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初中3年的读后感 > 地图 > 初中3年的读后感

初中3年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9 来源:互联网

本命年的回想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在同步增长。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您抓住了作品的哪些精髓呢?或许你需要"本命年的回想读后感"这样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本命年的回想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刘绍棠先生的《本命年的回想》这篇文章。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他的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升温,一天比一天红火,直到年根下。腊月初一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熟晾脆后,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腊月初八吃腊八粥,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香、味,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这样才觉得得到了公认,又长了一岁。

读完了刘先生的文章,我从心底产生了羡慕感,刘先生家乡过年的气氛可真浓厚啊。读着文章,我仿佛吃到了脆生生的花生、瓜子,闻到了腊八粥的香味。我仿佛看见了小贩们手上的糖葫芦在向我招手。我也仿佛随着小时候的作者一起说笑,猜谜语,讲故事,守岁,拿红包。与刘先生家乡的过年气氛相比较,我感觉扬州的过年似乎缺了点什么。不需要动手炒花生、炒瓜子,想吃超市里就可以买;吃腊八粥的习俗已淡化,街头巷尾已鲜见沿街叫卖的小贩,更不需要自己动手蒸馒头,各类速冻包子应有尽有;除夕夜,大人们喝酒打牌,小孩子看电视玩游戏,各忙各的。想到这儿,我终于知道扬州的过年缺了点年味,缺了点感觉。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传统在逐渐淡化,年味越来越淡,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无论社会怎样变化,好的传统应该传承。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应该把这一传统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春节应有年味,让我们为春节的传承呐喊加油!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十六年前的回想读后感800字


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800字请关注小编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栏目。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800字【一】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我被文章的主人公李大钊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介绍了作者的父亲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为了保护党组织,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烧掉了。李大钊被抓走了,作者、作者的妈妈和妹妹也被关进了拘留所。在法庭上,李大钊临危不惧,安定、沉着地和敌人作斗争,直至被绞刑牺牲。

读完文章,我对李大钊这位伟大人物敬佩不已。他那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多么可贵,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可是,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有些人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钱财,背叛了党,与敌人勾结,把一些党的秘密和重要的资料传给了敌人,造成了党的巨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是最可耻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渺小、丑陋啊!

那时也有一些人把组织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生死置之度外。女共产党员江竹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江姐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后,关在渣滓洞中,过着Mei.cn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是最可耻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渺小、丑陋啊。

江姐和李大钊都是伟大的人,他们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去反思。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远离我们中国这个地方,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对于自己的任务,自己的职责,我们又是否高度负责、竭尽全力去完成呢?我们要为别人照相,为集体着想,但我们绝不能为自己的方便,为自己的利益,而使别人、集体遭受更大的损失。

通过原文了解,我得知,李大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心灵去呼唤人们站起来,最后被残酷的绞死了多么伟大的行动,多么悲壮的行为啊!在死去之前告诉大家站起来,他的行为让多少人民振奋,让多少中国人热泪盈眶,他多么高尚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江姐、李大钊多么的伟大,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只有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的死才是轻于鸿毛的。而我们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对自己的任务、职责高度负责,尽心尽力却完成,虽然不及泰山重,但也决不会比鸿毛轻,而是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别人前进。

十六年前的回想读后感800字202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800字2024,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800字2024请关注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栏目。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800字2024【一】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我被文章的主人公李大钊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介绍了作者的父亲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为了保护党组织,他把一些重要文件烧掉了。李大钊被抓走了,作者、作者的妈妈和妹妹也被关进了拘留所。在法庭上,李大钊临危不惧,安定、沉着地和敌人作斗争,直至被绞刑牺牲。

读完文章,我对李大钊这位伟大人物敬佩不已。他那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多么可贵,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可是,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有些人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钱财,背叛了党,与敌人勾结,把一些党的秘密和重要的资料传给了敌人,造成了党的巨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是最可耻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渺小、丑陋啊!

那时也有一些人把组织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生死置之度外。女共产党员江竹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江姐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后,关在渣滓洞中,过着Mei.cn大损失。他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顾集体的行为是人们最痛恨的,是最可耻的。他们与李大钊相比,是多么渺小、丑陋啊。

江姐和李大钊都是伟大的人,他们那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去反思。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远离我们中国这个地方,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对于自己的任务,自己的职责,我们又是否高度负责、竭尽全力去完成呢?我们要为别人照相,为集体着想,但我们绝不能为自己的方便,为自己的利益,而使别人、集体遭受更大的损失。

通过原文了解,我得知,李大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心灵去呼唤人们站起来,最后被残酷的绞死了多么伟大的行动,多么悲壮的行为啊!在死去之前告诉大家站起来,他的行为让多少人民振奋,让多少中国人热泪盈眶,他多么高尚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江姐、李大钊多么的伟大,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只有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的死才是轻于鸿毛的。而我们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对自己的任务、职责高度负责,尽心尽力却完成,虽然不及泰山重,但也决不会比鸿毛轻,而是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别人前进。

读《回想是一种淡淡的痛》600字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的确是真理。后面的事物尽管再精彩,前面的世界就算在黑暗,也要选择前方。人生在世,何必留恋往事,过去的就是过去了,何不再去拼一拼?

