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 地图 > 观后感

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互联网

话剧《如梦之梦》观后感。

观看电影或者视频,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观赏作品的同时也是与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此时不妨可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观后感,思维是杂乱的,需要通过写观后感来梳理。怎么才能避免将观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你不妨看看话剧《如梦之梦》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话剧《如梦之梦》观后感

2016-02-18,跑去上海看话剧《如梦之梦》,走出戏院回归生活,却还是恍恍惚惚的,用了三个晚上码了一篇观后感,于是我又开始写博客了,虽然不知道下一篇会在什么时候再写,但是这一篇是我近来难得静下来码的最多的字,虽然不能代表完整的感受,却也足以纪录下我想记下的感受了。
--------------------------------------------------可爱的分割线
花开花谢,花香不散,人生如梦,梦幻如戏,《如梦之梦》。
回到酒店洗好澡,刷了一遍微博,再翻看一下今天拍的照片,还是有些许个兴奋,那就能码多少码多少字吧。
从2010年第一次看《暗恋桃花源》起,便对话剧有了瘾,不过这种瘾尚且停留在只敢看大家的作品,基本上尽量不错过赖声川的作品,另外是张艾嘉和林奕华的,只是到杭州演出的数量定是不能和北京上海相提并论,这也是促成我这次奔赴魔都的由头。第一次听说这部史诗巨制是朋友在2012年提及的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那时却也没有现今的这般迷醉,毕竟八个小时的演出时程对于观看者也是极大的挑战,讲真,今天的后两小时屁股还是坐的有点儿难受起来了,并且故事的事件时间地域跨度极大,怕自己要接受消化很久。
关注胡歌是偶然间看到他的《大好时光》,男主对于爱情的经历特别写实,喜欢王丽萍老师的作品,之前看《生活启示录》的时候对于胡歌闫妮的画面组合是有一点费解障碍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故事的执着程度,哈哈哈哈,这次看到《大好时光》接受程度直接奔赴痴迷层级,只是从小家里封锁我看古装剧,所以我根本不知道什么《仙剑奇侠传》,逍遥大侠的帅我完全不晓得,更无感了,就上学那会儿听说过他车祸时候先被送到浙医二院救治的,好多人去看他。偶然间在电视上刮到几眼《琅琊榜》的画面,惊叹于电视剧画面的精良程度堪比电影!后来徒弟也提及这部作品的精彩,才促使我咬着牙开始看古装剧,这便一发不可收拾,又去追完了《伪装者》。这期间我看了些胡歌的访问,要提到他伤后复出第一次上的《鲁豫有约》,凤凰卫视记录他参演《如梦之梦》和凤凰非常道对话胡生若梦,可凡倾听,还有芒果台新闻当事人这几期节目,与其说他的作品对我的吸引力,那更要讲他的经历带给他的能量牢牢吸引我去关注!他讲最不愿意老提及他的车祸,但的确这而后再看过去的他,首先很难想象一个人在二十出头的年龄面对生死一线这种考验,人生触到底部的反弹就像一条弧线,唯有独自体验过那种崩盘的痛,清晰的思考过自己要什么,给自己信念,把家人绷在肩膀,这样的反弹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最美,看现在聚光灯下的他,疤痕是低调的勋章,依旧感恩疤痕之下的惨烈所激发的能量,成就了一个巨人。
回到《如梦》,一个美妙的梦。
困意浮上眼眸,那就明天继续码了。(2016.02.18)

