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600字。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假期时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600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600字
二百年前,中国出了一对神仙眷侣。
他们相识于“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年纪,于几句诗稿和素雅行装的初见中两心相悦,几句耳语定了终身,从此便成了一生知己。
芸当如林语堂所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既喜诗词歌赋,又擅刺绣女红,十指操劳养活一家,使弟弟得以识文认字,学业不致有缺。而生活拮据没让她失了对美的追求。经她巧手,普通盆景也可成众人拍案的新奇物什,平常蔬果也可成色香俱全的珍味佳肴。夫妻二人的布衣生活过得诗情画意, 芸也大胆豪气,女扮男装与丈夫同去看展。如此蕙质兰心,换作我是男生,觅此贤妻也要感叹是人生幸事,做梦也要笑醒了~
然而以现代价值观去看沈复,怕是要大失所望。不知是否因他晚年回想浮生点滴心生愧疚,因而笔下的自己无比真实地暴露在世人眼前。当才华和能力撑不起生活基础时,纵情山水便成了一种软弱和逃避。当了衣服只为沽酒,生活拮据还不忘纳妾,也是真真佩服你坦白的勇气了=_=。
骂归骂,也得感谢三白兄忠实地记录了生活点滴,才让我们可以与芸这样近乎完美的女子相遇。细究起来二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不然也不会琴瑟和鸣,将平淡生活过出了雅致。只是诗意人生的结局如此悲惨,不免让人惋惜嗟叹。这个锅,沈复应该去背。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个平凡文人的一生也有六卷故事可以叙述。情绪随情节大起大落之余,也感叹生活不该、也不能只有活着呀~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1000字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1000字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是作者沈复回忆自己人生的一本小书,书中用了两章来讲述与妻子芸娘的爱情。沈复与芸娘是一见钟情的自由恋爱,是二十三年的灵魂伴侣,两人喜好相同,心意相通,一起讨论诗词歌赋,一起饮酒赏月,一起避暑种花,一起远游,渴望归隐般的田园生活,渴望相爱到白头,甚至渴望生生世世做夫妻。
因为沈复的爱,芸娘得到了尊重,活出了自我,有了自己的思想,遇见自己的灵魂,知道了自己的追求。然而在清朝,封建礼教和大家长制让芸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先是代写书信让公婆误会,接下来是替公公和沈复纳妾,导致被逐出家门。芸娘忧思太多,最终一病不起,不得不将女儿嫁作童养媳,儿子送去做学徒。在离家去姐妹那养病时嘱咐女儿千万别像她一样,可见那个封建时代毒害女人有多深。在那个吃人的时代,女子出嫁后没有娘家作为依靠就只能依附于男人,三从四德,孝顺公婆,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所以婆家人容不得芸娘。
在清朝大兴文字狱,像沈复这类的文人大多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只能说勉强能维持。沈复做幕僚与同事不和,到广州做生意又花百两银狎妓,卖字画两天赚不来一天的家用,最后连芸娘的汤药费都付不起,眼睁睁看着芸娘撒手人寰。读书时政治课本里有这么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沈复与芸娘阴阳相隔,不能白头到老,也就是没有经济基础,连温饱就医问题都解决不了,又怎么能相爱到老?
