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直面人生的困惑读后感 > 地图 > 直面人生的困惑读后感

直面人生的困惑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让心自由》读后感--镜面人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阅读过一本书之后人们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感悟,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让心自由》读后感--镜面人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让心自由》读后感--镜面人生

欢欢

世间万物都是同一个生命的化身,万物本是一体的。我们本来都是纯粹的爱,纯粹的光,人的感觉不过是光感觉光而已!

人人都是镜子,万物都是镜子,都会反光,都能生成光的映像,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他人或物里看到自己的存在!

当我的大脑接收到这样的信息之后,我便时常在周围的人事物中寻找属于“我”的那一部分。第一次有深刻的感觉,是通过前前看到了我内在的抱怨和嫉妒。那时,我们还都服务于土豆班,整理环境是我们的共同任务。但是,我的内心深处总会升起一个抱怨的声音:“为什么又是我来做!她怎么总是那么拖拉!她怎么就看不到这里的混乱……”

这样的声音一直在我心底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我静下心来与前前,与我心底的那份抱怨连接。然后,我看到了我所有抱怨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自己的不满。我不满于自己的拖拉,我不满于我不能偷懒,我不满我所做的没被看见!

当我看到这些后,我的内心升起了一股喜悦与接纳。当我看清了自己内心的小伎俩时,我开始接纳前前,我知道,所有对她的抱怨,只是因为我还没有接纳我自己。爱,便从这一刻开始扩散,我知道我爱的不止是前前,更是我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我自己的影子,或者说,我可以在每个人身上看到我原本就有的和我期望能够拥有的。

我在林老师身上看到了很强的组织能力,统筹能力,精准的表达能力与分享精神;我在贝贝身上看到了那种对宝贝的爱以及对工作的热爱;我在青萍身上看到了清晰、逻辑、有条理、平衡、优雅等等;我在每一个宝贝身上都能看到爱与接纳!

在他人身上搜寻“我”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心更加的平静,更加的喜悦,更加的接纳——原来我是可以这样的美!当我在他人身上看到了“我”,我便开始放下了我所有对人的评判,我了解了,所有对人或事的评判,最终都返回到了我自己的身上。当我在内心评判别人的拖拉时,同时也是在评判自己的拖拉,当我有情绪升起时,我会看到,这只是我还没有能力去接纳事件的发生,跟其他的人与事都没有关系。

不忘做评判;不受别人影响;不作假设;行动,尽力,投入,这四个约定从此进驻我的精神。我在生活中学习应用这四个约定时,我看到了我的另一个模式——活在梦境之中!

在我的梦境之中,我给自己作了太多的假设——假设我的生活是另外一种样子,拥有像林老师一样的统筹能力,能像青萍一样优雅,有条不紊……假设我拥有所有我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优点。在我的假设之中,我常离开了现实,活在梦境里。虽然在这样的假设里,我也为自己积蓄了一部分成长的力量,但我看到,更多的时候,我是活在自己的梦里,别人的阴影里,那个实实在在的我并没有存在于当下。

不作假设,与生活面对面,是我人生的一大功课!我非常习惯没有事实依据的空想,也习惯于在自己的脑海里编造一切。因着这样的假设,对于人与事总是带着一份深沉的期待,如果事实不符合我的假想,我便陷入痛苦之中。

在人际关系当中,我常做出假设。我假设我是被接纳被喜爱的,这样我的所作所为就会朝着我的假设出发,我会假设出他人对我某些特质的欣赏,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已然没有了真实,也将自己所有的价值交付给了别人来评价。一旦他人做出的评价与自己的假设不符合时,内在便充满了伤痛——我真的不好吗?我又做错了吗?

所幸的是,我已经看到了我内在的这一荒谬的模式,我看清了我的假设,看到了我所做的梦!我便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真实的想法:我这样做其实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我渴望得到更多的肯定及爱。我也了解了别人的想法并不影响我的价值,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真实的存在!

感恩遇到了《让心自由》,感恩我开始在生活中与自己重新订约,重新开始建构我的信念系统,我相信由此我会获得与以前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让心自由读后感


【篇一:让心自由读后感】

世间万物都是同一个生命的化身,万物本是一体的。我们本来都是纯粹的爱,纯粹的光,人的感觉不过是光感觉光而已!

人人都是镜子,万物都是镜子,都会反光,都能生成光的映像,每个人都可以从其他人或物里看到自己的存在!

当我的大脑接收到这样的信息之后,我便时常在周围的人事物中寻找属于我的那一部分。第一次有深刻的感觉,是通过前前看到了我内在的抱怨和嫉妒。那时,我们还都服务于土豆班,整理环境是我们的共同任务。但是,我的内心深处总会升起一个抱怨的声音:为什么又是我来做!她怎么总是那么拖拉!她怎么就看不到这里的混乱

这样的声音一直在我心底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我静下心来与前前,与我心底的那份抱怨连接。然后,我看到了我所有抱怨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自己的不满。我不满于自己的拖拉,我不满于我不能偷懒,我不满我所做的没被看见!

当我看到这些后,我的内心升起了一股喜悦与接纳。当我看清了自己内心的小伎俩时,我开始接纳前前,我知道,所有对她的抱怨,只是因为我还没有接纳我自己。爱,便从这一刻开始扩散,我知道我爱的不止是前前,更是我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我自己的影子,或者说,我可以在每个人身上看到我原本就有的和我期望能够拥有的。

我在林老师身上看到了很强的组织能力,统筹能力,精准的表达能力与分享精神;我在贝贝身上看到了那种对宝贝的爱以及对工作的热爱;我在青萍身上看到了清晰、逻辑、有条理、平衡、优雅等等;我在每一个宝贝身上都能看到爱与接纳!

在他人身上搜寻我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心更加的平静,更加的喜悦,更加的接纳原来我是可以这样的美!当我在他人身上看到了我,我便开始放下了我所有对人的评判,我了解了,所有对人或事的评判,最终都返回到了我自己的身上。当我在内心评判别人的拖拉时,同时也是在评判自己的拖拉,当我有情绪升起时,我会看到,这只是我还没有能力去接纳事件的发生,跟其他的人与事都没有关系。

不忘做评判;不受别人影响;不作假设;行动,尽力,投入,这四个约定从此进驻我的精神。我在生活中学习应用这四个约定时,我看到了我的另一个模式活在梦境之中!

在我的梦境之中,我给自己作了太多的假设假设我的生活是另外一种样子,拥有像林老师一样的统筹能力,能像青萍一样优雅,有条不紊假设我拥有所有我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优点。在我的假设之中,我常离开了现实,活在梦境里。虽然在这样的假设里,我也为自己积蓄了一部分成长的力量,但我看到,更多的时候,我是活在自己的梦里,别人的阴影里,那个实实在在的我并没有存在于当下。

不作假设,与生活面对面,是我人生的一大功课!我非常习惯没有事实依据的空想,也习惯于在自己的脑海里编造一切。因着这样的假设,对于人与事总是带着一份深沉的期待,如果事实不符合我的假想,我便陷入痛苦之中。

在人际关系当中,我常做出假设。我假设我是被接纳被喜爱的,这样我的所作所为就会朝着我的假设出发,我会假设出他人对我某些特质的欣赏,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已然没有了真实,也将自己所有的价值交付给了别人来评价。一旦他人做出的评价与自己的假设不符合时,内在便充满了伤痛我真的不好吗?我又做错了吗?

