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浮生六记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浮生六记读后感1000字

浮生六记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900字。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900字”,感谢您的参阅。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900字

浮生六记
这是第一次读沈复的《浮生六记》,我本以为作者是一个一板正经或者有些迂腐的古代文人,可看到标题中的闺房记乐,第一个反应是诧异,觉得不可思议,这肯定是个率真的性情中人,他能够在不被世俗眼光所容忍的时代里,把自己看似风月的闺房之事摊在桌面上,著写成文并公之于众,而且放在了书籍的第一篇章中,仅凭这一点就不简单。不禁想到我最喜欢的震川先生明代文学家归有光也不过是在《项脊轩志》项脊轩志中写写项脊轩写写家庭琐事,再写到对母亲和妻子往事的回忆思念与感触,并没有也没有大手笔去写闺房之乐,只而是淡淡地不经意的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道出对已故妻子思念的别致。相比之下,沈复的闺房记乐少了很多失去的苦大仇深,更多的是关于他与陈氏生活趣事,生动的让人不禁莞尔。
也许是年少时,偶尔看到她写的“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感叹她才思的隽秀,对她在意了起来,也许是那次饥饿时她屋内藏粥、暗牵衣袖被人发现时流露出的娇羞与窘迫,让他开始动心了。成婚之日用力握着的手腕,砰砰乱跳的心脏,一句“开戒”将二人的情愫缠绵的描述了出来。婚后二人更是耳鬓相磨,相敬如宾,在深闺幽阁中论古、品月、评花、行酒令,这岂不正是纳兰容若笔下“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这般温情。更为有趣的是镌刻的两枚“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的印章,一个拿着阳文印,一个拿着阴文印,在信笺的结尾必定要盖上这个章,这里的纯净浓郁的期望,像极了如今的同心锁,恋爱的人许下重重的誓言,拿着钥匙和锁,就相信能够生生世世永结同心。
书中还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三白和芸娘该是多幸福,在自家的走廊相遇,也要忍不住悄悄的执手一握,还生怕被人看到了。看到这里,感到他们的幸福就像相握的双手滋滋向外冒出的细汗,绵绵不绝,惹人艳羡。这部分的回忆也大体都是追忆与芸娘的美好过往,他的开头也用了苏轼的句子“事如春梦了无痕”,在时下读此正映光景,窗外雨细如丝,风闲花落,一盏灯一本书,希望他们的爱情也能够继续美好下去,不辜负此般良辰美景。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1000字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1000字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是作者沈复回忆自己人生的一本小书,书中用了两章来讲述与妻子芸娘的爱情。沈复与芸娘是一见钟情的自由恋爱,是二十三年的灵魂伴侣,两人喜好相同,心意相通,一起讨论诗词歌赋,一起饮酒赏月,一起避暑种花,一起远游,渴望归隐般的田园生活,渴望相爱到白头,甚至渴望生生世世做夫妻。
因为沈复的爱,芸娘得到了尊重,活出了自我,有了自己的思想,遇见自己的灵魂,知道了自己的追求。然而在清朝,封建礼教和大家长制让芸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先是代写书信让公婆误会,接下来是替公公和沈复纳妾,导致被逐出家门。芸娘忧思太多,最终一病不起,不得不将女儿嫁作童养媳,儿子送去做学徒。在离家去姐妹那养病时嘱咐女儿千万别像她一样,可见那个封建时代毒害女人有多深。在那个吃人的时代,女子出嫁后没有娘家作为依靠就只能依附于男人,三从四德,孝顺公婆,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所以婆家人容不得芸娘。
在清朝大兴文字狱,像沈复这类的文人大多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只能说勉强能维持。沈复做幕僚与同事不和,到广州做生意又花百两银狎妓,卖字画两天赚不来一天的家用,最后连芸娘的汤药费都付不起,眼睁睁看着芸娘撒手人寰。读书时政治课本里有这么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沈复与芸娘阴阳相隔,不能白头到老,也就是没有经济基础,连温饱就医问题都解决不了,又怎么能相爱到老?
虽然清朝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男子出入青楼也是常事,芸娘为沈复纳妾要既有美貌又有风韵,并亲自帮忙挑选,最后还因为憨园一事气得旧病复发。沈复在家里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还花百两银狎妓,尽管这段叙述,夹杂在他的游记当中,既没有重点突出它,也没有刻意忽略它。很显然,在他看来,这只是他游历过程中的一件值得记录的事情而已。但作为现代人的我实在是无法理解,即使清楚明白历史背景,只能说封建君王们用来统治、奴役百姓的封建礼教,他们一点一点地吃掉了人之为人应该有的尊严和独立。
看完《浮生六记》除了感概沈复与芸娘的爱情,憎恨那个吃人的封建时代,也明白了,人,尤其是女人,要爱惜自己,自尊、自立、自强,也只有做好自己,爱自己,才能爱人被人爱,最重要的就是能找到一个灵魂伴侣携手共渡一生。
《浮生六记》看起来是讲一对夫妻的家长里短,但真的深究下去意味深长,值得一遍一遍地咀嚼回味。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2600字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2600字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其人,出身于“衣冠之家”,但后来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一生无成,寂寂无闻。唯有一部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名垂青史。文中直率地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至诚至爱,充满情趣的夫妻爱情生活。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读六记,也如在梦中,平淡的婚后读更是艳羡不已。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他们的婚姻是爱情的天堂。
