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乡土中国有感 > 地图 > 读乡土中国有感

读乡土中国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美丽的期待——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作品中的情节,读了以后让人不断地回味!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以下“美丽的期待——读《中国教师报》有感”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美丽的期待——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送走一批毕业生,又带一年级新生了,我有几分期待又有几分无奈。想到他们傻乎乎的样子,我觉得可爱,可看到他们懵懂无知的眼神,我感到无助。带着复杂的心情,开始了新的“轮回”。掰着指头算算,开学才一个月,怎么感觉好像过了半年之久?许是刚刚接手一年级新生,纷繁复杂之事太多,一心想着辛苦的日子快点过去,可往往“事与愿违”,越是期盼的越是难以得到吧。
想做一名优秀的一年级教师,得有健康的体质,足够的耐心,一双火眼金睛,一张唠叨的嘴,一双勤劳的手......你得严慈并济,因材施教,随时准备像消防员一样冲到孩子面前处理任何突发事件。更为难的是你还得经常充当“保姆”的角色,有的学生自理能力差,把衣服弄脏,拧不开杯盖,互相玩闹时摔倒受伤,你必须亲力亲为,第一时间给予解决。上个星期五,我刚到一年二班坐下准备听胡老师讲课,数学老师就匆匆忙忙地过来喊我,让我赶紧回班级看看。我心里一紧,又发生什么事了?一路小跑刚到门口,就有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班级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只见孩子们离开座位站在墙边,一边用小手捂着口鼻,一边叫着“臭死了,臭死了!”只有第三排中间位置的逄xx坐在座位上,他一副无辜的表情,张着嘴却说不出话。小班长向我清晰地汇报了事情原委,原来是逄xx不知在哪里踩到了一坨屎,他走过的地方留下了清晰的脚印和刺鼻的味道。我先找了个方便袋把孩子的鞋子套上,然后用拖布拖干净地面后到一楼水池边反复清洗鞋底直到干净为止。这个孩子天生反应慢,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平时经常因为走路时左顾右盼撞到人或物体身上,上课爱做小动作,爱走神,做题时需要不停地催促,这个孩子需要我们付出比别的孩子多几倍的耐心和精力。
一年级的孩子就像放养的野生动物一样,想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从学习习惯到生活习惯,都要绞尽脑汁,一遍一遍地讲,很多时候还需要手把手地教,许多看似特别简单的事在他们身上都变得异常艰难,如课间操和放学排队,上午刚排好,下午就记不清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了,好不容易排好的队形还没等走出教学楼就乱成了一团,又得重新扯着嗓子喊名字.....刚把学习任务按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原则布置下去,话音还没落,准会有孩子仰着天真的小脸问你:“老师,作业是什么?”弄得我是哭笑不得,一边告诉他要学习倾听老师说话,一边再次重复刚刚重复了好几遍的话。开学不到一个月,含片已经吃了几盒了。每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告状的孩子也是络绎不绝,每天都得拖着筋疲力竭的身体和白天来不及完成的教学任务回家加班。
身心俱疲时真想放下好好歇一歇,可想到这些单纯、可爱,清澈得如湖水般的孩子的心灵需要我们用培育,去浇灌,就不敢大意了,他们可是未来的希望啊。看着他们在我们的影响下一点点成长,进步,那是最欣慰的事情,那一声声清脆的童音:老师好!老师再见!谢谢老师!如春风般拂去了我的所有疲倦。面对着一张张因得到一朵小花,一个小苹果贴画而满足的笑脸,看着他们一点点的在进步,再多的劳累都烟消云散。
教师报上一篇《为什么要当老师》的诗歌让我感同身受,她说出了老师的心声,诠释了为什么要坚持当老师的原因:是的,因为爱!你爱学生胜过爱自己 你爱课堂胜过爱自己 你爱教育胜过爱自己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有勇气、有能力选择成为一名老师 因为这选择的背后 是责任、勇气和担当 每天的付出都能换来收获 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生命!
当学生围着你分享他的喜悦时,当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的学生在日记中说你是她最喜欢的老师时,当家长在微信里感谢你对孩子的付出时,当你的学生把你的孩子当作弟弟妹妹抢着带他(她)玩耍时,当你送毕业生时看到学生们含泪的眼睛时,当接到他们发来的节日问候时,当你见证学生们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工作,一路成长,一路收获时,你是否打心底里觉得当一名老师真好!
孩子们,飞翔吧,你们是我心中最美的期待!

八小 杜凤霞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三)


