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二千年和一个晚上读后感 > 地图 > 二千年和一个晚上读后感

二千年和一个晚上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读《二千年前,有这么一所大学》有感。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在阅读了作品后,我想您对于这个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也许下面的“读《二千年前,有这么一所大学》有感”正合你意!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读《二千年前,有这么一所大学》有感
朱健
两千年前的中国,出现了东汉洛阳太学这所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名校,学风淳厚,人才济济。两千年后中国的西南——昆明同样有一所比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洛阳大学的大学, 自1938年5月4日到1946年7月31日.它只存在了8年,只有3882名学生 ,却走出了2位诺见尔奖得主,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师。
近日,一部专门讲述它的历史题材纪录《西南联大》热播,影片展现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腔爱国热血和担当意识,引起网上的广泛讨论,有网友留言“学者之风骨,国家之脊梁”,西南联大的成立“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纪录片以杜甫的《旅夜书怀》开篇,以古喻今。当时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躲避战火迁到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大。三所大学历史学风各异,北大校长蒋梦麟让,南大校长张伯苓退,使得清华校长梅贻琦当了总校长,这位年纪最小的寡言君子担了最重的责任。他本着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成为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成就了西南联大短暂而光辉的历史。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就是这部分了,电影结尾中的学者多数聚集在西南联大,一个跳跃的名字令人惊叹不已!难以想象西南联大的学生享有怎样的待遇:国文老师是沈从文,英语老师是李赋宁,物理老师是吴有训,中国通史老师是吴晗,公共伦埋老师是冯友兰,教论老师是华罗庚。除此之外西南联大还有有周培源、梁思成、林徽因、闻一多等著名学者。然而西南联大并不是一片世外桃源,学校的老师学生要跑警报,平时还有有停课听雨一说,可他们就是这么艰苦的环境中,靠近阳光,最终放出光和热。正如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
西南联大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破格提升。比如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化,华罗庚也才中学毕业而已。学校的教授并不富裕,华罗庚家人住在牛栏边,闻一还要去街上刻印章维持生计。时至今日仍是现在大学师生的楷模。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说:西南联大,一群衣槛褛的知识分子气字轩昂屹立于天地之间,西南联大代表一种生命力,一种不屈的精神。,一种雄健坚韧的灵魂.。
我想,《无问西东》之前的一切情节都是为结尾作铺垫,而结尾使我们惊叹于个蓬勃昂扬的峥嵘岁月,西南联大代表的是中国精神,是学者之风骨,国家之脊梁。两千年历史长河的冲刷和积淀成就西南联大这颗璀璨的明珠。有的精神不该被遗忘,有些人理应被铭记,愿我们的思想永远年轻,灵魂永远坚实,永远感动,永远热泪盈眶,怀揣着希望,奔向远方!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每当我赌气莎士比亚的名言多灾多难,百炼成钢时,就想起了我读过的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写了两次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当我读到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不停地流淌时,我想:许多人肯定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下定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更让我感动的是:谈迁面对困难果然重新站了起来。虽然20多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谈钱是个老人了!他的精神让我非常佩服这段文字文中是这样写的: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这篇文章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我又不的想起:二年级时,妈妈让我做一道练习题。我说:不做就不做。最后气得我把书都给撕了。如果让谈迁来做这些题,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我要向谈迁学习。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读《建设一所新学校》有感


读《建设一所新学校》有感

李忠新

《建设一所新学校》一书,是赵桂霞老师八年探索实践的成果集。这本书中,从建构理想、追求幸福、发现课程、改造课堂、创新管理五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建设一所新学校的实践历程。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很深,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我感觉,赵校长带领下的广文学校特别接地气。广文的许多措施都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步步落实的。每遇到一个难题,广文就做问卷做调查,结果出来了,想出各种手段来集中解决暴露出的问题。就像介绍所说的,这就是八年的行动研究成果。

2、广文中学的优秀是计算出来的,例如在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中通过对5000名家长的反馈意见发现家长对学生课业负担的满意度最低,当周就安排15名教学一线干部调查作业现状,调查计算出学生课业负担满意度低的原因。每年的年度考核是教职工十分关注的问题,广文中学确立了"我的岗位是服务对象提供的"的工作理念,把服务对象的评价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实行量化计分,根据每个教职工所得分数,按照一定比例,确定教师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所有的评优项目都有具体的评选标准和具体量化分数,"计算优秀",让教职工们一门心思抓业绩,全力以赴谋发展;优秀是计算出来的,合理的评价起到了正确导向作用,激发了教师们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这样不仅大大增强来了教职工的服务意识,而且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形成了"恪尽职守、精益求精、雷厉风行、有所作为"的工作作风。

