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礼记·大学读后感 > 地图 > 礼记·大学读后感

礼记·大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4-12 来源:互联网

礼记·大学读后感模板7篇。

读的书越多,人才会越通透,作品教我们更加从容的应对生活。如果我们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写出有自我特色的作品读后感呢?读后感大全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礼记·大学读后感,希望您分享本页内容与您朋友!

礼记·大学读后感(篇1)

一提到四书五经之类,条件发射地想到愚昧、封建、老古董。近来,看得多了,发觉孔家店被我们莫名地打到,因为提到国学,人人都可以说三道四,但是真正耐心读下去,试图去认真了解流传千古的文章背后的人就少得多啦,姑且算是无知者无畏。

当下流行的西式学习和教育,和我国古代大相径庭,东西教育差异之大只能慢慢体味啦。西方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学习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所有的学科在一套完善的理论世界内蓬勃发展,并且通过对数学工具的使用,让知识的学习一切都井井有条。我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更多地强调个人修行,强调对悟的理解,对于如何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似乎没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遵循,没有一个可以重复训练、可操作的育人大-法。给我的感觉,古人的学习方式,有些灵童似可瞬间得道升-天,而愚钝之辈则无醍醐灌顶的机会。

一提到《礼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不过一般的同学都是对它皱眉头,鄙夷之。因为一想到礼,就会联系到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之类的腐朽思想啦。观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礼”包罗万象,即不是送礼的礼也不是非礼的礼,而是和“道”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一般同学都知道,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可能不知道《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这里要说的《学记》也是《礼记》的一篇,非常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罢了。

《学记》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如《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古人对学无止境认识很透彻,知道“学然后知不足”,发奋地学习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不知道的东西,有人越学越感无知也是这个原因,这也解释无知者无畏;巅峰对决,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浅,莽夫是看不出门道的。古人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像现在这样割裂,现在老师高高在上,一切都对,学生的质疑总被当做不听话。古人知道“教学相长”,将教和学统一起来,学生和老师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互为师学,所以有同学一时无法理解某些知识点,如果你知道的话,不妨将你的理解分享出来,在教别人的时候,你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现在的学生不仅缺乏不耻下问的勇气,连虚心请教的一并抛弃啦。

或许古人愚昧,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心存敬畏,对于学习也当做神圣的事情,所以才有至圣先师的孔夫子,被当做祖师爷祭拜。学习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不可揠苗助长,所以“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时候未到(还没祭天)的时候,天子(领导)不能去视察学校,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游其志”,发展个人的志向。我觉得对老师的作用,古人认识的更加深刻,老师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对学生的志向之类,别整天批评,要多多观察的学生,少发言,在适当的时候才加以指导。像现在的父母也不要孩子上两天学就问去逼他考清华北大,烦死啦。

求学的人有四个经常犯的错误: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是指学习的时候,或贪多不求甚解,或学习一点点就容易满足,或将学习看做太容易不下苦功夫(伤仲永之类的神通),或自我设限不求进步。这四点学习的人和教学的人都要明白,产生四种错误的心理不同,要对症下药。古人对老师的评价高,所以即使皇帝,对自己的老师要“无北面”(和老师,别用君临天下那套礼仪,尊师)。现在教师的神坛已经走下神坛,成为谋生的一种职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也out,一去不返啦。

礼记·大学读后感(篇2)

《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古人必修的科目,千年之后,再读《大学》,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思想风潮。可以说它影响着千万古人,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具有中国色彩的思维方式与做人原则。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们的思维方式仍受其影响。《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止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简而言之,即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这是它的核心。再直白些,他讲的就是做人,做学问。众人皆知,人性本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行只是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但我们所崇尚的都是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品行的君子。做君子的基础首先要做到正心,诚意,修身。首先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有一颗正直的内心。这样就算外界环境何其复杂,也不能扰乱你的判断,动摇你正确的态度。俗话说:脚正不怕鞋歪。再看看如今,不少官员因贪污受贿纷纷落马。其实他们缺钱而贪,而是没有正心,被欲望所迷惑。盲目追求名利,脸面。认为受贿很有成就感,是自己权力的体现。再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少皆沉迷于网络,或是游戏,或是小说,或是不良影片。这显然也是不正心的表现。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当然仍是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为人处事,而不是学习如何花着父母的钱娱乐,消遣。其余次之。其次做人要讲诚意。“所谓诚意,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心慎独也。”王阳明说:“大学之要,诚意而己矣。”又曰“君子之要,诚意为主。”做人要诚意,可是诚心诚意去修养道德却很艰难。它既需要人们对诚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愿意过有诚意的人生,同时还要逐渐养成习惯,以诚意人生为幸福,以违反诚意道德为痛苦。这样才会实实在在去追求诚意。从善改过,不断完善自己,在各种非诚意的诱惑面前不动心,这是对君子的要求。而对大学生而言,诚意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如果连大学生都不讲诚意,那么整个国家还谈什么未来呢?最后,学会修身,做到进取和完善。虽然我们做不到完美,做不到圣人一样可以考虑到天下,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我能活得更高尚。另一方面就是做学问。做学问讲究致知,格物。“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有不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不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们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內修就要格物致知,精神上“诚其意,正其心”诚意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最后我们简单谈谈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我们要齐家。正如一叶知秋,以小见大。连自己家族都管理不好,怎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作为大学生,我们为自己的目标,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应由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必能实现你的伟大目标。《大学》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如用一句话来讲,“《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礼记·大学读后感(篇3)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书籍乃累积智慧之长明之灯,书籍就是知识的宝藏。对于读书,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纵观浩瀚书海,中国的古典文学极具魅力,《大学》就是这样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这个题目的表面意思理解就是现代的"大学",其实不然,《大学》里讲的全是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正直无邪的人和怎样治理好一个国家,怎样治理好社会。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到:"《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大学》这本书,是古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显示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主要是为了说明弘扬人性美好善良的品质从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了,并不是我们现代标新立异的产物。我则认为它包涵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上天赋予每个人一样的品性,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很可能由于后天的环境和自身的修养不同,才导致了人们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异。只有我们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到至善至美,才能改变命运。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说明了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产生、演变、衰退,任何事物都不能打破这个规律,就像蚕宝宝生来就会吐丝一样,鱼儿生来就会在水中游。每个事物都有本和末之分,有始与终之别。自然界就好像一个天平,两边重量相等,才能保持平衡,哪一边过重或过轻,就会导致整个自然界发生改变,失去规律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舞台上的主角,不可替代,人的本质没有好坏之分,区别就在于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所在环境不同,造就了每个人的境遇不同。