一见钟情,金屋藏娇
陈芸为沈复表姐,长沈复十月,二人幼即无猜,芸生而聪慧,刺绣之余渐通吟咏。沈复十三岁的时候,跟母亲去舅舅家,见到表姐陈芸写的诗稿,便羡慕其才思隽秀,心里竟放不下,一见其才便钟情,见人更是,竟告诉他的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非她不娶,于是就娶了,什么变故都省略了,这是何等的幸运,凭这一点也让人百年难遇。但大团圆却不是结局,而是一场浪漫爱情的序曲。
洞房花烛,眉目传情
终于迎来了新娘,花烛之夜 ,沈复进洞房第一次握住她的手,还是偷偷在桌案之下。前日沈复出痘,陈芸吃斋念佛以求保佑。如今沈复笑着说“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陈芸心领神会,“笑之以目,点之以首”。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用语言,眉目传情最是迷人,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自此耳鬓厮磨,亲如形影,常寓雅谑于谈文论诗间。二人琴瑟和鸣二十三年,年愈久情愈密,家庭之内,同行同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
浪漫爱情,雅趣婚姻
陈芸小时候聪明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后来在刺绣之余 常常读书吟诵,所以能与沈复成为文友,常常谈诗。一次沈复问她李白杜甫更喜欢哪一个,陈芸说当然李白了,脱俗超凡令人可爱,又说我启蒙认字是从白居易的《琵琶行》。沈复笑着说:“你崇拜李太白,自白居易开蒙,而恰巧你的夫婿叫“三白”,你与‘白’字何其有缘耶?”陈芸听后笑着说:“白字有缘,将来恐白字连篇耳。”连玩笑也如此多高雅有趣。诗词曲赋,谈诗论道,高雅之事于内帷之中,文人之语在夫妻之间。“赌书消得泼茶香”,沈复与陈芸、纳兰容若与卢氏、李清照与赵明诚,这三对夫妻当演绎了中国文学史的浪漫爱情婚姻的经典。
青春结伴,红颜知己
沈复的家住在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有水有亭,正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二人形影不离,在一起读书论古,品月评花,饮酒作诗。还玩射覆的游戏。《红楼梦》里大观园里最幸福一群少女陪宝玉不过如此。
沈复曾于七夕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沈复执朱文,陈芸执白文,以作往来书信之用。二人又曾请人绘月下老人图,常常焚香拜祷,以求来生仍结姻缘。陈芸于珠宝不甚爱惜,于破书残画反极珍视。芸尝着沈复衣冠与夫一同出游,知音相得。陈芸是沈复的妻子,也是他的红颜知己。青春作伴,两者合二为一。
沈复曾随口而道:“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还是芸说得好“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管不了来世,好好在今生相爱;还是沈复说得痴“卿当作男,我为女子”,来世好好报答,再做夫妻。山盟海誓不在婚前盟约而在婚后闲话不备时,那是因为,爱一直在心里。
生死相隔,肝肠寸断
然而恩爱夫妻不到终是最让人心痛,也最常见的悲剧。后芸失欢于公婆,夫妻几度受逐于家庭。这期间固然还有家族内部财产争夺以及小人拨弄是非、蓄意陷害等因素,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他们夫妇二人率真任情的个性作风与封建礼法相冲突。以家长和传统的眼光来看,沈复就是一个“不思习上”,而陈芸是助纣为虐。“这悲剧之原因,不过因为芸知书识字,因为她太爱美,至于不懂得爱美有什么罪过。因她是识字的媳妇,所以她得替她的婆婆写信给在外想要娶妾的公公,而且她见了一位歌伎简直发痴,暗中替她的丈夫撮合娶为侧室,后来为强者所夺,因而生起大病。”而陈芸终因此而血疾频发不止,魂归一旦。
弥留之际,她说:“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想必说到这里,他们彼此皆肝肠寸断,涕泪涟涟。这回,他们别离了,生死别离。彼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
晚生凄凉,梦醒何处?
陈芸故去后,沈复得知民间有一说法,可以请魂灵归家,他照做了,备好了一切,却又害怕毛骨悚然。她被葬在扬州,他便在那里卖画度日,好在可以常去看她。她走了,他的日子依旧过的紧巴,只是,他难改本性,再次倾囊借资给一交情不深之人,与前一次同样的下场,那人在这之后便音信全无。
后来,他的父亲也去世了,他回家守灵多日,无人理睬,家庭矛盾依旧。事已至此,继续混杂在家中也实在没有多大意思,于是,他出走深山,一走了之。只是,慈悲的僧人将他安置在寺院内,他也就终获得一个安身之处了。
许是友人见他终日落落寡欢不忍心,还是其他原因,送了一女子给他做妾,他竟然也同意了,重入春梦,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
想当初,她在生命垂危之际,对他说,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他说,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是,可是,他的父亲去世了,和她所生的一子也夭折了,家庭矛盾依旧在,他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也许就是为了他自己吧,如此说来,续娶一个又何妨呢?她在世,他有个三妻四妾也实属正常,可他没有,如此说来,他已经很崇高了,他们阴阳两隔了,他续娶一个不是很正常的行为吗?当初对她的诺言就让它随风逝去吧,诺言,誓言,有时候也会遗臭万年。只是,这样的故事经后人流传开来,已难回到当年了。
但至少,在他生命的前期,在那段最幸福的时光中,他和他的妻子在地上用婚姻建筑了爱情的天堂,有如此真爱,算没枉度一生,但上天也嫉妒他们的爱吗?世间完美事不多,前面提到的纳兰容若深爱的妻子,还有李清照的赵明诚都是离爱人先去,留下了未完的爱和不完的恨,也留下了刻骨铭心用血写就的千古诗文,读一读,就胜却人间无数……
沈复在《浮生六记》里曾写了他与妻子陈芸在苏州沧浪亭畔“神仙眷侣”般的时光。那段夫唱妇随、志趣相得的爱情,到现在依然动人,何况在婚姻不得自主的时代。是否沈复,她的丈夫,把她描写过实?其实不然。他不曾存意粉饰芸或他自己的缺点。我们看见这书的作者自身也表示那种爱美爱真的精神,和那中国文化最特色的知足常乐恬淡自适的天性。我们不免暗想,这位平常的寒士是怎样一个人,能引起他太太这样纯洁的爱,而且能不负此爱,把他写成古今中外文学中最温柔细腻闺房之乐的记载。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800字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800字

