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活着1500字读后感 > 地图 > 活着1500字读后感

活着1500字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独酌读后感1500字(3)篇。

静下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网络上,很多都在谈论作者写的作品,读了以后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独酌读后感1500字(3)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独酌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读完《独酌》,本文是在读完老舍的全21集后,紧接着读的。因为太长时间感受了老舍先生对黑暗社会控诉的悲凉和呐喊后,急切需要汪老这种充满生活情趣恬淡清新有滋有味的作品来舒畅我的心灵。

当然在读到本书大部分内容的时候由于得到几次免费的无限卡,痛快之至的穿插读了黄永玉老人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读完了又回来读本书。他们两是好友,爱屋及乌,但却各有风采。

本书的序,他的女儿们确是大书特书了汪老酒鬼的痴醉可爱一面,醉无风度确醉在文中。他女儿惊奇汪老从未写过一篇专门谈酒的文章,我也读过他好几部书了,确实没有这方面的美文。

即使本书题目是独酌,目录也是“醺游、酡意、醉眼、酣唱”,但均和喝酒没有干系,也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文章之间也。在他行云流水娓娓道来闲情雅致叙述中,他在独酌人生之历练,独酌文采之奇妙,独酌内心的洒脱和豁达。于是就有了我们酒不醉人文自醉,众人皆醉他独醒的感受体验。

醺游中喜欢他写的各种花,尤其喜欢他写的菊花,可能我是秋天出生花语是菊花的缘故,也可能我喜欢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清幽。还有喜欢紫薇花,紫薇花对紫薇郎,那不经意的独占芳菲的娇美。

酡意中印象深刻的他写的林斤澜,尤其是林斤澜的哈哈哈哈,他起的名字有趣,夫人古叶,女儿布谷,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叫笑翼、笑耳、笑杉。原来是小一小二小三的意思,非常有趣的一个人。他是看山看水的运动不倦,但却酒肉不禁饮啖自若的谈笑风生。他爱憎分明,乐于关心青年人作品。他的含笑看世界的人生态度最值得借鉴!!!!

醉眼中他写的冯思纯的父亲废名,废名的文章喻之为水,喻之为风。废名的小说“具有天真的美”“这是说得新鲜的,道别人之所未道”。废名意识流派,行云流水,抚摸草叶,一泓清泉向东流,仰天打滚,草色清清,睁大天真的大眼装满纯净明月,摘花赌身轻,雪花依碧影,春花丽心景。懂他之人为之倾!!!!

酣唱京剧名家各有风采的描写各具特色,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独特的魅力,马连良“不该唱而唱,比该唱而不唱,还要叫人难受”极高的艺术审视功底,对服装发型颜色的一丝不苟的讲究。张君秋的丹田之气科学发声法如浓茶酽酒,味道醇厚,高低收放,运用自如,真气内行。赵燕侠按字行腔的清亮脆生,文革黑暗中朝天蹬的悠儿乐的笑对人生。

总之汪老作品让人百读不厌,意犹未尽,即使没有花间一壶酒,也有文中一才情,只道是独酌吟闲歌,不枉于悠悠醉我心!!!!

独酌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我最爱看汪老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淡!茶余饭后,看两篇汪老的散文,如同听一位笑容可掬的老大爷闲谈,谈吃,谈画画,谈遛鸟,谈风土人情,谈名山大川,谈人间草木,谈旧人旧事……

有人说,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我觉得,说对了一大半。他有士大夫的渊博学识,雅致闲散的生活状态,波澜不惊的心境,却也有赤子一般的天真性情,劳动人民的淳朴平和,我想,他的性格应该也想他的文风一样,“平和”。从不和人与事发生正面冲突,就像水一般,随方就圆,被下放去果园劳动,写出了优美自然健康的《葡萄月令》;被发配去画马铃薯图谱,就安静地画各种土豆,画完了就给做熟了吃掉,写的回忆类的文章从来不提艰辛与委屈,依然是云淡风轻,好像主人公竟不是自己一样;就连写的小说里的矛盾冲突也是轻描淡写,读完只觉得人情美。这不是勉强的淡定从容,这是天性使然。两种相反的处事态度在他身上呈现出非常理想的比例,而且从不会显得分裂:热闹的恬静,入世的隐逸。

