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 > 地图 >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2024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相关栏目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热门栏目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推荐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

(共 8593 篇)

  • 1、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_700字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700字

    阿尔的太阳

    ——给我的瘦哥哥

    “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任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

    没有月亮

    面包甚至也不够

    朋友更少

    只有一群苦痛的孩子,吞噬一切

    瘦哥哥梵高,梵高啊

    从地下强劲喷出的

    火山一样不计后果的

    是丝衫和麦田

    还有你自己

    喷出多余的活命时间

    其实,你的一只眼睛就可能照亮

    世界

    但你还要使用第三只眼,阿尔的

    太阳

    把星空烧成粗糙的河流

    把土地烧得旋转

    举起黄色的痉挛的手,向日葵

    邀请一切火中取栗的人

    不要再画基督的橄榄园

    要画就画橄榄收获

    画强暴的一团火

    代替天上的老爷子

    洗净生命

    红头发的哥哥,喝完苦艾酒

    你就开始点这把火吧

    烧吧

    电影的制作过程复杂艰辛,画面感极强。但却比不上梵高自己的文字,真实、动人。在这里你看不到一个天才传奇的人生经历。你读到的是一个平凡人苦难的一生。他贫穷、落寞,疾病缠身,不被世人理解,他相信自己的天分却卖不出画。他对爱情充满幻想却屡屡被拒。和所有平凡的人一样,孤独又渴望被认可,贫穷又渴望能独立,寂寞又渴望爱情的滋养。想伸手递给他他所需要的颜料和钱,可惜不能。也许他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也不见得有谁会理解,会帮助他。人都是现实的,当你在低谷时,谁会看到你的潜质?

    我们热爱梵高并非因为他是文艺的象征,而是他和我们一样,在理想与现实中苦苦挣扎。但又和我们不一样,他是天才,我们终究只是微尘。

  • 2、 亲爱的提奥读后感

    亲爱的提奥读后感

    读高中时,我在一天之内像读悬念小说一样读完了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但却花了很长的时间读完亲爱的提奥-梵高书信集。记得我每次翻了一页都听见自己说:慢下来,不要着急,慢慢消化每一个字2020,每一句话。似乎,我越早读完此书,就会越早地失去和梵高同在的喜悦。

    梵高以他的画猛击这个世界,他以他的语言深深打动我的内心。如果我们承认语言是思想的媒介,梵高应该当之无愧地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通过他的语言,我看到的是一个沉思的灵魂,一个和自然生生相息的灵魂-树木,山,天空,以及每一寸农田。

    如果梵高把他的热情注入在他的所有艺术作品中,他的思想便记录他的这些书信中。在他的画上我们看到的是狂热的色彩,但在他的书信中我们却会看到一个清醒的头脑。梵高没有疯,像许多他的同时代人相信的那样,他只不过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有着一份这个世界不能给以他的一些非常简单的需要。换句话说,疯了的,是这个世界,而不是梵高。然而,凡高却给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世界给他的是悲伤,他还回给世界的,却是阳光的灿烂与灼热。

    读这本书已经是25多年的事了。亲爱的提奥是我最珍贵的收藏之一,它更塑造了我对艺术和生活的看法:一个艺术家在伟大之前,首先要真实。我认为,梵高可能不是历史上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但他却是第一个真实地描绘自己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没有任何装饰 - 如技巧,概念等等。也就是说,凡高在他的画中是完全赤裸的一个人。

