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 地图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论语》述而篇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当我们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论语》述而篇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论语》述而篇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述而篇共三十八章,施教是主要的议题之一。孔子弟子三千,并有七十多名“立于朝”这与孔子的教学思想密切相关。

【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解读】“文”指学问,“行”指社会生活实践,“忠”即忠诚,“信”即诚信。在孔子教育学生的四项内容中,有两项是关于诚信的,显然,道德修养占据重要地位。

党的十七大首先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从孔子至今,思想道德建设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解读】这一章讲的是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在这一章体现的淋漓尽致。循循善诱、慢慢引导,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当然,孔子对“学苗”是有要求的,对于哪些不能举一反三的学生是不再教了,不是不教,是不再反复教了,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什么时候领悟了、有感想了、能举一反三了,再深入传授。换句话说,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做无用功的。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算的了什么呢?”

【解读】“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三种不同的层次:默默地记住知识,应是最基础的;永远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这是更好层次的表现;诲人不倦,始终热爱这个职业,这是为人师的最高要求。孔子说能做到勤勉好学不厌倦、孜孜以求、教书育人,这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对于从事教育的人来说,也理应不算什么。作者:杨晶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心得感悟:

刚好前两周去听了场北大教授的《论语》讲座,听讲座的时候旁边陌生姑娘跟我说:“我读《论语》的时候,会觉得心是静下来的”

这不,回来又捧着读了两遍。(杨伯峻译版)

有惊喜也有失望,大概是年代过于久远,有些论调无法去附和,但依旧不影响这部作品应有的魅力。虽然没有醍醐灌顶,但是也有一些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体会。比如孔子对于君子的看法,他最喜欢的学生和不喜欢的学生,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一些让我觉得“这些原来是出现在这本书里啊”,一些自己觉得很喜欢的观点。

2.12子曰:“君子不器”

古代读书人通常知识面狭窄,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像器具,只有固定的用途,应该博学。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则相反。

4.1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之懂得利。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应该在言语上迟钝,行动要敏捷。

6.4子曰:“君子周急而不继富”

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去锦上添花。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朴实多余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与朴实配合得当,才是个君子。

12.4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君子不忧愁,不恐惧。自己问心无愧,有什么可以忧愁恐惧的呢。

15.2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路(在陈国断粮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饿到爬不起床来时)很不高兴的问孔子“穷人也有穷的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答:“君子穷但有原则,小人穷就无所不为了”

15.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5.7子曰:“世道不好,我想乘个木排去海外,跟随我的最佳人选,应该是仲由了。”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补充道:“仲由这个人啊就是比我勇敢的多,其他也没啥优点了”

9.2达街的一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学识广博,可惜没有足以树立名声的专长。”

孔子听了这话,对学生们说:“那我能干点啥呢?我赶马车?还是做个射击手?我还是赶马车好了。”

孔子也很自恋啊

7.19叶公想子路问孔子为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啥不这么跟他说:他的为人啊,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如此罢了”作者:羊某

见贤思齐——《论语》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见贤思齐——《论语》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

4-17: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4-18: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4-20: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笔记: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笔记】以贤者为师,以不贤者为鉴,以此可以正身,可以养德。若见贤而妒,见不贤而自溢,是谓背道而驰。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笔记】孔子在《为政第二》中多有对孝的阐述:无违、敬、色难等。父母之于子女,恩重于山。父母有过,子女有匡正之责,以免父母立不义之境。既要谏于父母,又不违敬、色等要求,十分不易,故夫子专述之。此章与“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等句,极其重要,构成以下而上的修正结构。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笔记】春秋之时,阶层相对固化,身份、手艺等都父子相承。三年不改于父之道,实则是对家庭生存经验的继承过程。在社会相对固化的社会,人的社会关系非一时所能建立,可能累及数世。故三年不必于父之道,则能因循于家庭的社会关系,家庭状况或更稳定,生存的概率更大,不至于家道骤变,不至于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又有无后为大不孝,此处之不孝,或与此有所关联。