3、我还看到,在特色课程之外,广文中学用心打造基础课程。广文学校围绕提升基础课程质量,也做了许许多多的努力。在《建设一所新学校》的第四辑里,赵校长向我们呈现了广文中学推动课堂改革的三个阶段,从"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到"高效愉悦课堂",最后提炼形成具有广文特质的"54321自主课堂".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正是在告诉我们,课堂的模式并非一日即可形成,只有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中,课堂的生命力才可以生生不息。广文学校围绕提升基础课程质量,也做了许许多多的努力。例如花了很多功夫去研究课堂,搞同课同构,能够把课堂观察细化到一分钟两分钟的区间。他们能够围绕作业过多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改革。最大刀阔斧的要数从教师的学期学年评定中划出一项作业满意度评价。最终,形成广文中学的"54321"自主课堂。

结合赵校长对54321这五个关键数字的解读,我感到: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前,我们总是拼命灌输,以求可以收获更多,却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曾想依赖学生才是真正可以实现学生价值的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全民依靠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受学习。

其次是课堂管理的转变。一言堂既然已不符合时代的需求,那么,如何更好地管理课堂,管理班级也值得老师思索。现在的孩子自主性很强,因此,如果能让孩子参与到课堂管理当中来,相信孩子会学得更棒。

再次是教师和学生地位的转变。正如前面所言,一言堂已经到了应该推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那么学生的百家争鸣也应时而起。教师从之前的主角变成了今天的引导者;学生从之前的配角到今天的主角。角色的变化,体现的是课堂中主体地位的转变。现在想想从新课改以来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我们学校还有很多教师放不开,生怕学生不会还是满堂讲。看起来老师很卖力,很辛苦。但效果很差。十多年的改革仍然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

最后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转变。以前,师生关注的基本上都是"什么"的层面,到了今天,则大多数除了关心"什么"之外,还会关注"怎么"与"为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自然学习的内容也更广了。另外,以前的学生被逼着学,慢慢被推着学,直到自己争着学。学生的学习内容变了,班里的管理变了,那么,自然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也就不一样了。

近几年我校进行的三环节教学、从我们自己摸索小组合作学习到与成为合学教育实验校。与广文中学的54321自主课堂比。都是几种理念和思想的转变。大同小异。

课堂教学五步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讨论质疑,精讲点拨,巩固落实。与三环节教学中的,课前预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延伸、限时训练环节是相同的。

教学设计四个关键要素: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配合,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落实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堂价值两个追求:高效、愉悦。

教学必备一个环节:阅读文本。

4321实际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措施和要求。小组合作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体现的是方法。高效、愉悦体现的学生学习中和学习后的效果。由此可见我校的课堂改革是方向和过程是对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将我们前几年经历的课堂改革进行梳理,将三环节教学、小组量化、合学教育策略进行融合,想成我校的学教模式,从而形成我校教学特色。而不能偏顾一方。避免墙上一棵草风吹一面倒。课程改革游来游去,老师们今天学学这,明天学学那,得不到专业发展方向上的成长。我们要将三环节教学、小组合作量化、现在的合学这三面来风融合在一起,形成小树成长的助推剂。更不能将教学工作分解的支离破碎。 真正的好课堂,并非遵循一定的模式生搬硬套,而必须在实际的教学中及时调整。但是对于那些教学观念不转变,仍然进行满堂灌的老师,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方式不改变,严重影响着育人质量和教学成绩。应该让他们先入模式后再创新。模式,只是给予老师一个参考,如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自己学生的学情去活学活用,才是真正考老师功夫的一门学问。

2016年2月20日

建设一所新学校读后感


建设一所新学校读后感(一)

——江福泽

《建设一所新学校》介绍的学校是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这所百年老校历经变迁,直到从2006年7月才改名为潍坊广文中学,为市教育局直属的唯一一所国办初级中学。近三年来,该校始终把"构建和谐校园,奠基幸福人生"作为办学目标,把"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作为基本的办学理念,在学生中倡导"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在教师中倡导"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在师生间倡导"互尊互爱,共同成长";在干部中倡导"甘为人梯,赢得信任,成就他人".

