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罗马读后感 > 地图 > 罗马读后感

罗马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读后感600字(3)篇。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此时就可以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其中所思所想写出来。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读后感600字(3)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读后感600字 第(1)篇

 17-3 开启罗马人系列丛书第一本有点沉重,也有点欣喜。沉重的是,十五本书重得要命,得挤出多少时间才能啃完呀!欣喜的是,都说欧洲人的故事里罗马人最好看,现代文明的诸多基石都是希腊和罗马人像大理石一样一块块奠定的。翻来第一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耳熟能详的公历演变、三权分立基础、公民权利义务、私有财产保护、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故事渊源就这样跃然纸上,对比穿插其中的希腊保守主义治国,罗马人的开放思想、吸引人才的办法、合纵连横的利益共生等外部扩张方式都是读起来那么远却又想起来那么近。看完时正是美国新领导班子和政党交接的日子,对比罗马人的治国之道,川大嘴的演讲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和集权排他性,不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正是早期的治国权力制衡的存在基础,大家在围观的时候还有拭目以待的愿望,贸易交换利益条件,而不必只通过武力……

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读后感600字 第(2)篇

罗马人,其智力不及希腊人、体力不及凯尔特(高卢)人和日耳曼人、技术不及伊特鲁里亚人、经济不及迦太基人的罗马人,之所以超越这些民族,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开放的性格。本书从罗马的宗教、政治体系,以及同化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展开,反映了在那个时代无疑是特例的罗马人的开放性格。我认为,罗马兴盛的关键在于这三点缺一不可。军事和建设方面的成绩是充分展示其性格的现象。正因为如此,在罗马士兵的军靴声早已远去、无数曾经的白色建筑已化做瓦砾之山的今天,人们依然对远古的罗马满怀憧憬和敬意。古代罗马人留给后世的真正遗产不是辽阔的帝国,也不是经过2000年以后依然挺立的遗迹,而是不论宗教和人种肤色,一律予以同化的开放性。但是,相距那个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了2000年,现代的我们却始终不肯放弃宗教上的不宽容,总是拘泥于统治理念甚于统治能力,排斥其他民族和人种。所以,“罗马遥不可及”的说法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读后感600字 第(3)篇

还没看完,强烈推荐。曾听说过“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曾在拜伦、雪莱等人的著作中感受到他们对罗马的崇敬,也曾在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感受到帝国的衰落。然而,本书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罗马之所以是罗马。本书是罗马人的故事的第一本,罗马在此时还处于积蓄力量的阶段,充满活力,但已显示了一个伟大帝国的潜质:包容、对私有财产的尊重、法制、勇武。个人觉得本书特别适合年轻人阅读。阅读本书,无论是对历史、世界的认识,还是对个人的成长,都会有所助益。

阅读本书的使我想到了《大秦帝国》的阅读。《大秦帝国》让我觉得秦国很猛,但我不愿在那样的国家生活,而本书让我对罗马人心生羡慕,愿意生在那样的国家,为她而战,同时实现自我的价值。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读后感800字(3)篇


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读后感800字 第(1)篇

治世之能臣——读《罗马人的故事卷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

原创: 三个石头 三个石头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by Rudolph vonJhering

1先扯个八卦

为什么一年7月、8月都是31天,而2月只有28或29天?

每次一想起这个问题,就没来由地心疼2月……

说来话长,我们现在用的公历是由古罗马恺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完善而来。7月是恺撒生日所在月,所以7月又叫July(从恺撒名字中的Julius取得),为了照顾7月为大,要取31天,就把单月都定为31天,双月都定为30天,这样就有366天,每年多的一天就从二月拿掉(因为2月是行刑月不吉利),每隔三年多拿掉的一天再补给二月一次。

而8月是屋大维获得神君称号“奥古斯都(Augustus)”的月份,奥古斯都认为他和恺撒功绩都很卓著,因此刻意将8月也加了一天,和7月一样都是31天,从此平起平坐,这一天还是从2月里拿掉。

ps:儒略历的“儒略”(Julian)两字,也是从7月July演变来的,其实12个月前8个月的名称都来自古罗马神话或真实人物,后4个月都来自拉丁语的序号数字。

从这一点看,屋大维(即奥古斯都)骨子里还是挺虚荣的,当然他比庞培强很多,虽然爱虚荣,但自制力极强,这也是他能在凯撒死后的乱局中平定局面成功上位并开创200年罗马盛世的强人的原因。

好了,闲言少叙,书归正传,让我们忘掉让人恼火的闰年闰月奥数题,跳回来看看这本书!

2罗马治下的和平

《罗马人的故事:卷4和卷五》可以称为《恺撒传》,而这第六卷就可以叫《屋大维传》或《奥古斯都传》了。

罗马历史上,奥古斯都的重要性仅次于恺撒,准确地说是不相上下。奥古斯都的全名是——Imperator Caesar Divi filius Augustus,翻译一下就是“凯旋将军·恺撒·神之子·奥古斯都”。

本书以编年体方式叙述奥古斯都治国历程,将各种政策分门别类,单项阐述。例如:政治改革、行政改革、货币改革、社会改革、军队改革等等。但作者并不完全满足于这种类式的记述,而是将奥古斯都人物特质分析穿插其中,这种编年体和传记相融合的手法,为故事增色不少。

这个时期标志着罗马由共和转为帝政,可以认为是罗马第二次重生,从而为其后几百年的帝国基业再次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史实就不剧透了,归纳一下比较深刻的感受:

3

治世之能臣

17岁时尚未成年便养父恺撒遇刺、面临与共和派内战、以及与安东尼的权利争夺中,最后竟然天下大同,开辟几十年罗马统治下的和平,不得不说,摸了一把烂牌,打成了一条同花顺。这一卷激烈的战斗场面较少,更多是延续时间较长的政治、货币、法律、外交改革政策等等。

更为神奇的是,奥古斯都身体很不好,却长寿,活过了大多数和他同时代的敌人、对手、战友、甚至亲人。

如果说恺撒是凡人所不能及的攻无不克的神,奥古斯都更像普通人,通过极强的坚韧和自制力,到达了凡人所能到达的巅峰。

4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奥古斯都并没有称帝,甚至在元老院发表演讲,宣称还政于元老院,恢复共和,可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什么仍认为奥古斯都恢复了帝政呢?

这里就体现奥古斯都的“虚伪”和“狡猾”——奥古斯都这个称号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合法授权的官职的统一体,可以理解为后世的“独裁元首”,也就是说名义上不是皇帝,实际上已经算是“黄袍加身”,因为从屋大维到尼禄,这几朝的几位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其实主要由四个官职叠加而成:终身保民官、所有军队和行省的最高统帅、首席元老、祭司长,而这四项官职都不是“君权神授”,而是“君权民授”,即通过元老院或公民大会合法授权获得的,这在法理上巧妙地避开了独裁的口实:

终身保民官——使他可以否决和控制所有的民政管理;

对军队和行省的最高统帅权——使得他可以垄断对军队的控制权力;

首席元老——使得他可以控制元老院的议程;

祭司长——则使得他可以在宗教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终身制)。

所以奥古斯都经常说,我不是元首,只是“罗马第一公民”。

5法的精神,闪烁耀眼的光芒

2000多年前的罗马人,竟然如此尊重规则,在政治生活中无处不再体现法的精神——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奥古斯都的女儿违反了法律,也被流放16年;

维护私人的合法权利:《十二铜表法》,即使是平民阶级与贵族阶级利益斗争的产物

法典化:法律不体现立法者的精神,而是要体现公平与正义。

正因如此,罗马法的理念对欧洲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直接促成了大陆法系的形成,奠定了近代欧美立法体系的基础。

奥古斯都死后,马上被列入神的行列并被神格化。其借名凯撒和他的称号奥古斯都都成了未来四百年罗马统治者的永久性称号。一千四百年后的拜占庭帝国还在使用这个称号。二十世纪早期的德意志皇帝号Kaiser与沙皇号Tsar都是从他的名字衍生而来。

6再扯个八卦

第一次去罗马,住在西班牙广场(Spagna)附近的一个民宿,抵达较晚,只有一个老奶奶。

办完入住,不会英语的老奶奶不停用手狠狠地拍着我的臀部,哇啦哇啦还说了一气。后来才弄明白,老奶奶意思是罗马贼多,千万不要把钱包放屁股兜里。。。。

坚韧不拔、精诚团结、勤劳进取、善于学习和改进的古罗马人怎么把这里搞成贼城了呢,古罗马人和现在的意大利人什么关系?

带着这个疑问进入第七卷的阅读。

2019.5.16

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读后感800字 第(2)篇

恺撒是一个很懂得自我宣传的人,但他的后继者、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奥古斯都技艺更胜一筹。尽管恺撒备受争议,有一点却毋庸置疑,他不是一个伪君子,而他的养子却能够毫无愧色地欺世盗名。奥古斯都的矫言伪行,首先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达到他“罗马统治下的和平”之目的。对个人而言,没有比自身的利益能和共同体(国家)的利益相符来得更幸福的事情。凯撒的这句话, “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看清现实中的一切,大多数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的现实而已。”也许只有他理解的最深刻。奥古斯都的确是一个精明狡猾的人物,也正因为他这高超的政治手腕,pax(“罗马统治下的和平”)才能得以实现。毕竟,和平不是轻松地唱着歌就能降临的。事实上,罗马共和时代正是霸权扩张的年代,而帝国时代则进入了防御守卫的时期。这些贬低罗马帝国的研究者们主要论点是罗马进入帝制之后,失去了自由,即决定国家政策的自由。那么,罗马在共和时代,真享受过这类的自由吗?罗马共和时代的政体,并非是雅典般的直接民主制,虽然有一个公民大会的决议,实际上元老院掌握了国家的权力,罗马共和体制是一个历史上称为“寡头政治”的少数人领导的制度。奥古斯都去世前坐船畅游那不勒斯时,曾经发生过一段小插曲。当他的船经过波佐利(pozzuoli)港时,一艘从亚历山大港来的商船刚好抵达,船上乘客及船员都认出了附近船上正在休息的老皇帝,所有的人向着他齐声合唱般地叫道:n因您所赐,我们才有今天的生活。因您所赐,我们才有安全之旅。因您所赐,我们才有自由,享受和平。突如其来的赞美,让老迈的奥古斯都感到无比喜悦,他下令赐予每个人40个金币,要求大家发誓保证把这笔钱全部用来购买埃及的货物,然后再将购买的货物销售到其他地方去。奥古斯都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仍然是一个清醒、现实的人。只有物品的自由流通,才能提升帝国整体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这一切必须在“罗马统治下的和平”之下才能得以实现。

