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读后感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0 来源:互联网

暮鼓晨钟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成长升华的过程。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把心中感受写出来,写一篇读后感。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你也许需要"暮鼓晨钟读后感"这样的内容,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暮鼓晨钟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想看更多的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暮鼓晨钟读后感【一】

去年看完《少年天子》,今年没看同类的小说,就开始觉得馋了。去逛书店挑了大半个下午,只捡出一本《暮鼓晨钟少年康熙》。同样是作家凌力的呕心之作,那就续着这股子意犹未尽,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皇帝在中国众多帝王中堪称伟大的一位。从康熙开始,清朝逐渐迈向鼎盛时期。他一生勤政爱民,为江山社稷操劳,受到了百姓乃至中华后人的拥戴

不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能扛起天降大任之人总是要经历一些磨练的。而康熙皇帝玄烨的少年时代就是经历人生磨练的时代。

从小就不受父皇的宠爱,因为在他后面出生的四阿哥是顺治皇帝独爱的董鄂妃之子;年纪尚小就因为染上天花,被送到皇宫外面和生母隔离;幼年丧父,七岁的小肩膀就要扛起天下的重担;母亲孝康逝世之时,玄烨才八岁;登基之后,辅政大臣们又对年幼的小皇帝进行压制而玄烨硬是在这样的逆境之下艰难的成长了起来。

失宠,不是让他更加独立了吗?与父亲的远距离让他看清了他的父亲。他敬重甚至深深的崇拜着福临,从小就立志要学习父亲的勤政爱民,要学习父亲的广博学识,要学习父亲的广纳贤才但他也以父亲为鉴,知道江山社稷才是他最应当倾之所有的,他不会像父亲那样固执,不会像父亲那样冲动,不会像父亲那样为了儿女情长抛下江山、抛弃百姓试想当年四阿哥没有夭折,那当上皇帝的受宠一身的四皇子会有玄烨这样的清醒吗?我看,难。

得了天花,在当时就是一死,送出皇宫隔离对于一个皇子来说,就等于是被抛弃。据说,就算是皇族,送出宫后得待遇也是极差的,就只能是等死。但是,玄烨活着回来了。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天花的痊愈也让玄烨在四阿哥夭折后有了当皇帝的机会。

顺治写下十四《罪己召》便悄然离去,但是对于玄烨则是刚刚的开始。他不是还有奶奶庄太后的爱护吗。他要学会的是更具有责任感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顺治的离开,让幼小的玄烨眼中永远存留下了父皇的高大形象。

母亲康妃的死,对于玄烨来说是失去了一份沉重的爱。在玄烨的世界里,也许除了奶奶的爱就只有母亲的爱了。康妃佟氏由开始的被宠到失宠,她也嫉妒也恨,但她把这一切都转化成对玄烨的爱,这样也让玄烨成长的更健康。当时的小皇帝则认为,他已经长大了,早晚会离开母亲,会悲痛,但是他坚强的站立起来,在奶奶的照顾之下以天下为己任,更加独立了。

康熙皇帝少年时期遇到的阻碍还有来自辅政大臣的压制。中国历史上欺负皇帝年幼的大臣还少吗?玄烨也遇上了!但玄烨更多的不是畏惧,不是妥协,不是对他们的仇视,而是敬重!而且他最崇拜的还是鳌拜!在这样的境况之下,这位少年天子学会的是审时度势。在太皇太后的帮助下,他提升了忠臣索尼的地位,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娶做皇后,利用鳌拜和苏克萨哈之间矛盾互相牵制。

但随着索尼的去世,苏克萨哈正白旗的破落,鳌拜几乎都要黄袍加身了。可是,他有奶奶的指导,有赫舍里的体贴体谅,有费耀色及其他官员的支持最后擒住了鳌拜以及鳌党势力的膨胀。从那以后,玄烨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皇帝,一个可以自己做主的皇帝了,从那时起,清朝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康乾盛世

