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 地图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围城》第二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这句就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中外经典书籍。当读完一本中外经典名著后,我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现在你是否对写读后感而一筹莫展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围城》第二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围城》第二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主要内容:

方鸿渐和苏小姐一同从香港回到上海。苏小姐回到上海自家,方鸿渐考虑到老丈人周先生是帮自己去欧洲留学的出资人,拜访是必须的。

到了周家,丈人丈母喜形于色,嘘寒问暖。吃晚饭时,周先生拿出七月的《沪报》,报道说苏小姐在里昂大学获博士学位,方鸿渐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很多单位竞相聘请。

丈人还要给方鸿渐再登报庆贺,方鸿渐听了羞愤不已,人家苏小姐是货真价实的博士,自算什么,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丈人丈母见状一脸愕然。第二天,方鸿渐坐火车回家。刚出车站口,两名早已等候多时的记者拿起相机咔嚓拍了几张,嘴里殷勤地叫着方博士。

方鸿渐一时措手不及,显得很难堪,心里直呼倒霉,却又无可奈何,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打发走。到家一会儿,吕校长过来拜访方鸿渐父亲,看见鸿渐,邀请他去学校做演讲,主题是_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

鸿渐直想拒绝,但被父亲自作主张一口答应下来,心里埋怨,暗暗叫苦,只好硬着头皮上。演讲中,鸿渐大讲特讲鸦片和梅毒,完全偏离了主题,吕校长很不高兴,学生在台下一片哗然,演讲在尴尬中结束。

中日战争来临时,方鸿渐一家全部迁往上海租界避难。丈母介绍方鸿渐去张先生家相亲,期间,方鸿渐打牌赢了近三百元,得意地扬长而去。张先生一家三口看了大失所望,没想到欧洲留学回国的博士竟然是此等货色。

读后感启示:

从方鸿渐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些似曾相识的影子。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方鸿渐一样的人,懒散,不上进,得过且过。

面对困难,不迎难而上,而是选择逃避。面对别人的恭维和阿谀,心里轻飘飘的,乐于享受这种感觉。平时不努力学习,一旦遇见生活中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只能精力不足尴尬应对,疲于应付。

好在方鸿渐还并不是一个那么坏的人,至少他还算是一个正直的人。在丈人周先生准备给他登报贺喜,他羞愤不已;在中学演讲时,由于没讲好而不敢看台下观众……

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方鸿渐一样,有几个人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还不都是窝窝囊囊、浮躁不安,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因此,尴尬都是自己造成的,怨不得别人。作者:清风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阅读力》第二章读书笔记之阅读史上的好风景


《阅读力》第二章读书笔记之阅读史上的好风景

正如作者所言,阅读时代的好与坏,不是谁能给出标准,因为每个时代在阅读上有良好的表象或者相反,终归是后人总结观察出来的结果。今天读的是《阅读力》第二章《阅读史上的好风景》。

但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从远古时代甚至文字出现之前的泛阅读到当下的“全民阅读”,总是有一些共性的良好因素,作者将其称为“阅读史上的好风景”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从六个维度总结了阅读好时代的特征,我觉得还是相对全面的。

特征之一:社会转型。

纵观历史,大凡阅读状态良好的时代,往往是社会转型期。

按时代的发展,首推的当然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当时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儒家、法家、道家等等,百家争鸣。还记得《芈月传》中,秦王带着女扮男妆的芈月来到“四方馆”的情景吗?四方策士百家云集馆内,对于治国方略进行辩论大赛,围观群众投竹签支持,每天最后看哪家箱子里竹签多就得奖励。当然,这里的四方馆不是秦朝的产物,而是隋朝的。《芈月传》中安排秦老伯设置四方馆,容纳百家争鸣,兼听明理,吸取各家之长,或许也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借用了隋朝的四方馆这一名称。这当然是后话。

战国之后,汉代的也是一个转型期,汉武帝刘彻废除了“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改以独尊儒术,积极治国。他在位期间开创了朝廷主导的教育事业,在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主要是开展儒家经学教育。当然这与后面提到的名人领读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到唐代,就想到一个词“开唐盛世”。唐初就出现了重文的好风气,说到唐代,就不得不说到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那一个个重量级的大诗人,促成中国诗歌创作的鼎盛阶段的到来。对于阅读好时代来说,宋代那也是杠杠的。你看宋朝皇帝宋真宗赵恒就发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读书多好啊,有吃的,有钱,还有美女。想一想,皇帝这样一说,那些个老百姓,不得拼了命地读书啊?这不,古代诗词中,宋词也是相当了得的,光陆游一人就阅读就写了三百多首,真是乖乖龙的咚啊!

