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56号教室的读后感 > 地图 > 56号教室的读后感,202456号教室的读后感
56号教室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56号教室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56号教室的读后感推荐
56号教室的读后感

(共 7932 篇)

  • 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系列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系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篇1】

    《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畅销书,被誉为“令上亿家长和教师感动落泪的教育奇书”,“受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欧普拉赞赏的‘全美杰出教师的心灵作品’”,“一本向家长和老师阐释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并如何实施教育的指导手册”……它感动了美国,更为中国教师们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细细品读此书,我也被雷夫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而震撼并深深感动,感慨良多。

    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国霍巴顿丛林小学的教师,从教20多年,雷夫老师一直坚守在第56号教室,用他的勤奋和才能,创造出了一间美好的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使第56号教室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我欣赏雷夫老师敢于直面自己教育得失、成败的.坦诚和勇气,欣赏雷夫老师与我们分享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蜕变历程。在本书中,我认为雷夫老师以下这些观点能够给我以深刻的启示:

    1、成功无捷径——真正的卓越是靠牺牲、试错,以及大量的努力得来的。

    2、教育就是要以身作则,而非言辞说教。

    3、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因为你丰富了孩子的一生。

    4、做一名既智慧又成功的教师。

    5、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用心体会他们的问题。

    6、善待他人,努力学习。

    7、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

    8、点燃孩子阅读的激情,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9、培养孩子在公众场合正确的行为举止。

    10、人格品质才是教育品质。

    当然,还有一项内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雷夫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就把柯尔伯格的“道德六阶段”教给学生:

    1、我不想惹麻烦。

    2、我想要奖赏。

    3、我想要取悦别人。

    4、我要遵守规则。

    5、我能体贴别人。

    6、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雷夫老师正是以他的辛勤耕耘和无私付出,成就了自己的传奇教育生涯,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也正是雷夫老师的这本

  • 2、 56号教室的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大全专题“56号教室的读后感”推荐内容。

    当你读书而思考的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我们相信在每个人看完作品后,都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好作品带给我们的思想感悟是很多的,其实很多人都可以动手将它记录下来。您是否能够写出一篇感情细腻的读后感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56号教室的读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56号教室的读后感 篇1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曾经为教育好每一个班级的学生而努力过、迷茫过、也快乐过。但总的来说,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一直是理不清,道不明,直到今天看完雷夫.艾斯奎斯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心才赫然开朗。雷夫老师文中说:“作为老师有时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够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书中的案例动人心弦,给了作为家长、身为老师的我太多的感触和启发。我庆幸的是看了这本书,不但学到了很多,还明白了自己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看!书中的精彩片段还历历在目:《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介绍了教育孩子四种方法:“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符逻辑”、“你就是榜样”。这些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相信有了这些方法会令我工作更行之有效。文中特别提到第56号教室的学生“沉静、文明、有理”,真让我惊叹,作为现代的小学生物质生活丰富,娇生惯养,能做到时时守纪律,处处讲文明、讲礼貌,真不简单啊!

    书中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

    其实这样的事可能很多老师也都能够做到,我真正感动的不是这个故事也不是插图,而是插图下面的那是几个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将成为我的座右铭。

    是啊!我们都渴望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向雷夫老师学习,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雷夫老师25年坚守在56号教室,对那些移民家庭的贫困孩子进行品格的培养,通过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来成就孩子的一生。他坚持让孩子每天阅读,而不是为了测试、更不是做表面文章给人家看,而是因为喜欢书本才阅读;他坚持每个礼拜和孩子们玩“buzz”的游戏,不仅仅是

  • 3、 56号教室的读后感汇总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尤其是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受益良多,读后感可以将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我们特地为你收集整理“56号教室的读后感”,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56号教室的读后感(篇1)