不时,翻开抽屉,点数往事记忆,思绪如浪如潮,这是以前的我吗?

回忆——追回自己美好的记忆。回忆不是刻意地去想,而是触景生情。看到昔日的一草一木,勾起了美好的回忆。那时,相信你的嘴角也不由地微微的往上扬吧!人世间的一切烦恼都化为乌有,无论周围有多嘈杂都与你无关,仿佛身处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只有自己一个人,站在一个缤纷的世界安然恬静地回忆着……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回忆固然是享受,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回忆只能是一种逃避。回忆中的苦,都是福,放下过去,还有什么不能释怀?所以与其选择回忆,不如振作起来,趁还未老,心中还有梦想,重新去奋斗!人生固然不能一帆风顺,难免会有些坎坷。但我们绝对不能畏怯生活的艰难,而是要集聚身心全部之力与逆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战胜逆境,迎来新的春天!尽管命运只给了我们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奋力去拼一拼!

每个人都有梦想,也都会为了它去勇敢拼搏。在你无尽的回忆中,我相信,你一定为梦想坚持过。在路边一位弹吉他唱歌的人有梦想,他的梦想是早日成为一位有名的吉他歌手;在各个公司奔波的求业者有梦想,他的梦想是早日找到一份工作;在各国操劳的领导人有梦想,他的梦想是让百姓们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小康生活……一个人可以有许多梦想,但重要的是要敢于坚持,顽强拼搏,让它们成为现实。

成就梦想贵在坚持。不定的风把那些种子带到天涯海角。当种子们不能找到合适的泥土,它们最后一线希望就寄托在这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中得到滋润,而那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要面对的现实是多么严峻,但是它们没有因为飘落在这石缝里而而放弃生存。它们是通过拼搏战胜了恶劣的环境,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变得神奇辉煌。我们要敢于面对最艰苦的环境,通过拼搏努力,完成自己灿烂辉煌的人生!

梦想在于拼搏,生命在于拼搏,人生在于拼搏!趁早活出自己的摸样!

读《回想是一种淡淡的痛》600字2024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的确是真理。后面的事物尽管再精彩,前面的世界就算在黑暗,也要选择前方。人生在世,何必留恋往事,过去的就是过去了,何不再去拼一拼?

不时,翻开抽屉,点数往事记忆,思绪如浪如潮,这是以前的我吗?

回忆——追回自己美好的记忆。回忆不是刻意地去想,而是触景生情。看到昔日的一草一木,勾起了美好的回忆。那时,相信你的嘴角也不由地微微的往上扬吧!人世间的一切烦恼都化为乌有,无论周围有多嘈杂都与你无关,仿佛身处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只有自己一个人,站在一个缤纷的世界安然恬静地回忆着……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回忆固然是享受,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回忆只能是一种逃避。回忆中的苦,都是福,放下过去,还有什么不能释怀?所以与其选择回忆,不如振作起来,趁还未老,心中还有梦想,重新去奋斗!人生固然不能一帆风顺,难免会有些坎坷。但我们绝对不能畏怯生活的艰难,而是要集聚身心全部之力与逆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战胜逆境,迎来新的春天!尽管命运只给了我们一线希望,我们也要奋力去拼一拼!

每个人都有梦想,也都会为了它去勇敢拼搏。在你无尽的回忆中,我相信,你一定为梦想坚持过。在路边一位弹吉他唱歌的人有梦想,他的梦想是早日成为一位有名的吉他歌手;在各个公司奔波的求业者有梦想,他的梦想是早日找到一份工作;在各国操劳的领导人有梦想,他的梦想是让百姓们都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小康生活……一个人可以有许多梦想,但重要的是要敢于坚持,顽强拼搏,让它们成为现实。

成就梦想贵在坚持。不定的风把那些种子带到天涯海角。当种子们不能找到合适的泥土,它们最后一线希望就寄托在这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中得到滋润,而那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要面对的现实是多么严峻,但是它们没有因为飘落在这石缝里而而放弃生存。它们是通过拼搏战胜了恶劣的环境,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变得神奇辉煌。我们要敢于面对最艰苦的环境,通过拼搏努力,完成自己灿烂辉煌的人生!

梦想在于拼搏,生命在于拼搏,人生在于拼搏!趁早活出自己的摸样!