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著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一个地方,在当今这个个性鲜明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保持自己的鲜明个性,"个性"在张扬个人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没有上进心的人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致使很多人走上了歧途。古人对于自身完美的追求也许很少实现,但是他们这种不断追求高尚品质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努力实现的一个远大目标。

礼记·大学读后感(篇4)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它的意义简释如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其中格物理解为:

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理解为

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

他们的关系是: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于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又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最后达到天下大治。

在生活和教学中,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无邪念,才能为学生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

在工作中,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学生。

礼记·大学读后感(篇5)

《礼记》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着作,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又远超于《荀子》。这部书可谓是包罗万象,它以礼乐为核心,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礼记》在唐代就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则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由此可见《礼记》这部书的重要价值。《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反复吟读着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蕴含的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为了老百姓,建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会。这段文字,并不会因年长日久而失去光泽,至今读来,它仍发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对对美满、公正的大同社会的强烈向往。

翻开我的笔记本,本子上摘录的第一句话便是《礼记》这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我经常将《礼记》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并时常用这句话教导与勉励我的孩子和我身边的年青朋友。“博学之”即讲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这句话时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不仅仅要精通业务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它方面的优秀书籍,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时还要多与身边的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此外,光学习理论和书本知识还不够,还得多实践、多锻炼,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礼记·大学读后感(篇6)

从小学起耳濡目染的儒学“四书”之首,未曾通读全文也能背上几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礼记·大学》这样的儒家经典著作,读来确实总能带给人启迪。

“大学”之意,自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普通高等学校。古时的“大学”,指的是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长大成人,上了“大学”的我,倒也却能从中感悟到成人成才之道。

“大学之道”,见己见小。

《礼记·大学》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学习何尝不是如此。认认真真把每个英语单词背牢,才能理解整个句子读懂整篇文章;不坚持每天锻炼,一周一节的体育课都要偷懒又如何通过体检;不注重积累不喜欢阅读难道仅靠想象就能写出好文章?为人何尝不是如此。长大偷金的人小时也只是偷针,爱迪生成功的一次前还有无数次的失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又何必艳羡别人的好习惯。

《礼记·大学》里讲“修己以安百姓”“有诸己然后求诸人”。当寝室垃圾桶满时主动伸手不必旁观室友,无聊时跟朋友“开黑”打游戏不如主动拉他一起去图书馆,指责他人前先反思自己,多一份正能量便少两份负能量。

“大学之道”,赤诚不改。

《礼记·大学》里强调“诚意慎独”。古有蔺相如用人前人后始终如一的真诚打动廉颇成就一番美谈,现代交友同样如此。所谓“将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虚心假意的奉承与真心实意的赞赏自然不同。有的人油嘴滑舌却无真才实学;有的人穿着打扮处处讲究名牌,内心却尽是空虚;有的人在朋友面前满嘴“兄弟义气”,回到家却只知道对着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发脾气。曾子一日三省,杨震在所谓“暮夜无知”时断然拒绝十斤黄金的贿赂,又饥又渴的秀才面对熟透的桃林只道“桃李无主,我心有主”,普通的乡村邮递员王顺友一个人走过xx的寂寞邮路,投递准确率保持100%,成为xx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与其拼命在人前伪装优秀,独处与否都努力保持并养成优秀的习惯岂不更好。慎独,是对自己灵魂的真诚。

不敢说能完全领会《礼记·大学》的奥义,但吾辈青年确应以这样的“大学之道”为指引,不虚度大学以至青春、人生的光阴,努力成为更好的“大人”。

礼记·大学读后感(篇7)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我们烂熟于心,从蹒跚学步到成人立志,它伴随着我们成长。而其中的道理,更让我们受益终生。深读《大学·礼记》,其中深意值得探索和敬佩。

《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即弘扬高尚的德行,关爱人民,达到最高境界的善。而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环环相扣,有先后次序之分,做任何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欲速则不达,这也就是说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实际上也就是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而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要经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环节。意欲将高尚的德行弘扬于天下的人,则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则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调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则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养好自身品德的人,则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则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意欲使自己意念真诚的人,则先要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则在于探究事理。凡物都有根本有末节,凡事都有终端有始端。不能本末倒置,败坏根本,努力向认知的最高境界探索。

适用于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必须努力学习知识,增进学问,提高认识,还必须通过艰苦的磨练,在实践中不断地增长才干,养成各种优良的品质。但更新和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无限过程,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而培养这种积极的人生观,能帮助每一个我们开辟和创造新的空间。防止愤恨、恐惧、癖好、忧伤等各种情绪损害心灵的纯正和完善自我的自觉性。保持情绪的积极性与平衡性。以达到修身境界。

而八条目至此进行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层面。表达真正的政治家应具备把家庭道德运用、推广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中;对人民有一种纯真、诚挚、深厚的爱,按照人民的愿望和意志来处理政务;遵循忠恕之道;公正无私,胸怀宽广的品质。虽然在古代封建社会难以实现,但也表达了古人的美好愿望以及勇敢设想;同时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学习的依据。虽然只是短短几字,却对我们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也许不能达到最高标准,但层层递进,我们却能形成一个更完整的人格。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有一份热,发一份热;有一份光,发一分光。不必等待炬火”。

《大学》是一般璀璨的人生之书,只是读,便感受到了其中的无限魅力。而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唯有不懈努力,才能将大学之道,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礼记大学有感范文800字两篇