虽然清朝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男子出入青楼也是常事,芸娘为沈复纳妾要既有美貌又有风韵,并亲自帮忙挑选,最后还因为憨园一事气得旧病复发。沈复在家里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还花百两银狎妓,尽管这段叙述,夹杂在他的游记当中,既没有重点突出它,也没有刻意忽略它。很显然,在他看来,这只是他游历过程中的一件值得记录的事情而已。但作为现代人的我实在是无法理解,即使清楚明白历史背景,只能说封建君王们用来统治、奴役百姓的封建礼教,他们一点一点地吃掉了人之为人应该有的尊严和独立。
看完《浮生六记》除了感概沈复与芸娘的爱情,憎恨那个吃人的封建时代,也明白了,人,尤其是女人,要爱惜自己,自尊、自立、自强,也只有做好自己,爱自己,才能爱人被人爱,最重要的就是能找到一个灵魂伴侣携手共渡一生。
《浮生六记》看起来是讲一对夫妻的家长里短,但真的深究下去意味深长,值得一遍一遍地咀嚼回味。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2600字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2600字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其人,出身于“衣冠之家”,但后来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一生无成,寂寂无闻。唯有一部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名垂青史。文中直率地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至诚至爱,充满情趣的夫妻爱情生活。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读六记,也如在梦中,平淡的婚后读更是艳羡不已。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他们的婚姻是爱情的天堂。
一见钟情,金屋藏娇
陈芸为沈复表姐,长沈复十月,二人幼即无猜,芸生而聪慧,刺绣之余渐通吟咏。沈复十三岁的时候,跟母亲去舅舅家,见到表姐陈芸写的诗稿,便羡慕其才思隽秀,心里竟放不下,一见其才便钟情,见人更是,竟告诉他的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非她不娶,于是就娶了,什么变故都省略了,这是何等的幸运,凭这一点也让人百年难遇。但大团圆却不是结局,而是一场浪漫爱情的序曲。
洞房花烛,眉目传情
终于迎来了新娘,花烛之夜 ,沈复进洞房第一次握住她的手,还是偷偷在桌案之下。前日沈复出痘,陈芸吃斋念佛以求保佑。如今沈复笑着说“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陈芸心领神会,“笑之以目,点之以首”。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用语言,眉目传情最是迷人,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自此耳鬓厮磨,亲如形影,常寓雅谑于谈文论诗间。二人琴瑟和鸣二十三年,年愈久情愈密,家庭之内,同行同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
浪漫爱情,雅趣婚姻
陈芸小时候聪明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后来在刺绣之余 常常读书吟诵,所以能与沈复成为文友,常常谈诗。一次沈复问她李白杜甫更喜欢哪一个,陈芸说当然李白了,脱俗超凡令人可爱,又说我启蒙认字是从白居易的《琵琶行》。沈复笑着说:“你崇拜李太白,自白居易开蒙,而恰巧你的夫婿叫“三白”,你与‘白’字何其有缘耶?”陈芸听后笑着说:“白字有缘,将来恐白字连篇耳。”连玩笑也如此多高雅有趣。诗词曲赋,谈诗论道,高雅之事于内帷之中,文人之语在夫妻之间。“赌书消得泼茶香”,沈复与陈芸、纳兰容若与卢氏、李清照与赵明诚,这三对夫妻当演绎了中国文学史的浪漫爱情婚姻的经典。
青春结伴,红颜知己
沈复的家住在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有水有亭,正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二人形影不离,在一起读书论古,品月评花,饮酒作诗。还玩射覆的游戏。《红楼梦》里大观园里最幸福一群少女陪宝玉不过如此。
沈复曾于七夕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沈复执朱文,陈芸执白文,以作往来书信之用。二人又曾请人绘月下老人图,常常焚香拜祷,以求来生仍结姻缘。陈芸于珠宝不甚爱惜,于破书残画反极珍视。芸尝着沈复衣冠与夫一同出游,知音相得。陈芸是沈复的妻子,也是他的红颜知己。青春作伴,两者合二为一。
沈复曾随口而道:“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还是芸说得好“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管不了来世,好好在今生相爱;还是沈复说得痴“卿当作男,我为女子”,来世好好报答,再做夫妻。山盟海誓不在婚前盟约而在婚后闲话不备时,那是因为,爱一直在心里。
生死相隔,肝肠寸断
然而恩爱夫妻不到终是最让人心痛,也最常见的悲剧。后芸失欢于公婆,夫妻几度受逐于家庭。这期间固然还有家族内部财产争夺以及小人拨弄是非、蓄意陷害等因素,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他们夫妇二人率真任情的个性作风与封建礼法相冲突。以家长和传统的眼光来看,沈复就是一个“不思习上”,而陈芸是助纣为虐。“这悲剧之原因,不过因为芸知书识字,因为她太爱美,至于不懂得爱美有什么罪过。因她是识字的媳妇,所以她得替她的婆婆写信给在外想要娶妾的公公,而且她见了一位歌伎简直发痴,暗中替她的丈夫撮合娶为侧室,后来为强者所夺,因而生起大病。”而陈芸终因此而血疾频发不止,魂归一旦。
弥留之际,她说:“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想必说到这里,他们彼此皆肝肠寸断,涕泪涟涟。这回,他们别离了,生死别离。彼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
晚生凄凉,梦醒何处?
