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读后感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1-08 来源:互联网

《佳期如梦》读后感。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佳期如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你就像夏天里的那阵风,暖暖的,来的很不适宜。

于是你走的也很自然,没有过多的不舒服。

那些那时的犹豫,矛盾,压抑,都慢慢的褪去了,回归自己。

光阴给我们经验,是这样吗?

闲置下来了,不得不说心里还是有点沉重的,

就像老妈说的:你总要有份工作,好好的做下去。

我也许不着急,但是身边的人帮着我急,于是我也需要着急。

不谈工作吧,暂时。照我师父说的那样:回学校再过过学校的生活,开心舒适。

有时想想人生若只有工作也太没意思了,若没有工作似乎也不完整,嘿嘿,原来做人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原来我们都得学会去写好做人这俩字。哎,当初学写汉字的时候也没觉得多难。

生活悄悄的变化着,过程不被发觉,结果却是那么的无奈。

昨天晚上睡不着,看了一篇小说《佳期如梦》,尤佳期,孟和平,阮正东。原来我还是那么地喜欢看言情小说,被小说感动到。确切地说是被小说里的东子感动,那样骄傲的一个人,那样难的爱上佳期,却是那么悲伤的结局。关于爱情这个似是而非的东西,也许只有时间能让我们懂。终于在昏昏沉沉中睡去,直到醒来满脑都是佳期如梦。关于幸福,在乎人的心里满足感,幸福容易得也是触手可及。佳期和孟和平之间,因为夹杂太多东西而阻碍了爱情的再次发生;东子对佳期的有意报复变成投入其中无法自拔,他说:幸好你还没有来得及爱上我,你还可以幸福,否则我不能原谅我自己,他不知道佳期的那句话是为了他安心才没有说出来。

哎,小说里的现实都是这样的残酷吗,爱情悄悄的淹没在时光里。需要的是那么的少,想要的是那么的多,欲望不断地在成长成熟。

经常安静的走在马路边上,只是听着耳机里歌声渐渐被巨大的轰鸣声掩盖。看着来来去去的人,或喜悦着或苦恼着活思索着,每个人都有他的七情六欲,不和陌生人说话,偶尔遇到走近身旁问路的都会竖起警惕,和这炎凉的社会一样越来越冷漠。悄悄的,唯一不变的变,融入在角角落落,生根生长,开枝散叶。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如梦令》读后感500字


夏天,暑气逼人,太阳像火炉像一样炙烤着大地。路边的花草也只能无奈地低下了头。李清照划着小船来到小河中。她边畅饮着 美酒边欣赏着美丽的落日景象。她望着五彩缤纷的彩霞,想到了时光的无情,不时地发出叹息声。李清照不停的喝着小酒,脸上开始泛起红晕,视线也渐渐的模糊了。过了一会儿,酒饮光了,却忘记了回家的路。她坐在一边栖息。天色已晚,李清照还不想回家。因为她已沉醉,所以错误的闯入了藕花深处。她望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很想摘一朵,但由于她已糊不清,难辨东南西北。她又想躺在小船里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粉红的荷花,碧绿的荷叶和雪白的欧 ,清澈的河水,自由自在的小鱼儿。可她又不得不回家。她迷迷糊糊的划着小船,她划起来轻如鸿毛,不管怎么划,就是不会离开荷花丛中。她就使出浑身解数,吃力地划了起来,刚一开始池中的荷花只是随风摇曳,就在荷花的中央,小船停住了。李清照不甘心,于是就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划着小船。就在这时,一只只欧 鹭全部腾空而起,在空中翱翔。


因此,李清照经常想起这件往事,就创造了《如梦令》这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读书有感



日落西山夜幕, 
灯光闪烁如故。 
抛开电视机, 
还是乔丹最酷。 
看书,看书, 
管他堤岸何处。

人生如梦-读后感作文800字


永远不老的尹雪艳,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日渐衰落的达官贵人。看着曾经纯洁腼腆的朱青变得妖娆而无情,看着赖鸣升死死地将自己禁锢在狭隘的历史中,看着朴公依旧坚守往日的尊严,却已年老不堪,听着金大班仍在唠叨:过去百乐门的厕所只怕比现在夜巴黎的舞池还大她永远不老,看着过去与现在,看着一个个人生如一个个梦境。

我们没有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也就不能像白先勇那样将过去与现在看的那么透彻,但我们能通过别人的眼睛去感受它。

白先勇将人分为了三种:沉迷于过去的人,想着过去却向着现在的人,完全忘却过去的人。他对于沉迷过去的人是同情的,对向着现在的人是冷漠的,对忘却过去的人是鄙夷的。所以,白先勇也是个不愿忘记过去的人,他的心仍向着大陆。他对台北的一群人、一座城,心中是无奈的、心疼的。

白先勇分出了过去与现在,那么什么是过去,什么是现在?过去,代表着青春、敏锐、灵魂、理想和生命;现在,代表着年老、麻木、肉体、现实和死亡。过去,是做过的美好的梦,无论好事与坏事,都是对过去的思念,都会变成心中纯洁的净土。现在,是迫于现实生活的屈服,是无情的现实在麻木的心灵中凿下一个个坑洼。过去与现在,都是一场梦,即使拥有无穷无尽的金钱、权势与土地,终不如对过去事物的思念、对精神条件的拥有那般美好。

白先勇的思想多少存在着消极的态度,因为他也经历过从繁华到没落,因为他是个沉迷于过去的人。但我们没有他的经历,自然难以接受他的消极态度。但他的人生如梦的思想却告诉我们:物质终将沦于虚无。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精神可以永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几千年,即使现在受到西方文化的挤压,却依然不朽。过去,她未随朝代的更替而湮灭,现在她未受其它思想冲击而消失,未来她也可以在一次次革新中继续传承。优秀文化,打破了时间界限而永存。

一切伟大功绩,一切荣华富贵,只能暂留,终归灭迹。所以欢笑,所有眼泪,所有喜悦,所有痛苦,到头来全是虚空一片,因为人生有限。人生是虚无的。一场梦。一场记忆。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通过丰满自己的思想,通过将自己的优秀精神留存于世,来影响他人。我们可以在过去与现实中,在虚无人生中留下真实痕迹。