暮鼓晨钟读后感【二】

去年看完《少年天子》,今年没看同类的小说,就开始觉得馋了。去逛书店挑了大半个下午,只捡出一本《暮鼓晨钟少年康熙》。同样是作家凌力的呕心之作,那就续着这股子意犹未尽,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皇帝在中国众多帝王中堪称伟大的一位。从康熙开始,清朝逐渐迈向鼎盛时期。他一生勤政爱民,为江山社稷操劳,受到了百姓乃至中华后人的拥戴

不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能扛起天降大任之人总是要经历一些磨练的。而康熙皇帝玄烨的少年时代就是经历人生磨练的时代。

从小就不受父皇的宠爱,因为在他后面出生的四阿哥是顺治皇帝独爱的董鄂妃之子;年纪尚小就因为染上天花,被送到皇宫外面和生母隔离;幼年丧父,七岁的小肩膀就要扛起天下的重担;母亲孝康逝世之时,玄烨才八岁;登基之后,辅政大臣们又对年幼的小皇帝进行压制而玄烨硬是在这样的逆境之下艰难的成长了起来。

失宠,不是让他更加独立了吗?与父亲的远距离让他看清了他的父亲。他敬重甚至深深的崇拜着福临,从小就立志要学习父亲的勤政爱民,要学习父亲的广博学识,要学习父亲的广纳贤才但他也以父亲为鉴,知道江山社稷才是他最应当倾之所有的,他不会像父亲那样固执,不会像父亲那样冲动,不会像父亲那样为了儿女情长抛下江山、抛弃百姓试想当年四阿哥没有夭折,那当上皇帝的受宠一身的四皇子会有玄烨这样的清醒吗?我看,难。

得了天花,在当时就是一死,送出皇宫隔离对于一个皇子来说,就等于是被抛弃。据说,就算是皇族,送出宫后得待遇也是极差的,就只能是等死。但是,玄烨活着回来了。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天花的痊愈也让玄烨在四阿哥夭折后有了当皇帝的机会。

顺治写下十四《罪己召》便悄然离去,但是对于玄烨则是刚刚的开始。他不是还有奶奶庄太后的爱护吗。他要学会的是更具有责任感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顺治的离开,让幼小的玄烨眼中永远存留下了父皇的高大形象。

母亲康妃的死,对于玄烨来说是失去了一份沉重的爱。在玄烨的世界里,也许除了奶奶的爱就只有母亲的爱了。康妃佟氏由开始的被宠到失宠,她也嫉妒也恨,但她把这一切都转化成对玄烨的爱,这样也让玄烨成长的更健康。当时的小皇帝则认为,他已经长大了,早晚会离开母亲,会悲痛,但是他坚强的站立起来,在奶奶的照顾之下以天下为己任,更加独立了。

康熙皇帝少年时期遇到的阻碍还有来自辅政大臣的压制。中国历史上欺负皇帝年幼的大臣还少吗?玄烨也遇上了!但玄烨更多的不是畏惧,不是妥协,不是对他们的仇视,而是敬重!而且他最崇拜的还是鳌拜!在这样的境况之下,这位少年天子学会的是审时度势。

在太皇太后的帮助下,他提升了忠臣索尼的地位,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娶做皇后,利用鳌拜和苏克萨哈之间矛盾互相牵制。但随着索尼的去世,苏克萨哈正白旗的破落,鳌拜几乎都要黄袍加身了。可是,他有奶奶的指导,有赫舍里的体贴体谅,有费耀色及其他官员的支持最后擒住了鳌拜以及鳌党势力的膨胀。从那以后,玄烨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皇帝,一个可以自己做主的皇帝了,从那时起,清朝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康乾盛世

暮鼓晨钟读后感【三】

从小到大,我读过的历史课外书可谓是数不胜数,可是,大多数书都只是在一味地介绍着君主的功绩和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使人读来兴味索然。但《暮鼓晨钟》,给了我新的感受。

其实,说来好笑,在我看来,《暮鼓晨钟》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不正规性了。但这个不正规,并不是指书上列举的事例不符合史实,而是指书的结构比较活泼。这本书中虽然不乏对主人公康熙的描写,但在其他的地方也着了不少笔墨。尤其是对民间普通老百姓的描写,不仅没有因此而背离主题,反而从侧面更加突出了书的中心。这比起那些只是一味描写帝王功绩的书而言,不是更加的构思精巧而令人赞叹吗?

