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罗马故事观后感 > 地图 > 罗马故事观后感,2024罗马故事观后感
罗马故事观后感相关栏目
罗马故事观后感热门栏目
罗马故事观后感推荐
罗马故事观后感

(共 1356 篇)

  • 1、 罗马故事观后感1000字模板12篇

    和书一样,观看电影或者视频也可促进人的成长,在观看过程,会不断的各种想法迸发出来,观看完的以后,心中感触颇多,明白了很多道理,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那么该要如何写好观后感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罗马故事观后感1000字模板12篇,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罗马故事观后感【篇1】

    罗马人的故事,第三册,只有三章

    格拉古兄弟

    马略和苏拉

    庞培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第一章,盐野应该把对西庇阿的喜爱延续到了他的外孙。对于格拉古的父母也不吝篇幅详细描述了,尤其不吝对西庇阿女儿−格拉古兄弟母亲−的赞美。格拉古兄弟被教育成了正直的青年,一心只想为市民做点事,为罗马尽心,而没有其他的政治抱负。或许眼光犀利,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但过于理想化了,无论是农地还是公民权,在当时都是不能动的奶酪。即使赔上他们的热血,兄弟两的提案还是被速度的废除了。护民官这个职位也被元老院所忌惮,苏拉后来的一系列针对,证明了这点。

    格拉古兄弟的母亲,中年丧子,,但没有一蹶不振,她还是一个优雅的女性,无数的人造访她的居所,她的沙龙让我想起了林徽因的客厅。敬佩坚强的女性!

    第一章反思了罗马的迷茫,格拉古,马略,苏拉,或许庞培都考虑过如何让它正常高速运转,虽然马略,庞培没那么有政治目标。格拉古兄弟或许对年轻人的更有启迪意义,在一个大机构里如何生存发展并施展才华。

    马略,在书中不出彩,不过他也是解决了自耕农的失业问题,稳定了这些以前的罗马中坚力量。另外打仗确实也打得不错。

    苏拉,有趣的多,他开创了很多罗马的第一,第一次武力夺取罗马,无期限的腐败官……辉煌的战绩,独裁者,但又不眷恋权势,他的改革包括了罗马的各个方面,虽然他死后8年,苏拉体制就被苏拉派颠覆了。苏拉致力于修补罗马这个到处洞的破口袋,终无果。

    马略和苏拉,两个政敌,腥风血雨的年代。

    庞培,由战争起势,倚仗了家族雄厚的资金实力。用自家的钱就可以轻易组起几个军团的人,果然是没人能阻止他在罗马一往无前的步伐。不过,他打仗也确实有两把刷子,也善于外交攻势,天生的指挥者。小亚细亚,也是靠他才能平定下来。苏拉很喜欢他,不过也是他最后彻底颠覆了苏拉体制。但是他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纲领,或许他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3总体没有2精彩,可能那个迷茫的时代,本来就没布匿战争时期充满了干劲吧,毕竟那个时候罗马在上升,充满了力量。期待恺撒,期待新的精彩。

    罗马
  • 2、 电影罗马观后感

    电影《罗马》是一部由阿方索卡隆执导的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年轻女佣克里奥因为一场意外的怀孕而与她工作的这家庭中的四个孩子之间发生的生离死别的故事。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得主《罗马》将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2月份上映,影片由阿方索卡隆执导,全片以黑白色调为主,像极了回忆的颜色。有人说,《罗马》这部电影是导演阿方索回忆童年的作品,看起来似乎确实是这样。

    影片的摄影很棒,在今年还曾获得波士顿影评协会最佳摄影奖,配乐也很美妙。两者之间配合的恰到好处,不管影片讲的什么故事,都会让人有种代入感。回忆对每个人来说,似乎都是一个个的片段,电影中也是真实呈现了这一点。

    ()

    保姆一直都把雇主家的孩子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但孩子们似乎并不把她当做亲人。电影中有一幕是,保姆和疑似童年阿方索的佩佩在天台上玩假死游戏,保姆说自己喜欢死了的感觉。那个时候,我认为她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阶级差异。接下来的一幕是不会游泳的保姆走进大海去救雇主家的两个会游泳的孩子,当所有人都回到岸上时,大家都紧紧抱在了一起,这一幕令人很是感动。影片中的保姆和女雇主,两个被抛弃的人,虽然身份上有所差异,但在此时此刻,似乎是平等的。到这个时候,大家才开始敞开心扉,了解彼此之间的事情。