当初读这本书是因为封面宣传 为汪涵推荐,于是就开始了阅读。汪涵是我很崇拜的一个人,小时候一直每周五都要准时收看《天天向上》成为我最大的乐趣。汪涵是一个不用网络的名人,记得他有一把扇子:正面写着“乐观”,反面写着“观乐”。(他的爱人是杨乐乐)这种智慧让我们好生羡慕。
书归正传,沈复沈复 (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 在国外出版。
原来我已经忘记他是《童趣》的作者,再次读到的时候才忽然记起。“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癞蛤蟆也是国民书写正确率最高的汉字。
全书共六卷,但不幸后两卷不幸遗失,更加遗憾的是卷四 《浪游记快》作者风流韵事没有展开论述,说不定会堪比《金瓶梅》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沈复,相比于同时代文人,是个有些趣味、能动手、精力也旺的家伙。
颇有才气,但抵不上他的心气高。所以他的文章,内容与题材胜过文笔。总觉得自己很了得,但确实做啥都不太能成。
他常念叨自己是林和靖之类,但骨子里其实很好热闹,是红尘中人,有苏州小市民活泼的内心。
而他的光彩,主要是因为芸的存在。我也希望能和芸这样的贤惠女子结合,很强烈。
2017年10月2日于老家晴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600字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600字