陈芸故去后,沈复得知民间有一说法,可以请魂灵归家,他照做了,备好了一切,却又害怕毛骨悚然。她被葬在扬州,他便在那里卖画度日,好在可以常去看她。她走了,他的日子依旧过的紧巴,只是,他难改本性,再次倾囊借资给一交情不深之人,与前一次同样的下场,那人在这之后便音信全无。
后来,他的父亲也去世了,他回家守灵多日,无人理睬,家庭矛盾依旧。事已至此,继续混杂在家中也实在没有多大意思,于是,他出走深山,一走了之。只是,慈悲的僧人将他安置在寺院内,他也就终获得一个安身之处了。
许是友人见他终日落落寡欢不忍心,还是其他原因,送了一女子给他做妾,他竟然也同意了,重入春梦,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
想当初,她在生命垂危之际,对他说,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他说,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是,可是,他的父亲去世了,和她所生的一子也夭折了,家庭矛盾依旧在,他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也许就是为了他自己吧,如此说来,续娶一个又何妨呢?她在世,他有个三妻四妾也实属正常,可他没有,如此说来,他已经很崇高了,他们阴阳两隔了,他续娶一个不是很正常的行为吗?当初对她的诺言就让它随风逝去吧,诺言,誓言,有时候也会遗臭万年。只是,这样的故事经后人流传开来,已难回到当年了。
但至少,在他生命的前期,在那段最幸福的时光中,他和他的妻子在地上用婚姻建筑了爱情的天堂,有如此真爱,算没枉度一生,但上天也嫉妒他们的爱吗?世间完美事不多,前面提到的纳兰容若深爱的妻子,还有李清照的赵明诚都是离爱人先去,留下了未完的爱和不完的恨,也留下了刻骨铭心用血写就的千古诗文,读一读,就胜却人间无数……
沈复在《浮生六记》里曾写了他与妻子陈芸在苏州沧浪亭畔“神仙眷侣”般的时光。那段夫唱妇随、志趣相得的爱情,到现在依然动人,何况在婚姻不得自主的时代。是否沈复,她的丈夫,把她描写过实?其实不然。他不曾存意粉饰芸或他自己的缺点。我们看见这书的作者自身也表示那种爱美爱真的精神,和那中国文化最特色的知足常乐恬淡自适的天性。我们不免暗想,这位平常的寒士是怎样一个人,能引起他太太这样纯洁的爱,而且能不负此爱,把他写成古今中外文学中最温柔细腻闺房之乐的记载。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800字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800字
当初读这本书是因为封面宣传 为汪涵推荐,于是就开始了阅读。汪涵是我很崇拜的一个人,小时候一直每周五都要准时收看《天天向上》成为我最大的乐趣。汪涵是一个不用网络的名人,记得他有一把扇子:正面写着“乐观”,反面写着“观乐”。(他的爱人是杨乐乐)这种智慧让我们好生羡慕。
书归正传,沈复沈复 (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 在国外出版。
原来我已经忘记他是《童趣》的作者,再次读到的时候才忽然记起。“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癞蛤蟆也是国民书写正确率最高的汉字。
全书共六卷,但不幸后两卷不幸遗失,更加遗憾的是卷四 《浪游记快》作者风流韵事没有展开论述,说不定会堪比《金瓶梅》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沈复,相比于同时代文人,是个有些趣味、能动手、精力也旺的家伙。
颇有才气,但抵不上他的心气高。所以他的文章,内容与题材胜过文笔。总觉得自己很了得,但确实做啥都不太能成。
他常念叨自己是林和靖之类,但骨子里其实很好热闹,是红尘中人,有苏州小市民活泼的内心。
而他的光彩,主要是因为芸的存在。我也希望能和芸这样的贤惠女子结合,很强烈。
2017年10月2日于老家晴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1000字(3)篇