读《如梦年华》有感1000字


读《如梦年华》有感1000字

马永杰

这本书是去淮海店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的。随手翻看了一下,立刻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本书在店里,翻看目录,便有了答案。第17位作者,正是淮海店的顾客董萍孝。这就不难理解了,她是来店里做服务的时候带给大家阅读的。在征得店长和员工的同意下,把这本书拿回来,看完后感触颇深。

说是一本书,其实是《老年文艺》杂志的增刊合集,作者全是上海老龄大学的学员,都是为了写作这个兴趣爱好而来的,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刻苦练习的成果。因为是普通学员的习作,反而更显得真实,通俗易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和改正下,自然流畅,别有一番风味。全书27位作者69篇文章,每篇都是写作者从自身出发,通过自己的眼光,思索,体会而来的对人生和生活方方面面的叙述。共同的特点都是老年人,但是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既有北大高材生,也有初中刚毕业就上山下乡的老三届,既有身边的家长里短的老阿姨,也有游离世界各地的老克腊。此书不是张爱玲描述的风情万种的老上海,也没有程乃珊笔下的风花雪月,有的是今夕对比,他们这一代老年人历经前半生难忘岁月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对我们现代这个国家的信心和祝福。总之,全书处处充满了正能量。

让人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到这个城市的普罗大众,并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处处是光鲜亮丽,摩登时髦。也有着太多的无奈与辛酸。就像作者赵苏青写的《"牛棚"里的朋友》一篇,1973年的大年三十,不到十岁的她和姐姐到崇明去看被关押在牛棚的父亲,一群被关押的人中,遇见扣着"历史反革命"帽子的顾阿姨,吃饭的时候问"顾阿姨,侬这么漂亮怎么没人要你呢?",被爸爸以吃饭还堵不上你的嘴责骂后,晚上和姐姐,顾阿姨挤在一个房间睡觉,临睡前又忍不住问了,还说:"你真倒霉".过了半晌,顾阿姨悠悠的说"哎,这就是我的命呀".半世飘零的顾阿姨,后来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但是也有洋溢着人性真情的感人故事,例如陈采菊的《我的"姆妈"》,作者是插队到外地的知青,等终于返城时父母已经去世了,没有投靠的亲人,只能借房子住,房东是一位好心的婆婆,把她当女儿看待,并且阿婆主动帮她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情况下,把户口迁回到上海,挂到她们家名下。"姆妈"90岁的时候,作者在外地出差,等回来时已经去世了。成为她心头永远的痛。也有另外一位作者写的,好福气的孙家阿婆,年逾九旬被诊断为肠癌,住院期间,一家6个子女悉心照料,最后安然的离去。百善孝为先,并没有因为曾经是十里洋场,而被冲刷掉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

实用!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大全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实用!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大全,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1、了解诗与词的不同

出示李清照的词,比较诗与词有什么不同?

——诗每行字数一样,词不一样,有长有短。

——读起来的气势不一样。

——题目的不同。(了解词牌名)

2、认识诗人——李清照(课件出示:李清照生平简介)

二、初读体会,把词读“胖”

1、播放音频:听读

2、自己试读,挑生朗读。

3、把词读“胖”

根据课件提示的注释,理解词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读懂了那句词或哪个字的意思。

自由交流。

三、深读品味,把词读“瘦”

1、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自由交流。

2、围绕“醉”字美读全词,想象画面。(板书:醉)

——醉态一:醺醺沉醉,忘记了回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醉态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你强调了“晚”,为什么强调它?①喝酒喝了很长时间②天色晚,看不清。

(2)你强调了“深处”,说说看!想象一下:①放眼望去,你看到……②深深地嗅一下,你会感觉……

诗人真的是喝醉了,(板书:酒醉)

——醉态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让我们想象一下:

视觉上,那时的天空……荷塘……鸥鹭……(关注色彩:绿叶、红花、白鹭、余霞,落霞与鸥鹭齐飞,荷塘与天空同色,这是一种梦幻的色彩)

听觉上,你的耳边萦绕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水声,惊叫声、划桨声、嘻笑声、歌声、岸边的偷笑声……)

深深地闻一闻,沁入心脾的是……;皮肤上感受到的还有……甚至,还有惊起一滩鸥鹭之后的无限遐想。

哦,诗人在这美景中被陶醉了。(板书:景醉)

(3)当我们的感觉这样流动着,交织着,你的心底,弥漫着一种什么情绪?(欢乐的,轻松的,愉悦的,美好的,沉醉的',梦幻的……)

美酒加美景,给了她美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看着,也跟着陶醉了。

齐背《如梦令》。(板书:人醉)

3、你听——(《如梦令》歌词)播放蔡琴《如梦令》,尝试跟着唱和。

四、对照比读,延伸课外课件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比较: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仔细观察后交流。

这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字数、句式和韵律都是一样的。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味。

五、课后作业

推荐朗读:李清照的《声声慢》。走进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

板书设计 如 梦 令

酒醉、景醉、人醉

【《如梦令》教后反思】

在教学《如梦令》一课时,我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诗与词的对比。

在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了解了诗与词的不同,从而更好的认识词、学习词。

二、朗读全词,读出节奏。

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配乐配图范读,再让学生自读、指名读等方式,使学生能读出词的节奏、初步了解词的情感。

三、结合注解理解内容。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由于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因此,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在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接着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哪些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词的内容,而作者却只用33个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感悟古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

四、把握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我再结合自身对文本解读,引导紧扣词眼,欣赏 “醉”字,分析词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以及作者为何对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进而体会语言运用的精炼、巧妙,进一步感悟词的意境、情感。像这样凭借情境,让学生咀嚼诗句、品味诗句的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学生就有了很具体的感受调适。此时鼓励学生把这首词背下来,于永正曾这样说过: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好的古诗文,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记就不是学语文。

在这节课上,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了这首词,也能有感情的背诵,但是由于教师的激情不够,没有很好的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所以学生在描绘词的意境的时候,表达的不是很好。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继续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二)

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对词中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解读文句,理解司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词中描写的意境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李清照的生平资料、词的配乐朗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词也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学生齐读课题。

师: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出示课件,听配乐朗诵。

师:这首词听起来非常具有舒缓委婉的音韵美,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学生倾听,初步感知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3、检测初读情况。

师:“兴”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成“xìng”。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兴”在词中的意思为“兴致,情趣”,所以应读成“xìng”)

指名诵读,师生评议。

全班齐读。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5、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师:读诗词时我们不能光理解意思,还要感受诗句描写的情景。这是一首非常美的词,需要我们好好的品味。同学们,你们能从中读出哪些画面?(板书: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1、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黄昏情景)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呢?