    我相信,如果这个世上的人都想凡高一样的真实,这个世界将会是另一个样子。

  • 3、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700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主要是作者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36封书信,母子俩分隔两地,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德国。文化的差异、时空距离使得他们的关系变得日益陌生。母亲渴望关心孩子,了解孩子,但孩子长大了,作为一个成年人,开始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使得母子间隔阂越来越大,她不晓得该如何掌握住她与儿子之间的联系。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她邀请儿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与她合写一个专栏,通信内容涉及两人对历史的看法,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对社会的思考等等一系列反映两代人、不同地区的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读来耐人寻味。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篇章是《给河马刷牙》,内容是安德烈对他的母亲说:我几乎可以确定我不太可能有爸爸的成就,更不可能有你的成就。我可能会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人,有很普通的学历,很普通的职业,不太有钱,也没有名。一个最最平庸的人。而龙应台回答: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我们所有做父母的看着自己的孩子逐渐的长大成人,心中都是由衷的高兴的,但说真的对他们的忧虑也是在慢慢增加的,因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会变得非常的自尊、敏感和叛逆,对父母语重心长的建议和忠告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这些都会让父母感到担忧和痛苦,不可否认,年代不同了,条件不同了,社会价值观变化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青春期出现的叛逆性也是正常的。多么希望我们做父母的都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面对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时,用尽可能不伤及他感情的措辞去限制他的错误举止,用尽可能让他感觉到信任的委婉语言给他的生活和学习带去帮助和指导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

  • 4、 《梵高传》读后感

    《梵高传》读后感(一)

    合上了最后一页,梵高的故事还在脑子里回响。

    梵高最后最后的激情创作是在阿尔,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在那里有强烈的阳光与恐怖的西北风,梵高每天早上背上画架,晚上带着幅满意的作品,赶着黑夜归来。阿尔恶劣的天气,营养不良,失眠,长期的精神亢奋(这是他画画的唯一动力),他患了可怕的癫痫病(更像是精神分裂)。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送给一个妓女,他被送进精神病院。他一旦在理智恢复时,又开始创作。可是随着精神的衰退,他明白自己的激情已逐渐消退。为了不给他弟弟增加负担(梵高从开始绘画时,经济来源都是弟弟提供的,也是弟弟在精神上支持他)他用手枪结束了生命。而他永远都不知道,他的绘画成为了博物馆的珍藏品,()被后人景仰膜拜。

    梵高的一生是艰辛的。但他却并没有为此放弃自己的目标。他用十年的时间表达着他的艺术。他在阿尔画的向日葵,被当时的一位欣赏艺术的医生说:我这一身,如果能创作这一幅画,就成功了。不论在恶劣的煤矿,还是精神极度痛苦的阿尔,他都认为绘画是工作,是他能存活唯一精神动力。有人说,只要长期的坚持一件事,不管怎样也会成功。或者更准确的说,长期从事时,必定要加入激情,加入单纯对事业的追求。

    《梵高传》读后感(二)

    你们知道梵高吗?写《梵高传》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斯通,书中介绍他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当我看到梵高一幅又一幅壮丽辉煌的油画时,我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了!

    梵高这个人本身长得奇丑无比呢!他长着一双呆滞的大眼睛,深深地往下凹,一些鱼尾纹在他眼睛旁,目光显得很忧郁,并长着一对粗眉,它们让人觉得不搭配;还有一双小耳朵,小到像洋娃娃的耳朵,一个鹰钩鼻,鼻子向下塌,并且是秃顶呢!他的行动也很笨拙,呆头呆脑的。

    梵高一生清贫,但他不在乎,一心作画。梵高对画画简直着了迷,别人以为他疯了,叫他伏热,伏热的意思是红胡子的疯子!梵高不管它。他太热爱大自然了,他热爱娇嫩的玫瑰色花朵和紫罗兰色的天空、热爱翠绿草地和淡青色的风!他对万物充满了热爱

    你可知道梵高活的时候一幅画都没卖出去!但他死后他的画卖了大概有九千万的法郎!我给你举个例子:梵高在世的时候一幅《红色的葡萄园》只有四百法郎,可他死后这幅画是四千万多的法郎!梵高为了绘画奉献了很多甚至生命,他把自己的右耳朵给割了下来,并且让自己神志不清,神经受到破坏以至后来去世了这是多么不幸呀。

    我看完了这本书,觉得梵高

  • 5、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一爱一的安德烈读后感(一)

    亲一爱一的安德烈,一本母子三年互通书信的书。然而这本书中的交谈却并非日常琐事,更多的是一种对文化,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与探讨。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探讨。

    文化,是个很沉重的东西,沉重的文化,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格调。经历了纳粹之后的德国,是严谨,低调的,同时又深深忏悔的。人们甚至不愿意去触碰那段历史。我想至少这点,让我对这个日耳曼民族深深的喜一爱一,深深的敬仰。对于纳粹所犯下的罪行,他们能够深深忏悔,并一直牢记于心。日本与之相比,又如何。

    我们的文化呢?中国的文化是什么?身处国外,我能引以自豪的是什么?我想,只有我们悠久的5000的历史了。可是悠久的历史并不是我们的文化,历史已成过往,历史沉淀下来的有什么?我看到的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中庸,隐忍,浮躁,麻木,没有思想。甚至我自己都活在迷茫与麻木中。没有了思想的文化,没有了思想的社会,多么可怕!