    不知道接下来这一幕是不是导演的情感流露,经历了这些事情,在回去的路上,孩子们便对保姆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也是在这个时候,阶级差异带给人之间的伤害才逐渐淡化。

    记得导演说过,他拍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与心中的自己和解。对我来说,影片让我对生命里的某段回忆达成了和解,也让我对之前对于阶级差异产生的悲观的想法的和解。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

  • 3、 《罗马假日》观后感

    《罗马假日》观后感

    《罗马假日》是一部非常好的黑白老电影,没看过的真的应该看看。《罗马假日》的主人公安妮公主(赫本扮演),在意大利出席接见会时有一个特写动作,把鞋脱掉蹭蹭脚,然后把鞋穿上,再把鞋脱掉再蹭蹭脚,最后把鞋落在站在的台上。后被公爵以约其跳舞才把鞋穿上,避免了尴尬。当初我没理解,看到她在罗马一市场买鞋我才懂得她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当晚由于公爵夫人安排第二天的行程,使其失去理智被医生打了一针镇静剂,安妮装睡然后趁看守不备跑到罗马广场并睡着了,被一个小记者(派克扮演)发现并被迫带回家,安妮公主就这样在社会的底层生活了两天,着实快乐了一把,后和小记者产生了爱意,要不是小记者有良知,她在罗马私自外出的消息和照片就被刊登到报纸上了。

    王宫的生活就像她穿的鞋,他感觉不舒服,而普通市民的生活就像在市场买的鞋她感觉穿的舒服,她渴望的自由生活,不被约束。但最终安妮还是回到了王宫,小报记者把照片还给了她,最后念念不舍的离开安妮。(观后感 )让看电影的感到惋惜,其实就是作者的一厢情愿。

    我为什么写《罗马假日》的观后感呢,其实人在一生上下来就以被分成三六九等,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平民羡慕富人的奢华生活,富人羡慕平民的无拘无束,世上存在完美的生活状况吗?只有上帝知道,世上真的有上帝吗?我看还是快乐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比较实际。

    最后说一下赫本,她经历了三次婚姻,去世的葬礼上,七十多岁的派克去参加葬礼,派克在她的墓碑上深深的一吻,说了一句话,你是我一生的最爱。派克身高1米91,长的非常英俊,电影演的非常好,还有一部(百万英镑)演的也非常好,我挺喜欢。

    其它的他俩演的电影我感觉不如这两部,但百万英镑电影里没有赫本。

  • 4、 《罗马》观后感600字

    《罗马》观后感 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罗马》。 片名指的并不是意大利的罗马,而是墨西哥的罗马,因为,导演是在墨西哥长大的。这部电影的后劲儿很大,以至于看完后有一种绕梁三日的效果,时不时会想起。后劲儿很大,就代表前面不怎么样。确实如此,前面的铺垫过于冗长,需要有足够的耐性才能坚持下来;前面的摄影技巧过于花哨,常常晃得我晕头转向。当然,你完全可以把它归咎于导演拍完《地心引力》的后遗症。实际上,这部电影的镜头晃得不是特别厉害,算比较节制,不像日本电影《摄影机不要停》,它前面的一镜到底简直可以让人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然而,只要你熬过这一关,就可以享用接下来的饕餮大餐了。说来也奇怪,最近看的几部电影采用的均是这种路子包括前面提到的日本电影《摄影机不要停》必须要经历风雨,才能够见到彩虹。难道就没有不经历风雨也可以见到彩虹的电影吗? 导演用黑白画面将电影呈现出来的用意无非是为了更好地还原旧时代,但如今的技术使得摄影机拍摄出来的黑白画面异常清晰、过于精致,多多少少削弱了粗砺的感觉。黑白电影与黑白电影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模糊的黑白电影一看便知是远古时代的产物,而清晰的黑白电影一看便知是数码时代的结晶。就算生平没看过几部电影的人在看到一部黑白电影的时候,也能够通过画面的质感快速分辨出电影是很久以前拍摄的还是最近拍摄的。 文艺片有很多种拍法,最常见的两种,一种是镜头服务于故事,靠引人入胜的剧情吸引观众;另外一种是故事服务于镜头,也就是所谓的作者电影。我喜欢前者,因为它的代入感很强。其实,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故事无疑是最重要的,镜头属于辅助性工具,运用得当可以锦上添花,运用不当也无伤大雅。后者太过自恋,无病呻吟的长镜头是其典型的标志。这种状况如果频频出现,只能说明剧本太过单薄。 《罗马》属于作者电影,可以从中看出有不少导演的个人经验烙印在里面。表现手法同杨德昌的《一一》类似,通过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一个时代。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两个女人遭到两个男人背叛的故事。这两个女人,一个是主人,一个是仆人,倘若一切顺利的话,她们未来是要被分割成两个家庭各自为营的,不过,在历经一系列变故之后,主人与仆人的界限已然模糊,她们带着各自的伤痛,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男人不可靠,女人当自强,导演似乎在歌颂女性的伟大。从另一个角度讲,它亦属于励志片。没有哪个女人天生就具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第一眼便判
  • 5、 罗马roma电影观后感