首先,我不擅长讲故事,但这个故事在观看演出之前我已经做了三分功课,事实证明这于我非常必要,故事的第一篇章我几乎是没有领会的,完全被胡歌的大长腿迁走了眉眼魂魄。新医生小梅第一天上班分配到的五个病号在一天之内就逝去了四个,这对她触动很大,在表弟的建议下,她尝试走进那第五个病号的世界,也就是五号病人,绝望悲观的五号早已对自己的死亡度外,无需准备无需情绪,小梅的执着与真诚终打动了五号,展开诉说。他要求小梅带上一根蜡烛,而蜡烛和五号的烛台一直牵引着后面的故事。
从事建筑行业的五号在一次影院排队购票邂逅了个性耿直的混血妻子,两人很快迸发出的爱情后便结婚生子,却发觉儿子在两个月后脊柱脖子无法立起,由于这种病暂无药可治,孩子逝去后,五号和妻子的感情逐渐消磨,甚至产生猜忌,妻子向五号坦言自己曾有过同性之间的爱人,而这个人便是促使他们结识的猪,五号与妻子决定重拾感情,再次回到相遇的影院去看戏,却遭遇了妻子的突然失踪,这期间五号的身体出现莫名离奇的持续发烧,五号开始了疯狂悲切的寻找,他从台北来到巴黎,在巴黎的咖啡馆结识了有着类似经历的偷渡而来服务生江红,两颗受伤的心很快碰撞在一起,江红为了治好五号的病,带着他处处寻医,遇到一个吉普赛人,那人告诉他们去到诺曼底的一个古堡可以找到答案,而在古堡中两人被阴差阳错的误认为是日本的驻法大使及大使夫人,在古堡的湖边两人分别看到了对岸的自己,而五号被古堡中的一幅油画深深吸引,他认定了画中的女人曾是他在梦中见过的人,认定了这个女人与他的寻找必有关联,最后他不舍的放下江红,带着蛛丝马迹只身前往去寻找画中女人的旅途。
画的作者是一个中国女人,叫顾香兰。五号找到已是年迈的香兰,如同小梅的执着打动五号一般,在历经了被香兰连续的回绝后,五号同样带着蜡烛摆在香兰的古董烛台上,听香兰展开诉说。香兰是一个弃婴,被天仙阁的妈妈收养教以琴棋书画,培养成为上海最红极的妓女,此妓女并不只卖身,更高级的拨弄情感。香兰与当时上海小开王德宝深陷情网,德宝要替香兰赎回自由身却不幸遭遇家族生意破产,香兰此时又在天仙阁妈妈的引荐下见到了来到中国的法国公爵亨利,亨利对香兰一见钟情,为了她抛妻弃子,而落魄的德宝悲情的喝下砒霜跳楼殉情,飘摇的香兰跟随伯爵来到了法国。在法国,香兰在伯爵的引荐下跟着大师学习绘画,而伯爵经营古董生意,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里,实则香兰倍感自己是伯爵囚禁在笼中的金丝雀,而渐行渐远的两人,最终在伯爵自导自演的火车事故后告别彼此。一无所有的香兰坚强的靠自己生活下来,她做过模特扫过马路在人家做保姆,香兰发现这户人家的男主人竟是假死卷走全部财产的亨利,而痴情的德宝并没有在自杀坠楼中死去,他被好心人救了回来,德宝也没有放弃寻找香兰,再次的相遇两人一同回到了故乡的根,同时香兰将此告诉已身患癌症伯爵给以重重的报复。德宝在文化大革命中死去,留下香兰孤老,香兰也在这一场同五号的叙述中死去。五号在此来到巴黎江红的小公寓,只是人去楼空,凭借着某种默契,五号在公寓中找获了江红留给他的一封信。最后五号也在对小梅的诉说中离世。
生命的轮回,梦境的轮回,梦里的故事,故事里的梦,花落时节,梦醒时分,有没有谁记得
走出戏院正好24个小时,而我的心还深深沉醉与戏院之中。其中谭卓扮演的香兰在告别天仙阁的姐妹要去到法国的那场戏,当她退却身上的旗袍珠饰,更像是全部卸下了过往,无所谓那些曾经的悲与喜,放下了,走过去,与一个未知的全新的自我结识,那一幕看哭了,首先很震撼的舞台上的呈现设计,灯光里两个香兰更像是两个生命的交叠,有悲戚,有解脱,有茫然,更有希望。
另一幕是五号再次回到巴黎江红的小公寓,在屋子里找到了江红留给他的信,五号与江红,两个曾经单纯的心,在遭遇连续的厄运离弃后,那种惶恐却恰恰相反的传达着热烈的汹涌的无畏的投靠,这时候多么想在梦境里永远不要醒来。我们一辈子就好像一出戏,这出戏是我们自己编的,戏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都是我们自己在决定。
最后五号在烛光中清唱结束了所有角色的梦境,也结束了观众的梦境,我们最终要走出戏院回到各自的生活,花开花谢,梦醒时分,花香不散。
明天继续码,这场梦至此我还没清醒过来,或者说本能的不想醒。(2016.02.19)

临行的前两天,晚上很久都无法入睡,前一天变成吃不下,17号到上海先去东艺取下本的票,安顿好行李后带着老妈在衡山路这一圈闲逛,这一块儿如果没搞错应该是原来的法租界,上海的弄巷好像一个讲着吴侬软语的女人,有一种沁入脾脏的妖娆。晚餐就直接了当的去了胡歌的餐厅,反正都到了地界儿,何必要错过呢。(这里允许你们嫌弃我,昂!当然你们可以更嫌弃我的,我掐好时间10点前赶回酒店看金星秀,访胡歌的,这中间我很正经的去了两个网红咖啡馆,宝宝我是个天天做梦的咖啡师,我是不是很正经,哈哈哈哈哈。)也许是累了,好睡了一个晚上。这一趟还盘算了一定要踩上东方明珠的玻璃观光层,战胜恐高!我真的太棒了,很难描述那种纠结来说服自己,从我只看平行视线移动过去,死死抓住扶手,到第一眼垂直脚下视线的震撼,再到得瑟的擦地板式自拍,为我后面计划打开头阵。最早我们家搬到七楼时候,我是连阳台都不敢踏上的,这种一念之差,唯有跨过了阻碍才能欣喜再到波澜不惊,人生中有很多这样的训练,其实算不上逼自己,因为自己必须不要错过更多的风景!

