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 > 地图 > 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2024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相关栏目
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热门栏目
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推荐
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

(共 9299 篇)

  • 目送

    《目送》是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眠》读后感笔记1000字

    本来是无心看村上春树的。

    我似乎是不太喜欢除开中国以外其他的亚洲文化。拿日本打比方,我既不喜欢符合传统美学的川端康成,也不感冒更现代派的、被各种文艺人士疯狂追捧的村上春树。乔佩最近买了村上的《眠》。对于这样一本不厚而且装帧华丽又不失低调的名家之作毕竟是很适合在实在乏味的古代文学课上看的。于是便拿过来一口气读完了。在经过思维的短暂断篇之后,心中涌上闷闷的万千感慨。不吐不快。

    记得把微信取名谭睡睡的时候,总有人问我,你是有多贪睡?,因为经常上课睡觉吧?,你真名是不是叫谭穗穗?甚至有人,睡睡多少钱?。只有朋友们才能了解谭睡睡是实在不堪失眠困扰渴求安好睡眠的无奈产物吧。

    是的,对于我的晚睡,和越来越频繁的通宵,大家在各种担忧各种不理解之后也表示习以为常。很多人问我,你到底有什么心事啊,你不睡到底在干嘛啊。其实我真的没什么心事,我真的没乱七八糟想太多事情,如果实在要说,那么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啊,今天一定要早点睡着!我睡不着的时候有时候什么都干,有时候什么都不干,有时候就仅仅是全心全意地装睡。

    跟我所知道的夜猫们不一样。他们通常是从恋爱或是从拥有电子设备才开始习惯晚睡。而我却是自小就倍受失眠的苦恼。我是很羡慕表妹瑶瑶的,她总是可以很快的进入睡眠状态,似乎她的大脑里安装了一个睡眠开关。睡着就跟关个灯一样简单。而我总要在黑暗中无奈的睁着眼睛等待意识模糊。

    真的,不着觉的时候那种心无所依感和安宁感并存的感觉,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理解的。我记得前不久有一天好不容易早早的睡了。正处于入睡临界点的时候,某曹突然打了个电话过来。即使我知道他之所以打给我是为了帮我,并且是在放着自己快毕业的一大堆事没处理的情况下。可是我仍然跟他发了脾气。人总是在处于不顺心状态时,找个什么东西推卸一下责任。我也一样。那种想哭又想发脾气的情绪找不到出口,最后因极度困倦在天亮之际沉入梦里。大家知道被疲倦席卷的人体像是龙卷风席卷过的土地,荒芜贫瘠,没有尽头不见生气。即使在身边摆上你最想看的书和最想听的唱片,没看过没听过也只能任由它们躺在一边。站在这样的荒野中,马上就失去了斗志和意识,然后昏死过去。

    即使与过去相比,我失眠的时间有增无减,也还是要感谢某曹,让我渐渐不再把它看做一种疾病。坦然接受它,如同定期登门拜访的姨妈。即使失眠依旧,至少心态平和了不少。

    好吧,让我们说回《眠》。腰封上的图书推荐语写着,卡夫卡的荒诞,爱伦坡

  • 2、 目送读后感1000字书评欣赏

    《目送》一书由龙应台所著,是一本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教育的书籍,当我们长大后,我们离父母越来越远,而父母只能看着我们渐渐远去,他们没有办法,因为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下面小编带来的是目送读后感1000字书评欣赏。

    最近,我在看龙应台的《目送》一书,读了其中的目送一篇,我感慨万千。文中作者回忆了三个送别儿子华安上学的情景:

    情景一:华安上小学第一天,和母亲手牵着手,进入校园后,他边走边不断地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开妈妈。

    情景二:十六岁,华安到美国做交换生。在机场告别时,母子俩照例拥抱,但是儿子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情景三:华安二十一岁时上的大学,正好是作者任教的大学。但即使同路,他也不愿搭母亲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虽然只是简单的三个情景,但是却勾勒出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变化。孩子小的时候依恋父母,而母亲也同样依恋孩子。在孩子逐渐长大后,他们更加独立,便尝试摆脱父母的呵护,而母亲却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在孩子能完全独立后,他更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而母亲却被拒之门外,她感觉很无奈。