    我捧起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开始阅读。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自言自语:这怎么可能?在素质教育旗帜掩盖下,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不是天方夜谭吗?。但读完全书,我的内心经历了由疑惑、不敢相信到豁然开朗的几番沉浮。全书字里行间处处渗透出雷夫老师二十多年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一个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学生愿意提早两个小时上学,而又延迟放学时间,即使毕业了仍不忘每周回到这个教室。一个普通的最基层的老师,竟然获得了总统颁发的"国家艺术奖章",感动了整个美国社会。(心理学都告诉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中,我却常常是试图建立一种威严,一种课堂上做小动作的学生一看到老师立马放下玩具,老师说一句话,学生像接圣旨一样乖乖顺从的严,也就是肖晨颖老师说的暴察之威,以此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这种威严的途径就是使学生害怕,为此常常不由自主地吓唬甚至胁。但在这个过程中,害怕的不仅仅是学生,不仅仅是学生在害怕挨骂,害怕被羞辱,其实老师也处于害怕中,怕出丑,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师生双方是有苦难言。虽然在繁忙的工作中,这种方法表面上最为省时有效,立竿见影,但作为一个老师,我却深深地为自己这种简单粗暴而惭愧自责,这不应该是一个成长中的老师努力的方向。但除此之外,我又别无它法,无助又迷茫。正当我无奈地试图调整心态放下惭愧自责,而学着立"下马威",奖"小红花",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管理学生时,却读到了雷夫老师这么好的文字,瞬间我的心里释然了。当老师的,首先自己不要盲目地"怕",不要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没水平",不怕丢掉"尊严",不怕领导,家长怪,同行笑话,把这些顾虑全部丢掉,只留下一"怕",那就是怕耽误学生一生的'发展。学着建立没有害怕的教育,让师生双方在教室里幸福快乐,共同成长。

    第二点,值得我学习的是雷夫老师非常重视教给孩子们应试的巧。正如杨局长所说,应试能力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作为学生,尤其是我们中国学子,应试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试是有一定技巧的,而这种技巧有

  • 4、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一)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再反思自己,我们的学生家庭教育存在差异,有政府公员的孩子,还有外地来济南做生意的。仔细回想一下,真的是当局者迷,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其实我在抱怨孩子之间的差异的同时却忽视了他们的起跑线并不一样。我应该再多点耐心。尤其是班级里家庭环境复杂的孩子,让人难以琢磨,行为粗野过于放纵,我应该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不输在起跑线上。

    其次就是教会孩子善待他人。三剑客的确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并使雷夫先生陷入艰难的境遇。但雷夫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并没有因此离开他所中爱的教育事业,而是领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所以雷夫先生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首先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他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再反思自己,开学进两个月来,我把心思全用到转化于一些调皮的学生身上,哪怕是他有一点点进步,我都夸大其进步,我一直希望他能想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他在我不在教室的时候仍然在教室里捣乱、学习不自觉。我也曾试图和他们深谈,但都一次次以失败而告终。于是我有点犹豫了,想放弃了。现在想想雷夫先生,我要比他幸运得多,所以我要重拾信心,从侧面多了解、多观察,教会孩子从善待他人开始。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看一下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

  • 5、 第56号教室读后感

    篇一:《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书笔记

    《第56号教室的故事》读书笔记

    摘录:信任的基础并非中期目标,也不是最终结果,它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这种事我们看得太多了:跟着一位好老师的学生表现突出,但某日,老师因病或开会不能来上课,改由其他老师代课,原本运作良好的教室,竟然变成闹哄哄的宠物之家。

    可悲的是,我还遇到过以此为 荣的老师,认为这凸显了他们的教学才华——别人控制不了的孩子,到他手上全都乖乖听话。

    随感:艾斯奎斯的观点很清楚,真正优秀的班级,优秀的应该是这个班级的学生,而不只是那个班级的老师。如果这样思考了,我们就不会因为只有自己有本领踏进某个班级而感到光荣了。我们就会考虑到发展好每个学生,考虑到任何老师踏进那个班级,学生都是表现积极的。所以,艾斯奎斯说信任的基础只是一个开端。

    那么,在信任的基础上,这创造奇迹的第56号教室的秘诀是什么呢?本篇艾斯奎斯就跟我们说了 “六个阶段”,他将这“六个阶段”教给学生,但不期望学生们立即应用在自身行为上。这“六个阶段”其实就是最有效最实用的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习惯教育的课程。所以,有一位老师在写这本著作的读后感的时候说,我们可以以“课程观”的眼光来阅读这本著作。

    摘录: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

    ??

    但是,这样教小孩对吗?第一阶段的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

    如果首要动机受到如此严重的错误引导,他们的一生将毫无所为,而我也绝对不会再犯灌输第一阶段的错误。

    随感:其实想想我们自己,已经成人或者说已经而立、不惑、知天命的年纪的人,而且我们是教师,是知识分子,有多少人到现在为止完成任务的目的就是“不惹麻烦”。这根深蒂固的想法是哪里来的?或许就是我们童年时期在刚入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或者我们的父母灌输给我们的。而如果做事只是为了“不惹麻烦”,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这样的人、这样的教师,在工作或者说在事业上会有怎样的作为?

