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 地图 >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2024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相关栏目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热门栏目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推荐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共 3547 篇)

  • 1、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精选

    作品这本书,我一看就入迷了,书中讲述的很多东西给了我许多回味。我们在写读后感时,一定不要原模原样地照搬别人的模板。你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吗?以下“两小儿辩日读后感”由读后感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篇1

    在读过《两小儿辩日》后,相信大家都被两个小孩子的细致观察所折服,但从另一个角度想,这篇故事也突显出孔子的实事求是和谦虚好学。大家都知道,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谁有知识,谁那里有我们不明白或不知道的东西,孔子就拜谁为师。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还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又称“文圣”。《两小儿辩日》中,孔子对两小儿的辩论不能准确说出谁更正确,他没摆出一副圣人的样子,而是实事求是说自己也不知道。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而他的求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孔子驾马车在路上行驶,见有一小孩子在路中间用石头摆了一座城,孔子要经过,便让小孩子靠边,谁知小孩子理直气壮的说,都是车绕城走,哪里有城绕车走的道理,孔子思考后觉得确实如此,便拜这个小孩子为师。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拥有孔子的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品质,遇到自己会的事,别人不会也不要骄傲,遇到别人会的自己不会的,也不要垂头丧气,实事求是的对自己做一个充分的认识,并虚心向他人学习,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篇2

    今天,在语文课上我们又学了一个课文:《两小儿辩日》令我大有感悟,和《学奕》一样,都是孟子写的,也好像是文言文。

    刚开始我还有点不懂这意思,等老师一讲,我便明白了:孔子在东方游学,遇见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儿争斗,于是孔子上前问为什么。第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刚升起的时候离人最近,在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在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第一个小孩又说:”太阳在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一样,在正午的时候却小的像盘子。这不正是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空气非常清凉,而正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就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的道理吗?“孔子不能分辨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这篇课文让我懂了无

  • 2、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600字(汇总7篇)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读书有助于我们成长,读好书还可以教我们辨是非明事理。在我们认真读完一部书籍后,总会在其中品出不一样的思想。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写一篇读后感。那么,在你读过的众多书籍中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本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两小儿辩日读后感600字(汇总7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篇1)

    知识可以从书本里发现,就像宝藏可以从土地里发掘出来一样。发现宝藏需要用双手挖掘,知识就更应该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发现。

    今天,我们就学习了一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它主要讲述的是:两个小孩争辩到底是早上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远,最后连孔子这个大文学家都判断不出来。

    从这一百二十七字当中,我明白了两个可贵的道理:我们做事应该像孔子那样谦虚,不是曾有人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吗?”也应该谨慎,毕竟一失足成千古恨呀。在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中,在生活中,就应该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这样你就会快乐。翻翻那陈旧的历史,牛顿如果不细心观察,就不会发现地心引力,如果列文虎克不善于观察,就不会发明放大镜。如果伽利略不向亚里士多德的权威学说提出质疑,就会永远埋藏一个真理……

    学海无边无际,知识源源不断,就像大海里的水一样多,一个人永远也学不完。所以,遇到问题一定要不耻下间,对权威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已的见解,不向权威屈服,要相信真理,真理往往比权威要令人信服得多。

    书本是知识和道理的海洋,我所学到的道理将永远铭刻我心。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篇2)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别看这篇文言文语句精炼,它给我的启发可真是不少呢!

    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许多人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别人说出与自己不同的答案,自己就会想:会不会是我的答案错了?然后便不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去拥护别人的答案。这就说明没有信心,本来自己的观点对了,因为没有信心而变成错的了。

    《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小孩,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有理论的依据,并勇于和对方辩论,这种精神十分可贵。

    学无止境

    孔子,这个被古今中人一致认为是聪明绝顶的人,也有不会的时候,可见,知识是多么无穷无尽。

    学无止境,像孔子那样的大学者也有不会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知识是永无止境的,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好好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 3、 读《两小儿辩日》有感(读后感范文)

    这篇文章讲的是:孔子到东方游学时,见到两个小孩子再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大的像车盖,而到中午时则像盘盂那么大,这难道不是远的时候感觉小,而近的时候感觉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感觉凉,而到中午时感觉像是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难道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的?”

