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600字 > 地图 >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600字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6 来源:互联网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随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看视频已经取代看书成为人们知识获取的一种主要方式,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欣赏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写写观后感,可以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思维。哪些情节让您印象最为深刻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读《麦田里的守望者》随想”,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随想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无法忘却的岁月,太多的敏感、偏执、荒唐、颓废、甜蜜与欢乐,使日子变得寂寞又温暖。站在一望无际的碧绿色麦田中,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的坏孩子霍尔顿。

我有段时间总是那么烦躁,会因父母一句话而暴跳如雷,会因朋友的一个动作而伤心欲绝。后来我渐渐明白,那段时光,叫做青春。霍尔顿就是在那个时候突然闯进我的世界。他剪一个干净的水兵发型,却满头褐色乱发,邪邪的样子,有些迷人。

霍尔顿读书的地方叫潘西,一个私立的贵族学校。在这之前他还上过艾尔敦希尔斯学校。那儿有一个非常势力的校长名叫哈斯先生。到了星期天,哈斯先生见到开了汽车来接孩子的家长就跑来跑去和他们握手,要是学生的父母穿的粗俗又朴素,那老哈斯就只和他们握一下手,然后假惺惺一笑,接着就和别的父母去讲话。青春的日子里,快乐和痛苦很容易被放大,刺激着我们敏感的神经,我们总是会因为这点或那点而不满或愤怒。霍尔顿受不了这样的环境,于是选择了逃离,戴着自己的猎人帽拎着行李想要去往西部。

在临走前,他想要再见见自己的妹妹菲苾。于是托人送去一张便条,约在博物馆旁边。过了好一会儿,菲苾终于来了,她拖着霍尔顿在胡敦读书时用的旧箱子装满了行李决心与哥哥一同离开。霍尔顿没办法,只好放弃了去西部。青春就是这样,充满了叛逆霸道却一心想要离开,最后在种种的牵绊下放弃了目的。

文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诶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我们可能很难相信这句话出自一个老师之口,但的的确确是这样,那时候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势力的伪君子,他们认为为了苟延残喘地活着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为了某种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连孩子们读书,也是为了日后能买辆凯迪拉克之类的东西。霍尔顿曾经同妹妹说,他想要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一群小孩子。相信也有很多人拥有过类似的理想,只是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长大。长大意味着放弃,放弃掉有过的美好理想,成为所谓的成熟男人,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是种痛苦的生活方式,但绝大多数人会为了生活背叛心灵。

最后霍尔顿生了场大病进了医院,至于后来的事,无人知晓。于是留在书中的霍尔顿再也没有长大,我想他依然是那个天真的,单纯的坏孩子。

成长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有时候,懵懂的我们选择把自己的不满和内心的小叛逆藏匿于心中;有时候,为了迎合社会,我们学会了伪装,学会了恭维,学会了欺骗,学会了送给别人一个个假笑;有时候,为了追逐名利,我们麻痹了自己的内心,封锁住心中真实的想法,用一份份赤裸裸的假模假式包裹自己,竭尽全力不让真实的内心显露于外。我们越是这样做,越是会发现其实别人都在这么做。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编辑推荐

优秀读后感《麦田里的守望者》


前言:读后感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书记的领悟,因此,小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读后感,供大家学习阅读!

优秀读后感《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说话口吻,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从主人公这一个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物质

生活精神生活荒芜的社会风气,道出了资本主义的实质.

主人公霍尔顿是四门功课不及格而被学校开除的15岁少年。他倒扣鸭舌帽,穿大号风衣,抽烟、醺酒,满嘴他妈的、混帐。因被开除而又不敢回家而开始了他维持几日的流浪生活。他厌恶这个世界,他认为大人叫他读书就是为了以后能买辆混帐凯迪拉克,他讨厌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自己却挥霍无度,说自己不是把钱花了就是扔了,是个十足的败家子。讨厌别人谈论酒和女人,自己却醺酒、恋美色,并且在流浪的几天里糊里糊涂地找来了妓女。自己想的和做的无法统一使他痛苦万分,他所唯一敬爱的老师也竟是个同性恋。就在这重重矛盾中,他无法自拔,最终躺在了精神病医院中。

表面上霍尔顿是个玩世不恭的坏孩子,但实际上他却有颗纯净善良的心。他爱自己的妹妹,就在见她的那晚,霍尔顿说出了这段话: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说,他想像着在一大片麦田里,几千几万个小孩子在游戏,周围除了他没有一个大人。他就站在麦田边上的悬崖旁守望着,看哪个孩子朝悬崖奔过来就捉住他,不让他掉下悬崖。这是他的一个美好理想,也是他美好心灵的见证,他希望那些快乐的孩子不要跌入悬崖,而是永远快乐的奔跑,而那麦田似乎象征着物质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满物质主义精神世界的孩子不要迷失自我,走向悬崖。

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自然已经习惯了困惑和烦恼,但是我们应该集中精神看准我们的前方,我们的路。我们应该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假如霍尔顿没有他纯洁的理想,那他就会堕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让他活下来。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灯,它带着人走向未来,走向光明。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纵使生活让我们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过是暂时的,不久都会过去,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200字欣赏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由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所著,讲述了一个青少年面对当时的年龄和环境做出的一系列反应,并在其中不断成才和进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200字欣赏。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儿万个小孩子,谢近没有一个人一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一除丁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王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提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是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摘自《麦田里的守望者》第二十一章