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读后感800字 第(3)篇

17-16《罗马人的故事6》重心从凯撒的打江山过渡到屋大维的守江山,两个人的性格特点无比相反,却是所处时代的最适合的引领者。有个牛干爹的好处是十七岁就可以高唱“我是共和制的接班人”,而坏处正是有个牛爹做比较总是方方面面劣势,牛爹那么优秀还是年纪轻轻被干掉了,只留下一个骑士阶级的中产精英家庭的胃肠不好的孩子满满的历史教训,以及沿着干爹规划的宏伟蓝图如何执行、更重要的是如何“取舍”。罗马的和平无论从国防线、军队裁员、城市建设,还是经济改革、文化推动和法律健全,屋大维功不可没,与凯撒的自身强功劳相比,奥古斯都的伟大在于军事左手和文化右手的帮衬,不仅想起唐僧童鞋的管理和领导能力。而奥古斯都中晚期的局限性也正是他获得凯撒给予的养子称号,他所欠缺的血脉继承被活活地绑架在绝对父权对自己后代的把持。整个奥古斯都的介绍中一直觉得他是处女座或者水瓶座,八月十九号再过一个月是他生日,基本猜中是我最熟悉的处女座朋友们特质,正如罗马史世界权威的艾德卡克教授所言:“奥古斯都不像亚历山大或凯撒一样有过人的智力,但那个时期的世界正需要像他那样的人物!”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读后感(3)篇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读后感 第(1)篇

17-29《罗马人的故事10》这本内容极其精炼,大致是将罗马前九本书做了横向总结,描述为何罗马可以吸收多文化、多种族的人群,如何管理被征服的行省安居乐业,实现奥古斯都后的和平与发展,五贤帝的政治经济平稳运行。究其原因包括名句“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血脉道路、与道路称兄弟的桥梁、减少病菌的上下水道。在基础建设方面,罗马人的观念是基础建设不是经济实力提高了才要建设,而是建设基础设施才会提高综合实力,把行省人与各种族形成与罗马人相通的命运共同体,才是安全法则。当大国兴旺的硬件造好了,就不得不提到我心爱的凯撒帅哥了,他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实施了2000年前后北上广深快速发展前的人才引进政策,而且这项政策在奥古斯都和提比略的执政时期发扬光大,罗马人文盲比例很低,上下水道的流动减少疾病,有病能医,美好的生活质量近在咫尺,旅游的银杯地图就是机加酒顺带GpS,附近的旅馆还分星级,真是各种现代文明生活的雏形,也许没有居安思危,也许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这本小结篇也预示着我们,接下来的罗马故事要走下坡路了,做好心里准备。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读后感 第(2)篇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读后感 第(3)篇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在前面的书中都已经讲过了。本书只不过是单独出来一个板块,专门讲古罗马的基础设施,做了一个专题汇总。

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值得深思,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待基础设施的态度,直接反应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性格,以及文化背景。比如古罗马的建筑风格,无不体现着他们注重实用,现实的性格,没有那么多花哨和风雅,以注重功能性和耐用性为先;

比如罗马大道,罗马扩张到哪里,道路就通到哪里,这体现了当时罗马人的自信和包容,对于异族,他们都是采用同化政策。四通八达的罗马大道,保证了军团可以快速调遣,所以才能实现以极小的军团力量就能维持如此广袤的帝国的安全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各地域的互通有无,这是多么豪迈的一种自信!这也是为什么罗马帝国能存续这么长时间的原因。

后面由于宗教的原因,恰恰使罗马人丧失了这种品质,这也导致了帝国的倾覆。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合集8篇)


大家在撰写文档时,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难题,写作前我们可以先在网络上找相关范文。范文的架构和用词自有其独到之处,怎么写实用的范文?读后感大全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篇1】

精彩而又值得反思的时代!

书名胜者的迷思,说的是罗马在强大起来以后所面对的问题,我在上一本汉尼拔战记中就曾想过为什么汉尼拔会失败,那么这本书其实就是站在罗马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站在今天这个民粹主义盛行的时刻,看这本书就又有了新的意义。

格拉古兄弟,马略,苏拉,庞培,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几位主角的性格特征:

格拉古兄弟古道热肠却又冒失轻率,本来以他们的贵族之尊,家世显赫,实际上有很多渠道达成他们的目的,但是他们却采用了最冒进的方案,非常类似于俄国的十二月党人,背离了自己的身份,却为自己统治的人发声,同时高估了平民权力基础,低估了群众人性的丑陋,这可能与他们所受的希腊式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想现在很多大学生下基层面对的应该也是这种情况,为人民服务是恐怕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马略勤劳上进,但又贪婪残暴,在他的身上能看到很多中国农民企业家的影子,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并且因为自己平民的出身很能拉近与士兵的感情。但是当大事临头的时候感觉都是被绑架的一样,做了许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本来可以急流勇退,却偏偏要参与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而且他和苏拉很多时候又是互为瑜亮的这种嫉妒,把这种情感带入到政治中,并且被民粹所裹挟是可怕的。假使雅典公民投票杀死了苏格拉底只是展示了群氓政治的愚蠢,那么这次公元前的政治杀戮第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可怕,甚至跟两千年后的法国大革命相比它都是幼稚的,巴黎的暴动和恐怖政治至少留下了新的制度,而马略却什么也没有提出来。反对一切是简单的,但是总要做一些什么来证明反对的有效性,打碎一个旧的制度自然需要依靠革命的恐怖,但是恐怖的革命是为了建设新的制度,人民在发泄自己的情感过后总要回归有序的生活。。。我举得马略可能并没有思考这个问题,这一切可能在等待那位少年。。。

苏拉在作者的笔下是个英雄人物,作为旧制度的维护者,假使他是恺撒的敌人,而不是庞培,那估计很有趣。相比马略,他虽然不是军事天才,但是却是成熟的政治家。在处理问题时,甚至很有古希腊斯多葛主义的影子,据说苏拉很喜欢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不知道是否受此影响,他的政治手段也很高明。但是他所设计的制度,和他所追求的理想是精英寡头政治,而他实现这个政治愿景确是依靠独裁和军事手段,正像作者说的:在人类世界,真正参透真理的人往往是少数,由此就出现了一个现象——任何改革若想获得成功,在手段的选择上往往不能随心所欲。

至于庞培,虽然他号称是苏拉的学生,但是目前看起来他只是学到了苏拉的政治手段,而没有学到其政治理想,犹如一个跳梁的小丑,在贵族和平民之间游荡,靠着军功和掠夺讨好平民阶级,但是和福利政策相比,国家财政的健全化应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不知道他在和凯撒的较量中会提出怎样的政策。。。

其实本书的作者是非常钦佩苏拉的,在他的笔下苏拉甚至是华盛顿似的人物,拥有最高权力却选择放弃,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这可能与作者的政治心态有关。但是以我国的靠青年学生的理想主义,又是民粹运动起家的风向,苏拉的寡头精英政治是很难得到认可的,反而是格拉古兄弟这种有点民粹的年轻人却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我这里就以苏拉的墓志铭为例,这里作者实际上还特别标注了,应该是作者特别想强调的:

对朋友来说,没有比苏拉更好的人;对敌人来说,没有比苏拉更恶(作者)

“友人的帮助,敌人的加害,我都已全数奉还。”(Wikipedia中文)

“没有一个朋友曾给我太多好处,也没有一个敌人曾给我太多伤害——但我都加倍的回敬了他们!”(百度百科)

这里应该说的是一个意思,但是从这句话的翻译就可以看出不同的语境,果然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但某种意义上,民粹就像浪潮,既有人道和民主的理想色彩,又有群氓的恐怖和短视,浪花一开始的引导者往往是格拉古兄弟,拉法叶这样的贵族中的道德高尚者;而让它爆发恐怖的力量的则大多数马略罗伯斯比尔这种来自平民,信奉暴力的追逐者;其间夹杂着庞培,富歇这样的投机分子;而最后攫取胜利果实的却又是凯撒,拿破仑这样能建立新秩序的独裁者。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篇2】

罗马人的故事,第三册,只有三章

格拉古兄弟

马略和苏拉

庞培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第一章,盐野应该把对西庇阿的喜爱延续到了他的外孙。对于格拉古的父母也不吝篇幅详细描述了,尤其不吝对西庇阿女儿−格拉古兄弟母亲−的赞美。格拉古兄弟被教育成了正直的青年,一心只想为市民做点事,为罗马尽心,而没有其他的政治抱负。或许眼光犀利,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但过于理想化了,无论是农地还是公民权,在当时都是不能动的奶酪。即使赔上他们的热血,兄弟两的提案还是被速度的废除了。护民官这个职位也被元老院所忌惮,苏拉后来的一系列针对,证明了这点。

格拉古兄弟的母亲,中年丧子,,但没有一蹶不振,她还是一个优雅的女性,无数的人造访她的居所,她的沙龙让我想起了林徽因的客厅。敬佩坚强的女性!