二百年前,中国出了一对神仙眷侣。

       他们相识于“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年纪,于几句诗稿和素雅行装的初见中两心相悦,几句耳语定了终身,从此便成了一生知己。

       芸当如林语堂所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既喜诗词歌赋,又擅刺绣女红,十指操劳养活一家,使弟弟得以识文认字,学业不致有缺。而生活拮据没让她失了对美的追求。经她巧手,普通盆景也可成众人拍案的新奇物什,平常蔬果也可成色香俱全的珍味佳肴。夫妻二人的布衣生活过得诗情画意, 芸也大胆豪气,女扮男装与丈夫同去看展。如此蕙质兰心,换作我是男生,觅此贤妻也要感叹是人生幸事,做梦也要笑醒了~

       然而以现代价值观去看沈复,怕是要大失所望。不知是否因他晚年回想浮生点滴心生愧疚,因而笔下的自己无比真实地暴露在世人眼前。当才华和能力撑不起生活基础时,纵情山水便成了一种软弱和逃避。当了衣服只为沽酒,生活拮据还不忘纳妾,也是真真佩服你坦白的勇气了=_=。

       骂归骂,也得感谢三白兄忠实地记录了生活点滴,才让我们可以与芸这样近乎完美的女子相遇。细究起来二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不然也不会琴瑟和鸣,将平淡生活过出了雅致。只是诗意人生的结局如此悲惨,不免让人惋惜嗟叹。这个锅,沈复应该去背。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个平凡文人的一生也有六卷故事可以叙述。情绪随情节大起大落之余,也感叹生活不该、也不能只有活着呀~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1000字(3)篇


浮欢几时,入梦几多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的自传体随笔,一记闺房之乐,二记闲情之趣,三记坎坷之愁,四记浪游之快。“浮生”二字出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物语,何欢可记?浮欢尽处,何人可念?陈寅恪有言:“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在浩如烟海的家国天下大块文章中,“闺房记乐”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写夫妻间淳朴闲适自甘的生活。读之再三,为此一叹。

青梅竹马少年时

我十三岁时,随母亲回家探亲,见了她所作的诗,虽然感叹她才思隽秀,私下里却怕她福泽不深。然而心意投注,不能释怀,便告诉母亲道:“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

你侬我侬蜜月期

我虽然追恋卧榻,却也觉得她这么端正,真体现了她好品德,于是也随她一并早起。从此我们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无法用语言形容。

执手泪眼相见刻

等我到了家中,去母亲处问过安,回自己房间,芸站起相迎,我俩执手相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仿佛两人的魂魄,恍恍然化为烟雾,耳中豁然响了一声,都感觉不到自己了。

琴瑟和鸣日常间

因为暑热,芸便停了女红,终日只伴着我研习书卷、谈论古史、品月评花。芸不擅长喝酒,强劝她,也不过能饮三杯,我就教她“射覆”这种行酒令的法子,于是夫妻饮酒作乐。我自以为人世间的欢乐,无过于此了。

夫唱妇随相携时

我说:“连日来秋老虎炎热灼人,正思谋着得一个清凉地方,来躲这暑热的漫长白天。你如果愿意去,我先看定了她家哪里能住,便背着被子铺盖去,盘桓一个月,怎样?”芸道:“就怕堂上公婆不许。”我说:“我来请示好了。”