独酌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看到书名,立马就想到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那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去年看《中国诗词大会》(二)时,我独独记住了这一首诗。

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都是汪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都被先生清楚的记得,并用他独特的表达方式写出来,有一种润物无声的感觉。从很多故事中,都能发现先生的童心,简单而美好,有时候透着睿智,所以,总能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发现那一点一滴的美好。

从书中摘了三句话,送给自己:

1、“我主张抓到什么就读什么,读得下去就一连气读一阵,读不下去就抛在一边。”

2、“读和自己气质相近的书。也就是说,读自己喜欢的书,对自己口味的书。”

3、“一个人的兴趣有时会随年龄、境遇发生变化。”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月下独酌读后感精选4篇


当我们觉得迷茫失措时,不妨捧起一本好书,阅读作品这本书的时候,很多人都沉浸在他细腻的故事情节当中。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您一定在考虑如何去写作品读后感吧!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月下独酌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下独酌读后感 篇1

前不久孩子带回来一本《我爱古诗词》,那装订精美的封面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更使得琦琦爱不释手。随即收到了张老师的古诗吟诵活动通知,秀才、举人榜眼探花这一个个鲜活的字眼无不在诉说着我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琦琦每天都劲头十足地读古诗,有些是小时候就背过的,因此再拿出来读一读就背出来了。但大多数古诗意寓丰富,孩子难以理解,如《月下独酌》一诗,单题目上的独酌一词孩子就不明白,但孩子很想背会它,于是我和爸爸商量了一下,决定和孩子一起来背诵。我们先给孩子解释酌的意思,然后告诉孩子这位诗人---李白,他是一位很爱喝酒的诗人,并且他的许多诗都是在他喝酒的时候作的,这首诗也是。你看他一人独坐在花丛中,面前放着一壶美酒,但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能对着夜空邀请月亮一起共饮。接下来我们各自扮作李白,盘膝而坐,一边痛饮一边吟诵诗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小孩儿的模仿能力最强,看着我们玩的很有意思琦琦也加入进来了,一遍又一遍的跟着我们说了起来。此时他的注意力已经由有意识的古诗背诵到无意识的游戏参与中来了。当他兴致正高的时候我们又提议每个人独自表演,其它人用动作提示。

看着孩子一边表演一边吟诵着古诗,我知道孩子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愉快的学会了着首诗。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也期待向大家学习更好更快乐的方法,让我们一起前行!

月下独酌读后感 篇2

读李白《月下独酌》有感

原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我拜读多遍,感悟非少,收获甚多。

有关“月”的诗词在古代颇多,单单李白就不下十首,然而《月下独酌》却独有一番风韵:一开篇,李白便直插主题地点出“独不可耐”而“邀明月”的心境。接着,他又将月与影子拟人化,点出了月与影子并不会饮酒,更现出了他的孤独。至此,仅仅到了诗的前奏部分,高潮也接踵而至。李白此时开始放声高歌、尽情舞动,到达了似醉非醉的境界,与月与影子共同“交欢”。在诗的最后,作者李大诗人更是将这种情怀加以升华,令读者回味。

显然,此诗是一首抒情诗。表面上看李白仅仅在抒发自己十分孤独,但只要细心品味,稍稍加一些历史背景便不难发现,其中还另有深层含义。依小生之愚见,全诗仍保留李白惯有的豪放、大气的作诗风格,无论是“邀明月”、“同交欢”、“各分散”以至于最后的“无情游”(忘我的境界)和“相期邈云汉”(我与明月将来在遥远的天空见面)都表现出作者那狂放不羁的性格。诗中,多处提及作者之孤独,惟有“邀明月”,这是因为作者与亲人分离的缘故吗?非然,这其中隐含着政治的黑暗及作者缺少知音的复杂心情(我想应有消极与无奈),在诗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月与影子都不会饮酒,不正暗示着作者缺少知音吗?面对当时的黑暗朝政,作者多次被贬,怀才不遇,真乃: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读李白诗,品李白人。

月下独酌读后感 篇3

好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面对自己的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变成了三人。又能举杯邀明月能让人明白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无奈,多么想和别人一起喝酒。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而这句又衬托出第二句,这又让人疑惑了,明明是一个人,怎么会。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呢?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你们看过李白的这首诗吗,《月下独酌》是一首多么好的诗啊!能邀请月亮喝酒,在只有自己的时候写成了。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的这句都可以衬托出他说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多么的妙啊!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我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说明他的想象力很大,不然怎么能把一个人巧妙地写成三个人呢?

