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

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_800字。

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在观看了优秀的书籍之后,心中都会感触颇多。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写读后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从中带来思考。有没有哪些优秀的读后感可以作参考?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_800字”,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800字

在看《永恒的边缘》之前,我在想一个问题,我要以怎么样的角度去读这本书,我要找一个点,一个让我学习到新知识并且感兴趣的点。本书的part1高墙1961年中的第一章就出现了我所想要了解并感兴趣的点,“斯塔西”。首先,我先说说“斯塔西”的由来与意义吧(百度科补)。
二战结束,四大国出兵占领战败的纳粹帝国。德国从此分为东西两部,苏联一手打造出民主德国,与西方支持的联邦德国抗衡。1950年2月8日,民主德国领导人拍板成立“斯塔西”。斯塔西,前东德国家安全部,曾经是世界上比较强大的情报机构,其正式名称为国家安全部,全称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总部设在东柏林。斯塔西被认作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报和秘密警察机构之一。斯塔西成立宗旨是担任东德的政治警察,负责搜集情报、监听监视、反情报等业务。MY GOD,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粘杆处”、血滴子吗!不,这个机构的性质和明朝时期的东厂,民国时期的军统局也有点异曲同工的意思,政权高度集中,清除异己。好像有点跑题了,说一下我从书中看到的分裂的德国吧。
此时的东德在盟友苏联的统治下,人们几乎生活在斯塔西的监视眼之下。这样的制度,不人心惶惶才怪。所以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人,一名学校的教导主任的安塞姆•韦伯才会违背“原则”,奔向自由繁荣的西德。东德也好,西德也罢,毕竟曾经在希特勒的统治下是一个完整的德国,如今的局面,让亲情离散,友情反目,我想这不是德国人民希望的生活。那么对于由苏联占领的高压政策的东德,还有美英法占据的自由繁荣的西德,到底哪一方人民活的更好,单从物质条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不用说大家肯定会选择西德。苏联一直提倡民主,但又洗脑般地培植“特务”,搜刮反对势力的情报,大有你不顺从我,我就灭了你之感。但从一个国家、人民的角度来看,我倒觉得这四国最好的政策就是退出德国,还德国人民一个完整的国家。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800字小编推荐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800字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800字

还不错咯其实…也许部分描写会夸张比如俄国人的野蛮贵族的愚昧的程度但毕竟是小说需要突出特色…

与其说是巨人的陨落其实也可以说是巨人迈的一个大步…不抬起这只巨大的脚用力往前跨世界永远不会进步…但是巨人跨步需要耗费的气力也更多而历史的这一步更是伤筋动骨…进步是艰难的但总有在用生命努力…每个人想要的都不同…政治的自由恋爱的自由生存的自由…但勇于追求并且愿意承担追求带来的边际效应的人都很可爱…所谓值不值得都取决于自己…也许有人觉得小说太理想化茉黛在德国艰苦的生活里也许后悔会多于和爱人生活带来的满足感,饥饿会抹杀精神的愉悦,但我情愿相信有人觉得她过得挺满足给她一次机会她也会做同样的选择…

有一个情节令我很难过…伯尼因为有人提议让艾瑟尔当议员候选人时的种种反应…特别失望和心塞…不是基于爱情的角度…

全书里最喜欢的人物不是艾瑟尔,比利,茉黛,沃尔特或者格斯…而且格雷戈里…一直在恶劣的生活里逆境里苦苦挣扎却坚韧成长…有血性有人性…哪怕是在最后自己努力进入了权利的圈子也始终在心里平衡着自由…也特别心疼他…在最后看到在自己努力奋斗争取来的“自由”的政权里无辜的人因为行使普通的自由的权利而被当局的秘密机构枪杀…赶脚容易信仰崩塌整个人陷入迷惘和绝望…