    其实这部电影,看起来还是有些令人不愉快的,整部电影的基调是有些昏暗的,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也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环境下的一种生存状态吧!女性是很伟大的,但也是很悲催的。以下是罗马roma电影观后感,与大家分享。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自己地方的外人。这片土地的历史,是抛妻弑子者用别人的血写成,即使用上大海那么多水也无法洗净。《罗马》(roma)的导演艾方素柯朗(alfonsocuarn)呼唤出潮湿的个人记忆,因为私密,所以抽离大概是半空中的飞机与地面上行走的galaxy房车的距离。柯朗深沉的感情,被波涛汹涌的政局所覆盖,在灰调渐变的影子中压抑着。

    虽然《罗马》是柯朗私人的影像记忆,却是透过女佣cleo的经历去铺陈。cleo是墨西哥原住民,在墨西哥城的罗马区里服侍欧洲殖民者的后裔。数百年以来,本属于这土地上的人不断被各种名目的势力所驱赶:殖民、圈地、改革、发展,都是掠夺的代名词。

    故事跟随一个在底层中的人移步换景,1970年代初的墨西哥时代剪影铺展开来。不论是阶级、性别还是种族,cleo皆属于被压迫的一群。柯朗紧贴着她不由自主的脚步:身在底层,无法看清盘根错节的社会结构和正直阴谋。

    柯朗只想讲述一个在时代洪流底下,在脆弱心碎、摇摇欲坠之时,仍鼓起勇气捉紧自己所爱的人即使那是别人的孩子。cleo的原型是照顾柯朗长大的女佣libo,现在已经74岁。

    《罗马》是贬父扬母的:cleo服务的一家人,父亲因外遇而抛弃妻子和四个儿女;使cleo怀孕的男友fermin知道她怀孕后,马上不顾而去,后来干脆否认,甚至可说是间接杀害了自己的骨肉;腐败独裁的墨西哥的执政者则对争取公义的学生大屠杀。fermin以及和他一起练武的青年们,就是政权招募来接受美国中情局训练的杀人机器,一个叫「loshalcones」的民兵集团。

    只有女性承受着:cleo、她的姊妹及其他家佣,以及cleo的女主人,从照料孩子到清理狗屎。与偶尔情绪爆发的女主人相比,cleo总是忍耐着、压抑着。避免煽情的导演以低调平静的摄影风格,配合非专业演员内敛的演绎,把暴行带来的血腥与弱者承担的苦楚冲淡。

    几兄弟姊妹中最爱黏着cleo的小弟pepe,偶尔口中会吐出谜一般的、有关他梦里的前世今生、不像他这个年纪的小男孩说的话。这个在梦里上天下海的男孩大概就是导演的化身。pepe一家在电影院看的电影《蓝烟火》则是启发柯朗后来创作《引力边缘》的科幻作

  • 6、 罗马假日观后感集锦

    电影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作品中感触人心的地方,往往让我们感慨万千。这时我们可以把学习到的新东西写在观后感上,写观后感时应该有重点内容,而不是将所有感悟都写在文章中。如果您对“罗马假日观后感”感兴趣那么这篇文章一定值得您一读,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罗马假日观后感 篇1

    奥黛丽赫本这个名字,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可是由于工作繁忙,一向无暇去观看她的影片。昨日,看过《罗马假日》之后,我最终见到奥黛利赫本,确切的说,我最终见到了天使,见到什么是神!见到了历史上最美丽最高贵的女神!就像是魔术一样,她深深地摄住了我的魂魄!无可挑剔的美貌和演技深深震撼了我,令我为之倾倒,并最终居然倒导致了我的失眠!!而在此之前,这种感觉从未有过!