说起和这本书的缘分,记得是初中时班主任的网名,故在一时间想要找一本书来丰富自己思想的时候,这是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好书。

初看时,对此书是失望的,满篇的咒骂不说,剧情也像小学生写日记一般直白,没有什么华丽词藻,剧情有时甚至有些啰嗦,本着盛名之下无虚士的想法,这才坚持着看了下去,只想说还好,没辜负我的期盼。

之所以评价不高,不是因为书写的不好,大概只是因为我已过了那厌世的年龄,成长的经历使我之思想由出世变得入世起来,这本在我初高中时期也许会奉为神书的书,如今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民谣歌手听了一首不错摇滚歌曲后的感觉罢了。

听人言此书在写人性上尤为透彻,看后亦有同感,就人性而言,这却是我所看书籍中的扛鼎之作,作者以一个不喜欢正在发生的任何事情的主人公形象,从被学校退学,到计划着怎样面对自己的父母,之后又开始想要逃到美国西部去一个人过田园生活,最后又答应妹妹回家。

期间遇到了好为人师的老斯宾塞,古怪的阿莱克,自以为了不起的斯特拉德,妓女老桑尼和开电梯的老毛里斯,当然还有他的所谓女朋友老莎丽,拿着破篮子到处募捐的修女,还有像是同性恋的安东里尼先生,还有唯一一个主人公喜欢的人物聪明的妹妹菲苾。

几十页纸,十几个丰富的人物形象,这本书总结起来不如其他那些常见的书一样,无论什么人,你总能拿出一些积极的东西来与人说,不像现在常见的作者总想为书中负面人物洗白,为其中的人物找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来说他们为什么做了坏事,他似乎痛恨遇到的所有人,当然除了自己的妹妹,当然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亲。

这让我想起韩寒说过的一句话,如果这个世界上,你听不懂我说什么,我也听不懂你说什么,应该就没有矛盾可言。倒与此书主人公有些不谋而合,毕竟他也想着去西部找一个谁都不认识自己的地方,装作一个聋且哑的人,这样人们与他交流时,只能写字,然后会厌烦,直到最后没人愿意与他交流,再娶一个又聋且哑的人生活,自己在丛林边建一木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然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已,最后还是要回到家去,继续去学校学习,书到他决定回家的那一刻结束,回家就结束了生活的颠沛流离,家虽是避港湾,却也是扼杀了自由的现实,也许他以后会好好学习,做一个像他父亲一样的律师,分不清真的要救人性命,还是因为动机是想当一个红律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伪君子,然后变成一个自己最讨厌的假模假式的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应该是人民教师那样的人物吧,守护着一群最天真的孩子,看他们肆无忌惮的玩耍,不会假模假式的为人做事,只需在他们快到悬崖边的时候把他们抓住。只有我一个大人,没人会假模假式,所以谢谢我的那位网名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老师,记得你说过你累了,记得你对我也曾满含期盼。

麦田守望者读后感1500字


《麦田守望者》一书由捷罗姆大卫塞林格所著,讲出了现在大多数青少年面临的问题,想要叛逆、想要变得不一样,可是不得章法,最后还是屈服于现实生活,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麦田守望者读后感1500字。

当我们国家的知识青年还在思考是否要去乡下砍树种地的时候,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已经出版了。

当我们的作家还在精心描绘大地里一片春意,人们忙碌着在弯腰插种的时候,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在小旅馆里已经不屑于插种,给了妓女五块钱打发她走了。

当阿城笔下的孩子王还在为某个汉字读音和老师争论不休时,相同年纪的霍尔顿已经厌倦了学校里的一切,无论是老师、课本、球赛,都让他烦腻透顶。

这家伙对什么都烦,对什么都愤怒,他不知道生活有什么乐趣,只觉得内心无比的孤独,想突破生活带给他的枷锁。

同《人间失格》相似,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与太宰治笔下的叶藏可以说是一样让人讨厌。但不同的是,霍尔顿是讨人喜欢的讨厌。

塞林格违背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美学观点,放弃了文艺作品中对于美的创造,他精心雕刻这样一个患有轻微精神分裂的少年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他甩掉了那些华丽的、虚伪的、冠冕堂皇的比喻,亲切的用他妈的代替。他用粗糙又直白的叙述,真实的写下了霍尔顿的经历,使其人物鲜活生动,引发读着强烈共鸣。这也是为什么此书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全美青年学生的一致好评。

这本书里提到了逃课,酗酒,嫖娼,离家出走。霍尔顿就如浪荡子般的存在,同样的写人物,写故事,写对社会的思考。

《麦田守望者》的字里行间充斥着一股子资本主义国家的优越感和自信感。我们说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不应该仅仅表现在经济上,可能文化上的距离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也不会相交。

借此机会我想对文化差异谈谈自己粗浅的想法。这几年也歪读了几本书,我们从横向上看《麦田守望者》出版时间与《人间失格》相差无几。

生活在美国的塞林格毕业于军事学院,父亲是犹太进口商,家境相当富裕。太宰治出生在日本津轻地区的津岛家,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豪之家。