(4)这首词是词人当天写的吗?(生:从“常记”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生:这件事非常有趣,值得回味。)(板书:常记)

小结: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边的亭子里曾举行过一次时间不短的郊宴,一边说笑、行酒令,一边喝酒,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直至夕阳在山才匆忙上船。请再次深情朗读第一、二句。

2、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词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时节,荷叶茂密,荷花绽放,香气四溢的景色。(师引导学生想象)

(2)讨论:为什么词人和同伴们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3)深情诵读第三、四句。

3、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既然误入,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让词人觉得非常有趣,值得回味的事的经过。

四、了解词人,深入体会

1、说说你对李清照的了解。

指名说。(课件出示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师: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格调清新而又明快,从中可以看出女词人早年曾经有过的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她43岁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她逃难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故。随着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也显得悲凄起来。

2、课件出示李清照《如梦令》的另外一首: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虽然都“醉”,课文这一首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记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忆美好的青春时光。(板书:美好的青春时光)

学生对比朗读,读出感情。

板书: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溪亭日暮

常记 藕花深处 美好的青春时光

一滩鸥鹭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三)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鉴赏一首词。往往要用:心,眼,耳,鼻,舌,身,意,七种感官交叉感悟。心是最难说的一个字。佛经用三藏十二部都没全说清。词人往往只能用‘心’字。心比‘意’高。意如虚空。手通意。所以如来之手连孙悟空都跳不出。人的七种感官感物不同,不仅有高低,各职不同。一般人都丧失俩至三根,每一根或多或少都还不很健全,所以感悟不准确。

常记溪亭,是心与意识,溪为心记住的物,是不磨灭。亭为意造,在一段时间不磨灭。溪对人与万物来说,是最珍贵。作者的心也是这么认为。可以说刻骨难忘。沉醉是五根随心而高兴,还希望心时时带它们去玩。五根感觉要差些,只能用醉来形容。所以不知归路。这里‘归路’是比兴,是心所感觉的路,这里作者感觉身体太放纵了,忘记心来世间的目的。

兴尽晚回舟,一个晚字,当然有后悔之意。舟是渡人与万物的。

误入藕花深处,藕花是长在郁泥里,艰难突破水层。这里只佛看见人们生活艰难而忧郁。

全句是说李清照进入佛门感觉晚了些,但她还是如溪水高兴得很。

争渡,争渡。是一争一渡,再争再渡。争是万物再生存中竟争,万物难逃这个法则,这叫命运。渡是自己生存下来还得舍身躯救别人,这叫生命。比如人在船上,已经危险,明知危险还去驾船渡人。有人在火中,明知去救会死,但还是跳进火中。这时命运与生命就容入一体。.所以争渡四字是人们几千年都没搞清的问题。一般人难以协调。这时受惊得是鸥鹭。鸥鹭是一种能飞但又不肯飞的鸟,有能力救人但又不去救人。清照对这部分人太失望。它不仅学佛。还学易。这首词还包含易经河图与洛书。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四)

“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宋朝溪亭的一处荷塘里,一位少女正在泛舟。脸色微红,似乎有一丝醉意。一不小心,小舟驶入了藕花丛生的深处,她用力地划桨,倒惊起了一滩鸥鹭,无奈兰舟还在打着旋……

初读之下,便能体会到这首词的欢快和气氛。据说当年李清照的闺中词传出去后,京师轰动,他们都在为这位才女的才华所惊叹。

《如梦令》这一词牌名为后唐庄宗曲。“如梦,如梦,残月落花重。”它本来不叫《如梦令》,经考苏轼把原名《忆仙姿》改为《如梦令》。其中以李清照与秦观二人最出名。

李清照当时是快乐的。少女快乐的文字深深地映在我们脑海中。但是,“误入藕花深处”的少女,将来会不会误入一个比藕花溏还要深的深处呢?误入一个变乱尘间是否是她的命中注定?毕竟,她从辛弃疾身边走来,从软弱无能的宋末走来。当她深感“锦样年华水样流”时,回首韶华,又有多少泪水和淡然?

“诗酒还需趁年华”。青春易逝,追悔莫及。何不放手一搏,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五)

夏日的一个夜晚,我独自一人站在庭院里赏花,看着那美丽的落日,不禁又想起了那天游览溪亭,饮酒赏景的情景。

那天,我约了几个好朋友,一起饮酒,那时正值傍晚,夕阳滑落的景象十分美丽,只见那落日像一个喝了酒的醉汉,涨红了脸,跌跌撞撞地向下走去,发出微弱的光,映亮了周边的云彩,像一只只火凤凰,在夕阳身边飞舞着,十分漂亮!太阳疲疲软软地悬在天边,只剩下最后小半张脸了,再射不出刺眼的光芒,,只是无力地流出橘红色的色彩,流在天上,流在湖里

兴许是太高兴的缘故,我多喝了几杯,不禁有点儿醉醺醺的,分不清东、南、西、北,就连回家的路都忘了怎么走了。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一轮明月挂上了天空,我喝的尽兴后,才知道要回家了,于是,我调转船头,准备回家,我奋力划着小船,可是,走着走着,便发现不对劲了,疑?都走了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没到家呢?于是,我便四处张望了起来,原来,我走错方向,误入了荷塘深处。我揉了揉双眼,不禁被这荷塘月色给吸引住了,那一朵朵荷花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十分美丽,有的含苞欲放,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已绽开了笑脸,好像在向我问好;有的还是个花骨朵儿,小巧玲珑,饱涨的马上要破裂似的。我深吸一口气,啊,好香啊!一股清香顿时沁入心脾,我继、续向前划着,不知不觉中却早以惊动了在沙洲上栖息的欧鹭,惊得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在银色的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在这么美的景色下,我不禁诗兴大发,随即吟出了《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六)