2002年,当我刚刚被“如果你热爱孩子,如果你热爱教育,如果你热爱写作,请拿起你的笔”的春风唤醒沉睡的心灵时,就幸运地与《中国教师报》相遇了。那时她还叫做《中国教育资讯报》,记得我当时是冲着“资讯”二字订阅的。我猜想她应当是前沿的、新闻的、独特的。当收到第一期报纸时,我的猜想应验了,她同时传递了亲民的、贴心的、温暖的气息。品读着报纸,我感受到自己是世界上幸运者中的一分子,我预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每当我拿起这份报纸,我的脑海中就会响起王刚充满磁性、深沉的声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的心底也会有一个声音暗暗浮起来,亲切地袅绕在耳:“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我在这里认识到很多看似普通、但并不平常的老师,像贺杰、茅卫东、陈小华、焦照锋、袁卫星等等,看他们讲述的好像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会刹那间涌现很多真切的感悟。做一个平常的老师,也可以有自己的快乐。只要有梦,就会有追寻。《中国教师报》唤醒了我好些蛰伏着的激情。 因为爱,所以爱。我认真阅读《中国教育资讯报》每期的报纸,认真完成每一期的读者调查,并且把得到的赠报送给自己的好友、同事,希望的同行获得这份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在认真的阅读中,我得到了很多收获,除了知识上的积累增加以外,还获得了情感上的愉悦、人格上的提升。特别是在和编辑老师们的交流中,受到他们人格魅力的熏陶。去年七月,我接受《辅导员》杂志下月刊的邀请,来到北京担任“特约编辑”。在一个阳光火热的上午,我来到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和《中国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坐在一起。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二,好些编辑老师都在,他们热情地招呼我,喜气洋洋地告诉我:韩军头一天来了,红霞当天下午也要来,放假老师们都来了。看到他们神采飞扬的样子,我感受得到他们真诚的喜悦。我们就像相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交谈,我记得高影老师当时问我:“你觉得把《中国教育资讯报》改名为《中国教师报》,怎么样?”我当时就摇头,一个劲的不同意。我已经太熟悉《中国教育资讯报》了,她融入我生命,读她成为了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我害怕变化,害怕变化后的《中国教师报》会和我疏远。可是当《中国教师报》创刊后,我快乐地发现“和教师零距离”的办刊理念落实得更到位了,对教师的生存关注了,对维护教师权益关注了,对与教师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关注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了……《中国教师报》对教师弱势群体的关注表现出比我看到的任何报刊都强烈。我在与编辑老师的交往中,真切感受到《中国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和一线老师平等、和谐、融洽地相处。记得我有篇稿子寄给了杨伟广老师。杨伟广老师出差一回来后就及时地回复了,诚恳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事实上《中国教师报》的每一位编辑老师都是这样做的。试想《中国教师报》编辑老师邮箱中每日会有收到上百封邮件,像这样事必躬亲,认真回复,不能不叫人为之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责任,用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建筑灵魂的基石。《中国教师报》,在你快要满周岁的时候,我许下一个心愿,一定年年为你祝贺生日。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二)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讶,心中不禁暗自惊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犹如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四)


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今天我与学生关系的民主与和谐,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属于美丽而有丰富内涵的她——《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解放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根本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差异。 “班级在线”、“教师”(《中国教师报》中的栏目)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这种规矩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把统一的规范减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则性的限度,就像陶行知所告诫的“六解放”。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新课程”、“创新课堂”、“综合实践”(同上)中每一篇文章都渗透这新课程的理念,帮助我把握好学科教育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阅读《中国教师报》的日子里,我有了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热爱、宽容、解放学生”的理念融入了我的灵魂,激发我更好地提高、成长。有《中国教师报》相伴的日子里,教育、生活真美妙!

读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读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一)

在《中国教师报》里我看到了《老师最害怕的七件事》这篇文章 , 老师最怕什么呢?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孩子。她大胆地 公开老师们的痛处。贵报刊设身处地为我们老师着想,为广大一线教师代言 , 让教师们深感慰藉!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句广告词 : 公益广告是公众的一盏灯,其实我们老师也是学生的一盏明灯。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她也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她还让我学会了更宽容学生 ,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这一切的一切 , 让我毫不犹豫的喜欢上了她,通过看里面的内容 , 由最初认为教师卑微的我慢慢的爱上了教师这个行业。

读报已有一年之久了,她不仅仅让我快速的在成长,还让我在这漫长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刚任教时,可以说很多东西都不懂,让我在工作中连连撞墙。不过通过《中国教师报》的学习,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促成了我现在的得心应手。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使我不得不感谢她,是它伴随我成长,促使我进步,助我取得成功。

《中国教师报》,我们的良师益友,与我们心贴心,手牵手,影响着我们,帮助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无论明天怎样 , 我坚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深情的爱着《中国教师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读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二)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 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600字: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因此,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这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个性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齐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期望,这与我校一向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

学校一向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此刻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潜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十分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不能盲目地去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而全面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思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潜力。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气氛,进而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

在上次执教的《月光曲》一课中,我问孩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句子,进而学习的重点就在体会句子上,而句子的落脚点是在感动二字。因此,评课时,熊校长推荐提问可否改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就会说出感动一词来,然后让孩子到文中去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我当时一听,就恍然大悟,一下子把我课堂中感觉到吃力的分散点给联系到一齐了,这样我的课堂就有着一条很清晰的思路。深切地感受到熊校长课堂提问的艺术,而我,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去学习、去探究。

三、以课内阅读为引,拓宽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务必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资料有关的书籍能帮忙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平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想起以前指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就没有进行拓展阅读,就应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好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我有做到这一点,我让孩子课后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读一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这件事做实来,要是能在班上举行一次抗日英雄故事演讲会,学生的参与用心性就应会十分高,这样还能促进孩子阅读的用心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后,就就应推荐孩子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等等。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到达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份报纸带给我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示,一份动力,让我重新认清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一:《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1435字)


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负担每每压迫着我,让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可是每当心静的时候,一切都沉静下来,我就会捧起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凭着她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那一篇篇教学心得、随笔感悟,我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曾记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读报,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学情景,让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庆幸拥有这样的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健康人生》这两个栏目,板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里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漏着风趣。

