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号教室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一号教室读后感800字

一号教室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0 来源:互联网

《52号教室的故事》之读后感。

“活到老学到老”,可见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的事。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读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52号教室的故事》之读后感,带给大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52号教室的故事》之读后感

本学期学校领导推荐我们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看完此书觉得意味深长,书中雷夫老师有趣的语言、值得借鉴的教育故事让我耳目一新。

我觉得雷夫与我们一般老师的思维很不一样,他除了教给学生考试所需的知识外,还会教给学生生活中用得着的技能。比如,雷夫通过在班里模拟发工资来教会学生理财,通过带着学生旅行教会他们生活技能。这些技能都是今后学生走入社会必备的,而在学校就提前教会他们,无疑就增加了这些孩子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使他们能提早适应社会,在社会中能生存下来。想想我们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只是一味地强调高分数、高学历,而我们教给学生的这些东西,他们毕业以后又真正记住了多少,在社会中又能用得上多少???我们对学生的所作所为真的能称得上是教育吗?我很迷茫~~~但是,今天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就是如此,我们在不断的做迎合社会的教育,而并没有教育出能建设社会、改造社会的人才。我们的教育需要反思!就像雷夫在书中说到的一样: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教给孩子们的东西,并不是仅仅依靠一场考试就可以衡量的。

雷夫在书中还提到了一点:教育需要耐心。他说:我们应该先慢下来,一定要对孩子特别有耐心,因为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不可能让他们一下子就明白所有的东西。我记得,吴非在《致青年教师》中也提到了慢教育这个词。他说: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急,就像农业、林业一样,种下的庄稼不可能立即就能收获,总要经历一段时间。可见,教育确实需要耐心。因为,耐心是教师的素质和责任,耐心是教师的智慧。而我们的学生和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一样,需要我们耐心保护,等待他们展示自我,发现并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谁能保证我们的学生中就没有爱因斯坦呢?如果我们对学生暂时的缺点与不足缺乏耐心,不分场合地当众批评、挖苦、讽刺乃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就会和盲目地拔掉那些野草一样,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甚至导致摧毁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雷夫做得很好,在学生排练莎士比亚戏剧时犯过很多错误,他并不会一一指出,而是保留一些错误以后慢慢解决。这就是我们老师应具备的耐心。那些在学校中占大多数的普普通通的学生,那些在应试教育中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有多少老师能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呢?育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育者在耐心上的考验。我们很难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毅力,但我们可以期望每一个教师都给学生足够的耐心,做学生信心的支持者。

读完雷夫,我受到很大震动。雷夫老师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千千万万抱怨教育的老师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即使我们无法像雷夫这样疯狂,至少我们知道,教育蕴含着无限可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故事》,对于我来说,与其说是一部教育专著,不如说是一份心灵的鸡汤,因为雷夫老师带给我的感动多于启示。前几年,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一直困扰着我: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找不到好方法的老师。这句话,让我苦恼了很多年,因为当我面对教育不好的学生时,想起这句话,就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苦恼于自己没有方法,痛苦于自己不够聪明智慧。后来,才知道,这其实只是一种理念,是告诉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好老师,但是,我还是为此郁闷,因为我总想把每个孩子教育好,但又做不到,直到认识了雷夫,才终于解开了这个心结。

雷夫说: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所有人都曾有过失败的体验。那么,我们到底能不能拯救每一个孩子?我认为做不到。但是,我确信,我们一定要努力拯救每一个孩子!读到这几句话的那一瞬间,我激动得不能自己,我立即在书上批注到:雷夫,相见恨晚哪!

这几句话,首先让我明白了,所有老师都有这种失败的体验,不是我无能,所以我不再为自己不能教育好所有孩子而纠结痛苦,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这几句话,还让我明白了:面对难以教育的学生,只要尽力就行。这样,就不再因为想起班里难以教育的孩子而彻夜失眠,不再把这样的学生看成是一颗不定时炸弹而为他们揪心,自然地,就能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和百倍的包容,就能面对他们和颜悦色笑容灿烂,给他们春风,给他们阳光。我的心情也随之好了许多。

雷夫在这一篇文章最后写到:很多时候你可能会感到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没看到孩子们有什么变化------也许只是你还不知道结果而已。他讲的鲁迪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他所努力拯救的孩子,最后成为一个非常努力非常感谢老师的好学生。