我们先暂且不谈人的成长经历,就单单从生活环境来讲,出生在中国的知青们无论家境条件多么优越,祖辈上出了多少文人雅士,在举国上下都处在抗战胜利的亢奋中时,就精神层面来讲,他们缺乏自我意识。

同时受限于生活条件的艰苦、物资的极为匮乏,他们本能的从自身出发,考虑不了太多自己的内心需求,更不用说是认真的自我审视,先填饱肚子再说是当务之急。另外在大背景下,言论受限。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空前强烈。大家奋不顾身的想自我表现着,无论从各个方面都讲究向组织靠齐。假话真说,真话不说是当时真实的写照,他们虽然在狂躁中偶尔会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却不想深入的去思考到底哪里不对。

二十多年后,王朔给大家松了绑。

我们看到,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和日本他们在通过人物反应社会现状时,小说人物的自我意识非常强,他们有着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或嚣张或厌世。敢于直面自己身处的时代,且对时代说No。

虽然王朔也写了浪荡子,但是从深层次讲,王()朔也就算是在讲故事,更多的是围绕故事来塑造人物。故事及人物背后你能读到的社会价值并不高。

反观《麦田守望者》这本著作,其中对于现代哲学中的异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思考。现代技术提高了人的感官自由度却降低了精神层面上的维度。人类存在的终极目的和价值受到了历史性的挑战,道德和堕落结伴而行,整个社会都在堕落中谈论道德。随着利益关系被逐步放大,情感及人伦关系被退居幕后。讲究利益最大化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缺少了真诚,彼此之间虚伪的热情着。

我不知道现在和五十年前相比到底是好了还是坏了,总之在这种环境下让我觉得非常的不舒服。没错,现在言论自由了,你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了,但是人们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我们接下来谈谈人物塑造。无论是塞林格还是太宰治,亦或是王朔。他们笔下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孤独。也许孤独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是绝对的,不孤独是相对的,就像生和死一样。我们看到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在近乎病态的孤独下,是一种渴望超越自我的人性追求。

罗世平评价道:霍尔顿为克服隔离感而产生的痛苦,又试图退化的知觉尚未产生的合一状态即人类诞生前的状态。他渴望能返回象征自然、黑暗的子宫。然而,霍尔顿似乎只能在幻想中寻求这种退化的合一状态。他幻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

不难看出,这种透过生命本质去洞察最原始的人性孤独的能力,没有人比塞林格做的更好了。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片沃土还是一片荒芜,我们身处的时代到底是更加自由了还是被束缚的更紧了,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一)

我对国产电影并不过多的抨击什么,毕竟国产电影正在发展之中;但是也从不抱希望于国产大片,大片无非是大制作、大明星的烧钱之作。反而会对这种没有打进国际市场的国产电影多一些关注。毕竟,中外文化差异太大,对电影的欣赏角度不同,要求也不同,比如,西方喜欢西游记的故事,由罗伯导演的功夫片《功夫之王》用流行的穿越把一个美国小伙子带到中国古代,在最后战胜邪恶势力(玉疆战神),孙悟空怎么就出现在其中,莫名其妙的背景和情节设置把所有熟悉西游记的中国读者搞得云里雾里,这部片子就是一个完全西方模式的电影,显然并不能令中国观众买账。还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不太成熟的国产电影。

比如鬼才导演宁浩的作品《疯狂的石头》郭帆、李阳执导的《李献计历险记》旁白与配乐都有一定文艺素养与感知能力,现当代各种文化元素驳杂地充溢其中。

这次我主要评的是非行导演的作品《守望者:罪恶迷途》。这部电影进行宣传时称,《守望者:罪恶迷途》是国内首部犯罪剧情大片,重在演绎犯罪心理,影片格调整体上偏于冷酷恐惧。

先看一下百度上的影片简介:楚小莉(黄圣依饰)和三名好友结伴寻访库依族文化,途中他们希望借宿小莉父亲的朋友家,然而主人不在,只有一个阴森森的男人(任达华饰)接待了他们,恐惧也旋即降临。某国营厂青年职工周栋(陈思成饰)来到潘家镇探访退休职工黄老爷子,他在东风旅社偶遇一名满面沧桑的中年男子。周栋和他成为朋友,并现身说法为其上了一堂现代男女辩证关系课。殊不知他自以为是的说教,会造成怎样无法挽回的后果。二十年的牢狱之灾过后,颓废落寞的男子重新站在生命的岔路口。何去何从,全然无有头绪,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起突发事件推着他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这部影片分三步式讲述。第一部分,大众评价普遍不较低,说这一部分拉低了电影的整体档次。一群年轻人骤然闯入,是不太讨好观众。看这部分,格调恐怖,阴森的背景音乐,不知情的同行者,诡异的中年男子,奇怪的“命案”……这一系列的场景让人窒息,并猜疑,是什么让这个中年男子做出如此举动,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但是,这看起来似乎是个老套的香港惊悚片,用了老套的手法,不少人因此失去了看下去的兴趣。

