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伤城观看心得 > 地图 > 伤城观看心得
伤城观看心得相关栏目
伤城观看心得热门栏目
伤城观看心得推荐
伤城观看心得

(共 4340 篇)

  • 1、 随笔——《伤城》

    为什么有人觉得咖啡好喝?

    咖啡很苦。正因为很苦,才好喝!

    这是伤城里头的一个仿照。它的内容是啤酒。《伤城》并没有给我多少新鲜感,一切都很有点老套了似的,而且老套的不够熟练,总觉得这片里很多时候都有点端倪,可我也说不出了。也只能笑笑罢了。对我而言,衡量一部片子在其观赏片子后能否再次在脑海里对影片里的情节、语言、文字、人物性格进行思考。冲一杯咖啡。这几天都喝的。我并不会刻意的去买。发现一个问题,咖啡杯的最后那部分我总是没有去喝。很苦。没有必须把它喝完,没有人强迫。

    其实心里总装着很多事。只是一直都在任其蔓延着而已,连接着它们的只有时间和我脑海里勉强算是意识流类的记忆在延续罢了。许巍的《曾经的你》。能唱出多少人的心声。《伤城》要表达都是人性里一些比较内在的东西,但它的表达有些牵强,或者说它的表达不够完全,在深入中还是带了点幼稚,这是我所说的端倪,我不能确定。对它有一定思考了。

    想去看一看大海。它有点像咖啡、啤酒。在你接触到它的时候忘却一些人和事。《伤城》里还是可以看到大海的。高楼上、酒吧里。给我的感觉它们都象是大海。都市里只能用这些构架出一片让人们休憩的大海。未来是否会有这一天,我并不期待。

    人物的出场不够流畅。哲学真的是万能的,这是脑海总会不时冒出的一句话。感觉自己有点偏激。

  • 2、 《伤城》观后感300字

    《伤城》观后感 电影《伤城》是由梁朝伟、金城武主演的电影。 在电影的开头就发生了凶杀案,之后也直接告诉观众凶手是梁朝伟饰演的刘正熙,灭门惨案促成了刘正熙的悲剧,而他带着仇恨去接近富家小姐淑贞,在遭遇了又一个也叫陈伟强的罪犯之后他策划了整个复仇案,而温柔贤淑的淑贞成为了他复仇计划中的牺牲品。那个叫做陈伟强的苦孩子曾经幸福,得了乒乓球冠军,本是蹦蹦跳跳,要给爹娘报喜,未想目睹的却是长头发叔叔们残忍的凶杀镜头,却在调查的警队里看见凶手泰然自若地谈笑风生,在修女院里可怜的孩子为了生存瞬间背弃了自己的姓名,从此变成另一个人,考上大学当上了警官的刘正熙是个阴沉杀手,与淑贞结婚以后看似幸福却永远也开心不起来,其实梁朝伟数次与徐静蕾扮演的淑贞热吻,甜甜蜜蜜的爱情在最后真相大白以后回想起来更令人发觉沉重。 给我印象很深刻有很多镜头,刘正熙用佛头狠狠地砸死人的好几个镜头,梁朝伟在电影里的扮相很斯文,招牌的眼神被眼镜挡住犹抱琵琶更令人痴迷。 电影最后正熙对阿邦说:淑贞是谁的女儿已不重要了,她现在就是我的亲人,和我的妈妈、爸爸、奶奶、妹妹一样。
  • 3、 生命的重量——看《伤城》男主角刘正熙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伤城伤心之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伤城!

    的确,每个人的心底都筑着一座无形的城!

    城中,潜藏着人类最不想表露的情感:喜怒哀乐,爱恨情愁当时间凝固,城门封锁,爱恨交缠时,这座虚无缥缈的城,便注定了成为伤城!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一场惨绝人寰的灭门惨案,不期而遇的那一瞬间,是爱情战胜了仇恨?还是仇恨泯灭了爱情?本片,将为你解答!