美文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篇礼记大学读后感,更多文章尽在美文阅读网。

礼记大学读后感800字1

一提到四书五经之类,条件发射地想到愚昧、封建、老古董。近来,看得多了,发觉孔家店被我们莫名地打到,因为提到国学,人人都可以说三道四,但是真正耐心读下去,试图去认真了解流传千古的文章背后的人就少得多啦,姑且算是无知者无畏。

当下流行的西式学习和教育,和我国古代大相径庭,东西教育差异之大只能慢慢体味啦。西方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学习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所有的学科在一套完善的理论世界内蓬勃发展,并且通过对数学工具的使用,让知识的学习一切都井井有条。我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更多地强调个人修行,强调对悟的理解,对于如何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似乎没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遵循,没有一个可以重复训练、可操作的育人大-法。给我的感觉,古人的学习方式,有些灵童似可瞬间得道升-天,而愚钝之辈则无醍醐灌顶的机会。

一提到《礼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不过一般的同学都是对它皱眉头,鄙夷之。因为一想到礼,就会联系到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之类的腐朽思想啦。观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礼”包罗万象,即不是送礼的礼也不是非礼的礼,而是和“道”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一般同学都知道,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可能不知道《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这里要说的《学记》也是《礼记》的一篇,非常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罢了。

《学记》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如《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古人对学无止境认识很透彻,知道“学然后知不足”,发奋地学习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不知道的东西,有人越学越感无知也是这个原因,这也解释无知者无畏;巅峰对决,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浅,莽夫是看不出门道的。古人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像现在这样割裂,现在老师高高在上,一切都对,学生的质疑总被当做不听话。古人知道“教学相长”,将教和学统一起来,学生和老师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互为师学,所以有同学一时无法理解某些知识点,如果你知道的话,不妨将你的理解分享出来,在教别人的时候,你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现在的学生不仅缺乏不耻下问的勇气,连虚心请教的一并抛弃啦。

或许古人愚昧,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心存敬畏,对于学习也当做神圣的事情,所以才有至圣先师的孔夫子,被当做祖师爷祭拜。学习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不可揠苗助长,所以“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时候未到(还没祭天)的时候,天子(领导)不能去视察学校,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游其志”,发展个人的志向。我觉得对老师的作用,古人认识的更加深刻,老师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对学生的志向之类,别整天批评,要多多观察的学生,少发言,在适当的时候才加以指导。像现在的父母也不要孩子上两天学就问去逼他考清华北大,烦死啦。

求学的人有四个经常犯的错误: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是指学习的时候,或贪多不求甚解,或学习一点点就容易满足,或将学习看做太容易不下苦功夫(伤仲永之类的神通),或自我设限不求进步。这四点学习的人和教学的人都要明白,产生四种错误的心理不同,要对症下药。古人对老师的评价高,所以即使皇帝,对自己的老师要“无北面”(和老师,别用君临天下那套礼仪,尊师)。现在教师的神坛已经走下神坛,成为谋生的一种职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也out,一去不返啦。

礼记大学读后感800字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

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标签:读后感400字、

礼记大学读后感800字2024两篇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篇礼记大学读后感,更多文章尽在。

礼记大学读后感800字20241

一提到四书五经之类,条件发射地想到愚昧、封建、老古董。近来,看得多了,发觉孔家店被我们莫名地打到,因为提到国学,人人都可以说三道四,但是真正耐心读下去,试图去认真了解流传千古的文章背后的人就少得多啦,姑且算是无知者无畏。

当下流行的西式学习和教育,和我国古代大相径庭,东西教育差异之大只能慢慢体味啦。西方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学习分门别类,循序渐进,所有的学科在一套完善的理论世界内蓬勃发展,并且通过对数学工具的使用,让知识的学习一切都井井有条。我国古代的教育体系,更多地强调个人修行,强调对悟的理解,对于如何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似乎没有一条明确的道路遵循,没有一个可以重复训练、可操作的育人大-法。给我的感觉,古人的学习方式,有些灵童似可瞬间得道升-天,而愚钝之辈则无醍醐灌顶的机会。

一提到《礼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不过一般的同学都是对它皱眉头,鄙夷之。因为一想到礼,就会联系到三纲五常,君君臣臣之类的腐朽思想啦。观后才知,我冤枉古人啦,古之“礼”包罗万象,即不是送礼的礼也不是非礼的礼,而是和“道”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一般同学都知道,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可能不知道《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这里要说的《学记》也是《礼记》的一篇,非常有名,但今人不太熟悉罢了。

《学记》讲述了古人对学习的理解,是高度概括的,没有实际操作的教条,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教育”“学习”的纲领,如《共产党宣言》对共-产主义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告诉无产阶级怎样从资本家手中夺取权力。前途是美好的,道路嘛,自己去摸索吧。文章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解释为什么去“学”,去接受“教育”:化民成俗,可以理解为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俗习惯,这应该是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不同时代自有不同解释,我想一般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吧。

虽有至道(道这个东西,内涵丰富,太玄,非三言两语说清楚),不去学习,也不能“知其善”。古人对学无止境认识很透彻,知道“学然后知不足”,发奋地学习才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不知道的东西,有人越学越感无知也是这个原因,这也解释无知者无畏;巅峰对决,只有功力深厚的人才知其中的深浅,莽夫是看不出门道的。古人对“教”和“学”的认识,不像现在这样割裂,现在老师高高在上,一切都对,学生的质疑总被当做不听话。古人知道“教学相长”,将教和学统一起来,学生和老师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互为师学,所以有同学一时无法理解某些知识点,如果你知道的话,不妨将你的理解分享出来,在教别人的时候,你的认识也会更上一层楼。现在的学生不仅缺乏不耻下问的勇气,连虚心请教的一并抛弃啦。

