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留候世家读后感 > 地图 > 留候世家读后感,2024留候世家读后感
留候世家读后感相关栏目
留候世家读后感热门栏目
留候世家读后感推荐
留候世家读后感

(共 3234 篇)

  • 1、 读书心得:韩世家读后感万能版(7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是雨露,能滋润干枯之心。生活可以清贫,但不能无书,书给与我们的不单单是知识,还有性情和视野。观看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值得一品再品的读书心得有哪些?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读书心得:韩世家读后感万能版(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韩世家读后感 篇1

    孔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仁者何以乐山,智者何以乐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万物栖息之所;是仁者对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对自然的依恋。这是孔子对天人相结合境界的最高体验。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因为他更钟情于水。

    孔子观赏东流的水,子贡问道:“君子只要看见大水都要观赏,原因是什么?”孔子答道:“因为大水流动永不停息,而且滋润世间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就像人的德行一样。水有时在低处流动,有时在高处流动,这都有其遵循的规律,就像人的仁义一样。大水浩浩荡荡,永不枯竭,这就像人的道德一样。水流向百仞高的大山中而不惧怕,这就像人的勇敢一样。装满了却用不着用盖子削平,这就像人的正直一样。水的柔弱无所不至,就像人的明察一样。水从源头必定流向东方,就像人的志向一样,所以君子看见了必定要观赏它。”孔子用滔滔江水比做人的德行,勉励我们进德修业应像奔流不止的河水昼夜不舍,永不停息。这不仅体现孔子的智慧,而且不也暗示了孔子的一生如流水一般吗?

    孔子一生仕途不顺畅,如流水般曲曲折折。孔子35岁去齐国,见到齐景公。由于受大臣晏婴的阻止,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37岁返鲁。孔子从51岁起,先是做了鲁国得县官,后来官至鲁国的最高法官,并代理丞相。可是只有三个月的功夫,由于鲁王不听他的意见,孔子只好辞职,离开鲁国。在55岁到68岁这14年间,奔走列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厄困。于是又返回鲁国。

    社会现实却是让人痛心。周王室统治微弱,“礼崩乐坏”,诸侯纷纷崛起,伦理秩序失控,社会纲常紊乱。孔子想到自己的先祖弗父何禅让君位,正考父曾接连辅佐宋国三公,父亲叔梁纥勇猛震三鲁,母亲颜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养自己。孔子叩心自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传说中的盘古一斧劈开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开、泾渭分流?为什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样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太太平平?自己虽没有君王之位来施展政治抱负,也没有威武之师可以征伐世上邪恶,

  • 2、 读《留候世家》有感:说客定乾坤

    说客定乾坤

    ——读《留候世家》有感

    李达172班周宸伊

    众人皆知“毛遂自荐”这典故,其出自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和《东周列国志》中。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至楚国后,平原君赞颂毛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可见,好一说客!

    中华历史上说客甚多。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暴政并与众民“约法三章”,当时百姓们对刘邦可谓是感恩戴德。然而地位平平的他是如何从一个小小渟长登上皇位,且让其六国顺从于他的呢?仅因他比项羽宽怀大度,不滥杀无辜吗?不,因为他善用能人,拥有一个足智多谋、有三寸不烂之舌的张良。张良何许人也?其家五代韩国宰相,却因秦灭韩使得家破人亡。因与刘邦投缘,就跟从了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此句流传千古,这是刘邦对张良的高度赞赏。据《史记·留候世家》中记载,张良体弱多病,汉高祖让郦食帮他出谋划策。郦食认为重新封六国的后代,全部授予印玺,则可向南称霸。谁知却被张良全全反对,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之后张良为汉王一一分析,且举例的八例让汉王信服不已,曰:“未能也”。终“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令趣销印。”如此看来,若不是张良的及时劝阻,依照郦食那鼠目寸光的建议去实施,使得“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史上就不会再有之后汉文帝、汉武帝时期“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刘邦则更为一道不足为观的风景!试想,若张良思考事情不深思熟虑,没有那三寸不烂之舌,且其“状貌如妇人好女”,说白了就一摆设。这就是为什么张良不必带兵打战也是刘邦的左右臂、真正的幕后英雄!