1937年的留声机读后感


在广阔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聪慧勇敢的14亿炎黄子孙,这片土地有一个被世界所敬仰的名字中国,那14亿人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人。若你有幸能在太空俯瞰蔚蓝色的地球,你会发现,中国如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散发着蓬勃生机。

这14亿炎黄子孙有着同一个崇高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便是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梦想,如一缕射向地狱的光芒,驱散阴霾;梦想,如一泓涓涓流淌的清泉,洗尽铅华;梦想,如屹立在珠穆朗玛峰上的巨人,俯视世间的一切繁华!古往今来,涌现了无数为梦想拼搏奋斗,为中国梦无私奉献的伟大人物。

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八岁登基,在皇祖母孝庄太后和四位辅政大臣的辅佐下成为九五之尊。在位61年间,他16岁除去了野心日益庞大的鳌拜;平定三藩;阻止沙俄侵略,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平定准噶尔战乱。他还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虽然康熙晚年发生了文字狱,经历了九子夺嫡之乱,但他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永远是一位千古帝王!他为了中国,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他为了让中国富强的梦想,一直都在努力!

我们都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在一次战斗中,董存瑞因为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危急时刻,他用自己的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为了跟他一起战斗的兄弟,英勇牺牲,那时,他才19岁。朱德曾在董存瑞的纪念碑上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忘记他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应有的责任和自己的报国之梦!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1960年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脸色蜡黄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自己也经历了饥饿的痛苦。他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创造出更好产量的水稻,让全世界的人都不再挨饿。现在,他知道他不能等了。袁隆平信奉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1964年,袁隆平开始在湖南从事杂交水稻科研;1966年,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1974年,袁隆平配制水稻种子成功。十年的不懈努力,他创造出了籼型杂交水稻,养活了无数人,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出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无疑是幸福的,我们更应该牢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命换来的,要加倍珍惜。同时,我们不能当一个安于享乐的中国子民,我们身上肩负着全民族的未来!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应时刻牢记全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学习古往今来那些伟大人物的事迹,做圆梦栋梁!

梦想,是指引我们飞翔的翅膀,插上梦想的翅膀,让自己去飞翔。不管前方有多么泥泞,多么艰辛,我们都会为了最初的梦想勇敢地走下去,追逐明天升起的太阳,追逐翱翔在天空中的希望!我们身上角度的不仅是自己的小梦,更是全国人民的大梦!

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篇一: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对于印度、泰国、老挝、缅甸、不丹、巴基斯坦我大脑里存有的记忆或知道东西屈指可数,但我知道是西藏让我更加的迷恋上了《迟到的间隔年》。书中其实讲述关于西藏的并不多,但我却从那些章节和文字里得到了我想得到的东西。

我是用了近三个小时将作者用去了将近四百天的经历而写的记录全部看完了,我置身在书的世界里但我却无法真正设身感受他所经受的那一切。

但,我承认我开始向往了。

原来除了西藏,还有那么多值得自己向往的地方。

人生的经历和感受到的感觉并不是随意的来往就可以得到的,或许这过程我们必须要经历不公或委屈亦或有意外的惊喜等等我们才能最终得到收获。

我承认,我我很羡慕这群走在路上的人。不需要提前去做功课,当你计划从一个地方往另外一个地方行进的时候。

突然再次想到行走的容颜这个名字,此时在我的脑海书中出现过的那些人物的表情历历在目。

受到了内心的冲击,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夜晚用去三个小时从头到尾把它看完的动力了。

可能一个人习惯了寂寞的时候,反而变的特别的容易敏感。

如果决定迈开步伐,那么一定要好好的用心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篇二: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昨天在回家的地铁上看完了最后一章,合上书,思绪良多。

相比较石田裕辅《不去会死》里在轻松诙谐谈笑风生中经历的人生沧桑世事万千,孙东纯在这个书里经过13个月经历6个国家体验到一切却更让我沉思和感同身受。东东不是在旅游,不是游,而是体验、感受、亲历以及融入当地的一切,并且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与当地的人打交道,在经历中找寻他自己要在间隔年里找寻的东西。最后他心态改变了,重回正常人生活后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改变,并且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局是很完满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圆满不是么?像他遇到的那个Norriko,旅行了13年依旧在行走,而且说在旅行中永远找不到答案;像家宝,这个皈依了上帝的女孩子也一直在行走,并且继续行走;还有他在西藏遇到的几个人,那个满口宣扬儒家思想,但却在一次喝酒后失声痛哭说对不住父母亲的男子每个人都在寻找,都试图在旅行中寻找让自己内心平静并可以执着追求的东西,只是很多人不像东东这样幸福,对于他已经是完成式,而对于其他很多人这是个ing,而且不知道何时何日可以完成,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完满。

对于大多数人,每日吃饭上班,下班睡觉,攒钱买车买楼,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直到生老病死,这才是正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轨迹。就像东东遇到的那个一直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做玉石生意的中国中年男人。找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不如就随了大众,平淡正常的生活一辈子。这种不追求也是一种态度。怕的就是在两种之间。就像那众多旅人,就像我。

当工作稳定,婚姻稳定,亲人朋友都稳定了的时候,内心反而是最不稳定的时候。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么?这就是我想要的爱人么?这就是我这一辈子要追求的东西么?如果不是,那我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这一生该如何走下去?在哪里继续?追求什么?