    这篇课文孔子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的,虽然大家都说孔子知识渊博,但是也会有分辨不出的时候,正如孔子自己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就像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和尚,他离开家乡到处寻找名师,想得到一些真正的修为。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位高僧,并恳求高僧收他为弟子。高僧见他一片诚心,又天资聪慧,便收下了他。两年后,小和尚自认为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师父的真传,便不想再继续跟师父参禅拜佛了,于是就向他的师傅辞行,要下山去。高僧明白小和尚的心思,并没有阻拦,而是让小和尚拿来一个钵子,然后让他往里面装石头,装满为止。高僧问小和尚:“钵子装满了吗?”小和尚回答“满了,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高僧便抓了把芝麻撒进去,然后晃了晃钵子,芝麻一会儿就不见了,接着又撒进一把芝麻,又晃了晃钵子,又不见了。“钵子满了吗?”高僧又问。小和尚忏愧地告诉师父:“看上去满了,可是还是能装下很多东西。”这时,高僧又取来一只杯子,让小和尚往里面倒水。小和尚看杯子满了,就想停止倒水。高僧却说:“不要停,继续倒。”结果杯子满了以后,多余的水都溢了出来。高僧这时候才让小和尚停止倒水,然后问他:“满了还装得下别的东西吗?”小和尚明白了师父的一片苦心,请求师傅原谅他的无知。

    是的,这则故事就像《两小儿辩日》里说的一样,学习是无止境的。

  • 4、 《两京十五日》读后感(精选范文)

    春节假期,按照作业要求读了马伯庸的《两京十五日》。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m.dhb100.com

    翻开书页后,四天四夜读完。上半部一路过关打怪,绝处逢生。下半部比较有趣,复仇大计最终实现。

    书中文字的确很有吸引力,每一章总会有两三句独句成行的话:“xxx?”“但是xxx并未注意到,在xxx有一个黑影……”他的文字也在历史方面下了功夫,对各种建筑、人物的描写都有许多我不懂的专业名词。

    故事主要讲了宣德皇帝在他父亲行将就木之际,从南京赶回北京继位的十五天故事。故事源于《明史》里关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实记载——

    “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史书上只有几十个字,简单提了朱高煦阻截失败的事而已。但马伯庸展开想象,把它写成了篡位与复仇交织的故事。

    纵观全书,作者想批判的,大致有二:一是领导人高高在上,不知政策究竟有何影响。二是宫廷的殉葬制度。

    我以为,这两点都很好。关于第一点,白莲教若不是民生所迫,怎会与政治勾搭?皇族越是扼杀,反而越是帮助他们壮大。还有漕运,若不是朱瞻基在漕河上亲自走一趟,他永远也体会不到漕运的重要性,永远不知道百姓对于迁都的意见。第二点,虽然早已废除,但仍要思考它在明朝复活的原因,与民族性之间的联系。

    书中人物,到文末逐渐交织复杂,把吴定缘陷入两难中。而苏荆溪一路不显山不露水,最终完成复仇大计,与吴定缘不知所踪。我阅读之时,隐隐约约感觉到全书将是个悲剧。心里想了两种可能:一种是太子忘恩负义,把吴定缘杀了;第二种是三个人都死了。可结局却好很多,吴、苏不知所踪,把球踢给了读者。

    全书用晏几道的《破阵子》作为线索,渲染出了悲剧气氛。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这首词回忆多么美好的相伴往事,而如今一人已死,作者一年又一年地老去,用乐景写哀情,打动读者的心,也十分符合苏荆溪的心境。

    总体来看,全书悲剧色彩没《巴黎圣母院》浓,人物之间的联系也不像《红楼梦》那样纷繁,但作者把两个问题揭露在我们面前,又让我遇到一首好词,这大约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马亲王又有新书啦,到货后第一时间全身心阅读,确实是一气呵成,情节跌宕起伏,脑子中不自觉补出了很多的画面。从

  • 5、 读读《两小儿辩日》有感

    今天早上,我学习了我们这一学期的第二篇课文,这也是一篇文言文,题目叫做《两小儿辩日》,读完后,我感慨万分,更敬佩孔子这位知识渊博的人了,因为我从这件事中真正领悟了孔子先生那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含义。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孔子先生再去东方游学时看见了两个小孩在辩斗,于是便好奇的走上前询问原因,原来他们是为了太阳离地球的远近而展开辩斗;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早上的时候看起来和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的时候,太阳却变得像盘子一样大小,所以太阳早上的时候离地球近,中午离地球就变得要远些了;但是另一个小孩却不同意第一个小孩子的看法,他认为早上的时候太阳普照大地时是很清凉的,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太阳却变得像火炉一样烫,所以太阳早上的时候离地球远,中午离地球就变得要近些了。他们两个谁也不服谁,便让孔子评评理。孔子实事求是,回答说:你们各自的话语的各有各的道理,我说不清楚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子就笑着说:哈哈,谁说你知道的多、知识渊博呢?的事情。