    不一样于玛丽莲梦露的性感于张扬,赫本美貌、高尚、善良、慈爱、贤淑、端庄、稳重、不朽,身上的和风甘露祥瑞之气,以及她所释放出来的兼收并蓄包容万物的宽宏气场,足以打动你,打动任何一个人!她被人们称为永恒天使、凡间的精灵、优雅的公主、千年难觅的瑰宝。毫不夸张地说,当你看过《罗马假日》,之后,你就会深深爱上剧中的公主,爱上了赫本。我就是如此,因为应对这样的天使,又有谁不会爱上她呢?!

    拥有无数头衔和称号的奥黛丽,不但美貌,并且人品极佳,晚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为关心妇女儿童而奔波于各大洲,曾多次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直到1993年辞世。

    赫本的墓地位于瑞士的日内瓦湖边一个叫tolochenaz的小村庄。心痛没有与她于同一时代。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我能够亲自前往,为她献一束鲜花,表达我的敬意!这或许是我的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可是期望有一天它能够实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神,如果有的话,她的名字就叫奥黛丽赫本!

    罗马假日观后感 篇2

    影片讲述了高贵任性童心十足的公主,在皇宫外游荡的两天时光里,体验了许多她从未有过的事情,不但爱上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生活,并且还爱上了那位英俊潇洒的记者乔。最终在乔家的时候公主本来想留下来,当听到了广播里说她的国家因为她的失踪而感到恐慌时她选择了离开。爱有时能够很自私,但有时也能够很无私。公主为了国家、家族放弃了感情。

    乔是一个伟大的男人,他没有叫公主留下,如果他说叫公主留下,可能结局就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影片的最高潮是到了记者招待会的那一段,乔与安妮公主的眼神交流,当他们俩四目对望时,虽然俩个人没有语言上的交

  • 7、 罗马观后感600字

    《罗马》观后感 文/梦里诗书 《罗马》是一部与我们认知中意大利罗马完全无关的作品,在这部电影里导演阿方索卡隆所一展的是他在墨西哥城罗马区的往昔记忆,是第三视角去再现动荡时代下个体的命运,而于此中电影所蕴含的又不仅是女性意识的崛起,更是面对困境我们该如何去重塑自我。 黑白之间大量长镜头的运用,使《罗马》从始至终给人带来最为直观的感触是平淡,但这种平淡又有别于冗长,相比于很多同类型回溯过去的电影,《罗马》更像是卡隆立足当下对过往时代的一次回望。第三人视角的审视,叙事已然不再是电影最为关键的核心,氛围与记忆凝聚而出的是足够客观中立的视听语言,而无论是残酷的宿命,还是崩溃的情绪,电影又都在尽可能的保持了以克制,由此所形成的《罗马》,悄然间便营造了一股属于平民的史诗氛围。 卡隆在这部电影里将镜头聚焦于了两位女性身上,她们一个是未婚先孕的女佣,一个是面临家庭危机的女主人,虽然身份各不相同,但她们却又都经历了一个暴动,阶级对立矛盾不断加深的墨西哥社会,在这样的时代里被虚伪善变的男性伤害,她们如何去弥合伤痛,如何在一个剧变的时代中学会坚强,是《罗马》的剧情张力,电影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积聚起巨大的力量,终构建了于无声处闻惊雷,巧夺人心的内核。 对于卡隆来说,《罗马》更像是他对故乡所撰写的一篇散文,如果你熟悉这位导演,熟悉他的作品,那么不难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他对自己往昔生活的一次追忆,反之则在某些层面的认知上会有感是是晦涩的,这也是这场带有鲜明私人风格电影所仅存的问题,但好在卡隆他并没有将自身的格局只是局限在一次乡愁的追忆上,虽然电影对时代背景的体现是隐晦的,但仍旧并不妨碍他将家国 、女性 、 政治 、 阶级融入到一部电影中。 透过这一系列的内在沉淀,以及处处隐喻的构思,电影也逐渐完成了意识形态与艺术表达的统一,《罗马》虽然没有高潮迭起的情绪,却饱含了无比充沛的情感,而最为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海滩边的那场戏,伴随着一波波浪花,历经劫难的他们想拥一起,潸然泪下。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挫折的人生,当命运的天平滑向未知,爱的力量会成为最重要的砝码,生命也会由此在爱中迎来真正的成长。 我们的生活会有所改变,我们会一起度过,这会是一场冒险,这是电影中历经磨难后女主人召开家庭会议的原话,也是电影对人性真善的笃行,其实在任何挫折中,我们都可以选择用爱来拥抱希望。
  • 8、 《罗马》观后感1000字