而书的这一特点,更是使我受益匪浅。以前的我,写作文是总是只知道死搬硬套,先确立一个文章中心,再将符合文章中心的事例套上了事。写完后一看,自己都觉得缺了点什么,可又不知道缺了哪一点。

可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便又有了新的体会:写作文,有些时候没必要写的那么直接,如果能换个角度,从侧面表现出来,也许读来会更加地令人感动,与文章的中心也会在无形中更贴近。就像我们说话一样,说的太直接容易引人反感,而如果说的委婉些的话,不但意思表达到了,而且也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亲近与好感。一举两得。

其实,《暮鼓晨钟》这本书还有许多别的闪光点,可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一点了。希望我以后每读一本书,都能从中吸取到一点好的地方,日积月累,一定会对我有很大帮助的。

读后感范文|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作文|四大名著读后感|中外名著读后感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暮鼓晨钟》读后感 (300字)


《暮鼓晨钟》读后感300字

看凌力的文字,很难想象是位女作家,笔锋稳健硬朗,不疾不徐娓娓陈述,阐述矛盾抽丝剥茧。随着阅读的深入,才会发现,布局的细致入微和结构的追求完美,无一不显现女作家的心思缜密。

在《暮鼓晨钟》里,通海、哭庙、奏销三大案刚过去,辅臣柄国,皇帝冲龄,老佛爷似乎不问世事,孔四贞南蛮公主不受八旗重视的大背景下,爆发了明史案,天算案,费扬古倭赫被连坐,苏纳海、王登联、朱昌祚三大臣被杀等重大事件,配合接二连三的满汉一家政策遭受打击,辅臣的竭力恢复祖制,显现了一片大清盛世前的黑暗和危机时刻。

书中的玄烨虽年轻却顾大局,虽不免孩子气,却不失帝王的尊严。冰月亦知书达理,拥有与皇家格格身份相衬的言行。而篇幅较少的赫舍里,则母仪天下内敛智慧。

《暮鼓晨钟》读后感300字

今日午夜终于终于把凌力的《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拜读完了,,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感触了,原先突发我看这本书是中国博奇环保科技的老总白云峰推荐的这本对他影响最深的小说,由于被名字吸引了,所以借来一度,此次已经是二次借来阅读,上次由于大学住宿不方便来回搬运如此重的书,所以阅读不到三分之一就作罢了。此次终于一鼓作气的读完了。首先,非常认同白云峰的观点,这本书的确可以影响人很多很深,其次我认为史诗上的政治的确是会教会人许多做人处事的大道理的,同时也非常实用,让我感慨万千的不仅是玄烨的气魄和实力。更是他与冰月的有情人难以有个美满的结局,让我不禁想起,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否则何来舍得,可是这份舍与得再玄烨看来是否真的值得呢?我想只有当他百年归西的时候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吧,但是此时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全来不及了,不过至少对于当时的苍天百姓来说,玄烨不折不扣是个好皇帝,他们是受福于玄烨的明智。但愿玄烨不曾后悔......