可是,镜头一转,到了一个小镇上,风韵犹存的老板娘红姐(张静初)和风骚的住店客人周栋(陈思成)在此上演了一次暧昧的邂逅,借此,店客为刚出狱的中年男子陈志辉现身说法为其上了一堂现代男女辩证关系课。在这里,陈志辉碰到一只黑色诡秘的猫,猫向来给人一种阴森诡异的氛围,这成功的让观众竖起了寒毛。周栋在小店把陈志辉当朋友,约他到潘家镇的为老爷子祝寿,在此,陈志辉在此再一次犯下命案……

最后一段,进一步揭开了陈志辉一步步走向复仇的复杂心理过程。时间回到了陈志辉出狱时,他到一个茶楼歇脚,偶遇一场抢劫案,他看到无情女为钱抛家弃子,之后离开,这一场景深深地刺激了他,虽然他并不知道后来的故事,这女子只是为了给女儿凑治病的钱,才投靠黑帮老大。可是,已然经过二十年牢狱之灾的陈志辉,依旧是处子之身,并不懂得人情世故,因一直呆在监狱里,想法停滞不前。况且,当初也是因为情杀进监狱。这时,在他的面前出现一个岔路口,向左还是向右。左边是一直以来对自己很好的自己的亲戚,右边,是自己当初杀害的人的住址。因为受到了这场和自己境况相似的背叛的刺激,他走向了潘家镇,这个他曾经犯下罪恶的老地方,他走到这里,意味着离下一步的罪恶又近了一步。人性的复杂,就展现在此。当初,他一直辛苦工作,用斧头做木工供养自己的女友读书,女友学成归来,因为看不上他,提出分手,陈志辉恼羞成怒砍了女友。人性的不健全酿成这一悲剧。他也无法接受自己辛苦的付出换来的却是背叛的现实。如今,出狱后,又看到这样的场景,如何不让人怒气重生。又在后来周栋的指引下,悲剧重新上演。

直到电影的最后,才明白了整个剧情。当发现原来高谈阔论发表对女人的各种看法的周栋对柜台后面那个风情万种的女人的种种自以为是的判断原来都是一场误会的时候;当任达华饰演的陈志辉给徘徊在小旅馆外面的那只黑色的野猫带回一条鱼的时候;当陈志辉执着地追问那些背弃过他的人,而他苦苦挣扎要的只是一个道歉的时候;当他被周栋即兴发挥的一番观点严重误导,激发了内心本已有意向善的愤怒,决心复仇的时候;当周栋如梦初醒般的不顾一切回去找他的时候;实在没有办法叫人不心生深深的同情,这一切原本是不会发生的。

究竟谁是悲剧的罪魁祸首呢?二十年前恋人的背信弃义,家人的从中作梗,二十年后执迷不悟;周栋的自以为是,盲目自大,无所不能般的在陈志辉面前扮演了一回人生导师;为了给孩子动手术,而处心积虑制造一起刑事案件的黑衣人,也想利用他作为目击证人;四个年轻人冷漠拒载,如果他们不拒载呢,会不会周栋就拦住他了?

有人说,这一切的一切,像蝴蝶效应一样,产生了无法估计的连锁反应,最终彻底毁了这个曾经想要放下过去,重新开始的可怜人。就在我觉得,命运对他来说,是残酷得无以复加的痛苦的时候。最后一幕,他的哥哥嫂嫂安静地守候在桌前,做好了一桌子的菜,看看墙上早已经过了时间的钟,哥哥忍不住说:应该是今天啊。嫂嫂笑了笑安慰哥哥说:他不回这,还能去哪呢?这下好了,一家团聚了。如果他能看到这一幕,我相信,他一定会回家的。如果我们能对别人多心存一些善念,哪怕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我相信,有许多问题就化解了。而陈志辉,他心中有那么多的疑惑,可他永远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见错误的人,发生了完全错误的对话,他需要的不是被唤起恨,不是被唤起复仇的欲望,而是重生的希望,忘记过去,重新开始。而更为讽刺的是,令他燃起复仇念头的那些人,在他们的各种假面、假话、背后,真正诉说的却是真爱、真善、真诚。只可惜,陈志辉再没有机会看到了。孟楼,他是向往过的,这个日后能狠狠地把钉子敲进别人脑袋里的人,他最初也曾经担心地问:我有个堂哥在那里,你说我去找他们,他们会不会讨厌我?这太让人感到心酸了。

因此,有的人不禁发出感慨:人有的时候,一无所有,一个信念,就能坚持下去;人有的时候,伤痕累累,一句道歉,就能获得平静;人有的时候,万念俱灰,一个归宿,就能重新开始。在人生的岔路口,不同的方向就是不同的人生,就是截然相反的命运。一念之差,一边天堂,一边地狱。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二)

有感于现实生活中因为一些小事儿产生的言语肢体冲突,其实大多数情况都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造成的误会。言语的作用往往因为听者的性格境遇不同而与真实想法千差万别。而这其中很有可能导致与说话者本意南辕北辙的结果。显然光用这句俗语来形容本片显然太过单薄,但是却又是本片故事的核心。