    人文关怀这点是龙应台,这位曾经的台湾文化部长,一直在书中反复提到的。人文关怀,是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是,是在一种文化下,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和谐的交流,社会对身处此社会之下的人们的一种态度。百度如此解释,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一性一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一性一解放和自一由平等,尊重人的理一性一思考,关怀人的一精一神生活等。接下来是长篇累牍的社会主义下的人文关怀政策,当然少不了领袖的人文关怀,再配上人文关怀图片。个一性一的自一由解放,尊重人的理一性一思考,这些,在我们中国可以看到吗?主流媒体每天将那些毫无意义的新闻以及评论以各种方式灌入我们脑中,充斥我们的视线,麻木我们的思想。谈何思想的自一由解放,又谈何尊重理一性一思考?我们的人民缺乏批判一性一,缺乏质疑与反抗一性一,这不都是在中国这个社会制度的人文关怀下的结果吗?

    最近突然悟了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一爱一玲说这句话时是以一颗女人的心态,在见过无数次的个一性一签名以及转载后,让我觉得这句话是在很酸很腻。现在想来,这句话说的很对。因为体会过痛苦,受过创伤,所以懂得深受苦难的人。因为懂得,所以有悲悯之心,所以以这颗慈悲之心去关怀他人。若普天下人人可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想来这世间便多了许多和谐,少了许多伤痛。

    亲一爱一

  • 6、 亲爱的春天读后感

    《亲爱的春天》一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洁的抒情散文。小编收集了亲爱的春天读后感,欢迎阅读。

    亲爱的春天读后感【一】

    《亲爱的春天》描写的是当春天降临大地时万物的变化,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

    从立春到谷雨,从寒凉大温暖,那就是春天。你能摸到春天,你能看到春天,你能听到春天,你也能闻到春天。因为你爱春天所以才能感受到她在空中飞翔。

    作者用极奇妙而又简单的语言去描写这平凡又美丽的春天,这种写作手法能把物体或景象描写得活灵活现,生机勃勃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读这本书时我就好像看见了书里说的一切,鸟语花香,小草小树。

    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其实许多美都一直存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不愿意停下脚步静静感受。

    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学习她的认真观察,细细感受和善于发现美!

    亲爱的春天读后感【二】

    《亲爱的春天》一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洁的抒情散文。作品描绘了春天来临之后大地上所发生的故事。这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有千姿百态的植物,更有作者面对盎然的春意而生发的种种美好感受。

    春天以及春天里的小小生灵们,为“我”带来了大自然的纷繁信息,也带来了涌动心底的希望。作品都由最细致甚至最细碎的日常小景入笔,读者却能找到一份原来不曾有过的感动,获得恬淡与温柔的安慰。作品对亲情、友情的感悟,对人性的剖析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询,也将让小读者获得心灵的美好滋养。

    亲爱的春天读后感【三】

    你在白云间,用手托起蓝天,撒下一片光芒。花儿笑了,比赛似的纷纷挺正腰杆,连翘花朝天举着金黄的小喇叭,翠绿的叶子欢快地舞了起来,明亮的歌从它口中流淌出来。伴着微风,你在一块块土地上播下希望,小雨点带着风铃打马而过,帮你滋润万物。再也听不到易安居士的叹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位花瓣般易碎的女诗人悲春叹秋,年华在她手上变成情丝,使她“人比黄花瘦”。只有你的智慧能温暖那颗冰冷易碎的心。一次又一次悲凉后会是相逢,会是生机焕发。你在白云上写下至理,让阳光终日灿烂!

