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庄子哲学有感 > 地图 > 读庄子哲学有感

读庄子哲学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4 来源:互联网

读《活命哲学》有感。

孟子曾说过:“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我们都知道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在书中获得知识读中外经典名著就很有必要。在我们认真读完一部中外经典名著后,总会在其中品出不一样的思想。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自己所看的书籍写一份读书笔记。那么,在中外经典名著中你最喜欢看哪一本书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活命哲学》有感 ”,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读《活命哲学》有感

在中国人的活命哲学里,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好像很有道理,中庸之道似乎大行其道。著名美术家韩美林先生在《活命哲学》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活命哲学:“没心没肺,能活百命,问心无愧,活着不累,心底一汪清水,没有过夜的愁,不生过夜的气,也没有过夜的病”。韩美林先生所秉持的活命原则,让你读后,有一股热爱生命的暖流在心间流淌。

这篇日志写于2011年8月,重新阅读又有一番不一样的感悟。

1987年时,我还是一名现役军人,同时也是成都市公安局前卫体协足球队的前锋,代表前卫足球队参加成都市运动会和足球甲级联赛。记得有天与成都132厂(现在的成都飞机工业责任有限公司)半决赛,尽管在上下半场我各进一球,最终球队还是以4比2告负。赛后,心情郁闷。在回去的车上,我一语不发的望着窗外,领队见我闷闷不乐的样子,递给我一本《读者文摘》,我随意的翻阅了起来,一下子,里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一张张优秀的插图,深深地吸引着我。从此,阅读《读者文摘》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今,20多年过去了,我也从当初那个在球场充满青春活力的运动员,变成人到中年的光头佬,《读者文摘》也改名为《读者》。然而对《读者》喜爱却不改初衷。在我的推荐和影响下,儿子也非常喜欢看《读者》,常常夜自习回家后,捧着《读者》看得津津有味而忘了休息的时间。

前天中午,路过花园报刊亭,习惯性问老板有没有新到的《读者》,如愿的买到2011年7期《读者》杂志。卷首语是著名美术家韩美林老师写一篇文章,名字是《活命哲学》,看了很是喜欢,所以反复欣赏。

在这篇文章里,他阐述了自己的活命哲学:“没心没肺,能活百命,问心无愧,活着不累,心底一汪清水,没有过夜的愁,不生过夜的气,也没有过夜的病”。正是这套人生哲学保佑他一生平安。文革期间,尽管受到非人的折磨,甚至让人用刀挑断手筋。他也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他依旧热爱生命,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在看守所那狭窄房间里,他用半截筷子在破了又补,补了又破的裤子上作画。他把屋梁上的蜘蛛当做朋友,看它们捕捉小虫……读着,读着,我眼角湿了,有一种热爱生命的暖流在心间流淌。

他说:出狱后如果见什么烦什么,那我恐怕就一事无成了。人活着一生不容易,一定要自己给自己找乐子。于是他养了许多漂亮、聪明、洋气的小动物,他居然给一只波斯猫取名叫张秀英,管两只小狗叫刘富贵和二锅头,这样土得掉渣的名字,亏他也想得出来,难怪他的朋友们听了后没有一个不乐呵的。哈哈!真是好玩!

人为什么活着?芸芸人生,各有各的活法。有的人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有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不断的努力进取……人的一生中,感情和事业惯穿着我们全部。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能成就一番事业,但不是每个人都心想事成了。要知道,成功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当你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要抱怨他人,不要埋怨自己。从那里跌到,就从那里爬起来。只要努力了,这样奋斗拚搏的过程也是人生的财富。俗话说:上天在对你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会在旁边开一扇窗。永远相信自己。

从婴儿在母亲的怀里开始,人就有了感情。亲情、爱情、友情陪伴我们一生。问世间情为何物?至叫人生死相许。有的人为感情生,有的人为感情死。不管亲情、爱情、友情、爱情,我们都要永远珍惜,感情来了要坦然接受,感情走了也要笑笑对自己说没什么。

岁月如水,生命如歌。在生命的长河中,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也在不断的修正自己人生航标。了解自己,了解人生,其实是种快乐的过程。对我来说,怀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这就是快乐的。我喜欢文字带来的快乐,不管是阅读或是自己写下的只言片语,都会让自己心生快乐。

人要怎样的活着?韩美林老师的活命哲学给了最好诠释,他不会生隔夜的气,心底存有一汪清水。但在今天看来,这看似没心没肺的哲学,却让我们受用。它让我们知道了为什么活着,为谁而活着,怎么活人生才有意义,那就是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以及一切可以爱的事物。对事业执着追求,永不放弃。