    我国传统上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战国时期所谓的“纵横家”不外乎一个人,即张仪。他是“鬼谷子先生”的门生,施展“连横”之术,将战国晚期各诸侯及天下形势掌握于股掌之中。秦惠王十二年,秦欲攻齐,但忧虑齐、楚两国已缔结了合纵联盟,便派

  • 3、 留侯世家读后感

    留侯世家读后感范文一

    他足智多谋,是汉初三杰之一。他是血性中人,却从未显现出一丝鲁莽,他位极人臣,却视功名利禄为粪土,他用自己的锦囊妙计助刘邦取宛城,破峣关,脱险于鸿门,烧栈道,平三秦,迁都关中。立下赫赫功劳,却处事低调,进退有度,明哲保身。他就是汉留侯张良。

    读完此书,我萌生了一种想法那种人才配称为大勇之士?说到大勇之士,人们都会想到项羽。首先,他力能举鼎。力气大就算英雄吗?不能。其次,每次战斗他都冲在最前头,杀敌无数。但是,士兵这样,自然是勇敢,主帅如此,匹夫之勇。再次,项羽在被逼乌江口,四面楚歌时,自刎而死,并说了一句话无颜见江东父老。这算什么理由,只为一点颜面、名誉,便把自己性命和东山再起的希望牺牲掉,更不是大勇。所以,我认为,张良才是真正的大勇者,首先,它有血性,作为韩国公子,他敢于担负起为韩国报仇的责任,但是,就是因为初期的鲁莽让他吃够了苦头。他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却使自己无立锥之地,只好隐姓埋名,但是,可贺的是张良从失败之中汲取了经验,而这,勇于从失败之中汲取经验也不失为勇敢。终于,有一天,张良遇到一位老人,那位老人让张良拾履,并为他穿上,张良以极大的耐心完成了考验,得到了《太公兵法》,得书之后,张良便刻苦钻研,直到三韬五略,样样精通后,他便出山,在兵士只有数千人的刘邦军中当了谋士,这更是一种勇敢,不过勇敢背后是申时度势的深思熟虑。张良看人果然不错,他借刘邦之力,诛灭了暴秦,又逼项羽自刎于乌江口,功成名就之后,他对功名拿得起,放得下,急流勇退,这更是一种大勇的表现,也是深沉的城府的表现。

    其实,苏东坡先生的一篇《留侯论》已将张良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开头,更是对勇敢的精辟见解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血性在内,城府在外,才铸大勇。

    《留侯世家》读后感范文二

    看完留侯世家,最大的感触便是张良真是一个智者,对于事情的判断能力与出谋划策的能力令人深深折服,张良仅仅凭借过人的头脑和三寸不烂之舌就帮助刘邦获得天下,自己荣升帝王之师,一生堪称完美。那么,张良的智慧到底表现在哪里,他对事情的处理方法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呢?

    首先,张良善于揣摩各类人的心理。在战乱的当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张良正是巧妙地

  • 4、 张良的涅槃重生——《史记·留侯世家》读书笔记3000字

    张良的涅槃重生——《史记.留侯世家》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读到张良,他是以一个复仇者的身份登场。张良是韩国人,张家“五世相韩”,可想而知,张良对韩国感情相当深厚。大约在张良二十岁时,秦灭韩,国破家亡的厄运突然降临。从此张良便有如生活在地域之中,心灵充满仇恨,一心要为韩国报仇。“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召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现在张良离家出走,浪迹天涯,带着他的全部家产足有万金之资,到处寻访他的荆轲。据说曾经“学礼淮阳,东见沧海君”。终于给他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张良为大力士铸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秦始皇二十九年,张良和这个大力士潜伏在“博浪沙”这个地方,用那只一百二十斤的铁锥投向秦始皇。遗憾的是,由于距离太远这一锥“误中副车”。

    张良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以前几次行刺使秦始皇起了疑心,他与臣子换了车,导致张良的失败。

    提起荆轲,人们眼前或许会浮现一个青面獠牙,怒面狰狞的“刺客”现象。我认为荆轲不是一个刺客,根据史料的记载,荆轲“好读书击剑”,“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也就是说,荆轲更像是一个有学问的沉稳之士,绝非一个山野莽夫。而有的人说,太子丹命荆轲刺秦是出于无奈,而学者认为荆轲为四大刺客之一。