影片的主人公陈志辉为何会走上复仇杀戮之路,直接原因是路途上遭遇的两个陌生人的对其的言语激发了他的复仇欲望,激发了人性中的恶。在茶楼遭遇的中年人给陈志辉讲的那两个脑筋急转弯,以及最后留下的那句“没有酒何必长寿”在陈志辉看来都是直接了当的暗示愤怒不该因岁月淡忘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特别是在中年人与其妻子大吵大闹的情形,和二十年前自己被心上人抛弃的托辞何其相似。可是谁却知道这只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中的前场花絮而已,连中年人自己都没想过自己完全是出于演戏需要的台词却点燃了陈志辉的仇恨之火。而更可悲的是而后结识的青年男子周栋自作聪明的想通过自己的妄加定论救赎陈志辉已经迷失的灵魂,没想到却适得其反,他只不过是继续火上浇油而已,让陈志辉的仇恨之火燃烧的更加猛烈。所以,本该看破红尘,一心向善的陈志辉,却因为这两个陌生人看似无心的言语,最终走上了复仇的不归路。

陈志辉是可悲的,却又是无奈的。他本应该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的,曾经的恩怨早已在岁月的洗礼中慢慢淡去,而正所谓人言可畏”,看似热心的陌生人的无心之言让这个本来老实本分的木匠再次拿起来杀戮的铁锤……信任是陈志辉做人的准则,而也正是这种单纯的信任让他太在意别人的言语。一直记得影片中的几个片段。一是陈志辉给周栋讲的那两个脑筋急转弯,这是曾经陌生中年男子告诉他的,他照搬讲给了周栋听,在陈志辉看来,这已经是他能表达出来的最幽默的段子了。另一个片段是陈志辉拿寿宴吃剩的鱼回去喂那只黑猫,这无疑是陈志辉人性中善良可爱的一面,而这却并没有熄灭仇恨的火焰,陈志辉就是这样一个“古板”“单纯”的人,他单纯的性格让他遭受牢狱之灾,也是他单纯的性格让他笃信他人的话,而他的悲剧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社会的悲剧,但却又仿佛宿命一般,无法摆脱,让人唏嘘不已。

影片在叙事上完全摒弃了传统的顺时针轴,采用三段式倒叙的手法还原事件的起因经过。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事件背后隐藏的真相而不是事件本身,这和非行导演第二部作品“全民目击”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比起后者更复杂的线索与人物,本片的线索和人物关系要简单的多。有观众评价本片“蛇头虎尾”的确不无道理,第一段故事中阴森诡异的配乐,人烟稀少的古宅,外加帅哥美女探奇般的旅行,还真有着老套廉价恐怖片的味道。这样的桥段很容易让观众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不过还好,后两段故事把影片拉回了水准之上,也让整个故事的主题得以升华。特别是作为全片核心的第二段叙事中,时而欢快,时而急促,时而悠扬,时而诡异的配乐让本是阴暗沉重的影片主题有了一种别样丰富的感觉,特别是张静初的表演,一改往日清纯玉女的形象,韵味十足风情万种的少妇形象被演绎的恰到好处。任达华的表演就更不用说,一个游走在善恶间的“老实人”,一个渴望随着岁月流逝淡忘过去的孤独人,一个被背叛被抛弃的伤心人,陈志辉这样一个有着复杂内心情感的角色被任达华诠释的淋漓尽致,很难想象如此“洋”的一个演员将如此“土”的一个角色表现的入木三分。

全片的情节设置可谓良苦用心,也体现了导演对叙事手法大胆的尝试,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故事情节本身却并不值得推敲。比如为何陈志辉在杀完人后并未选择离开而是一直住在那里,之前他并不知道一群年轻人会来借宿。而在他第一次杀死黄家人后警察已经到过现场,而却没有封锁现场和锁定犯罪嫌疑人?这都有悖于常理,只能说,这是逻辑妥协于剧情需要。

作为非行导演第一部作品,本片无论情节设置,叙事手法以及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核都可谓上乘之作,特别是在国产电影组团忽悠观众的年代,这样一部犯罪悬疑电影更具有现实意义,虽然很多不足,但是希望之光却熠熠生辉。

守望者罪恶迷途影评(三)

近些日子,无情无绪,屡次自我说服后,仍旧执拗地不愿回归现实,任由灰色的心绪攻城略地。

新电影,竟选择了据说集惊恐悬疑于一体的罪案片——《守望者:罪恶迷途》。看到海报上一脸沉郁的任达华,非但不怕,似乎还有点心有戚戚焉。简单的故事,倒叙的手法,却也节奏紧凑,情节流畅。感觉得到,编导不是要为“大片”而“大片”,委实想与观众分享些什么。不论票房如何,真诚的态度本身在浮躁充斥的演艺圈已属难得。

人生最重要的二十年,陈志辉竟在狱中度过。因爱生恨,因恨而要将所爱毁灭,这无疑是极端的个性。二十年,偏执或多或少被压抑,但任凭怎样的监狱都无法将人彻底改造。夹杂恨、愤怒与不甘的恶缺乏泄导的通畅渠道,负面能量持续累积着……