因为我没有秒到上本的票,三个月前果断下手的黄牛票已然飙了一倍多的价码,讲真我有心理准备,如果我遇到不靠谱卖家,我大不了只看下本,结果我遇到的卖家从承诺提前快递我票到现场接头拿票,我都理解的妥协了,人家不急不躁的在开场前20分钟才让我见到面,午餐期间的各种焦躁各种胡乱假想我都克服过来了,讲真我现在很擅长和自己作战,自己先把自己搞得很纠结,再帅气的劝自己接受被动处境,演豁达,度过去,哈哈哈哈哈。这一切最后都是好的回报,他先前承诺我的前六排,到最终我拿到的一排五座,我只能赞自己太帅太好运,在我八小时距离胡欧巴两米内的气场中,这个位置比莲花池更值回票价!下本我是一排十座,以后再看也会选一排看台的位置,比莲花池占据最多观看欧巴和大师们表演的绝佳角度。
后来我再回想我看胡欧巴的脸,远不及我傻痴他美爪的时间,那双白白的修长的手干净的指甲,(说明一下我很讨厌留长指甲的人,不论男女都不会有好感!)我不污,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假想了太多次,那双手一定是软软的很温暖。你们不要讲我迷妹没药可救了,现场各种迷妹的境界是你们几个下巴都不够掉的,而且是各个年龄段的迷妹。
上本开头我看的全然无法走心,我很实在的,开场演员们在莲花池绕走这段,我只看胡欧巴一个人的,这是一种无需控制和挑战的本能,谁不是钟情好看的人和事物!直到小梅坐在我面前展开一天逝去四个病人的困苦情绪这幕,我才真正回到剧情中,开始我的如梦之旅。
其实我自己感受是上本中胡欧巴扮演的五号,于我过往看话剧的感受来讲有点过于用力了,多了10%的力。今天我特意上班选择了踩小二轮,一边骑一边和自己聊聊,脑袋里一直翻滚着一个词投靠,如梦里的五号,香兰,江红,伯爵,德宝,人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无依的飘零,起初把生命投靠至父母,在一生的旅途里遭遇不同的人和事,投靠不同阶段的寄托,但越往后你越会发觉其实你最终投靠的是,自,己!而这些投靠却是及其矛盾,越是强烈汹涌的投靠,底下越是卑微惶恐敏感甚至尖锐。五号的命运遭遇的是一个极端的过分叠加的不幸,有理由过分宣泄,越是抓不住越是要抓这是大多数人求索的情感,尤其是五号在戏院面临妻子的突然失踪,那种无助疯狂的求助任何一个人索要线索的迫切与悲怆,会让每一个入戏的人跟着难受。在五号去到巴黎遇见江红与她去到诺曼底以及下本时,我就觉得胡欧巴的表演已然脱离了表演,一切都刚刚好!金老师他的表演从来不会让人有演的感觉,但我最喜欢的竟是他在《我可能不会爱你》中白叔的角色,剧中也有小剧场话剧的桥段,大家可以去感受下那种你被他牵着走的空灵神奇!孙强老师的现场我是第一次看,首先那极富感染力的嗓音台词,抓住看戏人每个细胞!所以他来诉说来牵引故事就极其的妙!15年北京站的演出以后我关注了谭卓的微博,直到在现场看演出,她身上有种很多层次的气息,尤其扮演香兰第一次见到德宝的眼神,见到伯爵的神情,离开天仙阁的有不舍,有惶恐有期待的复杂情绪,伴随着她眼角的泪滴,我已然融化在她的情绪中,所以我真的好喜欢她!另外我想八卦一下她总和prada互动,是要代言么,那气质太贴了。以前我姑父说许晴是他见过的气质最好的女明星,但是我是在《花儿与少年》中对她路人转黑的,如梦之后就黑变粉了,见过许晴,你发觉她的香兰不需要演,她!就!是!见过她真人才知道什么是女人味,不要讲生活中的我们有太多女汉子,我们连汉子都不是,我们就是铁板好不好!女人的妖娆,天真,任性,自我,柔软,智慧,坚韧,通通汹涌的扑面而来!90岁高龄的卢燕奶奶,是让人敬佩的,这长达八小时的演出对这个年纪的老人来说,需要多棒的体力,并且要投入情感去诠释表达给观众,真的好爱奶奶,她的香兰是骄傲的,智慧的,帅气的,包容的。此外,让我为之迷恋的是江红这个人物,因为我的座位很清晰的看到了五号和江红在小公寓的几幕,尤其是五号再次回到小公寓,江红人去楼空的那一幕,五号和江红念信,江红是无助的,是孤独的,但她又是圆满的,感恩的,人生么,有的一点点不论多与少,我们都要感恩,其实再悲观的情绪中,只要一点点的乐观它都可能给予你无限的力量!徐堰玲老师的江红给予我无限的正能!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如梦之梦》,我的如梦第一次圆满,或许有缘下次会有愈加丰润的感触,让我期待!让我兴奋!
看赖老师的话剧六次,我都好运的能在谢幕时看到赖老师出现,还有一次是加场的提问对话,唯独这一次没有在最后见到赖老师出来,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在观看过程中极其纠结的失控的没忍住极其不礼貌的戳开了手机,拍下了胡欧巴的几张照片,他离我很近,近到面对面(再次告诉大家一排五座是个好位置),特别是在江红小公寓里他拿起盘子水壶泡茶,天杀的,他好看的就像画儿一样,而且是会动的,伸手或许就摸到了,但是尚存的一点理智让我是拍了他的背影,太近了就怕干扰到他,出来我很傻痴的问我妈,胡欧巴投入的表演中会不会看到下面的人啊,还是投入的目中无旁人啊,这个问题不知道胡欧巴有没有可能解答我一下!所以我在想赖老师是不是会有点生气和小失望啊,所以没出来了。最后还是呼吁一下大家看话剧给予演员们的回馈就是谢幕时的掌声,这是最好的感谢感恩,我承诺下一次我再看胡欧巴的演出一定关掉手机,其实我以前都特别礼貌的关掉手机的,谁让今年老胡实力霸屏的,全民迷妹的,哈哈哈哈哈。
感恩,感恩遇见《如梦之梦》,感恩常常做梦的自己,梦是期待,梦是寄托,梦是投靠!人生好梦,花开花落,花香不散!(2016.02.20)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延伸读

《如梦之梦》观后感:在湖中,“照”见自己


在湖中,“照”见自己

——《如梦之梦》观后感

原创: 灵羽

8个小时的《如梦之梦》,从下午2点到晚上11点,一场世间轮回在眼前上演。这场大梦如一颗掷入湖中的石子一般,让我到第二天的现在依然余波难平。

开场的一行人等顺时针行走,一下子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顺势而动的能量,梦,就这样开始了……

五号病人的病究竟从哪里来?——除了血缘相连,还有一种更紧密的纠缠

随着剧情的发展和慢慢铺陈,我越发觉得五号病人和妻子应该分别与伯爵和顾香兰有血缘关系。可是,我反复想反复想,这条线索总是有断点的。还有五号病人的病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看完剧,我依然找不到答案,但总觉得是应该有一个答案的!