    荆轲刺秦失败,大多数人认为是因为荆轲剑法不到位,而我认为是荆轲的助手惹的祸。

    作为刺客,荆轲知道搭档的重要性。对于秦舞阳,荆轲只知道他“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燕国人都称他为勇士。勇士和刺客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一个真正的刺客,除了勇敢以外,还要有精湛的剑术,敏捷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这些秦舞阳都不具备。再加上两人又是临时结成的组合,彼此没有默契。荆轲对这样的组合是不满意的,也是没有信心的,内心深处希望同往的人没有按时到达,早已在西秦失败的道路上埋下了伏笔。他一直等待的是一个以杀狗为生的屠户,他没到,使得荆轲最后的失败。

    荆轲为能刺杀秦王,使得与他志趣相投,心灵相通的知己——高渐离为他走上了刺杀之路。

    在燕国被灭之后,为逃避秦始皇的追捕,高渐离早已隐姓埋名,逃到了一个叫宋子的地方,在一个小酒馆中找了一份当酒保的差事,暂时隐居,慢慢寻找复仇的机会。在一次不经意的击筑中,被秦始皇邀进宫中作乐师,复仇的种子在他心中萌发。他知道匕首之类不能带,于是将铅溶入筑中。几次演奏之后,不料被大臣发现他是高渐离,秦王于是命人点燃马粪,残忍地熏瞎了高渐离的双眼。这给高渐离落实计

  • 5、 《孔子世家》读后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的仁爱、礼仪和君子之道早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儒家文化已深深的溶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但这样一位“至圣先师”,也是由一个平凡的人逐步成长起来的。

    孔子诞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十七岁时,母亲也故去了。后来,他到周去学礼,回来后门下的学生就多了起来。这时的孔子,一心一意想要推行他的仁爱、礼仪,在他三十五岁时,终于升任了大司寇,主管礼仪。齐鲁夹谷会盟时,孔子恰好监理典礼事务,临行前他建议鲁君带左右司马,以备不测。会盟时,齐方表演刀剑乱舞,孔子唯恐其伤及鲁君,立刻挥袖制止。齐方又叫小丑和美女上台表演,他们对鲁君做出了轻漫的举动。孔子见状,怒斥伶人,司法官即将其腰斩。由于孔子胆识过人,义正辞严,令齐景公十分不安。为表歉意,齐国将之前占领鲁国的土地全部归还给鲁国。

    然而,由于与当权者政见不合,又不满鲁定公沉溺酒色,孔子终于去职离乡,开始了漫长而坎坷的“周游列国”。“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他周游列国,是为了寻找与他政见相合的当权者,来传播仁爱和礼仪。他不为独善其身,而是为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在卫国,他因卫灵公爱慕美色、不理政事而失望离去;在宋国,被想加害于他的司马桓魅赶了出去;甚至在郑国,孔子与其弟子失散。有人对其弟子子贡说:“东门外有个人,额像尧,颈像皋陶,肩像[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地址]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三寸,没精打采,像只丧家狗似的。”子贡听后非常生气,便将此事禀告孔子,没想到“至圣先师”孔子欣然笑道:“我的长相倒未必真像圣贤一样,但说我为推行仁爱、礼仪的大道,落得无处藏身,像丧家狗似的,这一点倒真的不错,真的不错!”只有伟大的人格才能拥有这样海纳百川的胸怀,才能具有这样荣辱不惊的境界。

    经过陈蔡之难后,孔子终于回到了鲁国。而鲁国依旧不用孔子,他也无心出仕,遂开始修《诗》、《书》,定《礼》、《乐》,编《春秋》,又十分喜欢研究《易》。另外,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因材施教,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这些人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面有所成就,成为当时知识阶层的中坚力量,并且汇集成了儒家学派。直至今日,还影响着中国人的方方面面。