第一章反思了罗马的迷茫,格拉古,马略,苏拉,或许庞培都考虑过如何让它正常高速运转,虽然马略,庞培没那么有政治目标。格拉古兄弟或许对年轻人的更有启迪意义,在一个大机构里如何生存发展并施展才华。

马略,在书中不出彩,不过他也是解决了自耕农的失业问题,稳定了这些以前的罗马中坚力量。另外打仗确实也打得不错。

苏拉,有趣的多,他开创了很多罗马的第一,第一次武力夺取罗马,无期限的腐败官……辉煌的战绩,独裁者,但又不眷恋权势,他的改革包括了罗马的各个方面,虽然他死后8年,苏拉体制就被苏拉派颠覆了。苏拉致力于修补罗马这个到处洞的破口袋,终无果。

马略和苏拉,两个政敌,腥风血雨的年代。

庞培,由战争起势,倚仗了家族雄厚的资金实力。用自家的钱就可以轻易组起几个军团的人,果然是没人能阻止他在罗马一往无前的步伐。不过,他打仗也确实有两把刷子,也善于外交攻势,天生的指挥者。小亚细亚,也是靠他才能平定下来。苏拉很喜欢他,不过也是他最后彻底颠覆了苏拉体制。但是他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纲领,或许他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3总体没有2精彩,可能那个迷茫的时代,本来就没布匿战争时期充满了干劲吧,毕竟那个时候罗马在上升,充满了力量。期待恺撒,期待新的精彩。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篇3】

或许是前任皇帝安东尼的太无所做为,罗马帝国经过20年的安稳日子后迎来了多事之秋。奥理略皇帝一上任,先是东边的帕提亚挑起了战事,后来是北面的日耳曼民族,几百年来,这些地方从没有让罗马省过心,一直在不断地打,又不断地谈,但始终没有一个长期的解决办法,这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相处真得很难。对帕提亚来说,本来就是发达国家,要与罗马平起平坐,对日耳曼民族来说,是落后一点,但发达的罗马要分杯羹给他们。为了帝国的安全,只能选择战争,战争耗尽了国库,也损耗的皇帝的身体,最后奥理略是死在了前线,不过皇帝的亲征提振士气,赢得了民众的敬佩。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战时,皇帝与自己对话,写成了留传至今的《反省录》,这一著作充满着对果敢、谦逊、仁爱等优秀品质的追求,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学习资料。

然而遗憾的是他的接班人,儿子康莫徳斯,虽然做了刻意的培养,还是没有成材,他没有坚定的信念,也缺乏强韧的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他的行为自然招致反对,于是暗杀活动接二连三,这更加剧了他的疑心,而身边仅有的可信任之人也是阳奉阴违,并利用手中权力卖官,使得帝国歪风邪气上升,最后他死在自己最亲近的几个人手下。元老院也没有好脸,授予他纪录抹煞刑。要说这能怪谁呢?19岁上任,除非是绝顶聪明的人,他又能有多少积淀呢?罗马历史上这种很年轻接班的皇帝基本就没有成功,先皇要是真能反思一下皇帝的接班情况,那历史肯定不会是这样子。

康莫徳斯死后,帝国进入动荡时期,先是沛提那克斯接任,按道理他是资格比较老的,而且也迅速做了些拨乱反正的工作,作文可惜还没有控制住局面,即被禁卫军挑起的事端杀死,仅在位86天。元老院又旋即指定了朱利亚努斯为新皇帝,这下可炸锅,因为新皇帝资历浅,多个边境行省不承认其这件事,并在下面士兵的鼓动下各自宣布自己登基为皇,这下整个罗马帝国乱了,随即进入全面内战,最后用胜者为王来选择谁当皇帝。

自己人打自己人,这是最不忍直视的现实,却一次又一次重演,好在最具智慧的谢维勒赢得最后胜利,他是一个读书较多的人,据说帝国仅有的雅典和亚历山大的两所大学他都念过,他上任后没有杀太多的人,并且稳固了帝国的边境,然而他強化军事力量的作法使帝国权力开始向军事化方向转型,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从此帝国的动荡不断加剧,并开始由盛转衰。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篇4】

《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描述了自公元前264至公元前146迦太基最终被灭亡之间罗马开始称霸地中海的历史。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前,迦太基一直是地中海的霸主,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前8年,也是所向披靡,战争的主导权一直在汉尼拔手中。但是为什么胜利的天平还是倒向了罗马呢?我觉得这与罗马用500年时间建国的建立的强大基因的上升趋势是分不开的。

首先,不用说罗马的统一战线联盟体制,它不是简单的罗马和其他城邦国家的集合体。罗马联盟的架构体系分四类,首先第一类是盟主罗马,该国居民只要是自由民,不分贵族平民,一律享有罗马市民权,他们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有义务服兵役。第二类是自治城市,罗马授予这些自治城市的居民以“无选举权的市民权”,他们不享有罗马国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除此之外的所有事情上,享有和罗马市民相同的权利。第三类是罗马殖民地和拉丁殖民地。主要是战略要塞,战士和当地女子通婚后,生下混血儿,以此进行同化。第四类是同盟城市或同盟国。罗马承认他们完全的国内自治,罗马允许他们拥有双重国籍。对于罗马联盟中的自治城市、殖民地、同盟国都没有义务向罗马交纳年贡或租税,但他们必须提供兵员。罗马与同盟者之间建立起的各种关系,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共存共荣的关系。他们既不是榨取,也不是利用,而是信义。同时,罗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这些同盟国实行了统一的规划和建设,使它们成为有机的统一体。

其次,罗马独特的共和政体的政治体系,通过执政官制度、元老院制度和市民大会,基本消除了国内的对立关系,因为只有罗马本国自由民才享有市民权,所以罗马自由民的参与意识还是很强的。军事天才西庇阿按照规定是不能在30岁那年成为执政官的,但是那年的市民大会,他被选举为执政官之一,元老院也只能接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取得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胜利没有那么快的到来。

当然,这一切都源于罗马人的开放与包容。罗马人从不追究战败者的责任,罗马人也从来没想过自己必须在任何领域都是第一,伊特鲁里亚人依然在土木事业上施展他们的才华,意大利南部的希腊被委以通商业的职责,艺术、哲学、数学领域,罗马完全寄托在希腊人身上,罗马人还热衷学习希腊语。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一步步的征服过程中,罗马也渐渐在迷失,以前一向对被征服者仁慈的罗马人,也渐渐变得暴戾起来,史无前例的将科林斯、迦太基和努曼提亚等被征服的城邦夷为平地。也许罗马想要这样的惩罚来警戒其他的同盟者,然而历史表明,这样的夷为平地副作用太多。而罗马的共和体制,也在一步步滑向帝国的深渊,当然这时期的罗马,还在处于胜利者的亢奋中。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篇5】

不同于《罗马人的故事》前3本,本卷用人物传记体例,透过凯撒的成长历程,窥探共和国从鼎盛(国土面积)到衰亡跌宕起伏的历程。

首先要明确的是,老太太是凯撒的粉丝,从情绪上来说,夹杂着人格吸引,为其洗白、喊冤以及小心谨慎的批评,甚至有时还有些许亲昵。对于跨过卢比孔河动机之描述,情绪感之强烈,感觉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无法拒绝。

以人物传记去做一个宏大叙事,有一种身临其境真实感,甚至跟着凯撒的视线,有感同身受的的带入感。然而也有其局限性:除凯撒以外的人物自然成为配角,比如西塞罗、庞贝这样的大人物;平行空间发生的事件只能作;插叙而略显突兀。

主观情感倾向。除去用琐碎的笔墨进行庞大叙事,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几个花絮片段:日耳曼民族与高卢人从信仰、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凯撒与女人:让女人们“不怨恨”才是凯撒周旋其中的法宝。

凯撒与金钱:巨额债权人的弱势,刷新了我对于借贷关系这件事上的认知。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篇6】

阅读《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600字:

作为“读书少经常被人骗”的工科男,我从9年前第一次听到这本书,到3-4年前麦高楼下书店刷饭卡买下一套,再到今天很有仪式感地终于看完了盐野七生这套大部头巨作。

回想断断续续读这套书的经历,着实为亚历山大、汉尼拔、大西庇阿、苏拉、庞培、恺撒、图拉真、哈德良等名将的赫赫战功心潮澎湃,也为其惜败或被暗杀而无限惋惜。描绘战争的场景固然酣畅淋漓,但还是有很多其他零星感受,让我忍不住要记录一下,权当对自己的提醒和勉励:

1、胸怀和正直比才智更重要。罗马帝国扩张期采取的善待和同化败者策略,以及罗马公民守信、责任、务实等品质,都是罗马文明走向辉煌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而帝国的衰亡也正是因为与这些背道而驰。

2、只有权谋并不足以支撑一个政权的稳定,磊落谦逊的治理风格也很重要,所谓“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个人的为人处事何尝不是如此,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真正的自信不会追求阴谋。

3、不容异己的极端信仰,自己思想已无法转变,他人的思想也改变不了,那就只有高举正义大旗,肉体毁灭之。

4、树立权威固然可以提高效率,但必须尊重人性规律——任何组织或个人坐拥权威都会变得刚愎自用——因此权威必然抬升了错误决策的纠正成本,最终的出路就是有识之士或欲取而代之的野心家不惜代价颠覆权威,或者权威在时间长河中自我毁灭。也许,牺牲一些效率,弱化人治力量的制度安排是唯一解,但在正确的时间伟大的群体做出正确的制度安排,这真是个运气事件。

总之,盐野七生在书中所包涵的题材非常丰富,从战争到政治再到建筑,甚至专门用一本描写道路和桥梁,良心之作,有机会得连贯着再通读一遍。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篇7】

每一个民族都会追溯自己的起源,而大多数民族的起源也都逃不出神话传说,现在,我们来说一说罗马的起源。

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率领希腊军队攻打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这场战争进行了10年之久,在最后,希腊的将领奥德修斯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木马,而特洛伊人以为这是希腊人放弃战斗,在撤退前留下的,于是,就把这个木马带时了坚守10年的城门。结果,躲在木马中的希腊士兵在深夜从木马里悄悄地走了出来,潜入城内的希腊人与城外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伊城。

而罗马人将自己与特洛伊战争联系了起来,按罗马人的说法是:在特洛伊沦陷时,特洛伊王的女婿埃涅阿斯带着少数几个家人成功逃离了特洛伊,而这个埃涅阿斯之所以能够逃脱,是因为他是女神维纳斯和凡间的男子所生的孩子,所以,他母亲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希腊士兵兵戎相见。(这里八卦的联想一下,可不可以由此推断,那个和维纳斯生下埃涅阿斯的凡间男子应该就是希腊人,哈哈哈哈。)

埃涅阿斯带着家人乘船离开,一路来到了罗马附近的海岸,不久后,当地的王非常欣赏埃涅阿斯,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这样,埃涅阿斯就在这里落了根。埃涅阿斯死后,一直跟随他逃亡的儿子阿斯卡尼俄斯继承了王位。又过了30年后,阿斯卡尼俄斯离开了当地,在另一个地方建造了一座名叫阿尔巴隆迦的新城,这就是后来罗马的前身。