先说说《新观察》吧,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我们这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我校的教师都很喜欢它。我们有时看到一篇文章,几个人会针对一件事争论不休,就说《老王》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学认真的好教师,可就是没有一些教学中的荣誉证书,进而高级职称与他很遥远,老王为了把教学成绩拼命争成第一,抬手打了学生一耳光,接下来是家长不愿意了,再下来老王回家了……”。学校的老师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见、互补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可我对老王老师说,你本来就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你本来就是个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张纸吗?慢慢争取呀!人不常说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学几十年了,虽然没评上高级,可评上高级的人还是少数的,如果您能再看开点,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关于那两个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您说呢?哦,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其实,评高级职称的要求也应改一改,侧重老教师一些也不为过,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嘛。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再说《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一精一神劲十足。自己平时也很喜欢休闲运动,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国教师报》这个一精一神食粮我想我的业余生活会感到更充实的。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中国教师报》是在催我成长,是在“一逼一”我读书呀!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一爱一,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一精一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工作”,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不知不觉中,《中国教师报》陪伴我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有你在身边我总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过得充实。你那如一陽一光般的温暖仍在温暖着我一颗年轻灼一热的心,你那甘露般的雨露仍在滋润着我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拿什么来形容你呢?我的《中国教师报》,你像一座大海的航灯,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照亮我前进的方向;你像是我的慈父,教诲我的同时又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你更像是我的一位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总是给我最新的知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你和我是如此的亲近;你是我的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因为在这里述说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每一次你都不会让我的期盼失望,闻着你散发的清香总是可以让我激一情满怀。有你,总是可以让我信心十足,让我在这最平凡而又最光辉的路上走下去,相信有你的陪伴,我一定会更出色!一定可以走得更远更稳健!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二: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1688字)


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聪明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布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假如我们俯下一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漂亮,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一性一、前瞻一性一、实用一性一、可一操一作一性一以及及时一性一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一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一爱一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一爱一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一爱一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矗

有人说,一爱一自己的孩子是人,一爱一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一爱一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一爱一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一爱一。我们对学生的一爱一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爱一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一爱一的一精一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一性一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一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一爱一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三:《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1393字)


读书笔记是大家平时在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或者读后感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一精一美语句,语段,词语。下面是板报网小编一精一心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摘抄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现在我面前时,我马上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能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一精一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通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是啊,我是幼儿园的老师,3-6岁的孩子是我工作的对象,在日常教学中的幼儿一操一作环节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特别是上公开课,在众多专家、听课老师面前,为了追求圆满的教学效果,我往往会采用A老师的做法,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可是表面的全对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吗?实际上“学生只有经历了犯错误的过程,对知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错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错施教。”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让我真实感受到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我今后工作有了方向,对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圆满的教学效果时,请您一定要记转———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一精一神家园。“新观察”、“健康人生”、“班级在线”、“深度访谈”、“现代课堂”等栏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启迪,一精一神得以焕发,灵感不断涌现,给我鼓舞和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四:《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1712字)


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因此,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今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特别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起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希望,这与我校一直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一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

学校一直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现在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一精一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一性一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非常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不能盲目地去抛弃旧的教学模一式而全面照搬新的教学模一式,而应认真思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能力。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一性一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气氛,进而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

在上次执教的《月光曲》一课中,我问孩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一娘一听?”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句子,进而学习的重点就在体会句子上,而句子的落脚点是在“感动”二字。因此,评课时,熊校长建议提问可否改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一娘一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就会说出感动一词来,然后让孩子到文中去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我当时一听,就恍然大悟,一下子把我课堂中感觉到吃力的分散点给联系到一起了,这样我的课堂就有着一条很清晰的思路。深切地感受到熊校长课堂提问的艺术,而我,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去学习、去探究。

三、以课内阅读为引,拓宽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能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平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想起以前指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就没有进行拓展阅读,应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好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我有做到这一点,我让孩子课后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读一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这件事做实来,要是能在班上举行一次抗日英雄故事演讲会,学生的参与积极一性一应该会非常高,这样还能促进孩子阅读的积极一性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后,就应该推荐孩子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等等。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份报纸带给我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示,一份动力,让我重新认清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五: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1345字)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一爱一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一爱一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一爱一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矗有人说,一爱一自己的孩子是人,一爱一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一爱一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一爱一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一爱一。我们对学生的一爱一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爱一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一爱一的一精一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一性一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一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一爱一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解放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根本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个一性一的差异。“班级在线”、“教师”(《中国教师报》中的栏目)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这种规矩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把统一的规范减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则一性一的限度,就像陶行知所告诫的“六解放”。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新课程”、“创新课堂”、“综合实践”中每一篇文章都渗透这新课程的理念,帮助我把握好学科教育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激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

阅读《中国教师报》的日子里,我有了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热一爱一、宽容、解放学生”的理念融入了我的灵魂,激发我更好地提高、成长。有《中国教师报》相伴的日子里,教育、生活真美妙!