  • 6、 候卫东官场笔记读后感
    候卫东官场笔记读后感 已经很久没有写过类似的读后感了,的确,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读的少了。有了孩子以后,似乎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呵呵,这是一个很牵强的理由,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懒惰了,并且很麻烦的是这种懒惰将会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可怕的习惯。这种表现不光在读书这一方面,在锻炼方面也是这样,懒惰了,不愿意动了,于是乎,身上的肉便呼呼的起来了,体重也在不断的上涨。太可怕了,这是一个让人毁灭的信号,而我正在被这种安逸的日子腐化。 近来,粗略地阅读了《候卫东官场笔记》系列书,还是有不少感触的。出身于工薪阶层的候卫东凭借着自己的闯劲、干劲,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还俘获了几位美女的芳心。我觉得该书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理想化的人物把读者带入到另一个世界。虽说也有同样的官场险恶,阿谀奉承,卑鄙小人,以及权势的利诱,但作为我们的主人公,候卫东同志却站在了一个很好的天平线上,因其年轻,壮志可现,因其幸运,官路顺畅,因其潇洒,抱的几个美人归,他很好的利用了自身的优势终究为读者们打造了一个让人羡慕的故事。 有多少基层公务人员一辈子老死在基层,有多少人一辈子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有多少人挣得没有花的多,现实的失败让大家伙都想变成书中那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最主要是非常精彩的人生经历,这对于太多的人来说,都是曾经的梦,如今已梦醒,只能从书中找到一丝安慰,找寻一次酣畅淋漓的感觉。开放式的结尾更是让大家充满了无限想象,这就是书的魅力。 还是要感谢小桥老树先生为我们读者呈现了如此精彩的故事,巧妙的构思以及较好的现实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整本书的魂和肉,能学到一些东西,有一些帮助,同时也能诱发一些感触和深思。
  • 7、 史记世家读后感

    史记世家读后感范文一

    原来知道一些片段,诸如《赵氏孤儿》,《触龙说赵太后》以及秦赵长平决战等等的,都是一些片段。

    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抄完了这篇《赵世家第十三》,通观《本纪》和《世家》的所有篇章,赵世家无疑是最具可读性的章节,该章除了原有的语言精练,叙事准确的特点外,故事色彩十分浓郁,读《史记》以来,该篇章为最具感性认识的可读性章节。

    赵氏自赵夙随晋献公征战,赵衰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起,做为臣子,赵盾算是做到了极致,他一人决定着晋国的兴衰,决定着国君的命运。然而,物极必反,赵氏难免遭到灭门的报应。孤儿赵武之后,赵简子,赵襄子相继巩固了赵氏的政权,也加快了晋国的分裂和灭亡。

    然而,如同李隆基一样,赵国在经历赵武灵王的鼎盛巅峰之后,因为一个爱妃吴娃而致使赵武灵王更立太子,最后导致父子、兄弟为了王权互相残杀。赵国由此由盛转衰。

    秦赵抗衡时期,由于王族的优越,赵氏后人再无杰出人才,廉颇、蔺相如之后,赵终为秦所灭。

    史记世家读后感范文二

    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从小立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出自于司马迁写的巨著《史记?陈涉世家》。文中的陈涉,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甘心一辈子替别人耕田种地,面对在一起耕田种地的平庸的伙伴,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慨,立志要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在大泽乡,陈涉领导戍卒900多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陈涉的首创之功,与陈涉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是分不开的,因此,我认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从小立志。

    人们常说,立志才能成才,有志者,事竟成。的确,我们要想报效祖国,首先就得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只有这样,才会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不竭的动力。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的远大志向应该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虽然也有努力进取之心,却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一旦遇到困难就泄气,就打退堂鼓,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学习;还有的同学,他们也想做遵守纪律、好好学习的优秀生,可是却管不住自己,时间一长就忘记了自己的决心;更有些同学,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以为努力学习是为了家长和老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同学之所以有如此欠佳的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还没有真正在自己心中树立起远大理想。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因此,我们要想成才,就要先立志,要立长志。誓把祖国建设成为