或许古人愚昧,对一切未知的东西心存敬畏,对于学习也当做神圣的事情,所以才有至圣先师的孔夫子,被当做祖师爷祭拜。学习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不可揠苗助长,所以“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意思是说时候未到(还没祭天)的时候,天子(领导)不能去视察学校,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游其志”,发展个人的志向。我觉得对老师的作用,古人认识的更加深刻,老师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无论老师还是父母,对学生的志向之类,别整天批评,要多多观察的学生,少发言,在适当的时候才加以指导。像现在的父母也不要孩子上两天学就问去逼他考清华北大,烦死啦。

求学的人有四个经常犯的错误: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是指学习的时候,或贪多不求甚解,或学习一点点就容易满足,或将学习看做太容易不下苦功夫(伤仲永之类的神通),或自我设限不求进步。这四点学习的人和教学的人都要明白,产生四种错误的心理不同,要对症下药。古人对老师的评价高,所以即使皇帝,对自己的老师要“无北面”(和老师,别用君临天下那套礼仪,尊师)。现在教师的神坛已经走下神坛,成为谋生的一种职业,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也out,一去不返啦。

礼记大学读后感800字2024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

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礼记》读后感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我国古代比较早和比较系统的教育专论。它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古代教育的作用、教育制度、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有很深刻的启发意义。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礼记》读后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礼记》读后感1

课堂练习,试卷中“名篇名句”题涉及到《礼记·学记》的一个句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同学没有写上。再联系以前试卷中出现过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等句子,我感到是时候集中学习《学记》了,于是我整理有关资料,为同学们印发了《学记》全篇,并把它作为课文来研读。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除了完成词句理解外,有意展开思考有关教育的问题,产生了不少感想,我们分几个部分来谈。

今天我们先看开篇两段: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这两段谈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其中“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关键句,它站在治理国家、管理和教化百姓的高度来谈论教育的重要意义,实在是了不起的思想。

于是我们不禁需要反思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

第一,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们仅仅把教育当成培养人才的途径,当作为经济服务的手段,而忽视了教育和受教育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第二,我们现在许多地方的中学教育已经彻底沦为“应试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升学和就业,教育的过程就只剩下了做题和考试。

我们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性,重视教育的短线作用,而对于教育“培养健全的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等则大大淡化甚至排斥掉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是进步了,而是退步了,这实在是教育的悲哀。

《礼记》读后感2

今天我们来看《学记》中的一段话: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这段话谈的是正业与居学的关系,即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教学按时令进行,在学校学习正式课业,而回家或放假时也有家庭作业。难能可贵的是,《学记》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都看得很重要,而且两者密切相关。课外学习可以培养兴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也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巩固和强化。

比如,在课外自行练习“操缦”(弹奏杂乐),课堂上就能很好地学习弹琴;在课外学习“博依”(比喻修辞),课堂上就能很很顺利地学习《诗经》;在课外学习“杂服”(洒扫应对之事),在课堂上就能很好地学习礼仪。总而言之,课外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杂艺,既可发展自己的潜能,又可激发学习正业的兴趣,大大促进了课堂的学习。

对于这种教学思想,一般论家称之为“藏息相辅”原则。在学校,在课堂上,就要专心研修主业;在家里,在课堂外,就要按自己的兴趣自由学习。

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是一种很大气、很前沿的教育思想。反思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反思现在有些学校的“监狱式生活”,反思现在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数理化”的现状,我们深深地感到羞赧和不安。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学校在抓好日常教学的同时,已经开展了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我们已有各种社团30多个。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的展开,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而且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喜欢学校,热爱生活,乐于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成绩。

礼记读后感3

《礼记》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又远超于《荀子》。这部书可谓是包罗万象,它以礼乐为核心,所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礼记》在唐代就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则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由此可见《礼记》这部书的重要价值。《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反复吟读着这段文字,深深地被文字中所蕴含的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做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孙中山先生就曾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为了老百姓,建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共和社会。这段文字,并不会因年长日久而失去光泽,至今读来,它仍发出道道金光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表达了我们每个人对对美满、公正的大同社会的强烈向往。

翻开我的笔记本,本子上摘录的第一句话便是《礼记》这部书中的一段文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句话的原意是:“要广博地学习,对学问要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我经常将《礼记》中的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博学之”即讲学习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也将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透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

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这句话时常提醒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不仅仅要精通业务知识,还要广泛学习其它方面的优秀书籍,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做一个“一专多能”的人,此外在平时还要多与身边的同事朋友沟通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此外,光学习理论和书本知识还不够,还得多实践、多锻炼,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在这部书中,我也了解到了古代的儒学家们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一些认识,诸如礼的起源和礼的作用,古代人对冠礼、聘礼、祭礼等礼仪规范的解释。能够说,《礼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礼教文化的成熟。这部书对于现代中国社会中的礼仪礼节仍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研究好处。当然《礼记》中的部分文字也内含全力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及顽固宣扬男尊女卑的思想,这些思想是不可取的,需要我们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进行对待。

总之,《礼记》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国学经典,就像一壶好茶,需要慢慢细品,才能感受到那沁人的芳香。

《礼记》读后感4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呻,朗读。占,音(chān),同“觇”,注视。毕,竹简,这里指书。“呻其占毕”意为“盯着课文大声朗诵”。讯,告知,告诫。“多其讯言”意为“一味地灌输”。

及,急迫。数,音(shuò),多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意为“一味赶进度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悖,违背教学原则。佛,音(fú),佛戾,违背,违反。“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是说教师在施教中违背教学规律,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实际。

隐,痛恶。疾,怨恨。“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意思是,由于教师教学不当,使学生痛恶自己的学业,并怨恨自己的老师。

刑,成功。

这一段列述教学上的种种失误,对于今天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警示。

失误一,教学形式单一,死记硬背,满堂灌,使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缺少独立思考,不能融会贯通。

失误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研究学生的学情,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失误三,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不能从学习中体验收获和快乐,使学生产生厌学、厌师情绪。

《学记》很早就注意到教学中的弊端,并明确提出警示,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根深蒂固。