    读完文章之后,我一方面感叹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规律,另一方()面又很同情这位母亲那无处安放的母爱。孩子在成长,在走向独立,而母亲对于孩子的爱的方式却永恒不变,这必然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这两日,在朋友圈看到两条消息,其中一条是一年级孩子的爸爸发的状态,带孩子去游乐场玩耍,在玩碰碰车的项目时,小孩可以带一位家长同坐一辆车玩,也可以独自开车玩。在以前,孩子总会选择让父母陪着一起开车,可是这一次,孩子居然要求自己一个人玩。看着孩子一个人也玩得很开心,做爸爸的心情有些复杂。另一条消息是,一位三年级孩子的妈妈发的状态,妈妈第一次让孩子自己走着去上学,在楼上看着孩子小小的背影逐渐远离,妈妈的心里一阵酸楚。

    小时候孩子是完全离不开父母的,而父母也已经习惯并享受着这种被依赖的感觉,可是,不知不觉中,孩子慢慢长大了,一点一点地变独立了,父母感觉自己被孩子摆脱了,不被需要了,尽管当时触动心灵的只是一件小事,但也足以伤感一阵子了。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心理落差呢?龙应台在书中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3、 《归燕堂笔记》读后感1000字

  • 4、 《爱情笔记》读后感1000字

  • 5、 《子弹笔记》读后感1000字

    这是一本工具书,整理大脑,简化想法并不断分解目标持续执行的书,喜欢上这本书是里面介绍的结构弥补了我所计划的缺陷。第一遍看起来有些模糊,第二遍做读书笔记的时候思路清晰了很多,但还是有些细节没能很好消化,只能在推荐的方法中不断执行不断优化。

    这本书的重点在第二章跟第三章,纯粹的讲解加到位的案例,执行性高,特别适合手账记录跟记录生活的人阅读,作者从不同角度解析,深度的链接人性并画了一幅美美哒的蓝图,很多问题点,他都采用记录的方法去分解,打碎,替代并不断完善。

    文章分为五个章节,最后两个章节属鸡汤加第二三章的延申,因为每个话题都是单独存在起不同启发意义,还是建议完整阅读,关键还是需要去执行落地才能把知识书本变为自己的武器。

    作者最想传递的核心是学到技巧落地并不断练习之后,再制定跟自己生活最接近的子弹笔记,用最简单的言语记录最重要的事件,让效率翻倍,让大脑不再慌张,让你能够感受到自己与事件之间对话的力量。

    给我感触最深的几点:

    1,重新整合自己的记录方法,购买笔记本先复制子弹笔记模型,精简执行。

    2,感受生活一栏的重点集子是发现生活小惊喜养成的好习惯经常出现的困扰感恩的事件情绪变动,也就是需要提升自己的感知力。

    3,提升效率,减少恐慌感与不知所措,一天只为最重要的三件事投入大量时间。

    4,有目的性的记录才能更快的培养自己的意识,感受,幸福,专注当下的能力。

    5,我有了更明确的时间刻度记录表,让当下的感觉具有很强的层次感。

    翻阅我之前传统式的日记式记录,这种创建集子的记录方法更能有效的让我多面化思考,不会把工作状态与生活状态混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我接纳并认可自己,创造自我愉悦感的方法。

    生活嘛无非是松弛有度,不必困于房子,车子,着手眼前给自己开个影视会员,去没去过的地方,吃没吃过的美食,感受从未感受过的感觉,你可以消费快乐,也可以取悦自己,不管好坏,受伤与否,那都是生命的痕迹,无悔说的是尝试并不是止步,一天有86400秒,许多人在每一秒的前行中丧失自我并死去,但你要在死亡来临前,记录当下的时刻,至少年岁渐失时,你又一次的能够用这些美好取悦自我,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好。