所幸的是,我已经看到了我内在的这一荒谬的模式,我看清了我的假设,看到了我所做的梦!我便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真实的想法:我这样做其实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我渴望得到更多的肯定及爱。我也了解了别人的想法并不影响我的价值,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真实的存在!

感恩遇到了《让心自由》,感恩我开始在生活中与自己重新订约,重新开始建构我的信念系统,我相信由此我会获得与以前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篇二:让心自由读后感】

首先感谢林老师赠予的这本《让心自由》,我反复读了四遍,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这是一本让人读了内心充满力量与智慧的书,让我一辈子值得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的好书,当我按照书上的四约去做去执行时,我感觉到当时我的那个当下是充满力量的、坚定的、强大的、是与自己全然在一起的,不受别人影响,不做假设,不妄作评判,那种感觉真得很好,很舒服,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情绪的主人,心灵上的主人!

当读到不妄作评判这一约时,我第一次认识到了语言的力量,语言是有能量的,书中引用希特勒的例子,他用语言激起人们的恐惧,霎那间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语言的影响力和破坏力。语言是把双刃剑,它能为你创造最美好的生活,也能毁掉你所拥有的一切,也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我们再也不能不重视自己的语言,善用语言,慎用语言。尤其是对孩子,记得小时候,父母总说我,不会说话,一说就说傻话,可能是从小就接受了这个信念,长大后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总觉得自己就是不会说话,一说话真的感觉很傻很傻,总怕自己说错了,让别人笑话,记得有一次老师提问时,我知道答案,都憋到嗓子眼儿了,最后还是没有勇气回答。还有一次,我参加工作了,那是一次有四十几人的会议上,当轮到我发表建议时,我只感觉头脑一片空白,明明准备好了说什么,但在那个当下,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不能很好的精准的表达心理的想法,这让我感觉非常痛苦,通过这本书现在我知道,每当我们听到一种观点并接受它是,我们就签了这一约,你的能量就被这一约吸走。我曾经签下的我担心别人批评这个约是这样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工作!通过书中的例子,与我自己的例子,我知道了语言的力量。不妄作评判,不评价别人,不评价自己,也不接受别人的评价,如果我想拥有自由、幸福的人生,我必将签下这第一约不妄作评价!以此不伤害别人,保护自己!

第二约不受别人影响,这一约对我非常的重要,因为我是一个特别容易受别人影响得人,别人不高兴是不是因为我?别人发脾气是不是因为我?别人伤心是不是因为我?总知感觉什么事都与自己有关,不能和别人的事情、情绪很好的剥离让我感觉非常的累,非常的痛苦,读了这第二约让我清晰的知道别人所做的事,没有一件是因为你去做的,他们所做的都是根据自己的信条、自己的约去做的,跟你没有半点关系!就算是别人直接侮辱了你,那也跟你没有关系,他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所发表的意见都是根据他们自己脑子里的约做出来的,所代表的只不过是哪个人自己的感觉、信条和观点而已。别人的言行只与他们自己有关,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从这一约也让我感悟到我的生命只与我自己有关系,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我要学会为自己的生命承担起责任!

第三约不作假设我觉得我们生活中的矛盾、冲突都是从作假设开始的,因为作假设让我们对人、对事,造成了误解。我们相信我们作的假设都是真的,尤其是夫妻关系,我们假设伴侣应该知道我们的想法,我们的需求,当他们没有做到时我们感到很失望很生气,由此矛盾便产生了。我们并没有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感知它们,而是通过假设来认识事物,我们通过作假设来满住自己的求知欲,我们用假设来代替自己和别人之间的沟通,作假设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事物本来的样子,看不到事情的本质,自己欺骗自己,当作的假设与事实不一样时,我们痛苦、生气、抱怨,属不知我们所有的这些负面情绪都是从作假设而来的。如果我们能停止作假设,多问问题,多去核实,让自己不再有疑问,我们就可以和别人的沟通变得清晰,我们将不再自产情绪的毒药来伤害自己伤害别人。

第四约行动、尽力、投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管做什么事你都能尽力去做,只要你尽了力,你就能活得充实快乐,对生活充满激情。这一点让我非常有感触,当我尽力地去做一件事并与自己那个当下在一起时,我感到非常得愉悦,非常的有觉知,那种感觉真的是妙不可言,做事尽力投入将成为我的新约,也将成为我的习惯。

以上就是我读到让心自由的一点点感悟,对于整本书来说,这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我还将继续学习,了解它的微言大义,尽力用四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行动。感谢遇见此书!

【篇三:让心自由读后感作文】

每个人都有一个过去,也因此遗留下了一些不为人知或不可为人知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常常令我们感到不自在,使得我们不得不隐藏了自己。不愿看清自己,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为了可以适应现实生活,暂时远离痛苦,我们变得爱自欺欺人掩饰过去,逃避未来,只是得过且过,因为要看清自己总令人心生畏惧,这是一件既麻烦又困难的事情。

为了自在,首先要不自在。

拿到《让心自由》这本书,自由二字并未立刻植入我的心里,只是看了一个开头便放下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的心对自由有一份深埋已久的渴望,然而似乎又冲动不起来。那为何既是渴望又似乎无动于衷呢?在那一刻,我并未深思与探究,而且像是有一种本能的意识,竟然不自觉地把这事给放下了、不提了、忘记了、过去了。

直到一天,突然发现:我很不自在,发生了很多事情,不是没做好,就是忘记了什么事情,事情又多又繁琐,而且一团糟,感到很累、很烦、很苦,想哭又哭不出来。我有了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当一些事情是你无法回避,会感到不自在,而且必须直面时,在你克服了每一个不自在后,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克服了不自在是这么自在的一件事啊!比如,要做一件事,想到了,是用笔记本记下来呢,还是只是记在脑子里呢。显然,记在脑子里来得容易,而用笔记下来,可就麻烦了,既要拿笔纸,还得写。通常,这时我们会习惯了先记在脑子里,或者回头再记回本子上,不就是这点事嘛,不会忘记的。这是一种假设,可能会记住,也可能不会忘记,而事实上很多情况下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不作假设你可以绝对记住,然后全心全力地克服各种麻烦,用本子记下来,放在你可以随时看到的地方,确保你可以及时准确地完成这件事,那么你一定可以从不自在中获得自在。

最近,发生了几件事情,刚好把我的心拉回《让心自由》这本书中来。我说说其中两件事,恰巧是去培田的一前一后。

在去培田的前几周,为了恢复体力,备战明年初的马拉松,我开始了跑步。不料,在去培田的前几天,旧患复发:右膝盖因为负担过重,开始酸疼,在之前的训练中因此而中断过一次。之后几天,一直不见好,开始有些担心,真怕影响了培田之行,更影响参加明年的马拉松,直到去了培田后心依然悬着。或许是因为在培田事情较多,这事在没有更多关注的情况下,坚持了几天。有趣的是,经过八九天的高强度行走,尤其是最后两天的连续爬山,结果却是右膝盖已经很多天不再酸疼,这令我恢复了自信。如果是在之前的那一次,或许我就会放弃继续练了,因为那时我真觉得我的腿以后不能再跑长跑了我给自己作了个假设,在没有任何验证的情况下接受了一个假设的事实,也许只是怕酸疼而已,或者少了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其实我的腿还是棒棒的!退一步讲,就算不敢再练下去,好歹也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嘛!死也要死个明白,这才是行动力。