我相信雷夫所讲的故事,还相信这样的故事不只会发生在他的身边,只要我们去做了,这样美好的故事也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和雷夫相比,我的工作环境太好了,雷夫的教室漏水,最终学区解决的办法也不过是发了六个水桶,而我们的教室和办公室崭新,冬暖夏凉;雷夫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好多孩子的第一语言几乎都不是英语,他们居住在非常贫穷的地方,甚至常常挨饿,有的孩子已经十四五岁了,连基本的拼读都困难,有许多是“问题儿童”,还有好多孩子没有父亲,还有难以沟通的家长,而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既有好的习惯又有聪明的头脑,我们的家长也极力配合并支持我们的工作;雷夫的学校,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甚至开枪事件,而我们的学校,这种事情根本就没发生过。所以,我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的困难,还有什么困难不可想办法克服的?雷夫的故事,告诉我只要用心只要坚持只要付出,就一定能做一个好老师,雷夫,无疑是我的一个加油站!

老师对学生的爱心需要自己的辛勤劳苦去浇灌,爱心更需要对他人的那份责任心,爱心不只是言语的承诺,更是承诺之后的身体力行。我终于明白,56号教室这份奇迹,是雷夫用爱心在倾心浇灌!他不仅是思想的巨人,更是行动的巨人!

一间教室能带给学生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间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决定了教室的尺度——教师。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而带给我无限感动的,就是雷夫老师这种全心全意付出的面貌和用爱践行一切的气度。

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故事》


读后感《第56号教室的故事》

翻开《第56号教室的故事》这本书,先看序,我就被深深打动了,是什么使这个教室如此特别?是什么使这个教师如此成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我花了几天时间,认认真真地读完了这本书,合上书页,我陷入了沉思,是爱吧,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爱让第56号教室的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在这个家,孩子们都是那么的快乐,他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避风港,当成自己的乐园。从这个教室走出来的每一个孩子都那么的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令人感动的。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如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筹集外出游玩的经费,利用课余时间去打短工筹集经费;组织孩子的生日会等这些事例。我们看到,他把个人的生命与教育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完全把个人的一切都献给了他的学生。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又是我们所无法做到的。这也是他最终能取得事业成功的原因吧。

他每天都要早出晚归,路上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会免费为学生补习功课,带他们旅游。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上的,这份付出完全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对于基础薄弱、上课不听讲、作业拖拉、爱撒谎的孩子,雷夫老师同样充满爱,他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始终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有一个叫艾伦的学生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去年问一个老师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啊!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五百遍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看了这段话,我有些惭愧。曾经我班中也有小朋友来问我问题,而在我对他讲解了一遍两遍之后他依然不解的时候我忍不住大声地责备他:我上课在讲的时候你在干嘛?为什么不好好听?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对我产生畏惧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再也不来问问题了,那我们做的努力岂不是适得其反。我们为什么不能想雷夫老师那样,讲三遍不懂,可以讲五遍,五遍不懂,可以讲十遍。所以,遇到学生不懂的时候,绝对不该感到愤怒,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让学生想问、敢问、也学会问。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个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暇,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就开始耐心地剥剔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依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已不复存在。

由此我就想,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不就是一颗颗硕大的珍珠吗?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而我们老师和家长,却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孩子的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因为教育这个大环境,要求孩子必须样样出色,才能在众多学生中出类拔萃,于是我们要求着学生这样那样,久而久之,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困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池半步,孩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被剔除了,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而在第56号教室中,每个孩子都展示了他们的勇气、毅力和热情,而这些正是他们的许多同辈所缺少的。这些孩子勇敢地探索着那些很少有人走过的路,世道险恶时他们与人友善,别人放弃时他们令人难以置信地继续努力。这些孩子们不找借口,他们抓住机会,让遇到他们的所有人都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这不正是我们所有教师的期望吗?

