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家庭读书会读后感 > 地图 > 家庭读书会读后感,2024家庭读书会读后感范文大全
家庭读书会读后感相关栏目
家庭读书会读后感热门栏目
家庭读书会读后感推荐
家庭读书会读后感

(共 1993 篇)

  • 1、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优选范文)

    生命的最后会有很多有意义的思考,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没有机会去窥探。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https://m.dhb100.com/

    1遇见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一书是上周某日去西西弗书店看到的书,书名一下子把我吸引,当时简单的翻阅后,我一度认为这本书是散文,因此分类的时候将他和好几本散文放在了一起。

    而直到读完,才发现,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小说,日记体的小说。

    如作者所言,这本书,也许最开始也没有准备集结成册,可慢慢的记录了整个时间以后,这本书如同一本完整的小说。

    不知何起,但最终落幕。

    2故事

    这本书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位老者从被告知患有癌症以后,与孩子约定,一起看书,一起交谈看书心得,以熬过在医院治疗与等待的漫漫长路。

    这是一本英译汉的书,我向来对这种翻译书有种陌生感,同样字数、类型的中文书,我最多阅读不会超过三天,但是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十天,常常看着看着就停下来,觉得没懂又重新看一遍,这不是一本适合速读的书,它适合在暖暖的夏日假期,窝在沙发里慢慢看,一边看,一边想,书里有很多值得慢慢思考和借鉴的地方,除此之外,书里有时候会提及一些别的书籍,而大部分书籍我是没有看过的,因此在理解上又会慢一些。

    3思考

    很多时候随着长辈老了,或者同辈的我们最终奔向了不同领域的忙忙碌碌,我们常常会觉得与长辈有了代沟,与同辈,由于生活的领域和生活阶段(比如结婚、生子等)的不同,越来越无话可说,而共同看一本书恰恰有助于我们去消灭这种代沟,因为一本书有时候是一种观念的传导,有时候是一个故事,当我们看过同一本书,理解过同一个概念,我们的代沟会变小,或者说我们至少会出现跨越代沟的某个领域。

    看这本书时,当看到对方提及自己看过的书,我会觉得很亲切,例如当他提及《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时,我能够较好较快的理解那一部分的内容,即便对于这两本小说的结果已经不太记得了。当他提及《飘》,亦会觉得很开心,看过同一本书,并都给予高度评价,在不同的国度,甚至不同的年龄阶段,却觉得熟悉。

    我们很多时候去学习交际手段,去阅读找话题的书,但是,其实交流中最重要、最有效、最朴实无华的途径,我们从小就会,一起读一本书,一起聊一本书。

    书,可以跨时间,亦可跨越空间。

    读后感大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s://www.dhb100.com/

  • 2、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600字(3)篇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600字 第(1)篇

    nu.22

    发现很久没有遇到一本这么好的书了,所以很久没有深入阅读了。

    本书讲的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母亲和他的二儿子的故事。母亲身患癌症,儿子决定和母亲利用这最后的时光举办二人的读书会。他们每一次的相见都会讨论一本书,也会相互推荐好书,等待下一次的分享。就这样,他们读过很多书,也从中收益。

    这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子女也非常优秀。母亲从小就为孩子们做出榜样,即使再累也会读书,还会在夜晚给孩子们讲故事。有一次,因为节日(什么节忘记了)的原因,儿子一直在等待母亲去给他讲故事,但母亲迟迟没有去。这样,儿子下了楼,在人群中大哭,母亲说她没有忘记,只是被耽搁了。正好最近也在看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里面也谈到胎教和早教、环境氛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教育孩子,还是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这样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反而会爱上阅读和学习。“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何其重要的道理!