我翻看着《如梦之梦》纪念册,突然看到其中的一句话“在伯爵临死前,顾香兰对他下了一个诅咒……”

看到这句话,我恍然大悟!因果轮回不是降临在伯爵的后辈身上,而就是在伯爵自己一世又一世的轮转中!因此,五号病人在那个能看到自己的湖中看到了伯爵,伯爵应该就是他的前世,而那莫名其妙的病,就是顾香兰对伯爵的诅咒,也是伯爵当初对顾香兰所作所为种下的业力吧。那么,顾香兰也就应该是五号病人妻子的前世了。各种因缘巧合,让这两个人又一次相识相爱,走到了一起。

但是,在他们这一世,妻子离开了五号病人,这样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恰恰是五号病人开始走上救赎自我灵魂的道路,这条路,这条逆流而上的路,不也是在救赎伯爵的灵魂吗?唯有坚持这条路,才能终止这个因伯爵而起的轮回。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大话西游》,至尊宝也是在失去自己至亲至爱的时刻,开始走上自我救赎的西天取经之路。不一样的时空,不一样的导演,不一样的故事,却道出了如此一样的智慧。

"你需要进入到别人的梦里,才得以见到自己的真相。"

看到这句话,起初我不懂。但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个片段时——

五号病人为了寻找自己生病的秘密,为了找到妻子的下落,他寻着线索,找到了顾香兰,听她讲述她和”他“的故事。

——我又一次恍然大悟,原来,五号病人寻找顾香兰,就是他的救赎之路,听顾香兰讲故事,就是在接近他自己的真相!或者也可以换过来说,寻找顾香兰,就是他在接近自己的真相,听顾香兰讲故事,就是他的救赎之路。此刻!就在我敲这些文字时,我突然又意识到,剧中自始至终用呼吸方式表现”自他交换“的重要线索,不就是在讲”在他人梦中,得己真相“的全息解读吗?

记得顾香兰给五号病人讲完她所有的故事后,弥留之际,她错把五号病人认作是伯爵。不!应该是”认出“!顾香兰认出了这个她诅咒几世的”仇人“。最后,他们还是抱在了一起,这一抱,是顾香兰和伯爵之间的和解,也是伯爵与他几世轮回的自己的和解;这一抱,让五号病人见到了自己的真相,也让这个可怕的轮回终止在这里。

在顾香兰去世后,五号病人又去见了并不认识的伯爵女儿,他对着这个素昧谋面的女孩痛哭了好久;之后又去拜访了伯爵城堡的管家家,却发现管家已经去世;后来他又去了伯爵和顾香兰住过的城堡(当然,这里也是五号病人住过的地方),在那里,他参加了一个圣诞节仪式(大概就是对经历过的烦恼和不幸进行道别的仪式);最后,他来到了顾香兰受难时住过的房间(当然,这里也是他和红住过的房间,尽管红已经不住在这里了),他好好地和红告别,我想,也是和彼时的顾香兰告别吧。

如果说,听顾香兰的故事是一种救赎,那么,五号病人在顾香兰去世后到往这些地方做的这些事情,或许就是叫做忏悔吧。

或许就是因为五号病人选择了寻找真相、自我救赎的道路,他才能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遇到一位如此体恤病人感受、如此关注减轻濒临死亡病人痛苦的年轻医生吧。这位医生帮他做”自他交换“,帮助他减轻死亡的痛苦,尽管不能改写他此生的命运脚本,但,我相信,在下一世的他应该不会再受这莫名其妙地病痛之苦了。

对于这位年轻医生,她认真聆听了五号病人的故事,或许她也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真相吧……

“你这一生中的谜,必须用别的谜来解,就像有的梦要穿过其他的梦才能醒来,你必须一个个走过,才能走出这场连环梦。”

剧中引用了庄周梦蝶,是“我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异曲同工的还有深层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曾做过的一个梦:他梦到一个僧人正在打坐,而他自己就是这个僧人打坐过程中打盹做的一个梦。究竟是他梦见了僧人,还是僧人梦见了他呢?

或许,都对吧,是他们彼此梦到了彼此吧,他们都在借助对方的梦来解自己的谜罢了。对此,无论你知还是不知,你都在经历着,你都在自己和他人的梦中穿行。但关键的问题是,你是否想醒来?

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这似梦非梦的”东西“呀,一只脚迈进去,这”东西“就成了梦,但这又是我们醒来的必经之路。当我们双脚都迈出”梦“时,醒了,不是因为我们醒了,而是因为那个”梦“不存在了。梦,即轮回。