唯有出自内心的关怀与真爱,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其实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变,用心去做,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王泓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读后感

-----成功无捷径

透过这本书,我们读到的其实仅仅只有五个字2024:教育无捷径。可是正是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2024,让雷夫为之辛勤而幸福地度过了20多年。说雷夫辛勤,是因为他总是能够找到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无论是数学、作文还是音乐、体育,他都能够做到教室里的世界比教室外的世界更能吸引学生的心。为了做到这些,他不仅常常自掏腰包,而且,也总是匠心独运,把枯燥的数字2024、文字2024变成生动的游戏和戏剧。

说雷夫幸福,是因为他通过无捷径的教育收获到了无限的成功,作为一个老师,最令他感到骄傲的,并不是他的成名,而是学生的成功。雷夫老师坚持 成功无捷径, 多么利落又有力的一句标语。对孩子来说,学习的成功无捷径;对成人而言,事业的成功无捷径;对所有人来讲,一切的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造就出卓越的成果!对于班中的孩子,我时常告诉他们,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贵在坚持。现在听到雷夫老师的成功无捷径,讲得太精辟了!我要把它囊入其中,作为我努力前进的风向标。

雷夫在书中说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是做到了要求学生做什么,却很少想到自己也要这么做。他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做老师的我们应该时刻谨记的

从雷夫老师的这些故事、经历中,我看到了一位心灵导师的热情付出,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孩子们在你的课堂上能学到什么?这是看完这本书后让我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虽然很多老师也很努力地备课,想尽一切的办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考出理想的分数。扪心自问,老师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学生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可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那只是凤毛麟角,其实我们这些老师给学生的实在太少,或许给他们的只能应付考试,也没好好去考虑他们还得到了什么?

也许老师们只学会了用学生的成绩去衡量他们,而其它一些存在于他们身上更可贵的东西我们都忽略了。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小越虽然成绩不是很好,可是他有一颗热忱的心,还十分愿意帮助班级做好事。但是每次看到他的作业没有完成就去做其它的事情,我有时会不顾三七二十一,先批评他,给他带上一顶不认真学习的帽子,没有好好考虑他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这对孩子来说是多大的伤害。都说教书育人,教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对于这一点,我们又做到了多少呢?

而雷夫老师他却尽自己所能,在重重障碍中,灵活地应对僵化的教育体制,努力为孩子们争取每一个机会,教导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让他的孩子们树立起了成功无捷径这个沉静、坚决的信念;他信任他的学生们,并帮助孩子们建立了自信心,让他们能充分发挥潜能,做好充分准备,迎向未来的挑战;同时还让孩子们在团队生活中学习到纪律、责任、奉献及倾听他人。

我是一个青年教师,像雷夫老师一样我也有打破陈规旧习的心,只是有时候迫于成绩的关系,不敢大胆地放手。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明白了,生活是我自己的,不必受太多规条的影响,要勇于创新,寻找真正对孩子们有帮助的道路,即使过程当中会伤痕累累,也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必以取悦他人为目的地生活,因为那不是自己的人生,那样的人生只有悲哀,没有快乐!雷夫老师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烦恼,而且生活往往有许多的不公平,但是请不要忘记这个世界的美好、不要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人要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如果整天沉溺在悲哀之中,那么你的人生才是真正悲哀!愿所有的老师可以开心快乐地工作,也愿所有的孩子可以开心快乐的学习!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思想的宝库,读后的感受还很多,但有些还没有完全消化,我将继续学习下去。但有一点,我是确信无疑的--学习《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能像吃快餐似的急于见效,要有思想准备,首先要像雷夫那样真正扎扎实实苦干几十年,有着奉献的精神,更有爱的执着。(章继红)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读后感2000字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认识到了一位拥有着无比热情和无限智慧的美国教师雷夫。在这本书里能发现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不足及他在同样的情境中看事情的透彻与处理手法的大气。每每看到都不禁让我由衷的佩服,不得不说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

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书上的一句话: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反思现在的教育现状,为了课堂纪律,为了考试成绩,不仅学生怕连老师都在害怕,大多数课堂都染上了恐惧的气氛。学生守纪是因为害怕受惩罚,考不好是怕老师批评、家长责骂、同学嘲笑。在家里也是如此,家长们挖空心思,对孩子又打又骂,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战战兢兢生活的情况,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然而老师又怎么样呢,老师也在害怕害怕自己不被学生喜欢,害怕上课没人听讲,害怕自己管不住学生,害怕被同行嘲笑。在雷夫老师的教室里,没有害怕这两个字,他用信任取代恐惧,用信任建立起一座坚固的桥梁,使教室的一切变得不一样,使学生热爱学习,为他人着想,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师生之间的信任。那么如何能做到呢?