    书没有好坏,鸡汤之分,存在即合理,在这一阶段能让你不断走出迷雾,时刻成长的就是好书。

  • 6、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1000字

    说实话这本书一开始我没有看明白,兴许是因为抱着对热门书单推荐的热诚来看,内心已对内容下了定义。 以为是像《窗边的小豆豆》那样生动可爱的生活故事,再或许是《蒙台梭利教育精华》这样的教育理论。 结果和我预想的不一样,每一章节都是很普通很真实的生活片段,没有电影情节里温馨感人的场景,也不是家庭伦理剧里圆满的大结局,更多的述出了家庭的平凡琐碎。 没有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孩子的离别,兄弟姊妹的血缘情,母亲的苍老,父亲的逝世,总有那么一个片段的触动,让人感同身受,道不明的情绪瞬间涌上眼帘间。 书里角色有三代人,讲的都是父母和孩子,以作者第一人称的视角,感受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流逝变成当年自己与父母的相处。 过马路的时候,“我”还像以前那样去牵他的手,他却摆摆手不耐烦的说:“我都已经长大了,不是小时候那样过马路还要你牵着手才能过“;“我”竟一怔说不出话来。 和母亲一起的时候,她看着镜子里映出的脸上满是沟壑纵横的皱纹,喃喃的说自己老了。 “我”问母亲,她要不要回杭州老家看看,她说不想回去,那边认识的人都死了,回去做什么。这时候的她和儿时记忆里的她是同一个她,又不是同一个她。 书里都是些零零碎碎的片段的事,每一章没有连接起来,就像是在絮絮叨叨的说着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几乎是所有家庭的缩影。 1 有两个片段让我真真切切的有一种想要迫切回家的感觉,一段是在作者面对母亲的苍老,耐心的和母亲唠唠叨叨的说话。 母亲当年也曾是年轻欢快的姑娘,爱美也爱漂亮,可是这时的她已经渐渐老去,像个小孩子一样需要人的照顾,需要孩子们哄着捧着。 我想起来,我妈和我接视频通话的时候,她也絮叨的告诉我最近买了什么什么,我说叫她给我看看,她放下手机就急急忙忙的去寻,然后把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对着给我看。 我看着模糊的画面,不管是什么样的都说好看,她会再次的确认我说的话,得到答案后继续说别的话,尽管说来说去也就是这些话,但是每次电话和视频都要问一遍。 我很害怕在她渐渐老去的时间里,我一直都不在她身边; 以后会听不到她和我絮絮叨叨的说话。 2 还有一段是作者父亲逝世的时候,她在医院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以前高大的像一座山的父亲,现在只能靠轮椅和各种管子能勉强毫无知觉的活着,但终究还

  • 7、 目送读后感1000字

    《目送》读后感

    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大人们不可以理解,自己才是正确的;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亲情只是一句用于不同场合的套话,而从没有理解过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亲人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从未想过要回报些什么

    但是,当我读过龙应台的《目送》后,彻底改变了我曾经的这些幼稚的想法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猛地一震,继而涌出一股莫名的伤感华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妈妈的心,可是,他没有再像小时候那样不断的回头,而是选择了将背影送给他的妈妈。因为,他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早已淡忘那个依赖母亲的小华安了,他不再是那个用怯怯的眼光看周围的那个小孩子了,是这样吗?还是他忘记了?他没有看到,妈妈的眼神一直都随着他的行进而移动;他没有注意到,妈妈的眼神一点点的燃起希望然后又一点点的暗淡下来。

    这难道就是作者所说的那个父女母子一场的定义吗?那个被告知不必追的那段小路吗?不,不止这些,还有父女,还有那个张望父亲背影的女儿

    记得在作者回台湾那天,父亲骑了很破的车子送她,将她送到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原因就是车子太破,怕影响女儿的形象。而当时的作者呢?她是这样写的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虽然她知道父亲出于好心,不想让她蒙受阴影,但她是多么希望父亲能把她送进校园啊,懂事的作者知道父亲的苦衷,没有央求,而是默默的理解了父亲,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没有追。这应该就是亲人之间的理解吧,这样的背影,凄凉且难忘。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这句话是那样的简单明了,但却是给我了深深的思考:作者为了照顾父亲,甚至自己的裙子上都沾上了污迹;为了多陪陪自己的父亲,宁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奔向机场,赶最晚的飞机这一切,是不是应该让我们学习呢?

