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明代李本固汝南志读书笔记 > 地图 > 2024明代李本固汝南志读书笔记精选
明代李本固汝南志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明代李本固汝南志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明代李本固汝南志读书笔记推荐
明代李本固汝南志读书笔记

(共 6042 篇)

  • 1、 明代李本固《汝南志》读后感500字左右

    明代李本固著《汝南志》一书中,关于天象的记录很有意思。其中二十三卷,文类里有这样一个记载:安帝元初三年汝南冬雷。意思是说在东汉安帝(刘祜)元初三年(公元116年)的时候汝南境内冬天竟然打了雷,即使在今天冬雷也是少有的天象,所以先人们很不可思议。

    遥想一千多年前的某个冬天,空中一声清脆的炸雷,让祖先们万分惊恐。他们一个个手抚胸口瞪大眼睛,口中念念有词。其中一位读书人更是吓得立刻跑回家中,找来笔墨不失时机地记下了这个惊人的事件。并且在他日后成为教书先生之后,还不厌其烦地讲给他的学生听,然后他的学生再讲给学生的学生听。就这样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百思而不得其解的自然现象便成为人们争相传送的谈资。

    用现代科技知识解释这种天文现象就非常简单了。在某些年份的冬天里的某一时期内,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天气偏暖时(事发地气温往往在0℃以上),而北方又有较强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相遇,重量较轻的暖湿空气受到猛烈抬升,导致大气层结构不稳定,上下对流加剧,这时就有可能形成雷阵雨或雷雪交加的天气现象。当暖湿气流特别强,空气上下对流特别旺盛时,还有可能形成冰雹。

    你看,如果是现在这么普通的自然现象,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录入史志之中。但换个角度思考,这些天文现象的记录为研究我国古今气候变迁,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 2、 读《汝南志》有感范文

    《汝南志》读后感

    明代李本固著《汝南志》一书中,关于天象的记录很有意思。其中“二十三卷,文类”里有这样一个记载:“安帝元初三年汝南冬雷。”意思是说在东汉安帝(刘祜)元初三年(公元116年)的时候汝南境内冬天竟然打了雷,即使在今天冬雷也是少有的天象,所以先人们很不可思议。

    遥想一千多年前的某个冬天,空中一声清脆的炸雷,让祖先们万分惊恐。他们一个个手抚胸口瞪大眼睛,口中念念有词。其中一位读书人更是吓得立刻跑回家中,找来笔墨不失时机地记下了这个惊人的事件。并且在他日后成为教书先生之后,还不厌其烦地讲给他的学生听,然后他的学生再讲给学生的学生听。就这样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百思而不得其解的自然现象便成为人们争相传送的谈资。

    用现代科技知识解释这种天文现象就非常简单了。在某些年份的冬天里的某一时期内,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天气偏暖时(事发地气温往往在0℃以上),而北方又有较强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相遇,重量较轻的暖湿空气受到猛烈抬升,导致大气层结构不稳定,上下对流加剧,这时就有可能形成雷阵雨或雷雪交加的天气现象。当暖湿气流特别强,空气上下对流特别旺盛时,还有可能形成冰雹。

    你看,如果是现在这么普通的自然现象,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录入史志之中。但换个角度思考,这些天文现象的记录为研究我国古今气候变迁,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标签:读后感400字、
  • 3、 《汝南志》读后感

    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汝南志》读后感作文,更多读后感尽在小编。

    《汝南志》读后感

    明代李本固著《汝南志》一书中,关于天象的记录很有意思。其中“二十三卷,文类”里有这样一个记载:“安帝元初三年汝南冬雷。”意思是说在东汉安帝(刘祜)元初三年(公元116年)的时候汝南境内冬天竟然打了雷,即使在今天冬雷也是少有的天象,所以先人们很不可思议。

    遥想一千多年前的某个冬天,空中一声清脆的炸雷,让祖先们万分惊恐。他们一个个手抚胸口瞪大眼睛,口中念念有词。其中一位读书人更是吓得立刻跑回家中,找来笔墨不失时机地记下了这个惊人的事件。并且在他日后成为教书先生之后,还不厌其烦地讲给他的学生听,然后他的学生再讲给学生的学生听。就这样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百思而不得其解的自然现象便成为人们争相传送的谈资。

