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论语 > 地图 > 读书笔记论语

读书笔记论语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论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800字。

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一篇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你知道读书笔记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800字",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论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800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我看来,善于自省的人,即不容易一错再错,也不易固步自封,其好处是不言自明的。

在如何自省方面,曾子给出的答案是三省,也就是从三件事上多次进行自我追问,其一,做事,其二,做人,其三,做学问。首先要反思自己办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其次是要反思做人,自己是否诚信,答应了人家的事情,有没有说到做到……最后就是反思做学问,推及在工作中就是反思自己是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一个善于自省并能及时行动的人,将会有大作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这是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职责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高尔基说: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能够每时每刻做些有意义的事。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读后感·时间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一样。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明白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生命就有意义。

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这两句话的指导意义是浅显而又深刻的。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患者将自己的生命托付于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回报这份可贵信任的方式,一方面就是要在每一次出诊、救护的过程中尽心尽力,又好又快、争分夺秒地完成救治。另一方面,要在素日学习积累中不断用新知识来升级自己的技能储备库。

守护生命,健康所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为实现健康中国而不懈奋斗。作者:庄红军

HDh765.com更多读书笔记编辑推荐

《论语译注》读书笔记及读后感3000字


《论语译注》读书笔记及读后感3000字:

“你把自己变成了蜡烛。在黑暗的心脏,你微弱但顽强的光辉在四面的飙风中艰难地闪耀”这是鲍鹏山在其诗集《致命倾诉》孔仲尼篇的话。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硝烟四起,孔子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致力于自己的的理想与抱负,立志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表现出了一种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他是乱世里的光与希望。

《论语》是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著作,通过阅读《论语》,穿越时空,我们与这些春秋儒士对话,去认识这样一位伟大的老师,去认识这样一群独特的学生,去聆听他们那响彻千年的吟唱。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他当晚死去,都可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年少即有志向,“学”,不仅仅是启蒙之学、谋生之学、谋仕之学,更是贯穿世间一切的真理,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他是执着的,仁义的,谦逊的,乐在其中的,同时,他又是痛苦的,悲伤的,奋进的,他在《论语》里的每一句话无不体现着他的感情与思考,他带领着他的学生在一条旷古之路上奔跑。

阅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孔子注重君子、仁德、善良、礼仪、忠信、六艺,主张克己复礼,崇拜着尧舜禹这样的上古君王,一直以周公旦为心中的榜样。孔子生长的地方——鲁国,在西周时期为周公旦的封地,是周公旦制定了周礼,鲁国自然礼仪盛行。孔子三岁丧父,由年轻的母亲颜徵抚养长大,《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儿时游戏,常常摆设俎豆等祭器,模仿祭祀的礼仪动作,可见,孔子儿时即对礼仪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他后来在礼仪上有所造诣奠定基础。孔子坚信周礼的社会是和谐的,是美好幸福的,是人人礼让友善的,是秩序井然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东周的礼崩乐坏,诸侯僭礼,是仲尼所无法忍受的,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所以,他反对国与国之间的征伐,反对诸侯对周天子的不敬不忠,“卫灵公问陈(阵)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孔子也十分强调美德,有着一定的道德要求与行为规范,而他自己也付诸实践。《论语·乡党篇》有言:“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孔子主动为没有人负责收殓的已故朋友料理丧葬。“(孔子)寝不尸,居不客”、“(孔子)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孔子)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孔子)不拜”,这些行为都体现出出孔子的儒雅与人格魅力。《论语·里仁篇》中,孔子又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仲尼认为住的地方,要看仁德才好。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假如立定志向实行仁德,总没有坏处。可见,君子当如此!