罗马人说自己是特洛伊人的子孙,而据史料记载是罗穆路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王国,并成为了罗马的第一任国王。而特洛伊城沦陷是公元前13世纪前后的事情,那么,这期间就出现了400多年的空白,由此,也可以说罗马人对自己的起源一说,其实是有着漏洞的。

但这些漏洞对于那么久远的事来说,又似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在人类起源这一领域,大多数民族也都是以神话传说来想象、填充那段历史的。所以,罗马人这样做也无可厚非。那么,罗马的第一个国王是罗穆路斯,他是真正有史料记载的真实人物,但对于他的来历,罗马人就又有了想象的空间。据传说罗穆路斯的母亲是一位公主,公主的叔叔在篡夺了王位后,就送公主去做了专门服侍神的神子。有一天,这位公主在河边睡着了,这时,战神马尔斯乘她熟睡之际占有了她,随后,公主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分别叫罗穆路斯和瑞摩斯。

之后,双胞胎被公主的叔叔装进木桶放到了河里,木桶漂到了河边的草丛里。这时,一只狼听到了婴儿的哭声,于是用自己奶救活了两个婴儿。在再之后,这两个婴儿被附近的牧羊人养大。长大后的这两兄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于是,杀死了国王,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罗马。后来,两兄弟发生了冲突,于是,罗穆路斯杀死了瑞摩斯,成为了罗马的第一位国王。

罗穆路斯的出生很传奇,而他的死也同样很神奇,据说,在公元前715年的一天,罗穆路斯正在检阅军队,这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暴雨让人睁不开眼睛,而在雨过天晴后,国王罗穆路斯再也不见了踪影,于是,作文人们说国王被神召到天上去了。

罗穆路斯是罗马的第一个国王,不论他的出生还是死亡都带着强烈的神话色彩,可以说他是罗马历史从神话传说到历史人物的一个节点,在他之前的历史,罗马人只能靠神话传说来填补,但在他之后,罗马就真正脱离了神话传说的时代。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篇8】

《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是日本作家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作品(共15部)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古罗马从公元前753年建国到公元前270年完成了意大利半岛统一的五百年间的历史。

罗马的确不是一天建成的,五百年对古罗马人来说,才刚刚开始。

那么,古罗马人究竟是一些怎样的人?

其智力不及希腊人,

其体力不及高卢人和日耳曼人,

其技术不及埃特鲁利亚人,

其经济不及迦太基人,

但为什么古罗马人能够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一个庞大的罗马帝国?

关于古罗马兴盛的要因,三位希腊人分别是这样认为的:

狄俄尼索斯认为是宗教影响了罗马人的见解。罗马的宗教与其说是用来约束人类的,不如说是用来保佑人类的。这一宗教没有狂热崇拜的倾向,所以,更容易与其他民族建立起相互包容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承认其他宗教就是承认别的民族。

波利比乌斯认为罗马兴盛的要因在于罗马确立了独特的政治体系。像王政、贵族政体、民主政体,都比较容易倾向于代表共同体的一部分利益。但是,罗马人不执著于政体。波利比乌斯把罗马兴盛的要因归结于罗马共和政体所特有的政治体系。那就是通过执政官制度、元老院制度和市民大会有效利用王政、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优势。由于确立了这一独特的政治体系,罗马消除了国内的对立关系,建立了统一的体制。

普鲁塔克则明确指出罗马兴盛的关键在于他们采取同化失败者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认为,他们说的都对,而且三点缺一不可。特别是罗马人的开放与包容与同时期的希腊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希腊的雅典与斯巴达两个城邦的互不相容,正是希腊衰落的一个原因。

这本书的故事,很有看头,但是我们的目的不是看故事本身,而是在寻找经验,寻找启发,寻找如何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里确定自身的目标。另外,如果比较同时期的中国历史,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问题,也会引起你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假设,假如中国这样做,会怎样呢?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推荐你去看的书。

《罗马人的故事——基督的胜利》读后感


《罗马人的故事基督的胜利》读后感

罗马人的故事第十四册基督的胜利主要讲述的是公元337年至公元397年罗马帝国在基督的影响下所发生的故事。此时期的主要皇帝是君士坦提乌斯、尤里安、狄奥多西。

君士坦丁大帝逝后,东方波斯的威胁与蛮族入侵已成为常态。这对于庞大的罗马帝国仍非最沉重的打击,更厉害的对手来自急速壮大的基督教。君士坦提乌斯追寻父亲的脚步,继续提振基督教会的地位,排挤罗马传统宗教。罗马即将变天之际,叛教者尤里斯豋场,为众神力挽狂澜。对蛮族出乎意料的战功和推动政策大刀阔斧的态度,为他赢得军民爱戴。他做的不仅于此,他下定决心要反抗五十年来强力来袭的基督教潮流。试图扭转乾坤的他,身殉波斯战役,好不容易重启的神殿大门,再度紧闭。

几点启示:

一是基督教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和作用。罗马人一直信仰多神教,而基督教是一神教,多神教的特点是共存共生,而一神教的特点是排他性,唯我独尊。君士坦丁大帝的米兰赦令让基督教恢复了合法地位,而大帝的的儿子君士坦提乌斯扶持基督教的优惠政策,使基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狄奥多西皇帝在基督主教安布罗西乌斯的影响下,把基督教定位罗马国教,把所有的异教定位邪教。皇帝依靠制定法律的权利,把宗教信仰法律化,因此,所有其他宗教信仰都成为打击的对象,并通过法律实行严厉的惩罚。这样,就阻断了文化的交流,思想的创新,活力的发挥,使罗马变成了完全不是罗马特点的帝国。

二是基督教成为国教后,基督教不仅战胜了其他宗教,而且也战胜了皇权,使教会的地位高于皇权。因为皇帝的权利是由上帝赋予的,因此皇帝就应该听从上帝的旨意并为上帝服务,否则就是违背上帝旨意,就会受到惩罚。使宗教支配了现实世界。

三是尤里安皇帝给我们成长的启迪。24岁之前的他生长在幽禁的皇宫里,他的所有言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是他埋头钻研哲学和学问,当24岁任命为副帝的时候,在边境中,他强抓机遇,虚心学习,敢于担当,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不断成功带来的亢奋感,促使快速成长。以哲学家和政治家的眼界思考现实,逆潮流而上,纠偏信仰,锐利改革,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是却因沙场战死而遗憾终身,如果在位执政不是19个月,而是19年,那罗马帝国将会改写历史。因此说,只有英雄才能改变历史,平民永远不会改变历史。机会也是给有准备的人提供的。

罗马人的故事3:胜者的迷思读后感800字(3)篇


罗马人的故事3:胜者的迷思读后感800字 第(1)篇

在今天看来,正是以消灭罗马为终生夙愿的汉尼拨给了罗马更加强大的力量,让罗马的霸权扩张到了地中海全境。“所谓敌人,不过是那些迫使我们自己变得强大的人”。也许这句话就是从这里来的吧。但是成功是必须付出代价的,罗马人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首先,随着罗马领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连年的征战,让罗马公民中的低收入者无法靠种地积累财富,而贵族则通过每次战争中购买奴隶和新征服的土地,大肆发战争财。其次,罗马与同盟国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矛盾不断加大。虽然同盟战争使得《尤里乌斯公民权法》发布,所有同盟国家公民都获得了罗马的公民权,这对罗马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上的关键一步,但是,老公民与新公民的权利并不平等。最后,兵役人口持续减少,军队战斗力大大减弱。而军队的改革使得罗马军队逐渐沦为将领的私人军队。纵观共和制罗马的兴盛,非一人英雄之力,乃国家体制之功。在国家治理模式上,形成了不断试错不断完善的良性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元老院功不可没。但是元老院有着先天的不足,元老院的议员不是罗马公民选举出来的。护民官与元老院的冲突流血一直贯穿着这一阶段的历史, 格拉古兄弟相继死于与元老院的冲突,他们的改革最终流产。虽然后来苏拉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苏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重建立足于“少数领导制”原则下的固有的共和政体,但是 “苏拉体制”在苏拉死后不到8年的时间里就土崩瓦解了。主要的反对力量不是出自反苏拉的阵营,在苏拉生前的严酷打击下该阵营已经没有杰出人物了,相反苏拉门下以庞培和克拉苏为代表的军界强人是推倒“苏拉体制”的主要力量,“苏拉体制”实际上已经无法解决公元前1世纪罗马所面对的现实问题。那么,共和制罗马到底何去何从呢?我们已经知道,靠元老院自身的改革已经无法解决罗马所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也知道罗马的基因里是没有独裁统治,没有个人英雄崇拜的。但是时势可以造就英雄, 马略、苏拉、庞培应该说都是当时期罗马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都没有把罗马从“迷失”状态中走出来,罗马还需要继续变革。克服汉尼拔所形容的“内脏疾患”,以适应身体的正常生长,的确需要伟大的人物发挥重要作用。这个人是谁呢?