2008年12月我们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实地参观了杜郎口中学,并根据我校实际,实行了“新课堂”。新课堂的宗旨是: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评价者;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大进步。如今,新课堂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新课堂已开出灿烂的花朵,并结出丰硕的成果。

礼记读后感


礼记读后感(一)

礼本来是先圣明王采用自然地法则,来规范人类生活行为的成果。我们人是自然地产物,只有适合了这些法则,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礼具体到现实中来,就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必须知道的规矩,一般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及立身行事的人格修养。在读了这本《礼记》之后,我所理解到的礼就是时常怀着谦恭的精神,这样的精神能指导我们外在的行为,让我们一天一天的趋向善良,远离罪恶。礼所包含的仁义道德和常怀感恩之心,怀抱这样的精神,能让我们处事的事理行为顺畅起来,我们和他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增进,我们会觉得温暖,也会给公司和社会带来人情的温暖。

越是细小的动作,越能看得出我们是否受到了礼的教育感化和指导。在这本书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让我懂得了在工作中要时刻处于备战状态,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容姿态,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对待顾客要时刻面带微笑,不能松散的面无表情,更加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精神抖擞的工作状态,神采奕奕,作为员工要从干好本职工作开始,身体力行的营造企业知耻文化。所谓人无耻则无敌,在工作上坚决杜绝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思想作风,带头干好本职工作。保持良好优雅的态度去工作去学习,态度恭和的去做人做事。

而在生活中,在父母面前更是要养成端庄恭敬的习惯。我们这样年龄的青年已经应该要尽心尽意的去孝敬我们的长辈了。尊老敬贤,顾名思义,我们要尊敬老人,敬重有贤能的人。孟子说过: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可以看出古代的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和谐的社会起着重要作用。老人们阅历深,见文广,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再加上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年轻人的照顾。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为老人让座,并且多帮助老人,为老人创造各种方便条件。我们要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促进家庭的和谐温暖。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每个家庭的温暖能促进我们的社会团结,(.org)怀着这样的习惯,到了社会上我们自然就会懂得端正姿态,尊重长官,尊重长者。

像这样需要我们自己注意的细节实在太多太多了,说不尽也道不完。但是只要我们保持着这样一颗恭敬好学的态度,自然能使我们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处变不惊。看了这本书后至少对于我来说提醒了我要多加一份思考,避免失礼。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然而却足以督促我凡事多加一颗有礼的心,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这些礼节,小则足以个人事业成就的必备条件,大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表现。

《礼记》这本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生活体验的累,需要我们去慢慢体会。我一定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把这些良好的传统,带入到我的生活之中,争取做到礼义以为干橹。

礼记读后感(二)

我最喜欢的是《礼记》,它时时刻刻的都在提醒着我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发现错误就要去改。这本书,还告诉我很多的做人道理。

例如: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意思:知识渊博,记忆力强,仍然很谦虚,做了很多对人有益的事,仍然不懈怠,这样才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我的理解:有的人虽然知识不是很渊博,但是他很用功,也很谦虚,而且,做了很多好事,我认为这样的人也能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意思:克服自身的错误应该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不必要求别人,这样再有缺点错误,就没有什么可埋怨的了。我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自身也有错误,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不需要强求别人,就算没有改过来,这样的错误,也不会有什么抱怨的。

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意思:喜欢学习的人,离聪明就很近了,知道耻辱的人,离勇敢就不远了。我的理解:只有喜欢学习,知道耻辱;那么他就会很聪明,很勇敢了。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都离不开书,因为我们能从书中得到很多的做人道理,这些道理只有自己去感悟,才能说真正的理解了。

大学优秀读后感7篇


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大学优秀读后感,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让人心情愉悦。我们在阅读作品之后,其实如果能够动笔,将它记录成一篇读后感是再好不过的,敬请参阅本文!

大学优秀读后感 篇1

读后感400字1

《小马虎穿衣服》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粗心的小马虎,他穿衣服时竟然把衣服裤子穿反了,可真粗心大意!当上车时又发现把袜子穿反了,闹出了大笑话!粗心大意是个大缺点,要认真改正,否则,长大了肯定是马大哈。

粗心大意是孩子的通病,小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我也是个小马虎。有一次吃饭时我竟把醋当成了酱油,害得舌头与喉咙生不如死、痛苦难堪。

粗心大意不仅小朋友有,大人也有呢。我的妈妈做事也有马虎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她拿着金属做的扫把扫地,一不小心、太过用力,扫把给妈妈弄断了。扫把一断,金属做的柄把妈妈妈的手添上了两条“手上添彩”。

粗心大意不要紧,主要是改正。

有一篇文章,叫做《煮熟的鸭子真会飞》。讲的是一个惹人喜爱、聪明伶俐的小姑娘,考上了高级中学,梦想是飞向清华大学。但是在高考时,因她的马虎失去了她的梦想。她后悔莫及,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再怎么聪明,也要认真仔细,绝不马虎。

读了《小马虎穿衣服》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做煮熟的鸭子,要做一个认真、一丝不苟的孩子,不能像文中的小马虎,闹出大笑话。

读后感400字2

在愉快的寒假中,我读了许多书,但有一本书让我深有感触,那本书是杨红樱阿姨写的名叫《巨人的城堡》,是《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之一。

这本书讲了一个叫阿空的巨人,住在一幢高大的房子里,他的身高有2.65米,比姚明还要高。马小跳和他的朋友们是在高尔夫球场的周围发现了这个高大的房子,发现了里面是住的巨人阿空。

在阿空18岁那年,他的腿得了一场病,病后落下了后遗症,只能站立,走路不能超过一小时,如果超过一小时,他的腿就会疼。阿空每天在汽车城工作,他很怕人,怕人们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为了躲避人们的异样眼神,阿空就把自己关在一个大房子里,每天孤独地一个人度过。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觉得阿空太可怜了,他每天忍受着孤单、忍受着寂寞和异样的眼光,没有一个朋友,他是多么可怜呀!