浮欢几时,入梦几多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的自传体随笔,一记闺房之乐,二记闲情之趣,三记坎坷之愁,四记浪游之快。“浮生”二字出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物语,何欢可记?浮欢尽处,何人可念?陈寅恪有言:“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在浩如烟海的家国天下大块文章中,“闺房记乐”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写夫妻间淳朴闲适自甘的生活。读之再三,为此一叹。
青梅竹马少年时
我十三岁时,随母亲回家探亲,见了她所作的诗,虽然感叹她才思隽秀,私下里却怕她福泽不深。然而心意投注,不能释怀,便告诉母亲道:“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
你侬我侬蜜月期
我虽然追恋卧榻,却也觉得她这么端正,真体现了她好品德,于是也随她一并早起。从此我们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无法用语言形容。
执手泪眼相见刻
等我到了家中,去母亲处问过安,回自己房间,芸站起相迎,我俩执手相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仿佛两人的魂魄,恍恍然化为烟雾,耳中豁然响了一声,都感觉不到自己了。
琴瑟和鸣日常间
因为暑热,芸便停了女红,终日只伴着我研习书卷、谈论古史、品月评花。芸不擅长喝酒,强劝她,也不过能饮三杯,我就教她“射覆”这种行酒令的法子,于是夫妻饮酒作乐。我自以为人世间的欢乐,无过于此了。
夫唱妇随相携时
我说:“连日来秋老虎炎热灼人,正思谋着得一个清凉地方,来躲这暑热的漫长白天。你如果愿意去,我先看定了她家哪里能住,便背着被子铺盖去,盘桓一个月,怎样?”芸道:“就怕堂上公婆不许。”我说:“我来请示好了。”
我被众位朋友邀请去插花布置,因此得了机缘,躬逢盛会。回家跟芸大事渲染,称赞了一番。芸道:“可惜妾身不是男子,去不了啊。”我说:“戴我的冠,穿我的衣裳,也是化女为男的法子呀。”芸欣然开怀。
你说我懂低眉处
芸的癖好既与我相同,而且能察言观色、推敲眉目,所以我一举一动,对她使个眼色,她便心领神会,无不办得头头是道。
浮生若梦,梦里梦外,情真意切,彼此成就,这样的浮欢,能入几人梦?能入梦的,是那心底不可说却又不曾忘的“真”。
“坎坷之愁”这一记,作者细数家庭逢遭变故,芸娘失欢于公婆,与子女离乱一方。于青面獠牙的坎坷中,夫妻依然相随相惜,不怨天,不尤人,彼此疼惜顾念,生死相许。来过,爱过,此已在。
你在,我在,天在,地在,还要什么呢?
读《浮生六记》,很感动于沈三白与芸娘那至真至诚 灵魂伴侣般的爱情,两人伉俪情深、琴瑟和鸣、志趣相投、精神契合,人世间最让人羡慕的爱情莫过于此。“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的坚定的真挚爱情,平常点滴而有趣的生活细节,“布衣饭菜,可乐终生”的超然于物质之上的生活美学,读来感人肺腑,让人羡慕不已。就连那位落魄文人杨引传在60年后,光绪年间,在苏州的冷书摊上发现此书时都惊叹:原来人世间,还曾有过这样的夫妻。可能真的“恩爱夫妻不到头”,可能连上天都妒忌两人神仙眷侣般的爱情,后来三白与芸娘的生活遭遇变故,飘零他乡,日子过得坎坷窘迫,每天为衣食奔走,芸娘又积郁成疾,疾病连绵,一病不起,最后还是先一步走了。从此,再“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二十三的相伴,三白与芸娘,无论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两人始终相依相守,不离不弃,人生能得如此知己良友,我认为人间值得。
四读《浮生六记》惟这一次气的读不下去。
19岁,在图书馆无意中翻到这本书,读完已是黄昏,那时候觉得芸既知书达理又灵动可爱。
21岁,再读这本书,发现芸和三白的婚姻生活无比幸福。
23岁,有一次爬山带了这本书去,在山上看完才下来,看到芸和三白受封建家庭束缚不懂人情世故的颓败,但是依然乐观度日。
27岁,看到了芸夹在封建教条与放荡丈夫之间的无奈,不能理解沈三白穷困潦倒穷途末路之际,出去赚钱,还喝酒召妓,挥霍百余金的洒脱。归家后,芸为他物色小妾,芸重病,他竟落魄到要出去借二十五金给芸看病。妻子病故,女儿给别人做童养媳,儿子去做学徒!未尽赡养父母之孝,未尽抚育幼子之责,未解妻子之困。
浪子一枚,渣男是也。
可悲!可叹!可恨!