每天我都过着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常常会去溪边那座小亭子里饮酒作诗,好不快活。然而,我最喜欢在傍晚时分观赏夕阳西下,那天的落日,真可谓是美伦美奂。

那天,我与朋友相约溪头小亭,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落日美景。夕阳映红了云霞,尽情地释放出最后一丝光亮。她静静的漂浮在水面的上方,远远的天边金黄一片,夕阳似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如悬挂在天际的大红灯笼,在溪面上推出了长长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我看着夕阳慢慢西沉,稍微不注意,她便悄无声息地跳进了清澈的水中,带走了一片霞光。我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开怀畅饮,喝得酩酊大醉,直到天黑才想起回家。我固执地拒绝了朋友,独自乘船返回,可恼中昏昏沉沉,迷失了方向,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漫无目的地泛舟湖上,饶有兴趣地欣赏着水中的荷花。今天的荷花似乎格外粉红,那一朵朵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冰清玉洁,有的含苞欲放,饱胀地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又的微微盛开,抿开了小嘴儿,露出了黄黄的花蕊儿;又的全部绽放,宛如恬静的少女,静静地立在水中央荷叶像绿色的大圆盘,上面还挂着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无私的荷叶将花衬托得更加美丽动人,让她们无需孤芳自赏,片片荷叶围绕在身旁。

此时的我不知不觉划着小舟进了荷花深处,被满塘的荷花、荷叶围着仿佛到了世外桃源。随着时间的飞逝,我头脑些许有点清醒,忽然隐隐约约看见前方有些什么,便划上前看个究竟,原来是一群群洁白的鸥鹭,正悠然自得地喝着水,见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全部扑棱棱地拍打着翅膀飞走了。

我在这迷宫般的水塘中寻找出路,可始终没有发现。我低头一看,水中有一轮圆圆的明月,猛然间抬头,缺乏下月亮不知何时一静静滴挂在当空,将月光轻轻柔柔地撒满荷塘。水平如镜,只是偶尔有几只小鲤鱼是不是跳出来,继而钻井水里,不见了。荷花也陶醉了,弯下腰谁在这荷塘月色的安静与祥和之中。

我被满塘的荷花包围这,躺在小船里,一切都睡了,我也睡了,谁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荷塘深处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七)

我经常回想起往昔的快乐时光,想起自己游山玩水的经历。

记得夏日的一个傍晚,我悠闲地来到一条溪流边的亭子,溪流清澈干净,偶尔也泛起几朵白花,哗啦啦地流淌不息,奔跑向前。亭子也很美丽雅致,几扇卷帘自然垂下,微风轻拂,丝丝心动。

我斜倚在柱子边,斟着小酒,小口地抿着品味着,太阳也渐渐下山,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而详和。天暗了,变成深蓝色的了,几丝白云依旧停在原地,似乎不曾移动,太阳依旧光芒万丈,依然那么贪玩。她找来云朵姐姐们,与她一起玩化妆舞会。这儿一组红色的,那里一群橙色的,中间一队粉红的,还有浪漫的玫瑰红,可爱的小鸡黄等等,各种或浓或淡的绚丽色彩组合起来,再加上太阳金灿灿的光晕,就如一朵镶了金箔的七彩花一般,明艳且迷人。鸟儿们归林了,叽喳地欢快地叫着,仿佛给这幅生动的画卷配上了天籁之音,很是悦耳。

我坐到船上,陶醉的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我不禁大口大口饮酒了,也许是心生快意吧!我凝望着西边的日落美景,嘴里念念有词,感慨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哪!接着,我又将酒杯倒满,举杯邀夕阳,仰项饮酒尽。酒下了肚,忽然觉得好晕。天仿佛就在刹那间,黑了下来。

我游兴已得到了满足,便准备乘船回去,由于喝了太多酒,天又黑了,我醉醺醺地面对着回家的路,却毫无头绪。乘着酒劲儿,我胡乱地选了一条路。

花了一会儿,不知不觉中,我竟侮辱了一片荷塘。荷塘里荷花争奇斗艳,每一朵都争相怒放,粉嫩嫩的,仿佛一触即碎。有的荷花已完全舒展开了,有的还是含苞欲放,不论哪类,都很美,别有一番风采。此时的我,沉醉其中,好像自己也成为了百花中的一朵,仿佛自己就是这花海中的仙子似的,我心里忽然感觉:其实,当一朵不起眼的荷花,也是不错的嘛!

荷叶呈深绿色,经脉呈翠绿色,风儿嬉戏,鼓动了荷叶,使荷叶扭起了腰,在池面上漾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我随口吟道: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哪。

船儿继续向前进,却早已惊动了一群正在休息的鸥鹭,它们扑棱棱地飞起,下了我一跳,将我从沉醉之中拉了回来,酒也醒了一半。

于是,我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读《我的小狗》(如梦初醒)有感


陈敬羽

我读完了(如梦初醒)这一章故事,体会到了乔恩生活在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
乔恩的继父是个职业画家,既温柔又和善,他自己的儿子死后,和乔恩的母亲结婚了,结婚后为了寄托死去的儿子的哀思,将所有的爱都给了乔恩,对待乔恩你就像对待亲儿子那样,他对孩子的培养,主张“放养”型,任其孩子自由发展,妈妈也疼爱有佳,每当他从噩梦中醒来,她的妈妈总是把她搂在胸口上,轻声安抚,她的妈妈总是温柔可亲,不像一般的妈妈那样,对孩子大呼小叫。每当他闯祸时,也不对他大惊小怪,相反,他对姐姐和保姆却不大友好乔恩聪明能干乖巧懂事,不像其他男孩子那样淘气,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家人的爱包围着他,他的世界温柔美丽,自由,完美无缺,他就像一株小树那样,向着阳光,无忧无虑的恣意生长的。
当他的父母去爱尔兰度假,乔恩没有了它们的陪伴,由他姐姐照顾的日子是开心的日子,但是他特别想妈妈,紧紧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头枕着妈妈的臂肘,妈妈轻抚着他的头,妈妈的嘴唇轻轻的触碰着他的鼻子。
她在妈妈温暖的气息的包围中,乔恩深深地沉到睡眠里去了,窗外的月夜宁静祥和,再没有什么来惊扰她,不安分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明天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乔恩是多么的幸福啊!他有爸爸妈妈姐姐的细心关爱,我也有父亲,姐姐细心的照顾,我多么想和乔恩一样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自由自在的生活。我相信,我和父亲姐姐将来一定会生活的特开心快乐,比乔恩还幸福!