    书中的母亲除了爱阅读以外,还投身于慈善事业,去过非洲等地帮助过难民,帮助过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她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阿富汗建立图书馆。最终,这一愿望也得以实现了。

    母亲也是一位开明之人,支持子女同性恋的感情观;保有乐观精神,一直与病魔抗争;提倡女性可以做到丈夫、孩子和事业兼顾。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啊!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忙忙碌碌,问他/她每天都忙了什么,细想下来好像又答不上来。学习是一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但正是这样一件事,改变着自己,塑造着自己。

    终其一生,总有一两件事值得我们为之不断付出。阅读,就是其一。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600字 第(2)篇

    一本好书就是由这些黄金似的思想和那些珠矶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宝藏。这本书也会是一种宝藏。直面死亡需要勇气,而作者和其罹患胰腺癌的母亲用共建读书会的方式坦然迎接死亡的勇气更让人心生敬意。老人的模样在作者以日记式的陈述中一点点清晰,我是那么喜欢这个老人:无论何时都拥有好看的笑容,能很好的兼顾好事业和家庭(她的事业可贵在于让很多人受益,致力于难民以及贫困地区的教育,而家庭始终互相友爱,其乐融融),任何时候都喜欢平衡把去做事,遇到压力反而更沉默,极力告诉身边每个人,书籍的重要性,呼吁要阅读,多阅读(直至离开这个世界的那刻,还坚持阅读着)。。。,这样一个如此孱弱却又如此坚强的75岁的苍白

  • 3、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_800字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800字

    不记得是多久以前开始看的这本书了,刚开始只是觉得里边有提到很多很有名的书籍和作者,也有本书作者及其母亲的感悟,可以当做一本阅读指导书来看,可惜不知为何看了没多少就搁下了,大概也许可能是中间太多外国人名带来的不适感。直到前两天偶尔又翻到便一发不可收拾。越读越发现作者的母亲真的是一个有着顽强意志的人,即便是在身患癌症的时候也不忘记妥善的安排好自己热爱的事业,生活和自己的精神世界,特别是还一直坚持着自己最喜爱的阅读,无时无刻不在读书,在与他人讨论分享心得感悟,同时还对于自己的家人,曾经的朋友,同事,战友,以及每一个她曾经以及正在遇到的人都心怀善念并随时给予帮助与指导。

    全文虽然讲的是作者母亲身患胰腺癌直到去世短短不到两年的本应令人悲痛的时光,字里行间作者却没有流露出过多的悲伤,全书娓娓道来,仿佛是一个刚刚认识的亲切的朋友,细细地讲述着自己母亲的故事。虽然治疗期间也有许许多多的坎坷,我感受到的却是非常强大而又无声的力量以及面对本应令人可怕的死亡的时候的坦然,满足与安详。本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温暖,让我们学会要善良,要有理想,要心怀感恩, 要努力工作,要热爱生活,要与人为善,要关爱他人,要学会分享,不仅仅是物质还有自己的思考,感触和自己的精神世界,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最最重要的是作者的母亲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明白了坚持的魅力和伟大,即便是身处难以跨越的困境之中,也要不放弃。

    很久没有这么喜欢一本书了,也很久没有在读完一本书之后还能这么认真的写出自己的感受了,啰啰嗦嗦地写了这么多不知道我做到多少,虽然最近已经跟很多人推荐了这本书,不过还是希望看到这些话的你也能抽出点时间来见见我们这位朋友,来听听他母亲的故事。20171024夜

  • 4、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读后感(3)篇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读后感 第(1)篇

    本书通过读书会以及回忆的记录 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会对陌生人微笑、相信世界美好并为之出一份力且有想法、意志力坚定的优雅女人的形象,她心存善念、乐观、优雅、心态好、以身作则、好善乐施、尊人自尊...简直就是完美。

    网上流行这样一段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我一直坚信这一点。热衷旅行的人,因为见识的世界更多,眼界自然会更宽广,神情中总会带有阳光热情的一面。而喜爱读书的人,思想会随着文字的世界无限延伸,胸中有丘壑,会散发出优雅的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便是如此。这本书也鼓励我们多读书并且就书论书 不要应付式打卡看书,而是用心去读去感受去回味去讨论去分享。

    附上作者的母亲教导孩子内容的一小部分:

    每天早晨都要整理床铺,不管是否喜欢;收到礼物立刻写感谢的卡片;即使在一个地方只度过一个晚上也要打开行李;没有提前十分钟赴约,就等于迟到了;愉快地倾听,哪怕你不愿意;每天告诉你的伴侣(孩子、孙子、父母)你爱他们;在书桌上使用衬架;手头上准备很多礼物,这样永远有东西可以送给别人;偶尔庆祝;对人要友善。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读后感 第(2)篇