    而我们很多教师或者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或者说在管理孩子的时候,我们就用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方法在教育着今天的孩子,许多孩子今后长大成人就会重蹈我们的覆辙。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这第一阶段,但一定要使孩子们摆脱第一阶段。

    摘录:第二阶段:我

  • 6、 《第56号教室》读后感

    雷夫老师班的五年级学生自己设计了一份只有3个问题的阅读测验(据他们表示,这份阅读能力测验卷的结果比那些专业人员所设计的更准确)。1你是否曾因为老师教得很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时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书。2你是否曾因为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3你是否曾在睡觉时间偷偷躲在棉被下看书。这真是个可爱又有趣的测验卷。凡是以上3个问题都答“是”的孩子,注定一辈子爱看书。

    根据我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他们进行阅读指导:因为从一年级起我就常带领同学们去省图书馆的少儿阅览室读书;以作业的形式,要求每位同学每天读书半个小时,每周四同学们还可以带一本书到学校,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读书;后来又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同学们自己从家里带喜欢的书放在那里,有专门的学生负责登记,同学们可自由借阅;还轮流让同学到前面向大家介绍好书;每到假期来临时,不光学校要向学生们推荐阅读书目,我也会精心挑选一些好书让他们看。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使我们班大多数学生爱上读书,也使他们读书的面很广,关注到了更多的好书。现在学生们即将毕业,时间很紧张的情况下,我要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读书,即使时间很短,也是开卷有益,不能因为学习忙而放弃读书。

  • 7、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分享稿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即使是很聪明的孩子也需要大人的指导,社会更加需要营造宽松的环境。下面是读后感大全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一

    这个假期就读了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句话,孩子们都需要大人的指导,即使是很聪明的孩子。于是我突然想到,孩子其实是很厉害的。他想尽各种办法来磨你,直到你放弃,决定任他去吧,不再指导。想明白了这点,我便叫来儿子和他分享我的心得,他狡猾地点了点头。

    假期中我让儿子弹琴,如果我以小时规定每天的练习量,儿子就把速度降到最低,他说这样可以少弹几遍。而当我以每只曲子的练习量要求他时,他便弹出最快的速度,说这样可以省出不少时间玩,小孩子的想法很单纯很直接。每当我苦口婆心地和他讲道理时,他总是以他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我打圈圈,这时我会被他搞得很烦,最后就随他去了,琴自然是练不好的。

    我的一个好朋友曾经和我说,自己没有足够的准备做好母亲,宁可选择丁克式的生活方式。仔细想来或许她是对的。

    反思我对孩子的教育,因为没有耐心而缺乏对他的指导,包办他的生活、忽视他的学习。儿子欠缺好的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这个角度而言,或许我是个很失败的母亲。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的懒散,我的没有耐心,恰恰为儿子提供了更多的自由自在的时光。

    儿子从很小就很喜欢玩乐高,在他享受拼插的过程中,我从来都不去打扰他。儿子也喜欢玩沙子,每个周末我们都带他去公园,每次都是跟在儿子的后面,他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任他玩个够。我们很快发现他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时,是非常专注而执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以为很幸运或许我并没有扼杀孩子的创造性。

    于是,人们常常在争论的一个问题出现了,反思教育,成人应该如何更好地指导孩子呢?仔细想来,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有一种跟风情结,早先有口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然而单一化的目标教育,让家长们不得不削尖了脑袋,使出浑身解数把孩子送到名校。若干年前又有一个新的口号叫做教育产业化,于是家长们又剥夺孩子周末的时光,争相恐后第把孩子送入著名教育机构。有几个家长可以做到不跟风。更加可悲地是,这样的跟风愈演愈烈,三岁习琴,五岁学习奥数的孩子比比皆是,每一个家庭的晴雨表就是孩子成绩的好坏。我们的主流媒体更加推波助澜,今天惊叹一个神童的横空出世,明天又发

  • 8、 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重读这本书,读着读着,我感觉不是在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而是在解读我们国际部的奇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篇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啊!看完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真的是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到,雷夫老师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让学生的缺点得以改正。用自己对于教育的热忱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当然他最终的成功不是仅仅依靠毅力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

    自我从教以来,我一直带的都是低段学生,自己也是得心应手。但是自我带高段以来,我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有许多困惑:为什么带高段的学生之间会出现青春期问题,比如说学生爱耍酷,爱讲究面子等,我又应该如何去克服呢?我们总是在许多方面面临一些困惑、苦恼,而在这本书中雷夫老师总是给各种各样的学生带去希望,没有因为他没有把教学当成任务,当成教书本,为学生考虑、规划,所以他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有这样,从56号教室走出的学生才会一一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下面我谈谈我令我体会最深的几点。