《暮鼓晨钟》读后感300字

写清史的当今中国堪称有三剑客,凌厉、唐浩明、二月河。细腻的表达上,凌厉以其女性独有的视角解读这段历史。

暮鼓晨钟的玄烨与二月河不同,有稚气、冲动等特有的少年表现。同《少年天子》的顺治帝一样,会害怕、恐慌、迷茫,但更智慧,更有敢于担当的气魄。

二月河笔下,玄烨是天纵英才,无人可抵,可玩弄天下志士于股掌之间。其实帝王亦有七情六欲,更有无法诉说的取舍之苦,凌厉在这个角度的阐述开辟了帝王作品的先河,在当代还未有作者真正超越。

唐浩明的《曾国藩》中很多人性的细节描写与凌厉有共同之处,但却以湖南男子特有的气魄去着眼,充满新意。这也是诸多撰写《曾国藩》而不及唐之高度的原因。

看完此书,让你的人生豁然开朗,或许不久又阴云密布,但其中的几点细节,值得一生玩味。

编辑推荐:

《暮鼓晨钟》读后感300字


在《暮鼓晨钟》里,通海、哭庙、奏销三大案刚过去,辅臣柄国,皇帝冲龄,老佛爷似乎不问世事,孔四贞南蛮公主不受八旗重视的大背景下,爆发了明史案,天算案,费扬古倭赫被连坐,苏纳海、王登联、朱昌祚三大臣被杀等重大事件,配合接二连三的满汉一家政策遭受打击,辅臣的竭力恢复祖制,显现了一片大清盛世前的黑暗和危机时刻。

书中的玄烨虽年轻却顾大局,虽不免孩子气,却不失帝王的尊严。冰月亦知书达理,拥有与皇家格格身份相衬的言行。而篇幅较少的赫舍里,则母仪天下内敛智慧。

《暮鼓晨钟》读后感300字

今日午夜终于终于把凌力的《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拜读完了,,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感触了,原先突发我看这本书是中国博奇环保科技的老总白云峰推荐的这本对他影响最深的小说,由于被名字吸引了,所以借来一度,此次已经是二次借来阅读,上次由于大学住宿不方便来回搬运如此重的书,所以阅读不到三分之一就作罢了。此次终于一鼓作气的读完了。首先,非常认同白云峰的观点,这本书的确可以影响人很多很深,其次我认为史诗上的政治的确是会教会人许多做人处事的大道理的,同时也非常实用,让我感慨万千的不仅是玄烨的气魄和实力。更是他与冰月的有情人难以有个美满的结局,让我不禁想起,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否则何来舍得,可是这份舍与得再玄烨看来是否真的值得呢?我想只有当他百年归西的时候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吧,但是此时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全来不及了,不过至少对于当时的苍天百姓来说,玄烨不折不扣是个好皇帝,他们是受福于玄烨的明智。但愿玄烨不曾后悔......

《暮鼓晨钟》读后感300字

写清史的当今中国堪称有三剑客,凌厉、唐浩明、二月河。细腻的表达上,凌厉以其女性独有的视角解读这段历史。

暮鼓晨钟的玄烨与二月河不同,有稚气、冲动等特有的少年表现。同《少年天子》的顺治帝一样,会害怕、恐慌、迷茫,但更智慧,更有敢于担当的气魄。

二月河笔下,玄烨是天纵英才,无人可抵,可玩弄天下志士于股掌之间。其实帝王亦有七情六欲,更有无法诉说的取舍之苦,凌厉在这个角度的阐述开辟了帝王作品的先河,在当代还未有作者真正超越。

唐浩明的《曾国藩》中很多人性的细节描写与凌厉有共同之处,但却以湖南男子特有的气魄去着眼,充满新意。这也是诸多撰写《曾国藩》而不及唐之高度的原因。

看完此书,让你的人生豁然开朗,或许不久又阴云密布,但其中的几点细节,值得一生玩味。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


天地人间,最要紧的是均衡。天地和,万物生;人际和,致太平。

龙之为物,能大能小,能幽能明,能短能长,能屈能伸,欲上则凌云,欲沉则伏泉,变化万端,不可捉摸。

为君者应不以一已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已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若能如此,何患太平不至!