    《伤城》至始至终都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出刘正熙是如何一步步的实行他的报仇计划,为了报仇,幼小的他隐姓埋名,娶仇人的女儿、杀仇人、嫁祸杀人,最后杀了仇人的女儿刘正熙一直在道德与人性的边缘徘徊,当他步步为营的实施完一切,回首的那一刻,他发现,和当年一样,他又成了孤伶伶的一个人,不同的是当年是别人种的因,而现在却是自己亲手结的果。

    因果循环,冤冤相报,刘正熙悟透的时候,选择了用一把枪对准自己的天灵盖,一声枪响,直截了当,毫不犹豫的结束了一切,而此时的生命对于他,犹如一副空壳,太轻、太轻、轻得已无法承受。

    生命是可贵的,而生命给予我们的,又有什么?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寻找着一种生存状态,或轻,或重,而刘正熙的一生都在追寻渴望着一种轻盈与轻灵,却又无法变得不沉重。

    当仇恨的种子在刘正熙的心底生根发芽,生命之重,难以承受,仇恨成为活下去的唯一目标,如何减轻,如何承受,面对最爱的人他的老婆世上唯一的亲人,刘正熙在情与仇之间艰难选择。

    最后,大仇得报,按理说刘正熙应该得到满足了,但是当仇恨的枷锁消失,生命的轻与重更加不能平衡。爱情比仇恨给予他更沉重的枷锁,看着自己亲手所杀的老婆,他终于顿悟。

    生命的重量,孰轻、孰重。在轻与重之间,并非是绝对的,并非是解决了沉重,就会获得轻的救赎,正所谓物极必反,有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正如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到绝对的真与假。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又能彻底的分清?更何况生命的轻重!

    禅宗的无明曾解释:我们看不清事物发展的根源与本质,是因为太执着于内心的贪恋。刘正熙正是如此,他忽略了爱力量,而这种伟大的力量可以唤醒沉睡的公主,可以抹平人心最大的伤痕,可以净化最邪恶的灵魂!刘正熙无视它,漠视它,直到仇恨的欲念抹杀了一切,他的躯壳只剩下沉重的肉体,早已丧失灵魂!

    生命之轻!生命之重!刘正熙再也无法把握!

    在影片的结尾,黑暗中城市的灯火辉煌,却又在喧嚣中透出一种不可言状的孤独

  • 4、 伤仲永读书心得

    伤仲永读书心得800字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便能指物作诗,立就,并自为其名,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因而扬名邑中。到了十二三岁,才气渐减,令作诗,不能称前之所闻。到了成年,竟泯然众人矣。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叫人不扼腕叹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由于后天没有好好学习,尚且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勤奋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休息,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爱因斯坦不是神童,中学成绩并不好,大学也是考了两次才被录取,学习也并不出众,后到瑞士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在这7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爱迪生不是神童,甚至连初小还未念完但他努力自学,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自己不懂的问题。由于他工作时间比一般人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79岁的时候,宣称自己已是135岁的人了。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伤仲永读书心得1000字

    读完《伤仲永》这篇文章后,的确让我感到有些伤。仲永天生聪明、有才智,年纪小小就能作诗,但最后却得到泯然众人的结果。像方仲永那样的神童,如果从小就努力勤奋地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举世闻名的才子,成为国家的栋梁。方仲永是天才,但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否则,早晚都会出现江郎才尽的那一天。

    天才方仲永为什么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呢?我觉得这是方仲永父亲的错,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他要承担主要的责任。仲永的父亲贪图财富,在仲永