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当我从电视上,报纸上看到成千上万的家庭顷刻间,灰飞烟灭,大自然的破坏力让我非常震惊!!当海啸退去,残骸间有一张张家庭的照片,照片上的人们幸福笑容,还有那布绒玩具,凄冷的躺在地上,而小主人不知去向……很难过!!朋友啊,如果你感到了自己拥有幸福,如果你正在追求幸福的路上,那就去好好珍惜吧,那就去加油努力吧。

生命无常,谁知道?下一秒会怎样?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编辑推荐

《哲学与幼童》读后感800字


与儿童天性作伴——《哲学与幼童》读后感800字:

阅读完《哲学与幼童》这本书之后,其实我对儿童哲学的内容也并没有把握多少,但是我至少知道了保护儿童“爱智慧”的天性。儿童其实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就像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学习走路、说话一样。当我尝试着把保护儿童“爱智慧”的天性同自己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时,我发现只要我们顺应儿童的天性,用心呵护他们的求知之心,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必将是“顺风顺水”。

从十八岁入职算起,我从教也有20余年。18岁刚入职的我在中秋节的晚上带着班里一个宝宝买花灯。那双亮晶晶的眼睛深深印在我心里。我希望在教室里的孩子都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充满信任地看着我。在音乐课中,故事课中,我看到了。我一度以为这样就够了。30岁那年,在全国音乐观摩活动中展示活动。我也以为这就够了。但是,我错了。人类社会在发展,教育形式和内容也不在不断变更。而变更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儿童的潜能,呵护其“爱智慧”的天性,并将他们培养成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我开始像一个初学者那样接触项目学习,开始吸纳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并不断思考,儿童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又应该给予他们什么?

只对方法感兴趣,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的老师一定会失去力量,或者产生职业倦怠。但如果让学会做研究,尝试用哲学思辨的眼光去看待教室里发生的一切,那么他自己所做的事情在感受中根本不是一种坚持,而更是一种不断更新的源泉。为什么呢?“如果他能了解到人类在物质中的出现所给予的精神规律;如果他能了解到所有的事情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他就能从自己的观察中找到自己的做法,就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使命感”

我们需要把生活中的事情当成学习机会,实施从发现环境的需要来培养幼儿。这就是项目学习中最重要的原则——真实。在幼儿园里,让还没有被固定标准的思维,尽情地自由发挥。在老师的帮助下,想象越来越具体。作者:李静

《尼采生存哲学》读书笔记1500字


《尼采生存哲学》读书笔记1500字:

前记:

文:哈皮波。这本书的笔记本来计划六月末就完成的,不料六月最后的一个周末,被突如其来的肺炎引起的反复高烧困扰,没有任何的心情来读书写字,笔记也就因此耽搁了。所幸经过几日的治疗,病症终于被克服,身体也逐渐恢复,今天终于能够重新读书写字。

每次生病的时候,尤其当身体被病痛折磨的痛不欲生时候,总能想起尼采的那句话:“凡不能击败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虽然能让我变强大,但是我还是好意的拒绝要来打败我的东西,抗争的过程实在是太痛苦。

这本书取名《尼采生存哲学》,其实只是出版社编者为了编书而随便起的书名,尼采并没有什么生存哲学的论述,所以这本书算是尼采著作的合辑版。出版社的目的当然这样一本书里介绍完尼采的主要思想,但是缺点就在于,由于选取的内容繁多,这本书选取了《快乐的智慧》《偶像的黄昏》《道德的谱系》《善恶的彼岸《人性的,太人性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几本的主要内容,尽管经过了有序的编排,但内容上还是非常的无序让人读的相当困惑。这本书算是非常鸡肋一本的书。

虽是鸡肋,读起来也有不乏有味的地方,主要是尼采的写作和思想实在是太伟大,任何一段都值得反复思索,才能彻底明白尼采。正如本书封面上引用的“凡能吸入我著作中气息的人,他就知道,这就是高岗的空气,是使人精神焕发的空气。一个人必须加以培养以适应这种空气,否则他就会有受寒的危险”。

这本书的前部分是尼采自传中的一部分。尼采将自己称为战士,“战斗是另外一回事,根本上我就是一个战士。攻击是我的本能。一个人应该要能够成为别人的敌人,当是要能成为敌人也许先要有强健的体质”。

尼采的确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他旗帜鲜明的叫到“上帝死了”“要重新评估一切价值”,刺刀深深插入了当时仍占思想统治地位的天主教的心脏中,传统的权威是他最大的敌人,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毫不畏惧,这就是尼采!