回首半生如梦_《半生缘》读后感1000字


两个静谧的夜晚,我无法形容我是怀着怎样一种纠结的痛心读完了《半生缘》。记得幼时瞟过几眼同名的电视剧,剧情几乎没有了印象,只记得蒋勤勤饰演曼璐,林心如饰曼桢。

坐在餐桌前手指绕着桌上碗印画圈的曼桢,夹着烟卷倚着栏杆打电话的曼璐,怯怯地攥着红手套的世钧,曼桢家里火腿汤的香味,小巷里卖豆干的叫卖声整个画面在我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浮现,心里那种纠结的痛也久久不能平息,甚至连梦里都满是上海弄堂里他们的身影,我想我是真的被它打动了罢。

曼桢和世钧的爱情来得那么自然,算不上一见钟情,也谈不上日久生情,可就是有爱情,爱得那么自然而然,让人觉得那么舒坦。他们的爱情红手套牵线,红戒指约定,只是最后世钧洞房里深宵的红烛下,照着的却是另一个女人。要不怎么说是半生缘呵,无论你情有多深,怎奈何得了缘半生?命运是如此残酷而真实。无奈的错过,便是十几年的心酸。十多年后的相遇,他的眼睛里一阵疼痛,是有眼泪,喉咙也堵住了。他不由自主地盯着她看,她的嘴唇在颤抖,只是再也回不去了,两人默默相对,只觉得那似水流年在那里滔滔地流着。

我是最喜欢曼桢的,却也最为她痛心。她是独立而坚强的女子,宁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家里用姐姐的钱;她是柔韧而有个性的女子,当世钧提起她父亲说曼璐的态度时,她说我觉得我姐姐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她没有错,是这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得她这样的。要说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和妓女是谁更不道德。然而命运竟是如此玩弄着这个善良而美好的女子。至亲的姐姐能为着它和弟妹上学去卖身,却也能为着自己中年的幸福将它推向火坑。被姐夫玷污后她被关在屋里,还能那般心平气和地面对那狠心的姐姐,那毁了她幸福的畜生和哪本不该出生的孩子。我想若是我,一定要手刃了那孩子,虽然他是那样无辜地来到这世上。但宁可如此,也不愿生下那孩子,满足曼璐龌龊的愿望。而后来她竟还为了孩子嫁给了那畜生。根本她觉得她是整一个人都躺在泥沼里了,还有什么事是值得计较的呢?心死了,嫁给谁都无所谓了。

当曼桢被囚禁在小屋中,绝望里她想象着见到世钧后的百般诉说,她是怎样的委屈。而当世钧满世界地寻觅却误以为她所适他人时,他又是怎样地绝望而伤心。岁月就这样无情地让他们错过,再回首,恍如隔世。

红尘中

浮沉多少个梦

到底多少个梦

生死与

爱匆匆

转眼又一个秋

再过多少个秋

才到尽头

回首半生如梦

何处停留

住在心里的那个人

藏在泪中

回首半生匆匆

恍如一梦

你像风来了又走

【读书有感】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合集


多读书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和精神品质修养。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书籍的读后感。读后感是阅读一本书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记录。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读书有感】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合集”,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鉴赏一首词。往往要用:心,眼,耳,鼻,舌,身,意,七种感官交叉感悟。心是最难说的一个字。佛经用三藏十二部都没全说清。词人往往只能用‘心’字。心比‘意’高。意如虚空。手通意。所以如来之手连孙悟空都跳不出。人的七种感官感物不同,不仅有高低,各职不同。一般人都丧失俩至三根,每一根或多或少都还不很健全,所以感悟不准确。

常记溪亭,是心与意识,溪为心记住的物,是不磨灭。亭为意造,在一段时间不磨灭。溪对人与万物来说,是最珍贵。作者的心也是这么认为。可以说刻骨难忘。沉醉是五根随心而高兴,还希望心时时带它们去玩。五根感觉要差些,只能用醉来形容。所以不知归路。这里‘归路’是比兴,是心所感觉的路,这里作者感觉身体太放纵了,忘记心来世间的目的。

兴尽晚回舟,一个晚字,当然有后悔之意。舟是渡人与万物的。

误入藕花深处,藕花是长在郁泥里,艰难突破水层。这里只佛看见人们生活艰难而忧郁。

全句是说李清照进入佛门感觉晚了些,但她还是如溪水高兴得很。

争渡,争渡。是一争一渡,再争再渡。争是万物再生存中竟争,万物难逃这个法则,这叫命运。渡是自己生存下来还得舍身躯救别人,这叫生命。比如人在船上,已经危险,明知危险还去驾船渡人。有人在火中,明知去救会死,但还是跳进火中。这时命运与生命就容入一体。.所以争渡四字是人们几千年都没搞清的问题。一般人难以协调。这时受惊得是鸥鹭。鸥鹭是一种能飞但又不肯飞的鸟,有能力救人但又不去救人。清照对这部分人太失望。它不仅学佛。还学易。这首词还包含易经河图与洛书。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二)

六年级古诗改写题目:改写《如梦令》

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口,望着远处的天空,不禁回想起那次郊游。

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温和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使人感到十分惬意。我漫步走入溪亭,欣赏着湖边美景,心中顿生喜悦的感觉。

我又端来一壶美酒,伴着微风,饮了一杯。再看看湖中那些美丽的荷花,如同妙龄少女般的典雅、柔和、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半掩着脸,只留给人们一个含苞待放的笑脸;有的依然鼓着苞儿,涨红了脸,似乎正在寻找机会,好好展现一番她那曼妙的身姿;有的已经展开了,似乎说着题目:快来看,我多漂亮!如同小孩的笑脸一般可爱、耐人寻味;还有的在风中翩翩起舞,正在展现她的舞姿,多么令人陶醉呀!真所谓出淤泥而不染!