我被众位朋友邀请去插花布置,因此得了机缘,躬逢盛会。回家跟芸大事渲染,称赞了一番。芸道:“可惜妾身不是男子,去不了啊。”我说:“戴我的冠,穿我的衣裳,也是化女为男的法子呀。”芸欣然开怀。

你说我懂低眉处

芸的癖好既与我相同,而且能察言观色、推敲眉目,所以我一举一动,对她使个眼色,她便心领神会,无不办得头头是道。

浮生若梦,梦里梦外,情真意切,彼此成就,这样的浮欢,能入几人梦?能入梦的,是那心底不可说却又不曾忘的“真”。

“坎坷之愁”这一记,作者细数家庭逢遭变故,芸娘失欢于公婆,与子女离乱一方。于青面獠牙的坎坷中,夫妻依然相随相惜,不怨天,不尤人,彼此疼惜顾念,生死相许。来过,爱过,此已在。

你在,我在,天在,地在,还要什么呢?

读《浮生六记》,很感动于沈三白与芸娘那至真至诚 灵魂伴侣般的爱情,两人伉俪情深、琴瑟和鸣、志趣相投、精神契合,人世间最让人羡慕的爱情莫过于此。“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的坚定的真挚爱情,平常点滴而有趣的生活细节,“布衣饭菜,可乐终生”的超然于物质之上的生活美学,读来感人肺腑,让人羡慕不已。就连那位落魄文人杨引传在60年后,光绪年间,在苏州的冷书摊上发现此书时都惊叹:原来人世间,还曾有过这样的夫妻。可能真的“恩爱夫妻不到头”,可能连上天都妒忌两人神仙眷侣般的爱情,后来三白与芸娘的生活遭遇变故,飘零他乡,日子过得坎坷窘迫,每天为衣食奔走,芸娘又积郁成疾,疾病连绵,一病不起,最后还是先一步走了。从此,再“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二十三的相伴,三白与芸娘,无论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两人始终相依相守,不离不弃,人生能得如此知己良友,我认为人间值得。

四读《浮生六记》惟这一次气的读不下去。

19岁,在图书馆无意中翻到这本书,读完已是黄昏,那时候觉得芸既知书达理又灵动可爱。

21岁,再读这本书,发现芸和三白的婚姻生活无比幸福。

23岁,有一次爬山带了这本书去,在山上看完才下来,看到芸和三白受封建家庭束缚不懂人情世故的颓败,但是依然乐观度日。

27岁,看到了芸夹在封建教条与放荡丈夫之间的无奈,不能理解沈三白穷困潦倒穷途末路之际,出去赚钱,还喝酒召妓,挥霍百余金的洒脱。归家后,芸为他物色小妾,芸重病,他竟落魄到要出去借二十五金给芸看病。妻子病故,女儿给别人做童养媳,儿子去做学徒!未尽赡养父母之孝,未尽抚育幼子之责,未解妻子之困。

浪子一枚,渣男是也。

可悲!可叹!可恨!

《浮生六记》(精选)