让孩子爱上读书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让孩子爱上读书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在《中国教师报》上有这样一句话:“如何活出生命的质色?唯读书而已。”这是王芳老师在《在文字深处看到自己》一文中写到的,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让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在王芳老师的成长路上一直与书为伴,在书中她看到了汉字的美、感受到了书中的乐趣与惊诧……是读书让她一步步的走向了成功。既然书对一个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是如此的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岂不是迫在眉睫?
我认为,让孩子们爱上读书,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喜欢阅读的习惯。老师的种种习惯都会给孩子以感染,读书也不例外。其次是选择合适的书陪孩子们一起读,那么,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上是合适的书呢?我想那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书了。要想找到孩子们喜欢的书,必须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和孩子不断地交流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观点感悟,让师生的思维有所碰撞,孩子们必然会有“我要有比老师更独特的观点。”等一系列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便会激励着孩子们用心的、努力的去读书,渐渐地孩子们就会爱上读书。
我的这些想法也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这都是在自己班级尝试后得到的结论,我刚开始要求孩子们读书时,孩子们对我布置的读书任务经常置之不理,在我陪孩子们一起阅读后,孩子们喜欢和我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观点,渐渐地有更多的的孩子加入到了我们读书队伍中。孩子们课间读,课后读,原本课间吵闹的班级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有更多的孩子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手捧一本自己钟爱的书用心的读着,只见他们时而拿起笔写写画画,时而脸上露出一丝惬意的微笑,我想他们这是在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呢!
假期孩子们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了一篇作文,读着读着,我被孩子们对读书的热爱之情所打动,文中和我分享了他们的读书故事,语言纯真质朴,字句间均隐藏着他们在书中寻找到的乐趣。
“如何活出生命的质色?唯读书而已。” 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会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必定会结出不一样的果实。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孩子,捧起身边的书,大家一起来阅读吧!

沈静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8篇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一):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因此,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这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个性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齐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期望,这与我校一向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

学校一向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此刻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潜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十分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不能盲目地去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而全面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思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潜力。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气氛,进而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

在上次执教的《月光曲》一课中,我问孩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句子,进而学习的重点就在体会句子上,而句子的落脚点是在感动二字。因此,评课时,熊校长推荐提问可否改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就会说出感动一词来,然后让孩子到文中去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我当时一听,就恍然大悟,一下子把我课堂中感觉到吃力的分散点给联系到一齐了,这样我的课堂就有着一条很清晰的思路。深切地感受到熊校长课堂提问的艺术,而我,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去学习、去探究。

三、以课内阅读为引,拓宽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务必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资料有关的书籍能帮忙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平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想起以前指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就没有进行拓展阅读,就应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好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我有做到这一点,我让孩子课后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读一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这件事做实来,要是能在班上举行一次抗日英雄故事演讲会,学生的参与用心性就应会十分高,这样还能促进孩子阅读的用心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后,就就应推荐孩子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等等。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到达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份报纸带给我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示,一份动力,让我重新认清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二):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此刻我面前时,我立刻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资料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忙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潜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十分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透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忙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思考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是啊,我是幼儿园的老师,3-6岁的孩子是?a href='/t/53.html' target='_blank'>夜ぷ鞯亩韵螅谌粘=萄е械挠锥僮骰方诰;岱⑸庵肿纯觯鲂允巧瞎危谥诙嘧摇⑻卫鲜γ媲埃?a href='/t/4820.html' target='_blank'>追求圆满的教学效果,我往往会采用A老师的做法,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但是表面的全对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吗?实际上学生只有经历了犯错误的过程,对知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错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错施教。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让我真实感受到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我今后工作有了方向,对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忙。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圆满的教学效果时,请您必须要记住――――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新观察、健康人生、班级在线、深度访谈、现代课堂等栏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得以焕发,灵感不断涌现,给我鼓舞和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三):

一向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聪明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样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但是没有想到之后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情绪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立刻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最后鼓起了勇气,透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修改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于《中国教师报》修改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

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齐走过的日子里,情绪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齐感受着这样一种布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齐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齐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但是,假如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漂亮,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齐参与,一齐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资料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带给了许多有益的帮忙。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务必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矗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透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就应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务必抓住学生的用心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务必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此刻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就应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应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四):

一个有幸的机会,让我认识了《中国教师报》。那是一次学校召开每周布检会后,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文章。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说来羞愧,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很少,以前理解外界新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中国教育报》、《江西教育》等少量教育刊物,以及网络上超多的相关教育文章。这些都是应对广大社会群体,并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刊物。带着教研组长给我的任务,我去学校阅览室找《中国教师报》。

当我静下心来,在阅览室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

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潜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构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专栏,个性让我激动的是:里面有我最喜欢的教师教学感悟,散文随笔;那里的文章选的十分好,贴近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我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是啊,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中国教师报》的人文情怀打动了我,吸引了象我这样的一线教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因为报刊工作者们用心灵和才智奉献着真诚的爱,才会有《中国教师报》的一片蓝天,使得战斗在一线的我们也有露脸的机会,从而网络了众多经验丰富的教师。

很感谢《中国教师报》,给我们带给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善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很感谢《中国教师报》,它给我们带给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很感谢它,它加强、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生活带给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很感谢《中国教师报》,它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教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我毫不犹豫地订阅了《中国教师报》,做好了长期学习的打算,期望《中国教师报》能拂去我的烦恼,吹起我飘逸的思绪,让我徜徉在求知的海洋。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五):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负担每每压迫着我,让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但是每当心静的时候,一切都沉静下来,我就会捧起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凭着她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那一篇篇教学心得、随笔感悟,我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曾记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读报,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学情景,让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庆幸拥有这样的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健康人生》这两个栏目,板块的文章选得十分贴近一线教师的心里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漏着风趣。