看着这一幅美妙的荷花图,我不禁连饮几杯,竟忘了自己一杯就倒的酒量,顿时感到头晕乎乎的,眼前事物都有分身术是的,眼花缭乱。突然见到天色昏暗了,意识到题目:天色不早,该回家了。可看的湖面的平静与柔和,不禁撑起小船,在湖面游玩。也不知为何,可能是喝醉了的原因,摇橹时向左,它却向右;往右摇,它又向左,仿佛故意在与我作对般。不知不觉中,我竟然将船摇到了荷花池深处,看着这星罗密布的荷花,无奈的摇了摇头,大呼道题目:该怎度过该怎度过?一阵凉风吹来,使我不禁裹紧了衣裳,脑中只有一个念头题目:快快离开。

于是我便使劲摇橹,发出的声音太大,将正在休息的鸥鹭惊了起来,往天空飞去

想到这里,我便写下了《如梦令》题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天道凉好,诗人李清照却感叹那些逝去而繁盛的红艳、绿叶。时光如流水,岁月如针梭,一点一滴洗去那记忆的痕迹,今非昔比,物是人非,原来昨天的记忆真的在不知不觉中遥远。她问卷帘子的侍女,侍女只向外一看,道:“海棠花依然盛开。”那你殊不知,时光已茫然而走,你的青丝已渐长渐白,你的眉梢又染上了岁月的弧痕。

从孩提到童年,从童年到青少,从懵懂天真的玩乐生活,到忧伤感叹时光的无情……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我要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如梦、回梦,褪去红花,生长绿叶,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学习无穷无尽的知识,汲取丰富的智慧源泉。不负年华,展望未来,是我为之奋斗的动力,为之进取的目标!同时也在那对比之下,一些醉生梦死,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的人,生活永远没有正确的指标,没有方向的指引就永远像在黑暗中行驶的航船,找不着前进的路。

有时我们的成长就像一个轨道,你要小心翼翼的行驶,看清前方的坎坷,知难而上,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拥有勇气!时光也会仁慈,但只要你珍惜它,它会使你在一段时间里,学会更多,做更多的事,所谓:“花开堪折直须折”应在最合适的时段做有意义之事,可别“莫待无花空折枝”呀!

辛弃疾言:“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不正应了自己的愁绪吗?噫!不若花谢绿茂,我总惜时比金。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吾知、吾知,趁着青丝还在。

李清照词《如梦令》读后感(篇四)

我经常回想起往昔的快乐时光,想起自己游山玩水的经历。

记得夏日的一个傍晚,我悠闲地来到一条溪流边的亭子,溪流清澈干净,偶尔也泛起几朵白花,哗啦啦地流淌不息,奔跑向前。亭子也很美丽雅致,几扇卷帘自然垂下,微风轻拂,丝丝心动。

我斜倚在柱子边,斟着小酒,小口地抿着品味着,太阳也渐渐下山,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而详和。天暗了,变成深蓝色的了,几丝白云依旧停在原地,似乎不曾移动,太阳依旧光芒万丈,依然那么贪玩。她找来云朵姐姐们,与她一起玩化妆舞会。这儿一组红色的,那里一群橙色的,中间一队粉红的,还有浪漫的玫瑰红,可爱的小鸡黄等等,各种或浓或淡的绚丽色彩组合起来,再加上太阳金灿灿的光晕,就如一朵镶了金箔的七彩花一般,明艳且迷人。鸟儿们归林了,叽喳地欢快地叫着,仿佛给这幅生动的画卷配上了天籁之音,很是悦耳。

我坐到船上,陶醉的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我不禁大口大口饮酒了,也许是心生快意吧!我凝望着西边的日落美景,嘴里念念有词,感慨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哪!接着,我又将酒杯倒满,举杯邀夕阳,仰项饮酒尽。酒下了肚,忽然觉得好晕。天仿佛就在刹那间,黑了下来。

我游兴已得到了满足,便准备乘船回去,由于喝了太多酒,天又黑了,我醉醺醺地面对着回家的路,却毫无头绪。乘着酒劲儿,我胡乱地选了一条路。

花了一会儿,不知不觉中,我竟侮辱了一片荷塘。荷塘里荷花争奇斗艳,每一朵都争相怒放,粉嫩嫩的,仿佛一触即碎。有的荷花已完全舒展开了,有的还是含苞欲放,不论哪类,都很美,别有一番风采。此时的我,沉醉其中,好像自己也成为了百花中的一朵,仿佛自己就是这花海中的仙子似的,我心里忽然感觉:其实,当一朵不起眼的荷花,也是不错的嘛!

荷叶呈深绿色,经脉呈翠绿色,风儿嬉戏,鼓动了荷叶,使荷叶扭起了腰,在池面上漾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我随口吟道: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哪。