第一点 言必信,行必果

雷夫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让学生玩信任游戏(一个学生往后仰,其他的学生在后面接着),浅显易懂的游戏对我就有很大的促动,只要有一次放手,别人就不会信任你。在班级管理中,我本来比较健忘又被那样或这样的事烦着,往往早上对学生说口头承诺忘得一干二净,等到了学生跟我说时才记起来。现在想想就有点后怕,确实连老师都承诺了不做到,何况是要求学生答应了的事就要做到。建立信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感受的。就像雷夫老师所说的: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肩上。 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这提醒我们身教重于言教,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没有真正的做到。父母和老师要勇于负责,不要老是开一些口头支票去愚弄孩子,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

第二点 平等对待

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因为某个孩子在教室里捣蛋,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大家心想:肯尼抢了银行,为什么蹲监狱的是我?看到这个例子我很感触,这样的事情我就曾经做过。那是我在上体育课前先把早上的数学作业收上来。看到有个别学生作业没有交,就跟他们说如果中午作业没交齐,这节体育课就不上了,最后还是因为有一个学生没有交而取消了整个班的体育课。当时是很火,根本没有想太多。现在反过来想想,当时这么做确实不应该,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之一,就因为一个孩子而剥夺了所有孩子的权利,学生失望而且很委屈。学生一节课都在抱怨那个没交作业的孩子,我想学生不仅在抱怨她还在抱怨我夺走了他们的体育课。虽然用铁腕赢得了表面的胜利,其实我却失去了人心。学生并不怕教师对他的处罚,只是不喜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第三点 设身处地

雷夫老师曾对孩子们忠告说 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这何尝不是对我们的忠告呢?当我们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数落他们的不是时,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过吗?当我们碰到学生对哪些讲了再讲的题目还不会做时,脱口而出的那句:这道题目我讲了多少遍了,你还不会,上课有没有在听啊。我们有没有想过以他的水平是不是没有听懂。当我们在为后进生的成绩给自己班拖后腿而哀叹时,又没有想过他跟他自己比是否有进步。毕竟只要尽力,考试不是那么重要,就算考坏,明天的太阳还是照样升起。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还没有弄懂题目,老师只有再为他讲解一次。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会更理解孩子,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会做出更适合他们的决策。

第四点 把握机会

一天中,教师可能有很多个建立信任的机会,比如当学生忘了带作业时,你是选择信任还是惩罚。就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教师从可能依规定惩罚的恶人,变成受他信赖的师长和朋友。这就是一个建立信任的大好时机。而班上的学生在观察教师的每个举动之后,也会把老师当作一个讲道理的人看待。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其实奇迹是可以发生的,只要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所以当读过这本书后,我想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成为一个让学生信任的老师,尽量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让他们成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之读后感2000字


最近读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以一个周五晚上带孩子去观看一场棒球赛做为线索,通过在一局局球赛中同学们各有不同的表现,隐寓了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需要注意和改正的问题。描述种种细节,旁征博引,深刻完美地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并总结出尊重时间、练习专注、避开电视、做出决定、肯定自我、不要自私、懂得谦逊、选择学校、坚持到底各种要点。令我深深佩服和感叹。这本15万字的书,我边看书边做笔记,学到了很多很多方法。

这本书,不仅谈到了诸如准备、专注、选择、态度、谦虚等一系列教育的核心问题,而且还用丰富的事例及影片、书籍等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可行的解决之道。为什么要用观看一场棒球赛来引导出一系列的教育话题呢?这个问题耐人寻味:也许是雷夫一时的灵感闪现,也许事实就是这样,雷夫在带着孩子看棒球赛的整个过程中就一直在思考以上有关教育的问题而我,更愿意将这理解为是雷夫一个精心而巧妙的安排,在这背后,是一个有关教育的寓言或隐喻。

1、教育是基于时间的。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并没有一个界限;而教育的实质,则在于对时间一分一秒的专注。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并不这么认为。在绝大多人在潜意识里,教育和观看棒球比赛一样,要的只是一个结果。所以,在观看棒球赛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人迟到,有太多的人提前离场,还有更多的人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并不能专注,他们分心于聊天,玩游戏、打闹,干什么的都有

我想,如果用这场棒球比赛中的迟到、提前离场、分心打闹等现象来定义我们现行教育的问题所在,那无疑是十分贴切的:有多少家长,等发现孩子出了问题才开始教育(迟到)?有多少家长,在一番努力之后便给孩子贴上就这样了,没救了等标签(提前离场)?还有多少家长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分心)?教育是基于时间的。所以雷夫会在书本中强调:看球赛,不是为了看一个结果,而是要专注地体验这一场从开始到结束的精彩和快乐。所以他们提前准备,提前到场,比赛中认真观看并记录,坚持到比赛结束才离场。雷夫说: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教育呢?