先说说《新观察》吧,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我们这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我校的教师都很喜欢它。我们有时看到一篇文章,几个人会针对一件事争论不休,就说《老王》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学认真的好教师,可就是没有一些教学中的荣誉证书,进而高级职称与他很遥远,老王为了把教学成绩拼命争成第一,抬手打了学生一耳光,接下来是家长不愿意了,再下来老王回家了。学校的老师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见、互补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可我对老王老师说,你本来就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你本来就是个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张纸吗?慢慢争取呀!人不常说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学几十年了,虽然没评上高级,可评上高级的人还是少数的,如果您能再看开点,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关于那两个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们的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您说呢?哦,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其实,评高级职称的要求也应改一改,侧重老教师一些也不为过,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嘛。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必须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再说《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自己平时也很喜欢休闲运动,每一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国教师报》这个精神食粮我想我的业余生活会感到更充实的。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中国教师报》是在催我成长,是在逼我读书呀!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一天必做的工作,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不知不觉中,《中国教师报》陪伴我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有你在身边我总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过得充实。你那如阳光般的温暖仍在温暖着我一颗年轻灼热的心,你那甘露般的雨露仍在滋润着我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拿什么来形容你呢?我的《中国教师报》,你像一座大海的航灯,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照亮我前进的方向;你像是我的慈父,教诲我的同时又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你更像是我的一位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总是给我最新的知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你和我是如此的亲近;你是我的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因为在那里述说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每一次你都不会让我的期盼失望,闻着你散发的清香总是能够让我激情满怀。有你,总是能够让我信心十足,让我在这最平凡而又最光辉的路上走下去,相信有你的陪伴,我必须会更出色!必须能够走得更远更稳健!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六):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带给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善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带给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带给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职责,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潜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七):

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这天我与学生关系的民主与和谐,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属于美丽而有丰富内涵的她――《中国教师报》。

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资料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带给了许多有益的帮忙。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务必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透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就应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务必抓住学生的用心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务必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此刻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就应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应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解放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根本不思考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状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差异。班级在线、教师(《中国教师报》中的栏目)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这种规矩应当建立在学生用心参与、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思考到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把统一的规范减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则性的限度,就像陶行知所告诫的六解放。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新课程、创新课堂、综合实践中每一篇文章都渗透这新课程的理念,帮忙我把握好学科教育的特点,用心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

阅读《中国教师报》的日子里,我有了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热爱、宽容、解放学生的理念融入了我的灵魂,激发我更好地提高、成长。有《中国教师报》相伴的日子里,教育、生活真美妙!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八):

我的最爱

《中国教师报》

自从2003年创刊以来,是它伴随着我的成长;多少个日日夜夜,是它让我如鱼儿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初为人师,是它让我坚定了当一名小学教师的信心;应对新课程改革,是它帮忙我解决了一个个困惑它就是我的最爱《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的理念是:零距离接近教师,它是教师工作的迫切需要,是一份引导教师,帮忙教师,为教师服务的报纸。它资料丰富,栏目纷呈,篇幅大小不一且各具特色,既有让我赏心悦目的短小精焊的小说,又有情意浓浓的诗词,更让我爱不释手的是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创新课堂等。阅读它,我能欣赏到优美精湛的语句以及巧妙的用词,让我犹如品一杯绿茶,回味无穷;拿起它,我能了解一些教育名校和专家的现状分析,为我指点迷津,让我终生受益;想起它,我不禁心中充满激情,拓展思路,碰撞出创造的火花;的确,我的人生因为有它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俗话说得好,阅读书报,受益无穷。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数学课堂如何吸引学生,班务工作如何开展?应对那六十多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也时常感到困惑,是《中国教师报》帮忙了我,阅读《中国教师报》,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爱。

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爱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让爱走进校园,充盈课堂,触摸到一个个灵动的生命,让爱产生智慧,让爱在孩子心中留下岁月抹不去的完美回忆,让师生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这需要一个教师把自己内心自然形态的爱赋予真诚与智慧,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反思,积累,陶冶。

爱,因走进学生心灵而美丽。

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用学生的眼睛,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理构筑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我们才能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我们才能走近学生五彩缤纷的世界,捕捉到藏在学生心底且影响其整个人生的梦想与追求,这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动力,是师爱的根。

爱,是一份尊重。

尊重学生,我们教师务必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有仅要蹲下来和孩子寻求平等的对话,还须留一份纯真,学会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是民主教育的核心,是爱的胸怀。只有建立在尊重前提下的爱,才会变得宽容,才能自然地流淌进学生的心田。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才有合作的过程;教师才能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才可能有学生主体意识和健全人格的生成,尊重学生,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爱,是一种艺术。

毋庸置疑,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教育的全部过程都充盈着爱,名师人生的足迹印证了一个事实,伟大的师爱确有神奇的魅力。但是,爱并不神秘,爱,实实在在地在于点点滴滴的教学生活中,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关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短短的评语这寄寓着教师用心传递的关爱,常常影响一个人的人生。

师爱无言,师爱无价

《中国教师报》让我懂得了许多,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才会获得事业成功的乐趣;爱让我们一天天进步,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更有热情了,班级管理中不再是那么措手不及;有爱相伴的日子,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在健康地成长,看到了祖国的期望

你说,《中国教师报》,叫我怎能不爱它?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与《中国教师报》同行!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600字2024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因此,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这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个性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齐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期望,这与我校一向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

学校一向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此刻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潜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十分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不能盲目地去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而全面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思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潜力。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气氛,进而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