迷茫的人更想找寻,于是这世界多了很多旅人,多了很多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藉着行走、找寻或者祈祷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这也是我现在的状态,即将开始我的信仰,亦或不久之后也即将踏上我找寻的旅程。

因为我不是那个中国商人,我也是和家宝、亚瞳一样的人,并且我也希望像东东一样幸运。

【篇三:《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作文】

最近,一个小学同学和我分享了间隔年的概念。间隔年的概念是从国外发展起来的。摘自百度百科上的概念

间隔年(Gap,Year)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在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因为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天涯侠医》,突然一股强烈的兴趣涌上心头。然后就使劲去找相关的资料,后来看到了《迟到的间隔年》一书,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书像是一本游记,但读着更像是一本哲学书。因为读的过程中,除了跟着作者体验那特殊的旅行生活,更多的会让你反思自己,反思生活。

羡慕作者放弃美好工作和生活的勇气,羡慕作者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羡慕作者一路上的传奇际遇。读完最大的感慨就是羡慕。这样反思自己,羡慕别人就是自己做不到的或者不敢去做的事情。

有时,我们也应该会有出去流浪的念头。但是思来想去,更多的是被现实,不!应该说是被自己打败了。我们总是考虑的太多,意志不够坚定,借口总是会有的。不敢去冒险,不敢去放弃,所以我的生活始终风平浪静,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

体验着作者那一幕幕的挫折和艰险,总是在内心深处责问自己是否也能做到。做不到就一遍一遍的给自己找理由开脱,感觉自己是个懦夫。

希望能有个多彩的人生,却又不敢去尝试;希望自己能有个美好的明天,却又不愿意去努力。人们的抱怨应该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迟到的间隔年,只要勇敢的用心的去做,我相信,我们的间隔年应该都不会算晚。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反思;少一点羡慕,多一点行动,相信我们会无怨无悔。

祝福作者,祝福有行动的人。

【篇四:《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好久没碰文字,感觉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阳朔可以好好的静下来,静下来的时间想好好看书,然后慢慢重拾和养成一些好的习惯,用文字记录一些自己的观点,游记尚在整理照片,所以先从读后感开始。

据说《迟到的间隔年》是中国第一本推动间隔年旅行概念的标志性图书,我却在我的间隔年旅行中才认识的他。关于出行,最开始的想法只是出来看看,出来找自己,在定好计划之后的几个月偶然看到gapyear的概念,顿觉给出行赋予了更恰当的主题。

当我翻开这本迟到的着作,初始觉得有些乏味,简单的文字,记录性的叙述,不是我喜欢的文字风格,加上现在已经算是踏上了间隔年的半吊子,不免感到书中文字苍白。我想象着,如果是在计划之前看到这样的书籍我该有多么的激动,如果是在大学期间看到,那么毕业的这三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又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可是,一切都发生了,没有如果,我已经在路上,过去的一切也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主人翁东东的间隔年花费了十三个月,走过了七个国家,一路穷游或是义工,认识了好多朋友,也遇到过坏人,出入境被为难过,也因为是中国人的身份在巴基斯坦受到过优待,最收获的是遇到了可以一起走一辈子的爱人。

阅读中索然无味之处,便联想到自己的一些经历,虽然经历得不多,但是回味起来甚是高兴,满满的幸福感,正是这种亲身经历过的幸福感带领我一直读下去,然后渐渐的融入到东东的旅程中去。在垂死之家的义工,才是我真正想要体验的义工形式,不为了任何的目的,只是想要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但印度,却是我不太想单独踏上的国度,所以我只有敬佩和祝福,或许可以从近处,可触及的地方开始。

对于现在的义工旅行,其实我自己是觉得有些不妥的,这种不妥是在有过一次失败和一次成功经历之后得出的。在印度遇到的失窃事件,想起在尼泊尔时坑子店长跟我讲过这两个国家共同的官僚腐败和无政府状态,深感愤愤不平却也表示无奈,只能庆幸自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就算是遇到了,我也应该不会有他那么坚韧不拔的走上申述之路,虽然,结果是失败了。

最后,东东走到了我熟悉的西藏拉萨,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他走过的这些地儿只有拉萨是我走过的,而且是刚刚过的前一站。熟悉的地名,熟悉的景象,好像把自己带回到拉萨,刚去的几天和文杰在大昭寺前看磕长头,讨论各种洋气街道名儿;回来的几天和皓辰在拉萨闲逛拍照;听乐叔弹吉他,为蜗牛的酒吧折腾,和木头、马尾一起疯闹,好安静又好幸福的一段时光。