。。。。

一部相同的书,落入不同眼中,感触自是不同。

倾言情者,看得儿女情长;

重文学者,推敲在字里行间;

听故事者,纠结于笔法逻辑;

思天下者,尽取为人处事致理之道;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

美中不足的是,太戏剧化了,有种天马行空的感觉,而且对皇后的描写也有欠缺,,她真的就那么完美吗?同时冰月就真的那么不能唤回孝庄的心吗?难道康熙娶亲没有一丝政治因素吗?月贵妃就真的做得到移情别恋吗?笔力很好,但语句不够优美不像别的历史小说,有一种刚劲的力道,但是,却可以给人一种柔美,不仅有历史参合,同时也有最凄美的爱情衬托,似绿叶衬红花的美丽,没有一丝矫情,反观其他的历史小说,它不是最好的,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要我选择一个版本去评价一代伟业成就者康熙皇帝,我还是喜欢这个版本,因为它里面所含有的情感比任何一个都强,让人看到了一个帝王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痴情的男子,一个孝顺的孙子,一个柔情的丈夫。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

虽然不知道历史小说的真正历史成分占多大比例,但是这真的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康熙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从小时候就已显现出来了,英名神武、沉着冷静、能屈能伸,很难想象这些都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就能具有的品质。

书中大致以两条线展开,一是康熙自身的情感,一是朝中社会上的大事大案。朝中臣子孰忠孰奸,中外历法孰对孰错,爱情皇位孰轻孰重,小小的康熙面临的问题太多,却能有条不紊的一一解决,最后与冰月的爱情只能让人叹惋,天子也有众多的无可奈何,皇上亦有不能拥有的东西,在书里,皇上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充满感情的人。

年少的康熙不能不叫人佩服。

《暮鼓晨钟》读后感:他亦是英雄


他亦是英雄

——《暮鼓晨钟》读后感

张莉

01

看小说,随着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命运掩卷沉思、莞尔一笑;看着窗外芭蕉叶肥,伤心落泪、悲愤不已。

很久以前,有幸拜读过作家凌力写的《暮鼓晨钟-少年天子》,最近也阅读了由作家刘恒改编的这部小说的剧本。人物的一句句对白、一个接一个的冲突,无不震撼着我的心灵。总想写点儿什么,借以祭奠他的悲情人生以及一个伟大的人物被放置在宏大的历史舞台上的彷徨与坚持。

谁也挣脱不了

才能让我们感觉到这与皇权无关

02

在书中,少年天子-顺治帝,过于老成,他的知己也是他的表哥安亲王也深沉的如同一位内心坚决的苦行僧。他的母亲-伟大的孝庄太后,老谋深算,但却成了与儿子心最远的人。太妃的身上有着太多的怨恨和不甘,伤害着别人也反噬着自己。顺治的弟弟博果尔,稚嫩和雄心却怎么也掩饰不了他内心的怯懦。顺治一生的挚爱-乌云珠,得到了爱情,却失去了一切。他的第一位皇后-结发妻子,她是科尔沁最尊贵的公主,性情刚烈,却痴情又绝望的爱着自己的表哥,如同一朵盛开的罂粟花。花束子--帝后争执的产物,她卑微的活着,卑微的爱着,就是死,也成了别人的替罪羔羊。佟腊月作为最适合生存在后宫的女人,温柔、妩媚,却也多了几许的世俗,她要的不是爱而是宠。我似乎感觉到在她或她身后翻开的一页页血泪史以及成王败寇的悲凉;而在人前,面对站着的所有面带笑意、敌意、醋意或妒忌之情的对手,他们谈笑风生,是那个时代人们过于从容还是显得成熟呢?人们在纲常伦理的束缚下,谁也挣脱不了,这与皇权无关。

03

在剧本中

逃向浅显的文字交谈

在剧本中,有顺治与汤若望的一段对话,顺治冷冷地说道:“他们希望我是做一个比先帝更有作为的皇帝,我做不到。我阅读了无数古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能超越他们吗?我的心里空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难过。”有人从这里感受到了他的不自信,但我却深深的为他生活在皇宫而神伤。他对于这个皇宫所表现出来的压抑、残酷的厌恶,对于历史上建功扩土的帝王的漠视。地位与心灵的矛盾,决定了他只能当一个矛盾痛苦的皇帝。