再比如说:准时。准时也意味着时间被有效地管理。雷夫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并指出,迟到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同样也不尊重自己。

2、在好习惯这个问题上,雷夫还谈到了专注。他认为三心二意会让孩子离目标越来越远。是的,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发现,现在的父母都非常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但是在培养孩子的毅力方面,似乎就有点欠缺了。哪怕是扫街,也要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专注和热情并发出无比的魔力。一个人战胜自我,接受挑战,就成战胜平庸。

3、书中还涉及许多共同的教育难题,比如孩子都爱玩爱看电视爱玩游戏,家长老师都为培养优秀孩子头疼等等,追根溯源,作者们无疑例外都是在为家长和老师支招选择一条让孩子通往成功的捷径,来帮助孩子摆脱牵绊,去除不良的嗜好而培养学习的热情,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方法,不是单纯的言传,而是严格的身教,其实每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无论行为方式还是思考价值观等都是大人的缩小翻版,你是孩子的一个模子,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书中告诉你的不是教孩子什么不能做,而是通过玩乐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这种主观能动性无形中就激发了孩子的热情,最后产生的不同效果自然也可想而知。雷夫的一些教育观点让人惊喜,比如,对孩子最好的奖赏是知识的学习,而不是物质奖品。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后感2024范文


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故事》可以说是风靡全国,本学期我们学校也推荐我们阅读此书。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们教育本身的荒漠化,我们自己没有什么可光照指引大家的故事或榜样,我们作为教育者的干渴,真是期盼这书能如甘露,不一定能溶解僵化的心灵,至少能给我们触动一下。

雷夫为什么能成为一个故事?

一、雷夫本身的理念和视野:比如,他的努力和要求不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是更根本的因素:公平。因为他的学生很多母语不是英语,为了使他们得到公平的机会。而在我们的国度,我们一直以来被教育:最大的就是为了的学生着想——最多是努力使他们考上最好的大学,但近来早已退化成个人的利益作为驱动力,那些领导也是以此来管理的。所以我们没有故事。

二、美国的体制——尊重每一位诚实公民的自主权:在美国雷夫可以根据学生、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课程,甚至时间的安排,如暑假。

而我们的体制走到一个地步:只要自己不用负责任就可以了,所以,不合理的放假学校补课调整,甚至连游历(学生踏足)全部取消,就是怕出事。学校、老师没有任何的自主权,苟且偷安,只为方便和肚腹。所以我们没有故事。

三、真实自我:雷夫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来教学,或者说雷夫是以一个独立的人格、真实的自我在教学。为什么雷夫可以呢?我想首先得归因于雷夫自己成长的那个空间,是什么样的因素使雷夫可以有独立、完整的自我来面对学生?

而我们又为什么没有呢?

我们这些作教室的,在自己的成长和手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就被塑造成分裂式的人格,我们活在很深的恐惧中,我们被训练为自动不表达自己真实想表达的,我们有意无意的开口闭口与“最高指示”保持一致,而意识形态就是我们不能质疑的真理,要我们一直重复的教导学生。

我们哪能还有独立真实的自我!