    你在青山里,用臂膀挽起重重山脉,河水打着旋儿在你怀里静静流过。你让青松长出诗一般的嫩叶,尖尖的宝塔盛满了春雨的赠礼,使得文人骚客们大发诗兴,咏出千古佳句。你永远那么温和,恬静、淡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你在山上刻下了真理,让青山显其俊秀!

    你在海上,拥着满天星斗,潮水在你的抚摸下渐渐平静,飞腾的白沫也随之消逝。大海广袤的疆域,如同绿色的宝石镶

  • 7、 《亲爱的,别哭》读后感

    《亲爱的,别哭》读后感

    今天,我在做作业的时候,朋友叫了我一声,我回头一看,看到她眼里的眼泪在转动着,我问她怎么了,她举着一本作文书说:你看看这篇作文,太令人感动了。我接过作文书,看到《亲爱的,别哭》这个题目,我被吸引住了,我便认真地读了起来。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禾然然。禾然然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母亲因为事故被夺去了双眼,父亲被迫离家在外打工赚钱。禾然然的出生为这个家带来一丝丝希望。不久后,不幸的事又落到禾然然头上:在一次学校体检中,禾然然被检查出已经是白血病晚期,医生们无能为力,只能尽力拖延禾然然的生命。最后,禾然然希望自己死后,把眼角膜捐给妈妈,使妈妈重见光明。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感慨万千:禾然然不畏惧死亡,悉心照顾双目失明的母亲,还要撑起家里的重担。我无意中把禾然然与我进行比较:禾然然比我小多了,父母每天照顾着我的吃、穿、住、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连一顿饭都没有帮他们做过,我连一件衣服都没有帮他们洗过,却不知道他们的良苦用心,有时还和他们顶撞。

    我由衷的告诉我的同龄人:你将自己同禾然然比一下,你就会发现你是多么幸运。趁现在父母都陪在你的身边,做一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吧!别让他们每天在辛勤工作的同时还要为你担惊受怕,父母不可能一直陪着我们,让我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 8、 《亲爱的生活》读后感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题记

    寒假中忙里偷闲读了加拿大著名作家艾丽斯·门罗的《亲爱的生活》,一时间竟对生活与人生有了新思索。于是在鞭炮的轰鸣中,将文字揉碎在烟花中,泛起涟漪……

    书中说“在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那样发生,但到最后,这些都不重要。我们终将原谅世界,原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一直以如此善意对侍生活,终将以善意回馈你我。”所以世界万事皆有因果,你如此对它,它就将如此报你。亲爱的,生活。

    年少的我们站在生活的列车上,抬头望向岁月深处的蓝天,相逢了这场流年的花火。于是生活顺着遇见的痕迹,留下了道道彩虹。陪我们走过一段又一段的人们,从陌生走到熟悉,历经多少时光的坎坷。相逢是那么简单,但相识总是那么来之不易,所以尊重生活中的每份遇见,感恩生活中的每次相识,即使是短暂的一程,也误忘下车前和他们挥挥手,存留别样的温暖。亲爱的,生活。

    现在的我们,仍旧坐在生活的列车上,窗外下起了濛濛细雨,岁月掷地有声,青春正当时。回眸遥望一路走过的风景,记得的还剩几个?曾经陪同的人,如今身在何方?当所有的回忆化作梦想,这条路的尽头便又会由我们操控,我们都会固执的相信所有的梦想终将开出绚丽的花朵,生活中所有的美好都在远方,所以生活中总有一朵花,途经了你的盛放,留下一缕芬芳;总有一个梦想因为你的固执,成为现实。亲爱的,生活。

    未来的我们,或许会淡去眼前的热情,或许勇气的光芒会打结,或许我们会厌倦蓝天而爱上深邃的夜空……直到我们变成世俗的大人,不再情绪化,不再天真,不再无忧无虑的放声大笑,但生活中那个曾经年少的你,会在最初的岁月中微笑着,在你为现实迷茫时,那个少年的善良与热血终究会回馈给你无穷的财富。亲爱的,生活。

    亲爱的生活,我自是年少,只为绽放,只为初心,只为敢勇,无问西东。

    亲爱的生活,感谢你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用最孤独的时光,塑造最好的自己。

    亲爱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我想提前下车,务必告诉我:无论这个世界对你怎样,都请你一如既往的努力、勇敢、充满希望。