话剧《日出》观后感


话剧《日出》观后感

第一次写话剧观后感,不是科班出身,难免不专业,仅仅拙见,相互交流。
我是一个喜欢和关注道具、舞美的观众,首先,从道具和舞美来表达我的看法。女主角陈白露被爱人抛弃后迫于无奈成为舞女寄生在上海滩,周旋于各色人物之间,内心荒凉空虚但依旧存留着小女孩的那一点纯真和善良。
陈白露第一次出场是与昔日恋人方达生的见面,身着粉色长裙,温柔可爱,妩媚俏皮。这时的陈白露衣食无忧,只要她愿意,大丰银行的潘月亭可以为她散尽千金,她对日出还有着殷切的期望,她甚至还可以奢侈的拿出自己的善良纯真救了小东西一命,她将她身上仅存的对世界的一点希望和美好都寄存在了小东西身上,所以当小东西再次被金八掳走时,那个粉色的、存留着善良纯真的陈白露也被掳走了。她希望方达生和潘月亭找回小东西,不仅是救人一命,也是对自己的救赎(个人觉得,也有对方达生的歉意,方达生带小东西走,也是带走了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自己,倔强、顽强、被爱)。
第二幕她换上了妖娆的红裙,各色人物开始登场,乔治、顾八奶奶、李石清、胡四各个阶层、性格迥异,都对她奉承谄媚,夸赞她的性感聪慧,张乔治甚至为了她和妻子离婚来向她求婚。这一幕的她可以向方达生展现她无奈和光鲜的真正生活,因为方达生此时想要挽救的已不单单是往日的竹均,还有存留着她身上天真纯良的小东西,她无需再掩盖自己的空虚的窘境。
自甘堕落而又不甘寂寞、厌倦奢靡生活而又无法摆脱、放荡空虚,这才是那个寄生在上海滩的她,就像一朵开的正娇艳的玫瑰,想采的人一大把,灌溉浇水的却只有一人。
第四幕的陈白露更加奢华,黑色的长裙,晶光闪闪,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腐蚀;她不想这样生活下去,但又离不开这个丑恶的地方;她虽然不能自拔,却还想救人,当她亲眼目睹小东西等社会底层的人们被摧残、被蹂虐,痛苦地在生活中挣扎时,自己真的无能为力了。这个黑暗的金钱社会让陈白露看不到了任何希望,她问王福升:舞会结束了吗?他们为什么还不结束?他们什么时候玩够?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残酷的折磨,但又无法自拔,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头,她选择了在这个黑暗的上海滩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第二部分是台词,个人觉得李石清这个角色是这场戏里最生动的人物,可能因为他代表了当时上海滩大部分的普通人吧,对上层阿谀奉承、努力做出人前光鲜的样子、时时刻刻想向上爬,成为食物链的顶端,成为像老板那样的有钱人是他们的梦想,而他们又无时无刻不在鄙夷、嘲讽自己的梦想。李石清说:我和他(潘经理)差什么?他没有脑子没有思想,但是他有一个好爸爸,生来就给他准备了这么多钱!所以他以为自己抓到了潘经理的短处,就可以和他平起平坐。从之前点头哈腰的潘经理、小姐、方先生、失陪,失陪、到升为乡里之后带着些许傲气的月亭啊、陈小姐、少陪,少陪福升啊,从动作到台词,都非常生动直接的表现出李石清作为一个小市民,贪婪、阴险、自私、冷酷的本性,发财的欲望使李石清变得冷酷而残忍。他丢下一家大小,连儿子的病也不顾了,拼命追逐着金钱,但结果却不仅丢了养家糊口的饭碗,而且儿子小五的命也搭上了。他幻想着要翻身,却在以为最风光得意的时候,被老板炒了鱿鱼,落得个穷光蛋的下场。短短的一幕剧,命运三次捉弄他,三次离梦想一步之遥,却又被打回原形,三次心理变化积累,让他的仇恨到了极点,也完全失去了理智,最终他看到潘月亭的破产而狂喜不已,自己的儿子病死在医院却无能为力。这是李石清的结局,也是这个时代小人物的命运。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头。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太阳升起来了,大丰银行的大楼遮住了54号的太阳,这就是那个金钱时代背后太阳照不到的黑暗之处。我们该睡了,54号所有的人都要睡去了,睡在这个被金钱覆盖、永远黑暗的休息室。
(第三部分是胡四,胡四是这一场我最喜欢的一个演员,带着阴柔气息的戏子角色最好演也最容易演不好导致十分做作,但是王雅迪老师将细节处理的非常好,刚刚出场时的那一声你别听他的~,胡四一下就生动起来。尤其是被小东西泼了一杯热茶之后,厉声尖叫的腔调,摆弄衣服时的心疼和傲娇,以及离开妓院时的步伐和表情,一气呵成,大快人心。)我就是觉得这个娘炮演的很真实【笑哭脸】

话剧《赶集》观后感


话剧《赶集》观后感


这话让人怎么说呢?相当意外,非常意外,肯定要意外!
如今还有人把老舍先生的文字改编成话剧,而且竟然有一大票人们挤挤擦擦地拥到天桥艺术中心剧场,只为去看一场六个大男人演绎老舍七十多年前小说里男男女女的喜怒哀乐。这都什么时代了,这都小小人物贷款买苹果X的时代了,还提喽出来这些老古董来编话剧,这就是吃饱了撑的,简直的!

要不是剧本策划关大爷知道我一向懒惰和贪小便宜的心态,热情地用赠票手段给我挖个坑去跳,我是绝不会去沾什么话剧这类高雅艺术的一丢丢儿边儿的。窝在家里刷刷朋友圈,看看可以让人忘了自己还有脑子的抖音小视频什么的是多么的惬意。何必跑大老远往高雅上凑合,在如今的世道,那是多么的装和累!

无论如何,白来的几百块钱的戏票是不能浪费的,那不符合我们当今的道德观念。我磨磨蹭蹭地坐地铁倒公交,历经一个半小时,甚至用上了百度地图,才找到了天桥艺术中心的大门,打这儿开始我就不自在。这是珠市口大街?我以为我走到了某个河北县城行政中心的地盘:牛X的楼房,宽宽的街道,大片的树木,除了对面依稀可辨的自然博物馆是我久远记忆的模样,这哪里是老舍先生的北京啊?这哪里是乱糟糟却有意思的南城!

行吧,我不乱讲话了,徒然给自己添堵。连赐予我快乐小胡同串子童年的朝内南竹竿胡同,都从精美的四合院群落变成了乱哄哄的大杂院,经过00年代初的拆迁,再进一步变成了立体的更乱的大杂院。现在偶尔路过南小街,看着戳在那里,还没羞没臊写着南竹竿胡同字样的路牌子,我就气儿不打一处来。生气之后想想能做什么呢?改变的何止是街巷!然后就灰溜溜走开,该干嘛干嘛去。

拿了票,进了剧场,更不自在了。老的少的,还是那么多人。烦不烦啊,每天在路上、车上、超市里、写字楼里,就看人了。都不过是满脸的心事,麻木的眼神,皱得像小山似的不耐烦的眉头。虽然这里面的人都是悄声低语,甚至笑眯眯地期待地看着四周和紧闭的红色大幕,我就觉得他们是为了装成高雅和懂艺术来的,这世道,有几个有那么多闲心和本事儿惦记高雅。