说到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首创者。其实在孔子以前,就有传统的儒业,《论语·雍也篇》中,孔子严肃地告诫弟子子夏:“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钱穆《孔子传》云:“惟自孔子以后,而儒业始大变。惟孔子欲其弟子为道义儒,勿仅为职业儒,其告子夏者即此意”。《论语》中体现的孔子对美好品德、学术真理的追求使儒剧变,鲍鹏山《孔子传》道:“令‘儒’脱胎换骨,由术士进而为六艺专家,再进而成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担当天下,担当道义,任重道远的君子儒,这正是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贡献之一”,自此,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俸禄,更是精神上的富足与人格塑造。就是这样,孔子“有教无类”,作为万世师表,才教出了这样一批优秀而又独特的学生,像颜回、子贡、子路、子夏等弟子就深受孔子君子儒的影响,《论语·泰伯篇》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便是一个例子。而孔丘在教育思想上也别有建树,他主张“学而优则仕”、“温故而知新”、“举一而反三”。

从《论语》中,除了我们对孔子个人的认识外,我们还能了解到他所处的重大的历史背景,即站在历史学的角度分析。周分封制到后期大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权,诸侯在地方独立性过强,从而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周天子大权旁落,先前制定的象征等级的礼乐已不具规范作用,即礼崩乐坏,从《论语》中也可看出这一史实。《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古代舞蹈奏乐,八个人为一行,一行即一佾,八佾是天子用的,六佾是诸侯用的,四佾才是大夫用的,而季氏作为大夫却用八佾,可见礼乐已崩坏到何种地步。同样是在《八佾篇》,还有“季氏旅于泰山”一例,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有祭祀山川的资格,季氏只是鲁国的大夫却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是严重的僭礼。

到这里,我无不为孔夫子悲痛。

礼崩乐坏虽不正当,但,毕竟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落后奴隶制度的瓦解,奴隶主的没落,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新生的封建经济的成长才促成了这在仲尼眼中不能容忍的一切,而这一切又确实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仲尼的理想就是获得真理,恢复周礼制度、停止战争,君王实行德政,百姓能够得到教化,社会能够秩序井然,没有动荡不安,没有饥荒,读后感没有权利的争夺,可是……他的理想早已注定无法实现,也许,他意识到了,他在历史车轮面前毫无力量,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自己注定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奋斗了一辈子,周游列国,历经坎坷,千辛万苦,自己的主张不被采用,自己的祖国也飞灰湮灭。鲁哀公十四年,仲尼七十一岁了。鲁大夫西狩捕获一头麒麟,孔子从这只受伤的象征圣君的麒麟身上,预见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他落泪了。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本该安度晚年,却噩耗连连,自己的儿子去世了,亲近的弟子也相继死亡,这给暮年的老人以沉重的打击,鲁哀公十六年,七十三岁的仲尼病倒,最终,圣人的悲剧落幕。

子击磬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孔子感慨没有人知道自己啊,《论语·卫灵公篇》中,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如果仲尼知道自己的儒学有孟子、荀子传承发扬,知道自己的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知道自己的儒学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知道自己的儒学已经流淌到了一个民族的血脉里,该有多好!即使是在现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深深地刻着儒家的烙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始终绽放着孔子思想的光芒!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大千在其《孔子激励代代人》中说到:“孔子做人很成功。孔子做事也很成功:他是一个好老师,好学者;他是一个满怀理想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功在千秋的思想家”、“站在历史长河岸边的这位慈祥老人,永远对我们满怀期待,他一直温柔敦厚地微笑着注视着我们: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孔子相信,和谐世界美好的未来在于青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能够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活法》读书笔记及读后感800字


干掉困难——《活法》读书笔记及读后感800字:

企业家是如何练就一身本事的,他们经历了什么,发现了这个世界的什么秘密?带着这个问题,周末抽了一天读了《颠覆者:周鸿祎自传》和稻盛和夫的《活法》、《干法》。

遇到困难,人就会退缩,总想着怎么解决,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然后就开始怨天尤人,看上去好像是困难不应该存在。

而实际上,困难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遇到ta了,就需要去解决。解决困难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不解决你反而对世界没有深入的认识。