  • 5、 观看《基石》心得
    篇一:学习党教片《基石》心得体会 《基石》介绍了王辉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为党的事业甘当基石,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默默无闻地在平凡岗位上争先创优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时代风采,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基石》选题从身边的基层党组织入手,通过各地、各部门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展现了新时期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国企、教育、机关、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等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和党员的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阐明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片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让我深受教育,下面结合本支部的具体情况,谈谈我的感受。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基层工作很重要。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一个个像牢固基石的基层组织,铺就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战争岁月走向和平年代,从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从小米加步枪走向神十进天宫。做好支部的党建工作,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社区乃至地区的生产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社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之源。面临着市场的竞争,社区人才如何挖掘、培养,人才如何稳定,新一代人才队伍如何建设?是当今社区发展亟需思考及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思想工作使大家树立一种为国企、为党的事业做出奉献的一种精神;通过关心、解决社区居民的切身问题和困难,为群众做实事,同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地方政策创新、服务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出更好的地方经济效益,推进社区更好更快发展。 篇二:观看《基石》记录片心得体会 今天例会结束后,支部组织党员进行观看和学习电教片《基石》。《基石》电教片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观看中,片中一个个有影响力的典型事迹和人物让全体党员教师深受启发,并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对本人来讲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之处,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增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自
  • 6、 《人地城》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人地城》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除了诗和远方,星辰和大海,最能触碰到人们内心柔软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家园了。之前曾经介绍过北大国发院的徐远教授,利用清明假期拜读了他的《人地城》。这本书是2016年出版的,收录了徐远老师在澎湃新闻专栏的系列文章,都是关于城市、乡村、户籍方面的话题,反映了他2009年以来对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三农问题方面的深入调研和思考。

    徐远老师是北大研究金融的教授,土地和增长这个话题,其实并不主流,他也自嘲为“理想主义的最后余晖”。除了庙堂中人,真正关心农村土地的人的其实并不多,但同样是从乡村城镇出来的青年,我能够理解他的这种情怀。看完这本书后,从制度和市场博弈的角度,来看待近年来家乡的种种变化,顿时显得更加地清晰透彻。

    《人地城》的主要内容:

    由于制度上的限制,农民手中土地、人力资本、实物和金融资产的产权都不完整,因而无法充分利用这些生产要素赚取收入、积累资本,最终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异。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个历史问题:

    1949年的宪法性文件《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都承认并且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而1982年的《宪法》和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却明确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这一变化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把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变为“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共有”的实际上的集体所有权。

    集体所有权在定义上是明晰的,所有者是“集体”,但是这一所有权的产权性质是混乱的,因为产权的最终所有者只能落实到个人。产权被公有化极大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些混乱直接造成了农业生产的停滞和1951-1961年的大饥荒。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的核心是把人民公社运动剥夺的农民对土地的产权,部分还给农民,即把土地使用权通过承包的形式部分还给农民,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但是这一产权归还很不彻底,农民依然没有收益权和转让权。

    后续的改革逐步增大使用权的返还程度,并且加入收益权的内容。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允许农民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形式流转承包经营权。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并不容易

    而农村土地转让权的返还则进展困难。

    2002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2条:一是承包地不得买卖;二是一旦出现土地用途变化即土地由农用

  • 7、 人民的名义观看心得

    人民的名义观看心得

    黑暗是固有的,不是因为有光明才有黑暗;黑暗是常态,这个时空中永远存在。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呵护一点光明,面对无尽的黑暗,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铁腕反腐,从严治党,中央反腐的力度愈来愈深,从上无禁区到下无死角,这股反腐之风吹遍华夏大地!

    在反腐这个宏大的时代主题面前,文学必不能缺席。素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之称的周梅森沉淀八年之作《人民的名义》,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国家一级导演李路指导,由此一部反腐大戏搬上了大银幕,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全民热议。《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之间的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的调查行动为主线,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为辅线,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将一连串的利益集团一网打尽的故事。

    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剧中的情节贴近生活,让人感同身受,生平第一次感觉到反腐贴近了每个人,我想这就是人民的名义吧!