找到自己的位子,我就来个北京瘫半躺进舒服的椅子里,谁也不看,掏出手机在那里开始刷朋友圈。

到点儿了,灯光却没暗下来,啥意思这是?我这手机还没来得及静音呢,大幕后面就钻出来个穿长袍戴瓜皮帽的家伙,不过这衣服可不讲究,支支楞楞的一看就是纸的,你看,现如今高雅就是这个下场,连道具大褂都做不起了,你是演的什么戏!不过也难怪,什么动批啊,天外天啊之类的服装小商品市场都被当低端请走了,估计他们也没地儿买便宜衣服了。再看足足六幕戏的布景,就那么几个高大的木头框子装上竹帘子转来转去的假装房子,假装院子,假装街景。我确定这是高雅艺术没有市场导致没有资本支撑的实证!巴菲特说了:,算了,不说了,巴菲特从来不会投资话剧。

这位纸大褂的爷上来就宣布《话剧观众须知二十则》:
壹,在观剧之前,务须伤风,以便在剧院内高声咳嗽,且随地吐痰。
呵呵,这个有点儿意思了,这不是老舍挤兑70年前观众的小杂文吗!我才不上当。不过,没读几段儿,这位先生,却走到观众席里面,让观众替他念,观众还傻乎乎地争先恐后抢着举手,你说这台词都让观众念了,你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你凭什么还卖票啊!这可真是人心不古,以活跃气氛为名占我们观众便宜,我心里这叫一个不自在。

恩,纸大褂的爷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我偷偷摸了一下他的衣服下摆,没错儿,一定是纸的,颜色和图案是画上去的,可颜料又值几个钱儿呢,切!

等观众拖拖沓沓地念了几段,纸大褂的爷大概觉得有点耽搁时间,影响他们散戏后吃宵夜。快步跑回台上,把剩下的读完了。大幕拉开,就开始了第二段《创造病》。俩男的装成小夫妻的样子,服饰鲜亮,可依然都是纸做的,记住哈,全部戏装竟然全是纸的,你说把角色都弄得跟漫画儿里的人儿似的,除了缺钱买道具,就是为了达到以古讽今的作用,这是一定的。导演准是把住了老舍先生一贯对中国人坏毛病刻薄极了的手段,现如今都讲和谐文明,虽然有点过头儿,变成了冷漠疏离,可这么做也太过分了一点儿。

接着就是《牺牲》、《黑白李》、《邻居们》几个老舍先生短篇改的几幕。说实话,我竟然都喜欢了,黑李替兄弟白李去死的时候,因为整天盯着各种屏幕而干涩的眼睛竟然湿了一湿。

具体的剧情我是懒得在这里重复的,老舍先生的《赶集》在书店里摆着呢,自己寻去,或者买了票去天桥艺术中心看看话剧,我没空给你们在这里废话。改编的还是不错,虽然,我们看过原著的,很难会对改编成戏剧电影的小说全部满意,但是,至少保留了原汁原味神韵的这个话剧,我倒是越看越消失了开头就摆在心里的不自在。可以说甚是满意。更打心眼儿里头感谢关大爷赐予的参与一把高雅艺术的机会。

其实这所谓高雅其实就是把最俗的生活,提炼成永恒的段子。而永恒,那就是人们心里永远不变的一些善良,一些亲情和一些小小的坏毛病。所以我劝大家伙儿别装,像老舍先生这样的生活中得来的艺术,才是高雅。那些不知所云的看不懂的高雅,才是装!用鲁迅先生的口气说:那简直是一定的!

等全体六位都变成了穿着纸大褂,戴着圆礼帽的爷,走出来一起读老舍先生的《我的理想家庭》,不自在的心情就几乎消失得没有了一点儿点儿,不由自主地和着纸大褂们默颂了起来。老舍先生描述的理想家庭和那个小小院子的情景,听着,念着,回味着,才知道那就是日常的天堂,生活的真谛,心里除了舒服就是舒服!我似乎听到了大人们在院门口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看到了枣树的影子在瓦片上缓缓的爬行着,闻到了墙根儿下青苔潮乎乎的青涩味道。

至于开头儿,为什么说关大爷给我挖了个坑去跳呢,是因为老爷子一直痛恨我堕落到整天只在朋友圈里三言两语地胡说八道,几乎忘了啥叫写正经文字,就用这么个法子督促我上进一点儿。散戏第二天,就在微信里打上门来要观后感,吓得我几乎要屏蔽老爷子了,想想他们读书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底限,还是没敢下手。而老爷子过后再绝口不提此事,更是让我惴惴不安。今天去老爸家,爬上书柜翻出《赶集》原著匆匆温习了一遍,回家我就这么胡说八道乱写一气,交差了事儿。可离开看话剧《赶集》那个星期五,也是过去两个礼拜了,对不住啊!不是对不住关老爷子,是对不住自己尚未完全泯灭的那颗赤子之心。(对不住关老爷子,别打我。)