他极力批判的传统宗教所宣扬的道德,在尼采眼中,道德是无能的伪装。

人应该像一个强者一样活着,将自己真正的欲望表现出来,而不是用各种道德的外衣例如谦卑和顺从来伪装自己。因为这套道德是属于强者制定给弱者的规则,而真正的道德是强者自发的行为。

让弱者像强者一样有道德,是一个弥天大谎。弱者是被欺骗了,去做他们不能胜任的事情。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能力一般的人,才有着很大的道德责任感,他们就是这些弱者,却总想扮成强者,因而最后也是可笑。

而弱者最喜欢的就是道德来相互评判,一方面弱者在相互的道德评判中获得一种高低比较的快感,另外一个方面,只有智力低下的人才会对智力高的人进行道德批判,他们将此作为一种复仇。

很多人喜欢看名人的八卦新闻,并且做出各种道德指责,也正是为了复仇,因为他们无法成为名人,所以只能在道德上对他们谴责。

尼采定义了什么是他眼中的美。他谈到,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这是美学的第一真理。因为只有人才能意识到美的存在。

第二个真理就是,没有什么比衰退的人更丑了。在他眼中颓败的人是丑的,因为他意味着人的意志的衰落,而人类憎恨的就是他的类型的衰落。我们为什么觉得不道德的人不美?因为他们是人类的衰退,我们人类是往着美德的方向发展。

尼采是一个不相信的道德的人,但他所不相信的道德是基督教的道德,他所尊崇的道德是强者自身的道德,就如贵族精神一样的道德,因此尼采要做超人。

后记:

经过读这本书,有想法将尼采的全部著作读一遍,不管怎样感谢这本书的指引。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2000字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虽然在通读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我对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译)进行了重读,比较阅读下,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了崭新的认识,可是合卷之时,脑中仍然一片空白,对着键盘不知从何写起,难道我也达到了“坐忘”的境界,这种状态究竟是“不知”还是“无知”?

我想,冯先生的这本哲学史著之所以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不仅因为它承载的是几千年来中国浩瀚的思想史,更重要的是他以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让我这位哲学门外汉突然觉得:一直闻而生畏、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哲学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并如此深入我们的生活。

冯友兰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而后又到美国学习西方哲学,所以他的这本哲学史著里会时不时将中国古人的思想见解在西方哲学中找到映射,同样也免不了采用逻辑分析方法进行阐述,这也是他之所以能举重若轻的仅用短短的300页正文,就能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思想史非常系统的、透彻的呈现给读者的功力所在了。

本书开宗明义,首先提炼出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对超现实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先天欲望,除了宗教,还有哲学,可以让人们不会沦陷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因为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冯友兰先生认为极少关心宗教的中国人通过对哲学的极其关心,来实现对超道德价值的觉解,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中国先哲们认为单就一个人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和宇宙的同一,为了得到这个同一,中国哲学产生了很多流派,哲学家以身载道,展开了“出世”与“入世”的体验和探讨。如果真理只有一个,那么在无数探寻真理的路上,总会有人不期而遇。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这两种思想表象对立,实则补充,演绎着一种力的平衡。“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正是中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寻求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当然,每一种文化都离不开他所在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哲学更是如此。人在思想的时候,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他就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因而他的哲学也就有特定的强调之处和省略之处,这些就构成这个哲学的特色。”中国哲学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经济背景。身处内陆,农耕为主的中国先哲们都支持一个共同的理论——物极必反,借用黑格尔的说法,一切事物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这个理论对于中华民族影响深远,也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农”的眼界不仅限制着中国哲学的内容,还限制了中国哲学的方法论,中国哲学的概念更多的是直觉得到,从直觉的价值出发的中国古代哲学,知识论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农”的思维习惯让中国古人容易满足,不喜欢变化,因此许多发明创造也受到阻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当然,中国哲学不仅只是适用于当时条件下生活的人,她还有一部分具有长远的价值。“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只能创造于未来,不会失之于既住”。中国哲学给予我们人生理想,儒家思想认为:理想的人生虽然对宇宙有极高明的觉解,却仍然置身于人类的五种基本关系的界限之内。冯友兰先生提出,这些人伦的性质可以根据环境而变,但是这种理想本身并不变。“必须进行逻辑分析,才能在哲学的历史中区分哪些是不变的,哪些是可变的。每种哲学都有不变的东西,一切哲学都有共同的东西。”正如冯友兰先生所预见的那样,“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中国哲学正在逐步为适应现代化的中国而发生变化。