    亲爱的,生活。

  • 9、 亲爱的老师读后感

    亲爱的老师读后感

    在《老师的力量》第四部分章节里,我认真阅读了当代出版家范用的文章《亲爱的老师》。

    《亲爱的老师》是《我爱穆源》一书里的片段,所回忆的是穆源小学里的老师们。虽然他在家乡镇江的穆源小学仅读了两年书,但是,这所小学和学校的老师们却给他留下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记忆:很多老师一辈子教书,像支红烛,虽然只有一点儿光,却照亮你走上成才之路,送走一批一批学生,直到燃烧完熄灭了止。

    古往今来,多少人把老师比作春蚕蜡烛,在她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中,又有多少祖国的花朵成为九州华夏的栋梁之材!谁又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的汗水与泪水,也许老师那丝丝白发,斑斑皱纹是最好的见证。在《亲爱的老师》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简短的字2020数描述了几位老师,穆源小学校长黄建平校长,他的书法美,外表看起来很严肃,其实私底下却是很和气的。语文老师周老师,念课文十分动听吗,批改作文也是十分的认真。思想进步,生活简朴,但却可以为了我定《大众生活》周刊杂志给我看,让我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懂得抗日救亡的道理。沙老师,年轻,活跃,爱好文学,思想也很进步,是我走向进步的引路人之一。吕老师,讲话温柔,声调语气动听,好像妈妈在跟心爱的孩子讲话。体育老师魏老师,像个大孩子,在他的教练下,我们活蹦乱跳,真叫作锻炼身体。还有最后一位老师俞焕光校长,他经常给我讲求学做人的道理。作者心目中有这么多位让他走向成才之路的老师。让我也不禁想起自己的老师,想想一些老师也在我的人生中给我做了一次引路人。如今自己也身为一名人民教师了,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能否照亮学生走向成功之路呢?

  • 10、 亲爱的课堂读后感

    亲爱的课堂读后感

    这个星期五,我们看了一部教育电影《亲爱的课堂》。

    这是一部感人的电影,它并没有用令人难以理解的语言,他只是用了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

    刘涛是一个从小脚就有残疾的孩子,他一岁多就去开刀。但他还是坚决要去上学,可他不能自己一个人走路去上学,好在他的班里有一些愿意照顾他得热心的同学们,他们轮流照顾刘涛。这时,王子的有钱爸爸要求陈老师把王子的座位换到前排,去找了陈老师好几次,还送礼,陈老师也没换。而喜龙想换就换到了前排双脚有残疾的刘涛旁边,当他的同桌,因为他想照顾刘涛,每天背他上下学,中午帮他先盛饭,辅导他学习。陈老师经常表扬他们,可是那个有钱就以为了不起的王子,不但不同情他们俩,还处处刁难他们挖苦他们,成迷与网络世界,还打架,跟父母顶嘴,是陈老师,是她,让他重新有勇气,从此奋发图强,努力学习。陈老师是一个容易让人亲近的一位好老师,她的学生个个勇于创新,她不死板,这让我很喜欢她。我赞叹刘涛和喜龙的友情,喜龙照顾刘涛并不是一周的时间,也不是一年的时间,是8年,整整8年!换做是我,一天也坚持不住。

    这个慢长而又短暂的故事,使我明白了很多。我喜欢陈老师,我曾恨王子,我赞美刘涛和喜龙的友谊,也被他们的坚持不懈所感动。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电影,你呢?

  • 2019-11-03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3-06-04

  • 2019-10-19

  • 2022-12-10

  • 2022-02-24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3-01-11

  • 2022-02-04

  • 2022-04-12

  • 2023-03-12

  • 2019-09-19

  • 2019-10-28

  • 2022-01-15

  • 2022-12-18

  • 2023-05-03

  • 2019-09-20

  • 2022-05-10

  • 2021-08-19

  • 2021-12-21

  • 2023-01-16

  • 2023-01-14

  • 2022-12-20

  • 2019-10-28

  • 2022-04-11

  • 2019-09-23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10-19

  • 2023-01-04

  • 2019-11-04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2024亲爱的提奥:梵高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