马小跳和他的朋友们给阿空做了美味的土豆沙拉,还帮助阿空收拾房子,阿空渐渐的喜欢上了马小跳和他的朋友们,阿空也变得开朗起来。马小跳是多么的善良啊!

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积极友爱团结和帮助别人,特别是对于那些因某种原因而感到自卑的同学,要通过我们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有信心克服自卑感,去勇敢的面对生活。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开朗、勇敢面对各种困难,这样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才能积极地去面对、去克服,只有这样才能幸福美好的生活。

读后感400字3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叫《胡小闹日记之不上补习班的第一名》,这本书非常的新颖有趣。

这本书的主角是胡小闹、长安、小樱桃和王胜男,在一次考试中,长安又稳居班级倒数第一,因此,长安的父母为他报了各种补习班。胡小闹虽然考试及格了,但是他的妈妈想让他更进一步,还是帮他报名了补习班。

在补习班上课的某一天,胡小闹和长安意外地发现,成绩是班级第一名的小樱桃也在补习班。更加让他们两个生气的是,他们的妈妈还要求小樱桃做“眼线”,监督他们的一举一动,胡小闹和长安为此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于是他们决定逃离补习班,摆脱小樱桃。他们去劝小樱桃和王胜男退了补习班(王胜男是小樱桃最好的朋友),后来他们发现其实小樱桃和王胜男并不喜欢补习班。他们四个一起在补习班办了退学手续,过了没多久,他们被家长发现了,为了不上补习班,他们写了保证书,小樱桃保证必须一直是班级第一,王胜男保证自己下次考试进入班级前十名,胡小闹则保证自己会进入前二十名,而长安保证自己提高二十个名词。为了完成自己的保证,也为了证明不上补习班也可以成绩进步,他们四个一起努力学习,互相帮扶,小樱桃告诉胡小闹和长安改善学习方法,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他们按照小樱桃说的一步一步实行。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期末考试中都完成了自己的目标。

读了这本书,我领悟到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习惯上的不足,也知道了,提高成绩并不一定需要上补习班,主要靠自身的勤奋和努力。

读后感400字

寒假正是读书的好时机,我读了好几本书,有希腊神话故事,有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还有《父与子》漫画书……其中我最喜欢读的是一套《探索科学百科丛书》。这套书的作者是哲丰,他介绍了关于宇宙、地球、动物、海洋、恐龙等方面的知识,其中写《宇宙》的一本最令我爱不释手,它告诉了我地球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星座,每个星球叫什么名字,太阳系和银河系中有多少星球……

让我先来给你介绍一下银河系吧。银河系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星系,在银河系里有着上亿颗星星,还有大量的星云和其他星际物质,我们平日里看到的星球就在银河系中。

太阳系就是一个有恒星和一群行星组成的天体系统,这里有我们熟悉的太阳、金星、水星和木星等行星,也有我们最为熟悉的地球和月球。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太阳在太阳系中有着绝对的中心地位,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太阳系几乎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太阳身上。太阳系里还存在许多体积很小的天体,这些天体被称为太阳系小天体。它们游荡在太阳系中,几乎太阳系的每一个区域里都存在着这样的小天体。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宇宙的知识,还给了我一个道理,我们要不断努力地迈向未知领域,推动人类不断前进的步伐。

读后感400字5

在《克雷洛夫寓言》里有一些非常经典的故事,我认为《乌鸦和狐狸》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篇故事的意思是:“上帝给小乌鸦一小块乳酪。乌鸦就躲到一棵纵树上。它准备享受美味了,然而它的嘴巴是半开半闭的,含着哪一小块美味在沉思默想。这是跑来一直狐狸:一阵香味立刻使狐狸停下步来,它瞧着乳酪舔舔嘴巴。这坏东西踮起脚尖偷偷走进纵树,它卷起尾巴,目不转睛地愁着,它那么柔和地说话,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细声细气的:你是多么美丽啊,逗人喜爱的鸟!那眼睛,美丽的像个天堂的梦!而且,怎样的羽毛,怎样的嘴巴那!只要你开口一定是天使的声音。唱吧,亲爱的,别害臊!啊小妹妹说实话,你出落的这样美丽动人,要是唱得这样同样的美丽动人,在鸟类之中,你就是令人拜倒的皇后了!”乌鸦被骗了,乳酪也掉下去了,狐狸拿到了乳酪就不见踪影了。

这篇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不能只听别人的好话。如果你只听好话,就会像这只乌鸦一样的下场。

读后感400字6

周末,我闲着无聊,便随意翻开了一本书,没想到,刚读了几行,我就被这一本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本书的名字叫《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本书分为5个小故事。你一定很想听一听吧。那就让我来概括一下其中一个《苹果树》的小故事。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生长着一棵苹果树,树上结出的果子比成年人的脑袋还要大。有一次,市政府计划在苹果树下盖一栋房子,市政府给建筑公司下达了任务要求砍掉苹果树,建筑公司派遣了一辆铲车过去,第一天落下的苹果就砸死了一名建筑工人,这下子大家慌了,没人再敢接这危险的任务,市政府只得让苹果树继续留在那里。只是在它的周围盖了几套房子,只有那些在外面过不下去的人才会住在那里。秋天,苹果花还招来了许多大黄蜂,鸟儿也从四面八方来吃苹果。它们的叫声都很恐怖。现在,整座城市空荡荡的,一大片乌云笼罩在城市的上空。只有那颗苹果树,依然耸立在城市的中央,不停地生长着。

怎么样?很有趣对不对?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学做人,学做事,攀上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大家都来读一读书吧!这样会让知识更丰富。

读后感400字7

《姑妈的三巴掌》就是一面哈哈镜,叫人一看就捧腹大笑。

九岁那年我被带到姑妈家,我和小伙伴一起回家玩。我偷了一个瓜姑妈问我瓜哪来的我说偷的,姑妈听了上去就是给我一巴掌。还有一次邻居借钱,我说:“借什么钱,自己不赚啊!”姑妈“啪”的给我一巴掌。最后一次作者弟弟放学回家说:“老师在讲台上唠唠叨叨的,真烦!我不读了!”姑妈知道后给了表弟一击如来神掌,打得表弟跪地求饶。

