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 > 地图 > 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2024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
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推荐
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

(共 9001 篇)

  • 1、 读生活中的“小人物”

    读完《简爱》这篇小说,首先给我的感受是如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简单的人生,在这个讲述人生的故事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主宰着自己平凡简单的一生。

    简爱是伟大的。她可以属于自己的财产平分给他人,可以从内心原谅曾经深深伤害过它的里德太太,更可以为了因贫穷而无法得到知识的孩子奉献自己。

    简爱并非我们所谓的英雄人物,她很普通,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小人物。的确,与文中的圣约翰相比,她无法做到放弃爱情,离别祖国,放弃自己的所有,只为到那迢迢几千里远的印度去传教。而她,不同。她并没有像他那样的无私。她渴望亲情,渴望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渴望见到每天太阳升起的那一刻,更渴望拥有那一份纯真的爱情。

    她如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位小人物,虽普通,却透着不可忽视的伟大。

    正如2017七月底发生的事实一样。在瓜贩提醒顾客有小偷时,自己却遭到扒窃成员的追打,并被利器刺入身体,不治身亡。他,就是崔靖翔。曾忆,他在世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计划深入人心,引起我的思考:他又何尝不是平凡的?又何尝不是一个小人物?而这样一个小人物却做出了如此不平凡之事。

    简爱与生活中的每一位小人物,又何尝不是一样平凡,却都有自己的精神所在之处呢?

  • 2、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900字

    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歌,过于高昂则刺耳,过于低沉则抑郁,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过于繁杂则缭乱,过于简朴则无韵,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

    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人生漫漫旅途中,让我们在奋斗的征程里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让我们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奔跑中学会憩息。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仍然要在路途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遥望千年以前,孔子驾车周游列国。游说,辅君,宣仁,教育,座下三千弟子,他在生活中奔走忙碌,然而孔子并不是一味地只懂得奔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他懂得在忙碌的奔走中安静地憩息,他能够在奔跑中明白停歇的意义。于是我们眼中的孔子,便是那两袖清风,至贤至雅的圣人。回首当下,多少人在疲倦的奔跑中丧失了心力,名利正如那拴在驴子前的萝卜,诱惑着人们不断迈步。然而驴子的结局是力竭而亡,人又如何呢?人成了奔跑的机器,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精神,何其可悲!生活需要平衡,奔跑中需要憩息,唯于此,我们才能懂得生活的旋律,诗意地栖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追求中学会享受。因为事业固然是我必须打造的圣殿,但在这圣殿之后还应有一个花园。

    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块著名的标牌,上书“慢慢走,欣赏啊!”是啊,在你攀登绝顶追逐胜利的同时,别忘了享受沿途如画的美景。生命在追求与享受中圆满,人生因奋斗与欣赏美妙!鲁迅先生执笔时端庄肃穆,那笔顿作棍棒,唱醒百万愚民;又顿而化为刀枪,直刺敌人心脏。这样的冷峻中,先生为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觉醒耗尽心血。然而在萧红笔下,我看到了一个温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老人。那青花瓷瓶中插着的小花,那袅袅烟雾中轻缓吞息的神态,那一本正经探讨服装搭配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一位别样的丰富多彩的鲁迅先生。他不是一生伏于案头的作家,在他追求精神财富的同时,鲁迅先生享受着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他在平衡的生活中酿造出碎金般的诗意,铸就了他辉煌而又美好平淡的人生。

    从儒家的中庸之道一路走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在向你宣告着平衡生活的智慧。让我们且歌且行,于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 3、 《恋爱中的女人》读书笔记

    范文一

    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完全凭自己的本能冲动去做事,这样才能体现出绅士风度。前提是你得有能力这么做。

    她静静地站在一边,看着他在另一个世界全神贯注地走动着。他的存在是那样宁静,就像凝固的空气中的一块空白。

    伯基说:真正的肉欲和那种邪恶的精神放纵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只有忘却自我,陷入无知之中,放弃你的意志,你才体会到什么事真正的肉欲。你必须先学会忘却自我,才会得到自我。