对一个n年前历史高考考了138分文科生来说…当年的课本里一战只占了6本书里的几页纸…对于人们的苦难,挣扎,抗争真的只有寥寥几行字…然而这本书里这些情节被具体形象化了…具体形象得令人窒息…永远忘不了那段写到信使给人们送丧报的场景…多少无辜的人为他们根本不清楚的目的,为与他们无关的欲望和私心,为一小群人的面子和愚妄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为所有在战争里牺牲人们默哀…向所有追求自由的人类致敬…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个地方是我们为生存而奋斗但不仅仅只因为生存而奋斗…

最后,愿世界安好~~

《世界的凛冬(全集)》读后感_800字


《世界的凛冬(全集)》读后感800字

虽然是战争背景的小说,但是女性角色比男性角色留给我更深的印象。首先是茉黛,他和沃尔特在一起,但他远比沃尔特勇敢,他在一战爆发前勇敢地嫁给了站在英国对立面的德国人,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她只见过一次她的丈夫,她不能公开她的婚事,但她从没想过放弃。她作为一个贵族,却始终站在工人的一边,争取女性权益。在战争结束后,她毅然跟随丈夫去了战败的德国,与供养她的哥哥断绝关系,靠在夜总会弹琴来养活失业的丈夫。她从来都坚强,独立。然后是黛西,她是一个非常富有的美国女孩,最初,她一心想嫁给当地最有地位的家族的男孩,渴望被所有女孩羡慕,在婚约被取消后,她去了英国,因为她对其它嘲笑她的女孩说她会和英国国王一起跳舞。在英国,她受到公爵的儿子博伊和穿着借来的礼服跳舞的工人儿子劳埃德,她选择了博伊,并追随丈夫成为了一名法西斯分子。后来,她逐渐发现,丈夫并不如想象中爱她,她真正爱的是劳埃德。她在伦敦轰炸期间开救护车,终于认识到她以前所追求的那些一点都不重要。有时候觉得黛西自私,但又觉得她诚实的可爱,她清醒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最后是卡拉,她没有她母亲茉黛那么好,她从小说出场就冷静独立,反而觉得人物单调。但在最后为了保护丽贝卡不被红军轮奸挺身而出,还是觉得很震撼。她一直很干净很清醒,她从不做错误的事,但到这时候,她还是选择去主动承受这一切。甚至在她得知怀孕以后,她也没有选择放弃这个孩子。她回想不起那些红军的面孔,她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她还有一个在战争中失去消息的男友,但她还是把孩子留了下来,并用心去爱他。她甚至给这个有着东方面孔的孩子取了父亲的名字,给了他一个美好的希望。她从开始就是一种刚强有主见的性格,但这个孩子似乎软化了她的形象。还是最欣赏那些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性。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800字-笑对人生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是成也书斋读书会一起共读的一本书,单看书名是如此赋予诗意,我迫不及待的看完了此书,书本里有很多诸如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其短暂这样的格言警句式的程氏语录。其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我想说,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作者程浩只活了20岁,没上过学,妈妈教他读书认字,10岁起阅读,每天平均阅读量10万字。17岁左右开始写作,两三年间,他用变形的身体,写下了44万字的作品。他说,上帝给了我太多的理想,却没有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他坦言自己是一个职业病人,也曾迷惘,沉迷游戏。而后来读书写作,也只不过做了自己该做的,能做的。

人的一生,无论是谁,多多少少都会遭遇挫折。可是再大的挫折也不及作者从一生下来就带着疾病,与病魔抗争到死的挫折大。

不禁让我想起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人生有种种的艰难和灰暗。有些人一味地抱怨,硬生生的把本有希望的生活过成了苟且,而有些人即使在最难挨的日子里,也不失风度,照样在生活的夹缝中诗意的活着。

对活着作过深深思考的作家史铁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等到生出褥疮,一连七八日只能歪七竖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微笑面对人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豁达。微笑面对人生逆境,就如司马迁以微笑的乐观心态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蒲松龄用微笑面对落榜的不如意,以微笑的淡然心态著就《聊斋》。是他们让微笑得以流传后世,是他们让人们明白其实面对逆境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_800字


《边城(沈从文小说全集)》读后感800字

不是一次看完的,断断续续的,每次看一点看一点,平日里没事还能想着点,这本书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确有回味的地方,文字并不多,但该直白的特别明了,需要表达的又很有代表性,能反映二十三十年代那个通信交通很慢很慢的年代,人情世故在世事无常的环境反而尤为突出。