罗马人的故事3:胜者的迷思读后感800字 第(2)篇

如果说第二部主要描写的是罗马遭受的外患,那么第三部描写的就应该是罗马遭受的内忧。从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国,经历了六百多年,罗马克服了重重急难险重,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都日臻完善。但,也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罗马阶级固化现象逐渐恶化,平民的向上通道越来越窄,这个时候每个国家都不得不面对一个头疼的问题——改革。从护民官格拉古兄弟开始,不断有人在公民权、选举权、司法制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就业等诸多领域推进改革。改革很痛,不仅仅是一句“阻力大”那么简单,改革是要死人的,有时是要死很多人,罗马整个社会从公元前133年开始逐渐都被撕裂。改革派代表格拉古兄弟及其支持者被乱刀砍死,执政官马略与苏拉之间甚至多次出现小规模的内战,你来我往地屠杀对方党羽,而看似好像已经形成的“苏拉体制”到最后也被苏拉的得门生——庞培与克拉苏给慢慢摧毁。但是有一个现象很奇怪,就是罗马在内部意识形态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情况下,一代名将庞培执政官还能征服本都国、叙利亚、比提尼亚,罗马第一次把地中海变成了内海。这又是为何?我的理解是,虽然改革方向反反复复,虽然罗马国内因此血流不止,但正是通过这些流血的代价才能检验出改革的正确方向,从而激发罗马的活力。还有一点,改革派通常享受不到改革的红利,有时还得成为改革阵痛期的替罪羊,好比秦国的商鞅和西汉的晁错。但能在国家利益面前不计个人得失的去趟进地雷阵和万丈深渊的人,我认为都是值得钦佩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刻我不禁想起朱镕基总理。

罗马人的故事3:胜者的迷思读后感800字 第(3)篇

17-8《罗马人的故事3》整本讲述的是罗马经过第一第二本的各种战争(其中最喜欢的布匿二战两大帅哥汉尼拔和大西比奥令人神往)特别是横扫了地缘威胁的区域后,就开始进入到常话说的“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境地。罗马领导层意识到制度性改革与创新,然而只要撬动到民主意义的土地再分配,就意味着财富与利益的再分配,格拉古兄弟的离世教育后人,要想动用他人蛋糕,权力和军队缺一不可,想要靠做“护民官”来改变为人民服务的格局,只能赔了性命又折家族名声。历史总是那样的相似,却又有所不同,接下来登场的就是各种革命内部矛盾,当看到粉墨登场的要么是打仗一塌糊涂、要么是打仗厉害就是不得人心,就知道光明就在前方,一定会在乱世出英雄,苏拉就是这样一位被整人士,家族差点灭了,外面打仗到处联合,天时地利人和,竟然实现了“我苏拉同志,回来啦!!”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好三个帮。英雄身边自然豪杰群起,著名的差点自称大帝的庞培、如雷贯耳的凯撒马上要追随大哥、混成大哥,罗马终将何去何从,改变苏拉制度才能成为真正的罗马大哥!

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 读后感(3)篇


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 读后感 第(1)篇

“乡亲们,我凯撒一言九鼎”

一口气读完。最大的感触与作者类似:在所谓的精英里面,居然没几个人理解凯撒--确切说,只有一个人理解,而且还不满十八岁。是因为利令智昏?还是由于害怕改变?亦或是因为与超一流选手差距实在太大?反过来想想,我们是否理解与我们同时代的领袖?貌似我们也没好多少。

对几个人的感触:凯撒,愉悦、敬佩、欣赏、仰慕、惋惜;西塞罗,鄙视、惋惜;庞贝,敬佩、惋惜;安东尼,惋惜;克娄巴特拉,鄙视、厌恶;布鲁图,鄙视、惋惜;屋大维,欣赏。负债累累不是问题,情妇众多也没关系,未满十八更不是障碍,天生消化器官娇弱、腹痛到无法下床也不影响,最重要就是千万别没脑子,要有主见,有耐心,注重情报收集,政治正确,尊重传统,忠于内心。

凯撒之于克拉苏和庞贝尤其是庞贝,克娄巴特拉之于安东尼,卡西乌斯之于布鲁图,表现出了明显的现实扭曲场,以至于后者做出了从未有过甚至连自己都吓一跳的举动,历史因此改变。无一例外,这些人对待外物的反应要么过于敏感,要么过于迟钝,他们在人生的最后时间里都变得消沉,苦闷,与其说是失败导致倒不如说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特质。或许也只有违背了自己内心,才会让人生不如死。

庞贝、安东尼、布鲁图或许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都有过尝试逃避,可惜,时机和运气。

克娄巴特拉艳名远播,不过是又一个肤浅之人,聪明过人,却没有丝毫智慧。野心过大,却没有与之匹配的人品和实力。最为安东尼所惋惜的地方就是居然被这么一个人操纵。您好歹也是凯撒的副将啊!

所谓精英们,却压根看不清真正的现实。利令智昏者有之,因循守旧者有之,目光短浅者亦有之,布匿战争时期的团结一心共渡难关早已成为过去。克己复礼可以拿来要求自己,一旦用来要求别人就立刻变了味。我们颂扬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若在凯撒看来,或许不过是又一个无法看清现实之人。尊崇过去的精华,但不要因此否认当下,见识和认知才是智慧的源头,利益和安全感只会成为负担。

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看清现实中的一切,大多数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的现实而已。

——尤里乌斯·恺撒

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 读后感 第(2)篇

从我手中重获自由的人,哪怕再次用剑指向我,我也绝无后悔可言。不管面临何种状况,我始终要求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而活,因此我也认为别人也当以此为准则。我能看到恺撒的光辉,对自己内心的坚定信仰以及改革拯救国家的使命感,他一直寻求与庞培的对话以及罗马制度内的改革,他的宽容和给予的言论自由完全不像苏拉那样真正的独裁者,也许,如果共和派不去刺杀恺撒,罗马反而不会如此之快地滑向专制的深渊。当共和派被屋大维以“为恺撒复仇”的名义杀戮干净,没有民众会反对为这样的恺撒复仇,后来也就没有人能反对他的专制,共和派的行为带来了与他们的期望截然相反的结果,让人不胜唏嘘。这也正是历史所能带给人类的经验和教训,而我们如此幸运,能够得知两千多年前如此璀璨,恺撒、庞培、西塞罗和布鲁图们的故事。VENI、VIDI、VICI。总有一天,那座城市可以成为您对祖国贡献的证人,恢复它以自由为傲的荣光;总有一天,市民们会团结一致反对专制主义者,众志成城。……因为凡得自由之地,皆是我心中之罗马。

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 读后感 第(3)篇

17-12《罗马人的故事5》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这句话经常被圣经引用,一直以为被称为大帝的凯撒必定是为暴君,然而和苏拉相比,凯撒善待战败的将领、能够对三番两次背叛他的西塞罗没有加害,其宽容政策更见其宽广的胸怀。战争的指挥胜利无论是以少胜多还是类闪电战都只能证明凯撒的带兵作战能力,而治国安邦的全局观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日历的重新整合还是对法律法规的处理,提出重医重教,接受多民族多宗教的大融合,甚至建立综合性城市中心(优质的排水工程),每项措施都极具时代感和前瞻性,甚至被暗杀后依然按照其规划进行,对只有18岁的接班人屋大维的选择也是极富有远见的,情商极高的凯撒避免称帝引发罗马人的反感,却最终被元老院杀害。不禁感叹,宽容和报复,凯撒和奥古斯都,怎样才是王者之路,更喜欢凯撒n

[收藏]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通用


我想职场人应该都逃不过写文档,使用范文的场合比较多。范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写作的着手点和切入点,坚持看范文,你写的文章也能脱颖而出。经过搜索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现“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 篇1

不同于《罗马人的故事》前3本,本卷用人物传记体例,透过凯撒的成长历程,窥探共和国从鼎盛(国土面积)到衰亡跌宕起伏的历程。

首先要明确的是,老太太是凯撒的粉丝,从情绪上来说,夹杂着人格吸引,为其洗白、喊冤以及小心谨慎的批评,甚至有时还有些许亲昵。对于跨过卢比孔河动机之描述,情绪感之强烈,感觉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无法拒绝。

以人物传记去做一个宏大叙事,有一种身临其境真实感,甚至跟着凯撒的视线,有感同身受的的带入感。然而也有其局限性:除凯撒以外的人物自然成为配角,比如西塞罗、庞贝这样的大人物;平行空间发生的事件只能作;插叙而略显突兀。

主观情感倾向。除去用琐碎的笔墨进行庞大叙事,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几个花絮片段:日耳曼民族与高卢人从信仰、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凯撒与女人:让女人们“不怨恨”才是凯撒周旋其中的法宝。

凯撒与金钱:巨额债权人的弱势,刷新了我对于借贷关系这件事上的认知。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 篇2

每一个民族都会追溯自己的起源,而大多数民族的起源也都逃不出神话传说,现在,我们来说一说罗马的起源。

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阿伽门农和阿喀琉斯率领希腊军队攻打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这场战争进行了10年之久,在最后,希腊的将领奥德修斯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木马,而特洛伊人以为这是希腊人放弃战斗,在撤退前留下的,于是,就把这个木马带时了坚守10年的城门。结果,躲在木马中的希腊士兵在深夜从木马里悄悄地走了出来,潜入城内的希腊人与城外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伊城。

而罗马人将自己与特洛伊战争联系了起来,按罗马人的说法是:在特洛伊沦陷时,特洛伊王的女婿埃涅阿斯带着少数几个家人成功逃离了特洛伊,而这个埃涅阿斯之所以能够逃脱,是因为他是女神维纳斯和凡间的男子所生的孩子,所以,他母亲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希腊士兵兵戎相见。(这里八卦的联想一下,可不可以由此推断,那个和维纳斯生下埃涅阿斯的凡间男子应该就是希腊人,哈哈哈哈。)

埃涅阿斯带着家人乘船离开,一路来到了罗马附近的海岸,不久后,当地的王非常欣赏埃涅阿斯,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这样,埃涅阿斯就在这里落了根。埃涅阿斯死后,一直跟随他逃亡的儿子阿斯卡尼俄斯继承了王位。又过了30年后,阿斯卡尼俄斯离开了当地,在另一个地方建造了一座名叫阿尔巴隆迦的新城,这就是后来罗马的前身。

罗马人说自己是特洛伊人的子孙,而据史料记载是罗穆路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王国,并成为了罗马的第一任国王。而特洛伊城沦陷是公元前13世纪前后的事情,那么,这期间就出现了400多年的空白,由此,也可以说罗马人对自己的起源一说,其实是有着漏洞的。

但这些漏洞对于那么久远的事来说,又似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在人类起源这一领域,大多数民族也都是以神话传说来想象、填充那段历史的。所以,罗马人这样做也无可厚非。那么,罗马的第一个国王是罗穆路斯,他是真正有史料记载的真实人物,但对于他的来历,罗马人就又有了想象的空间。据传说罗穆路斯的母亲是一位公主,公主的叔叔在篡夺了王位后,就送公主去做了专门服侍神的神子。有一天,这位公主在河边睡着了,这时,战神马尔斯乘她熟睡之际占有了她,随后,公主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分别叫罗穆路斯和瑞摩斯。