《浮生六记》读后感《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散文。沈复以其幽默风趣、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的文字,记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书中《闺房记乐》生动平实的描述了作者的夫妻生活。虽然,生活充满坎坷,充满委屈,但夫妇二人相互理解、相敬如宾、苦中作乐,让夫妻生活充满了乐趣。“岂敢”、“得罪”等成了夫妻间常用的口头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夫妻生活有趣而真实的一面。生活总有很多不如意,可面对困难,夫妻间的态度很重要,是相互指责、互相抱怨,还是相互鼓励、共渡难关!作者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在困难面前,沈复与妻子既相互理解、互相包容,又不失风趣幽默。沈复与妻子芸苦中有乐、真实有趣的夫妻生活,令人向往。这样的夫妻关系真让人羡慕!自古以来,父子、婆媳关系都是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在书中,面对公婆,芸做到了儿媳应做得的本分,孝敬公婆,尊卑有序。甚至遭遇委屈和不公时,逆来顺受,默默承受。在今天,我想孝顺仍然是处理父子、婆媳关系的前提条件,但在是现实生活中,还需要多沟通交流,尤其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这个人在中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必须发挥好,不偏信偏听,做好父母与妻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尽量避免他们之间不必要的误会。血脉相连、手足情深!描述兄弟关系的词很多。可现实生活中,很多兄弟关系都处理不善;沈复与其弟弟的关系也一样,没处理好。其根源还是财产!看来自古以来,兄弟间的关系始终离不开一个“财”字,有财产的争,没有财产的也争,你不争,别人怕你争!沈复不争,可其弟弟防着他,怕他争,为此,父亲过世了也不告诉他。回头想想,钱物这东西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争的、不争的均已随着时间消逝了,都是一场空!人生一世,能为兄弟姐妹,实属不易,是缘分!一定要相互理解、互相帮助。朋友关系总是患难才见真情。沈复与妻子患难之时,都是朋友伸出援助之手。这得益于夫妻二人,平时以真心交友,用真情对待朋友,并不计较得失。虽然,也被朋友坑过,帮朋友担保高利贷,被骗!但他们的交友之道没有变,对朋友总是解囊相助。正是他们的真心换回了朋友的真情。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困难面前,沈复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沈复一生愁苦,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爱妻早逝,独子早夭。难以想象,面对生活的种种苦难,作者是怎样的心境!从《浮生六记》中,我们没有看到作者对生活的埋怨、抱怨,也没有看到要战胜困难的豪言壮语和铮铮誓言。我们看到的是以真言述真情,不矫揉造作,真是达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境界!真不知作者是怎样的修为才能到此境界。当人生不如意时,读一读《浮生六记》,看一看沈复的人生经历,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和宽慰。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一)

在朋友推荐下读过一本叫做《浮生六记》的书,是一个自传性质的散文作品,时隔几年仍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人,名叫沈复,字2020三白,是个不红不紫的画师。本书真实记录了沈复平凡而又艰难的一生,以及生活中令人难忘的片段。全书共分为六个篇章,包含了《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篇文章。另外两篇《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说是后人仿写。《浮生六记》中尤其第一篇章《闺房记乐》用深情的笔墨,描写了聪明绝顶而又非常不幸的妻子芸娘。因为这个可爱而又可怜的女人才使《浮生六记》让世人记住,才得以让它永远散发出了人生智慧的无穷芬芳!