月下独酌读后感 篇4

此诗我拜读多遍,感悟非少,收获甚多。

有关月的诗词在古代颇多,单单李白就不下十首,然而《月下独酌》却独有一番风韵:一开篇,李白便直插主题地点出独不可耐而邀明月的心境。接着,他又将月与影子拟人化,点出了月与影子并不会饮酒,更现出了他的孤独。至此,仅仅到了诗的前奏部分,**也接踵而至。李白此时开始放声高歌、尽情舞动,到达了似醉非醉的境界,与月与影子共同交欢,在诗的最后,作者李大诗人更是将这种情怀加以升华,令读者回味。

显然,此诗是一首抒情诗。表面上看李白仅仅在抒发自己十分孤独,但只要细心品味,稍稍加一些历史背景便不难发现,其中还另有深层含义。依小生之愚见,全诗仍保留李白惯有的豪放、大气的作诗风格,无论是邀明月、同交欢、各分散以至于最后的无情游(忘我的境界)和相期邈云汉(我与明月将来在遥远的天空见面)都表现出作者那狂放不羁的性格。诗中,多处提及作者之孤独,惟有邀明月,这是因为作者与亲人分离的缘故吗?非然,这其中隐含着政治的黑暗及作者缺少知音的复杂心情(我想应有消极与无奈),在诗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月与影子都不会饮酒,不正暗示着作者缺少知音吗?面对当时的黑暗朝政,作者多次被贬,怀才不遇,真乃: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读李白诗,品李白人。

月下独酌读后感


月下独酌读后感(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时。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偶然间想起李白大师的《月下独酌》有感而发,现在再次拜读李大师的《月下独酌》让我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感受。一种突如其来的孤独感涌上心头,好像只能听见斟酒的声音,而周围一片静寂。每每夜晚,都会想起远方的亲人和朋友,漂泊在外,知心难求

一个生活丰富圆满的人,是不会没有寂寞的!寂寞并不可怕,难耐的是没寻到知己。朋友有十来个,同交欢时皆尽兴,但醉后分散又是那么匆匆。古今有几人淡薄名利?如今社会,友情里掺杂了太多的利益权衡,现实得让人窒息。我本是一个喜欢交友的人,而且和朋友交往很坦诚、热情,但渐渐地,我宁愿享受孤独和寂寞难耐的感受,因为这样至少可以不让自己的心灵和尊严受到伤害。我的心也日趋淡定,因为我感觉得到我会觅寻到知己。我不是圣贤,但我寂寞,我不胜酒量,但我更喜欢自斟自饮了。

月下独酌读后感(二)

前不久孩子带回来一本《我爱古诗词》,那装订精美的封面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更使得琦琦爱不释手。随即收到了张老师的古诗吟诵活动通知,秀才、举人榜眼探花这一个个鲜活的字2020眼无不在诉说着我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琦琦每天都劲头十足地读古诗,有些是小时候就背过的,因此再拿出来读一读就背出来了。但大多数古诗意寓丰富,孩子难以理解,如《月下独酌》一诗,单题目上的独酌一词孩子就不明白,但孩子很想背会它,于是我和爸爸商量了一下,决定和孩子一起来背诵。我们先给孩子解释酌的意思,然后告诉孩子这位诗人---李白,他是一位很爱喝酒的诗人,(.org)并且他的许多诗都是在他喝酒的时候作的,这首诗也是。你看他一人独坐在花丛中,面前放着一壶美酒,但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能对着夜空邀请月亮一起共饮。接下来我们各自扮作李白,盘膝而坐,一边痛饮一边吟诵诗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小孩儿的模仿能力最强,看着我们玩的很有意思琦琦也加入进来了,一遍又一遍的跟着我们说了起来。此时他的注意力已经由有意识的古诗背诵到无意识的游戏参与中来了。当他兴致正高的时候我们又提议每个人独自表演,其它人用动作提示。

看着孩子一边表演一边吟诵着古诗,我知道孩子理解了这首诗,而且愉快的学会了着首诗。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也期待向大家学习更好更快乐的方法,让我们一起前行!