在剧本中,他看到奏折中“诛九族”的朱批,咆哮着:“老人快死了,杀他干什么?孩子刚生下来,杀他干什么?啊!杀他干什么?”顺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手上的生杀大权,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先祖打下的江山,是坐落在恺恺白骨上的。他悲天悯人的本性折磨着自己的良心,他在皇位上坐不安稳,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缘故。他的心,是痛苦的。后来,他自杀了,看起来是为了乌云珠殉情,实际上是他生无可恋,乌云珠了断了他最后的牵挂而已。

04

在我心中,他亦是英雄

他很聪明,却很软弱。软弱到怕看见死人,这是一代帝王所不能容有的,但他却怕把母亲、兄弟、老师、帝王放置在心中,他要母亲高兴、让弟弟满意。可他不懂,没有什么事可以让所有人高兴,他偏执的做着,直到把自己摔碎,再也拼不起来了。

书中的顺治帝,他一心想要达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满汉一家、天下大同,但阻力太大了。他不傻、不残暴、不好色、满腹经纶,什么都好,就是不适合做帝王。亲情、爱情以及事业的失败,让他身心俱疲、倍感无助。

在乌云珠即将离开人世之际,他无助的呐喊:“我真的没有办法了。”真正是悲辛无尽啊!是他对死神的无助还是对人生宿命的无奈呢?

在他身上,有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对亲情的渴望,对爱情的憧憬和追求,虽然都失败了,但在我心中,他亦是英雄。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2024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2024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为政者,宽猛相济。

天地人间,最要紧的是均衡。天地和,万物生;人际和,致太平。

龙之为物,能大能小,能幽能明,能短能长,能屈能伸,欲上则凌云,欲沉则伏泉,变化万端,不可捉摸。

为君者应不以一已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已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若能如此,何患太平不至!

。。。。

一部相同的书,落入不同眼中,感触自是不同。

倾言情者,看得儿女情长;

重文学者,推敲在字里行间;

听故事者,纠结于笔法逻辑;

思天下者,尽取为人处事致理之道;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2024

美中不足的是,太戏剧化了,有种天马行空的感觉,而且对皇后的描写也有欠缺,她真的就那么完美吗?同时冰月就真的那么不能唤回孝庄的心吗?难道康熙娶亲没有一丝政治因素吗?月贵妃就真的做得到移情别恋吗?笔力很好,但语句不够优美不像别的历史小说,有一种刚劲的力道,但是,却可以给人一种柔美,不仅有历史参合,同时也有最凄美的爱情衬托,似绿叶衬红花的美丽,没有一丝矫情,反观其他的历史小说,它不是最好的,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要我选择一个版本去评价一代伟业成就者康熙皇帝,我还是喜欢这个版本,因为它里面所含有的情感比任何一个都强,让人看到了一个帝王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痴情的男子,一个孝顺的孙子,一个柔情的丈夫。

《暮鼓晨钟》读后感200字2024

虽然不知道历史小说的真正历史成分占多大比例,但是这真的是一部好看的小说。康熙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从小时候就已显现出来了,英名神武、沉着冷静、能屈能伸,很难想象这些都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就能具有的品质。

书中大致以两条线展开,一是康熙自身的情感,一是朝中社会上的大事大案。朝中臣子孰忠孰奸,中外历法孰对孰错,爱情皇位孰轻孰重,小小的康熙面临的问题太多,却能有条不紊的一一解决,最后与冰月的爱情只能让人叹惋,天子也有众多的无可奈何,皇上亦有不能拥有的东西,在书里,皇上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充满感情的人。

年少的康熙不能不叫人佩服。

读后感暮鼓晨钟700字模板4篇


读后感大全主题栏目精选:“读后感暮鼓晨钟”,敬请访问。

读后感暮鼓晨钟 篇1

去年看完《少年天子》,今年没看同类的小说,就开始觉得馋了。去逛书店挑了大半个下午,只捡出一本《暮鼓晨钟——少年康熙》。同样是作家凌力的呕心之作,那就续着这股子意犹未尽,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皇帝在中国众多帝王中堪称伟大的一位。 从康熙开始,清朝逐渐迈向鼎盛时期。他一生勤政爱民,为江山社稷操劳,受到了百姓乃至中华后人的拥戴……