读完之后我真想哈哈大笑,可我又笑不出来,因为我想起了我的缺点:有一次别人说我坏话,我跟他们打了一架,他们被我打哭了。我高高兴兴地回家,刚到家爸爸就问我为什么打他们,我说:“他们说我,我就要打他们!关你什么事?”爸爸听了把我打的欲哭无泪。

现在想起来还真羞愧。《姑妈的三巴掌》对我来说正是一镜子,它照出我的过去,也照出了我现在的状态。所以我懂得了亲人的打骂是不会无缘无故的,不能发脾气,要想想自己对不对。

大学优秀读后感 篇2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就是深入学习党章党规,重在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重在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

党章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总纲,是规范制约全体党员行为的总章程,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根本依据,是党内法规。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维护党的纪律,实行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在学习党章过程中理应带头。作为纪检监察室的负责人,更要通过深入学习党章,坚定理想信念,严明党的纪律,扎实做好纪律审查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要结合纪律审查实践学。紧紧围绕党章赋予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问责的使命,边学习、边思考,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要一字一句学,反复学。通过深刻研读,全面把握党章的各项内容和规定,增强党章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章上来。要带头学,努力形成学习党章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沟通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提升学习效果。

二是严于律己,磨砺拒腐防变的“定海针”。要把纪律作风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党章规定,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境界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切实增强贯彻党章的自觉性,真正把党章要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特别是在廉洁自律上,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坚决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具体到纪律审查工作,就是要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秉公执纪,杜绝任何形式的“关系案”、“人情案”,自觉维护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是敢于碰硬,念好纪律审查的“紧箍咒”。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线的纪检干部,要将维护党章党纪作为纪律审查工作的出发点,将正风肃纪作为纪律审查工作的落脚点。面对触犯党章、违反党纪的行为,要敢于动真碰硬、毫不手软,面对腐败,要敢于叫板、一查到底,形成震慑腐败的强大压力。当前严峻的反腐形势和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决定了反腐战场不亚于硝烟战场。反腐成效的取得需要纪检干部心忧党业,心系民愿,需要纪检干部切实落实三转,聚焦主责主业,需要纪检干部强力监督执纪,直面困难险阻,亮剑顽风痼疾,需要纪检干部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和刚强果断的性格。面对“硬骨头”、任性权力和不正之风,要以不怕得罪人,就怕辱使命的历史责任感,敢于和歪风邪气动真格、与违法乱纪硬碰硬,用铁的纪律和执行,将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向深入。

20xx年,中央决定要在全党开展以“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组织部门首当其充作为这次学习教育的组织者,这就要求作为主管党员教育的组工干部既要当好“教练”又要当好“学生”,当好“两学一做”的排头兵。

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广大党员要深入学习党章党规,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我们每位党员都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积极投身“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组工干部也是普通共产党员,组工干部要带头学党章强党性树立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为服务广大党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要对党绝对忠诚。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党员干部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直接受益者,要常怀忠诚之心,自觉遵守党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补足精神之钙、强化自律之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组工干部更不能例外,要坚持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大学优秀读后感 篇3

暑假,按时完成作业的同时读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这是作者的自传三部曲,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从童年到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及其心路历程,透彻而生动地描绘了俄国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画卷。我很喜欢这本精典著作。

这本书太好看了!语言丰富多彩,情景描写活龙活现。主人公阿廖沙童年的经历是非常艰苦的,经济的极度贫困家庭矛盾错综复杂,但和蔼可亲的外祖母让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严厉暴燥的外祖父在阿廖沙母亲离开之后也渐渐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阿廖沙仍然坚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读书学习是他的快乐。

读这本书后,让我增长了许多丰富的知识,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让我学习到了主人公阿谬沙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仍然酷爱,顽强学习的精神。他爱抄记诗歌,好词好句也感染了我,让我更加的爱读书。这就是我的收获。

大学优秀读后感 篇4

作为一名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行动上真正入党。在新的形势下,对党员的要求更加严格,特别是农村基层的党员,肩负着重任,面临着挑战。全体党员要认清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把农村基层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谱写新的历史篇章。结合目前我乡党员现状及工作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做一名合格党员,应该时刻铭记和实践党的宗旨

每名党员,当我们很神圣地举起右手面向党旗宣誓的那一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耳边回荡的那一刻,就注定自己树立了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的宏伟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许多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换取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这是党员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党员一生所要实践的宗旨。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必须做到:

一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员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遇事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绝不能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遇到困难,要勇挑重担;遇到危险,要身先士卒,要为人民多做实事好事,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作为比较偏远的农村基层,我们作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从事的工作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直接服务基层群众,党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全体党员要深刻地认识到其重要意义。根据走访和调研,我发现我们的少数单位和少数人员在服务群众方面,缺乏一定的热情,服务工作还做得不够到位;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有些事情群众必须按自己的意愿去办,没有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全体党员在思想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

二要克己奉公,不谋私利。要严于律已,秉公办事,绝不假公济私、损公肥私,不占群众的便宜,占国家的便宜,在公与私面前,最能考验一个党员是否真正坚持了党的宗旨。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三农”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农村基层所支配使用的项目经费增多,这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一定要支配使用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诚心诚意地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手中的权力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真正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践党的宗旨。

三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首先,党员要带头坚持党的原则,立场坚定,不循私情,守好自己的“阵地”;第二,对于一切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行为,要敢于斗争;第三,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畏强暴、挺身而出,敢于同一切坑害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大学优秀读后感 篇5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将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组工干部必须对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自觉做到“四要”,争做“两学一做”先锋人。

对党要“忠”。对党要忠,就是要讲政治。讲政治,是组织部门第一位的要求,是组工干部最重要的政治品格,也是党性修养和优良作风的根本体现。我们要自觉学习党章党规,学习周恩来、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辈先进感人事迹,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护党、在党忧党,牢记党的历史,传承党的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政治灵魂,不忘党恩、对党忠诚。