书中赵校长的治校之成功经验,特别是广文在管理上的创新,如:制度是"商量"出来的、多把尺子量老师、教师节,倾听教师的"抱怨"、"逼"着老师去健身、关注教师之关注等这些关系教师民生的话题。我想这也是广文取得现在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学校和课程是离不开的,其中广文的课程改革中的很成功。课程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总和。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一定是因为它的课程与众不同。赵桂霞校长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她说:"让学校课程走向特色,这是学校构建课程体系的难点。这个难点,决定了整个课程体系的品味,决定了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的课程建设,由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大板块组成,广文中学在这三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不同的学校,生源情况差异很大,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也很大,国家课程到了具体的学校,需要有一个校本化的过程。要依据学校教师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者重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就是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将统一的课程转化成学校特色课程的过程。

在广文中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处置的探索处处可见。"一标多本"让老师们能够同时看到不同版本的教材,也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处置带来了便捷。学校为每个学科教师配置了3-5个不同版本的教材,让大家在潜心研究不同版本教学内容组合的特点基础上,选择最深入浅出、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重新编撰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依据学生实际而开发的校本课程,如果能和学校的育人目标相一致,并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课程群,就容易形成课程特色。这也是各校在特色建设之中普遍关注的。

校园节日,是学生最受欢迎的活动课程。每个月都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活动的主题,每个主题都有众多学生参与,每一次的参与都有学分加以记载……节日和仪式,对学生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回想我校近年所形成的四大节日"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和艺术节",我们也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进一步完善这四大节日。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团队合作、责任分担的好途径。

建设一所新学校读后感(二)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一以贯之的学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完成国家统一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基于学校自身发展历史和社会需求,确立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这也是我们学校建设校本课程的切入点。

通过在这本书中了解到,广文中学建设校本课程是在过去、现在、未来寻找答案。广文中学有130年的发展历史,在百年历史长河中,广文中学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物。百年广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有着重视学生实践的传统。在这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广文中学确定了培养目标,规划了特色课程体系。当我在书中读到广文中学开发"大家"系列课程体系时,非常受启发。"大家"系列课程有广文"大家"课程、中国"大家"课程、世界"大家"课程三个系列构成。并且以时间为经线,分古代、现代和时代;以领域为纬线,分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行业精英。在每位大家介绍之后附录其生平年谱和

《建设一所新学校》读后感


读了《建设一所新学校》一书,知道赵桂霞老师是山东潍坊广文中学的校长。她给这所新学校的定位是办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理想学校。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她带领全校的教职员工启动了一场教育变革,开始了新学校研究的征程。

在《建设一所新学校》中,赵桂霞老师从建构理想、追求幸福、发现课程、改造课堂、创新管理五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建设一所新学校的实践历程。一所具有特色的学校,一定是因为它的课程与众不同。赵桂霞老师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她说:让学校课程走向特色,这是学校构建课程体系的难点。这个难点,决定了整个课程体系的品味,决定了学校特色的形成。通过读书,反观我们的工作,多数属于有形式无内容;在很多地方,广文中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老师们去落实的问题。

结合本年级工作,略谈几点工作中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1.学生方面:

从考试中,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1)尖子生还不够突出,与我们的目标还有距离,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力争在中考时有所突破。

(2)需要进一步提高边缘生的成绩,促使更多的学生进入优生行列。

(3)优生弱科问题相当突出。期末考试中,每个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弱科,弱科成了制约总成绩提高的瓶颈,需要我们去适时的进行补差或转差。

(4)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少、关注面小,这些都制约了整体成绩的提高。

2.班级管理方面:

(1)个别班纪律不稳定,有时班主任老师跟紧了,好一些,班主任老师不在时,纪律就比较乱;还有个别班级就是老师在教室,教室里的纪律也不好,学生自我管理比较差。

(2)学生学习抓得不紧,学习主动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个别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能有效学习。

(3)班级两极分化严重,导致老师上课两头不能兼顾;班级做位排布不科学,没按照9年级的教学实际进行编排。

3.教师方面:读后感[.cn]