月下独酌读后感(三)

好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面对自己的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变成了三人。又能举杯邀明月能让人明白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无奈,多么想和别人一起喝酒。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而这句又衬托出第二句,这又让人疑惑了,明明是一个人,怎么会。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呢?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你们看过李白的这首诗吗,《月下独酌》是一首多么好的诗啊!能邀请月亮喝酒,在只有自己的时候写成了。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的这句都可以衬托出他说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多么的妙啊!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我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说明他的想象力很大,不然怎么能把一个人巧妙地写成三个人呢?

汪曾祺《独酌》读后感600字


今日读汪曾祺先生的《独酌》,读到一句很好的话: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汪老说他是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故写不好泰山、不适合写泰山,对于高山,只好仰止。

且不论事实如何,在我身上,这确是有几番道理。我许久没有写文了,是内心对自己文字不满意的缘故,自以为写不出逻辑严谨、脉络清晰的言论,也写不出那种让人触动颇深的感性文字,倒不如不写,免得尴尬。

有时读了一本好书,也想提笔写写读后感,与人分享,落笔时却发现虽然内心感触颇深,但胸中笔墨甚少,竟无话可说,只好作罢,任由细微感受一点一点淡化,乃至消失殆尽。

回看以前写的文字,大约四五年前,尤爱华丽辞藻、优美修辞,也喜欢化用诗句和歌词,由此落得了个有文采的名号。如今走在路上或坐于桌前,偶或飘出几个好句,苦思冥想一番,终不成文。终究是失了那份灵气,写不出好文章。

这也与人的经历有关吧。以前年少,不懂愁滋味,成天张牙舞爪的,喜欢张扬的美,故事轰轰烈烈,文辞极尽华丽之语,力求感动自己,感动他人。如今却不怎么喜欢了,反而更喜欢平淡素朴的文章,文辞真实而不失雅致,故事也不再惊天动地,而以细节入笔,注重情真意切。

大概是自己的人生多了一些厚重的东西,心静了下来,不像以前那样飘,我对一些事情也慢慢地不在意了,文字受到感应而轻盈了起来。以往文字因修饰过多而显得累赘沉重,去掉装饰后,反而有一种简单灵动的美。

字如其人,人也是这样啊。洗尽铅华,拂去功名利禄,人就简单了。想至此,心里释怀了。既然写不出好文章,那就随便写写,权当写日记乐一乐吧。

玩儿读后感1500字(3)篇


玩儿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看了老师好,对于老师的喜爱更近一步,特找他的书来瞧一瞧️对于“玩儿”这事儿,我之前没有认真思考过。可能是想当然的认为这事儿太简单了,谁还不会玩儿吗?现在看来,小打小闹还凑合,中级进阶差得远,高级玩家远没影儿呢。结果就是我离会玩儿还差得远着呢,甚至就可以说是不会玩儿。玩儿是有讲究的,不是说三五哥们儿一起干个什么,大家嘻嘻哈哈挺高兴就叫玩儿。这也就算小打小闹吧,这样的玩儿可能就有点儿肤浅和低级。时间一长,自己就会觉得没什么意思,因为这里更多的是“快感”和“存在感”在发挥作用。玩儿是什么呢?玩儿是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得失成败才是最吸引人的。要“玩儿”好,得先有兴趣和态度,还得有坚持和投入,当然更少不了取舍和进阶,书中熬鹰的细节描写和最后的转型经营,哪一项都不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得过且过,付出心力,劳力,脑力,最后才真正自得其乐,用于老师的话“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地里下功夫去。”玩儿且如此高级,生活岂有枯燥之理啊?

玩儿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玩儿就应该这样,是单纯、简单、放松的,不带任何功利心,享受其中的乐趣、舒畅和愉悦。

于老师养猫、钓鱼、赏鸽、熬鹰、养狗、养马,这些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不务正业,但于老师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后在朋友的指点下成立休闲娱乐公司,成功地延续了自己的爱好。于老师开阔的心胸、乐观的态度,我也着实佩服!