    用现代科技知识解释这种天文现象就非常简单了。在某些年份的冬天里的某一时期内,暖湿空气势力较强,天气偏暖时(事发地气温往往在0℃以上),而北方又有较强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相遇,重量较轻的暖湿空气受到猛烈抬升,导致大气层结构不稳定,上下对流加剧,这时就有可能形成雷阵雨或雷雪交加的天气现象。当暖湿气流特别强,空气上下对流特别旺盛时,还有可能形成冰雹。

    你看,如果是现在这么普通的自然现象,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录入史志之中。但换个角度思考,这些天文现象的记录为研究我国古今气候变迁,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 4、 《异兽志》读书笔记

    《异兽志》

    写的是一个个兽,在永安城这么一个奇异的生存环境里。

    整篇小说都笼罩在一个略显阴郁、神经质的环境里,通过一种一种的兽,探讨人性的光辉和隐秘。身为平凡的读者,我只能单纯的写写喜欢、不喜欢、感动、迷茫之类的简单情绪。

    我最喜欢的兽是舍身兽。喜欢的理由奇特又简单,因为他们很厉害也很悲哀,看着那么寥寥几句的神话传说我就可以构想出一个宏大迤逦故事,从山巅圣者到陨落的悲哀,受制于造物,迎来灭绝。直到现实成为历史,历史成为传说,传说成为神话,最终消磨在无尽的时光里。

    对于这种小说我明白大概不能太较真,所以我也不愿意抓着细枝末节去破坏整体文章塑造的美丽氛围,我记得悲伤的眼睛,记得他们不愿意死,记得无奈的自残,记得人为割裂、分叉的舌头,那个阴冷潮湿的吻。

    在现实到传说到神话之间究竟有多少故事湮灭,有多少故事成为铺向现在的道路,高山险阻,不可视之。舍身兽究竟为何成为现在的样子?

    下一个想说说的大概是穷途兽。恶劣的生存坏境,在文章的正篇中款款读过,心中却是是有为他们而起的悲哀的,钟越说,他们过的快乐、幸福、安定,我更觉难过。直到最后穷途兽的属性被揭晓,我才有一种因自己而生的可笑感。我对他们一点也不了解,却有着无端的怜悯,实在是很无知的表现。主角的绝望被一点点吞噬,快乐和空虚留下,直到他的导师用恶毒的语言唤起藏在主角心中的悲哀绝望,在穷途兽不在的时候,争得一线生机。

    绝望是一种奇妙的情绪往往说,没有希望便不会失望,不会失望就不会绝望。简直和竹无心,则无伤,无伤则不倒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一点又与我在另一篇日志里关于认真你就输了这种论调的看法相似,只能说世上人自欺者着实无数啊。

    不过我依然很喜欢钟越,他确实带来了安定、平和的感觉,虽然相对的得失犹在。

    穷途而哭。

    痴心兽的隐喻不太明确,虽然在痴心兽这个角色中代入了无数剧情如暗礁潜藏海底,但是我确实觉得作者不算处理的很好。如果我没读错的话,主角应该就是痴心兽,由其导师和其母亲共同创造的。痴心兽最后写的大概是,痴心兽乃毒,食者痴心。利于统治者统治,应该算是愚民政策类的人造兽,但是如果痴心兽不死又如何?对其主痴心,其主大概会因此而死也不一定。

    英年兽,这是一个好名字,奈何寓意不太美丽,竟是族内互戮、天煞孤星之兽,完全可以看出,前前后后,生生死死,孤单一人的命格。天真的爱情故事总有血色隐藏其后,而这个故事究竟是谁和谁的真实?尤其在主角之母为

  • 5、 《鸿鹄之志》读书笔记

    《陈胜者,阳城人也》读书笔记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司马迁)

    学习体会:

    陈胜,又叫陈涉,是河南阳城人。吴广,又叫吴叔,是河南阳夏人。陈胜年轻的时候,曾与雇农们一道耕田。有一天,他扔下农具,走到田埂上,懊恼怨恨了好一会儿,对同伴们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富贵了,谁也不要忘记了谁呀!同伴们笑了起来,回答说:你是被雇来挖泥耕地的,哪来的富贵?陈胜长长叹了口气说:唉!小鸟雀哪里知道天鹅的志向啊!