    一本好书的过人之处,它们不仅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还让你用不同的角度观察身边所有的人。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身患胰腺癌晚期的母亲,在生命垂暮时分,与自己的儿子展开的读书活动。它重新提升了阅读对于人类的终极意义,在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在面对不期而遇的死神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直视它。通过此书的阅读,让我更加喜欢读书,在毕生有限的时间里,从书中汲取精华,充实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这是一个把毕生精力都放在和平事业,有伟大爱心的母亲,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母亲。她那顽强的与病魔斗争的意志,不断学习的热切程度,是值得我们这些人学习的可贵之处。的确,我们没有她那样的大环境,没有她那样的地位,但她终身学习,乐观面对死亡的态度,无疑给我们注入了一股勇往直前,向上的动力。唯有珍惜,唯有努力,才能不辜负上苍的恩赐。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读后感 第(3)篇

    每个在阅读的人,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这本书谈论了太多的东西了。没错,是“谈论了”,而不是“告诉你了”。生命,病痛,战争,慈善,信仰,政治,艺术,亲情,权利,工作,生活。而能容纳这一切的,就是书本。作者和母亲,读书的感想和喜欢的内容都不同,但这不能减弱他们对读书和分享的热爱

  • 5、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_1000字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1000字

    2018年的第②②本书

    看这本书,完全是《大秦帝国》漫漫长征路上的小插曲。

    我没有目睹过亲人渐渐离世的过程,那种知道活不久却又不知道死期的煎熬,本来就没有什么能够感同身受的事情,更不要说生离死别,看着那个你爱的爱着你的人的离开,我不知道自己会怎样,因为没经历过,也因为不懂得。

    我不知道如果我的母亲得了重病,我还能否静下心来看一本书,还能不能心平气和的和她讨论生日晚会的事情,我能想到的大概是我所有手足无措的慌乱情形。

    文中的母亲看书呢,总是喜欢先看结局,这样再从头开始看好像也会心安一些吧。母亲说,“但有时,人生就是没有办法预知结局,即使你知道了全部过程。所以只好做最坏的打算,但尽最大的努力。”而我呢,会有着想要一点点探索前进的小心思,会想跟着作者的笔去猜测是不是我想要的结局。如果不是的话可能会有些失落却不会遗憾,毕竟这也是一种人生啊。

    看这本书的很多时候都有和作者一样的感受,我的母亲不喜欢读书,也不会说很多有哲理的话,她能告诉我的只有她所经历过的人生,她能给我的也只有很多很多的爱。那我呢,是不是也应该即使不管有多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需要变得专心,更专心一点,努力去表达爱表达感谢,表达我每一次的在乎。

    最后附上最近西西弗书店很有名的几个问题。

    1-你会定期制作阅读计划吗?最后都完成了吗?

    答:很少制作读书计划,比较喜欢随心情选书,但制定的都会完成。

    2-哪个瞬间让你突然觉得读书真有用

    答:听王新润给我讲故事的时候。

    3-一本书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怎么办

    答:对我来说一般只有非常长的书看到一半才会看不下去,会穿插短篇一起看,但不会弃书。

    4-阅读会让你与周围的人显得格格不入吗

    答:不会,反倒是多了聊天的话题。我和王新润说《源氏物语》他会回我小林一茶的俳句;和韩鑫说真心疼查理,韩鑫会安慰我说其实最后反而更快乐;早上骑车的路上,田悦说她最近在看东野圭吾写的一本关于滑雪场的书,我说是《风雪追击》《雪国之灾》还是《疾风回旋曲》呢。

    5-为了自己喜欢/爱的人你都读过什么

    答:没有。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书。

    6-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掉了,读书的意义在哪

    答:和吃饭一样吧,吃完了还是会饿,那你能说就不吃饭了吗。

    7-你会为了发朋友圈而读书吗

    答:不会。朋友圈越来越少发。

    8-你相信读书能改变气质吗?