在上次执教的《月光曲》一课中,我问孩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句子,进而学习的重点就在体会句子上,而句子的落脚点是在感动二字。因此,评课时,熊校长推荐提问可否改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就会说出感动一词来,然后让孩子到文中去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我当时一听,就恍然大悟,一下子把我课堂中感觉到吃力的分散点给联系到一齐了,这样我的课堂就有着一条很清晰的思路。深切地感受到熊校长课堂提问的艺术,而我,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去学习、去探究。

三、以课内阅读为引,拓宽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务必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资料有关的书籍能帮忙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平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想起以前指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就没有进行拓展阅读,就应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好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我有做到这一点,我让孩子课后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读一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这件事做实来,要是能在班上举行一次抗日英雄故事演讲会,学生的参与用心性就应会十分高,这样还能促进孩子阅读的用心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后,就就应推荐孩子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等等。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到达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份报纸带给我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示,一份动力,让我重新认清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

十多年两点一线的教师生活,习惯了**八稳的生活,热情和激情在时间的流里慢慢消退,偶尔有点想打破这种平静如水的意念,也只是一时迸发,震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他人,原以为就这样了,再也不会激情勃发……2009年高效课堂改革号角的吹响,让我感到了热血奔涌,那种蓬勃、昂扬的激情被唤醒,也让我有幸结识了?中国教师报?,有种相见恨晚之感。

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中国教师报》,作为国内唯一的一份中央级教师职业化报纸,始终坚持"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教师热情地称《中国教师报》是:"教师的精神归宿和生命家园""课改的操作指南和加油站"。《中国教师报》锁定课改,拥有鲜明的办报特色。"课改"也确实为一线老师最关注,最需要媒体提供引领,最需要加油助威。一所学校,如果想课改就离不开《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每期16版,以新闻为龙头,内含6大周刊:区域教育、现代课堂、幼教、民办教育、教育家、教师生活。每期头版特别报道都是用心打造,每个周刊都是用情在与教师交流,每个版面都是用智追求尽善尽美。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口味,借用6大周刊实施阅读分类,总有一刊适合教师。一刊一风格、一期一主题、一月一诉求;6大周刊相当于6大"营养套餐",是中国教师报人献给教师的心灵礼品。

每每闲暇时,我都会拿起自己订的《中国教师报》细细品读。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我慢慢了解了她,喜欢上了她,慢慢学会了享受她给我带来的这份丰盛的大餐,明白了哪些浏览吞咽,那些需要细心咀嚼,慢慢消化,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给自己匮乏的头脑补充营养。现在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是《中国教师报》,让我了解了教育的最新动态,和来自教育战线的各种不同的呼声;是她,使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充实;是她,为我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让我看到了校园之外的校园,认识了大师中的大师。

是《中国教师报》,带动课改走向纵深,引领我们进行课改,现代课堂周刊锁定典型学校技术操作,挖掘它们与教育诸多元素的关系,为课堂提供"技术"扶持,还从基本的教育教学概念出发,挖掘新的内涵解读,聚焦"九大教学范式"新思考、新动向、新行动,及时提取学校新的生长点和发展性……与此同时,现代课堂周刊由"建设新课堂"发展为"做课改的引擎",进一步发挥引领作用,带动课改走向纵深,引领我们进行课改。

是《中国教师报》,引领我们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师生活周刊旨在丰富和提升教师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让教师诗意栖居。周刊致力于引领教师冲破"像老黄牛般"的传统的单调生活方式,打造一套适合教师的的丰富的精神大餐,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充分感受幸福的教育生活,并把这种幸福感产生的力量和智慧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课堂。周刊凸显办报理念,让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进来,栏目生活化,形式娱乐化,休闲充电化,共建一个轻松时尚但不失厚重的精神乐园。

是《中国教师报》,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懒惰,并助我扬起了前行的风帆,重新竖起了奋斗的目标;还是她,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重要,使我对自己的职业倍加珍惜。还是她,让我爱上了看报,让我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有了写点东西的冲动。

还是他,让我读出了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理念、育人方向;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这份报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教育是神圣的,踏进这个领域的时候,就应该抛弃功利性,不以教谋生,不浮躁,不攀比。但教育更是平凡的,教师,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只有把职业当做享受的人,才心甘情愿地废寝忘食,坚持不懈;才不会随波逐流,才可能乐在其中!

《中国教师报》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清晰,让我们的课改有了方向,如一份教育精神大餐,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同为教师的爱人的教育理念,使我们以享受的心态来做教育,也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孩子的生活更加阳光。因此,我要说?中国教师报?,全家都需要。

读后感中国教师报模板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读后感中国教师报”。

读后感中国教师报(篇1)

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此刻我面前时,我立刻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资料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忙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潜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十分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透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忙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思考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是啊,我是幼儿园的老师,3-6岁的孩子是我工作的对象,在日常教学中的幼儿操作环节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个性是上公开课,在众多专家、听课老师面前,为了追求圆满的教学效果,我往往会采用A老师的做法,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但是表面的全对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吗?实际上学生只有经历了犯错误的过程,对知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错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错施教。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让我真实感受到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我今后工作有了方向,对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忙。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圆满的教学效果时,请您必须要记住――――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新观察、健康人生、班级在线、深度访谈、现代课堂等栏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得以焕发,灵感不断涌现,给我鼓舞和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后感中国教师报(篇2)

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聪明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布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假如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漂亮,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读后感中国教师报(篇3)

在《中国教师报》上有这样一句话:“如何活出生命的质色?唯读书而已。”这是王芳老师在《在文字深处看到自己》一文中写到的,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让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在王芳老师的成长路上一直与书为伴,在书中她看到了汉字的美、感受到了书中的乐趣与惊诧……是读书让她一步步的走向了成功。既然书对一个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是如此的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岂不是迫在眉睫?