(1)个别教师有教无备、作业批阅不及时、上课拖拉、外出不请假、精力没有用在教学上,散点子事整天不少做。

(2)课堂教学无计划性,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进行规划;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学生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

(4)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作业往往是布置了不检查,还有就是不注意方法,做学生工作不细、简单除暴,与学生对立面严重存在。

(5)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我们的课堂效果不明显。合学模式推行已经数学期,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依然普遍。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有一些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成绩不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6)学科组内互相学习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目前个别学科存在的问题是单兵作战,相互保守,取长补短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

4、改进措施

(一)重视优秀生的培养,把优秀生的培养作为年级的重要工作来做。

年级定期召开优秀生培养的学生会、教师会、班主任会。解决好优秀生培养遇到的问题。科任教师承包本学科的优生生,培养优生群体;班主任抓全员优化;形成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的态势,促进学生的群体优化。

采用目标引领的方法,引导优生做好期末规划;班主任对于优秀生的目标、对手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班级,要放眼于全年级,甚至全县。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远,只有视野开阔,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完善质量分析制度,使分析成果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行动上。建立至下而上的质量分析制度,即:教师、学生作好个人的分析,班主任做好班级质量分析主题班会,各学科开好教学诊断,突出学科点评。强化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科的分析,分析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学科,分析到每一个知识点,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这种分析,诊断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及时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不断的反思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法。

(三)扎实开展教材和中考试题的研究。

要求老师们通过认真学习新的课标,深入研究教材,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提高教师掌控教学的能力。

我们还要求每个教研组认真研究泰安市近五年和部分兄弟市区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进一步分析重点,把握考点,分析命题方向,用中考命题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

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对此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形式不同,成功的意义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无论是令人瞩目还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差距。而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改变心态,调节情绪,改变思考方式,不断超越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做最好的自己。

相信激情燃烧的六月,定会带给我们满意的收获。

16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16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1】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后,深受感触。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

为了保护共产党,他把书和有字的文件烧掉了。

在监狱和法庭上,他大义凛然,保持着自己的冷静。

直到1927年4月28日,被绞刑牺牲。

读完了课文,我对李大钊同志深深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我想对他说:尊敬的李大钊同志,您的愿望实现了,革命胜利了!我们要向您学习,学习您那对工作高度负责,遇事处变不惊,镇定从容,坚强不屈的崇高精神,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一份贡献。

你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绞刑两个多么残忍的字眼,一种多么恐怖的刑法,一对多么令人发颤的词语!绞刑是多么地可怕!可是,虽然李大钊可以选择生与死,但是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也许有人会问:李大钊为什么这么傻?他既然可以生存下来,为什么要选择死呢?难道他不想生活了吗?不是这样的。

有谁会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有谁不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有谁不想好好的过日子?李大钊也是迫不得已啊!他作为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和党都需要他,他为了党的未来,为了人民的未来,他真的是不得不去走这一条死路。

如果想生存下来,就得做叛徒,李大钊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正如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李大钊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如那首歌里唱的。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要学习革命烈士那种对工作高度负责、遇事处变不惊、镇定从容、坚强不屈的崇高精神。

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2】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他是李大钊的女儿。

李大钊同志于1927年4月28日被害。

作者写这篇文章正直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所以作者将文章题目名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被害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家人悲痛欲绝的五件事。

其中让我感动的是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临危不惧的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让家人也镇定下来,

除了忠于革命的李大钊同志为革命而牺牲外,还有许多革命烈士也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革命献身。

例如:邱少云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潜伏的部队,烈火焚身仍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

从中,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例如:好好学习,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但是生活中也有一些相反的例子:某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开小差,说悄悄话,回家不认真完成作业,只顾着看电视和玩电脑,成绩一落千丈,让老师和父母忧心。

又例如:某些同学反家人给的钱乱花,用来买零食、买饮料而不是买书、买笔或者买本子用。

以上这两种负面榜样我们不应该学习,而且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像他们那样!