    读完后,我不禁感慨:像孔子先生这样知识渊博的人,在人群中威信是很高的,他完全可以随便说一个观点出来糊弄两个小孩子,从孔子的嘴里说出来的话,敢不信的人,在当时能有几个?但是,孔子却没有这样做,他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坦白的对两个小孩子说自己不知道如何解释,不知道谁说的对;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这个故事使我想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明明这件事是错误的,却偏偏要说这件事其实是对的;明明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对不对,却偏偏要瞎扯几句话来欺骗信任他们的人,偏偏要混淆黑白。像这种人,是不值得相信的;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哪句话是对的,哪句话是错误的;而那些人最后也都不会有真心朋友,正是因为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哪句话是对的,哪句话是错误的,担心遭到那些人的欺骗,所以就渐渐地疏远了这些人。

    由此可见,实话实说,实事求是是多么的重要啊,虽然它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实际上它涉及到友谊、人际关系等等很多很多,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永远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传世名言吧!

    版权作品,未经《99》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6、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们又学了一篇文言文叫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主要讲了,孔子去东方游学的途中看到有两个小孩在争论,便跑上前询问什么事,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正午的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有车盖那么大,而到了正午的时候就如盘子一样,这不就是近的时候大,远的时候小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略含清凉,到了正午的时候热的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就是远的时候凉,近的时候热的道理吗?”可孔子也不能判断对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我们应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要学会那两个小孩善于观察、思考。也要学会孔子的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有一句说“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学无止尽。

  • 7、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800字202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读后感800字2024,欢迎大家阅读。更多两小儿辩日读后感800字2024请关注两小儿辩日读后感栏目。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800字2024【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一句我们熟知的孔子名言,反映了实事求是,虚心请教的美好品质,也是孔子高尚品德的一个体现点。学习了《两小儿辩日》,孔子的精神更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学识渊博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小儿辩日》中,面对两个孩子争论不休的问题: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人们近,什么时候离人们远,孔子无法判断,因为当时的社会与如今相比科技十分落后,别说是天文望远镜了,连放大镜都没有诞生,根本没有一个人能解答。所以,当时孔子面临两个选择:第一,胡乱说一个可信的结论蒙骗孩子,以至于不用面对当孩子发现mei.cn是相反的结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的时候,对同一样的一件事情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在以前不允许大家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人们对同一件事情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说那个时候不尊重人性,应给每个人有自己价值取向,这才尊重人性。今天我们尊重人性,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结果又出现了对同一个事情有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我们大家又抱怨这个社会乱套了,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又开始抱怨了。

    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对事情有自己看法这是对的,但是一个社会应该有个共同的评价标准既普世的价值观。当各人的价值观与普世的价值观矛盾的时候要以这个普世的价值观来看待事物,而不应以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事物。也可以通过普世的价值观来判断自己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今天社会大发展原有的普世价值观被打破而新的普世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人们就会出现不满的情绪。因此应该加强国民教育尽快的建立新的普世的价值观。

  • 8、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800字202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读后感800字2024,欢迎大家阅读。更多两小儿辩日读后感800字2024请关注两小儿辩日读后感栏目。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800字2024【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一句我们熟知的孔子名言,反映了实事求是,虚心请教的美好品质,也是孔子高尚品德的一个体现点。学习了《两小儿辩日》,孔子的精神更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学识渊博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小儿辩日》中,面对两个孩子争论不休的问题: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人们近,什么时候离人们远,孔子无法判断,因为当时的社会与如今相比科技十分落后,别说是天文望远镜了,连放大镜都没有诞生,根本没有一个人能解答。所以,当时孔子面临两个选择:第一,胡乱说一个可信的结论蒙骗孩子,以至于不用面对当孩子发现jsf是相反的结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的时候,对同一样的一件事情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在以前不允许大家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人们对同一件事情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说那个时候不尊重人性,应给每个人有自己价值取向,这才尊重人性。今天我们尊重人性,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结果又出现了对同一个事情有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我们大家又抱怨这个社会乱套了,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又开始抱怨了。

    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对事情有自己看法这是对的,但是一个社会应该有个共同的评价标准既普世的价值观。当各人的价值观与普世的价值观矛盾的时候要以这个普世的价值观来看待事物,而不应以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事物。也可以通过普世的价值观来判断自己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今天社会大发展原有的普世价值观被打破而新的普世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人们就会出现不满的情绪。因此应该加强国民教育尽快的建立新的普世的价值观。

  • 9、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一)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别看这篇文言文语句精炼,它给我的启发可真是不少呢!