之后,双胞胎被公主的叔叔装进木桶放到了河里,木桶漂到了河边的草丛里。这时,一只狼听到了婴儿的哭声,于是用自己奶救活了两个婴儿。在再之后,这两个婴儿被附近的牧羊人养大。长大后的这两兄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于是,杀死了国王,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罗马。后来,两兄弟发生了冲突,于是,罗穆路斯杀死了瑞摩斯,成为了罗马的第一位国王。

罗穆路斯的出生很传奇,而他的死也同样很神奇,据说,在公元前715年的一天,罗穆路斯正在检阅军队,这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暴雨让人睁不开眼睛,而在雨过天晴后,国王罗穆路斯再也不见了踪影,于是,作文人们说国王被神召到天上去了。

罗穆路斯是罗马的第一个国王,不论他的出生还是死亡都带着强烈的神话色彩,可以说他是罗马历史从神话传说到历史人物的一个节点,在他之前的历史,罗马人只能靠神话传说来填补,但在他之后,罗马就真正脱离了神话传说的时代。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 篇3

第七册比较长,一直在上下班通勤的时候听书,总计用时20小时,前后用了5周听完。

这一段历史,读来无趣,也读来有趣。

读来无趣,是这段历史既没有恺撒征服高卢、力战庞培那金戈铁马的激昂,也没有奥古斯都建立帝国政治经济基业那运筹帷幄的精彩,有的只是如历史上千篇一律的帝王将相们争权夺利、杀妻弑母、荒淫享乐的桥段。

另外不知是原著还是翻译的原因,这一册的文笔是不太出彩的。在我这个已经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也只有抱着“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心态,来读这一段历史了。从这个角度说,似乎有点无趣。

读来有趣,是指我喜欢盐野七生老太太的史观。好的史观是什么?我认为是存疑、不人云亦云、倾听多方的表述,得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还应该是建立在完整逻辑基础上的开放的观点)。

这套《罗马人的故事》做到了这一点,讲到著名的卡里古拉,历史上评价他是荒淫无度的'昏君,皇帝不是神、也不是鬼,而是同样具有七情六欲的人,盐野七生对卡里古拉的评价就拉回到了人的高度。

讲到尼禄,我们更是听到这个名字就想到杀妻弑母的暴君,可曾想他也是擅长文学、诗歌、热爱体育并参加歌唱比赛的文艺青年?能理解这位文青皇帝心结的人,也许只有几百年后写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的另一位帝王李后主了。

老太太敢于对其他史学家的结论进行质疑,并提出她的理由,这点很难得,这是读这一册最大的收获,从这个角度说,这一册读得就很有趣。

其实,读书也是一样,都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有几人能做到呢?

博览群书不难,难的是塑造一种平心静气的气质,难的是形成一种包容尊重的品格,难的是在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还能始终保持不断打碎自己的开放心态。

与朋友们共勉!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 篇4

看到屋大维的时候,无论是他那个时代的罗马人,还是现在正在看这段历史故事的我,都会不断的拿他和凯撒去做各方面的比较。

拥有智慧、说服力、忍耐力、自控力和坚强意志的凯撒,有强大的个人魅力和感染力,获得了太多人的喜爱和敬佩,和他比起来,屋大维身体虚弱经常病病殃殃、个头不高、也不擅带兵打仗,在战场上屡战屡败、但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像弱鸡的年轻人,这个天才之后的凡人继承者,有一点比凯撒强,那就是政治智慧。

从安东尼在罗马人民面前大声读出凯撒的遗嘱时,18岁的屋大维才正式走进人们视野。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他想尽办法争取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共和派领袖西塞罗的支持、还和安东尼、雷必达成立后三头同盟,战败杀死凯撒的主谋,结束了埃及托勒密王朝,逼的埃及艳后和安东尼双双自杀,最后结束内战,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罗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凯撒曾经规划的方向: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而他,成了奥古斯都、成了执政官、成了大元帅、国父、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成了神君。

由伟大的凯撒设想出来的但不被人接受的路线,奥古斯都最后都逐一实现,并且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他是怎么做到的?

凯撒的名言: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看清现实中的一切,大多数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的现实而已。

奥古斯都选择了让人们去看他们愿意看到的现实,而他自己却始终面对真正的现实,向目标迈进。

他先交出一些已经没有意义和效力的权利赢得人心和好评,利用人家的感激换取一些表面上或者当时看似没有意义的权力,但日后能发挥很大影响力的权益,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合乎当时共和体制,都合法,神不知鬼不觉的,悄悄的耐心的把所有想要的权力一个接一个的搞到了手,他嘴里喊的是罗马人民和元老院都极力维护的共和政体,脑子和脚走的却是能保证超级大国高效运转的帝国主义道路。

结束内战后,在他的努力下,罗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消减军备、人口普查、对元老院进行裁员、建立代替元老院做决策的内阁、创立“国税局”、货币改革、军事改革、税制改革等等,这一系列改革,更适合已经是庞然大物的罗马。

公元前63年出生,公元14年去世,享年77岁,这就是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 篇5

精彩而又值得反思的时代!

书名胜者的迷思,说的是罗马在强大起来以后所面对的问题,我在上一本汉尼拔战记中就曾想过为什么汉尼拔会失败,那么这本书其实就是站在罗马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站在今天这个民粹主义盛行的时刻,看这本书就又有了新的意义。

格拉古兄弟,马略,苏拉,庞培,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几位主角的性格特征:

格拉古兄弟古道热肠却又冒失轻率,本来以他们的贵族之尊,家世显赫,实际上有很多渠道达成他们的目的,但是他们却采用了最冒进的方案,非常类似于俄国的十二月党人,背离了自己的身份,却为自己统治的人发声,同时高估了平民权力基础,低估了群众人性的丑陋,这可能与他们所受的希腊式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想现在很多大学生下基层面对的应该也是这种情况,为人民服务是恐怕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马略勤劳上进,但又贪婪残暴,在他的身上能看到很多中国农民企业家的影子,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并且因为自己平民的出身很能拉近与士兵的感情。但是当大事临头的时候感觉都是被绑架的一样,做了许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本来可以急流勇退,却偏偏要参与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而且他和苏拉很多时候又是互为瑜亮的这种嫉妒,把这种情感带入到政治中,并且被民粹所裹挟是可怕的。假使雅典公民投票杀死了苏格拉底只是展示了群氓政治的愚蠢,那么这次公元前的政治杀戮第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可怕,甚至跟两千年后的法国大革命相比它都是幼稚的,巴黎的暴动和恐怖政治至少留下了新的制度,而马略却什么也没有提出来。反对一切是简单的,但是总要做一些什么来证明反对的有效性,打碎一个旧的制度自然需要依靠革命的恐怖,但是恐怖的革命是为了建设新的制度,人民在发泄自己的情感过后总要回归有序的生活。。。我举得马略可能并没有思考这个问题,这一切可能在等待那位少年。。。

苏拉在作者的笔下是个英雄人物,作为旧制度的维护者,假使他是恺撒的敌人,而不是庞培,那估计很有趣。相比马略,他虽然不是军事天才,但是却是成熟的政治家。在处理问题时,甚至很有古希腊斯多葛主义的影子,据说苏拉很喜欢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不知道是否受此影响,他的政治手段也很高明。但是他所设计的制度,和他所追求的理想是精英寡头政治,而他实现这个政治愿景确是依靠独裁和军事手段,正像作者说的:在人类世界,真正参透真理的人往往是少数,由此就出现了一个现象——任何改革若想获得成功,在手段的选择上往往不能随心所欲。

至于庞培,虽然他号称是苏拉的学生,但是目前看起来他只是学到了苏拉的政治手段,而没有学到其政治理想,犹如一个跳梁的小丑,在贵族和平民之间游荡,靠着军功和掠夺讨好平民阶级,但是和福利政策相比,国家财政的健全化应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不知道他在和凯撒的较量中会提出怎样的政策。。。

其实本书的作者是非常钦佩苏拉的,在他的笔下苏拉甚至是华盛顿似的人物,拥有最高权力却选择放弃,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这可能与作者的政治心态有关。但是以我国的靠青年学生的理想主义,又是民粹运动起家的风向,苏拉的寡头精英政治是很难得到认可的,反而是格拉古兄弟这种有点民粹的年轻人却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我这里就以苏拉的墓志铭为例,这里作者实际上还特别标注了,应该是作者特别想强调的:

对朋友来说,没有比苏拉更好的人;对敌人来说,没有比苏拉更恶(作者)

“友人的帮助,敌人的加害,我都已全数奉还。”(Wikipedia中文)

“没有一个朋友曾给我太多好处,也没有一个敌人曾给我太多伤害——但我都加倍的回敬了他们!”(百度百科)

这里应该说的是一个意思,但是从这句话的翻译就可以看出不同的语境,果然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但某种意义上,民粹就像浪潮,既有人道和民主的理想色彩,又有群氓的恐怖和短视,浪花一开始的引导者往往是格拉古兄弟,拉法叶这样的贵族中的道德高尚者;而让它爆发恐怖的力量的则大多数马略罗伯斯比尔这种来自平民,信奉暴力的追逐者;其间夹杂着庞培,富歇这样的投机分子;而最后攫取胜利果实的却又是凯撒,拿破仑这样能建立新秩序的独裁者。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 篇6

对罗马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罗马斗兽场、条条道路通罗马、十二铜表法里面。

偶然看到有人在推这套著作,买了第一本来读。这本书写的非常浅显易懂,文字略啰嗦。印象比较深的一是罗马的包容态度,一般人对待信仰,基本都排外的,但罗马人从不排挤其他民族的神,他们甚至还会积极主动引进其他民族的神。这种态度也扩展到他们对待战败国和战俘的态度,同化战败国。

二是他们创设的“陶片放逐法”,每年一次罗马市民可以将希望放逐的人写在陶片上,在市面大会上进行投票,每年只要过半数,就有权把市民认为其权威和权力将会威胁到罗马的市民驱逐出国外10年。这本来就是为了防止独裁而设立的,但后来演变成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在公元前417前这个制度被废除。