    观剧反思生活,反思自己,在反腐这个大舞台上个人显得微不足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廉洁律己。在高速公路收费这一特殊的行业里,每天都要接触数以万计的现金,如何抵挡金钱的诱惑显得尤为重要,尤其作为一名财务人员,要在监督他人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既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能在小事小节上牢牢把握住自己,将廉洁时刻记心中。捧着一颗廉洁的心来上班,不带走半根草回家去!

    黑暗固然存在,但黎明终将到来;反腐之路漫长道远,愿廉洁之风劲吹!

  • 8、 观看人民的名义心得

    观看人民的名义心得

    近日,《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刷新多项收视纪录并受到社交媒体力棒,成为当前荧屏和舆论场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我们在为这部戏剧情“大尺度”叫好的同时,更是为全国人民对腐败问题的高度关注和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而感动。这恰恰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普遍心声,是对当前全面推进反腐败工作的大力支持。

    这些年来,对于反腐败的影视作品,是少之甚少,作家不敢大尺度地写,导演不敢大尺度地拍,媒体不敢大尺度地投,导致人民群众对官场生态,总觉得是在隐隐约约之中,总有一层迷雾在笼罩着不敢拨开。这些不好的现象,对于推动惩治腐败工作是不利的,对于提升人民群众参与惩治腐败也是不好的。由此,让各种玄幻剧随之充斥了荧屏,一些雷人抗日神剧无视历史真相扰乱是非,难得看到有主旋律、硬主题的影视作品,如此的不良现象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视听和正确判断。

    《人民的名义》热播后,之所以获得众多的掌声,并引起媒体舆论大波,赢得公众广泛关注与称赞,出乎人们的意料。但仔细品味,剧作的成功与其准确回应公众当前对反腐败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密不可分。过去,人民习惯从中纪委网站公布的信息中公限于看到某某高官被查处、某某高官查家中查出亿元等等,却很难见到查处贪官的现场视频和内幕资料。而在《人民的名义》中,可以向观众活生生地再现检察官办案的全过程,从他们与犯罪分子的生死较量,到犯罪分子的狡诈,再到官场政治斗争险恶,让观众从中感受到腐败现象的严峻性及惩治腐败的艰巨性。

    公众对腐败的质疑,往往就是因为不知情而造成的。而这些年来,对腐败案件的公开,尤其是对内幕真实详细案情的曝光,都是不不及时,也是不全面的。在《人民的名义》这部戏中,通过讲故事和人物塑造,把官员贪腐的过程、心理变化、利益输送的办法等进行了充分展示,让公众对腐败发生的全过程有了全面、形象的了解。如此一个活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就如现实中的一个个具体的故事,正是人们所想看到的,也是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这种来源于生活,又超脱于生活的故事,正是吸引观众的最佳结合点。

    另外,推进纪检监察体制的深入改革,是让这部“现象剧”能顺利播出并受追棒的原因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反腐,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腐败官场,以霹雳手段重拳出击,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记录。看到反腐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应当清醒认识到,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形成不敢腐只是反腐第一步,要实现不能腐、不愿腐尚需长远的战略谋划、严密的