我认为,让孩子们爱上读书,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喜欢阅读的习惯。老师的种种习惯都会给孩子以感染,读书也不例外。其次是选择合适的书陪孩子们一起读,那么,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上是合适的书呢?我想那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书了。要想找到孩子们喜欢的书,必须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和孩子不断地交流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观点感悟,让师生的思维有所碰撞,孩子们必然会有“我要有比老师更独特的观点。”等一系列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便会激励着孩子们用心的、努力的去读书,渐渐地孩子们就会爱上读书。

我的这些想法也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这都是在自己班级尝试后得到的`结论,我刚开始要求孩子们读书时,孩子们对我布置的读书任务经常置之不理,在我陪孩子们一起阅读后,孩子们喜欢和我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观点,渐渐地有更多的的孩子加入到了我们读书队伍中。孩子们课间读,课后读,原本课间吵闹的班级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有更多的孩子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手捧一本自己钟爱的书用心的读着,只见他们时而拿起笔写写画画,时而脸上露出一丝惬意的微笑,我想他们这是在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呢!

假期孩子们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了一篇作文,读着读着,我被孩子们对读书的热爱之情所打动,文中和我分享了他们的读书故事,语言纯真质朴,字句间均隐藏着他们在书中寻找到的乐趣。

“如何活出生命的质色?唯读书而已。”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会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必定会结出不一样的果实。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孩子,捧起身边的书,大家一起来阅读吧!

读后感中国教师报(篇4)

自从2003年创刊以来,是它伴随着我的成长;多少个日日夜夜,是它让我如鱼儿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初为人师,是它让我坚定了当一名小学教师的信心;应对新课程改革,是它帮忙我解决了一个个困惑它就是我的最爱《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的理念是:零距离接近教师,它是教师工作的迫切需要,是一份引导教师,帮忙教师,为教师服务的报纸。它资料丰富,栏目纷呈,篇幅大小不一且各具特色,既有让我赏心悦目的短小精焊的小说,又有情意浓浓的诗词,更让我爱不释手的是班级在线,教师论坛,创新课堂等。阅读它,我能欣赏到优美精湛的语句以及巧妙的用词,让我犹如品一杯绿茶,回味无穷;拿起它,我能了解一些教育名校和专家的现状分析,为我指点迷津,让我终生受益;想起它,我不禁心中充满激情,拓展思路,碰撞出创造的火花;的确,我的人生因为有它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俗话说得好,阅读书报,受益无穷。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数学课堂如何吸引学生,班务工作如何开展?应对那六十多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也时常感到困惑,是《中国教师报》帮忙了我,阅读《中国教师报》,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爱。

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爱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让爱走进校园,充盈课堂,触摸到一个个灵动的生命,让爱产生智慧,让爱在孩子心中留下岁月抹不去的完美回忆,让师生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这需要一个教师把自己内心自然形态的爱赋予真诚与智慧,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反思,积累,陶冶。

爱,因走进学生心灵而美丽。

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用学生的眼睛,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理构筑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我们才能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我们才能走近学生五彩缤纷的世界,捕捉到藏在学生心底且影响其整个人生的梦想与追求,这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动力,是师爱的根。

爱,是一份尊重。

尊重学生,我们教师务必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有仅要蹲下来和孩子寻求平等的对话,还须留一份纯真,学会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是民主教育的核心,是爱的胸怀。只有建立在尊重前提下的爱,才会变得宽容,才能自然地流淌进学生的心田。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才有合作的过程;教师才能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才可能有学生主体意识和健全人格的生成,尊重学生,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爱,是一种艺术。

毋庸置疑,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教育的全部过程都充盈着爱,名师人生的足迹印证了一个事实,伟大的师爱确有神奇的魅力。但是,爱并不神秘,爱,实实在在地在于点点滴滴的教学生活中,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关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短短的评语这寄寓着教师用心传递的关爱,常常影响一个人的人生。

师爱无言,师爱无价

《中国教师报》让我懂得了许多,热爱教育事业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才会获得事业成功的乐趣;爱让我们一天天进步,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更有热情了,班级管理中不再是那么措手不及;有爱相伴的日子,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在健康地成长,看到了祖国的期望

你说,《中国教师报》,叫我怎能不爱它?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与《中国教师报》同行!

读后感中国教师报(篇5)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

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

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

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读后感中国教师报(篇6)

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现在我面前时,我马上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能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通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是啊,我是幼儿园的老师,3-6岁的孩子是我工作的对象,在日常教学中的幼儿操作环节经常会发生这种情况,特别是上公开课,在众多专家、听课老师面前,为了追求圆满的教学效果,我往往会采用A老师的做法,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可是表面的全对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吗?实际上“学生只有经历了犯错误的过程,对知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错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错施教。”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让我真实感受到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我今后工作有了方向,对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圆满的教学效果时,请您一定要记住————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新观察”、“健康人生”、“班级在线”、“深度访谈”、“现代课堂”等栏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得以焕发,灵感不断涌现,给我鼓舞和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读后感中国教师报(篇7)

《中国教师报》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一份具有影响力和亲和力的新锐专业报纸,是专门为中国教师服务的周报。