可能是年龄渐长的缘故,同一本书,同样的我,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年龄,不同经历过后不一样的心境又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五年前读此书,似懂非懂,然后又找了其白话本看了一遍才透彻明了,对其中描写童趣的部分那时记忆深刻,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童心幼稚可爱的举动,读后觉得相当有趣,有些场景仿佛自己也曾经如作者一样玩过一样,身临其境,对其后的游山玩水一略而过,如今也忘光了;五年后的现在又重温此书,居然最最喜欢的是第一篇章《闺房记趣》,以《诗经》为模,第一篇章也列闺房趣事为首写开篇,本篇讲与他自己的表姐结为夫妻,可是古代传统封建的父母却对这对恩爱夫妻的行为看不惯,对这儿媳也颇有微词,夫妻俩虽伉俪情深,最后终被赶出家门。两人生活举步维艰,甚至经常要到朋友家借宿,但能够苦中作乐,生活过的很有情趣。可惜后来妻子生病早死,沈复很悲伤,十分怀念妻子,觉得要把这段感情和记忆流传后世,便写了这本书。它是中国古代散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它却被埋没百年之久。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光彩才第一次展现于世人眼前。林语堂、俞平伯等新文学家都极为赞誉这部作品。林语堂曾经说过芸,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可爱的女人。他当初把《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也曾说应该叫世界知道,一方面以流传她的芳名,又一方面,因为我在这两小无猜的夫妇简朴生活中,看她们追求美丽,看她们穷困潦倒,遭到不如意的折磨,受奸佞小人的欺负,同时一意追求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清福 我深深的被文中聪慧,娴淑,勤劳而又不失情趣,热爱生活的芸娘所打动,也为很多沈复与芸娘间的夫妻生活小片段流露出来的伉俪情深所感动,因此现在的芳邻二八的我最喜爱的还是第一篇章《闺房记趣》。文中插花摆设的花艺技巧可看出芸娘不落俗套的生活品味,很有自己的眼光和见地;文中芸娘用六个小碟,五围一碟合为一梅花状供陈用不同颜色的小菜待客,可见她蕙质兰心的灵巧创意;文中与其夫君关于腐乳与卤瓜和茉莉与佛手小品对话故事,也让人见识了芸娘的聪明机智过人的头脑;文中她的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词句,以及对唐诗宋词李白杜甫诗型的精辟分析和见解,可见她又不失才气;她对婆家尊老敬爱幼,谦和有礼的美好品德也无一不在书中时有体现,这也是我们现代诸多女子身上缺少的隐忍品格;喜爱《闺房记乐》爱的精华所在就是芸娘一身的智慧,芸娘的一身是短暂的,但回忆绝对是绵长的,这也是我读此书能深受感染的部分,乡间的做菜种花,男耕女织,怡情小钓,逢时休闲,踏青郊游等等这些情调和记事,都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女子不能抵抗的所向往美好浪漫生活;芸娘是可怜的,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幼年丧父,辛苦劳作养母供弟维持一个家,青年丧弟失母;出嫁从夫,公婆的苛刻保守固执,导致其夫妻沦落离家,颠沛流离,家徒四壁,甚至有过身无文银的地步;但芸娘也是幸福的,能够在最适当的时机遇到自己情透意合的人,并嫁给了这个志趣相投,情深义重的不离不弃的痴情男人,即使死也是合目于自己深爱人怀中,他们携手走过的几十载岁月终其一生让沈复无法忘怀,这也是令人所羡慕的。在这个复复杂杂,纷纷扰扰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社会要想遇到这么一个人,有过这样一段情是何其之难,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对芸娘,对《闲情记乐》的欣赏和喜爱,才学浅薄,词枯言寡的我,已到了无以复加,语言不能形容的地步,只能借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作为结语,才不至于毁其形象,沈复与妻子芸娘并没有荣华富贵的生活,并没有挥霍无度的享受,并没有沉湎欢娱的闲情,并没有风流浪漫的传奇。但是,我最欣赏、最钦佩、最注目的是他们的:

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坦诚直爽,体恤关爱的夫妻真情。

二、勤俭淳朴,善处忧患;布衣菜食,可乐终身的简朴生活。

三、淡薄名利,与世无争;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旷达胸怀。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

这也是我这类感性女子所向往和需学习的精髓所在,无论是夫妻相处之道,还是为人处世之道,抑或是生活持家之道。在何种环境下总能过好简单,质朴又不失情趣的有滋有味生活。无论在人生情感上遭遇爱情、亲情、友情的何种误解和失意,我还是一样一如既往的向前看、向前走,一如既往的笑对人生,笑看爱情,还是那句话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写在这个特殊而又普通的日子,给自己,给你们。


浮生六记读后感(二)

初读沈复的《浮生六记》,竟有许多感动。依然是太容易感动的人。

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不贪屠门之嚼,日子过得轻淡,沈三白应是极随性的人了。卷四浪游记快,与众友共览天下名胜,而山水可怡情。文字2020洋洋洒洒,闲情逸致,字2020里行间皆是。细细读来,让人暂忘尘世间的千丝万缕。于爱妻芸娘,沈三白笔墨却不多,就是浪迹天涯,流连烟花巷之时,心中的那份牵挂,也似不经意的。卷二闲情记趣、卷四浪游记快,写情写景,对芸娘看似不经意,那份平淡而真实的感情,却处处都在了。于是,芸娘的隽秀颖慧,知书达礼,温婉可人,就在沈三白不多的笔墨中,轻轻点出,就这么不经意的丰满和鲜活起来:居乡,芸娘相伴相依,一同品兰插菊玩石置景赏月;会友,芸拔钗沽酒,巧置梅盒;着小帽领袜皆芸自制,也必整必洁;夏荷初开,芸置条叶于荷心取香一点一滴,皆平白叙来,娓娓道出,可羡可叹,夫复何求的感觉,真让人羡煞!