    我们总说自己已经长大,可是给亲人们做过些什么呢?我们注意过他们在我们身后的祝福和期盼吗?我们感受到他们期待的眼神吗?我们凝视过我们的亲人离开的背影吗?

    不要让我们的亲人也因我们而伤心和失望,不要让那满腔的祝福变成没有主人的青烟,不要让亲人的目光从期盼变成伤感

    想要珍惜这些关爱,就要从点滴之事做起,从理解做起。

    《目送》读后感

    如今的龙应台,在《目送》中,有了更加丰富多变的内涵。

    读完《目送》,忽然想起几天前车站的一件小事。我在车站等车,身旁是一对等着过马路的母子。母亲在起步的一瞬

  • 8、 《目送》1000字读后

    导语:《目送》能敲开我们的保护壳,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柔软,下面小编整理了《目送》1000字读后感,欢迎阅读!

    在看完龙应台的《目送》后,终于是领悟到了老友当初在向我推荐这本书之时,事先给我打的预防针,她说看前,记得备好纸巾之类,避免自己到时看至动情处,花容失色,泪水横流,折煞风景的;我当时只感觉,一向严谨的她,突然有点幽默,甚至夸张,以她以前种种女强人之强硬风格,是不能够轻意说出此一番话的;想必是做了母亲之后,心也自然而然变得柔软之缘故吧!

    孩子是能唤醒每一个女人内心深处最柔软情怀的,无论你曾经多么,多么的强悍,坚硬如铜墙铁壁,但女人的心始终是水做的,如同坚果,坚硬的外壳,包裹着的,确是一颗柔软的心。

    在花了几天时间,几乎一字不漏的啃完《目送》后,再一路的慢镜头回味自己在读到书中的某几节之时,果然几次有着戚戚然,感时花溅泪,悲恸,伤感之意,眼泪不知不觉,黯然垂下,竟浑然不觉的;这就是某些文字能够带给人的,无形精神上的灵动、震憾;其实书中提到的有些感觉,我们几乎都有过一刹那的,只是没有像龙应台那样及时的把它捕捉,记录下来。

    有时候,仔细想想,从未离开父母身边的人与长年不在父母身边的人,心态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暗想自己,除去初成年之时,独自去千里之外的异乡工作三年零四个月的光景,一直到结婚生子,几乎是从未真正远离过父母羽翼,视线之下;因而,除了偶尔浅浅的感觉外,是很难体会那种父母,子女长年不在身边的之血浓于水的骨肉分离之憾,之悲恸的;但老友不同啊!自从完成学业后,因家庭环境所迫,再加上当初目光远大,认清形式,以其自身学历,在家乡至少也只会混个小职员而已的平庸,沉寂,之不甘心,毅然,决绝然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最终,也总算是才尽其能,心如所愿,即而顺应潮流,在外落地生根;想想一个农民的女儿,能够获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已是很不错的。只是自古忠孝是很难两全的,如同老友,在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同时,不得不背负于生之父母远离,长久的离别之痛。

    人生是充满着太多的不圆满的,上天在安排,你得到一样东西的与此同时,必定是要让你失去一样东西的,得与失似乎永远相辅相成,如同生物链抑或缺憾;如影随行的伴随,人,长长的一生。

    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前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小路的这一端,看 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

  • 9、 目送1000读后感

    目送1000读后感(一)

    初识龙先生是她的《野火集》,那犀利,一针见血的笔杆子给我以公民意识的启蒙。而《目送》与野火大不相同,少了那种犀利,多了柔情,亲切与含蓄,令人感叹。《目送》共有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字2020里行间,写尽悲欢离合,令人动容,感同身受。这部跨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用流畅的笔法写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全书以时间为轴,以亲情角色为卷,作者游走于女儿与母亲的双重角色,用细腻的情感之笔勾勒出每寸光阴中触动自己的背影。