另外,从于老师和动物的相处,让我对动物有了更多的认识,比如,和动物的眼神交流,很多时候,对于他们是一种威胁,这终于解释了我每次害怕和猫对视的原因。我还想起了以前家里舅舅养的狗,因为浑身棕色的毛,方言中唤作“乌子”,乌子非常灵性,以前建新屋的时候,就是它每天乖乖地待在那儿守护着的。看了于老师养的昆明犬“长毛儿”,对动物之间神奇的语言交流、超高的领导才能更是赞叹不已!

玩儿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玩,这件事儿,得迷,迷进去,着了道了,吃睡都不顾,这叫玩儿。

还记得小时候,带着家属区的孩子玩儿,爸爸追着出来,让喝中药。平日在家百般推诿,死活不喝,可在小伙伴面前,得要面子,仰头捻鼻,一饮而尽,还不能剩,突出一个气壮山河的态势。这就叫玩儿了,精神得有。

谦爷儿在我们小辈看来,也算得玩界的师爷了,抽烟、喝酒、烫头,这是爱好,养马、遛鸟,相声里也时常提起,最被郭德纲老师称颂的,便是谦爷儿对待玩的态度,那是一个恭谨,求知,玩得透彻明白。

谦爷儿这文章写的浅显明白,阅读起来很快,但怎么去过一个乐趣横生的人生,这事儿,谦爷儿在故事里传达了,但终究,还得靠读者自己整明白,不然对谦爷儿的玩,就只剩下了艳羡了。

 

论语读后感1500字3篇


论语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下面小编整理了论语读后感1500字3篇,欢迎阅读!

篇一:论语读后感1500字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 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 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篇二:论语读后感1500字

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学习。

棋王读后感1500字(3)篇


向朋友询问为什么活着?受其推荐两本书《活着》、《棋王》。这是个很久以前的故事,可能在中学的阅读理解里遇到过,却是一种重新认识。符合我我对问题答案的追寻。

因家里也有涉猎象棋,还受到童年一部动画片的影响,有着自己的业余理解。所谓风骨,不被外物所折,乐其所乐。这可能是王一生的境界,也可能是老者的动容。

总有种感觉,活着太累,琐事太烦。希望成为本我,可却不知道如何自处,浑浑噩噩。与朋友交谈,说到快乐,依旧不明白该不该牺牲现在的乐,去追寻寄托中的乐。可能因为寄托,所放下的快乐,也会遇到另一种快乐?

想了很多,却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结果,各方理由却总不能劝说出我真正想做的我。

工笔画形,虚笔写意。阿城的小说,唱念作打嗯哼呐哈,老半天都还没明白弦外之音是啥。

老和尚讲故事的语言,茴香豆是下酒菜,童叟无欺,秉烛夜谈。

可惜俺不喜欢熬夜,享用不了太多这样的酒和菜,《孩子王》及麂子除外。

阿城也坦言:“史”的影响在我的小说观念里,变为“过程”。我总认为艺术是一种过程,小说尤其是一种过程的艺术,就像喝茶的艺术在喝茶的整个过程,如果只是为了解渴,中国古人称为“驴饮”。——俺也留意吃茶的某些必要姿势,可又实在缺乏杀时间的那份情趣与耐心。

阿城又说:我之所以写小说,是因为有“意”,行之以“象”,达到“意象”。或者随手写“象”,不知会有何“意”, “意象”既出,就结束。中国的古琴曲,并无主题,趣味在声音和无声之意。中国诗的本质与境界在意象,这影响到我如何用感觉控制写中文小说。——这也就是禅意的影子吧。

陈凯歌导演、谢园主演的《孩子王》,亦是经典。

棋王是第三遍读了,三王一起读还是头一次,没想到阅读体验出奇的好。

三篇风格既统一又有明显区别,诚如作者自序中说,“三个时期各有一篇”。

棋王下笔很用力,和王一生吃饭一样,“绷满了筋”。情节越来越紧张,情绪也越来越紧绷,结尾真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闻者泣下青衫湿。

树王是阿城早期的作品,稍显稚嫩,文笔还带点矫情,阿城称之为“撒娇式抒情”实在是太准确了。虽然阿城自己不待见,又窘又心病,但是文中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是其他两篇里没有的。