培田回来后,又有一件事使我不自在了几天,中途还差点想放弃呢!不过,行动、尽力、投入之后我却感到无比的自在。一张收据引发的纠结。培田的一天,我支付了一笔钱,然后开了一张收据,回来后要报销却难住了我。收据上有两个付款记录:买辣椒的费用和买醋的费用,而我记不清哪一个是我付的,原因是我觉得我可以记得住,没有另外作记录;再加上买辣椒费用的记录写在第一行,根据我的经验,先付先写了,所以我觉得我付的就是辣椒的费用,而第二行只是顺带写上去的。经过核实买辣椒的费用已经付了,而我却不清楚到底我付的是哪一个,只好再去核实了。折腾了好几天终于在打完了第四个电话后弄清楚了,醋的费用才是我付的。尽管这几天感到不自在,又要打好几个电话,会很麻烦,还担心弄不清楚,但是事情总算清楚了,心里倒自在了些。

作假设,只是让你一时的自在,一旦事情包不住,将会有更多的不自在涌向你。不作假设,便需要去澄清或验证,事实上这是在看清你自己,所以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甚至会让人感到艰难。因此,只有尽心尽力地投入到澄清的行动才可以让假设真正地远离我们。

《让心自由》读后感--可悲的“驯兽式教化”


《让心自由》读后感--可悲的“驯兽式教化”

媛媛

最初接触到托尔特克的《让心自由》是在园长林老师的读书会上。林老师的精彩讲解和文章本身所具备的深刻内涵让我甫一翻开此书,便一发不可收拾,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字斟句酌的慢慢品读、慢慢体会。个中滋味如同品尝陈年佳酿,惟有浅斟慢饮,才能深刻的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觉醒的自我意识和有深度的人性的探索。

诚如作者所言,孩提时代的我们从来没有任何机会去进行选择:作为孩子,我们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没有机会选择自己内心想要坚持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母语,自己的父母,甚至是自己的形态。我们的学习方式便是“对大人所说的每句话,都深信不疑”。而“我们的笃信,使信条系统轻易地取得了对我们生活梦境的控制权。”因此,我们一直都在无意识地接受着这种“驯兽式的人的教化”,甚至于这种教化在当今的教育界里变本加厉,将学业生们驯化成教育产品,而我们不自知,甚至甘之如饴。含有“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便是在这种“驯兽式的教化”模式下所衍生出来的产物。

教育本质上担当着让人心净化,让人性进化的任务,是一个民族希望的所在;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的昌盛;教育的失败将导致国家的落后。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升学考试,把取得高学历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教师优劣、学校优劣的第一标准,这种由国家机制保障、全体国民都趋之若鹜的应试教育,深深误导了中国家长的教子观念,误导着广大学生的成才观念。大家盲目的遵从应试教育对人生价值的片面评断,以及极度地推崇此种“驯兽式的教化”。殊不知,这种盲从已逐渐地在降低着我们生命的高度,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驯兽式的教化”,施予者可以是我们周边每一个与我们的生命有联结的其他生命个体。也许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也许是我们的老师、同学、朋友;也许是我们的领导、下属;甚至有些时候是擦身而过、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他们都在充当着“施予者”的角色。他们肆无忌惮地对我们妄加评断,不加思索的发表他们对我们的意见,非要我们吸取他们的二手经验,甚至有时是第三手、第四手的不知道从哪来的固化的经验。当我们取得高分,乖乖地完成老师或者家长布置的作业时,他们会说:“嗯,真是个乖孩子。”当我们不眠不休,最终完成了领导所制定的指标时,他们会说:“嗯,不错,挺有能力的。”当我们赚取了很多金钱,给自己的妻子买齐了各种她心爱的化妆品和珍贵华服时,她们会说:“老公,你好棒啊,我最最爱你了。“是的,得到赞美,得到奖赏的滋味太过美好,美好到我们不敢去打破这种“虚假的梦境”。于是我们继续做别人要我们做的事。由于害怕受到惩罚害怕得不到奖赏,我们开始扮另外一个人,而这只是为了取悦别人。只是为了让别人满意。

是的,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接受教化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赞赏,我会给自己制定所谓的“完美标准”。这个标准会指导我究竟‘该如何表现才能被大家接纳’。可是事与愿违,在我勾画一副完美的图景之后,经常会发现它是那样的愚妄。最后,我慢慢的会总结出“我不完美”、“我无法被大家接纳”。是的,我是这样的不完美!每到此时,我童年的“教化生活”就会像播放怀旧电影般在我眼前一一掠过。

我是个女孩,出身在一个普通而特殊的五口之家。普通自不用解释,特殊的原因是: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的祖父曾经是当时国民党时期的一个小小军官。他的身上有些十分鲜明的旧式官僚主义作风,尽管在后期,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家遭受到“灭顶之灾”——抄家之祸,祖父依然那样唯吾独尊但内心高贵的活着。由于阶级成分的原因,我的父亲直到将近五十才被政府允许可以与“无产阶级”——农民出身的母亲结婚。而我就在父亲知天命的高龄才来到这个世界。我的出生是除了母亲之外,不被任何家人所接纳的。祖父祖母自不必说,一直怀抱着封建传统观念的他们在入土为安的那一刻仍在埋怨“我的出现”使萧家无后。父亲又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孝子,愚孝一生,直到现在可能还在抱持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信条。母亲对我的安慰自不必说,但是她的委屈、她的苦楚尽管已经百般掩饰,却仍然让我每时每刻都在深刻的体会——我的出生是如此的不合时宜。在这种环境下,也许是对生存下去的本能渴望,也许是对母亲的愧疚,我经常“彩衣娱亲”,做着很多看似滑稽,实则是为了减少祖父母对“我只是个女孩”的愤恨和遗憾的诸多行为。为了我的“乖乖女”形象,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和小伙伴们肆意地玩耍过。现在的我偶尔仍会梦到,七岁的我在老家的大堂,坐在祖父为我特制的“高椅”上,手上捧着艰涩难懂的古文,两眼怯懦而羡慕地看着外面嬉戏的同龄人。而当时强迫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祖父曾经说过他希望孙女可以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从小到大,我从未在外面的马路上打过赤脚,原因也仅仅是祖母讨厌脏兮兮的小孩。从小到大,上学时,我从来没有让父亲接送过我,原因也仅仅是父亲曾经说过他希望有个坚强的儿子。我无法成为“儿子”,所以我逼迫自己至少要做到坚强……

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驯兽式教化”下的所谓的“成功”的“作品”,但我已不再是我。也许我从未正视过我心里的这些伤疤,但是并不表示它不曾存在。可我该如何释怀?当看到文中提到“不要认定什么事都跟你有关系,它只跟说话的人有关系,所有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梦境、自己的心灵里;他们所在的世界和我们所在的世界完全不同”,我顿时有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是的,祖父母的遗憾,父亲的罪恶感,母亲的委屈其实都跟我无关。祖父母会遗憾是因为他们对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生了男孩才是传宗接代)的盲从,父亲的罪恶感源于他的愚孝观,母亲会委屈是因为祖父母将自己的遗憾,父亲将自己的罪恶感强加在了她的身上。是的,这些和我都没有关系。无所谓好坏,无所谓对错,我都会看到它,接纳它,但是那跟我没有关系。我是我自己的个体,我只需对我自己的梦境负责。我不用害怕,无需猜疑,更不会忧伤。