上面几点才是奇迹产生的真正原因,而雷夫所说:要耐心、信任、不看重分数等,实际上是众所周知的,我们若只学这些皮毛,就当有100雷夫在中国到处演讲都没有用。

学习吗?同仁们,改革,是唯一出路。

56号教室读后感


篇一:56号教室读后感

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个题目,感觉有点新奇,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最熟悉不过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为什么是56号奇迹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认真地研读起来,然后也慢慢地走进了这间教室……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是一位特殊的也很成功的外国老师说的,从他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样的。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而决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取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的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这些你可以从身边的那些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但班里的学生确实天天叫苦连天,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成问题的老师身上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讲课的场所,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40平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米。
而雷夫老师的教室却是无比的宽敞,与这位"外老师"比起来,我心理很惭愧,开学仅仅三天,卫生纪律学习已经开始压上了他们,与"外老师"的学生相比,我的孩子显得无比的可怜,这是我在一操一作着,可是我又是被谁一操一纵着呢以后要尽量向这位“外老师”学习,让56号教室的根基延伸到我家,给孩子们一个自一由舒张,健康成长的乐园。
“什么也阻挡不了一个有创意,有奉献一精一神的老师.我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不停地进出于各个图书馆为孩子们借书看.在离开某个图书馆后的一个小时内,我会改头换面地再次进行借同样的书,有时会戴上眼镜,有时会戴上帽子,有时还会戴个假胡子。”
正如雷夫老师所说:“即使规矩阻碍了你,假如你真是一个好老师,无论怎么样都会为孩子们争取每一个机会.当然,我们也能很明显地看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优秀的教师不得不放弃的原因.如果没有这么多不必要的,可笑的障碍,我们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一爱一",一爱一这一职业,一爱一自己的岗位.没有了"一爱一",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觉得教书枯燥是因为不曾用心,不曾将一爱一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
正如所说:唯有出自内心的关怀与真一爱一,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其实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相信只要努力改变用心去做,一定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属于我们教室的奇迹!


篇二:56号教室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的补充营养,不断的向同行、前辈、专家们学习。《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正是我们要阅读的书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打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就久久不愿放下,它给作为教师的我很多启发。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伊建立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看一下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一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是一位特殊的也很成功的外国老师说的,从他的身上我懂得了教室和教室是不一样的。正如伊建立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获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得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这一点,只要看一下那些年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甚至著作等身,但班里的孩子们叫苦连天,包括自己的孩子也很成问题的老师,即可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于他们只是一个讲课的场地,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所以,40平方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方米。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当学生一次又一次地犯着相同错误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导,还是大声的批评指责?当我们告诉学生要这样那样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又有没有以身作则呢?雷夫老师告诉我们,对学生要信任,要一爱一护,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我在实习的时候,带我的师傅告诉我:学生与老师始终都是平等的,但教师始终是榜样的角色,所以任何事情你都要以身作则。还记得刚工作时候的第一个月,四年级的学生上课的纪律让我头疼不已。我突然想到和这些学生制定一份“体育课公约”内容让他们自己定并和他们约定,每个人都要遵守,包括我自己,违反的话,就对公约进行学习并作检讨,当做是惩罚。有一次,因为开会我们没有在上课铃响之前到达教室,但我跑到教室时,铃声已经响了,而我们的约定是师生必须提前两分钟到达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当我走到教室时,所有学生都看着我,有的学生还在偷笑。于是,在所有人都等着看好戏的时候,我先做了自我检讨。我想,如果连我都违反了约定,那么这个公约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我也就更难管理这个班级了。可是,当学生们知道我迟到的原因时,都表示没关系,可以谅解。我突然发现这群孩子这么可一爱一的一面。自从这次之后,学生对于公约更加重视了,班级纪律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也深切的体会到,雷夫老师所说的: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可以有所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好的机缘,让你引领孩子们展翅翱翔,达成的成就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老师犯错的时候,不要去努力地掩饰,坦然面对,努力改正,或许在学生眼里,这样会犯错的老师更值得尊敬。而当学生犯错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面对错误,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篇三:56号教室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讲述的是一位美国教师坚守在第56号教室20多年如一日,如何上课,如何培育一届又一届学生走向成功的教育故事。应该说每一位教师身在三尺讲台,都有自己的教育故事,也有自己教育的观念与风格。我看过一些教育类杂志,专著,常津津有味地品味教育者们酸甜苦辣的教育故事,独辟蹊径的教育经验。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读完的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心头汹涌的是对这位教育者的钦佩与崇敬。他就是雷夫.艾斯奎斯。
雷夫是一个不知疲倦、疯狂又认真的老师。他总有着奇思妙想,让孩子积极思考、积极实践、积极总结经验、总是在积极学习的状态里。他的脑子里不光装着知识,更多的是装着学生,他想的不仅仅是交给孩子知识,更多的是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培养孩子应对困难积极思考的能力。读完整本书,我们才能确定他的真正角色,他是一位班主任,又担任该年级的大部分学科,如语文、数学、历史、社会、地理、美术等学科。任教的每一门学科,雷夫都会百分百地投入,总有着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并让学生真的学有所获。被雷夫的教学故事感动的同时我悟得了要这样当教师。