在宋代之所以称之为阅读好时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书院的盛行,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一些读书会,读书论坛啦,反正民间的,可是要知道,就是这些草根民间的,自下而上的阅读组织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前不久,网上还在讨论,为什么晚清民国有那么的大家?是教育的先进?是理念的前卫?其实,在晚清民国期间,阅读相当活跃,主要是西学东渐,读物空前丰富。在书中介绍生活书店门前排起长龙的情景,真的,在我身边的小县城难见这样的盛况,不知外面的大都市是否有这样的美景。

特征之二:写作活跃。

读与写从来都是不分家的,但凡阅读盛行的时代,那么它的写作自然会活跃起来。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诸侯割据,各门各派都努力以学说独创取胜。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汉代,诞生了《史记》《汉书》《东观汉记》《汉纪》《吴越春秋》等等流传后世的经典。很多西方学者认为,汉代作家所开创的史学标准,直到18世纪都是一直领先于世界的。当然还有一个《说文解字》,也是汉代的哦!汉乐府民间诗歌,比如我们小朋友学过的《江南》《敕勒歌》啦,这都是汉代给我们留下的宝贝。

唐代,一个重要的推动阅读的举措就是“科举”。高考就是一根指挥棒嘛,唐代的高考除了考历史文化知识,还考诗赋,后来改成了考诗歌,“以诗取士”,哎,难怪会写出那么多的好诗,难怪那么多好的诗人都是当大官的。想起贾岛因“推敲”误闯韩愈军队的情景了,韩是大官哦,却因推敲二字与贾岛成了布衣之交,这也算是佳话了。

宋代文人治国,写作自然十分了得,唐宋八大家,宋代的就6位,这不是空得的。“一时舆马之众,饮水池立涸”,呵呵,这宋代书院也是相当的火爆。

明代,就出现了令后人诟病的八股文,然后在八股文的压榨之下,产生了一系列的通俗小说,四大名著中有三大就在明代产生,那也是相当了得的。

晚清民国,写作也是百家争鸣,中西碰撞,小说革命、文学革命,激发了写作的繁荣,所以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辉煌时期。

特征之三:出版繁荣。

有了写作的活跃,自然就了出版的繁荣,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链。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与龟板刻画,那是进步不是一点点。

汉代处于甲骨、青铜、石头、简牍甚至纸张的转型时代。蔡伦这个人太了不起了,纸的发明,大大便利了书籍的出版,是推广阅读的大功臣。

唐代的雕版印刷,宋代的活字印刷术,特别是宋代,出版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

后面的明代、晚清自然不用说,有出版的市场嘛!我还是说,有写作的活动,才催生了出版的繁荣,一切新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就像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就催了电子阅读,既而就催生了博客、朋友圈、公众号等电子媒体的发行。

特征之四:政策开明。

政府的政策是鼓励阅读还是轻视阅读,甚至封杀阅读,这是阅读好时代还是坏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在中国古代,作为倡导读书的政策,最开明也有效的莫过于开科考试。汉代的“选举入仕”,隋唐的科举制度,“学而仕而优”,都在说明读书造就了人才,读书成就官员。现在高考制度,不是同样如此吗?农村的孩子,不就指望着通过读书来鲤鱼跳农门吗?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父母就常说好好读书,考个师范就是国家户口了,就不要再下地干活了。

大凡延续时间比较长的朝代,都是比较鼓励阅读的时代,这话有道理,也是有历史考证的,是有说服力的。

特征之五:名人领读。

说到名人领读,我们说会想到这些经典的成语故事:学富五车、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带经而锄,负薪挂角。悬梁的是苏秦,扎大腿的是孙敬;没钱买烛火,就找了萤火虫的是车胤,雪地里看书的是孙康,那个借邻居家灯光的是匡衡,扛着锄头读书的是兒宽,背着柴火的是朱买臣,牛角上挂着书的是李密。记得小时候的文具盒上就时常印着这些人勤奋苦读的故事呢。我们不也常常用这些故事来教育孩子们吗?