    答:为什么不相信。我一个人只能看有限的风景,过有限的

  • 6、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_900字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900字

    记得两年前看到余秋雨先生的这句话时,心中便感触颇多。“一个人在生命垂暮时分的最佳选择,是与家人一起重温毕生最喜爱的一本本书。那情景,就像站在峰顶俯视晚霞下一座座自己曾经翻越过的远山,充满着沁凉而又恢宏的诗意。”想想那个场景就觉得美妙无比,常常想啊,在我死去的时候我也要和我的家人重温那些陪我成长的书籍,我一直爱的书籍。从没有如此深切地爱过一样东西,书就是我的生命,有了它们,我的生命也丰富起来,灵魂也变得充裕。如果真的有一天我要离开,我也想要生命里最后的读书会。

    感动与书中威尔与母亲玛丽的读书会,在彼此交流读书的感想的同时两个人似乎也彼此更接近了一些。我也喜欢这样的感觉,可以有一个人可以和自己对同一本书然后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不同,可以争论,但不能争吵,要包容彼此的看法,从彼此之间获得感悟,获得生命最美好的体验。其实我应该感到幸福,我有亲爱的叶子,陪我好久的朋友啊,我们常常看同样的书,彼此推荐的书也会看,同样喜欢看一些比较杂的书,各种各样的书,用叶子的话来说好玩就好。叶子啊,我希望如果真的到了我生命的最后一刻,你也可以陪我开一场读书会,你再和我讲讲你爱的书籍,讲讲我们彼此的梦想。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不光谈到书带给我们的美好,它也涉及了对生命的探讨。关于生死,我并不惧怕死亡,生生死死,生命本来就是这样轮回的,面对离开的人我们不必悲伤与难过,是生命必然就会消逝。我们在乎的应该是在一起的时光,而不是在离开的时候用眼泪和悲伤来弥补自己的愧疚。我想用微笑送别离开的人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吧!让离去的人也可以安心。所以对小时学过的一篇文章印象深刻,冰心的葬礼,恬静美好地就像一场梦,波浪声阵阵,花香四溢,不像一场葬礼,干净美好的就像冰心的繁星春水;还有李叔同先生的生死观,“华心春满,天枝月圆”,对生命的淡然让我敬仰;周总理死后将自己的骨灰撒于中华大地上让我动容……生与死的轮回,生满含期待,死也不必满含悲伤,死从另一方面看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玛丽与威尔的读书会,是人生一场最美的约会,彼此交流,在生命的垂暮时分,看见人世间最壮阔的风景。

  • 7、 《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读书会有感

    《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读书会有感

    ——孟旭

    收获快乐

    收获成长

    初入幼师行业的我对幼儿的管理显得杂乱无章,有时顾得了前面的小孩,却顾不上后面的,让我处于茫然、忐忑的状态。接触了《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后,感觉找到了方向,在面对幼儿的时候也更加坦然和平静了,这本书讲述了如何开展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如何设计合理的班级一日活动流程?如何创设有趣的、吸引幼儿的课堂环境?如何与家长沟通,分析和评价幼儿的问题行为?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感?其实有的时候班级管理看上去并不是很难,只要掌握以下几条就可以。

    建立积极的关系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幼儿与教师在慢慢地建立积极关系。当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呵护、理解时,幼儿一般会做出积极地回应。学会换位思考,是教师应掌握的。孩子的世界有时是很奇妙的,当他们生气时不会像大人一样学会冷静处理,幼儿可能会发脾气,以此来宣泄心中的不满,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去不断地引导,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始终处于积极地状态,保持开心、乐观。

    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其实每个幼儿都希望自己表现得很好,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当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需要自己不被打扰,他们也有着认知、情感、身体、社会方方面面的需要,当孩子出现这种需要时,老师所要保持耐心、积极、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幼儿,相信幼儿可以变得更好。教师本身的乐观积极在潜移默化中会传递给幼儿,让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让环境去说话

    环境作为无形的力量,总是会时时刻刻影响你我他。同理可得,当幼儿处于积极向上,富有温馨的环境里,他们也会做出积极的回应,无需老师的一遍遍常规提醒。当他们处于自由散漫,嘈杂拥挤的环境里,他们自然会变得杂乱无章。因此班级的环境需要具体到一桌一椅,让幼儿无论是平时的生活还是学习当中让他们感到舒适。区域活动时玩具的投放,上课时是呈半圆还是横竖排做好,节日的布置等等,这些都会无形中影响着孩子,这些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毕竟,孩子会先用眼睛去看。