    一、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雷夫在书中提到: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而雷夫又告诉我们: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他为了提高班上学生的阅读,他做了很多:1、善于指导孩子进行阅读,而孩子们也能透过阅读来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2、善用学校图书馆,如何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3、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作品等等。相比我们国际部现在在开展的书香班级,我也发现了学生是在看书,可有这样的现象:很多家长都提出,孩子们最近喜欢看书了,但是看的并不是好书,看的都是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漫画类的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那是我们并没有像雷夫做细致,比如说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又比如说为孩子挑选阅读书籍。我们其实可以做到,但却没有做到。我们可以像雷夫那样开展读书会,共同在书中体验笑声与泪水。阅读教学不是为了做对一道习题,考个高分,是为了让学生爱

  • 9、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1000字: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个题目,感觉有点新奇,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最熟悉但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为什么是56号?奇迹是什么呢?我充满了好奇。我翻开书本,用心的品读着《第56号教室的奇迹》,自己的内心不时的被感动、共鸣充斥着: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样熟悉而新颖;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是那样独特与执着。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都十分有借鉴好处。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哪里需要改善,哪里能够做得更好。

    第56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给我一些真相里面讲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记得那是我第一年做班主任,我们班一个男生也像艾里克斯的似的,在连续三天忘记带作业后,最后,我再也忍不住,当着全班学生对他大吼大叫,把他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在地上,让他找作业。其实,我早已明白他又忘记写作业,我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完成作业而生气,而是因为他一次次的对我撒谎,让我很气愤。看了艾里克斯的这个故事,我想,我比艾里克斯的老师幸运,孩子的家长并没有找到学校来找我算账。其实,此刻看来我和那位老师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对这个孩子造成了伤害。如果当时,我像雷夫对待丽莎一样,那事情会有另外一种结局,也许这个男孩自己就会不好意思的来向我承认他撒谎了,也可能以后都会完成作业,或许

    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我已不再那么冲动,学会用用心的态度与耐心来应对问题,处理事情时能够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建立了与学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诚实、公正而又通情达理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像家一样的避风港。我学会了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多做加法,以此激励学生,带动其他的学生来竞争,而不是处处针对他们的缺点做减法,努力成为一个令人喜爱的老师。

    透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研读,我还明白了,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必须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之所以个性,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代替恐惧,做孩子能够依靠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

  • 10、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每每翻开《56号教室的奇迹》都不禁让我由衷的佩服,不得不说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书上的一句话: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

    反思现在的教育现状,为了课堂纪律,为了考试成绩,不仅学生怕连老师都在害怕,大多数课堂都染上了“恐惧”的气氛。学生守纪是因为害怕受惩罚,考不好是怕老师批评、家长责骂、同学嘲笑。在家里也是如此,家长们挖空心思,对孩子又打又骂,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战战兢兢生活”的情况,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然而老师又怎么样呢,老师也在害怕——害怕自己不被学生喜欢,害怕上课没人听讲,害怕自己管不住学生,害怕被同行嘲笑。在雷夫老师的教室里,没有“害怕”这两个字,他用信任取代恐惧,用信任建立起一座坚固的桥梁,使教室的一切变得不一样,使学生热爱学习,为他人着想,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建立信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感受的。就像雷夫老师所说的:“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肩上。” “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这提醒我们“身教重于言教”,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没有真正的做到。父母和老师要勇于负责,不要老是开一些口头支票去愚弄孩子,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

    一天到中,教师可能有很多个建立信任的机会,比如当学生忘了带作业时,你是选择信任还是惩罚。就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教师从可能依规定惩罚的恶人,变成受他信赖的师长和朋友。这就是一个建立信任的大好时机。而班上的学生在观察教师的每个举动之后,也会把老师当作一个讲道理的人看待。读了这本书,我知道其实奇迹是可以发生的,只要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所以当读过这本书后,我想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成为一个让学生信任的老师,尽量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让他们成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8

  • 2021-07-01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2

  • 2019-10-17

  • 2019-10-20

  • 2019-10-20

  • 2021-09-15

  • 2021-09-15

  • 2021-08-25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0

  • 2021-09-13

  • 2023-05-06

  • 2019-09-28

  • 2019-09-28

  • 2021-09-01

  • 2023-05-08

  • 2019-10-12

  • 2019-10-20

  • 2021-07-07

56号教室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56号教室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56号教室的读后感、202456号教室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