沈三白生性爽直,落拓不羁,既不追名,也不逐利,独对芸娘用情至深,让依然好感动。然而世事无常,终归是恩爱夫妻不到头,卷三中尽诉失妻之恨,又让依然唏嘘不已

不知是友人无心,还是有意,送来的《浮生六记》,是从卷四开始的,然后是卷二,接着是卷三,最后是卷一。依然是先得其闲,写景写物,抒胸畅怀,让人感慨万千;再得其趣,饮食起居、花木虫草、山水风月,引人遐思无限;再感卷三坎坷记愁之哀婉凄凉,真切伤情;读到卷一闺房记乐,又是句句心声,事事真情,竟是卷三中情痴更深处的感觉

整理往日心情,一些感想,随笔记来,随意贴来,让人见笑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三)

《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文章写得坦率真实。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疑是伪作《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四记穿插相联,所记所叙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然情真意切,一点没有忸怩作态,更无学究之气,惟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徐徐拂面。

沈复,字2020三白,清乾嘉年间苏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虽是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家计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他和妻子陈芸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他们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昂然,意兴飞逸。而后来,终于因为封建礼仪家教之害,历尽坎坷,最终天人永隔。芸死后,三白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书中记录着作者一生经历的起伏坎坷,悲欢离合。散发着感性色彩的文字2020,使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体味着世间百态。沈复得双眼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不得不让读者阅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娴雅,口授成诵,何其颖慧,顾盼神飞,何其缠绵,太湖纵目何其豪迈。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儿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宝钗淡雅,比探春体贴,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间烟火。于当今的时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内涵,淡雅,一份矜持。却不料这样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长逝,空流下两行痛泪。

芸虽思想高超,却在处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尽人皆知,小夫妻的恩爱往往成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礼仪很严肃的,父母,兄弟媳妇都住在一起。初始,芸娘处处小心翼翼,后来渐渐放松了,在公开场合也和三白并起并坐,当然就有人看不顺眼,慢慢起了闲话。

有一年,三白随父亲在外任职,沈父说芸能笔墨,就代沈母写信。后来家中有了些闲言,沈母以为芸写信不清楚,就不让她写。沈父怒道:想汝妇不屑代笔耳! 芸怕沈母不高兴,便不解释。超然大度的芸娘,独在家事上唯唯诺诺!可见封建家教之害人啊!

就篇幅所占的比例来说,《浮》应该是快乐、幸福、积极的,这些都应和了我曾经的人生观:充满光明的人生。然而就是那只占了六分之一篇幅的坎坷记愁,改变了我的看法。开篇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所描写的夫妻恩爱,欢乐融洽,使我的心情十分舒畅,也再次让我充分的看到了生活的光明,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这是怎样的幸福生活!也许就是因为这太快乐,太幸福了,所以当我读到妻子芸受责于公、失爱于姑后与作者四处流浪,最终客死异乡时,我的眼泪无可抑制的流了下来。

生活在今天,我不会经历战乱、饥饿、孤苦,但谁能保证,我不会遇到其他的不幸吗?疾病、失去亲人、没有工作这并不遥远,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奔波于各类人才市场。显然,我的人生观过于理想化了。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困苦,我料想的不够充分,不够深刻。想来这也是我过去多次失败的原因所在一一忽略、轻视了事情的困难面,过分乐观,冒冒失失,失败后又没有及时总结经验,只是一味地将过失归咎于客观原因,从未检查过自己的错误。重新打开《浮生六记》,看到闲情记趣,再看到闺房记乐,沈复在经历了妻死子散后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细微妙之美的心,实在令我感慨,快乐是什么?痛苦又是什么?我想也许就是以一份宽容恬淡而又有情趣的心,去接爱生活中将要到来的一切吧。

我想我已经明白了我以前对于生活的过于肤浅的理解。那么我能做什么呢?改变我的人生态度,在做事前全面的考虑,无论是好的情况还是最坏的情况。困难挫折破坏了生活的快乐,但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另一种快乐,我们不仅要自己战胜困难,也要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人,为他人创造快乐与幸福。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9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浮生六记读后感1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