    这段故事描写了陈胜年轻的时候与雇农们耕田时一段对话。表现了陈胜虽为被雇佣的农夫,却不安于现状而胸怀大志,气概不凡。反映了了作者对农民起义的进步态度。

    人不管处在怎样的地位,都是需要有志向的,特别是在青年时期,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更应该树立一个远大目标,然后为它艰苦奋斗,不畏风险,开拓创新,勇往直前,给人生的未来逐渐地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等到中年、晚年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才不会感到遗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陈胜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此话有理。

    注释:

    (1)阳城,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

    (2)辍,停歇。垄,田埂。

    (3)怅恨,失意怨恨。苟,假使。

    (4)佣者,雇农。若,你。

    (5)太息,长叹。嗟乎,感叹声。

  • 6、 《坐花志果》读书笔记
    读完《坐花志果》,感触颇多。 放眼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确实有很多人心怀善念,常常愿意周济穷困,甚至救人于水火之中。然而行善之时,并未真正做到心甘情愿和不求回报,甚至要告诉别人:这是我拿来送你的。事后还时常记挂于心,遇到自己帮助过的人,心中徒然升起居功自傲之气,甚至埋怨对方不懂感恩。更有甚者,有人行善是为了博得众人好评,赢得一个大好人的英名,做了一点点好事就大肆宣传,奔走相告,唯恐天下有一人不知。凡此种种,虽然也曾倾囊行善,却因心地不净,并未做到圆满。王甲行善,赠送十金虽然不多,却是心甘情愿和不求回报,甚至不让对方知道,事后也不居功自傲,还把功劳归于别人。冥冥之中积累了大阴德,上天对他的回报自然也就丰厚。行善布施,应有王甲这样的胸怀,前不见布施的自己,中不见布施的财物,后不见被帮助的人,如白云飘过晴空,虽曾给人以美感,却毫无染着,不留痕迹。正如《金刚经》所云:菩萨无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读这本书,不得不惊叹汪道鼎先生著作此书用心良苦,其对善恶因果的理解,对芸芸众生的谆谆劝诫,都集中在坐花志果四个字当中,坐拥鲜花,收获硕果,隐喻在背后的却是默默耕耘。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万事万物无一例外皆是错综复杂的因果报应。佛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我们的心地原本空无一物,善恶皆由自己。

  • 7、 《青春志》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易中天在此书中认为从西周、东周到春秋,就是我们民族的少年时代。那时的人,是有着真性情的、真血气的,因此有情有义,敢爱敢恨。这才有杀身成仁的刺客,追求真爱的情人,义无反顾的战士,忠贞不二的臣子,力挽狂澜的使节,以及人情味十足的鬼神。

    春秋战国侠客

    那个时代的中国女子与古希腊的女子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举一个例子吧,夏姬乱伦以及希腊的海伦在婚姻状态下竟与别国的王子偷情,最后导致特洛伊城被彻底毁灭,无数百姓惨遭蹂躏。但夏姬长期遭受国人批判,而在希腊却很少有人去批判海伦,并将其奉为世间的女神。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关系到古代中国与古希腊不同的社会背景。中国古代的女子要做的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跟自己不认识的人结婚,然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如果遇人不淑,她们也只能自认倒霉。这是严谨的礼法,不容丝毫破坏。所以说,生长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夏姬是没有人也不可能有人去同情她,去怜悯她的!

    夏姬海伦

    华人的鬼神世界和崇拜系统,在东汉前后也是不一样的。东汉前人们的祭祀崇拜对象是:天神、地神、人鬼。东汉之后,佛教传入中国,道教也兴起,人们便多出了两个崇拜对象,那就是佛和仙。佛是悟得无上正等正的人;仙也不过是吃了某种丹药的人。而其实深究一下,当普通人活着的时候只要达到了某种指标,死了便不再是鬼而是上升为神,所以说所谓的神、佛,本质也是人。

    道教

    希腊的宗教是艺术,希腊的神也有人的特征,只不过是比一般的人高大、更漂亮、更健康、更有力量,而且永远不死。希腊众神的这种漂亮是纯粹的美,读书笔记.与道德无关,许多人间悲剧,其实都来自于这些神祗的意气用事。可以说,希腊神是有人性上的缺点。而中国的周人所崇拜的神却与他们截然不同,例如炎帝、黄帝等。这些神到底漂不漂亮,我们是不清楚的,但他们道德高尚却是毋庸置疑的,就连那些自然神,也要有贡献和功德。因此,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认为,神在中华代表的是最高的善。

  • 8、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吾有女,尚在求学之龄,吾常忧其所知储备不足,请教于同学故交,遂购书于市,得《东周列国志》上下两卷。女曰书艰涩难明,吾自告为导读。然初读之时,误以精读之法,纠于生僻字义,览书极慢,兴味索然。后以粗览为要,于月馀阅毕两卷,遂知读史之乐亦无穷也。吾年少求学未以尽力,今乃以四十之龄陪女读史,所幸得及,幸甚!