出狱后,他本想与亲人团聚,过平常人的生活。但不幸的是,每一选择的关口,与他萍水相逢的男女所展示的,都是这个世界无耻丑陋的一面,而不是隐匿在表象背后的善意真情。

最令他难于忍受的,恐怕是“途中”陌生女人对她们伴侣的轻视与背叛。二十年的肉体囚囿,二十年的内心绝望,不也是因为无法接受曾经深爱的女人鄙夷的言语、冷漠的表情与善变的心么?这样,累积的怒与怨被唤起、被放大。最终,于善恶的交叉口,他纵容自己将余生驶向不归路。陪葬的人,有曾经伤害过他的女人的至亲,亦有本与这遥远故事毫不相干的年轻生命。

但,世界不仅有他所看到的浪荡、轻浮与背叛,更有他没有看到的庄严、深情和坚守。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彰显诠释真善美的细节、人性中那些明亮温暖的片断能早些进入他的视线,或许结局便是另外的样子了。可惜,人生不能彩排。

报复还是宽恕,这是一个问题。报复了他人,无疑也毁灭了自己。宽恕了他人,又何尝不是在拯救自己?不幸的是,他选择了前者。双手沾满鲜血,内心充满复仇的“快感”,恨,真的会消失么?当然不会,它会像无底的黑洞般,将整个世界渲染得一团漆黑,并最终吞噬掉阳光下所有美好的部分。

善是什么,恶是什么,人性是什么,或许本没有答案,如果有,亦远非理性主义者以概念与逻辑架构的那般简单。迷途中,人将做出何种选择,其根据是什么,又怎能以三言两语一一作答,这就是“人”。试图用统一的言词形容独一无二的生命,非但不是对人所能具有的深刻“洞察力”的佐证,反而是对“人”之为“人”的丰富性与神秘感的轻浅解读。

人,就是他活着,世界,不外世界观。

回到电影,任达华是老戏骨,演技自不必说。陈思成日渐成熟,我看好他。虽不想但不得不承认:女演员,在这部戏中,真的只是配角。

守望者影评1300字


守望者影评

伴着鲍勃迪伦的《The Times They A-Changin》,五分钟的片头不仅是民兵义警组织命运起伏的概况,更是时代变迁中美国群体意识和思想潮流的浓缩。这是精简光影构建的人性迷失的浮世绘,摒除现代化的炫酷科幻元素,以简洁的画面概念加以替代。冰冷沉重的迷茫与绝望压抑的虚无构成了架空于3080年代的平行世界。
与其说它是一部超级英雄类型片,不如说是从内容到象征的反英雄尝试。从阴雨灰暗的天空到夜晚肮脏的街角,充斥着政治的血腥与人性原始的丑恶厮杀。而本该遵循英雄大战胜反派套路的主角们,并非作为拯救者而是被救赎者存在其中,进行着他们的守望。每一个人都代表着时代洪流下的一个群体,这是反英雄的时代,更是他们的悲歌。
罗夏:偏激的右翼分子
作为社会最底层的成员、妓女的儿子,罗夏饱受欺凌的童年造就了他极度偏激固执的正义观道德至上而非遵循法律的惩戒方式。他认为城市每一个角落都是肮脏的;被刺杀的蕾丝边侧影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她的死也是受那不堪的生活方式所累;不愿意跟随他查探笑匠之死的夜枭是堕落而怯弱的,这让他非常的失望。雨夜中孤身行进的背影苍凉而孤寂。他是独狼,也是唯一清醒的守夜人。
白天他是举着末世降临的末日论信徒,夜晚他是带着墨迹测试面具的右翼义警。有的英雄只想过摘下面具的生活,而有的英雄戴上面具才成为自我。罗夏超越了面具与身份的禁锢,他对自己心中的正义无与伦比的执拗上升为宗教式狂热的信仰。然而,个人行使正义的标准和途径能否为大众所接受、能否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需求,则全然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不能揭发真相便让自己随真相一同长眠,除非死才能让他不再尝试揭露。在影片结尾,这份对正义的完美主义探求造就的死亡与其说是为真理殉葬不如说是为控诉绝望。人性不能以理解来抚慰,只有以死亡来威慑。英雄们的尝试没有让人们产生忧患意识,反而助长了侥幸心理罗夏终于明白,自己无法得胜。他或许可以战胜法老王,但永远也赢不了与本性的战争。
再偏激的右翼分子,总会在与本性的对抗中败下阵来。人无例外,尽头终将是自己对抗自己。再无胜者。
笑匠:可悲的虚无主义者
作为本片阴谋论的执行者,笑匠不再是侠肝义胆独立于体制之外的钢铁侠式英雄,而是政治家的侩子手。他经手了刺杀肯尼迪、越战屠杀,甚至帮助尼克松掩盖水门事件。笑匠是一个最反英雄的形象。除了政治事件外,他射杀怀着自己孩子的越南女子,并试图强暴自己深爱的丝鬼,极力殴打游行民众。生命于他而言不过是一场玩笑,我们什么都不是。英雄也好,世界也罢。战争也好,和平也罢,生死有什么关系。
与在思想上趋近极端理性主义的半神曼哈顿博士相通的是,他的虚无观念出自对人类世界的失望。只是,曼哈顿博士选择遁世而走这一消极逃避的态度,而他选择了消极对抗。虽然二者态度都是历尽劫波的悲观,但笑匠将愤怒充分宣泄毫不加以掩饰。小酒馆里射杀越南女人时,开枪毫不犹豫,并以都是他妈的战争害的为自己辩护。可见,在法律秩序的理性崩塌、人类道德底线丧失的情景下,动物本性暴露无遗。但人往往以环境作为自我开解的理由,却有意识的避开谁造就环境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扎克并没有单纯的塑造笑匠的残忍。在得知自己将命不久矣时,喝醉的他跑去找身患癌症的老对头死神倾诉。他不需要回应更不需要安慰,只要对方了解他引以为傲的光辉岁月就好。属于他们的时代早已逝去,荣光亦随着不知悔改的世界渐渐消散。屋子里摆满的丝鬼一世的照片也只能让他忆起痛苦交杂短暂甜蜜的往昔,而往昔不能复现。所有视之为空的事物都已成空,唯有鲜血与死亡是真实。
唯一得到传统意义的大团圆结局的是沉醉在光辉岁月不肯自拔的丝鬼一世、以背德结合开始的夜枭与丝鬼二世。他们是每一个时代中数量最多存活率最高的群体,最常见的现实主义者。懂得审时度势,明白当退则退。即使是在守望者团体未解散之时,他们也从不主动代表亦不过分追随任何一种思想或主义。他们没有罗夏对正义偏执的狂热,没有笑匠对世事漫不经心的无视,没有曼哈顿博士有序理性的超脱,更没有法老王蓬勃的野心。
背负的越多就越像世界的孤儿。孤儿们有的死了,有的离开了,有的如愿以偿轰平了世界在废墟中守望。唯有我们活着。
守望者与娱乐绝缘。在沉沦的世界里,在心灵的废墟中,似乎英雄们惯有的桥段都没了踪迹,飞檐走壁除暴安良也都泯灭了意义。不仅产生文化效应激化个人主义,更突显出了人与世界、人与大众、人与正义之间关系的无解命题。创作出《V字仇杀队》的艾伦摩尔惯用反英雄主义和敌乌托邦手法,没有了清晰正邪之分和明显的善恶界线,这也使它在英雄电影中走出了新路。但在对人类未来的展望上,无论是艾伦还是扎克斯奈德都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只奉献出一曲壮烈的时代悲歌。曼哈顿博士说出我可以改变一切东西,唯独对人性束手无策后遁世而去,罗夏将鲜血洒落也不愿再临这个歌颂着被谎言包裹的和平的世界,而笑匠在生命尽头才真正明了为何自己终生都不过是一个玩笑。对于一个美好新世界的到来,所有人都唯有守望而已。