    有人说《目送》就是二十一世界的《背影》。《背影》出现在初中的课本里,只是那时年少,无法体会那感受,而今读《目送》,却心下一动,酸楚涌上心头。一次次目送,一个个背影,我们总被悲喜交加的情感淹没。

    岁月让我们历练成长,也让我们面对离别,我们总避免不了不断的目送,被目送,徒留下一个个孤零零的背影。反观父母,他们既为子女出人头地而欣慰,也因子女的独立而落寞。读到龙应台描写儿子安德烈的片段时,我总会想起当初执意不让父母送我去大学,父母脸上那种莫名的失落。父母看我消失在车站的背影与龙先生看安德烈消失在登机口背影又有何不同呢,他们的感受又有何不同呢。送我上大学对我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对父母来说,这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与儿子结婚生子没什么区别,可是现在才领悟为时已晚。做儿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他们的眼睛多点落在我们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泪看着我们渐行渐远。

    闭上眼,想想自己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儿子渐渐长大,羽翼渐丰,能自己担待所有,对父母的依恋会越来越少,家里儿子的痕迹在一点一点消失,心中泛起的是酸楚而又心存喜悦的无奈。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大小姐吧。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那时的我们会是怎样的呢?也会目送儿子消失在拐角吧。似乎有些东西像注定般轮回,某个场景排山倒海地从记忆深处浮现,只是我们的角色悄然发生了转变。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以后每隔十年都要看一次《目送》,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每隔十年都重写一篇读后感,写为人子为人父的感受。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毕竟有

  • 10、 《目送》读后感1000字

    目送是一本值得大家去看的书,下面小编整理了《目送》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

    《目送》读后感1000字一

    初见《目送》这本书,就被封面那深浅不一的绿色吸引,给人以一种舒心、愉悦的感觉。

    翻开书,第一篇小短文就是同名《目送》。不管是作者的儿子只留下一个倔强的背影给不舍得母亲,独自闯天下,还是父亲落寞的背影,进入火炉的背影,都印证了文末的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对比朱自清的《背影》,虽然两者都是目送着亲人的背影,但也许作者更加入了一种为人父母的无奈和不舍,和父亲去世的痛苦。

    每个人都会被他人目送着,也许是你的亲人、朋友、恋人,甚至是陌生人。在小学时候,妈妈要我学习独立,因学校较近,便让我独自一人去上学。妈妈总会把我送到路口,目送着我消失在拐角处。我也经常会回头,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给妈妈。

    如今,长大了,也像文中作者的儿子一般,出门总会只留下一个倔强的背影,不会像儿时那般,再回头,看一眼父母。但仍然坚信着,父母的关爱、不舍,总会在那双目送的眸子间闪烁。

    《跌倒》一文,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样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我们没有学过这一段,反映了我们的人生。

    将我们人生中的目标视为冲刺一百米,将所遇到的挫折视为跌倒。虽然,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学会去面对跌倒,但是,跌倒总是会出现,所以我们要在一次次地跌倒中,努力学习如何去面对,也许会有泪水,但是泪水过后总会有笑容!在我的人生中,已经跌倒过无数次,或轻或重地摔伤。有多次我都想放弃,但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这一句话被我深深地刻在脑海中,时时刻刻激励着我,特别是在要放弃的时刻。

    人生的路,有坦途,也有坎坷,过去的岁月,有欢笑,也有苦涩,泪水向我们诉说一个个跌倒的故事,汗水使我们在岁月里多了一份沉重,几多成熟。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谁也无法选择,无法抗拒,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饶勇往直前,才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路。流泪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惘,成功属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10-24

  • 2022-11-26

  • 2019-10-24

  • 2022-12-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29

  • 2022-12-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2-04-09

  • 2023-02-05

  • 2019-10-24

  • 2019-10-23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1-06

  • 2019-11-23

  • 2019-10-11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
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2024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范文,目送读后感笔记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