他的文字写得那么简单,我最后才读懂,是因为再华丽的词藻也写不出自己在外面流浪的心情,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么你只会被文字吸引,如果你经历过,那么一个简单的字也能引起共鸣。更何况,他的经历,他的故事,他的收获,他更深刻的记录在了自己的心里,那是他自己的,独有的,愿意分享出来的一切只是九牛一毛,我们的故事要我们自己去创造。

他说他不愿意成为一个庸人,他疑问活在高级楼盘里的人幸福吗,我们承认那是生活,但是我们却不想要那样的生活,一路上遇见的朋友过客,都有一颗最纯粹的心,不愿意被社会同化,只想要好好的做自己。

我们出发不是为了逃避,出发,只是为了更好的回去。

【篇五: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对这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们的多数提问,在课堂上一一得到了解答;可有一些提问,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有的人得不到解答便渐渐把它抛之脑后,还有些人一直难以释怀,把它变成了对自己、对人生的心灵叩问,始终尝试解答,等待着一个柳暗花明的彻悟。

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我翻开了《迟到的间隔年》。这本书的作者东东,就是这样一个始终怀揣疑问的孩子。在工作了一年多后,他请了3个月的假,就这样踏上了他的心灵之旅。这个在姐姐眼里从小就爱提问的孩子,在青春的尾巴上,又倔犟了一次。

看着身边的同学、同事忙忙碌碌地生活,各自围绕着不同的球心转动,他迟疑、迷茫。香车美人、灯红酒绿,这些是自己最终的幸福吗?

我不是为了摒弃大众的生活,更不是在崇尚另类,我只是一个简简单单地准备出去寻找一些什么的人。间隔年,原是一些欧美学生在升学后的一次体验社会的旅行。而对于东东来说,这个间隔年是迟到了的,也是必须的。

从3个月到10个月,足迹辗转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到尼泊尔、西藏,在路上他以义工的身份帮助当地人民,最终邂逅了自己的真爱日本女孩沙弥香。在印度,他遇见一个又一个热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分文不取地照顾那里的病人。在巴基斯坦,他遇见颓废的法国青年,却对心中的上帝有着清楚的印象;在西藏,他遇见善良的边巴?

只为寻找一个信仰、一个答案,却收获了那么多意想不到的财富。在路上学习爱与理解,收获感动。一路走,一路困惑,却渐渐地不再执迷自己所寻找的纯粹的答案。

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这些问题或许太难解答,也太过抽象。但在这一次次抽象的思考背后,却有一个正日臻成熟的生命之果。随着百转千回的体验和一次次洗礼,我们看这个世界的视角也正在慢慢扩展。

我在间隔年的路上学习了爱,而在我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我要将这份爱,带给我的妻子,我的家人,我的身边朋友。我开始想象作者写下这段话时,一笔一画的认真和嘴角淡淡的微笑。

特立独行的东东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那个戴着鸭舌帽的骂骂咧咧的霍尔顿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霍尔顿是作家塞林格笔下的叛逆少年,也曾游离于成人世界的大门外。他也是那样纯粹,怀揣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梦。他也曾迷茫,逃学的他过了一段疯狂的间隔期。最终的结局虽然也是绕了个圈,又回到了日常生活的轨道中,但这期间有过挣扎,有过妥协,更有顿悟,都在为破茧成蝶积蓄着力量。他的青春所承载的重量非同一般。

东东和霍尔顿,不是他们的特立独行,而是这种直面人生困惑的勇气,让我肃然起敬。

也许,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奢侈到拥有一个间隔年的时光,间隔月、间隔日也难以实现。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时间,可以静静地沉淀自我,反观自身,让你的灵魂跟上匆忙的脚步。

要怎样去生活?一叠叠作业无从解答。唯有思索可以让心灵明澈。

思索,就像是东东笔下的旅行一样,它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如果旅行是催人在路上思索,那思索则是在心灵上的一次旅行。

【篇六:《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08年,一个名为《迟到的间隔年》的帖子在磨房、天涯等论坛大热,两年后,它出了书,直接推动了间隔年概念在网上走红。有人追随作者孙东纯的足迹,也踏上了异国旅途,而且豪情万丈,时间不是问题!学生有假期,我们有五一、有国庆、有春节,没有了我们有年假,没有年假了我们提要求,老板不同意我们辞职。金钱不是问题!在路上,一切的开支并没有我们想像中昂贵,只要你有节省的决心和执行的勇气,甚至,没有钱也可以上路。当然,也有人有心无力,只能临渊羡鱼,为自己未曾拥有过的间隔年黯然神伤。

间隔年是英语GapYear的音译,本来是指学生毕业之后先不忙着找固定工作,而是做一次为期一年的长途旅行,途中以打零工、做志愿者等等方式换取食宿。在被社会塑造成螺丝钉之前,先把自己从熟悉的环境中移植到别处,感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也重新发现自己。