篇四:56号教室读后感

假期到沁一陽一永威中学参加“第二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暨‘规划自己的专业人生’观摩研讨会”,会议上好几位教师、专家提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并一再推荐,抱着好奇心开始读这本书,一开始就被它的简介和众多知名人物的推介所吸引。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老师必须是一个有激一情有创意的人。
雷夫.艾斯奎斯是一个充满职业激一情的老师,他自己根据知识与实际生活创造了一系列的创新课程,如阅读课程、写作课程、经济学课程、电一影课程、旅游课程、摇滚课程,包括最为卓越的莎士比亚课程。当这些新鲜富有创意的课程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时,班级的纪律已不是问题。雷夫是真正的神话创造者,虽然学生与他相处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他的教育教学创意却让学生们终生受益。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创意是56号教室独特的经济制度。第56号教室的学生都会在开学第一天申请一份工作。雷夫会给他们工作清单,上面有教室管理员、银行管理员、球具管理人、办公室信差、店员、警官等各种职业,以及工作内容说明。每一份工作的薪资都有少许差异。教室管理员每天都要工作,所以赚的钱要比一周只工作一两次的人多。孩子们通常可以得到第一或第二志愿的工作。
有工作,就有月薪。孩子们把薪水存在银行。他们必须存钱来支付使用课桌椅的费用:座位越靠前排,费用就越高。孩子们赚外快的方法很多。例如,学生做额外工作或参加管弦乐一团一,就可以领取奖金。反之,如果他们没做事或偷懒,就会被罚款。学生可以使用班级“支票”和“现金”。到了月底,全班会来一场疯狂的拍卖会,竞卖文具用品和礼券。
第56号教室的经济制度在帮助孩子们学习“储蓄”的同时教他们另一项重要原则:“延迟享乐”。这个快餐社会鼓励年轻人什么都要,而且马上就要。但是第56号教室教孩子一个道理:会存钱且谨慎用钱的人,多半财务状况都优于为了立即享乐而乱花钱的人。
学生必须每月支付座位的“租金”。如果孩子存到的金额为租金的3倍,就可以买下座位,拥有这个位子的“产权”。有些孩子甚至会刻意攒钱买下同学的座位,然后每个月向他们“收租”!
聪明的学生在购买不动产之际,也开始了解所有权的价值。他们看到同学每个月为了付租金东拼西凑,而自己银行账户的存款却越来越多,就开始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同样,他们也发现,拥有房地产后就会有多余的钱去参与每月举办的拍卖会,财富越积越多。几个月下来,他们也亲身一体验了拥有存款与不动产的种种好处。选择付房租的学生也学到了相同的教训,只不过感觉较为沉重。
56号教室的孩子们体会了父母赚钱的辛苦,学会了节俭和一爱一惜。我也感受到教师必须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雷夫是一个全能老师,他能带好班级,能教好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戏剧……没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如何进行课程的整合,如何引导、指导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我们的老师因种种原因个人的综合知识、业余一爱一好本身就不是很多,加之工作后,学习参与的机会时间更少,更多的是单位家庭两点之间的生活,所以我们还需抱着好奇之心多参与不同的活动,扩大知识面,丰富经验与生活。


篇五:56号教室读后感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跟着雷夫老师走进了那间又小又破的56号教室,看着他把“品格”、“付出”、“谦逊”、“支持”传达给学生,是他,让学生生活在一个不必“害怕”的净土,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让学生的缺点得以改正。雷夫老师用自己对于教育的热忱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妆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作为教师一爱一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一爱一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妆学生的老师。信任才最宝贵,有了信任,才可以谈教育。我觉得,让孩子免于恐惧,是56号教室奇迹的根源。
捧着书细看,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透过这些浅显通俗的语言,我看到了一个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事业,并沉醉其中的教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旦成功,它带给我的满足感,足以补偿这个疯狂的教育界给我的心痛、头痛、以及微薄的薪资。”当看到雷夫老师的一名学生说“老师会把我们不会的问题讲上500遍”时,我真的无言,也很惭愧。多么有耐心有一爱一心的一位老师呀!学生的问题,也许是很小的一个知识点,也许是老师已经讲过很多很多遍的,也许是学生根本没注意听才不明白的,而雷夫老师,不问任何原因,只要学生不明白,就讲到明白为止。说来容易,但如果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总是无数次的重复,任谁都会生厌了吧。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雷夫老师认为“我的工作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一供机会让他们拯救自己的灵魂”;“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这些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读完这本书,我特别感觉到雷夫工作量很大,这也是我怀疑雷夫老师是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的原因。

相信《《52号教室的故事》之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号教室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