  • 8、 《金粉世家》读后感

    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金粉世家》读后感范文,更多读后感尽在小编。

    《金粉世家》读后感

    今天把《金粉世家》读完了,记得上学的时候就看过很多张恨水的小说,比如《啼笑姻缘》、《满江红》以及《玲珑女》等,虽然张恨水写的书很好,但都是悲剧,看后会有感伤。

    以前在看完《金粉世家》的电视剧后写过一篇文章,文中描述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婚姻,金燕西有错,冷清秋也有错,但金燕西一直是爱着冷清秋的,而且只爱她一个。看完书以后才发现,在结尾上面,电视剧还是修改了很多,悲剧总是悲剧,是不会以悔恨回头为结局的,这既是真是的人生。而电视剧只是为了让人们更有希望一些,但却是不实际的。

    从书中开始看起,就会知道这是一个悲剧,因为在金燕西四个兄弟生活中,是看不到任何未来的希望的,看到后来,我想很多人都会因为金燕西的行为而气愤,不过这就是纨绔子弟,相对来说他三个哥哥还能有过父亲教诲,有自己的差事,虽然金家没落,但不至于生活出现问题,而燕西只能说他本身就是一个可悲的人。而对于另外一个主角冷清秋来说,她虽有些才华,但无法和人合群,而和金燕西的关系也是因为一时的冲动,年轻的不成熟的想法,也是不能有任何担待的。所以两个格格不入,思想不同,又无法去迁就彼此的人,是不可能不成为悲剧的。

    《金粉世家》隐射了很多的大家庭,虽然表面风光,但风光背后就是衰败,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顾玩乐的人最后只能是悲惨下场。而且也多是心眼小,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料。小说就像人生,无论你爱它也好,恨它也好,它总是真实的。我们不愿意接受那些,总是事物就算是错了,也可以有悔改的机会,但现实告诉我们,很多东西是无法修改的。能乐观豁达的人,无论在任何境地下,只会一时的迷茫,而不会永久的衰败;心胸狭窄的人,无论事态如何变化,他也无法接受别人的思想,所以只能让他们那样好了。以前我听过一句话,我特别爱,就是医者不医求死之人,其实这世间求死之人又何在少数呢!

    抛开《金粉世家》,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至少我曾去体会每个人的心理,很多东西不只是环境造成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沉淀下来真正的自我,这个自我决定我们可以接受什么,又不可接受什么。对于书中而言,很多人确实无法接受金燕西的冷漠以及金家要面子,但从金铨开始读冷清秋的诗,就知道她福薄,思想较小,无论如何,文中能让人接受的有思想的人恐怕没有几个吧。

    思想教育决定了未来的方向,所以,任何时候不要忽略对下一

  • 9、 金粉世家读后感

    金粉世家读后感范文一

    捧起张恨水的《金粉世家》,看文中的契子,新春来临之际金太太带着10岁的儿子在街头写春联挣养家费。这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往下读,一个妇人为何要在街头抛头露面,为何她家中只有孤儿寡母有太多的疑惑等待揭开。我一开始就被吸引住了。

    我曾看过他的《纸醉金迷》、《啼笑因缘》,章回小说对张恨水来说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如果把《金粉世家》与林语堂的《京华烟云》相比,我认为《金粉世家》显然是更胜一筹。这两本书的内容都有《红楼梦》的痕迹,显然《京华烟云》的痕迹更明显一些,书里的很多情节是《红楼梦》的翻版,《金粉世家》则相对隐晦一些,从中看出他的创作思路更开阔一些。

    《金粉世家》是以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故事展开的,贵族公子燕西爱上了平民之女冷清秋,他们可谓是一见钟情,为了获得冷清秋的好感,燕西可以说是不顾一切了。他想方设法了解到冷清秋的家庭住址,为了接近冷清秋,为掩家庭的耳目,找理由有时间尽快尽早接近冷清秋,借故是成立诗社,他特意在她家边上租上一套房子,而诗社也不过是他的一个幌子而已。事实上结局也如燕西所愿,冷清秋最终成为他的妻子。

    可是燕西与冷清秋婚后到他们的孩子出世,短短的8个月时间,俩人早已是形同陌路,最后是劳燕分飞。他们的爱的旅程竟然如此的短暂,这出乎常人的意料之外。但仔细一分析,又合乎情理。