孙东纯的间隔年,是在毕业两年之后。他这时已经在广州谋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每天对着电脑上班,工作强度不算大,上司为人很好,收入尚佳,在单位得到重用,周末跟朋友兜风爬山吃饭唱K,回家弹吉他听音乐看碟上网多么安定滋润的状态。但他想去旅行兼做义工。于是他请了3个月的假,带着一张存有21000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出发了。

因为许多始料未及,3个月的假期变成了13个月的长途旅行,辞职也成为必然。走过了泰国、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他没多少钱,没什么规划,一点小计划也总是被突发状况改变,走一步看一步,边走边怀疑这场旅行有何意义。这怀疑与追问几乎贯穿他的整个间隔年。大部分时间,他乐于孤身上路。

为了省钱,有时候过得像苦行僧,住便宜的多人间,或者借助在别人家里。旁人这样描述他,他乱发披肩,胡须垂胸,身着一件肮脏的T恤衫,还扛着一把吉他!那是因为在印度被小偷光顾过,警察抓到小偷的时候,钱已经被小偷买了吉他,要不回钱来,他也就只好带着吉他上路。

旅途中,欣赏自然风光、旅游名胜,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泰国泰姬陵,他甚至因为票价太高根本没有进去。这会让大多数旅游者愤愤吧:浪费资源,都到了门口还不进去,这算什么旅游。

本来就不是旅游,是旅行。逃离喧嚣,寻找意义。

在恒河边上,这个80后的年轻人终于肯定了自己的间隔年是有意义的,虽然放弃了很多东西,身上的钱已经少得可怜,可是比起在广州工作有收入时大吃大喝的日子,我此刻的心情却踏实平静许多。

旅途中,他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人印象最深的是3个女人。

第一个,是跟孙东纯一起在特蕾莎修女创办的仁爱之家当义工的日本女孩沙弥香,间隔年结束的时候,女孩成了他的妻子。

第二位,是个修女。那是孙东纯参加义工面试时,一直微笑的修女收起了笑容,问他最后一个问题:why、do、you、come、here?他很坦然地回答Iwanna、help、people,修女却笑了,对他说: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

别给自己贴金了。你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来,是为了自我救赎。需要帮助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

第三位,是已经旅行了15年的老驴友,日本女人Norriko。15年间只回过日本三次,每次不超过一个月。她热爱的是老挝北部临近越南一个在旅游指南上都找不到的村庄,那里的农民依然用水牛农耕劳作,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人生的问题,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说: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旅行归来的孙东纯的确多了选择。他没有回到广州谋生,而是去了日本静冈县的一个海滨小城,跟新婚妻子沙弥香一起生活。职业是在一家语言机构担任中文老师,也为国内的一些杂志撰稿。

他的旅行本来很容易被常识质疑:辞职旅行13个月,除了徒耗时间和金钱,有什么明显用处和收益吗?辞职去读MBA充电,就是常识中很有用的选项,而辞职去旅行?会被指责说不成熟,不现实,不负责任。

孙东纯的美满结局解决了这个问题,皆大欢喜。让在路上的人,和不想上路的人,都觉得对人生有了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这也许正是出版商看中他的原因。归来的他是以成功者的姿态出现的:畅销书作者、寻找到爱情的旅行者

这完美结局虽是事实,但却像个容易误导旁人的美丽谎言。因为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旅行也许一无所获,没有人找你出书,也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爱情。孙东纯问那些羡慕他的成功而开始间隔年的网友:如果我现在依然单身、混在广州,和以前一样为工作、生活、汽车和房子劳累奔波并且前途毫无起色,是否还有人乐意为了青春无悔而出行呢?

间隔年是一次连根拔起的移植,结果会有三个:一是找到新的土壤,健康成长;二是找不到归属,最终还是回到出发的地方,回到初始状态;更有第三种,找不到也回不去,像沙漠中随风滚动的草,在新与旧之间进退失据,更加迷茫。

不过,就像Norriko说的,比起懵懵懂懂的笃定,这份迷茫完全值得。

【篇七:《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今天看完了《迟到的间隔年》,多看上买的电子书,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星期,其实静下心来看的话可能一天就能看完了,内容不多,读着也轻松。看完了需要写写读后感,但我仍在纠结于一个读后感视角的问题。我写读后感写来写去还是写自己的笔墨最多,基本上真的是感,通过书中阐述的道理来对照自己,感悟自己应该如何如何。这种视角我姑且称之为对照视角。还有一类视角是上帝视角,上帝眼中当然事件的一切都是图样图森破了。采取上帝视角的话可以尽情的剖析作者的身世背景,写作意图,架构手法和局限等等,常为文学评论家所采用。我认为自己写这样的东西阅历和知识积累还是不足的,虽然已经以这样的手法写过很多次了,写完之后看看总是觉得漏洞百出不值一驳。还有一种视角就是代入的视角,采用这个视角来写读后感的时候你仿佛就是书中的主人翁,但你又是现世界中的一个人,所以两个身份的结合使你可以用不同的风格和架构将书中的内容再复述一遍。如果想要更好的理解一本书的话,三种视角的读后感都采取一下,而且顺序应该是312、只是对于我这种笔墨贫乏的人来说,倒完全可以将三种类型的读后感合在一篇里面。