也许中国当今社会就目前来说很难去停止这种“驯兽式的教化”,究其原因是更多的人应该还没看到这种教化背后的可悲性。也许在这条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不被世人所理解的。而这本书我个人觉得是可以带给我们这种自我意识在逐渐觉醒和人性复苏者强大的内心支持的。十分感谢林老师在读书会上对此书的推荐和全新解读。希望我们都能向文中所提出的四约那样去活出自己生命的高度。

《让心自由》读后感--为了自在先不自在


《让心自由》读后感--为了自在先不自在

小学部小虎

每个人都有一个过去,也因此遗留下了一些不为人知或不可为人知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常常令我们感到不自在,使得我们不得不隐藏了自己。不愿看清自己,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为了可以适应现实生活,暂时远离痛苦,我们变得爱自欺欺人——掩饰过去,逃避未来,只是得过且过,因为要看清自己总令人心生畏惧,这是一件既麻烦又困难的事情。

为了自在,首先要不“自在”。

拿到《让心自由》这本书,“自由”二字并未立刻植入我的心里,只是看了一个开头便放下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的心对自由有一份深埋已久的渴望,然而似乎又冲动不起来。那为何‘既是渴望又似乎无动于衷’呢?在那一刻,我并未深思与探究,而且像是有一种本能的意识,竟然不自觉地把这事给放下了、不提了、忘记了、过去了。

直到一天,突然发现:我很不自在,发生了很多事情,不是没做好,就是忘记了什么事情,事情又多又繁琐,而且一团糟,感到很累、很烦、很苦,想哭又哭不出来。我有了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当一些事情是你无法回避,会感到不自在,而且必须直面时,在你克服了每一个不自在后,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克服了不自在是这么自在的一件事啊!比如,要做一件事,想到了,是用笔记本记下来呢,还是只是记在脑子里呢。显然,记在脑子里来得容易,而用笔记下来,可就麻烦了,既要拿笔纸,还得写。通常,这时我们会习惯了先记在脑子里,或者回头再记回本子上,不就是这点事嘛,不会忘记的。这是一种假设,可能会记住,也可能不会忘记,而事实上很多情况下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不作假设你可以绝对记住,然后全心全力地克服各种麻烦,用本子记下来,放在你可以随时看到的地方,确保你可以及时准确地完成这件事,那么你一定可以从不自在中获得自在。

最近,发生了几件事情,刚好把我的心拉回《让心自由》这本书中来。我说说其中两件事,恰巧是去培田的一前一后。

在去培田的前几周,为了恢复体力,备战明年初的马拉松,我开始了跑步。不料,在去培田的前几天,“旧患”复发:右膝盖因为负担过重,开始酸疼,在之前的训练中因此而中断过一次。之后几天,一直不见好,开始有些担心,真怕影响了培田之行,更影响参加明年的马拉松,直到去了培田后心依然悬着。或许是因为在培田事情较多,这事在没有更多关注的情况下,坚持了几天。有趣的是,经过八九天的高强度行走,尤其是最后两天的连续爬山,结果却是右膝盖已经很多天不再酸疼,这令我恢复了自信。如果是在之前的那一次,或许我就会放弃继续练了,因为那时我真觉得我的腿以后不能再跑长跑了——我给自己作了个假设,在没有任何验证的情况下接受了一个假设的事实,也许只是怕酸疼而已,或者少了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其实我的腿还是棒棒的!退一步讲,就算不敢再练下去,好歹也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嘛!死也要死个明白,这才是行动力。

培田回来后,又有一件事使我不自在了几天,中途还差点想放弃呢!不过,“行动、尽力、投入”之后我却感到无比的自在。一张收据引发的纠结。培田的一天,我支付了一笔钱,然后开了一张收据,回来后要报销却难住了我。收据上有两个付款记录:买辣椒的费用和买醋的费用,而我记不清哪一个是我付的,原因是我觉得我可以记得住,没有另外作记录;再加上买辣椒费用的记录写在第一行,根据我的经验,先付先写了,所以我觉得我付的就是辣椒的费用,而第二行只是顺带写上去的。经过核实买辣椒的费用已经付了,而我却不清楚到底我付的是哪一个,只好再去核实了。折腾了好几天终于在打完了第四个电话后弄清楚了,醋的费用才是我付的。尽管这几天感到不自在,又要打好几个电话,会很麻烦,还担心弄不清楚,但是事情总算清楚了,心里倒自在了些。

作假设,只是让你一时的自在,一旦事情包不住,将会有更多的不自在涌向你。不作假设,便需要去澄清或验证,事实上这是在看清你自己,所以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甚至会让人感到艰难。因此,只有尽心尽力地投入到澄清的行动才可以让假设真正地远离我们。

读后感799字:【自由】追求自由人生


和许多同龄人不同,我似乎天生就不会“享受”:不懂流行音乐,不认识好莱坞明星,对服装流行色更是一窍不通。在网络几乎取代了书本的今天,我却对读书情有独钟。那一缕书香,永远令我魂牵梦萦。

读了不少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歌德的《浮士德》。《浮士德》是一部悲剧。其悲剧意义不在于从书斋到爱情再到政治和事业的复杂情节,而在于人作为一个无从选择的生灵,被上帝和魔鬼所控制的近乎宿命式的悲凉。人只是个傀儡而已,绳索一会儿交给上帝,一会儿交给魔鬼。到底控制我们的是上帝还是魔鬼,又有什么实在意义呢?对于一只蚂蚁来说,死在大象脚下还是人脚下,有什么分别呢?人理应相信并尊重真理,但是如果真理是像石头一样握在谁的手中,那么它就不再是可敬的;倘若上帝以慈悲的名义占有我们的灵魂,那么我们应该向这位顶礼膜拜并接受它施舍的羽翼飞升天堂,还是牵着魔鬼的手义无返顾地下地狱呢?我想,这也是《浮士德》留给我们的并不难回答的问题。

自由自主的幸福生活是每个人心中的向往,《浮士德》也至始至终贯穿并隐约流露这个主题。浮士德与魔鬼签订契约,在皇宫荒唐地享乐无一不体现着他的追求。就在浮士德即将长逝的时候,还预言着自由自主的幸福生活,呼喊着:“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浮士德也在预言中得到了满足。依据契约,浮士德被光明圣母带上了天堂,好像一位为杀戮而生的将军被送进了养老院——全世界都为之兴奋,而他自己却活得像个小丑。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渴望幸福,但到达的方式不同。但我们应该坚信只有靠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争取到的才是最长久也是最弥足珍贵的,其他任何方式所带来的结果注定是一场悲剧。我想《浮士德》之所以成为传世不朽的原因也正是如此吧。

更多文章,请点击——作文大全

优秀读后感:让心飞翔


让心飞翔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书,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在阳光的照射下,如一片金色的光环在它的周围,闪闪发光。我轻轻的把书捧在手上,细细的阅读着,读着校长先生对同学们金子般的尊重