    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那同样也需要舒适的精神环境。整天的呵斥批评孩子只会让孩子们变得更加紧张,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当孩子的情绪不佳或者疲惫时,给孩子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环境,比如说在一定范围内,让孩子独处会儿,然后再去和幼儿沟通,并给予宽容和安慰。有时会,适当地放手反而会让幼儿得到冷

  • 8、 幼儿园《正面管教》家长读书会有感

    幼儿园《正面管教》家长读书会有感

    家长:刘小兰

    上学期在广东碧桂园学校pyp幼儿园参加了两堂关于《正面管教》的读书会。我收益颇多。《正面管教》这本书,第一次听说是从樊登读书会里听书时得知的,并且反复听了多遍,但是很可惜我好像只记得其中的那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直到最近参加了读书会,才又让我重新想起这本书,也决定要将这本书好好精读,如果将来有时间和机会,也一定多参加线下活动和培训,虽然现在书也没有看完,并且也参加了两堂读书,时间不长,还是有不少收获。现将自己暂时的一点点心得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场读书会老师分享的那句话对我的感触很深:跟你的孩子一起预估计后果,然后让其做出选择。比如:你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跟你抱怨今天我们学校王老师叫大家自己选一盆好看的肉肉,大家都没有好好排队按顺序来,一窝峰在争抢,我才不喜欢做这样一个人,我没有去抢,我等大家拿完了才去拿,不过我拿到的很不好看,我也不开心。如果您是家长,您接下来会说什么?这里停顿十秒,自己好好想想。

    老师分享了她的答案:跟您的孩子一起预估后果,然后让其做出选择。作为家长的您:首先会很与孩子共情,看到小朋友们都去抢,你认为抢很不好,也很危险,所以你不想去抢,可是不去抢你又只能得被其它小朋友挑剩下的不好看的。你也不开心,你也想要漂亮的肉肉。孩子估计会不断点头。接着作为家长的您可以接着继续说:如果您也去抢,会怎么样?还有如果换成您是老师,您会怎么做?学会不断的提问,引导孩子自己预估后果,然后自己作出选择,比您自己告诉她怎么做,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好吧。所以各位,以后孩子遇到问题,建议您跟孩子一起:一起预估计后果,然后让其做出选择。

    第二句话:幸福是一种能力,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我以前一直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幸福是一种能力。《正面管教》中明确指出了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需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和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

  • 9、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3篇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一)

    因为阅读 生命春意盎然

    广州市港务局 李洪星

    手捧美国作家威尔﹒施瓦尔贝写的《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在暮色中我陷入了沉思:一位母亲在生命垂暮时分的最佳选择竟是与家人重温毕生最爱的一本本书,优雅从容,为生命画上完美的句号!它重新提升了阅读对于人类的终极意义,充满恢弘的诗意。

    我深深领会到:在生命这棵树里,阅读是重要的光合作用,因为阅读,生命春意盎然。

    阅读使人淡如菊。喜欢在闲暇的光阴,沉迷在一本书里,浅唱低吟,细细品味着淡淡的落寞与忧伤,享受着淡淡的清欢与恬淡,感受着淡淡的自足与安宁。每读一本书,我总喜欢把自己完全沉浸在书的境界里:读《巴黎圣母院》,在道德与罪恶的较量中,丑陋而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给美的内涵注入新血液;读《史记》,我们不免要思考生与死的大问题;读巴金《随想录》,令人在忧伤中奋进……阅读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阅读使人气自华。读书让我们不知不觉爱上了书中的世界,觉得那是故人,那是故地,情不自禁地牵挂着,就这样,亦真亦幻、似远似近,为生活增添别样的内容,让走进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处。《诗经》、唐诗、宋词,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带给我们无限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柏拉图《理想国》的智慧,希罗多德《历史》的丰富,罗素《西方哲学史》的深邃……不知不觉间沾染了几千年文明的馨香,就会由内而外溢出一种独特优雅的知性气质。