《浮生六记》(精选)
《浮生六记》读后感《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自传散文。沈复以其幽默风趣、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的文字,记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书中《闺房记乐》生动平实的描述了作者的夫妻生活。虽然,生活充满坎坷,充满委屈,但夫妇二人相互理解、相敬如宾、苦中作乐,让夫妻生活充满了乐趣。“岂敢”、“得罪”等成了夫妻间常用的口头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夫妻生活有趣而真实的一面。生活总有很多不如意,可面对困难,夫妻间的态度很重要,是相互指责、互相抱怨,还是相互鼓励、共渡难关!作者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在困难面前,沈复与妻子既相互理解、互相包容,又不失风趣幽默。沈复与妻子芸苦中有乐、真实有趣的夫妻生活,令人向往。这样的夫妻关系真让人羡慕!自古以来,父子、婆媳关系都是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在书中,面对公婆,芸做到了儿媳应做得的本分,孝敬公婆,尊卑有序。甚至遭遇委屈和不公时,逆来顺受,默默承受。在今天,我想孝顺仍然是处理父子、婆媳关系的前提条件,但在是现实生活中,还需要多沟通交流,尤其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这个人在中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必须发挥好,不偏信偏听,做好父母与妻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尽量避免他们之间不必要的误会。血脉相连、手足情深!描述兄弟关系的词很多。可现实生活中,很多兄弟关系都处理不善;沈复与其弟弟的关系也一样,没处理好。其根源还是财产!看来自古以来,兄弟间的关系始终离不开一个“财”字,有财产的争,没有财产的也争,你不争,别人怕你争!沈复不争,可其弟弟防着他,怕他争,为此,父亲过世了也不告诉他。回头想想,钱物这东西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争的、不争的均已随着时间消逝了,都是一场空!人生一世,能为兄弟姐妹,实属不易,是缘分!一定要相互理解、互相帮助。朋友关系总是患难才见真情。沈复与妻子患难之时,都是朋友伸出援助之手。这得益于夫妻二人,平时以真心交友,用真情对待朋友,并不计较得失。虽然,也被朋友坑过,帮朋友担保高利贷,被骗!但他们的交友之道没有变,对朋友总是解囊相助。正是他们的真心换回了朋友的真情。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困难面前,沈复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沈复一生愁苦,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爱妻早逝,独子早夭。难以想象,面对生活的种种苦难,作者是怎样的心境!从《浮生六记》中,我们没有看到作者对生活的埋怨、抱怨,也没有看到要战胜困难的豪言壮语和铮铮誓言。我们看到的是以真言述真情,不矫揉造作,真是达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境界!真不知作者是怎样的修为才能到此境界。当人生不如意时,读一读《浮生六记》,看一看沈复的人生经历,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和宽慰。
《浮生六记》读后感600字
初见这本书时,它被放在书店的书架上,首先,是它的素雅洁白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后,便是书封面上那几个淡淡的文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让我有想要阅读它的冲动。
《浮生六记》为清朝苏州人沈复所著,因同为苏州人,便对书中所写的园林有一种亲切之感。沈复居于沧浪亭旁,他的家也是园林一样古色古香的建筑。书中有介绍园林的地方,我因幼时去参观过,能大致在脑海里勾画出园林的样子,便不觉得枯燥乏味。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是沈复,而是他的妻子陈芸。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芸娘的可爱之处在于,在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生而颖慧,幼时“即能成诵”《琵琶行》,还自己学会吟诗作对,对于诗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贤淑能干,懂插花、叠盆景、焚香、画虫草,还自己设计出活花屏和梅花盒。梅花盒很漂亮精致,是一种食盒,形如梅花,内置中五六只瓷碟,装上饭菜,如装于花瓣中。芸娘还曾女扮男装,同沈复一起参加庙会。因那时并不是一夫一妻制,芸娘还真心真意的帮沈复物色小妾,要既漂亮又有韵味才行,后遇到憨园,芸娘很喜欢憨园,但因种种原因,沈复未能娶到憨园,这也让后来芸娘的病情更严重。
《浮生六记》中的闺房记乐是它的独特之处。正如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一般人不会写闺事,夫妇生活,而沈复以直率平实的语言叙述闺中乐事,写出了夫妇之间真挚的爱情,琴瑟和鸣,伉俪情深。后来,沈复仕途坎坷,芸娘病重,家中贫穷,生活艰难,芸娘仍为沈复想办法赚钱,去讨一份工作。这夫妇之间的真情令人感动,不幸的是芸娘红颜薄命,沈复漂泊各地。
“浮生”应就是指沈复浮荡不定,如浮萍般的人生。他的前半生,与芸娘在一起的时光虽短暂,但很欢乐,美好,但相比较他后大半生坎坷游历,那些欢乐的时光便如梦境一样虚幻飘渺,昙花一现。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6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浮生六记读后感6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