    他的身体像沼泽之火似的起伏汹涌着向她铺展过来。

    他自己船上微弱的灯光在他身后撒下一片温柔的影子。

    随着星期天白昼时光的消逝,欧秀拉的生命之血好像慢慢耗尽了。她空虚的心中充斥着深深的失望。她的激情好像因流血过多已经死去,陷入到一种虚无缥缈的状态之中。她枯坐在那里,感觉比死亡还要难受。

    她就一直这么依偎他,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则轻柔地轻吻着她,吻着她的柔发,她的脸庞和她的耳朵,温柔地,轻逸地,宛如露珠垂滴一般吻着她。然而,耳边这股温暖的气息又使她心烦意乱,拨燃了原有的毁灭性的火焰。她紧紧地依偎在他怀里。伯基觉得他的血液如水银般在往上涌。

    婚姻是社会的安排,我是这样认为,但这跟爱的问题无关。

    古迪兰说:我相信,情妇要比妻子更加忠诚只因为她是自己的主人,可鲁伯特认为,一对夫妻比别的性质的组合更好,但是好在哪里,他也没法解释。

    她那敏感的手指不知不觉地沿着他的大腿在移动,追踪着某种神秘的神秘的生命之流,她发现了某种东西,一种比生命更神奇的东西,在那儿,腹部下面,大腿的尽头,他的生命在很神奇地运动着。在大腿上面有着他的一种十分神奇的存在形式他的生命的本质。

    ps:还有本书的第二十三章和第二十四章 大段地关于性爱的描写 我看的书和网上的版本有出入,我认为是我看的书翻译地更好,接下来我会看这本书的英文版,到时候把它贴上来。

    范文二

    初翻此书,觉得这是一部言情小说,情节并不复杂,描述了两对情人悲欢离合的故事。我向来是不看言情小说的,但这次不知怎么的,看了它的序言后,禁不住往下读,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劳伦斯,一个性格乖张却又坚持主见的人,他被评为20世纪最富独创性、又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

    以前从没看过劳伦斯的书,自然也就对他一无所解,只是听朋友偶尔说起过他。现在读完此书,感觉这并不是一部言情小说,而是一部严肃的作品,集中反映了作家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此书中的男女主人公是杰拉尔德,伯金,古德伦和厄秀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 4、 《果壳中的宇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读者将自己在阅读时获得的资料或者心得记录下来的一种文体。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读书笔记栏目的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果壳中的宇宙》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果壳中的宇宙》是史蒂芬霍金为其成名著作《时间简史》在2001年写的续篇。

    你或许很难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但读过《果壳中的宇宙》的前两章后,你便可了解它所基于的哲学原理。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就了解了建立一个统一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理论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家为之所进行的探索。

    在众多的理论中,弦理论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理论,因而霍金的这本书中投入了大量的篇幅来解释什么是弦理论。弦论假设不存在粒子,而只有弦在空间中运动,一条弦就是一个画在空间中的圈,各种不同的粒子只不过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而已。当一条弦随时间运动时,它的轨迹不是一条线而是一根管子。两条弦还可以结合形成一条新弦,一条弦也可以分裂成两条。自然界中的一切相互作用,包括电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结合来解释。从某种程度来说,弦论已经统一了强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因而弦论也被称为大一统理论(theory ofeverything)。

    在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五个不同种类的自洽弦理论,这与弦论追求一种单一理论的初衷相左。经过数年努力,物理学家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尽管目前这一理论还未得到一个大家一致赞同的形式,但至少已为它起了一个名字:m理论。