电影《守望者》观后感


电影《守望者》观后感

开始是冲着任达华去看的,很少见他饰演那种落寞的底层人物,这次他是个特别偏执的杀人狂,从开始就一直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很揪心也很不解,不明白他的心结为什么那么深,以至于把许多无辜的人都一一杀害,最后还赔上了自己,带着很深的疑惑希望能在后面的故事中找到答案,好在导演很明白观众的心理,用层层倒叙的手法将他的心路历程慢慢铺陈开来。

一个服刑20年的刑满释放人员,面对着陌生的世界,本来可以有着平淡但是充满阳光的人生,偏偏在错误的时候碰到了错误的人,看到了一些表面的浮华表演,听了一些所谓的生活感悟,就将心中早已深埋的仇恨无限放大,匆忙地踏上一条不归路,最让人叹息的是,第二天的阳光照常升起后,他已经带着一切的爱恨情仇永远的离去了,而那些释放他阴暗心灵的的所观所闻才露出了或善良或无奈的真实面目,总之无关仇恨。

这就是生活,它总是让我们经历一些、失去一些,才能收获一些、感悟一些,很多时候我们的脚步太匆忙,很少有时间和耐心细细去品味我们所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如歌中所唱爱恨就在一瞬间,往往就在一念之间结果就有可能大相径庭。

他去复仇前在一个岔路口犹豫了很久,两个路牌:潘家镇和孟楼,潘家镇住着他的仇家,孟楼则是他一出狱就想去的地方,那里有他的亲人在等着他回家吃团圆饭。

《了不起的守望者》观后感


《了不起的守望者》观后感

之前的记忆是我读过这本书,因此打算重读一遍再进电影院,可是翻遍了书柜只发现了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原来是我记错了,装酷失败。朋友安慰我说,霍尔顿宣称他最喜欢的两本书之一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也算有一丝联系啦,我较真翻了一下,结果发现他只是迎合他哥而已。谢谢你的安慰。

我纠结的并不是我记忆的偏差,我早就知道它已经无可救药了。我感怀的是它竟然也是理想主义者最后的呐喊,如果说开朗的人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是守卫理想的花火,而我看到的只是现实冷酷的悲凉。

和《悲惨世界》这样的片子一样,据说盖茨比在票房上并没有了不起,这或许从侧面证明了我的看法:在这个冰冷的时代,理想和信念,Who care?