    他们婚姻走向分裂的最大原因是不同是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燕西是贵胄之后,是在温柔乡里长大的人,父亲总理大人无暇管教他,母亲却也不能奈他何,他生活挥霍无度,他没有责任感,捅了漏子兄弟姐妹会为他担当。而冷清秋是平民之女,从小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那种独立自主的意识非常强烈,这与燕西相比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是两人的性格迥异。燕西是生性喜爱交际,喜欢热闹,交友、捧戏子是他生活里主要的内容;在金家虽然公公很喜欢清秋这样的媳妇,可却他却因病早逝。比较能信任的只有四姐道之。而冷清秋爱清净,不会主动去接近他人,虽说他俩是完全的自由恋爱,但是爱也会冲昏当事人的头脑,两人在不完全了解彼此性格的同时就匆忙结婚了。但是冷清秋作为一名高中女生,性格中也有爱慕虚荣的一面,在燕西强势的攻势下,她投入他的怀抱。她自嫁到金家后,就如当年的林妹妹到贾家一样,因自己家贫,处处小心,惟恐走错一步路,说错一句话。但是即便是这样谨慎,说话做事还是被别人断章取义,误会了去。

    最后是他们俩人在婚后几乎没有什么沟通和交流

  • 10、 孔子世家读后感

    孔子世家读后感范文一

    太史公以诗赞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至于后世,更有所谓大诚至圣先师之号。孔氏之学,渐乎后世,不可谓不深远矣。

    然则孔子之不用于当时,何也?

    有论者以为其生不逢时,故有不遇。果哉?子贡曰:夫子盖少贬焉?子曰:而志不远矣!以此知孔氏一学者也。学者之为,道也。不容于世,亦宜矣。孔子亦自知也,故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之语。孔子不悦桀溺,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以此知子之执也。孔子自云: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诚然一学者之象也。

    孔子之学博。楚令尹子西曰:诸侯之使,无如子贡者,诸侯之辅相者无如颜回者,诸侯之官尹无如宰予者。然圣者不霸,霸者不圣。所谓王者之说,亦宜付诸东流。孔子既以修道不倦而圣,又不降志以求,其不容于世不亦宜哉?世之所求,无非霸也。

    春秋之时,诸子纷争,各以说逞,皆以己学为正道。所言不一,所执亦异。然大道渺茫,实难求索。道有大小之分,有霸,王之别,有学用之类,以此道论比彼道,不亦怠哉?王霸有道,为政有道,书画有道,庄子曰:矢溺亦有道。

    与孔子同时之诸子,名、法、墨、阴阳亦传诸后世而不绝,唯儒高出诸子而独尊,何也?无他,时也。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cn

    昔孔子生之不遇,后,身既没而名显,皆因时也。春秋之时,大礼已坏,而孔子教人以忠恕,克己复礼,期诸侯俱以王室为。秦遵法术而亡,汉鉴前辙而杂儒法,孔学终以君臣父子而得显,岂非无因乎?

    《孔子世家》读后感范文二

    孔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仁者何以乐山,智者何以乐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万物栖息之所;是仁者对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对自然的依恋。这是孔子对天人相结合境界的最高体验。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因为他更钟情于水。

    孔子观赏东流的水,子贡问道:君子只要看见大水都要观赏,原因是什么?孔子答道:因为大水流动永不停息,而且滋润世间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就像人的德行一样。水有时在低处流动,有时在高处流动,这都有其遵循的规律,就像人的仁义一样。大水浩浩荡荡,永不枯竭,这就像人的道德一样。水流向百仞高的大山中而不惧怕,这就像人的勇敢一样。装满了却用不着用盖子削平,这就像人的正直一样。水

  • 2019-10-19

  • 2019-10-09

  • 2023-05-02

  • 2019-11-04

  • 2019-10-09

  • 2019-11-02

  • 2019-09-22

  • 2019-09-23

  • 2019-09-20

  • 2021-12-14

  • 2021-09-02

  • 2022-03-24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4-18

  • 2019-10-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3-05-28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20

  • 2022-02-0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1-08-21

  • 2019-09-28

  • 2022-01-20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2

  • 2019-09-20

  • 2019-10-03

留候世家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留候世家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留候世家读后感、2024留候世家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