《窗边的小豆豆》以和蔼的口气像我们讲述了一个淘气调皮的孩子小豆豆,因为古怪的表现被学校开除,然后来到了巴学园一个由许多巴士组成的学校。在这里的学生都与小豆豆一样淘气,但是校长先生对待他们友好,教育他们许多道理,像他们的大朋友一样。巴学园的教育非常独特,善于因材施教,有许多能培养人好的品行和品性的游戏。小豆豆在这里茁壮成长着,后来因为战争等其他原因,巴学园关闭了。

当我读到小豆豆的妈妈得知小豆豆被退学后,她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小豆豆,而是把她带到巴学院去时,我的心被感动了,我看到了一位母亲是如何维护孩子们幼小的心田的,妈妈善意的谎言让小豆豆的心没有被退学这两个字蒙上阴影,而是心中仍然阳光明媚,无忧无虑。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师曾老师。那一次,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二年级小学生,对什么事都很好奇,和曾老师上的第一节课,我努力为这位新来的老师留下好印象。我把小手放好,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很快曾老师那如泉水般清脆、纯洁、温柔的声音就把我吸引了,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可是,正当我还在曾老师的朗读声中遨游时,一只脚把我带了回来,哦!原来是我的笔掉了!我把笔捡回来,可是,我再也进不了曾老师的世界了。我开始动来动去。我碰碰前桌,;拉他说话,不一会儿,又碰碰同桌,和他一起玩笔这时,曾老师发现我开小差了,她用温和的目光看着我,可我仍然毫无发觉,曾老师见了,又换了一个新招,她朗读的声音顿时高了好多,我吓了一跳,连忙坐好。现在想起来,终于明白了曾老师当时的良苦用心。曾老师为了维护我幼小的心田,不在众目睽睽之下叫出我的名字,而是用眼神,用声调来提醒我,让我自己纠正错误。曾老师像小豆豆的妈妈一样维护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一直有尊严的活着,使孩子们的心灵永远纯洁无瑕!

希望每个大人都能理解孩子,让他们的心飞翔,就像一只纯洁的小鸟一样,永远快乐的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展翅飞翔!

《名人传》读后感800字:直面人生


那天,寒雨纷飞,天昏地暗,于是我拿来了《名人传》消遣时间。不料,故事内容把我深深地吸引住,无法自拔,更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

《名人传》乃出自于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笔下,是一部激发人上进的文学名着,它叙述了三位伟人的一生:德国作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但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中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

这部名着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贝多芬的故事。这位音乐大师是在那鲜为人知的困境中磨练出来的。他的一生饱经磨难,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摧残,然而正是磨难造就了他的伟大。他的童年可谓悲惨。当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音乐天份后,便常用暴力逼他学音乐,把他关在屋子里练小提琴,从不顾及贝多芬的感受。在贝多芬16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他的父亲也因此成了一个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全都压到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气变得暴躁古怪。但他却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了。当他沉浸在音乐和成就带来的欢乐时,他却耳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痛苦,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地抗争,使他的音乐更上一层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更是写下了不朽的《欢乐颂》……

这就是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可说是一部史诗般壮烈的悲剧。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的悲惨人生到老年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给世界创造了快乐!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对自己作一个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磨难也经常阻碍我前进的道路。但与贝多芬相比,我那小小的挫折好比大海里的一粒沙子那样渺小。有好几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为此,我总是躲在家里大哭一场,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甚至自暴自弃。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十分幼稚。为什么我不能勇敢地站起来,直面挫折?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谢上苍给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的机会,好让我拥有更大的勇气向前迈进。

现在,我每次听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等名曲时,都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随着旋律的起伏而震撼、感动。贝多芬大师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人类社会。他让人们铭记于心的是久传于世的乐章。

在《名人传》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今后我会直面人生,去谱写与凡人非同的命运。

《让爱自由落地》读后感200字


又失眠了

很羡慕书中的爱情,明知道是小说,是故事,却还是忍不住落泪

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在心底涌动。

既然嫁不了所爱的人,那么一定要嫁一个对自己好,令自己感到安全、温暖的人,不然太委屈了

很多时候,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干嘛!

很多时候很羡慕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底一辈子要经过多少风风雨雨,才能安静地,自在地和相伴一生的那个人牵手度日。

如果可以,真希望等到三十岁的时候,父母安好,有一个疼爱自己的老公,有一个可爱的像蜡笔小新一样的孩子,有一份工资不高但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似乎这一切都是如此的平凡,可却好难

曾经在那个杨柳依依,柔风明媚的下午,我笑着跟朋友说了那样一句话:如果有一个男人,为你弯下腰,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嫁给他吧!

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找个好人就嫁了的后果是什么样的呢?害怕,迷惘,想不顾一切地逃开

很多时候,很多瞬间,真想一夜白头

笑面人 读后感1500


《笑面人》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与《克伦威尔》、《莎士比亚论》同称为雨果的“英国三部曲”。小说以英国17世纪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后黑暗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是一部历史题材的传奇性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个笑面人,像是一个戴了面具的人,看起来他无时无刻都在笑,他叫关伯兰。关伯兰是英国上议院以为力主共和的勋爵的儿子,父亲被迫流亡国王,他被人“奉国王之命”卖给儿童贩子。他的人生也因为这些儿童贩子而和常人大有不同,从外貌开始,儿童贩子在他的脸上做了手脚,给他来了一场惊世骇俗的手术,在他睡觉即是被麻醉的时候。他们用一些工具把当时只有两岁的艾伯兰的嘴角扩张到耳朵,眼睛、鼻子、耳朵也都被改造了,他们让他看起来好像永远在笑。因为这样被改造的孩子将是他们赚钱的工具,而且孩子长大后都会以为自己天生丑样,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手术。

在关伯兰十岁时,儿童贩子们匆忙逃离英国,把他抛弃在海边的冰天雪地里,于是便开始了关伯兰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从他的思想开始,开始他重要的思想塑造。当然,那些人贩子出海后遇到种种困难和多次的死里逃生后因船身进水在平静中的黑夜中归于大海,留下了今后关伯兰生命第三次转折的证据——他们对艾伯兰的罪恶。

关伯兰在雪地里跋涉,排除那些理所当然的危险,他总共见到了三样东西:绞刑架上男尸、雪地里的女尸还有女尸身上仅有气息的女婴。他在自身不保的情况下救了女婴黛娅——他未来的妻子,因那场暴风雪,黛娅是瞎子。他们被善良的江湖医生、流浪艺人乌苏斯收留长大,他们叫他为父亲。乌苏斯自称哲学家,是一个厌世者,只有一个朋友——狼,奥嫫。乌苏斯教授了关伯兰一些知识和他的哲学思想,也教授关伯兰和黛娅一些文艺上的技艺,他们以卖艺维生。关伯兰因为他那畸形的面容在街头卖艺中大获成功,被称为“笑面人”。

关伯兰和黛娅之间有纯真而热烈的爱情,他们是般配的情侣。关伯兰丑得可怕,黛娅美若天仙,关伯兰外表阴暗,黛娅内心阴暗,但他们却是彼此黑暗中的蓝天。因为黛娅看不见,看不见关伯兰的丑陋,同时黛娅又看得见,她看见了关伯兰的美好善良。他们很幸福。