最后,我想对那些为了新中国面献身的革命烈士们说:你们是人民的功臣,我们热爱你们,你们一路走好!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3】

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

其中,主人公李大钊。

他是一名革命工作者,他热爱工作,热爱祖国,是一位合格的父亲,也是一位合格的丈夫,更是一位合格的党员。

我被他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他的女儿李星华,在她的心中,李大钊是一个对自己的问题无所不答的好父亲,但是对于革命的事情,他却连对自己的女儿都只字不提,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大钊对革命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

不像某些人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而提供线索出卖国家。

在文章的这些话语中,我有着数不胜数的感受。

如: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丢到火炉里去。

从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父亲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有字的书籍和文件烧掉,防止这些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

再比如:父亲保持着他那严峻惯有的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从这句话中我还可以看出李大钊面对敌人,他面不改色,心不跳,他想:对于这些毫无人性的敌人我没有什么话好说的,只要我的心里面有祖国,有家人,就不会害怕任何威胁和折磨了。

我觉得和李大钊比起来,自己是显得如此的渺小。

自己见了李大钊,我要学会他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精神,要尽自己所能的热爱祖国。

所以我一定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做一个能为祖国对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才

李大钊在敌人严刑拷打下他始终没有透露一点对党组织有害的线索给敌人,最终李大钊还是被执行绞刑。

读完了这篇文章后,我被李大钊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面对敌人的威胁毫不畏惧,看得出他对祖国的热爱,他相信,共产党必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国名党最终会失败的,因为他们的做法侵犯了人民的利益。

李大钊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要学习李大钊遇事不慌则会救己,团结则是胜利。

我们还要努力学习,发愤图强,长大后为祖国增添光彩。

面对困难时,应该挺起胸膛,不能屈服于人,也不再退缩,争取做我们最好的自己。

读《学会看病》有感500字-独立,真的有这么难吗?


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不经意看到了《学会看病》这篇觉得的不长的略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一个从没去过医院的小男孩发烧了,“狠心”的母亲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想让孩子通过看病这件小小的事,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多么佩服这个无畏的小男孩啊!他能够毫不犹豫地独自一人去医院,而我,这么大了还让妈妈操心。不过,我更敬佩这个“狠心”的母亲,她一次又一次地面临艰难抉择,但是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让孩子放手一试。

现在的社会上的一些溺爱孩子的母亲,一点都不敢让孩子出去独自拼搏,这让我想起了上次的事。

记得有一回,我陪着妈妈在车站等车。恰巧,车站也有一对母子在等车。她的儿子看上去已经有十五六岁的样子了,可还是一直牵着他妈妈的手,一直不肯放开。

我们站在他们旁边,不时地听见那个母亲对孩子喋喋不休地指教:“上车的时候,要先把钱放在售票的地方,否则就不能上车,听到了吗?噢,还有,下车时要按铃,否则就下不了车,你知道吗?”很明显,她儿子是第一次自己乘车,没有乘车的经验。

“嘟嘟嘟”,一辆空荡荡的大巴车呼啸着向这边飞驰而来,我们拦下了这辆车,顺利地乘上了车。刚才的那对母子,居然也全上来了。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问那位母亲,她说:“我本来是打算只让他一个人去,可放心不下,又狠不下心来,就跟他一起来了。”

我心里觉得特不理解,一个都已经15岁的儿子,为什么他母亲就放心不下呢?他母亲为什么不能放手一试,让孩子独自去闯荡呢? 难道不能像《学会看病》里的母亲一样决定果断吗?

母亲只是个养我们长大的人,未来的路都要靠自己走,我们必须学会独立!作为母亲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回到五亿年前》读后感400字


星期六的早上,妈妈带我去买语文资料。买完我们到收银台付钱时,我看见书架上放着一本书《回到五亿年前》。光看封面就很好看了,我觉得里面一定很好看,于是我赶紧叫妈妈给我买了下来。妈妈爽快的答应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把书拿到书房里,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我发现这本书讲的是小宇,小尚,石头和博士在制作传送器时,出了故障。传送器把他们穿送到了5.4亿年前的寒武时期!

他们来到了寒武时期就决定在这收集生物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皮卡虫他们,与皮卡虫玩耍时,却遭到了奇虾的袭击。他们不得不逃回实验室,可是万万没想到,奇虾迫不及待的跟着他们来到了实验室,室外并继续向他们发动攻击,于是博士按下了传送按钮,可是传送器又出了故障,他们传送到了4.7亿年前的陶熬期。

于是博士又让他们收集生物资料,可是不辛的是他们遭到了“直角石”的攻击,他们又逃回了基地,“直角石”跟了上来,破坏基地。于是博士又按了下传送按钮终于传送器恢复正常了,于是把他们送到了21世纪。

读了这本书我感概万分。原来4.5亿年前的地球有这么多神奇的生物。它们千奇百怪,每一个生物多有自己的本领,如果还有下一部,那我一定要看,因为这样我才能懂的更多的远古时代生物的知识!

