”多么纯朴善良的想法。他的旅店找到了,就在这个被抢得一空的汽车里。

    我不禁佩服起这位主人公,他是那样的质朴善良,乐观豁达。

    然而我又看到了他身上的无奈:他始终找不到旅店,他勇敢正直却被残酷的现实折磨得遍体鳞伤。

    他让我感受到:十八岁,是一个青涩的年龄。在这个年龄,当我们去涉世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我们会感到迷茫而又无能为力。

    刚进入大学的我们,在这个异地他乡的地方,遇到了问题,我们会觉得很无助,觉得很惶恐,觉得适应不了这种生活……

    然而我们又该怎么做呢?也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8

  • 2021-09-02

  • 2019-10-29

  • 2023-01-19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0-27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09-23

  • 2022-05-23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11-04

  • 2019-10-23

  • 2022-07-12

  • 2019-10-12

  • 2023-06-18

  • 2019-10-24

  • 2019-10-19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1-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09-20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感、2024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