船儿继续向前进,却早已惊动了一群正在休息的鸥鹭,它们扑棱棱地飞起,下了我一跳,将我从沉醉之中拉了回来,酒也醒了一半。

于是,我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平凡如梦,淡而甘醇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如梦,淡而甘醇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廖展胜
夜里,在这静得仿佛时间凝固的房间里,我闭上了这本书,一时思想如絮烦杂,想起来了未来,想起来了曾经, 一切都朴实如初,一切却又飘渺如梦,我深有感触的同时却心如刀割, 感悟追梦的脚步永远如此真实,感触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能幸运地最美好的人,却不幸地遭遇生离死别。
这本书,在年轻人读来,总是让人热血沸腾,为其恢宏的气势和振奋人心的寻梦之旅所震撼,为其甜美中内含苦涩的纯真爱情所心存惋惜,总是让人想死未来的美好,总是让人想去追寻自己的人生——那一场热血又飘渺的梦。在中年人读来总是满目回忆,那是对曾经筚路蓝缕中的满足的追忆,对曾经的年少轻狂的怀念,对曾经以坚强地踏上追梦之旅,无畏风雨飘淋的不悔,也会想起最初的,最纯真的美好,这时,他们总会满足而惬意的憨笑, 因为在记忆里一切都是如此,未曾有半分改变,总是沉浸在这场朴实却又美好,从未被世俗却又足够平凡的梦。
一本书,叙写了人一生,描述了一世界,它不仅仅向我表达了陆瑶对人生的感悟,这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倾诉,言心之平凡,生之平凡,这是一个灵魂与灵魂交流的过程,牵萦我心畔,激起思想涟漪,荡去, 又拨回,一切显得空荡迷离,却又曼妙空寂……
从读这本书起,我便一直在读孙少平这个人,读他的心,从幼稚到成熟,从天真到深奥,我见证了他的成长,也见证了他是如何坚强地活在世上,也见证了他与田晓霞那凄美而真挚的爱恋。细细想来,从校园结友到后来因为同样热爱,所以一起前行的经历,从校园艰苦的生活到工地上的挥汗拼搏,从与田晓霞一起短暂却美好的相处时光,到她奋不顾身地纵身一跃刹那, 一幕幕如在眼前,铭于心间,幸福如此,沉重如此。
孙少平的人生,是独特的,可却象征着平凡的本质:生于平凡,归于平凡。无论是谁,无论他拥有什么,到人生的尽头时,总是要回归大地,归于尘埃的,赤裸而来,赤裸而去,唯一曾来过世上的痕迹,便是人生时的精神与意志。
人生来平凡,应接受平凡,但绝不能甘于平庸,就像孙少平不顾一切地走出去一样,不屈命运,由自己来掌控未来,以生活的艰辛铸就内心强大,以无畏拼搏铸就精神自强,在磨难中寻梦,在磨难中砺心,在磨难中享受进步……
曾有人说过,如果世界太喧哗,如果人情太冗杂,那就放下一切,只需要在追梦路上惟愿心安就好。如果人生如梦,我愿沉醉梦中,享受人情的寒冷与温暖,享受生活的困苦与甘甜。在这个世上,温暖与寒冷并存,甘甜与困苦同在,正因如此,人生才会有柳暗花明的欣喜,雨后飞虹的惬意,才会有人生低里安然待花开的别致意境,这个世界,一切如此平凡却如此多彩,一切如此平凡却又淡雅安然……

浮生大抵如梦读《浮生六记》的感悟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一篇优秀的这个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下面是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浮生大抵如梦读《浮生六记》的感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浮生大抵如梦读《浮生六记》的感悟【篇一】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想找来看看,找了好几家书店,就是未买到,近日去南京看病,顺便到新街口书店转转,偶然发现这本书,随手翻翻,便觉不错,于是就买了回来,一口气看完了,由于工作繁忙(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现在我已很少时候能静下心来,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看完一本书了,除非书中内容特别吸引我,一本书全部看完后,到现在仍觉得里面有许多情节值得回味。

作者沈复(三白),是清朝一个生活较清贫的文人,虽然不是富贵之家,生活也遭遇诸多坎坷凄凉,但他又非常的幸运的是,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一个红颜知己相伴,他的发妻芸娘是一个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中国传统女性,聪颖、善良、可爱、活泼,有了她,清贫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人生显得多姿多彩,可惜早早离他而去,书中弥漫着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中,虽写乐事但始终有一股淡淡的、深沉的忧伤萦绕其中。

书中内容主要有:一是闺房记乐。主要回忆与芸娘从小青梅竹马,婚后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二是闲情偶寄。主要是文人的闲情雅趣,中间穿插与芸娘的生活细节;三是坎坷遭遇。主要是家庭变故,生活落魄,芸娘病逝。四是旅游快记。主要是描写曾经游玩过的山水风景。五是域外游记。主要是记到琉球国所见所闻;六是养生之道。

书中因主要是怀念发妻,故感情真挚,语言平淡朴实,但又深沉耐人寻味,人生的不幸遭遇、对芸娘的深切怀念,用简洁平淡的文字表达出来,寓浓情于简约,委婉而又深致。

作者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可爱女性,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难忘,因了作者的记载,她的故事、她的形象,从古代活到了现在,直至将来。

浮生大抵如梦读《浮生六记》的感悟【篇二】

沈复此书,书名源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译者周公度评价道:“李白行文有暗夜气,月光气,灯盏璀璨,又花枝招展,有一种秉烛夜游的急切。而沈复之文,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沈复的妻子芸娘,即是妻,又是知己,是一位蕙质兰心的女子。

“芸曰:“世间反目多由戏起,后勿冤妾,令人郁死!”余乃挽之入怀,抚慰之,始解颜为笑。”

芸说:“人世间的各种反目,多半都是由玩笑话引起的,你以后不准随便冤枉我,不然令人郁结而死!”我便将她搂在怀里,安慰她,她才露出笑容。

正是芸娘的这种“客气”的夫妻相处之道,才有了“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然而情深不寿,芸娘的多情,也成了她的病因,最终魂断扬州。丧妻的巨大哀痛,使沈复“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沈复的文,全文都有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困苦,即使心血被毁、即使遭遇小人陷害,也从未怨天尤人。惟有妻子去世、儿子早夭时有几句愤激之语。正因为他这责己甚至严却又如浮云漫卷的文风,使得文中记叙的春花秋月显得弥足珍贵。

观其文如见其人。

“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即论诗品画,莫不存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意,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聊以平生历历者记之。”

凡事我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随人称道是非,即便是论诗品画,也时时存着“人珍我弃,人弃我取”之心。所以游览名胜,贵在契心合意,有的是名胜却不觉得佳妙,有的不是名胜自己又觉得妙不可言。姑且将我平生所经历的记录下来。

沈复的这种人生观,放在当代也非常难得。世人皆不甘于平凡,却对特立独行者嗤之以鼻。人云亦云是主流,愿意坚持自己的思想而不为外物所动摇的人太过稀少。旅游成了一种朋友圈的炫耀手段,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学会欣赏事物独有的美,有自己的观点,这才是我要成为的人吧。

浮生大抵如梦读《浮生六记》的感悟【篇三】

《浮生六记》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以上这两段话是俞平伯和林语堂对此书写的精彩书评,觉得说的很好,和大家分享下。