一直到那个人贩子们留下的证据被找到,一直到关伯兰的身世被查清,他恢复了勋爵和上议员的身份,并且要他和女王的妹妹结婚。即在恢复爵位参加上议院讨论时,他发表了激昂慷慨的演说,为挣扎在水深火热的贫困线上的劳苦大众呐喊,遭到了贵族们的耻笑。他痛心疾首之余,抛下一切去寻找他的亲人,然而,此时,黛娅已奄奄一息。在关伯兰被“请”去当勋爵的时候,黛娅以为他被处死,心灰意冷并生了一场大病,最后在关伯兰的怀里香陨,关伯兰,也死了,为追随爱人脚步而自杀。

又是一个悲剧,像《巴黎圣母院》一样,丑人都在爱人死后自杀了。

关伯兰的一生,就画上了句号。

看这本书,看到了不只是关伯兰的一生,能让你想到不只是这些故事的梗概,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多,然而,我却写不出来。

其实,这本书里,我最喜欢乌苏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睿智善良的人,如果没有他,关伯兰的人生会在他十岁的时候就被画上句号了。

还有一些有趣的人儿,关伯兰同母异父的哥哥,一直是贵族,和其他贵族一样过奢侈的生活玩风花雪月的游戏愚弄贫苦的人们,却有着和其他贵族不一样的善良和正直,他保护关伯兰,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耻笑关伯兰的演说的贵族。乌苏斯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他是一个水手的装扮,乌苏斯说“真遗憾他不是爵爷!要不然,他肯定是个了不起的恶棍。”他是爵爷,也很了不起,但不是完全的恶棍。

当然有趣的人儿还有公爵小姐,美丽,也和普通的贵族小姐不一样。她太无聊到与众不同,居然说爱上了关伯兰,然后在关伯兰身世揭晓之后将成为其丈夫的时候,又厌恶起关伯兰来。这小姐。处于社会高层的小姐,只要情人。

笑面人读后感


【篇一:笑面人读后感】

我读了《笑面人》这本书以后,给我的感触很深,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格温普兰是林诺爵士的儿子和爵位的继承人。他从小被国王卖给了儿童贩子,脸上被塑造出了永恒的微笑,成了宫廷阴谋的牺牲品。流浪人哲学家于苏斯收养了他和瞎子女婴帝。在颠沛流离卖艺生涯中,格温普兰和帝产生了真挚的爱情。格温普兰后来重获财产和爵士头衔,并进入了上议院。他痛斥贵族的荒唐的行为,笑声淹没了议会。

这些可恶的儿童贩子把孩子们可爱的脸造成了畸形,在原本可爱的面孔上做成又可怕又怪异的容颜。这都是为了一项宫廷的巨大阴谋,这些无辜的孩子们成了牺牲品。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牺牲他人,宫廷阴谋不会成功的。我明白了什么是小人得志,这种行为是自私的,不可学习。

【篇二:笑面人读后感】

海面不会永远风平浪静,日子年复一年总是出其不意,原以为就这样碌碌无为走完这不短不长一辈子以为生活已成定局。

这一天格温普兰被丢在荒无人烟的海岸边,他唯一的信念就是生存,就像那个写着他身世的漂流瓶一样只想找到一个靠岸。捡到一个躺在雪地里的盲女孩叫蒂,经历无视黑暗和危险还有那冷漠的人心。于苏斯是一个街头艺人,流动的石块不会生苔所以流动的产业也不会生财。收留了格温普兰和蒂带着他们一起漂泊在各地。格温普兰有着一张动过特殊手术让他看起来一直在笑的脸,这让他在舞台上获得了不少笑声当然还有不少钱。两人长大后,有着让人看了就美好的脸的蒂和丑陋无比只会让人发笑的格温普兰相爱了。后来有人发现了格温普兰真实的身份爵士,当他站在议会上提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贵族的肮脏后回到了于苏斯和蒂的身边可惜蒂已经奄奄一息,最后格温普兰选择了死亡。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会变成一个有思想的废物,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于苏斯给不了格温普兰和蒂很好的生活,却用自己所知道的不断教育着两人。就算很多事他开始力不从心很多事都仅仅停留在脑海中不能变成现实,他都愿意始终让两人明白时间最真的道理。他看似凶悍强硬却内心柔软。蒂看不见,格温普兰很丑陋,他们之间很遥远有跨不过去的距离,是美与丑的鸿沟。但是蒂看不见,是啊因为她看不见所以她只知道格温普兰的善良和正义。正是因为看不见,才能看见这世界难得的公平。那时社会有阴暗也有美好,而于苏斯是这个社会皇权阴谋的产物但又恰巧是美好善良的代表。

如果丑陋是不见底的深渊,丑陋的人是悲天悯人的毫无归宿。那么最后丑陋的人也找到了爱的归宿,深渊也有了踏实的平地。可惜事不完美,最终还是难逃社会灰暗和世事无常,选择了死亡。

【篇三:笑面人读后感作文】

他的脸笑,她的心不笑。不管他做什么,希望什么想什么,只要他一抬头,观众就会看见他狂笑。《笑面人》的扉页这样描写主人公关伯兰。关伯兰的脸被塑造出永恒的微笑,成了宫廷阴谋的牺牲品。掩上书不难想象那张微笑抑或大笑着的脸。心里掠过一丝悲凉。那是个罪恶的社会,黑暗的社会,它碾碎了一切的纯真与善良。让人感到悲,而且愤。

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个笑面人,像是一个戴了面具的人,看起来他无时无刻都在笑,他叫关伯兰。关伯兰是英国上议院以为力主共和的勋爵的儿子,父亲被迫流亡国王,他被人奉国王之命卖给儿童贩子。他被人做了手术,嘴角一直咧到耳后根,看起来一直在笑,所以被称为笑面人。

他的人生是灰暗的,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她黛娅。黛娅不在乎他的外貌,因为黛娅是瞎子。正因如此,黛娅才看到了关伯兰内心的善良。但是,他的身份曝光了,他成为了公爵,他有了美若天仙的未婚妻,他离开了黛娅。他想融入家庭,变得成功。但,只一天,他便体会到了家庭的虚伪和宫廷的黑暗。他的未婚妻是那么的讨厌他,她的哥哥在与他相认的第一天便提出与他生死决斗。他认清了,他想回到他可爱的黛娅身边,但已经完了,最后,他与黛娅一起死在了海洋中。

又是一个悲剧,像《巴黎圣母院》一样,丑人都在爱人死后自杀了。关伯兰的一生,就画上了句号。

作为当代人,虽然生活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所无法企及的,但其中关于人心的善与恶,爱情的真与假,却是人类永远的话题。物质虽丰富了,但带来精神世界越匮乏。在当今把握这些敏感话题,敏感生活时,小说一直并将永远给予我们启示。