    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许多人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别人说出与自己不同的答案,自己就会想:会不会是我的答案错了?然后便不在坚持自己的观点,去拥护别人的答案。这就说明没有信心,本来自己的观点对了,因为没有信心而变成错的了。

    《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小孩,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有理论的依据,并勇于和对方辩论,这种精神十分可贵。

    学无止境

    孔子,这个被古今中人一致认为是聪明绝顶的人,也有不会的时候,可见,知识是多么无穷无尽。

    学无止境,像孔子那样的大学者也有不会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知识是永无止境的,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好好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一句我们熟知的孔子名言,反映了实事求是,虚心请教的美好品质,也是孔子高尚品德的一个体现点。学习了《两小儿辩日》,孔子的精神更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学识渊博的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小儿辩日》中,面对两个孩子争论不休的问题: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人们近,什么时候离人们远,孔子无法判断,因为当时的社会与如今相比科技十分落后,别说是天文望远镜了,连放大镜都没有诞生,根本没有一个人能解答。所以,当时孔子面临两个选择:第一,胡乱说一个可信的结论蒙骗孩子,以至于不用面对当孩子发现自己知识有限受到嘲笑;第二,虚心诚实地坦白自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遭到孩子们嘲笑。可要知道,这件事一旦世人皆知,孔子的一世英名可能不复存在,让人们纷纷议论,嘲笑孔子原来也不是学文十分渊博。而孔子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本。也许仅仅因为一次你的不诚实,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身边一切人的信任,被孤立,被冷落,被讨厌,所以诚实不容小觑。一则故事也让我们都明白了诚实地重要。

    在一个课堂上,一位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介绍着祖国的海产。忽然,有个学生请教老师对大小黄鱼的区别。老师一下子哑了,她其实并不知道,却又不敢承认,嘟囔了半天,道:大的叫大黄鱼,小的叫小黄鱼。不料,教室一阵哄堂大笑。原来就在书本上也记载着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位地理老师也是碰到学生问这个问题,她也不知道,后经多方面调查,请教内行,终于明白

  • 10、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800字

    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两小儿辩日读后感800字请关注小编两小儿辩日读后感栏目。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800字【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一句我们熟知的孔子名言,反映了实事求是,虚心请教的美好品质,也是孔子高尚品德的一个体现点。学习了《两小儿辩日》,孔子的精神更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学识渊博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小儿辩日》中,面对两个孩子争论不休的问题: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人们近,什么时候离人们远,孔子无法判断,因为当时的社会与如今相比科技十分落后,别说是天文望远镜了,连放大镜都没有诞生,根本没有一个人能解答。所以,当时孔子面临两个选择:第一,胡乱说一个可信的结论蒙骗孩子,以至于不用面对当孩子发现mei.cn是相反的结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的时候,对同一样的一件事情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在以前不允许大家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人们对同一件事情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我们说那个时候不尊重人性,应给每个人有自己价值取向,这才尊重人性。今天我们尊重人性,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取向,结果又出现了对同一个事情有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我们大家又抱怨这个社会乱套了,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又开始抱怨了。

    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对事情有自己看法这是对的,但是一个社会应该有个共同的评价标准既普世的价值观。当各人的价值观与普世的价值观矛盾的时候要以这个普世的价值观来看待事物,而不应以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事物。也可以通过普世的价值观来判断自己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今天社会大发展原有的普世价值观被打破而新的普世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人们就会出现不满的情绪。因此应该加强国民教育尽快的建立新的普世的价值观。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5-07

  • 2019-09-21

  • 2019-11-0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09-28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6-15

  • 2022-02-25

  • 2019-11-12

  • 2019-10-22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8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两小儿辩日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两小儿辩日读后感、2024两小儿辩日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