  • 9、 观看吴仁宝心得体会
    篇一:观看《吴仁宝》心得体会 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观看电影《吴仁宝》,接受再教育,确实很有必要。 吴仁宝,一个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40多年的生涯中,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率领华西人民战天斗地,开拓创新,使华西村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40多年的奋斗,他却仅仅用了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来的概括:实事求是、吃苦耐劳。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顾群众的反映和当地的实际,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动不动就建形象工程、业绩工程,这里搞汇报、那里谈经验,目的就一个要名要利。而吴仁宝他要来了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他要来的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农村。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好好地向吴书记学习。 学习他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气魄。华西村的工业发展,是从“捐粮食、买磨盘、背石块、盖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吴仁宝,他想的是如何节约生产力,搞农副业生产、搞多种经营。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厂。80年代,他想建学校、盖医院,让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里外去看病……没有这种超前的思维,没有这种共产党员模范带头的动力,没有这种想干事的气魄,是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产销售总额要过500亿元目标的。 学习他致富百姓、着眼未来的胸怀。当初的华西村,总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却被土堆和小河沟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块。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高田塘高田塘,半月不雨苗发黄,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愣是想用15年的时间,开辟出800多亩的田地来。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个信念:总有那么一天,我们家家米缸都是满满的,人人兜里都是鼓鼓的。他常说:“当干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才有盼头”、“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我们”。正是有了他这种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来的胸怀,全村的社员同志们都挥手高呼:“你们共产党员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一步都不落下”。 学习吴仁宝,还应该学习他运筹帷幄、创新发展的胆略;学习他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风范;学习他严
  • 10、 观看焦裕禄心得体会
    篇一:观看焦裕禄心得体会 观看《焦裕禄》电影。我的情绪被剧情所调动,时而热血澎湃,时而热泪盈眶,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礼。电影放映完毕,我一边感慨,一边低头思索:为什么焦裕禄的事迹让我怦然心动? 焦裕禄的事迹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就在于他那种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电影里的“二把手”跟焦裕禄有一段精彩的对话,那人说工作要先让上级领导满意,焦裕禄却认为工作要先让人民群众满意。抱有这两种思想的不同结果是,焦裕禄忙于发放救济让老百姓度过难关,那位“二把手”却忙于筹办展览让上级领导高兴。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政绩观,事实上反映出如何看待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二者的关系问题。看看焦裕禄的为民态度,对于我们在工作中如何正确把握好这二者关系,是很有启迪的。 其次在于他那种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现在的人看来,焦裕禄所做的那些访贫问苦、慰问群众、勘探风沙、查看灾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副手,甚至于秘书代劳。但是,焦裕禄却总是轻车简从深入一线,那种“车”充其量就是破自行车,那种“从”无非是一两个顶多三五个必须随行的人员。他那种“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思想,值得那些坐在主席台上高喊务实而却养尊处优的人认真思考:为什么那么多人敢以假数字、假典型来糊弄领导?除了下边的问题,是不是也与领导不能掌握一线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 第三在于他那种吃苦在前的奉献精神。对于过去县领导心安理得享受着的特殊待遇,焦裕禄硬是带头给取消了。这虽说是集体表决定下的,但没有他的登高一呼,哪会有表决时候的应者如云。在得失之间,焦裕禄在全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克己奉公,这种境界何其高尚!当女儿在向母亲埋怨自己的衣服破旧的时候,当孩子们欢天喜地要吃鱼的时候,当儿子一气之下扔掉手中的窝窝头的时候,我想焦裕禄的心肯定在滴血,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在这些私情面前,焦裕禄想到的却是如何维护党的形象。这是一种痛苦的抉择,也是一种崇高的抉择! 最后在于他那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负责精神。当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别人又乐于替他承担责任的时候,焦裕禄以坦白的襟怀和无畏的胆识,斩钉截铁地承认是自己做出了决定。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展现出的是他对党的忠心,是他坦荡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态。 焦裕禄心里想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因为他知道党的形象,需要在为人民服务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0-28

  • 2021-09-01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11

  • 2019-09-28

  • 2019-10-28

  • 2021-08-24

  • 2023-04-10

  • 2019-10-28

  • 2019-10-28

  • 2021-08-30

  • 2019-10-28

  • 2022-11-27

  • 2022-01-2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28

  • 2022-03-02

  • 2021-08-23

  • 2019-11-02

  • 2021-08-31

  • 2022-09-13

  • 2019-10-28

  • 2022-03-11

  • 2021-08-20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8

  • 2022-04-22

  • 2022-05-05

  • 2019-11-06

  • 2019-10-11

  • 2019-10-11

  • 2023-06-27

  • 2019-10-24

伤城观看心得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伤城观看心得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伤城观看心得、2024伤城观看心得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