孩子王读来行云流水,如水墨画一般,不着痕迹却意境全出。尤爱结尾,云淡风轻,是荒诞背景中的一抹亮色。

虽然三篇主题不同,笔法也有变化,但共同书写了时代洪流中小人物的抗争和坚守,读来给人希望。

周期读后感1500字(3)篇


2019年第五本书,霍华德·马斯克的第二本书,全书30万字。【个人点评】n本书评分3星。30万字的作品,作者花了大量的讲周期的重要性,强调投资者应当要倾听周期,定位周期并应对周期。但却没有细致讲如何定位周期的具体办法。导致读者没法从本书中学习到识别与应对周期的方法。作者介绍:n霍华德·马斯克,其橡树资本覆盖不良债权、权益、固定收等领域,管理规模超1200亿美元,过去22年复合收益19%。其核心理念:n* 投资实为应对未来,未来不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固定的结果,注定会发生,而是应该看成一连串的概率分布情景。* 霍华德在投资中,关注基本面(“可知的”行业、企业、证券的基本面)、市场面以及组合面(策略,理解投资环境,决定投资组合的策略布局)。* 理解风险。卓越的投资人核心能力在于找到收益与风险存在不对称性的机会,即创造不对称业绩。* 识别周期与应对周期n一、认识周期的三大规律n天地有道,经济、企业、市场亦和天地一样,遵循一再重复的模式有规律地运行,此重复发生的模式即为周期。经济、企业、市场周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自然发生的现象;2、人类主观心理的起起伏伏;3、人类行为与客观世界的相互影响。二、分析周期(各类周期)n(一)各类周期n经济周期——政府调节逆周期——企业盈利周期——投资人心理与情绪钟摆——风险偏好程度n经济社会中存在各类周期,例如“猪周期”、化工品的价格周期、再如白酒行业亦有其自身的产能周期。不同行业均有自己的周期,研究不同周期的规律,对实操的投资交易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二)经济周期n长期经济增长趋势受到工作小时数(劳动人口*人均工作小时数)、每小时劳动产出值(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关于长短期经济周期,为什么会出现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偏离?n因为人的参与n内部性因素:受到经济体内部经济单位所做决策发生变动的影响,如增加消费OR增加储蓄、增加存货或减少存货;n外部性因素:自然时间(干旱、飓风、地震)、经济体外部事件(如全球经济收缩)n【关于经济周期,霍华德的解释分析挺一般,Ray·Dalio的经济机器的运行逻辑视频中讲解的更易理解。事实上,当人的行为造成经济总产出的波动时,便在导致经济周期的产生。当人类通过借贷增长当期消费,而减少未来消费时,便造成了经济产出的波动,经济机器中信贷的正负反馈机制,进一步放大了该波动。人类整体在经济增长较快时过于乐观,又在经济增长较慢时过于悲观,导致短期经济增长围绕至长期经济均衡增长水平做周期性的波动。】n(三)市场的放大机制n1、经济增长的波动与企业盈利的波动n经济增长的波动造成企业盈利的波动,但因为企业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的存在,企业盈利幅度的波动会远远大于GDp增长的波动。2、证券市场价格会放大企业盈利的波动n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幅度远远大于公司盈利的波动幅度,通过当公司盈利较好时,证券市场的价格上涨会大于公司盈利增长;反之下跌会超过盈利下滑的部分。为何证券市场价格会放大企业盈利的波动?n原因在于市场参与者的线性外推思维。竞价市场中,买卖双方持续在报价,市场的定价机制决定了上涨时最乐观的人决定了市场上涨时的最高价;最悲观的人决定了下跌时的最低价。市场参与者多是线性外推思维,换句话说他们会对近期发生的事件赋予过高的权重,市场参与者的这一心理特征导致了证券市场价格会放大企业盈利的波动。(四)市场中投资人的立场很少保持客观、理性、中立、稳定。投资人心理与情绪钟摆,市场常常会反应过度,很少停留在中心点上。三、应对周期n霍华德应对周期的建议:n* 周期定位,资产选择(周期定位,想要定位准确,极不容易)n* 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平衡n* 技能与运气n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这也是应对周期的难点!n

关注霍华德·马克斯已经有不短的时间。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基金经理,霍华德已经百炼成钢了。很高兴看到这个即将成为老古董的成功人士总结自己的经验与理解。虽然有一点自我循环和套话的成份,但看得出来霍华德是真诚与善意的。