    在m理论中,时空是10维或者是11维的,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时空是4维的呢?霍金认为,存在着两种可能的解释:一可能是所有额外维的尺度非常小,甚至如普朗克尺度那样小,实在难以观察到;二可能是额外维的尺度相当大,甚至可达无穷大,只是在目前的观察条件下尚未观测到。霍金认为,大的额外维是新理论探索中的激动人心的进展,它蕴涵着我们生活在一个胚世界中。强力、弱力和电磁力将被限制在这个胚中,所以任何与引力不相关的物理问题就会和在4维时空中的一样。与此相反,引力则会弥散到整个高维空间中去。

    考虑到大的额外维度,起初的弦理论(认为时空包含4个展开的时空维度和6到10个卷曲维度)中弦的概念可以被可以进一步推广到p胚,即高维空间的p维客体。霍金认为,时空就是一张推广了的膜,不过这张膜不是2维的,而是4维的(不同于起初一维的弦)。

    霍金认为,在4维膜世界中,人类生活在一个胚中,邻近还有另一个影子胚。因为光被限制

  • 5、 《井中的约瑟》读书笔记

    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像春蚕,在自己生命最后一刻,仍无私奉献着;有人说老师像母亲,不管我们离家多远,也走不出那关心和期待的目光而我说老师像园丁,在哺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调皮的花儿,在炎炎夏日为我们遮阳,在秋雨连绵时,为我们挡雨,在您的呵护中,花儿绽放笑脸,茁壮成长。

    终于看完了《井中的约瑟》感想很多,丽莎贝特因为嫉妒姐姐而偷吃了她的巧克力,姐姐马迪根很生气,就在玩井中的约瑟游戏的时候,乘机把妹妹关在了井里,并且写了张纸条:卖美丽的奴隶,本来是想吓唬一下妹妹,没有想到真的被人买走了,而且只卖了区区5厄尔钱,马迪根后悔死了(其实是被朋友阿贝解救了)。

    我觉得马迪根首先是不能理解和宽容妹妹,她应该想到妹妹是自己的亲人,而且年纪比自己小,应该原谅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小心把墨水洒到了我的新校服上,我非常生气,与她争吵了很久,好长时间互相不理睬,还想着找机会报复她。如果真的报复了,我肯定也会象马迪根一样后悔死了。现在想来,就是我没有谅解对方,太较真了,她也不是故意的,她说句对不起,我说声没关系,事情就过去了。

    古人说得好: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我们不仅要学会宽容、谅解,还要懂得感恩。从幼儿园来到小学,都是老师一步一步,搀扶着我们慢慢走进知识的海洋,在课堂上有时候因为我们不遵守纪律,老师会显得凶巴巴的,我想我们就应该谅解老师,是我们自己表现不好,而不能记恨老师的态度。

    在炎热的夏天,敬爱的丰老师放弃休息,冒着酷暑一字一句地为我们批改《暑假生活》作业,她是为了我们的成长尽心尽力,老师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会铭记在心。

    感恩的心,感谢的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三尺讲台上,是伟大的你,灯光照射下是默默的你,学生成功时默默流泪的是自豪的你你是谁?你就是我的恩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授业之恩,终身难忘!

  • 6、 《渴望生活》读书笔记
    今天终于把那本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看完了,从新的一个角度认识了他,并改变了对他那种同情的态度,换之的是尊敬和仰望。含着眼泪,想要记录点什么。泪水不是因为他悲苦的一生,或者是那可怜的终结,而是因为感动,一种非凡的生命力的感动。一种对生命的非凡热爱而感动的泪水。 他的一生在流浪中渡过,他没有家,被除了弟弟提奥之外的亲人的排斥在外。没有经济来源,有的只有提奥,这个无私爱着他的弟弟,从最初每个月给他寄50法郎到后来每个月150法郎,提奥的一生跟他哥哥没有分开过,从这样的关系上讲。在梵高自杀死后的六个月后的前后几天,提奥也随即去陪伴了他的哥哥。梵高为了绘画四处流浪,不管是最初灰蒙蒙的博日纳里,还是找到艺术方向的纽恩南,他都是四处受尽白眼的人。在尘世生活中,他不擅长,太单纯,他不遵循人世间的生活规则,在艺术道路上他走上了天堂,可是在生活之路上他一直在地狱里承受着(用我们常人的眼光看)。不管怎么样的煎熬,没有一分钱忍饥挨饿十天,发烧不止,或者是终日画画而被人认作疯子,他都承受住了,最后让他走向自我灭亡道路的却是艺术上灵感的衰竭。虽然生活在最贫苦的尘世里,他却从来没有觉得苦过,只要他能画,他可以画,他就很快乐。最后因为精神分裂的折磨,导致他灵感衰竭,然后开枪自杀,那也没有让人觉得灰暗,反而觉得他渴望生活的力量一直存在。只是他要自己与自然沦为一体罢了。 在他的作品中,他一直想要表达的是他的思想,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拜。