说实在的,看完这部电影感觉略有失望,虽然我没有读过整本书,但是就光和小说简介相比,差距也很明显,那种坚守理想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冲突完全没有表现出来。黛茜的性格完全被弱化,只是一位容貌出众的普通女性,在时代里随波逐流罢了;而盖茨比则几乎被傻子化了,就凭他在剧中的表现,完全不可能在作品着力批判的时代里混出头,更不谈那段口中描述叱咤风云和浓墨重彩描绘纸醉金迷。梦想的高远和现实的冰冷完全没有冲突起来。如果要给分,我只能打到7分。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他在乎的事,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每个人都会犯傻。像我这种自诩人生导师的人也会犯傻,1998-2001年犯傻过一段时间,2010-2013年又集中犯傻了一段时间。那些我曾语重心长开解、规劝别人的言语完全对我自身无效。那些无数次被证明过了的真理,在我提醒别人不必亲自撞到才回头的同时,自己却义无反顾的撞了上去。那些早就在心里划下的底线,只要犯贱跨过去,必定没有好果子吃。

说到这里,我开始慢慢的理解我的父亲,也要感谢他。我曾经对他保守的观念嗤之以鼻,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或许正是他当初的某些坚持给了我现在这种生活状态,或许并不完美,但肯定知足。那些真正关心你的人给你提出的建议,你可以不认同,但一定要尊重,因为它的价值是无容置疑的。

要我这种没有什么理想的人谈理想的珍贵,真是很为难,因为我的人生要避免像两本书里的人物那样因为守卫理想而落得惨淡收场。坦白说,在刚开始动笔的时候心里是怀着怨念的,最近怨念比较重,我想通过文字发泄出来。可是随着这篇观后感的写作,笔下文字却带给我另一个结论:我需要为坚持过的理想感到失望、后悔以及羞耻么?文学作品展现的是冰冷的现实,但其中真意却是盛赞理想的高贵,致敬崇高的人格。这是个多元的世界,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都要尊重,能够做到和而不同那是最好,而做不到的话,也没有必要强求,Let be!


《守望者》观后感800字


《守望者》观后感

有的时候我特别庆幸,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超级英雄的时代,但有的时候我又非常悲观倒不如生活在一个有超级英雄的世界。
超级英雄们凌驾于权利和法律之上,虽然带着一副如小丑般的面具,甚至像小丑一样娱乐大众,像小丑一样孤独。
每个超级英雄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己及人,拯救世界,哪怕要用一城认得性命和对全世界的欺骗,他们也要对自己所理解的正义从一而终。但是正如布罗茨基说的那样,没有任何恶是不含一点善的,而且可能相反亦然。在我看来,每一个超级英雄都只是上帝的代行者,为了消除恶而背负恶,最后和恶一起下地狱罢了。试问难道把小女孩杀掉喂狗的人的生命就不是宇宙的奇迹么?我一直很在意电影里的漫画,船长为了保护妻儿的生命不惜在海上伶仃漂泊,与尸为伴,但他最终砍杀的海盗却是自己的妻子。
更为可悲的是,守望者们虽然换来了和平,但对于守望者们守护的对象来说,超级英雄也好,造成冷战的政治家们也罢,都只是电视机里的影像,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哪怕世界大战近在眼前,卖报的依旧卖报,打劫的依旧打劫,身处越战的妇女,她所在乎的并非是眼下何等的悲惨世界而是那个来自敌国的腹中孩子的父亲能否负起责任。看完船长的故事后,那个孩子也只是把书一扔,直呼无趣,殊不知下一秒他便要飞灰烟灭。超级英雄们像一只精致笼子里面的金丝雀,被挂在孤山的悬崖上放身歌唱,试图用歌声淹没脚下的荒凉。他们穷尽所有想要拯救的,是一个浑然不自觉的世界;人们原是正直的牺牲,却对自己正在成为政治家们的祭品如此麻木,这是一个多么讽刺的笑话!
但纵然如此,我依旧对超级英雄们颇有好感,尤其是对D.C.漫画公司的超级英雄们。D.C.旗下的英雄多为普通人,却比普通人任性得多。他们带上小丑般的可笑面具并非做好事不留名的高尚道德情操,而正是应为身为人类的软弱。他们任性地摘下身为公众的面具,却无法摒弃肉身,人类的懦弱和恐惧无时不刻萦绕这他们,因此他们只能套上头套穿上紧身衣,纵然陷入道德嗯好法律的尴尬处境。退一万步说,监狱里那几十个想要把罗夏粉身碎骨的囚犯正是白罗夏所赐才得以为他们的犯罪行为负责。然而这些同样软弱,只是带上了面具而已的孤独人们却终究脱离了人们,没有朋友,也失去了生活,他们身处似乎是一个与公众脱离,的平行世界,不知埃及王结局如何,我只是知道,幽灵船真正所要的,仅仅只是船长一人的灵魂。
守望者最终终于了结了各自的使命和热血,上一次摘下面具是迫于法案的实施,只是上一次守望者如同投降封官的梁山好汉,逐个刺死,而这一次,至少有夜枭和丝灵过回了安逸宁静的生活,就像巴金斯销毁魔戒的冒险结束后回到袋底洞那样,真正的英雄,大概就是如此。


ps:题目不是原创的,是王朔一部小说的书名,擅自拿来做标题,或许王朔的意思并非我所用的意思,但自认为这标题用来形容守望者是再合适不过了的。

喜欢《读《麦田里的守望者》随想》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电影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