作为“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中国教师报》不仅倾力报道与教师、教育有关的人和事,也请广大一线教师来评说、讨论自己关心的话题。

第一次走近《中国教师报》,你那丰富的板块,精美的设计,贴近教育一线的教学案例,高屋建瓴的专业文章……深深地吸引着我,在字里行间中得到了你赋予我灵魂的浇灌。在你这里,我细细品味同行们那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刹那间也让我涌出真切地感悟。原来当一门普通的教师也可以这么快乐,这么精彩,就在这不经意间仿佛也唤醒了我那掩藏在心底里的那份萌动和激-情。让我明白教师不光是“教书育人”,更要有一颗赋予责任、承载宽容的心……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带着一颗童心更加疼爱我们的孩子。负有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重任的幼儿教师,应该像天使一样把母爱和园丁的心融为一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颗颗爱的种子。如果把幼儿比喻成花朵,幼儿班就好似一个小花园,在这小花园中会有娇贵的玫瑰、淡雅的兰花、华贵的牡丹、无畏的腊梅……而作为园丁的我们除了要精心呵护它们,还要适时地给花儿们施肥、剪枝、除草,不断地因“花”施教,才能享受“百花齐放”的收获。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孩子的眼中,老师就是神,她无所不能。因此,一个的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都将成为孩子们眼中爱的传递方式。是你,让我更加懂得教育的艺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犯错的机会”,用关注和欣赏来处理好每个细节。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带着一份责任去宽容我们的孩子。他们就像一张张白纸,纯洁美好,想着这最初的一笔将由我用心来描绘,我顿时就会感到肩负着的使命是多么神圣。是你告诉我,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就象法国19世纪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的那样“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我们的孩子年幼,难免会做些有别于常规的事,而我们的宽容既要保护他的自尊,又要指出他的不足,尤其在常规要求与孩子愿望发生冲突时,更要对孩子要有更多的宽容之心与宽容之举。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找到了一位知心朋友。你,倾力地报道与教师、教育有关的人和事,邀请广大一线教师来评说、讨论自己关心的话题,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你“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宗旨和“零距离贴近教师”的理念。是你,让我在每次阅读后,总是意犹味荆相信有了你的陪伴,能拂去我的烦恼,吹起飘逸的思绪,让我徜徉在求识的海洋中。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400字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做个爱读书的老师


《中国教师报》读书心得:做个爱读书的老师

当读书成为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于是每每见到好的书籍、报纸杂志便欣喜不已。一年前,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接触了《中国教师报》,从此我便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书香冬季史峰老师的《无读不丈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被深深的感染了。仔细回顾了自己的读书之路,追本溯源则是为了更好的教学。

师范上学的时候,就常听老师们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多读些书,为自己的水桶加满水之类的话。可是那时候却不以为然。而多年语文教学经历让我体会更深的是,一桶水也有不够的时候。这是时候才真正明白--读书对我是那么重要。

曾多次悔恨自己,没有握住身边逝去的日子,美好的学生时代就在一次次蹉跎中白白流逝了,留下现实无尽的懊悔。每次上完课后这种感觉变得更为强烈。词语的晦涩,使原本生动精彩的故事,变得平淡无味;言不达意,让学生听得也不够透彻。孩子们对语文的热情慢慢冷却。望着那一双双为求知而不满的眼神,我心里着急万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的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想要我们的话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多读书是必由之路。

我下定要看书的决心,就为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好在我的语文课上能充分发挥。双休日一到,泡上一杯暖暖的茶,强迫自己静下心,重新拿起那一本本不曾被我重视而一直放在角落里的书,抖掉上面的灰尘。打开书,静静地阅读。我才明白,我为自己打开的不仅仅是书,而是一个个崭新的世界。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从书中我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还更清楚的了解了多位语言大师,他们运用语言的技巧让我如获至宝。渐渐地我喜欢上读书,我为书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沉醉,为书里人物的命运而牵肠挂肚。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更让我鼓起了面对困难的勇气。老舍笔下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令人深深地同情,不禁迸发出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季老的《牛棚杂忆》更是让我们明白许多事情,了解了xxx的可悲,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走好前面的路

央视着名节目主持人说: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读书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读书确实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课堂。让我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能够口若悬河。孩子们听的起来觉得有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了,课堂学习氛围日益浓烈。又有人说,无论教育怎么改革,高效课堂模式怎样建立,老师的语言功底是不可缺少的。及时而准确的引导,精彩而有力的点评,都离不开我们老师心底里的这桶水。然而这桶水如果不添,也会有用尽的时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必须要为自己找到这源头活水。是呀!《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发现不足,然后再不断地读书,这样我们才算是拥有源头活水,才能用这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教起书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妙趣横生,事半功倍。

书就是那灯,读书照亮了前进的路;书就是那帆,读书推动人生的船。书就是那源头活水,读书就是在心里打一孔泉眼,让那涓涓细流,不停地滋润心田。

读后感1500字: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一向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聪明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样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但是没有想到之后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情绪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立刻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最后鼓起了勇气,透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修改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于《中国教师报》修改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

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齐走过的日子里,情绪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齐感受着这样一种布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齐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齐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但是,假如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漂亮,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齐参与,一齐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资料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带给了许多有益的帮忙。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务必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矗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透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就应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务必抓住学生的用心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务必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此刻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就应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应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喜欢《美丽的期待——读《中国教师报》有感》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乡土中国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