对民要“真”。组工干部要大兴联系服务群众之风,必须把群众观点牢牢镌刻在头脑中、把群众路线全力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心中有民、不忘宗旨。带头多干事、干实事、干好事,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做到提笔能写,张口能说,动手能干。同时,要积极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微服务”、“走亲戚”、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常走乡村泥巴路、常坐农家矮板凳、常听百姓家常话”,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与公仆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不平凡的业绩,真正靠实招、干实事、出实绩。

做事要“实”。“三严三实”中强调“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组工干部要弘扬“安、专、迷”的精神,要围绕“搞培训、提素质,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打基础”的主责主业,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掌握班子和干部情况,准确掌握基层组织情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坚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进来,杜绝走走过场、做做样子、应付一下的情况发生,以务实的作风把这次活动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做人要“净”。组工干部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吾日三省吾身”,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净化,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要筑牢思想防线,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把组织部门“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平等诚信、甘为人梯”的优良作风地继承下去、发扬开来,切实拒绝贪腐、抵制诱惑,真正转变作风、为政清廉。

大学优秀读后感 篇6

前几日是我院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很开心总算迈入了这一难能可贵的校运会。2020年的校运会一件事的实际意义十分的不一般,2020年我报名参加了这一次校运会。

校运会一开始的情况下我觉得十分焦虑不安,我一直但心我充分发挥不太好,沒有为班集体增光添彩;沒有获得优异成绩。由于这种但心,以致于我昨天晚上沒有歇息好。在类似到我的情况下,我竟觉得有点头晕。我一开始要想舍弃,但当我们见到她之后,我的这类念头就没有拥有。她叫上宫玖,大家平常叫她玖儿。她的体育文化很好,但她在中小学的情况下脚受了伤,要是气温不太好她的脚就会疼。

校运会那一天,气温十分不太好。就快到她了,她的脚忽然疼起来了。但他说:体育文化在意的是那类始终永不放弃的精神实质,跟胜负没关系。这从她怎么讲过以后,撤出赛事的事儿就一不小心抛出去九霄云外来到。我俩立在跑到上,我内心清晰,开弓沒有回过头箭,我务必得坚持到底,坚持不懈便是获胜。

学生们为大家给油的欢笑声要我更为焦虑不安了。玖儿说:“没关系的,重在参与。”听了她这话要我的紧张一瞬间没了。开始了,我隔三差五的看她一眼,我看到了她一脸的痛楚。我心中有一个执念,我一定要有前三。玖儿的理想我来帮你完成。

我用全身上下的能量充充进了前三。玖儿轻轻地的告诉我:“祝贺你了,喜得前三。”我对她笑着说:“你也非常好。”我拿了奖牌,赠给玖儿,笑容着对他说:“玖儿,祝你们祝你生日快乐。你的拼搏精神很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培训。”她以笑容像我表达感谢。大家的友情是所向披靡的。

大学优秀读后感 篇7

那是一个知识匮乏的年代,找本书很难。姐夫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早年大学毕业,他家中有很多诸如《史记》《论语》《资治通鉴》之类我看不懂的书。能够读懂的就是《欧阳海之歌》《雷锋的故事》《红岩》《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等,都是一些印着时代痕迹的小说。那时侯,小学生基本没有作业。我把能看懂的每本书,翻来复去地不知看过多少遍。

书读多了,慢慢地就有了收获。我上初中之后,作文水平明显进步。每篇作文后面,都有一位名叫胡孔文的老先生的批语,用红笔圈圈点点,溢美之词,多是鼓励。越是鼓励,越是得意,越有信心,越是喜欢。继而上了高中之后,作文经常被一位名叫吴福德的语文老师,在班上朗读。及至毕业以后多年,吴老师还在埋怨:“怎么不考文科?”

70年代末,我漂泊到了外地。接触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是《第二次握手》。此书的作者张扬,是一位18岁的高中学生,《第二次握手》起初叫《浪花》,后题名《归来》。在不许描写爱情的年代,作者以真诚、直率、大胆的笔触,细腻描写了丁洁琼、苏冠兰、叶玉菡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及其独特命运的跌宕起伏,歌颂了他们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小说像一阵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唤醒了无数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我记得,当时我是在长江大堤的路灯下,连续几个晚上读完这本小说的。读完之后,沉思良久,发誓当一位作家。第一次真正感觉到文学的力量和文字的魅力。

于是,我开始想法买书。虽然生活困难,但我依然对书情有独钟。硬是从家里寄来很少的零用钱里,积攒一点零头,宁愿饿着肚子,也要去买本《老人与海》。参加工作后,到上海、广州、南京、长沙、大连、天津、北京、武汉等城市出差,新华书店总是我首先要去的地方。

礼记读后感400字:礼记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是《礼记》,它时时刻刻的都在提醒着我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学会去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发现错误就要去改。这本书,还告诉我很多的做人道理。

例如: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意思:知识渊博,记忆力强,仍然很谦虚,做了很多对人有益的事,仍然不懈怠,这样才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我的理解:有的人虽然知识不是很渊博,但是他很用功,也很谦虚,而且,做了很多好事,我认为这样的人也能称得上是品行高尚的人。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意思:克服自身的错误就应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不必要求别人,这样再有缺点错误,就没有什么可埋怨的了。我的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自身也有错误,只要靠自己的努力,不需要强求别人,就算没有改过来,这样的错误,也不会有什么抱怨的。

好学近乎知,知耻近乎勇。意思:喜欢学习的人,离聪明就很近了,明白耻辱的人,离勇敢就不远了。我的理解:只有喜欢学习,明白耻辱;那么他就会很聪明,很勇敢了。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都离不开书,因为我们能从书中得到很多的做人道理,这些道理只有自己去感悟,才能说真正的理解了。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礼记·大学读后感模板7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礼记·大学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