话剧《人赃俱获》观后感


话剧《人赃俱获》观后感

从周二首映前见面会结束后,盼星星盼月亮的盼到周六 ,终于可以去看人赃俱获了,满心欢喜。
当灯光再次变暗,影影绰绰的看到两个人影,凭着第六感,和对身型的判断:枫哥出场了[鼓掌]当一束追光亮起,打到二人身上,果然,第六感正确。
说实话,只在枫哥出场的瞬间花痴了一下,因为接下来完完全全的被剧情带走了!沉溺在剧情中,根本来不及花痴写给一个努力的boy和认真的团队人赃俱获观后感一出场 走路形态也好 神情也好 完完全全的是个小偷,是丹尼斯。根本联想不到琅琊榜中景睿的侠气。老话说:隔行如隔山。对于表演来说,我是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但门外汉有一句话想说:演的好棒!(就是这么简单粗暴[doge])丝毫不会串戏,也不会把生活中帅气逗比的他联想到写给一个努力的boy和认真的团队人赃俱获观后感
略略嘶哑的嗓音,一丝不苟的表演,一个大大的赞送上。记得多喝水,还有贴心妹子们送的润喉糖。明天还一场,加油!
为了戏剧的冲突,演员一次次的摔倒在舞台上真的是很拼很赞很敬业,也很让人心疼;看着汗水从哈尔,从丹尼斯脸上流下滴落,由心底的佩服和心疼。
掌声,鲜花,好评,是你们应该得到的。
演出结束后,小伙伴们默默拿出手幅,您冲着台下挥手,当时真的好开心。枫靡天下,熊宝相随,不是说说而已。
在这里,也要给您道个歉,给您送礼物的时候打断了您和别人的谈话,真是对不起。因为我怕您马上就走,而礼物给不到您。但无论什么原因,打断别人说话就是不礼貌的行为,我诚心的向您道歉,也向和您交谈的那位姐姐道歉写给一个努力的boy和认真的团队人赃俱获观后感
一个秘密乐园 一个迷你暖蛋 一张明信片,聊表心意而已。希望工作之余,可以闲时娱乐。工作再忙,也请千万照顾好身体。祝平安喜乐。
最后,正儿八经的结个尾:
谁能想到,救死扶伤的护士居然是个杀人犯;谁能想到,本应刚直不阿的探长竟收受贿赂。原来,在金钱利益面前,人性竟如此黑暗。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对现实里某些现象的讽刺吗? 三字经里开篇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那后来呢?性相近习相远了吗?一时被利益遮挡的眼睛,何时才能睁开。
当爸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眼角闪着泪花,听着后边的争吵。那个场面,真的忘不了。
谢谢导演,每一位演员,每一位工作人员为我们带来的这场直击心灵的盛宴。

话剧《哥本哈根》观后感


话剧《哥本哈根》观后感

晚上看了话剧《哥本哈根》 ,这是一部让人致敬的作品!
剧情如下:剧的表现形式是三个人死亡之后的亡灵展开的对话,亡灵分别是二战时期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和波尔的妻子玛格丽特。海森堡和波尔都是犹太人(波尔是一半的犹太血统),在当时的环境下,德国迫害犹太人,并且入侵和占领了很多国家,很多德国犹太科学家都逃到了美国,如爱因斯坦等。在1941年,德国侵占了丹麦,当时两位物理学家都被德国警察所监视,在德国负责核反应堆研究的海森堡仍然冒着危险来拜访丹麦的物理学家波尔,波尔是海森堡的老师、朋友、甚至如同父亲一样。三个亡灵是很多年后三人死亡以后的存在,他们在一起回忆到底1941年的见面都谈了些什么,和揭开了一些误会,当时的更具体的情况是这样:虽然是犹太人,但海森堡仍然负责了德国的核技术研究,当时美国和德国都在研制原子弹,海森堡意识到了制造原子弹的方法,但却没有去深究,他处在了矛盾中:作为一个科学家,是否应该努力研究出核武器,帮助自己的祖国德国进行战争毁灭其它国家?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拜访波尔,当时波尔实际上也在暗中帮助美国研制核武器。两人在哥本哈根见面以后,海森堡提出了自己的遗憾,但两人却因为各自的立场和当时的环境,并没有深谈下去,仅仅开了个头,海森堡又回了德国。后来波尔去了美国,帮助美国研制出了核武器。在二战后期,美国将原子弹用于了对日作战。总所周知,德国没有研制出核武器。在剧中,海森堡的亡灵说出了自己当时的策略:一方面继续负责德国的核反应堆事务,让核反应堆用于能源,一方面让核武器的研发处在只开花不结果,事实上是表面在为希特勒研制核武器,实际上是在拖延,而正因为如此,德国才并为研制出核武器。他当年去拜访波尔,也是希望波尔可以和美国的科学家们一道,在核武器的研究上有所把控,因为他的道德感告诉他,科学家不能完全成为了杀戮的工具。但因为1941年在哥本哈根二人的会面只是点到为止,而且也不能根本上左右美国开发核武器的步骤,所以后来美国制造出了核武器。

剧目的表现形式很新颖,话题也很深刻。作为科学家,海森堡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一方面是自己的祖国,研制核武器是帮助祖国杀戮外国,可不研制核武器,自己的人民就可能受到杀戮。另一方面是美国等同盟国正在研制核武器,其中还有自己的挚友加老师,所以不知为什么,海森堡就来拜访波尔,可应该说什么?各自有各自的阵营,所以也只能点到为止,还需要一步步的回忆和讨论,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才最终理清楚所有的误会。话剧还表达了人对自我探索的无知、对科技带来杀戮的反思,最终观众们全体起立,掌声经久不息,我们使劲拍手,对台上扮演德国科学家海森堡的演员深深致敬:我们感谢在历史的长河中,在那样最疯狂最辛苦的黑暗年代中,还有微弱的光亮,艰难地试图照耀这颗曾经快要爆裂、自以为是宇宙中心的星球。我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分析美国当年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必要性。当时美国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受到日本的拒绝,美国遂使用了原子弹,但事实上,当时日本已无能力反抗也无反抗意图,只是希望谈判能保存天皇,而继任罗斯福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却执意使用了原子弹,真正的目的还有其他意思:对日本带来战争的报复;对即将成为最大对手苏联的威慑;还有就是杜鲁门本身的性格特征!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几十万亡灵成了政治家功勋章上被拭去的污点,痕迹不再被显示和提起。风光的是赢家和明星,可或许很多时候这只是一个碎片。海森堡,曾经在是否帮助祖国发展核武器上面临着选择。事实上,祖国不等于政府,对祖国的爱和政府的爱不一定要划等号。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曾说:每个人都是全人类。在看《哥本哈根》时我想起了中国古代被秦国坑杀的四十万赵国战俘、想起了wen ge 时死于jia bian gou的人吃人的惨剧,我们有关系吗?
我们看到了外界,躲避着外界的危险,并随时准备反击或侵略,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国境边界,但或许我们应该梳理下我们的内在和彼此的联系。