  • 7、 《低碳生活》读书笔记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低碳生活》,里面主要写的是一些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导致自然界对我们报复的惩罚。另外,为了补偿我们的对大自然所造成的伤害,书里面还教我们人类该如何补偿的具体方法。下面让我来分享一下我在书中读到的东西吧! 首先让我讲讲人类是如何破坏大自然吧!人们为了让自己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更加发达,他们想尽设法过度开发资源,例如过度开垦和使用土地,乱砍伐树木,用来放牧,用来耕种,用来修建楼房等等,最终导致的恶果是森林植被的消失,大量泥土的流失,土地开始出现沙漠化的迹象以及发生水灾旱灾等等。根据新闻报道,我国的黄河以前是清澈见底的,是哺育华夏子孙的母亲河,为什么现在会成为名正言顺的黄河呢,是因为它的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由于人们乱砍乱伐,现今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 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花费使用量。这听起来真的很可怕,我们怎么能够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呢?眼看着母亲河这样一步步走向枯竭的边缘,我真的感到很痛心。 接下来,让我来讲讲如何补偿大自然的方法吧!书中提倡我们体验低碳生活,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注意节电、节气等等,虽然这都我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但这却我们步入低碳生活必不可少的一步。此外,种树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种树可以有助于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为我们人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请大家事不宜迟了,赶快加入低碳生活家族的一员吧 请大家记住一句话,只要你对大自然好,大自然也会对你好。走低碳生活之路,是你我最明智的选择。
  • 8、 《行走中的玫瑰》的读书笔记

    七年前的你是什么样子?仅仅是模样变化了吗?还是心境都变了?或者是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我们总是走的太匆忙,以至于没有时间停留片刻,看看自己,审视自己。

    我一直佩服有才能的女子,在这弱肉强食的社会,闾丘露薇无疑便是代表。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而闻名的女记者,时刻奔赴在新闻的前线,的确是行走中的铿锵玫瑰,这一次她用对比的方法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示在读者的眼前,相隔七年,两个视角看自己的变化,审视自己。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关于大学与关于选择。关于大学:七年之前,我想,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大学的四年,正是自己人生转折的四年。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恋爱,学习如何面对这个社会,学习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七年之后,我明白,人生会怎样,不是依靠一句话来支撑自己,而是依靠自己形成清晰的价值观,依靠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许多人都将人生的转折点强加于大学,我们不是非大学不可,只是我们需要一个支撑,需要一个理由让自己思考。关于选择:七年之前,人生时刻在进行选择,关键是,在选择的那一刻,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以及要什么。七年之后,这些年,我经常收到很多年轻人的来信,询问我,在求学以及工作的问题上,如何进行选择。我总是告诉他们,既然已经是成年人,应该学习为自己做决定,并且承担后果了。人一生中总是做着选择,一切命运的变化都是因选择而起。而往往我们敢于选择,却逃避后果。

    《行走中的玫瑰》实际上就是闾丘露薇审视自己的回忆录,我们或许可以从书里可以看见一个女强人背后的成长历程,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个成功的人敢于给自己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