    《罗马》观后感 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罗马》首周末不到三百万进账,基本退出了这一波中国市场的博弈。而早十天引进的《何以为家》则在《复仇者联盟4》嘴中虎口夺食,上座率一度反超《复仇者联盟4》,正喜大普奔地朝三亿大关挺进。《何以为家》原译《迦百农》,是《罗马》今春奥斯卡典礼上的主竞争对手之一。 不论从技术还是艺术层面,阿方索卡隆执导的《罗马》都没得挑,但论叙事性和故事的代入感,《何以为家》更胜一筹。同样是不无苦难的家庭故事,《罗马》与《何以为家》走了当代电影创作的两个反方向。《罗马》极尽克制,哪怕中有暴乱等的悲剧性大场景,也仅只作为人物命运的一个插曲,不点火也不煽情;《何以为家》则紧紧抓住小主人公苦难的稻草,煽情和控诉双管齐下,这本是它在奥斯卡外语片的角逐中败北的短板,如今却成了它在中国市场收获上座率的保障。 至此,今春奥斯卡颁奖季热门影片已有《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小偷家族》《何以为家》和《罗马》等多部艺术片陆续引进,而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的大赢家《罗马》,成票房垫底的一部。要知道中国市场在奥斯卡艺术片引进阵线上苦耕多年,从2012年《艺术家》《国王的演讲》的424万和 640万, 到去年《三块广告牌》《水形物语》的六千多万和破亿,再到今年《绿皮书》的4.77亿,连奥斯卡颁奖季前引进的《小偷家族》也有近一亿进账,一度让我们看到引进艺术片的春天,谁想《罗马》脚底一滑就回了解放前。 《罗马》导演阿方索卡隆执导并非无名之辈,作为近年横扫奥斯卡的墨西哥三杰之一,曾两度擒拿奥斯卡最佳导演殊荣。阿方索卡隆的名号在中国的响亮度,并不亚于他的两位墨西哥老乡伊纳里多和陀螺,他操刀的《人类之子》在中国拥有众多资深影迷,执导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更是风靡一时,另一部《地心引力》也曾刷新过中国观众的眼球。不论是他的个人名望还是他作品的流通度,都不该是两百万的门槛都迈不过的困难户。 不过也不必为《罗马》的低票房纠结,《罗马》属于阿方索卡隆个人私货,本就不是什么流通属性的作品。影片取材于导演童年境遇,是对自己私人生活的截取,不论是在叙事上还是影像呈现上,皆忠于艺术文本和导演自我表达,丝毫没有取悦观众的意思。其实无需经受中国市场的检验,《罗马》在艺术片里的小众地位,早在它虏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时就已分晓。这种艺术片能进中国主流院线,和小众中的小众观众打个照面
  • 9、 罗马观后感300字

    罗马观后感 1971年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一个叫罗马的中产社区。一位本地女佣,侍候一个拥有四个孩子及离异母亲的家庭,感情受骗,产下死婴,继续生活。 我上次看黑白电影,可能还是辛德勒名单里最后的几组镜头。但这个故事里,海边灰白的天,黑白的水,剥离所有视觉的斑驳,却是我回想之时的首先出现的一幕连令我皮开肉绽的日光,也不过是镜头前的一团惨白,若有若无褪去想象的鲜艳,我发现色泽并非不可或缺:意外的是,连鲜血也不可怕。 其实,那些细心的长镜头,那些沉敛的隐喻,那些最终没有爆发的波澜,最适合让我万千思绪却最终不着一言。我喜欢看故事,喜欢故事里的情感,遭遇和寓言,但正因为此我又不愿看故事。当我全神贯注的时候,我厌恶空洞,却更害怕真实。我被这种矛盾所塑造,所主宰,甘为奴仆,放声歌唱。于是我大胆地猜想,空洞与真实无异。 此刻的我,可能还在寻求证明的无边路途里。我选择闭上眼,让一个又一个镜头直接大脑。我看到大海里每一艘倾覆的船都在平行世界里安然无恙,风暴里每一颗撕裂的子弹都在胸膛中温柔的旋转。一切失控都尽在掌握。 毕竟,就算我睁开眼,也只看见光能照亮黑夜,却无法穿透迷雾。
  • 10、 《爱在罗马》观后感600字