另:父在,子不得自专。三年无改于其道者,德行同一,可谓之孝。

《论语》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


《论语》读书笔记及感悟2000字

自殷墟甲骨文时代,已逾三千余年。古代文字形体流变,字义辗转引申,有些字已经失去了原来造字之初或所处时代的意思。后世若不详加考察,则难免望字生义,造成误会。

自诸子百家时代,也有两千多年了。古代典籍承载着上古时代的文化思想,但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且历经千年流传变化,若不能置身于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语境,则难免会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尴尬。

我辈生于此世,能接触到重见天日的甲骨文,又能从世界上不同文化的角度通过对比来诠释这些古代典籍,实在是很幸运。

何以为之?乐之而已。

从今天开始,我会陆续写一些古代典籍的读书心得。第一篇先从?论语?开始吧。

论语读书笔记:

《学而篇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第一次看到它是上初一时,好像语文课的第一篇就是。老师说习字是复习的意思。心想:“学了再复习,没事就复习,反复复习,什么玩意!这孔子不是老学究是什么?怪不得有那么多人要拿他说事呢!”

许慎?说文解字?:“習,数飞也。从羽从白。”许慎生活在东汉,当然没有见过甲骨文,我们比他幸运。习字上面的两个羽当无异议,为雏鸟反复振翅之意。下面的部首甲骨文不是白,是一个口或者口中一点。有人说是鸟巢,有说是日字。我认为是指示,表示雏鸟站在某一物体上扇动翅膀,准备飞翔。

再来看学字,上图中的两个字左右通用。爻者,卦筹也。先民用此演绎的理论,是为《易》。下面是秃宝盖,住宅之义。后来篆书又在下面流变加一子字。可见学字的本义是儿童在室内学习卦筹的意思。

另外,爻字为声旁的字不多,教字是一个。按形声字造字原则,上古学字发音当更接近xiao,而非xue。

字的本义并不代表引申之义,具体要结合所处的时代和语境才能辨识。先秦典籍中有关习字的用法,特别是学字和习字对用的有?礼记?和?吕氏春秋?。

?礼记?月令?:“季夏三月,鹰乃学习。”这恐怕是学习这个词的首创。不管怎样,雏鹰要飞翔,总是要离开巢穴,练习翅膀的扇动来对抗地心引力的。

?吕氏春秋?造父?:“造父始习于大豆,蠭门始习于甘蝇......凡人亦必有所习其心,然后能听说。不习其心,习之于学问;不学而能听说者,古无有也。”大豆是驾车的高手,甘蝇善射。这两项技艺也是春秋时期“六艺”的两项,叫御和射。驾车和射箭这些技艺,都是必须要练习才能学会的。此其一。

省略号后面的意思我翻译成:“人必须修炼心性,使他的心做到不偏不倚,才能正确听取意见。不习心,起码也要学一些道理,然后加以练习掌握。既不习心,也不实践,又不学道理,这样还能正确听取意见的,从来没有这样的人。”从习心到习学问再到学,佐证了学和习的关系。此其二。

可见,习字在孔子时代和学字对用的时候,是练习,实践的意思。

这句话就翻译成:“从老师那儿学会了一个道理,回来后有时候去实践验证一下,不是很快乐吗?”

是啊!老师课堂上说凹面镜可以把光聚焦产生热量。回家之后,马上找了个放大镜到处照,照蚂蚁,照自己的肉,照树叶,直到把树叶点着,好玩!

老师还说,两个不同重量的大铁球从高空抛下来的话,一定是重的那个先落地,真的吗?我就试试吧。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通常的翻译是: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我,不是很高兴吗?从字面意思上看,挺好的啊,没什么毛病。孔夫子也不总是学究一枚呀,也有接地气的时候。有老朋友来了,当然很高兴,说不定“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再整二两老酒暖暖肚也未可知呢!

但如果仔细体会夫子的为人,如果知道朋字在孔子所处时代的用法,如果能把这三句话当作一个整体来看,这样理解就有些简单了。

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呢?《论语·述而》有:“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你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子路没敢说,或者不会说,反正是没说。夫子一听着急了:“你怎么不说呀!你就说,他一来劲就疯狂干活,太疯狂了忘记了吃饭,太快乐了忘记了忧愁,结果连自己都快老了还不知道这样个人!”

哈哈,他也有要证明自己的时候啊!这样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专门把老朋友来家了这样的琐事说一说,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是想说他好客,或者他重感情,还是什么呢?