    古人云,日省三身。我们理应停下脚步,好好看看自己,给自己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整装,继而重新起航。

  • 9、 《行走中的玫瑰》读书笔记

    七年前的你是什么样子?仅仅是模样变化了吗?还是心境都变了?或者是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我们总是走的太匆忙,以至于没有时间停留片刻,看看自己,审视自己。

    我一直佩服有才能的女子,在这弱肉强食的社会,闾丘露薇无疑便是代表。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而闻名的女记者,时刻奔赴在新闻的前线,的确是行走中的铿锵玫瑰,这一次她用对比的方法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示在读者的眼前,相隔七年,两个视角看自己的变化,审视自己。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关于大学与关于选择。关于大学:七年之前,我想,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大学的四年,正是自己人生转折的四年。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恋爱,学习如何面对这个社会,学习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七年之后,我明白,人生会怎样,不是依靠一句话来支撑自己,而是依靠自己形成清晰的价值观,依靠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许多人都将人生的转折点强加于大学,我们不是非大学不可,只是我们需要一个支撑,需要一个理由让自己思考。关于选择:七年之前,人生时刻在进行选择,关键是,在选择的那一刻,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以及要什么。七年之后,这些年,我经常收到很多年轻人的来信,询问我,在求学以及工作的问题上,如何进行选择。我总是告诉他们,既然已经是成年人,应该学习为自己做决定,并且承担后果了。人一生中总是做着选择,一切命运的变化都是因选择而起。而往往我们敢于选择,却逃避后果。

    《行走中的玫瑰》实际上就是闾丘露薇审视自己的回忆录,我们或许可以从书里可以看见一个女强人背后的成长历程,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一个成功的人敢于给自己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

    古人云,日省三身。我们理应停下脚步,好好看看自己,给自己一个审视自己的机会,整装,继而重新起航。

  • 10、 学习中的创造读书笔记
    学习中的创造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学习中的创造》一书,得到了不受启示。大家都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充满创造力的课堂中,小组合作与师生互动成为重要的组织形式。这些班级中学生的人数都控制在30人以内,分成5——6个组,每组5——6人。每组中有组长负责,根据学习任务开展自学、探究和讨论。每个组中每位成员都有一个牌号,发言完的同学将牌号放到小组中间的一个塑料小框中,以确保讨论和发言的有序和有效。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各小组采取适合自己小组的学习和研讨方式,教师在每个小组中穿梭,言简意赅地参与小组成员的学习讨论,分享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充分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作充分的陈述和展示,教师则作进一步地评价和引导。 在充满创造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个性品格得到有效培养。人们对素质有一种经典的表述:“素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忘光后剩下的东西”。在这几节语数课当中,教师通过一个主题或一篇课文的学习,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或规律本身,或者至少不仅仅是知识和规律,而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和揭示规律的过程与方法。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他们的学科素养得到了有效培养,譬如在数学方面,问题意识、观察视角、逻辑推理、举一反三等重要数学素养得到锻炼;在语文方面,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体验感悟水平得到提高。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张扬,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人文情感得到熏陶,合作意识得到增强,从而使个性品格得到塑造。 很多年以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直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学习中的创造》一书,从丰富而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学习中创造力的培养方法和技巧,给一线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指导。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0-20

  • 2019-11-11

  • 2022-12-04

  • 2023-05-20

  • 2022-12-07

  • 2023-01-06

  • 2023-01-10

  • 2019-11-11

  • 2019-11-12

  • 2021-11-25

  • 2019-09-23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09-20

  • 2021-09-17

  • 2019-11-12

  • 2019-11-11

  • 2019-11-12

  • 2023-03-29

  • 2023-04-29

  • 2022-12-18

  • 2019-11-12

  • 2021-11-23

  • 2019-11-12

  • 2019-10-09

  • 2019-11-12

  • 2022-12-08

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栏目为大家提供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2024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摘抄,生活中的数学读书笔记大全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