不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能扛起天降大任之人总是要经历一些磨练的。而康熙皇帝玄烨的少年时代就是经历人生磨练的时代。

从小就不受父皇的宠爱,因为在他后面出生的四阿哥是顺治皇帝独爱的董鄂妃之子;年纪尚小就因为染上天花,被送到皇宫外面和生母隔离;幼年丧父,七岁的小肩膀就要扛起天下的重担;母亲孝康逝世之时,玄烨才八岁;登基之后,辅政大臣们又对年幼的小皇帝进行压制……而玄烨硬是在这样的逆境之下艰难的成长了起来。

失宠,不是让他更加独立了吗?与父亲的远距离让他看清了他的父亲。他敬重甚至深深的崇拜着福临,从小就立志要学习父亲的勤政爱民,要学习父亲的广博学识,要学习父亲的广纳贤才……但他也以父亲为鉴,知道江山社稷才是他最应当倾之所有的,他不会像父亲那样固执,不会像父亲那样冲动,不会像父亲那样为了儿女情长抛下江山、抛弃百姓……试想当年四阿哥没有夭折,那当上皇帝的受宠一身的四皇子会有玄烨这样的清醒吗?我看,难。

得了天花,在当时就是一死,送出皇宫隔离对于一个皇子来说,就等于是被抛弃。据说,就算是皇族,送出宫后得待遇也是极差的,就只能是等死。但是,玄烨活着回来了。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天花的痊愈也让玄烨在四阿哥夭折后有了当皇帝的机会。

顺治写下十四《罪己召》便悄然离去,但是对于玄烨则是刚刚的开始。他不是还有奶奶庄太后的爱护吗。他要学会的是更具有责任感——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顺治的离开,让幼小的玄烨眼中永远存留下了父皇的高大形象。

母亲康妃的死,对于玄烨来说是失去了一份沉重的爱。在玄烨的世界里,也许除了奶奶的爱就只有母亲的爱了。康妃佟氏由开始的被宠到失宠,她也嫉妒也恨,但她把这一切都转化成对玄烨的爱,这样也让玄烨成长的更健康。当时的小皇帝则认为,他已经长大了,早晚会离开母亲,会悲痛,但是他坚强的站立起来,在奶奶的照顾之下以天下为己任,更加独立了。

康熙皇帝少年时期遇到的阻碍还有来自辅政大臣的压制。中国历史上欺负皇帝年幼的大臣还少吗?玄烨也遇上了!但玄烨更多的不是畏惧,不是妥协,不是对他们的仇视,而是敬重!而且他最崇拜的还是鳌拜!在这样的境况之下,这位少年天子学会的是审时度势。在太皇太后的帮助下,他提升了忠臣索尼的地位,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娶做皇后,利用鳌拜和苏克萨哈之间矛盾互相牵制。

但随着索尼的去世,苏克萨哈正白旗的破落,鳌拜几乎都要黄袍加身了。可是,他有奶奶的指导,有赫舍里的体贴体谅,有费耀色及其他官员的支持……最后擒住了鳌拜以及鳌党势力的膨胀。从那以后,玄烨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皇帝,一个可以自己做主的皇帝了,从那时起,清朝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康乾盛世”……

读后感暮鼓晨钟 篇2

从小到大,我读过的历史课外书可谓是数不胜数,可是,大多数书都只是在一味地介绍着君主的功绩和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使人读来兴味索然。但《暮鼓晨钟》,给了我新的感受。

其实,说来好笑,在我看来,《暮鼓晨钟》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不正规”性了。但这个“不正规”,并不是指书上列举的事例不符合史实,而是指书的结构比较活泼。这本书中虽然不乏对主人公康熙的描写,但在其他的地方也着了不少笔墨。尤其是对民间普通老百姓的描写,不仅没有因此而背离主题,反而从侧面更加突出了书的中心。这比起那些只是一味描写帝王功绩的书而言,不是更加的构思精巧而令人赞叹吗?