作者孙东纯从性情根子上来说就是属于那种云游四方的人,工作后他总是和一些五湖四海的背包客们混在一起,而且总是会问自己生命的意义。这种人就是属于杨绛所说的那种想得太多而读书不多的人吧。孙东纯对于工作并不是特别地上心,当发现自己有两万多块钱存款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居然是:可以走了。也就是说,可以实现自己的间隔年梦想了,虽然他一开始计划的间隔年时间只有三个月,并且由于老板的信任和理解,还答应他给他保留工作职位三个月,等到他三个月回来后可以继续工作。孙东纯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他的间隔年旅游快到三个月的时候他意识到三个月的时间只够他从正常人的那种工作生活中走出来,并且真正意义上的间隔年才刚开始。他在间隔年刚开始的三个月里基本都待在东南亚,作者本来的打算是途径东南亚诸国走马观花,然后到印度去做义工的,根本没计划在东南亚滞留那么长时间。所谓义工就是志愿者之类,去帮忙照顾生老病死的人。后来作者在西藏也以此为目标,但是中国人的西藏找不到提供这类志愿者劳动的场所。后来他去了尼泊尔才找到的。我其实比较难理解义工的价值在哪里,跑那么老远的路去照顾几个快死的外国人,爱心泛滥了还是猪油蒙了眼?如果从为社会贡献爱心的角度去理解显然不成立,这和跑到山东去品尝正宗的上海本帮菜差不多一个调调。但是这却显然可以成为一个远行的理由,人做事情要是没什么目的的话就会觉得难受。而且这个目的得有价值,在作者看来,这份义工的价值就是教会了他爱的意义。我承认这可能是真的,帮小区里的老头老太们义务洗衣遛狗,中间会夹杂很多复杂的社会成分,可能会让自己觉得不舒服。而且语言上太相通了也不好,很多感悟和思想还没来得及在自己的脑海里酝酿成型便已经在和周围人或主动或被动的交流中变形了。

作者在东南亚那些闷热的国家里历经了各种磨难艰辛,见识了很多形形色色的旅行者。这些旅行者和他的共同特征就是穷游,绝不是仅为了旅游而来,更多的是行走、经历和感受,所以钱多钱少是个比较次要的问题。作者一路上住最便宜的旅馆,控制每天的吃喝花销,两万块钱居然让他撑了13个月。作者英语并不好,不过到旅行到6、7个月的时候他已经可以非常流利地用英语和各个国家的人交流了。以上两点足以让我敬佩。生活并不缺乏精彩,但是我们却常常缺乏勇气。缺乏勇气所以才做过多的准备,准备是无止境的,越是准备越是觉得准备不足,等到发现自己其实不用准备那么多的时候也同时发现自己已经老了,或者心境已经变了。作者在旅途中结识的很多人都属于那种followheart类型,想走就走,想到了就去做,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有些他旅途中碰到的人连英语都不会说,却已经周游世界了;有些人洗个脸的功夫就消失去远方了,然后忽然又觉得背包太重不想走了。换言之,都是一帮不靠谱青年。也幸亏这是在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要是搁100年前,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从整本书的文字看来作者孙东纯是个比较真诚的人,他忠实的记录了自己的行程,没有过多记录自己的感想,也没有怎么渲染自己的经历,甚至和日本女人沙弥香的恋情笔墨也不多,这可比那些旅游泡妞的精子过剩男强多了。他在旅游途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有两个月)是和一个叫家宝的东北女人在一起的,睡一个帐篷,在一块吃饭、逛街,一起游历和倾吐心事。不过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这很难想象。虽然作者没有在书中放上家宝的照片,但我想八成的原因是那个叫家宝的长得不好看。或者是发生了什么,但是作者没写出来,毕竟背着沙弥香和其他女人搞一块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间隔年的意义作者到最后也没说明白。或许间隔年这种经历也不用去追寻什么意义,至少用不着在间隔年结束的时候去得出意义。秦始皇那书同文车同轨的意义也是经历了两千年才为大家所意识到的,一个人年轻时的经历和决定的意义要在人生余下的日子里才能彰显出来。所以,任何经历的意义我认为不是一种照耀人生余下日子的纲领,而是一种和人生剩下的经历混合发酵后的总结提炼。

总体来讲这本书不错,讲了一个好故事,起码可以使读者见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我们经常需要改变,因为单调的生活会扼杀一个人的生命。也许这种改变并非一定得需要通过间隔年这种极端方式来实现。再者大多数人都是有妻儿老小的,需要养家糊口,脱离职场一年两年不太现实。但是生活负担却不应该成为一种拒绝改变的理由,因为没那么难。