在这个沉默的年代,用我们的善良唤醒沉睡的感情。让我们象奥嫫一样久久嗷叫。我想奥嫫是在呼唤黎明,呼唤一个温暖的黎明。

【篇四:笑面人读后感】

永恒的笑容,对一个人的肩膀来说是太过沉重的负担。

题记

贵族的后裔格温普兰从小落入人贩子之手,他们在这个孩子的脸上做了毁容手术,那一副微笑的面具从此遮住了他的悲伤。

切开嘴巴,割掉嘴唇,去除牙肉,在雕刻家深沉有力的刀子下,产生了神灵赐给人类一件消除烦闷的礼物。无论他的心底凄凉如坟墓也罢,看见他的人都会捧腹大笑。

狠心的人贩子为逃避法律的严惩,将他抛弃在波特兰海岸。他赤脚在这块冰凉的土地上奔跑,绞刑架在眼前掠过,乌鸦凄哑的叫声融入黑暗,薄薄的烟雾笼罩着地平线,年幼的孩子迷失在风雪肆虐的荒野。

好心的江湖艺人于苏斯在浓重的夜色下把门前衣衫褴褛、瑟瑟发抖的男孩带进自己破烂不堪的屋舍,并同时收养了他从雪地里捡到的瞎子女婴蒂。他们在这位阴沉却仁慈、刻薄而宽厚的老人的关爱下长大成人并产生了纯真的爱情。他们携着手四处卖艺,四海漂泊,收到了所有观众的喝彩和鄙夷。黑暗和笑声中,蒂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快乐;光明和笑声中,格温普兰感受痛彻心扉的悲哀。

在悲惨的童年重见天日后,格温普兰重新获得了爵士头衔。他在议会上严正痛斥贵族阶层的罪行,有力抨击社会的罪恶,却引来了讥讽和嘲笑。

他始终都在笑。他浑身痉挛,使出巨大的力气想要流露出悲哀的表情,但那副龇牙咧嘴的面具却剥夺了这仅有的权利。眼底盛满了最深沉的痛苦,却带给他人疯狂的戏谑和欢乐的狂澜。

美丽而又灿烂的笑容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然而,若是有一天,当笑容只是脸上的一张面具,无法改变,难以摘下,它便无法展示此刻的愉悦,表达心中的幸福。难过了就应该哭出来,开心了就一起欢笑着。空洞苍白的微笑只能化作悲哀,用最为形象、最为生动、最为具体、最为传神的画笔,在那早已满目疮痍的脸上,一笔一划地勾勒出更尖锐的疼痛。憎恨、沉默、愤怒、绝望,世间最悲哀的笑容,就在格温普兰的脸上。

最终,格温普兰离开了那个不属于他的生活,回到了自己的伙伴中间。奄奄一息的蒂在他的怀抱下微笑着离开人世,格温普兰在哀恸下跳海自杀,此刻他终于可以不再微笑了。

他最苍白的笑容埋葬了他最悲哀的命运。

【篇五:笑面人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在家读了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笑面人》,感触颇深。

小说的主人公格温普兰本是英国上议院议员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但是国王由于不可告人的秘密将其贩卖给人贩子,人贩子残忍的在其脸上做了毁容手术。从两岁起,格温普兰就跟着这些人贩子到处表演。从他十岁开始,为了逃避法律的惩处,人贩子狠心的将其抛弃在一座孤岛上,但是格温普兰却坚强的活了下来,并且救了盲人女婴-蒂。一个善良的流浪汉救了他们,从此他们到处漂泊,格温普兰和蒂之间也逐渐产生了纯洁的爱情。当格温普兰的童年历史重见天日时,他获得了爵士的头衔,但是他却无法在肮脏的上流贵族社会生活,他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但不幸的是,蒂已奄奄一息,最终离开了人世。悲痛欲绝的格温普兰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痛恨,去追寻他的爱人了。

《笑面人》这部小说是对当时贵族社会的强烈抨击,作者借助格温普兰的嘴道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心声:没有贵族的社会终有一天回到来!其实格温普兰的遭遇是包括作者在内很多人们的经历的缩影,格温普兰坚强的活了下来的事实印证了广大劳动人民的顽强,告诉了统治者劳动人民是不会屈服于暴政之下的,但是格温普兰和他爱人最后的悲惨结局也同样表明了在当时的社会下,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这个社会是吃人的社会,无法让人民活下去。而流浪汉的形象和格温普兰的反抗却在暗示着这个黑暗社会还蕴含着一线希望。另外文中对安妮公主的细致刻画也是令人称道,同时具有很深的意味,安妮公主的心里变态和格温普兰的生理变态在两人的对话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女王的形象也同样说明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人贩子的表现正是这个社会丧失人性并对在这种社会生活下的人们的最直接体现。

这部作品是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完成的其进步性就在于否定了封建社会,提倡一种平等和睦的社会,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也正是其思想深度之所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与愿望也正是为广大劳苦人民之所想设计了蓝图,也为后来的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广潮奠定了基础。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

我在这里强烈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希望你也能和这位文学巨匠近距离接触,去丰富我们的生活!

【篇六:笑面人读后感】

看过雨果的《笑面人》和《悲惨世界》,会发现自己比较直接地了悟文学和人生的一个相对宏观的形态。

遍布警句,这让我对未看过的雨果其他著作充满神往。

我不记得看过几遍《笑面人》,一些语句和情节的片段会在有时突然想起,或有感慨,然后回头面对自己相对平静平稳的人生。而人生是什么样子,应该如何度过,应该怎样保持相对的平衡,在人和人的肩膀间生存而又不失愉快、获得众多原先的渴望,获得众多原本懵懂迷茫的自己未有的智慧,多读书,读好书,用清醒的头脑去不倦汲取书中的精髓,并把这些无形的维他命变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用于指导行为,使自己变得明慧,逐步脱离愚昧。

想到这些,觉得再多读几遍此类书籍,再多些怀想才是应该。

毕竟我离明了世事的距离还远。

一个爱情的悲剧,而悲剧喜剧,也仅是流于表面的不费力气的断语。在爱的时刻,所获得巨大的喜悦;在别离的时刻,忧伤与怀恋仿佛给人要安上翅膀,拖曳着沉重的身体飞向想往之地;在诱惑面前如风中烛火,思绪飘摇不定;在人生惨剧的深渊顺应轨迹,半推半就的坠落,而坠落是不是真的一众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还是消极的逃避。

格温普兰的一生自开始即是悲剧,在低沉又迟缓的交响乐的布衬和满是恶意的催命意味下,一个人用当时微小的心愿做出了后来回首纵观十分了不起的事情。而这个当时几乎是顺手裹来的女婴,给了他一段飘浮着梦幻泡泡的朴实爱情。穷有穷开心,而在金钱、权势、美色和自己认为有的爱情面前,谁也要向前倾倒。正因为这符合人的常性,所以悲剧变得自然了。自然的悲剧,究其所以,很大的程度是各人的欲念恶意汇聚,终于反转成各人不得不亲尝的苦果。哭了笑了,爱了离散了,最后心灰意冷,最后各人也都绽出人性的光华,是表面的悲剧,而内在却也有大喜和得到的意味。人人哀恸,却也最终都平静了下来。

人生无非如此。一齐手拉手,跳完一曲圆舞曲,而后可有换了舞伴重新再来?