这一代投资人成长于价值理论战胜技术分析的时代,相信市场的力量同时也相信人类理性的力量,相信市场是有效的同时又相信人可以战胜市场,只是需要应对更大的挑战。

关于市场呈现出的周期性与周而复始的变化,作者的观点是人类的情绪与不稳定性。个人认为可以用一些更细致的行为模型加以解释。一是人类的情绪性。人类的记忆是分层次的,并不是照像机一般准确的;人类的记忆伴随着人类自身的感情与理解,所以当一种感情状态占据主导时,人类在另一种感情状态下的记忆很难自己跳出来并占据主导,所以人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下很难主动回忆起自己的逆势时的窘迫。同时人类也是追求快乐的,不幸福的时刻总是短暂与健忘的,否则很难享受生活和获得正常快乐的人生。这都使得人类很容易处于进取性状态或者拥有克服困难和勇往直前的“动物精神”。人类没有哪一种精神状态或者情绪状态是“中性”的,所以市场中性位置总是擦肩而过。第二,人类的健忘性。人可以记得自己一段历史下的短期记忆,而更长期的记忆则只有有需求的时候才能调出,而不会自动弹出。这使人类的记忆与经验的影响力可能是时间加权的,除非你有意识地调用你在关键时刻的记忆和某种情绪状态下的记忆。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不会经常处于自省状态,因为这需要耗费太多的能量。因此,正常人的健忘性是由人类自身的能量层次及局限性所约束的。如果投资团队充斥着活跃、富有自省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思考者,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克服健忘性,但你的思考能力和自省精神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且是人类所稀缺的,所以市场上还是充斥着旅鼠一般随大流的投资者。第三,人类的懒惰性。归根结底,懒惰性源自意志力的缺失与生物能的不足。人类应付正常生活需要的第一系统,基本上是一种自动运行的体系。然而,这个体系可以说是非常不严谨和漏洞百出的。要想取得更好的分析效果,一定要调用系统2,但耗费能量级别则大得多。人类不能时刻调用自己最佳的分析系统,所以就会出现大量的“无心”之误。这种随大流,正是我们让一个趋势不断发展到极致与谬误的原因。人类社会中的许多方面都具备这一特征,如作者讲的资本市场、经济活动、成功与失败等,都是多重要素共同作用才能获得的成功案例。在简单化的分析下,往往会形成“过犹不及”,一件事情不动脑子一味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变成了自己的反面。人类尤其依赖的是一套反馈系统,凡是得到正向反馈的东西,更容易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与投入,这也是人们不容易自省和愿意跟随大势或者从众的心理来源。

当这些逻辑关系得到一些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资本市场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即比较浅层次的心理性颠狂将得到纠正和治愈,但人类意识中更加深刻、更加顽固的心理断层与缺陷才能逐步暴露出来,成为新的不安定因素与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

万事万物离不开周期,生命周而复始,投资市场也如钟摆循环不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结合了基本面和心理面来讲投资周期,它们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这样的解读既符合实际,又实用。全书脉络清晰:认识周期、分析周期,最后应对周期。周期不走直线,必走曲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上涨过程蓄积着下跌的能量,并最终导致下跌;下跌过程蓄积着上涨的能量,并最终导致上涨。历史不会重演过去的细节,过程却会重复相似。市场周期围绕基本趋势或者平均线上下波动,当走到一个极端后,总会向中心点回归或者说均值回归。但是并不会停留中心点,而是继续冲向另一个相反的极端。认识周期,只为了一个目的:应对周期,利用周期,从而获得更多盈利和更高业绩。面对市场周期,要做到有识有胆有备。有识——现在市场处在周期的什么位置。有胆——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有备——做好出错的准备。市场保持错误的时间,比你能保持不爆仓的时间还要长。分析的对,做的也对,不表明就会成功,还要有挺过下跌阶段的资本,一要在情绪上有资本,能忍住不割肉;二要在财务上有资本,在需要时能追加保证金甚至补仓。投资成功的秘诀是活下去,不是胜者为王,而是剩者为王。其实这本书总体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周期永远在。我们投资失败,往往因为觉得“这次不一样”,事后才发现,这次还一样,周期永远在。做投资,可以什么都不相信,但必须相信周期。只要有人在,就有周期。

喜欢《独酌读后感1500字(3)篇》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活着1500字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