    《爱在罗马》观后感:爱,不在罗马 虽然挺抗拒喜剧片,但既是伍迪艾伦的欧洲爱情三部曲,《爱在罗马》便不能漏掉了。 梦游一样看到后来,只见一夜成名的小市民皮萨内罗突然在大街上脱了裤子喊叫起来,卷毛热望的女友闺蜜突然宣布要离开罗马与偶像拍戏,惊愕之余,突然就失控地笑了。然后倒回去,看个究竟 相比艺术家的气质天生,明星属于制造,且可以一造再造,还造得莫名其妙,火箭升空、情欲坠地,澡堂子唱出感觉是真,澡堂子搬上舞台居然也堂而皇之这极品的笑料正是由伍迪艾伦亲自操刀,你不笑,你是辜负了老头的聪明智慧、黑色幽默。 看看以下四条并进的线,如何将所谓的明星们穿在一根绳子上,像穿起一串蚂蚱般好看 1、皮萨内罗一早出门,仿佛遭遇了蝗虫的黑麦,瞬间就被心血来潮的记者们捧上了天,继而又被狠狠摔下了地一部明星兴衰史简而概之,内容就只有今天穿了平角内裤还是三角内裤,脱线的丝袜是不是代表了潮流,睡觉是爬着还是仰着,等等等等; 2、演员莫妮卡,失意而来,得意而去,天上人间也只在一通电话之间,她憧憬与搭档的恋情时,将上一秒还热吻的卷毛一下子甩出几条街,卷毛也只有吞咽口水的份; 3、一辈子与棺材打交道的米开朗基罗的父亲,在一个形似棺材的盒子里边沐浴边唱戏,这副尊容被搬上久负盛名的史卡拉歌剧院,只是因为退休的歌剧导演不甘寂寞; 4、来度假的新婚夫妇,分开的几个小时时间里,被分别勾引,女人邂逅的恰恰是崇拜的电影明星,而明星谎称已经不公开离了婚,被妻子追上门来,慌不择路之际被一个盗贼从容搞定,并留下女人与盗贼成双,附带还感激涕零地赠送一堆财物 这是要有多高的想象力?多深的讥讽?笑破肚皮之后,你不能回想,回想会有刀尖一般的锋利,划破这声色欢场。艺术家虽然不羁,却想爱就爱,直奔主题,至少看得到真诚;明星只有水性杨花,逢场作戏,外表浮夸,内里草莽,他们溃烂的人生,充满了偶然。 这部电影借罗马之名,拿演艺界开涮,最后那对失身于妓女和失身于盗贼的蜜月夫妻,带着更加丰富的性爱技巧,果断放弃了定居罗马的梦想。 如果说伍迪艾伦将梦想献给巴黎,让爱情破灭于巴塞罗那,那么,罗马,只能是他逃离的一座荒城他在喻示一个古文明的没落吗? 爱在罗马,其实是爱不在罗马。
  • 2023-01-18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4

  • 2023-02-17

  • 2023-04-07

  • 2023-02-02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6

  • 2023-05-16

  • 2023-01-30

  • 2022-06-30

  • 2023-04-20

  • 2023-02-09

  • 2022-12-25

  • 2019-11-03

  • 2023-03-20

  • 2023-01-09

  • 2023-01-10

  • 2022-02-22

  • 2023-01-06

  • 2019-11-06

  • 2023-04-08

  • 2019-10-24

  • 2022-04-15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2-12-19

  • 2023-03-20

  • 2022-12-24

  • 2019-10-23

  • 2019-11-11

  • 2022-07-18

  • 2022-05-16

  • 2019-10-29

罗马故事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罗马故事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罗马故事观后感、2024罗马故事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