《上学记》读后感:有这么一种时代情结


有这么一种时代情结

——《上学记》读后感

钱翰韬

看着何兆武老先生的上学记,回想起自己高中以前的从学经历,我觉得自己没有好好看书。倒不是不看书,而是没有做批注、写读后感的习惯。一本书看完,也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于是这次下了决心,带着笔看书。书是漂亮了,写得满满,但脑袋缺空空。尽是些批注段落的碎片,再想写些什么,也不能了。为了写而去写,有点急功近利的意思,效果反倒比不上从前。于是抛开了那些批注,再回头啃了一遍,翻出了一些线索,我找到了一个词——时代情节。

有同学向我抱怨,要就《上学记》写些什么,找不出头绪,毕竟存在一个断层。那是一个我们没有生活过的年代,许多感受没法再去体会。而我觉得,《上学记》可写,正因为那是一个我们不熟悉的年代,存在着时代的隔膜。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情结,何老先生的上学记即是讲述了民国至解放前那一代读书人的情结。

何老先生首先接触的时代情结是一种意识形态,在当时以及现在被称作三民主义。现在看来三民主义只是一个奋斗纲领、一种思想。而在当时却已经形成一种意识形态,相当于现在意识形态化的社会主义了。意识形态化的东西总给人以一种束缚的感觉,这当然是在思想上。如今我们歌颂辛亥革命,褒扬三民主义,可在当时,意识形态化的三民主义却给社会弥漫了一些"恐怖"的气氛。以俄为师后,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确立了一党专政,党同时也拥有了军队。这和西方的体制完全不同。这是苏联的模式,也是我们现在的模式。三民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上下内外开始渗透。背诵"党义",学习革命史,唱有浓烈"三民"色彩的校歌等等。那些孩子,可能什么都还不懂却要学习这些。但不得不说,填鸭式的教育对于意识形态宣传来说无疑是有成效的,至少何老先生至今忘不了这些。一种意识形态能否成功,不在于口头上强调的,如果不能在实践中经受考验,无论多么冠冕堂皇都没有意义。老先生的话总是有些射影的。同样的,社会主义在今天看来似乎经受住了考验,交出了成绩不错的答卷。但是是否会重蹈某些国家覆辙,我们不得而知。社会主义国家人权问题突出,与官方的宣传格格不入,与多年前的社会主义构想相去甚远,这些问题也不容忽视。有无意识形态究竟孰好孰坏,是否一个担心政权被颠覆的政府才竭力渗透意识形态来巩固?如果是,那么既然社会主义理论上先天比资本主义优越,又有什么好担心的。老先生没有回答这些问题,只是从线索里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历史与现实也往往相去甚远,很多我们现在信奉的在当时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评价孙中山大多褒大于贬,至多是批判他作为资产阶级而具备的固有弊端。但殊不知,孙中山也暴露过独裁者的一面,要求党员宣誓入党的同时宣誓效忠自己。这和历史完全是另一个墨阳,也是我们从教科书中完全不会知道的。又比如北洋政府,我们也只知道他昏暗无能,鱼肉百姓,但这些并不完全真实。北洋政府没有意识形态,对于思想是完全放开的。也许官方将其地位贬的十分低下,但至少他容得思想自由,一定程度上才造就了民国时期如此繁荣的文化、井喷的大师。正如何老所言,历史是由胜利者和上层阶级书写的,人物的褒贬也就带有了很大的主观性,因此评价时不能光靠主观印象,而要凭事实说话。有时候野史才是"真史",正史充其量不过能成为"参考史".