人活着不就是要认识这个世界么?这个世界的真相(尽管这真相只是YY),而认识世界就需要通过和现实作用,当现实世界和你大脑中构建的世界不一致,就会出现困难。解决困难,就是将你大脑对世界的错误理解和现实世界相匹配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必然存在的,即人对世界的认识大多数是错误的。

既然困难无法避免,那么怎么办?只能解决了。

如稻盛和夫一开始,到了一个差公司,现实情况非常糟糕,能跑的人都跑了,而自己跑不掉,这个时候避无可避,只能解决问题,于是潜心研究解决方法,一旦深入研究,查遍所有的书籍,资料,知道了来龙去脉,反而解决了困难,同时也对陶瓷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稻盛和夫这种困境,只是其中的一种困境,一般来说有两种困境:

1、没有目标,最后变成稻盛和夫的困境;

2、有目标,遇到问题,问题解决不了;

想稻盛和夫就是第一种,没有目标,遇到问题,然而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躲过问题,被迫面对问题,然后潜心,想方设法,破釜沉舟,使得人的精神高度专注,最后通过大量阅读和实验,发现了问题的来龙去脉,从而解决了问题;

而另一种,如周鸿祎,一开始就有了目标是创业,然后想方设法地做出软件去卖,帮别人做事情,实际上都是为了积累自己的能力,如帮别人销售,实际上是自己想走一遍销售流程,为以后的销售做出贡献;读后感·但这里同样存在目标不清晰的问题,目标不清晰一旦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没有清晰的目标就难以有持续的激情,就会卡住,然后动不了,信心全失,就无法往下走了,这样创业的路就被遇到的困难堵死了,无法开辟出自己的天地,做不了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然后迫于经济压力,便是去打工,于是又演变为没有目标的情况。作者:众生颠倒

论语读书笔记感悟赏析800字


论语读书笔记感悟赏析800字:

孔子说:“有德之人正直一生,不正直的人得以存续,是他的运气好。”

解读:对孔子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非常奇怪,因为当今的社会是正直人吃亏,歪门邪道的人吃香喝辣的社会。所以,我们可能会觉得,孔子应该说正直的人能活在世界上才是侥幸。

但个人认为这是对《论语》的曲解:一是从长远来看,正直的人能够得到普遍认可,正直是普世的价值。短期内这样的人有可能排挤甚至吃亏,但是长远来看,人们对正直的认可度要远远大于歪门邪道的认可度。二是,孔子讲的正直是原则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的运用问题,换句话说,它并不是指任何事情上的机械呆板,不转弯。前面所说的“攻乎一端,斯害也已”,“君子不器”,都说明了对正直的理解不应该走向极端,即不能理解做任何事情都是直来直去。比如,当你邪恶的力量远远大于正义力量的时候,以卵击石就没有必要,以退为进,也是更好的方法。再比如,在一些小事上,比如家庭矛盾上,就更没必要用正直原则去套用你的行为模式。所以,正直应该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清醒,体现在良好品行的培养。我们要用根本问题上的正直原则,支撑和构建起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得体,周全和适度。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论语》真正教给我们的东西。

回头再来看那些胡作非为的人。他们可以短期内得到利益,但不可能一直得利益。这种现象虽然长期存在,但是系作为社会现象而存在,而不是某个人长期所享有的特权而存在。我们不要把一种社会现象看成是一个人赖以成功的标志。

做一个正直的人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如果只是想起来就做一做,思想上没有毅力,是达不到提高品格效果的,相反因为半途而废,你既看不到正直带来的利益,也会失去可能获得的收获,得不偿失。

最后说一说这句话和上面一句的联系问题,上一句“文质彬彬”,突出了用形式掩饰内在是虚伪的,而这里又讲了人生应该是正直的。两句话分别讲了怎样做到内在和外在统一和什么是内在的问题。比较起来读也挺有味道。作者:可可光

相信《《论语》读书笔记及读后感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读后感大全网”是您了解读书笔记,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论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