    阅读消得留茶香。读书能使人拥有开阔的胸怀,拥有灵心慧眼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好和乐趣,从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本好书在握,闻着淡淡墨香,我们可以与古人一起欣赏秦时明月汉时关,我们可以与李白一起乘唐时雄风破万里浪,我们与苏轼一起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又仿佛走在江南小镇清幽宁静的小巷里,或静静地坐在窗前,闭上眼睛,我们的心里是否依旧在对逐鹿之战念念不忘,敲敲心扉,那里是否依旧住着三毛、余秋雨的身影;在一个寒风凛凛的日子里,蜷缩在暖暖的被窝中,我读懂了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读着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辗转体会着作者失明后内心世界的孤寂、寒冷,但她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我心中每一个角落,让我灵魂颤抖……读书之人在书香浸润中养育了一颗丰润、柔韧的心!

    你们看,书不正是春天里深深浅浅的绿,幽深宁静吗?你们瞧,书不正是春天里姹紫嫣红的花,蓬蓬勃勃吗?你们想,生命之树不正是因为阅读而春意盎然吗

  • 10、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读后感(一)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威尔·施瓦贝尔 美国 玛丽·安终于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在她弥留之际,我能感受到她的眷恋和不舍,她还没做好准备。虽然,这是一本关于癌症患者最后旅程的书,虽然在这场阅读之旅中,我一直准备着,随时迎接玛丽·安的离去,但当这一刻终于来到的时候,我还是觉得突然。虽然看过《生命的留言》和《余生第一年》,但玛丽·安的从容、坚强、隐忍依然令我动容。书里透露出来的爱与豁达和《余生第一年》颇为类似,体现了美式的家庭氛围与亲情。这改变了我对美国的某些看法,那些关于家人之间关系冷漠的看法。我欣赏这样的家庭氛围,不像中国家庭那样黏腻,没有子女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和父母对子女密不透风的呵护,彼此尊重,相互独立。 我很庆幸读到这样一本书,它让我知道,在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热爱读书的人。每当安和施瓦贝尔提到一本书,刚好我也读过时,那种亲切如同多年的老友再聚。我整理了一份长长的书单,这是玛丽·安的书单,足够我读上好几年。我想我们会在书中重逢。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和《余生第一年》的主人公——玛丽·安和苏珊都是绝症患者,安在74岁时检查出胰腺癌第四期,苏珊在45岁时罹患als.她们都有医保,事业上也颇为成功。安主要从事慈善工作,苏珊则是一家报社的首席记者。两人都有很多海外工作、旅行经历,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她们还都是3个孩子的母亲,又恰好都是2男1女。她们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是美式普世价值的忠实拥趸。不知道国内的那些党员们,能不能像她们这样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信仰。尤其是玛丽·安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博爱、助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让我想起了特瑞莎修女。即便在生命的最后1年,玛丽·安也没有停止工作,她坚持在不那么难受的时候接受采访、进行演讲、为阿富汗的图书馆筹集善款,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她的丈夫,82岁高龄的施瓦贝尔先生也在坚持工作,但这些都不是为了钱。我由此想到了李嘉诚、默多克和巴菲特,他们都是早过了退休年龄但仍然继续工作的富翁。我和老公常常畅想,哪天中了体彩头奖一定辞职不干了,周游世界。活得悠悠哉哉,最好无所事事。对于这些毫无生活压力的大富翁们为什么不早点退休,含饴弄孙,表示十分不理解。看了这两本书,看着安和苏珊一直坚持工作到不得不放弃,我忽然明白了,当工作不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成为理想和追求时,它就从负担升华为一种乐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5-23

  • 2019-09-19

  • 2019-10-20

  • 2019-11-12

  • 2019-09-23

  • 2023-06-02

  • 2019-10-28

  • 2022-12-29

  • 2019-11-11

  • 2023-06-21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9

  • 2022-04-15

  • 2019-10-29

  • 2019-11-11

  • 2019-09-23

  • 2019-09-30

  • 2019-10-29

  • 2019-10-17

  • 2019-10-09

家庭读书会读后感
家庭读书会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家庭读书会读后感,家庭读书会读后感大全,家庭读书会读后感2024,更多家庭读书会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