【篇七:笑面人读后感】

重读法国雨果的世界名作《笑面人》是为了给儿子营造和精心编织的读书氛围,好让儿子能戒了电视,迷上书的世界。

儿子被我万分沉迷精彩书世界的专注和不断发笑或紧锁眉头或叹气跺脚的陶醉所感染和好奇,也拿起另一本书《十日谈》看起来。我和儿子同时缩在沙发里,紧挨着身体,却各自进入了自己的书世界,各自为自己书里主人公命运的跌宕起伏而笑着、痛着、急着

再一次阅读《笑面人》,故事的内容更加清晰。不再是年少时打发时间的一个精彩故事。而是鲜活的生命、真实的生活残酷、逼真的世态炎凉、极致的爱情、腐败的官场、肮脏的上层社会令我感慨万分,思绪纷飞,很想落笔写点什么,只是又觉得落笔就如活生生剥开伤口,让人鲜血淋漓,疼痛万分!

翻开记忆的封面,格温普兰穿着满是补丁、结着冰的黑色外套、手上沾满了攀岩时被石头、峰尖、花刺划破的鲜血。赤着脚在雪地里、悬崖边、森林里、海湾边拼命奔跑、爬行、滚越的凄惨而悲壮的一幕像定格在脑海里。它深深地刺痛了我,更触及了我心灵深处最柔软最敏感的痛楚。我常常想,如果这个孩子是我的,那么我是怎样的心痛如裂和肝肠寸断?那幼小的生命承受着命运怎样的肆虐和残暴?想着想着我忍不住紧紧抱紧身边的儿子,告诉他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他和那些从小遭受命运戏弄的悲惨儿童来说是天堂和地狱之别呀!儿子也被格温普兰的苦难经历震撼了,他稚嫩的脸一下子也严肃起来。用力点了点头!

《笑面人》唯一能让我在疼痛中暂时释放神经、含笑的是善良、智慧、嫉恶如仇、有着古怪性格的哲学家于苏斯:接受用拒绝来表达;爱怜用谩骂来完成;教育在抱怨包着厚爱、实践包着心疼中进行。让我在主人公的命运最绝望时也因有了于苏斯这位老哲学家而忍不住发出疼痛希望的笑声!

《笑面人》最让人感动温暖唯美的是格温普兰和蒂的爱情。奇丑无比的笑面人格温普兰在雪地里感到最绝望时是蒂的哭声给了他生的希望;而奄奄一息、即将冻死的不到一周岁的蒂是当年才十岁的格温普兰救了她。他们从那刻起彼此就是彼此的幸福,当美貌如仙女的瞎子蒂用手触摸到丑陋不堪的格温普兰的额头时,蒂感到她触摸到了上帝。她顿时整个脸生辉,看不见的眼也顿时有了光明,而此时此刻格温普兰也感觉得到了上帝的恩宠!他不再为自己成为儿童贩子所作的艺术品而被毁容自卑痛苦,他心里充满了幸福、希望和温暖。

当格温普兰被迫离开蒂的日子里,蒂失去了生的希望,当奄奄一息的蒂重遇格温普兰,蒂渴望活着。然,上帝可怜蒂的凄苦,带走了她。格温普兰含笑跟随蒂而去!爱是什?爱只叫人生死相许!在格温普兰和蒂的爱情中,他们是彼此的全部,他们的爱情真挚、纯粹、唯美。幸福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简单!因为拥有彼此就是满满的幸福,就如拥有了上帝和全世界!贫穷、奔波、饥饿、寒冷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题,这些只能使他们更加依赖对方,彼此更加缠绕。如此纯洁无暇、至情至深的爱情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已不足踪影了

【篇八:笑面人读后感】

读书,现在很长时间没有静下心去读了。那些书就放在书橱里,抬眼与它们相视,好像是我的装饰。有世界名著,也有古典名著,客人见了,都不由得赞叹一番,我心里却十分惭愧,毕竟自己没能静心读几本。

在参加读书活动时,我首先选择了法国雨果大师的《笑面人》,厚厚的一本。看来需要一份坚持,花费一些时间去阅读。以往读书,只是快读,以读得数量多少为荣,没有做到精读,细读。现在真正安下心,以一种全新的方法,边读边写点读书笔记,让自己进入书中,与主人公一起悲欢。

于是找到一个本子,一边读书,一边写笔记。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

这样的阅读,对于《笑面人》里的故事内容,思路逐渐变得清晰。一些难记住的人物的名字,一些特殊的时代背景也在边读边写时,理顺清楚。

这样的阅读,从大师笔下的哲学家于苏斯流浪开始,一位老人,一只狼,一辆小车,使我们一开始就对大师描述的下层社会生活的有了初步认识。

等到格温普兰出场,大师却用了近百页的篇幅描写一艘船,载着逃亡的罪人在海上,与风暴、海礁搏斗,求生的欲望,描写的惊心动魄,一度使我产生错觉,难道这本书就是抒写这些人如何逃难的经历?直到这个章节结束,放进海里的漂流瓶,藏着惊天秘密的瓶子漂走,是关于这群人刚刚抛弃的那个孩子得身世秘密,也为他的磨难生活开了一个头。

那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大师没有急于想我们描述他的外貌长相,又是埋下一个悬念,单从他的穿戴上看就可怜至极:满是补丁、结着冰的黑色外套、攀爬岩石时被石头划破的手满是鲜血。赤着脚,在雪地里,在悬崖边,在森林里,在海湾边拼命地狂奔、乱跑、摔倒了就爬行。生的渴望促使他忘记恐惧,忘记寒冷,尽快找到有人烟的地方,才有生的希望。即使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善良的孩子还是救了一个失去母亲的女婴,紧紧用自己惟一的衣服裹住,自己光着上身,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后来,他被好心的流浪人于苏斯所收养。从此,他(格温普兰)就跟着于苏斯到处卖艺。期间他与那个被救的女婴,盲姑娘蒂之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后来格温普兰的身世被发现:他是一个爵士的后代,从小就被卖给儿童贩子,被迫动过毁容手术,嘴角一直咧到耳根,因此始终像在怪笑一样,成为可怕又可笑的笑面人。格温普兰会重新获得爵士的头衔,成为英国上议院议员,并且必须和女公爵结婚。而在这之前,这位女公爵狂热地追求他,当然是不知道他现在的情况。因为地位改变,翻脸无情。笑面人在上议院一次会议上,讲述人民的苦难,却被侮辱、轻蔑和嘲笑所包围。痛斥了贵族罪行后,他去寻找心爱的人,这时蒂已经病得奄奄一息,悲惨去死去,格温普兰悲痛万分,结果投海自杀。

文章从最底层社会凄凉的生活写起,格温普兰的悲惨遭遇显然是社会造成的,无论是封建体制还是资产阶级体制,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贫穷始终无法摆脱。

虽然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怪物,可是蒂却认为他是天上的神仙。蒂说:长得丑,这算得了什么?做坏事才叫丑。格温普兰只做好事。所以他最漂亮。作品歌颂了真正的爱情,歌颂了普通大众善良的心。对那些丑恶的上层社会,极力批判。

小说具有时代特色,虽然以凄凉悲惨收尾,但其具有的精神穿透历史,穿越国界,至今令我们喜爱。

作为当代人,虽然生活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所无法企及的,但其中关于人心的善与恶,爱情的真与假,却是人类永远的话题。物质虽丰富了,但带来精神世界越匮乏。在当今把握这些敏感话题,敏感生活时,小说一直并将永远给予我们启示。

那就是爱的主题,爱的真谛!

相信《《让心自由》读后感--镜面人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直面人生的困惑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