最强烈的时代情结当然是对日本的仇恨。作为一种鲜明的时代情结,他们这代人对日本的仇恨也许是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体会的,也达不到。我并不是主张仇恨日本,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理性爱国。何老先生也是这样。何老的爱国热情可以说是非常理性,尽管没有赤裸裸的痛骂,但语气的铿锵有力,对日本人的痛恨依然渗溢出来。对于种种暴行,有痛恨,有惋惜,但更多的是反思。有对日本的反思,也有对同胞、对当局的反思。这样看来,何老的情感似乎是有点冷漠,但其实不是。对于报纸上以旁观者的口吻来报道战事,何老还是很愤慨的,只是控制住了。当然何老的有些看法我也无法苟同,他痛恨宋哲元的妥协使京津冀轻易沦陷。但是现在看来,这些地方未遭到屠杀,保存尚好,也是妥协带来的。虽然共同奋起抵抗至死是一种爱国光荣,但是为了长足的发展而得到保存不也算一种胜利么?宋哲元这个人我并不熟悉,但我明白他骨子里绝不是汉奸,他也是爱国的。又比如听说中国飞机轰炸了天津沦陷区,"我们听了非常兴奋",我不明白有什么好兴奋的,好不容易得到保存,为什么还要派自己人去轰炸,为了示威有意义么?

上学记,关键还在上学。对何老塑造最大的还是在西南联大的那七年"思想自由"的时代情结。何老曾多次强调,当时是思想自由的,老师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发挥,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学,而这些景象是在解放后不可能见到的。上学也许是一个学知识,成为有技术的专业人员的过程,可也是一个成为有社会关怀的知识分子的过程,而联大一直在为此而奋斗,只是他的奋斗正在于"不奋斗",完全放开,交给老师和学生们。因此我们才能见到这么一个个可爱有个性的老师和学生们。这些人不一定是专业的领袖,但却成为了时代的标杆,提起这个时代,这些人的名字就会一齐蹦出来,他们对这个时代的贡献远比对专业的贡献大得多。因为他们专注于思想,启蒙了整整一代人甚至更多。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对何老来说是怀念,对我来说则是向往。

想象那时候的教育,虽然放松,但是却成就了很多大师。如今中国出不了大师,和现在的教育制度有很大的关系。记得王栋生老师来校讲座时曾被学生提问,面对现在的教育制度,我们应该怎么办?王老师不能说是正面回答了问题,他只告诉我们:要怀着一种美好的愿望。

是的,怀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应当作为我们的时代情结。也许我们现在改变不了什么,但怀着一种愿望,这个社会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无论是教育还是社会的任何一面。这不是无奈的妥协,而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埋下种子,等待生根,发芽!

建设一所新学校读后感(优秀范文)


这是我读的赵桂霞校长一本书,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潍坊一中教师、潍坊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潍坊市教科院副院长,2006年任潍坊广文中学校长至今。赵校长通过广文中学办学的一个个案例故事,阐述了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的智慧和行动。全书由建构理想、追寻幸福、发现课程、改造课堂、创新管理五部分组成,五个部分指向了学校发展的五条路径,她的一些鲜活的想法和生动的做法,对正在积极探索实践教育教学的我们,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她的一些做法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指明我们的方向。

读后感大全网专业提供免费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http://m.dhb100.com

教师是把课程和课堂紧密相连的人,一所把追寻教师职业幸福为己任的学校,也一定能够成为让学生慧心生长的学校。赵校长善于给教师成长创造“关键事件”,善于做教师成长路上的“关键人物”。他们帮助教师“自主购书”,鼓励教师记随笔、写故事、编博客、搞课题……并购买教师的知识产权,激励教师建沙龙、开论坛、做活动,让老师们在幸福中个性张扬、可持续发展,使老师们始终走在追寻幸福的路上。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感觉自己重要,让每个人的智慧都最大限度的展示。在广文中学,制度都是“商量”出来的,优秀是计算出来的,他们喜欢用多把尺子量教师,他们善于倾听教师的抱怨,“逼”着教师去健身,关注教师之关注……他们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以创新推动创新,用故事传递文化,使广文在民主和谐的氛围里积极健康地生长。

赵桂霞校长理想是建设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为了这个目标她不断地追问一些在别人眼里习以为常的教育现象,善于用数据说话,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并通过一步步的行动研究与实践去捕捉教育的真谛,从而把广文中学的教育日趋推向科学与理想。

《建设一所新学校》不仅是一本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普遍性的教育理论著作,还是一本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实践丛书。他为我们今后的教育行动打开了一扇门,也为我们今后的教育研究开启了另一扇窗。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教师、特别是学校管理者都认认真真去阅读、去体会、去实践的好书!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很多的读后感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http://m.dhb100.com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二千年前,有这么一所大学》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二千年和一个晚上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