头脑中出现一副画面:人如同石子,飞向了大海。石子都想激起最独特最大最持久的浪花,但无论是怎样的玫瑰绽放和浪花飞溅,都只是一瞬,既然如此,或许我们所能拥有的占有,最值得是专注于本身,绽放本身。

话剧《海鸥》观后感


话剧《海鸥》观后感

由清华同学会成立的上海缘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的第一部话剧《海鸥》,今天的演出非常成功,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微剧场近距离观看话剧。演员和观众的交流就像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息息相关一样,沉浸在剧中的观众连咳嗽都不敢发出声,生怕打扰了中间舞台上的演员。这部剧由九零后女生谌桔改编自契诃夫同名巨作《海鸥》,由两个年轻的男女演员丁宁,丁辉出演,他俩一人分饰两个角色,这也是全球首次《海鸥》话剧只用两位演员的一次尝试。披上外套就是妈妈,脱下外套就是二十岁女孩,两位演员的表演十分到位,角色极其容易分辨,特别是女生的演技自然娴熟完全融入到角色里,超棒[强] 编剧把契诃夫深奥的原著改编成中国小镇发生的故事,贴近生活接地气,好看[赞]只是剧情结束前阿科的又一次自杀显得有点突兀,找时间得请教下唐老师[微笑] 整天在商场里搏杀的我们偶尔静下来看看文艺点的戏剧,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文学修养,更是一次身心的调整,再次感谢唐大姐和会长的引领。

话剧《清明》观后感


话剧《清明》观后感

这是一个话剧。校长的形象饰演得非常好,可以作为偶像去学习。他的气场可以学习,与人的见面礼也很好,胡适和校长见面见面礼非常漂亮,胡适在几米远的地方的时候就停下来喊人,然后别人应了之后在上来与人握手。非常地热情礼貌。
校长为人正直,所以最后什么把国立第三大学申请下来了,把自己的校长职位搞丢了,其实那个时代这样的人,这样的叫正直,这个时代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人了,这样的人也做不到校长,因为他没把甲方的人服务好,人在社会上有很多甲方的人需要服饰,人还是要能够变通一点,不然社会上不好生存。
那时候的人的爱情非常简单,甚至校长的侄女愿意嫁给一个将死之人。可能日久生情吧。爱情是个神奇的东西,可能真的能让人不顾一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形容人每年都有变化。物是人非。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校长,你们怎么来了这也是打招呼的一种,但现实生活中不太常用。其实看话剧以及电影可以学到很多打招呼的话术,可以多关注关注。

话剧离去观后感


话剧《离去》观后感

最近也许是人品大爆发,竟然一周看了两个话剧,朋友说我走文艺范,我总结自己外表粗鲁,内在草包,看话剧整个一个暴殄天物,话剧创作也需要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欣赏,就想伯牙遇子琪,我可不是自谦才这么说的,之前讲到的列兵们,没有朋友的提醒,都不知这是一出名剧,也不知道哪个国家创造的?问完问题,想到话剧中的名字,都是俄国人的名字。才知道自己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今天看完《离去》话剧后,还在想为什么中国,没有创作出这么好的话剧?被朋友又一语戳中了自己的短板,知识的匮乏。尤其是话剧的起源和历史。看来不懂还是少说话,这样还能装装,可惜小时候的老师告诉我不懂就问,养成了习惯,当今社会还是会装的有地位。
话剧《离去》观后感
话剧一开始就是给一位老话剧演员颁奖,像是终身成就奖之类的,舞台上另一个穿黑衣服的人,用一句名言交代了自己的身份,他的出现,让整个剧得老年痴呆的主角很好的,说出自己内心的独白。这也是整个系中最脑洞大开的地方,现代都市生活的我们都很少关注自己内心的自我,反而,剧中的老人,对自我的恋恋不舍,提示着我们珍惜眼前,多关注自己内心,发现真我,不要让生活改变自己。舞台上主演一人分饰两角,埃略特的真我与他相伴左右。真我则更接近心理学中的那个潜意识,成为埃略特内心的代言者,无奈得了阿斯海默证,这个躯壳忘记的越来多。真我同时还是剧中的叙述人,补叙剧情;或时而跳出剧情,对剧中的角色作出评价。这个多功能的真我成为结构全剧、推动剧情发展时序多样化,以及时空中自由变换的纽带。
像李尔王一样,埃略特也有三个女儿,一个整天忙于死板工作的大女儿,电视演员二女儿,还有一个抽烟酗酒的小女儿考狄利娅。剧中的考狄利娅出场最晚,台词最少,却是唯一继承了原作名字,并作为故事关键的角色。她出走流浪,归来后家里的房间已被占据,她还要与两个姐姐共同面对记忆减退、疯言疯语的父亲,姐姐们商量要将父亲送到养老院,考狄利娅却说我们应该享受现在这个父亲。
是的,她用了享受这个词,因为只有考狄利娅用她好奇的眼睛去观察父亲的生活,尝试进入他的处境、他的世界去理解他的改变。所以在剧的结尾,考狄利娅在这种独特的、宝贵的爱的方式中找到了责任,她与父亲一起成为了崭新的人,找到灵魂的居所。人生有很多无解的题,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不能指责谁,生活中有各种无奈,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谁也不能说谁的选择是对是错。没有真正的遇到选择的时候。你无法真正体会到,选择的难。

观后感《话剧《如梦之梦》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