把船的老爷用了几乎一辈子的时间载着通往湖南与四川那条河上的乡人,守候着,等待着他与船的一生,更多的是坚守,妻子和女儿的不幸,一直是他的不言的痛,在自己古稀之年看着一直陪伴自己长大的外孙女,到了嫁人的年龄,是多么希望姑娘能够幸福如愿,一位值得尊重的老人,心情在现实中与期望嘎然而止,只能用死解释和寄托陪伴自己长大成人的姑娘拥有自己的幸福,回过来一个人的期望还是不能和现实并肩同行。

在固定的环境里有一位朴实无华的外公陪伴着,成长起来的姑娘多么纯真无邪,原有母亲那股为爱执着,和军人刚毅的基因,加上多受外公朴实的身教,就有了姑娘那么一点韧性和倔强,又不失农村最本质的纯朴,在花季年华初碰禁果,美好又羞怯。

外公看在眼里,心想船老大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奈何出现的时间不同,次子出现最早也最巧,各自都暗自放心里了,长子出现较晚,用的是车路(媒),外公不知道的内情,只觉长子确是外孙女一个好的归属,殊不知姑娘对船老大的次子动情,从而就有了误会,次子的优秀让大哥不明就里,直到长子知道弟弟的心事,从此告别了大家,农村思想封建,把这事算在姑娘身上,也就出现了外公与世长存的解释,次子也受了影响,深感内疚便就此而别,留着姑娘只身一人不知何时是归期~留下的悬念也不知是作者无意之举,还是为了安抚读者对姑娘悲剧的有意而为!

在这快时代的现在,那个慢年代的农村,弃其糟粕,进步的同时我们丢下了很多纯朴的东西,很久很久之前的故事让我们重拾喜怒哀乐,也应该重拾那些丢失且值得珍惜的人和事。

《罗辑思维(全集)》读后感_800字


《罗辑思维(全集)》读后感800字

读完全书,感受最深的就是曾国藩先生的那句话——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真是好境界!

反思自己,有时候,要么纠结于未来的事,或恐慌或担忧……,要么纠结于过去的事,或难过或悔恨……,对当下的事反而不能专注于心,于是当下又变成了过去……

其实,在未来到来之前,一切都是变数,我们可以畅想未来,根据自己的目标、规划,努力奋斗,但是为了未来的事而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真的是庸人自扰,将自己带入了那种未成定局就先自我臆想的状态中,提前让自己遭受负面情绪的侵蚀,如果认定了会发生不好的事,那么反正迟早也会发生,发生的当下好好伤心难过就是了,何必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先自己入了角色,增长痛苦期呢?这样想想,也觉得自己那些时候的可笑。

对于纠结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为其伤心难过,这该说自己是恋旧呢?还是傻呢?明知事已成定局,无法改变,又何必沉迷于过去呢?可以从过去的事情中反思总结,从中成长,但不能还是活在过去中,总要面对现实,时间就这样在缅怀过去中浪费掉了。

再反观当下,当下总是被冷落,当失去当下的时候,又去缅怀,这样想想,人也还真是奇怪的动物。

何时才能学会珍惜呢?为何要等到失去之后才懂得——哦,原来自己当初拥有的时候是那么的幸福,这时候,过去的不珍惜又变成了现在的悔恨和遗憾,这就像一个死循环,但当你懂得珍惜的时候,这个死循环就会被打破,即使失去,也不会自责悔恨,因为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过,失去并不是自己的错,是不珍惜自己的对方不配拥有,反之,若拥有时不珍惜,那么失去也是必然,不要责怪对方,再难过悔恨也是活该,是自己不配拥有,这个时候,就要反思自己了,不要再沉湎于过去,要以更好的姿态专注当下,面向未来,这样就会看淡得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难吗?难,但不是做不到,愿自己,愿更多的人能够修炼出这样的境界 !

相信《《永恒的边缘(全集)》读后感_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人与永恒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