而书的这一特点,更是使我受益匪浅。以前的我,写作文是总是只知道死搬硬套,先确立一个文章中心,再将符合文章中心的事例套上了事。写完后一看,自己都觉得缺了点什么,可又不知道缺了哪一点。

可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便又有了新的体会:写作文,有些时候没必要写的那么直接,如果能换个角度,从侧面表现出来,也许读来会更加地令人感动,与文章的中心也会在无形中更贴近。就像我们说话一样,说的太直接容易引人反感,而如果说的委婉些的话,不但意思表达到了,而且也更容易赢得别人的亲近与好感。一举两得。

其实,《暮鼓晨钟》这本书还有许多别的闪光点,可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一点了。希望我以后每读一本书,都能从中吸取到一点好的地方,日积月累,一定会对我有很大帮助的。

读后感暮鼓晨钟 篇3

今日午夜终于终于把凌力的《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拜读完了,,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感触了,原先突发我看这本书是中国博奇环保科技的老总白云峰推荐的这本对他影响最深的小说,由于被名字吸引了,所以借来一度,此次已经是二次借来阅读,上次由于大学住宿不方便来回搬运如此重的书,所以阅读不到三分之一就作罢了。此次终于一鼓作气的读完了。首先,非常认同白云峰的观点,这本书的确可以影响人很多很深,其次我认为史诗上的政治的确是会教会人许多做人处事的大道理的,同时也非常实用,让我感慨万千的不仅是玄烨的气魄和实力。更是他与冰月的有情人难以有个美满的结局,让我不禁想起,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否则何来舍得,可是这份舍与得再玄烨看来是否真的值得呢?我想只有当他百年归西的时候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吧,但是此时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全来不及了,不过至少对于当时的苍天百姓来说,玄烨不折不扣是个好皇帝,他们是受福于玄烨的明智。但愿玄烨不曾后悔......

读后感暮鼓晨钟 篇4

写清史的当今中国堪称有三剑客,凌厉、唐浩明、二月河。细腻的表达上,凌厉以其女性独有的视角解读这段历史。

暮鼓晨钟的玄烨与二月河不同,有稚气、冲动等特有的少年表现。同《少年天子》的顺治帝一样,会害怕、恐慌、迷茫,但更智慧,更有敢于担当的气魄。

二月河笔下,玄烨是天纵英才,无人可抵,可玩弄天下志士于股掌之间。其实帝王亦有七情六欲,更有无法诉说的取舍之苦,凌厉在这个角度的阐述开辟了帝王作品的先河,在当代还未有作者真正超越。

唐浩明的《曾国藩》中很多人性的细节描写与凌厉有共同之处,但却以湖南男子特有的气魄去着眼,充满新意。这也是诸多撰写《曾国藩》而不及唐之高度的原因。

看完此书,让你的人生豁然开朗,或许不久又阴云密布,但其中的几点细节,值得一生玩味。

读后感大全:读后感


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在84天一无所获后,决定独自一人去远海捕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钓到了一条比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这条鱼力大无比,拖着小船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终于将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归途中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骨架。老人只得空手归航。《老人与海》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但它用独有的那种回归自然的质朴、天高海阔的深远,以及一股恢弘的力量,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又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虽然老人辛辛苦苦捕到的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了骨头架子,但他战胜了大马林鱼和许多鲨鱼,体现了人类面对艰险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面对失败有着优雅的风度,他赢得了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是个了不起的胜利者。

人类的极限,无人知晓。人往往会局限自身,了自己的心。但是,当一个人努力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是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鱼还是一副骨架,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已在与那马林鱼的搏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

作为一个强者,就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消沉悲观,就不应该因为沮丧而停止追求!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暮鼓晨钟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后感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