    《志》以时间为索,缀以人物故事,上下五百有馀年历史迎面而来,吾阅之每每有恍然之悟。读史以静心,吾读《志》有感一二,述以记之: 一、居上位者须有察人之智容人之量。国有贤士还须明君用之,若管仲曾射齐桓公中钩,桓公捐私忿,拜相管仲,仲以千古名相流芳,桓公亦成春秋五霸。夫明君者,皆能贤不以貌取,才不以年分,故公孙枝、钟离春奇人异征,皆能得用;甘罗十二为相,百里奚七十仕秦,臣酬壮志,君成霸业。 二、人才主兴亡之局。国有明君还须贤士辅佐,观五霸之成,齐桓公纳相管仲、举火爵宁戚,秦穆公五羖羊皮赎百里,晋文公自出亡之际即豪杰名士甚众,楚庄王问鼎中原,得相孙叔。正所谓“总来千古兴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 三、所倡忠孝不尽然。《志》倡忠义及至孝,若介子推割股啖君,晏娥儿逾墙殉节,鲍叔荐仲,皆可歌可泣。然其中亦不乏愚忠愚孝,如荒淫暴虐无道之君,似只能天谴而不得人伐,否则弑君之人亦遭天谴;母仪尽失之人不能责之,否则皆子不孝。忠孝之义偏也! 四、宋襄公遵礼非迂。泓水之战,襄公不攻渡河之师、不击未列之兵,遂致兵败。襄公所处之世“礼崩乐坏”,其仍遵循“以人为本,以义治之”的军礼古训,捍卫仁义,世人皆以其迂腐。然古代欧洲骑士精神,世人皆推崇为公正、浪漫、绅士,具君子之风,而奉行君子仁义具贵族精神的襄公却被贻笑千年,岂不悲哉!(蔡昕吟)

  • 9、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一切都要从一泡龙漦开始说起。两千多年前的周厉王也许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当时的一时好奇,最终竟然葬送了周家几百年的基业。褒姒进京,烽火戏诸侯,犬戎用铁骑踏平了大周的心脏――镐京;平王东迁,郑国崛起,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崭新的一页,至此中原大地上战伐不止。本书正是由此开始,记载了平王东迁至秦国统一五百年间的历史。其间有郑庄,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夫差,勾践等你方唱罢我方唱,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一场场战争将中国拖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封建时代,本书大体上以史实为基础勾勒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读完之后让人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读完此书后我发现了春秋战国的迷人之处。虽然那个时代的人们在生活上无法同今人相比,可是我却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那是我们现在很少看到过的但又十分渴望的一种精神。那是一种拼搏,一种为了理想可以放弃安逸生活,甚至用生命去实现它也绝不后悔的精神。就像晋文公为了回国,颠沛流离十几年毫不懈怠锲而不舍的精神,像商鞅为了变法敢于得罪权贵的大无畏精神,而这正是我们现代人很少具有的。

    其实曾经一直感觉到困惑,为什么中国历史五千年却偏偏在那个时代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现在终于明白了。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实现梦想的时代,只要你有才能就会有用武之地,就像百里奚、孙叔敖一样,所以人们都可以为了梦想去努力去拼搏。并且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是符合道义的,就像刺客豫让为杀赵王毁容吞火炭一样,虽然行为过激但是确实让人敬佩,因为他们要追求是他们所信奉的道义,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似乎那个道义是比金钱和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有时候想想,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比我们现代人更加纯正,所以就更加容易成功吧。