我读此书有从书中的感触到,过度教养的影响,不只是教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现代父母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照顾与教导,正面回馈却似乎不如预期,究竟教养出了什么问题?过度的保护、指导与关爱,不仅是个别家庭的教养问题,更是影响整体发展的社会问题,值得反思与警惕。我们都忘了,我们该养出的不是好小孩,而是好大人教养的目标,应该是养出一个心智、情感、能力都与年龄并进相衬的成年人。本书以此为中心思想,希望帮助父母平抚担忧与恐惧,先放下亟欲为孩子铺设成功坦途的急切情绪,而以更稳健的心态、更明智的爱,创造真实永续的教养效果。

在教养孩子之前,父母请先照顾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本书打破一般教养思维,除了指陈过度教养的影响并提供解决方案,更聚焦于父母的心理建设与自我关照,恳切提醒父母别为了教养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当你能好好生活、工作与爱人,孩子就会以你的身影为榜样,找到自己实践成功、创造幸福的方法。

浮生大抵如梦读《浮生六记》的感悟【篇四】

《浮生六记》这本书初为伍智红所推荐,是在聊《金瓶梅》时她说这本书据说也略有香艳文字,但当我打开这本书之后却被它感动到数次落泪。

《浮生六记》为清代沈复所作。沈复字三白,苏州人,少时家境尚富足,后面没落,生活颇为贫苦,职业为幕僚,文人一枚。此书共分为6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之所以将“闺房记乐”放在卷首,作者坦言是因《关雎》这首爱情诗为《诗经》第一篇,这也是我最为欣赏的一卷。

沈复其妻名陈芸,他叫她“芸娘”,芸娘是大他十个月的表姐,长相娴静,性格温柔,且聪慧,刺绣之暇,渐通吟咏,少时便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两人从小感情就很好,新婚初期,沈复外出求学,心中却对妻子百般思念,老师看出他的心思后,数月之期便“出十题而遣余归”,他在这段求学期内也是度日如年。“居三月,如十年之隔”。一到家,两人相见,便将周围一切置之度外,双手紧握未通片语。正如秦观的《鹊桥仙》中所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芸娘善烹饪、刺绣女工,也懂诗文,两人相伴时,是爱人也是知己,偶有言语互戏,为生活也增添了不少情趣。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芸娘有一次在沈复的建议下女扮男装,与他一起共逛庙会,因为女子出门不便恐惹非议,但没想到竟然真的无人识出,她无心将手搭在妇女肩上,让妇女怒火中烧,直到她脱帽说“我亦女子耳”,众人才转怒为欢。这一段读起来挺有意思的,电视剧中女扮男装是多么明显,我们常想那些人是有多瞎才看不出,而今看到这原来真有这种识不出的,感到震惊。

还有一节生活片段是写夫妇两人搬到别处避暑,邻居是一对老夫妇,待人十分友善,两家人相处十分融洽,一起钓鱼观霞,吟诗作对,妇女温酒做饭,晚上月下对酌。附近种满了菊花,虽身着布衣,但心中不忘诗酒,生活充满诗意,好似一对神仙眷侣,令人羡慕不已。但这也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的磨难终究还是将他们拆散。

芸娘还曾给丈夫寻小妾,见憨园喜爱不已,只可惜后被人抢去,这导致芸娘染上血疾,最后也是因这个病去世。其实这一点我是有些不理解的,向这种神仙眷侣般的日子,心得有多大才能容下第三人来分享丈夫的爱啊,为丈夫寻小妾这种事,正宫娘娘都不会去做吧,正常人不都是怕丈夫寻小妾么,因憨园被别人抢去而生病去世,我觉得芸娘死得有点过分啊。

两人虽然琴瑟和谐,但文人总风流,沈复外出游玩时也和朋友找妓女,一起饮酒赏景。沈复在提到这件事时,写到自己因不逼妓女吃酒,对她们总是温柔以待而受到妓女们的喜爱,那种待遇是多少有钱人都享受不到的而十分得意。晚上,沈复揽妓赏月,心中还想着要是芸娘也在此共享美景该多好。这也是我觉得沈复配不上芸娘的地方。我们中国有个很坏的传统,就是男人就该三妻四妾,女人就该忠贞不二,导致现在男性出轨人们都是劝女性隐忍,“男人么,这很正常的。”

在《坎坷记愁》这一卷中,作者写到他生活的窘迫,人生百态。父子兄弟不和,友人背叛,妻死子夭,算是很悲惨了。也许跟自己当时的心情有关吧,看到这我好几次都湿了眼眶。芸娘死得很凄惨,两人生活贫苦,她躺在床上最后只留下“来生”二字,便香魂永逝。“当时是,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存心欲碎。”甚悲。

而后写到儿子逢森、父亲都去世了,让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沈复和富贵一样,并没有因亲人的相继离世就也想从人间解脱,当然他有过出家的念头,但女儿说他尚有亲人在世,不应如此。沈复确实没有消极度日,我们可以从卷六《养生记道》中看出,他还是想健康地活着。在这一卷中他提到了不少与现代健康养生相符的观点,如:“醉眠饱卧俱无益,渴饮饥餐尤戒多,食不欲粗并欲速,宁可少餐相继接。”“试听行坐不可久。”还有些虽是说健康,但也有人生哲理的:

“今欲安心而却病,非将名利两字涤除净尽不可。”此为淡泊名利。

“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者自乐;将劳役者比,则有限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者自乐。’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此为遇事淡然处之,把心放宽。

“闲时无事之人,整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也。”不读书心神无所寄托,容易想多,故杨绛先生说,你不快乐,是因为你想得太多,而读得太少。

“无论何种处境之中,可以不必郁郁,须从郁郁之中,生出希望和快乐之精神。”英雄所见略同,实习的最后一节课我也跟学生说,不管你今天有多么不快乐,你总得找到快乐的入口,总要有那么点事让自己开心起来。可道理都懂,自己却做不到。

还有关于读书的。“知强记之心,速欲之心,夸多斗靡之心都必须要剔除,如此方能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

沈复的这本《浮生六记》记录了自己的生平、生活、情感,很朴实,言语很清新,令人有感动之处,也有让我不太认可之处。明清时这种平淡清新的文字还是挺多的,日后要阅读张岱的作品,以及《浮生六记》的同类作品《项脊轩志》。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佳期如梦》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后感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