古代领读最牛的是宋代的皇帝,宋真宗的劝读文,“开卷有益”也是宋太宗创造的。皇帝一读,官员就读,官员一读,百姓自然就读了。

你看,《朗读者》节目中,10多期的嘉宾曹文轩、郎平、杨利伟、柳传志、刘震云、单霁翔、濮存昕等各行各业的名人。《江海晚报》就有报道“校长应是学校的‘首席阅读官’,要努力构建校长、教师、家长、社会促进阅读联合体。”校长是首席,老师自然会跟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再想起那些宋代的草根书院,看来,上下合力,才能真正地推动起阅读来。

特征之六:蔚然风气。

有了前面五个特征,阅读蔚然成风,那是必然。在古代官场的圈子里,出身、门第,谈吐、书法、辞章、风度、名望、口碑等都是官员被评价的标准,有了这样的标准,只能读书喽,不读书,混不下去啊。

读书的好风气,也就是主流社会提倡读书的态度十分明确而形成的。

耕读传家,这个词也能较好地体现古人读书的一个风向,普通人家当然希望孩子能够读书出人头地,但不是生命的全部,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耕度日是农家生存的需要,难怪古代那些隐士要回归田园生活呢,读书同等重要的是种地。不过像范进那样以考试为终极目标,发痴发狂的也是小说中才有的个别现象吧?

有了好风气,就不怕没人读书,氛围很重要,于阅读而言。作者:张小懒

《围城》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500字


《围城》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500字:

方鸿渐,生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父亲是前清举人。在挂名“岳父”的支持下游学欧洲,辗转三五个国家,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他荒唐苟且、经不起诱惑,在回国的船上被鲍小姐玩弄;他被动、优柔寡断,不懂得拒绝苏文纨的暧昧,也中断了与唐晓芙的爱情;他无能、妥协,落入孙柔嘉的婚姻的“围城”中,新旧文化的冲突,三观不合注定了他们的婚姻不会幸福。胆怯、懦弱是他的天性,身为知识分子,方鸿渐但也良知未泯、心存理想,厌恶世俗却又无法出淤泥而不染,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而自怨自艾,终究是个不讨人厌,但作用全无的人。

苏文纨,大家闺秀、知书达礼、法国博士、大龄女青年,是别人眼中的理想另一半。她工于心计,玩弄男人于股掌之间,可能是由于过度的自信,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遭到方鸿渐拒绝后的气急败坏,也显示出了恶毒的一面。

唐晓芙,聪明、漂亮、可爱、率真,她是这个摩登文明社会里的罕物,满足了一切初恋情人的想象。太过美好,终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孙柔嘉,小女人也颇有心计,与其说讨厌她,倒不如说是同情她。人之常情,她不过是想找个如意郎,可惜落入“围城”的是方鸿渐,贫贱夫妻百事哀。

若方鸿渐能多一些爱,孙柔嘉多一点体量,或许他们可以在世俗里过得“幸福”些。

《围城》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钱钟书小说《围城》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欢迎阅读点评!

初读《围城》,没觉得有多大意思。

但是作为一部名作,定有它的独特之处。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接着读下去,果真,越到后面越有意思。

尤其是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语言,几次自己乐得笑出声来。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或曾有过爱慕自己的苏文纨,或曾有过两情相悦却因误会而分开的唐晓芙。

我们对爱情充满了幻想,想着某天相亲相爱、心心相印的两个人,走进婚姻,也能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你的好脾气、大度量,为什么不留点在家里,给我享受享受?见了外面人,低头陪笑;回家对我,一句话不投机,就翻脸吵架。”我们曾经或现在,也是这样,对外人客气,跟家人生气。

婚姻就像一座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

以下总结的更有深度:

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生活好像故意跟他作对,老是与他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他不想结婚,但父亲却塞给他一个老婆,却也因“祸”得福,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不想得什么学位,在父亲和岳父的催促下,才买了一个假文凭充数;他不爱对自己一片痴情的苏文纨,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眼看就成了,却因为误会分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不愿意在履历表上填上假学历,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却受到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排挤;他害怕自己爱上孙小姐,却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孙小姐的婚事……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无法沟通的小说”;也有人认为阐释了生活是荒谬的这一哲学命题;还有人把人物的命运和现实的斗争生活结合起来,认为这种荒谬性是由于他们精神上的围城造成的,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摆脱各种围城的束缚。每一种理解都有道理,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经典语句摘抄:

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行。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不轻易开口的人总使旁人想他满腹深藏着智慧,正像密封牢锁的箱子,一般人总以为里面结结实实都是宝贝。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理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鸿渐暗笑女人真是天生的政治家,她们俩背后彼此诽谤,面子上这样多情,两个政敌在香槟酒会上碰杯的一套工夫,怕也不过如此。作者:莲语斋

正面管教第二章读后感1500字


正面管教第二章读后感15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第二章带给我思考的几个点:

1、自尊与自信不是家长给孩子的,而是孩子通过实践获得内心的力量逐渐培养起来,外在的夸奖与奖励起的作用非常小,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感觉到自己能行,这样才能逐渐变得自尊与自信,应该给孩子多多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孩子不断的提供这种“做”的机会,陪伴他做的时候,给予指导和鼓励。

2、“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第一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第二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其实大多数时候当我以平静的情绪,并且意识到自己正在和孩子做真正的沟通时,一般都会有好的结果,书中说的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自己也常用,比如孩子对某件事情有畏难情绪时,我一般会说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过这种事情,然后怎么解决的,他的恐惧或者焦虑情绪就会减轻很多。

但有的时候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时,就会为了“赢了”孩子而去和孩子去“争”某个事情,现在想想有的时候虽然赢了孩子,但是好像孩子的当时的那种表情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而自己的心里也不是那种放松释怀的感觉。

关注解决问题很重要,大人处理事情的思路与方式对孩子影响很重要,阳阳每次犯了错误的时候,奶奶都习惯用这样的方式说,都是你不听话原因造成的,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水管出了问题,阳阳第一句话也是说奶奶的原因造成的,好在经过多次观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后续遇到问题时就和奶奶沟通了,不能埋怨,而是引导孩子怎么去解决问题。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其实也是我们意识或者无意识在追求的东西。当我看到书中提出的孩子的不当行为是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方式上出现的错误想法下产生的这种观点时,觉得很新颖。以前思考过孩子的很多行为,有的行为我认为就是孩子为了标识自己的特别性而去做,如果这种分析假设是正确的,再上升一个层次这就是孩子在追求这种价值感。书中提到的这种恶性循环,一点儿也不陌生,如果孩子是在追求这种归属感或者价值感,但是他的想法或者不正确,那么他的行为就会让我们感到厌烦,我们的厌烦更加剧了孩子的这种追求的强烈感,那么他的行为也会变得更加变本加厉。我想在读到这个点后,如果假设这个论断是正确的,那么我想实践,这个实践的难点在于能够每次能够辨识出孩子具体追求的哪种归属感和价值感,因为归属感和价值感毕竟是抽象的概念,而我们面对的是一次次具体的事件。多想想孩子行为背后的情感,意识到这点,我想非常重要。

阳阳有段时间每次下电梯的时候,都会把手伸一下,因为担心危险,我都会严厉说他,电梯很危险,不能乱伸手。但是不起作用,反而更加重了他的逆反,后来慢慢和他沟通,孩子说担心他下去后有的小朋友或者叔叔阿姨没下来电梯就关了,他想伸出手防止电梯关掉,我就慢慢给他解释,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的,电梯里面的人没下来可以再按一下按钮,你也需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因为伸手也会有危险,妈妈也很担心你的安全问题,慢慢给他解释明白了,孩子以后也就不再伸手了。当下次孩子的行为让我们着急或者厌烦的时候,多想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与情感,理解了孩子,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4、犯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有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作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这个是个老话题,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回想一下我们大人自己的成长历程,或许就是因为小时候某次犯错误,家长或者老师或者同学羞辱了你,从此就变得害怕那种羞辱的感觉,因而害怕犯错误,最后变得不爱表现自己。这种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形成之后,对一个人影响很大。越坦然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所犯错误,才能把焦点关注到解决问题上。孩子在小的时候,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心理模式与思维模式,而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家长先做好,然后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

文章中提到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1、承认“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2、和好“我向你道歉”3、解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这个是一个实践方法,在日后的生活中加以强化。

时刻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作者:金子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围城》第二章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