    那个时代的信仰似乎是高于一切的,为了复国,勾践卧薪尝胆,受尽欺凌,甚至用极端的方式来让自己清醒,不让美好的物质条件腐蚀自己的意志,并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那个时代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也是让人痴迷的。伍子胥逃出楚国时被一个渔夫所救,渔夫为了让伍子胥相信自己不会出卖他竟然跳江自杀。对于一个萍水相逢的人竟能为了他人实现梦想而牺牲自己,的确让人惊讶,如果不是出于对伍子胥的尊敬以及对他的信任,估计那个渔夫是不会那样做的,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正是我们的社会所缺少的。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物质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似

  • 10、 《李尔王》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1000字

    《李尔王》:这本书写得气势恢宏,让我这个也算博览群书,从不流泪的人,也不禁有些热泪盈眶。只是,曲高和寡。

    李尔是一个英国传说中的国王。年轻时英勇善战,年老时却好大喜功,喜欢别人阿谀奉承。他准备把自己的国土平分给三个女儿,因为偏爱小女儿考黛莲(哪儿的人都偏爱最小的孩子),所以三分国土之中有一份是最肥沃的,他想听一听三个女儿谁最爱他。

    大女儿和二女儿极尽阿谀奉承之能,说得天花乱坠,像什么爱父亲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太夸张了)。李尔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轮到考黛莲了。当时法兰西国王远道而来,想与李尔王联姻,从三个公主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妻子。

    只有考黛莲心无城府,实话实说。她说自己爱父亲只和世界上所有的女儿对父亲的爱一样,当有一天她结婚生子之后,会把自己的爱分给她的丈夫和子女,给父亲的爱自然就少了(很现实,一点也不虚伪)。李尔王听了之后勃然大怒,和考黛莲断绝了父女关系,给考黛莲的那份国土也被她的两个姐姐平分了。不过这个世上最有真正的慧眼,法兰西国王说他请求娶考黛莲为妻。李尔王说你可以把她带走,不过可什么嫁妆也没有,法兰西国王说考黛莲本身就是最珍贵的(说得好!)。

    考黛莲走了之后,大公主和二公主也并没有遵守自己对父亲的诺言,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之后,很快对李尔王冷若冰霜,最后竟把他赶了出来。可怜一代国王,最终只能在狂风暴雨中怒吼,控诉人世上的不公(我就是看这段时热泪盈眶的)。旁边还有个小丑,名叫傻子(其实一点儿也不傻,只不过是对现实看得太透彻,就好像《红楼梦》中好了歌唱的那样)在一旁安慰。

    说说另一条线索,李尔王的一个大臣,有一个儿子,叫霭特加,同时他还有一个私生子,叫霭特孟(可能名字是颠倒的,记不太清了)。霭特孟因为私生子的身份耿耿于怀,决心要报复,最后抢夺了父亲的家产,并设计陷害将霭特加赶出家门,霭特加因而和李尔王流落在一处。

    那个大臣也被霭特孟赶出家门,流落街头。就在大臣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霭特加出现,大臣并没有认出这个流浪汉就是自己的儿子。霭特加说我们的生命,就像树上的树叶,到了秋天,自然会飘落。何必操之过急呢。于是大臣也和李尔王在一块儿了。

    与此同时,李尔王的两个女儿都已成婚,但都爱上了那个狠毒又英俊的霭特孟,成为了情敌。在得知了李尔王的凄凉境地之后,法兰西的王后娘娘(看得我好解气啊)特来搬救兵要把老国王接走,父女重逢的场面,感人至深。

    不幸的是,考黛莲的军队还是输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2-26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5-19

  • 2019-11-12

  • 2019-11-11

  • 2022-04-29

  • 2023-05-09

  • 2019-11-12

  • 2019-11-11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1

  • 2023-05-08

  • 2021-11-19

  • 2021-06-08

  • 2023-04-24

  • 2019-11-12

  • 2019-10-11

  • 2023-05-27

  • 2019-09-20

  • 2023-05-18

  • 2023-05-19

  • 2022-06-15

  • 2023-02-09

  • 2023-03-21

  • 2019-10-11

  • 2019-11-11

  • 2022-03-18

  • 2019-11-16

  • 2023-03-12

  • 2023-02-02

  • 2023-02-22

  • 2023-02-24

  • 2023-02-06

明代李本固汝南志读书笔记
通常读完了精彩的书籍,有些不同的读书心得和体会。明代李本固汝南志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提供2024明代李本固汝南志读书笔记以及明代李本固汝南志读书笔记精选内容,帮助大家写好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