罗马政体是这本书的重点,罗马的国王从来没有世袭,即便是王政阶段,也是市民大会投票选举。我们一直的政体王政、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都能在罗马政治制度设计中有体现。罗马政体主要由市民大会、元老院和执政官组成。比较灵活的是在战时或瘟疫等重大事件出现时,可以选出独裁官,处理一切事物,有效弥补了灵活与秩序的缺陷。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 篇7

《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描述了自公元前264至公元前146迦太基最终被灭亡之间罗马开始称霸地中海的历史。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前,迦太基一直是地中海的霸主,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前8年,也是所向披靡,战争的主导权一直在汉尼拔手中。但是为什么胜利的天平还是倒向了罗马呢?我觉得这与罗马用500年时间建国的建立的强大基因的上升趋势是分不开的。

首先,不用说罗马的统一战线联盟体制,它不是简单的罗马和其他城邦国家的集合体。罗马联盟的架构体系分四类,首先第一类是盟主罗马,该国居民只要是自由民,不分贵族平民,一律享有罗马市民权,他们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有义务服兵役。第二类是自治城市,罗马授予这些自治城市的居民以“无选举权的市民权”,他们不享有罗马国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除此之外的所有事情上,享有和罗马市民相同的权利。第三类是罗马殖民地和拉丁殖民地。主要是战略要塞,战士和当地女子通婚后,生下混血儿,以此进行同化。第四类是同盟城市或同盟国。罗马承认他们完全的国内自治,罗马允许他们拥有双重国籍。对于罗马联盟中的自治城市、殖民地、同盟国都没有义务向罗马交纳年贡或租税,但他们必须提供兵员。罗马与同盟者之间建立起的各种关系,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共存共荣的关系。他们既不是榨取,也不是利用,而是信义。同时,罗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这些同盟国实行了统一的规划和建设,使它们成为有机的统一体。

其次,罗马独特的共和政体的政治体系,通过执政官制度、元老院制度和市民大会,基本消除了国内的对立关系,因为只有罗马本国自由民才享有市民权,所以罗马自由民的参与意识还是很强的。军事天才西庇阿按照规定是不能在30岁那年成为执政官的,但是那年的市民大会,他被选举为执政官之一,元老院也只能接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取得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胜利没有那么快的到来。

当然,这一切都源于罗马人的开放与包容。罗马人从不追究战败者的责任,罗马人也从来没想过自己必须在任何领域都是第一,伊特鲁里亚人依然在土木事业上施展他们的才华,意大利南部的希腊被委以通商业的职责,艺术、哲学、数学领域,罗马完全寄托在希腊人身上,罗马人还热衷学习希腊语。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一步步的征服过程中,罗马也渐渐在迷失,以前一向对被征服者仁慈的罗马人,也渐渐变得暴戾起来,史无前例的将科林斯、迦太基和努曼提亚等被征服的城邦夷为平地。也许罗马想要这样的惩罚来警戒其他的同盟者,然而历史表明,这样的夷为平地副作用太多。而罗马的共和体制,也在一步步滑向帝国的深渊,当然这时期的罗马,还在处于胜利者的亢奋中。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 篇8

《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是日本作家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作品(共15部)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古罗马从公元前753年建国到公元前270年完成了意大利半岛统一的五百年间的历史。

罗马的确不是一天建成的,五百年对古罗马人来说,才刚刚开始。

那么,古罗马人究竟是一些怎样的人?

其智力不及希腊人,

其体力不及高卢人和日耳曼人,

其技术不及埃特鲁利亚人,

其经济不及迦太基人,

但为什么古罗马人能够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一个庞大的罗马帝国?

关于古罗马兴盛的要因,三位希腊人分别是这样认为的:

狄俄尼索斯认为是宗教影响了罗马人的见解。罗马的宗教与其说是用来约束人类的,不如说是用来保佑人类的。这一宗教没有狂热崇拜的倾向,所以,更容易与其他民族建立起相互包容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承认其他宗教就是承认别的民族。

波利比乌斯认为罗马兴盛的要因在于罗马确立了独特的政治体系。像王政、贵族政体、民主政体,都比较容易倾向于代表共同体的一部分利益。但是,罗马人不执著于政体。波利比乌斯把罗马兴盛的要因归结于罗马共和政体所特有的政治体系。那就是通过执政官制度、元老院制度和市民大会有效利用王政、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的优势。由于确立了这一独特的政治体系,罗马消除了国内的对立关系,建立了统一的体制。

普鲁塔克则明确指出罗马兴盛的关键在于他们采取同化失败者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认为,他们说的都对,而且三点缺一不可。特别是罗马人的开放与包容与同时期的希腊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希腊的雅典与斯巴达两个城邦的互不相容,正是希腊衰落的一个原因。

这本书的故事,很有看头,但是我们的目的不是看故事本身,而是在寻找经验,寻找启发,寻找如何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里确定自身的目标。另外,如果比较同时期的中国历史,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问题,也会引起你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假设,假如中国这样做,会怎样呢?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推荐你去看的书。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 篇9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罗马人的故事》。这本书很详尽的讲了古罗马的历史。虽然我现在还没有看完,但是我发现了古罗马在当时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与他们的习俗非常有关。

我注意到,很多民族在征服了其他国家或者民族之后,做法都出奇的相似。有的国家劫掠一番之后就带着大批的战利品离开了,有的国家还会掠夺一部分人民用作奴隶。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并不能使战争带来的收益最大,他们放弃了一样很大的资源,就是土地。古罗马的人民在各个大小战役中,给予战败国本国的公民权,或者通过缔交拉丁同盟的方式来扩张自己的版图。但是我认为,罗马能从一个蕞尔小国,发展为如此庞大的帝国,善于同化别的国家只能说是表面上的原因。究其根本我认为是当时罗马人开放包容的内心。

早在罗马王政时期,罗马人包容的传统就已经被打下了。当开国君主罗慕路丝死后,继任他的就是刚刚被同化入罗马的外邦人努尔。自此之后,直到王政时代结束,罗马王的位置经常会给并非罗马本土的人。后来罗马王政虽然陨落了,但是罗马人的开放包容保留了下来。一直持续到后来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也就是罗马开始统一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的这一时期了。罗马人不仅给予战败国本国的公民权,而且甚至允许他们持有双重国籍。而且平等对待所有的民族,就连修路,也会为新加入罗马同盟的城邦而继续延长。这些种种举措,不仅使罗马得到罗马联盟的爱戴,更使得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等城邦直接投靠了罗马联盟,最后才进一步赢得了布匿战争的胜利。

这种思想,也为罗马带来了强大的凝聚力。他们包容所有来投奔的民族,所以所有人都将罗马视为自己的母邦。有着与之共存亡的决心。所以在汉尼拔接连大破罗马军队之后,罗马还会有前仆后继的公民自愿参军。

这包容的思想,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时代以前,我认为这就是罗马可以打败迦太基,日耳曼等众多强国的原因。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 篇10

罗马人的故事,第三册,只有三章

格拉古兄弟

马略和苏拉

庞培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第一章,盐野应该把对西庇阿的喜爱延续到了他的外孙。对于格拉古的父母也不吝篇幅详细描述了,尤其不吝对西庇阿女儿−格拉古兄弟母亲−的赞美。格拉古兄弟被教育成了正直的青年,一心只想为市民做点事,为罗马尽心,而没有其他的政治抱负。或许眼光犀利,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但过于理想化了,无论是农地还是公民权,在当时都是不能动的奶酪。即使赔上他们的热血,兄弟两的提案还是被速度的废除了。护民官这个职位也被元老院所忌惮,苏拉后来的一系列针对,证明了这点。

格拉古兄弟的母亲,中年丧子,,但没有一蹶不振,她还是一个优雅的女性,无数的人造访她的居所,她的沙龙让我想起了林徽因的客厅。敬佩坚强的女性!

第一章反思了罗马的迷茫,格拉古,马略,苏拉,或许庞培都考虑过如何让它正常高速运转,虽然马略,庞培没那么有政治目标。格拉古兄弟或许对年轻人的更有启迪意义,在一个大机构里如何生存发展并施展才华。

马略,在书中不出彩,不过他也是解决了自耕农的失业问题,稳定了这些以前的罗马中坚力量。另外打仗确实也打得不错。

苏拉,有趣的多,他开创了很多罗马的第一,第一次武力夺取罗马,无期限的腐败官……辉煌的战绩,独裁者,但又不眷恋权势,他的改革包括了罗马的各个方面,虽然他死后8年,苏拉体制就被苏拉派颠覆了。苏拉致力于修补罗马这个到处洞的破口袋,终无果。

马略和苏拉,两个政敌,腥风血雨的年代。

庞培,由战争起势,倚仗了家族雄厚的资金实力。用自家的钱就可以轻易组起几个军团的人,果然是没人能阻止他在罗马一往无前的步伐。不过,他打仗也确实有两把刷子,也善于外交攻势,天生的指挥者。小亚细亚,也是靠他才能平定下来。苏拉很喜欢他,不过也是他最后彻底颠覆了苏拉体制。但是他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纲领,或许他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3总体没有2精彩,可能那个迷茫的时代,本来就没布匿战争时期充满了干劲吧,毕竟那个时候罗马在上升,充满了力量。期待恺撒,期待新的精彩。

罗马人的故事读后感 篇11

或许是前任皇帝安东尼的太无所做为,罗马帝国经过20年的安稳日子后迎来了多事之秋。奥理略皇帝一上任,先是东边的帕提亚挑起了战事,后来是北面的日耳曼民族,几百年来,这些地方从没有让罗马省过心,一直在不断地打,又不断地谈,但始终没有一个长期的解决办法,这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相处真得很难。对帕提亚来说,本来就是发达国家,要与罗马平起平坐,对日耳曼民族来说,是落后一点,但发达的罗马要分杯羹给他们。为了帝国的安全,只能选择战争,战争耗尽了国库,也损耗的皇帝的身体,最后奥理略是死在了前线,不过皇帝的亲征提振士气,赢得了民众的敬佩。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战时,皇帝与自己对话,写成了留传至今的《反省录》,这一著作充满着对果敢、谦逊、仁爱等优秀品质的追求,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学习资料。