有了之前高屋建瓴式的引导作铺垫,才有后面提纲挈领式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该书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如下:

一、儒家

创始人:孔子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汉代儒家兴盛:董仲舒

隋唐更新的儒家:韩愈,周敦颐

宋代更新的儒家:程颢(哥哥),程颐(弟弟)

新儒家两个学派:宇宙心学(陆九渊),理学(朱熹)

二、道家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汉代道家再起:扬雄和王充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向秀和郭象)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晋朝)

三、墨家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后期的墨家

四、名家

公孙龙和惠施

五、阴阳家:五行八卦(易经)

六、法家

韩非子

七、禅宗

佛学分支与道家哲学结合的结果

毕竟每一位哲人的思考,都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可以记录,冯友兰先生以贯通中西、纵横古今的视野,跳出历史材料的堆砌,对分散和孤立的各派学说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整理,不仅给出了每种学说的要义,对每种学说进行分类,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尽力呈现给读者一个个具有立体感和画面感的哲学人物。不仅如此,冯先生完全遵守治史要求,讲解中不参杂一丝主观色彩,读书笔记m.i1766.com只有胸中有丘壑,才会下笔如有神。在冯先生的笔下,中国哲学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个整体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冯先生所说的人生的第四种境界——天地境界。

在冯先生的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与开篇遥相呼应的是,冯先生在书中结尾处再次提出哲学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精神的境界,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随着未来科学的进步,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而人内心深处对于超越现实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既入世又出世,对此,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写于此,心境豁然开朗。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教授学生专业课程,无非是使学生成为具有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某个行业的专家,大部分的人,一样不会从事智慧的思考,而是专注于怎样让自己的物质生活更好,终究只能培养出前两种境界的人。如果按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习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因为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这样,学子们就能够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结合起来,不再专注于咫尺之侧的空间,而是看到九天之外,鸿蒙太空,如此岂不是教师职业的一大乐事?

研究哲学史,并不在于还原那个曾经的世界,而是了解造成现状的原因及历史赋予我们新的使命。“阐旧邦以辅新命,余平生志事,盖在斯矣。”这就是为什么本书能穿越时空仍迸发勃勃生机。

人生三快事:美酒、挚友、枕边书,此书可作枕边书,闲暇之余翻阅,总会有自己的收获。

《死亡哲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死亡哲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用了两周时间读完了谢利·卡根教授的《死亡哲学》。和读其他哲学类书籍一样——当然了,我也确实没读过几本哲学书籍)——我再一次被绕晕。

简单梳理一下本书的脉络。

本书前半部分以证伪的方式否定了二元论关于灵魂存在的论证(最佳解释推论和笛卡尔的思维实验),应该说,其证伪的方式有不可知论及双重标准之嫌。进而引出柏拉图的灵魂不朽理论,并从逻辑思辨角度予以否定。

后半部分是关于死亡本质的探讨。卡根教授引入个人同一性的三种理论,即灵魂论、肉体论和人格论,为“什么是死亡”以及死亡本质的阐述做铺垫。继而用剥夺解释理论分析了死亡带来的坏处,即死亡剥夺了人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但同样反驳了永生不朽意味着永远美好的观点。而后,阐明关于面对死亡的态度,应是感激而非恐惧。最后部分是关于自杀理性和道德层面的论述。

简单说两点思考。

关于人固有一死。人们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思考过死亡这件事,但潜意识中,人是“不相信我将会死去”的。因为死亡时间的不确定性,读书笔记人们对死亡的必然性是讳莫如深、细思极恐的。或许只有在某个突发事件面前,我们才会确切明白生命的脆弱、死亡的真实,停驻一下,思考一番,而后在生活既定的轨迹中继续前行。

关于生命的意义。前段时间读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很是感慨了一番。人之一生,几十年,几万天,绝大部分人都在平庸中度过,如果侥幸能够在这不算长的时间中找到几个闪光点,相信也是虽死而无憾了。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的人终其一生都未能找到。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意义,有的很大,有的就是追求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我们无权评判。只希望不要在自己年老回忆往事的时候,所能跟别人吹嘘的,只是自己当年能吃几碗米饭。因为,我的饭量很小……

《读《活命哲学》有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庄子哲学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