我想他在说别的什么事。

《礼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礼记》是几乎与孔子同时代的作品。有朋自远方来:有同学从远方来到我家。同学,那就跟普通的朋友不一样了---——学的东西都是一个老师教的。

把这三句话连成一体来看,就可以这样翻译了:有同学从远方来到我家,我正在实践老师教我的道理,并且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我把这些成果分享给他,我们一起探讨,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通常的翻译是:人家不理解自己的想法,自己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行为举止吗?这样翻译当然也没毛病。

但如果把这一段话当做一个整体,就有意思了:同学看了我的研究成果,他不理解或者否定了我的成果,但我也不生气,这不是君子行为举止吗?

如果我的研究还得出了和老师教不一致的成果,那么,同学们就更有理由质疑了。伽利略扔铁球是为了验证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两人所处时代相差几乎m.i1766.com两千年。假如亚里士多德是伽利略的老师,同学们会怎么说呢:你的两个球是不是同时仍的?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人指使吗?等等等等。

但如果仅限于学术探讨,即使双方有不同的意见,也不会因此而破坏关系,伤害感情。所以在?论语·子路?里孔子说了几乎相同意思的话:“君子和而不同。”

读到此,孔子的形象呼之欲出:老师教了学问,他回来之后兴冲冲地实践,验证,获得了一个研究成果,就高兴得不行不行的。同门师兄弟来了,他赶紧告诉同学他的研究成果,这简直爽爆了!两个人一起探讨,甚至争辩得脸红脖子粗。虽然没有达成共识,但大家都不生气,各自保留各自的观点,这才是君子的行为举止啊!

这才是那个率真好玩的孔子吧!作者:相逢只若初见

《活着》读书笔记800字及心得感悟


《活着》读书笔记800字及心得感悟

我已经没有力气在读一遍《活着》,确切的说是没了勇气。当黑夜中泛起一点微光,你以为那就是出去的方向,星火却突然泯灭。这大概就是《活着》给我最深的印象,把那微弱的希望掐灭,让活着的人苦苦挣扎。

《活着》给人一种淡淡的温情,人与人的情、人与牲畜的情、人与土地的情。可这温情并不能长久,那是解放斗争的年代、那是“人民公社化”年代、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代,所以那温情啊会让你的胃发酸、让你的眼浸润着泪珠。

地主家的纨绔公子只有把老宅、土地赌光了,只有爹娘死了,才会明白自己是个“混账”。可是岁月不会轻饶他,可能是他的赌账还没偿清,要让他用悲惨的命运来偿还。被国军揪去拉大炮、在死人堆中挣扎、儿女妻子相继离他而去,这是人间的悲剧。

“福贵”赌博两袖清风之后,家珍的不离不弃真的令人感动。书中只一笔带过说她和父亲吵架了,但就是这一句留下多少浮想。米行老板的大小姐没有丢下这个一无所有的男人,和他过着柴米不敷的穷日子。

他们的女儿生了病变得又聋又哑,他们的儿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两商量着把儿子送去读书,不能让他苦一辈子,而女儿却卖给了一户人家。儿子知道他读书而把姐姐卖了后,有一个场景真的让人泪目。他说不读书,父亲说打他,他跑到床上脱下裤子让父亲揍得屁股又青又肿。当女儿跑回来父亲送她“回去”时女儿摸了摸他的脸,他背着女儿回家了,告诉妻子“全家饿死也不把她送走了”。

女儿一天天长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女儿又聋又哑。后来一个歪脑袋的男人上来提亲了,他们结婚生了娃娃,可是小的生了下来大的却走了。读书笔记这结婚的喜悦,青春男女的爱恋,空气中都泛着幸福,可是天意弄人啊。读着读着怎么不会心痛?这是无尽的痛苦。

痛苦有时候是无尽的,女儿走了,女婿被板子砸死了,可怜那个与他相依为命的外孙都弃他而去。只有他一人活着,他在炮弹飞替中活着、在饥寒交迫中活着、在孤独中活着。

读《活着》会心酸,读着读着泪目模糊,那黑暗中的光明、那痛苦中的温情、那生命的脆弱与倔强。作者:孙海波

相信《《论语》述而篇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