然而遗憾的是他的接班人,儿子康莫徳斯,虽然做了刻意的培养,还是没有成材,他没有坚定的信念,也缺乏强韧的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他的行为自然招致反对,于是暗杀活动接二连三,这更加剧了他的疑心,而身边仅有的可信任之人也是阳奉阴违,并利用手中权力卖官,使得帝国歪风邪气上升,最后他死在自己最亲近的几个人手下。元老院也没有好脸,授予他纪录抹煞刑。要说这能怪谁呢?19岁上任,除非是绝顶聪明的人,他又能有多少积淀呢?罗马历史上这种很年轻接班的皇帝基本就没有成功,先皇要是真能反思一下皇帝的接班情况,那历史肯定不会是这样子。

康莫徳斯死后,帝国进入动荡时期,先是沛提那克斯接任,按道理他是资格比较老的,而且也迅速做了些拨乱反正的工作,作文可惜还没有控制住局面,即被禁卫军挑起的事端杀死,仅在位86天。元老院又旋即指定了朱利亚努斯为新皇帝,这下可炸锅,因为新皇帝资历浅,多个边境行省不承认其这件事,并在下面士兵的鼓动下各自宣布自己登基为皇,这下整个罗马帝国乱了,随即进入全面内战,最后用胜者为王来选择谁当皇帝。

自己人打自己人,这是最不忍直视的现实,却一次又一次重演,好在最具智慧的谢维勒赢得最后胜利,他是一个读书较多的人,据说帝国仅有的雅典和亚历山大的两所大学他都念过,他上任后没有杀太多的人,并且稳固了帝国的边境,然而他強化军事力量的作法使帝国权力开始向军事化方向转型,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从此帝国的动荡不断加剧,并开始由盛转衰。

《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之汉尼拔


《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之汉尼拔

第一本讲了建国五百年的故事,这一本用三分之二的篇幅讲了16年的故事——汉尼拔折腾罗马人的16年。

一些有意思的点如下:

1:个人vs.体系。汉尼拔与罗马的战争其实就是个人与体系的较量。汉尼拔的队伍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指挥一场像样的会战,而罗马则英雄辈出,有坚持持久战的战略高手,有像粘鼻虫一样跟着汉尼拔队伍就是不正面战争的骚扰高手,有专门训练奴隶队伍极大补充兵源的执政官,当然更有学习汉尼拔战术,破其西班牙大本营,直捣其北非祖国的少年天才。罗马的共和体系,每年选举两位执政官,元老院运筹帷幄,市民大会的负责选举的体系保证杰出人才的供给。所以,尽管超过六名执政官被汉尼拔给消灭,罗马始终能挑出精英与其对抗。而汉尼拔局面一旦做大后,便难以掌控,因为他没有同量级同伴能帮他经营不同区域。

罗马体系带来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兵源的补充和同盟国的坚定立场。汉尼拔也是战略高手,费尽心思瓦解罗马同盟,比如,所有同盟国的俘虏都释放,罗马俘虏就杀或卖为奴隶。但是,最终在罗马情况最危急的时候背叛的只有三个城邦以及不靠谱的高卢人。读书笔记这得益于几百年来罗马对同盟国的开放,包容,利益共享,政治平等。所以,当罗马的军团接二连三被汉尼拔整建制消灭时,罗马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又能召集更多的兵源。我觉得这就是善有善报吧,罗马用心良苦地做了几百年的好人,终于在这一场战争中得到善报。

2:绝望vs.希望。罗马前五年被汉尼拔压着打,几次打会战,基本被全歼。苦心经营的西班牙战场,也因一次失误,基本丧失战斗力,但最后都挺过来了。做企业也一样,无论面临怎样的被动甚至绝望情况,总有绝地反击的机会。总结罗马本土和西班牙战场的扭转局面的经验,有这么几点:

1)士气要保持,领袖尤其不能抱怨,悲观;

2)充分收集信息,挖掘小胜的机会。一点一点扳回来。积小胜为大胜,也可维持队伍的信心;

3)突破常规思路,敢于创新。包括用人,战术,都可打破常规,不拘泥于传统;

4)大局观,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大局把握很关键。格局也许开始并不明朗,但一定要有人能跳出时局,看透大局,最后才能做局,扭转乾坤。罗马最后选择进攻北非本土,迫使汉尼拔被召回,就是大局观的结果。

罗马人的故事4:恺撒时代(上)读后感500字(3)篇


罗马人的故事4:恺撒时代(上)读后感500字 第(1)篇

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只因为他能超越时代的藩篱,但天才之所以能超越时代也正是拜当时的时势所赐。恺撒37岁这年,出人意料的当选了终身制的大祭司,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凯撒逐渐地掌控了罗马的权力。“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看清现实中的一切,大多数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的现实而已。” 这是出自凯撒的一句话。不管什么说,天才的凯撒看到了,他生活的时代,是罗马共和国的尾声。恺撒深感公元前6世纪以来一直持续着的罗马型寡头共和政体,并不适合公元前1世纪中已成为超级大国的罗马现状,必须确立取而代之的秩序。所以,他以在高卢战役中所获得的声望为依托,在执政官这个现行体制内寻求改革之道。于是,历史上就留下了好多凯撒的创举:n政治上,古今的史学家无不一致公认”三头政治“是他的杰作。经济上,当年逼死格拉古兄弟的《农地法》在凯撒巧妙的安排下顺利通过了。军事上,战无不胜的凯撒更是开创了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著名的阿莱夏攻防战, 以不足5万人的兵力,击破内侧8万、外侧26万的敌人,从而奠定了高卢战争的结局。文学上, 《高卢战记》是唯一一部作为战地指挥官详细记载战争过程的重要作品,同时期著名演讲家西塞罗评价说:“它们值得最高称赞,因为它们文风简朴不事雕琢,直率而优美。它们不需任何演说术修饰,就像不穿衣衫的裸体显露其天生丽质那样。在历史记述体裁中没有比这种纯净清澈、简明扼要的叙述更令人满意了。”n就像现在意大利普通高中使用的教科书说的那样,“要成为一位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五种特质:智慧、说服力、忍耐力、自控力和坚强的意志。唯有凯撒拥有全部的特质。”

罗马人的故事4:恺撒时代(上)读后感500字 第(2)篇

恺撒小传上半部分。

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大器晚成的人,恺撒有着超群绝伦的成熟心智,这点从他对待母亲和女儿的离世就可以看出。在等待属于他的机会到来之前,他早已在心中无数次规划好了一切,他想做的事情超出了同时代所有人的理解,他也不希冀被当世人理解,只是默默的推进着,默默的记录着(高卢战记和内战记就是他的记录,我想他当时的想法就是留下这些客观记录给后人评述吧)

他仿佛超然于世界之上,那么淡然,那么平静,有时候看他处事的方式,冷静,理性,合理的不像人类。他真的无愧大帝这个称号。

罗马人的故事4:恺撒时代(上)读后感500字 第(3)篇

17-10《罗马人的故事4-凯撒上》终于可以看到如雷贯耳的凯撒大帝成长故事了。凯撒是一只商人手中的潜力股,借贷能力极强的创业者凯撒是一个很有期待的高市值股票,作为创业者的凯撒童鞋有几点令人印象深刻:1.情人很多,但情人间不吃醋,分手还是念着凯撒的好;2.高卢战役为情人们的儿子们精心培养战斗经验,让情人们放心;3.大量借贷从不担心还不起,被海盗抓了还要自我提高赎金身价;4.借贷的主要花费用在自己臭美、高档货的比例远低于为人民服务的费用,比如贷款给人民建条马路或安排个活动,人心妥妥地被收买;5. 这一条是最佩服凯撒的。他在思考和做事时从来不只有一个目的,而是提前想到好几个目的,做好铺垫和布局,顺势而为,其远见卓识的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凯撒精力旺盛,紧张局势的战役还利用业余时间写作《高卢战役》,从内容查看其目的不止标榜自己的战斗能力,还将对方的心理状态、生活特点做以记录,从细节入手分析战事。最后用凯撒的一句话结束书评“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看清现实中的一切,大多数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的现实而已。”

《罗马人的故事·条条大路通罗马》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罗马人的故事·条条大路通罗马》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开头还是惯例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从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来介绍古罗马。硬件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港口,神庙,会堂,广场,剧场,圆形竞技场,公共浴场,上水道,下水道等所有现代基础设施。软件包括,安全保障,治安,税制,医疗,教育,邮政,货币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是贯穿罗马共和加帝制时代800年历史所有执政者的共同认定的事业。也就是说,罗马人把基础设施视为“人类文明生活必需的大事业”

1, 人类到了19世纪下半叶开始普及铁路,人类交通运输的速度才超过了罗马大道。(历史充满偶然,也不是一直向前走,人类社会倒退什么的很正常)

2, 金字塔不过是毫无用处、愚蠢透顶的权利炫耀。(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这么想的吧)

3 , 如果不能即学习历史又学习经验,就不是真正的学习。历史是一种知识,而经验则让历史充满活力。

4, 民众即使对于抽象的事情会判断错误,如果示之以具体的形式,他们也会具有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5, 只要国家没有强烈的意志和能力维护,无论建得多好的基础建设,也唯有死路一条。这不仅是硬件的基础设施,软件的基础设施也是如此。

6, 越是钻研,其对象越是走向细分化,这也是研究的一个必然宿命。

7, 工作结束后,先洗个澡,然后让人按摩身体,做完这两样才开始吃晚餐,这是当时罗马人每天的生活方式。(不管哪个时代有钱人都是会享受生活的啊)

8, 既然寿命已尽,就该顺从天命。对于年轻,健壮的人负伤或者生病,要竭尽全力加以治疗,而如果并没有遭遇不幸,寿命已尽,则从容升天乃是自然的生活态度。(古罗马人的生死观我完全赞同,跟我们的老庄哲学还有相似之处)

9, 我知道,洗浴、饮酒、女人是长寿的敌人。但是没有洗浴、饮酒、女人的人生不是人生,我这样想的,到52岁的时候,它结束了。(罗马大道旁边的不知名的墓碑上写的墓志铭,从这些风趣的墓志铭上都能想来这个人生前的样子,沿着罗马大道的旅行者,休息时靠着墓碑读这些估计也会哑然失笑吧)

10, 贫穷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安于贫穷——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作者:风云飘飘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读后感600字(3)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罗马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