【篇八:《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总觉得人与书总是有缘分的,与《迟到的间隔年》可以说也是一份迟到缘分。但也算是迟到的恰到好处。这本书是同学木草光推荐的,木草光是一个驴游爱好者,他可以带着高烧冲锋去香港露营,也可以冒着大雨赶到杭州市去看一场音乐会,然后露营在西湖边古人的坟墓前过夜。我时常以疯子、神经笑称他。而当他听说我要去西班牙的时候,更是激动地推荐此书。我当时第一反应自然是几分不屑,我已经走过了那个爱到处乱跑的年纪了,是名副其实的宅女一枚了,而我之所以去西班牙也是无关旅游,只是家人在那边,出去更有点劳动改造的意思。在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随便在哪个论坛和聊天群里都可以看到一部份热爱旅游的人,对于木草光的所提到《迟到的间隔年》,我也是在网上下载了一个不完全的电子本,看着平淡的文字也就不在意了。直到去了他台州的家,在他的书架上竟然发现了,原来他买了此书。粗粗翻了一下,看着扉页内作者的照片,从澳门到泰国、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再到西藏、尼泊尔间的特写,果真应了我最初的想法,同学和他比起来只能算是小疯,小巫见大巫了。但再认真看了十几页,我却被里面的文字感动了,当我第二天离开木草光家的时候,竟然是主动要求他将这本书赠送给我。

所谓间隔年在国内还算是一个新概念,但在欧美,很多年轻人会在自己毕业后工作前作一次跨国旅行,让自己在旅途中观看世界,认识自我,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一年。而作者的这个间隔却是在他工作以后,当他看到自己的存款有21000元人民币的时候作的一个三个月的旅行计划,原本是三个月的旅行,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成了周游六国,横跨十三个月的旅行,成了一个真正的间隔年,还令人羡慕地抱得日本美妻归来。可以说这是一本很适合旅游爱好者的书,从2009年9月第一版,到2011年12月第15次印刷,无不说明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对于我,感动我的并不是旅行本身,一直觉得自己爱好文学、文字,也很少去看一些所谓的畅销书,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旅游以外后很多东西,也给了我很多感触。比如说,当看到自己的帐号上有21000元人民币的时候,我会是什么感受呢?买吃买穿,买房谈不上,或者干脆投资股市,无论哪一种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定是吃光花光败光,在很多人的眼里两万一真的办不了什么事情,但在某些人手里他可以游玩这么多地方,同时在这段时光里找到一个完新的自我。在这里书里我才知道,原来出门旅行不一定是都要花很多钱的,作者住的是十元人民币以内的多人间,有时一天的伙食仅0、26美元,偶尔花2、2美元就能帮一名缅甸叶先生重新开张他的面店就算考虑通胀的因素,2006年到现在,即使物价全部翻一倍,这点钱也算不上什么的。这能不改变了我对金钱的看法。

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主题是关于爱与义工的记录,可能很多人也像我一样最初接触义工这个词应该是在香港的电视剧当中,但至于义工到底是什么,估计很少有人准确地回答,更多的人会像书中描写在西藏的糟遇,被曲解成旅行者在途中在小饭馆里不收报酬包吃住打工的人。有关义工的工作,我想可以去认真思考一下修女Salina的话: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这句话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印度做义工的因原了。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义工是做什么的,他们都是哪一群人,他们为什么而来。

书中也不乏一些奇闻趣事,记得有一小节有关交换物品的,把我笑得是前仰后翻。作者在离开印度前往巴基斯坦的时候,考虑到热带使用的睡袋到了巴基斯坦会用不到,但觉得扔了又可惜,于是在自己背后做了一个活动广告,写着SLEEpBAG,150RUpEE。150卢比相当于27元人民币,可以买30杯芒果汁。作者做了两天的宣传,自然无人问津,后来反而遇上一印度人向其推销一只500卢比的鼓,作者自然不屑,可不曾想到卖鼓的人看上他的睡袋,要求用鼓与他交换。大家各自高兴而归,但当作者想着自己身上那个一百五十卢比广告,谁会不觉得开心呢。旅游有时就是给你这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同时也不得不认人唏嘘生活原本就比小说更精彩。

当然这本书也不仅仅是本有关旅行的书,他不是以往我们所看到的红黄冲锋衣,背着大包小包,带着墨镜,穿着登山鞋,开着越野车的驴人。可以说作者的旅行一直是紧贴大地的,一直过着很贴近当地人的生活,他可以趴在地上和印度穷人一起吃免费的咖喱大餐,也可以在巴基斯坦和一群吸大麻的人同住。在他行程里,我们可以看到各式稀奇古怪的人,以及到最后他的不计时间、无所事事的慢旅行。而我们大部分人会在干什么呢?赚钱,买车买房,结婚生子,然后再子子孙孙地重复。每个人貌似过着都符合常规的日子,都过的幸福吗?这是作者在追问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问的问题。这个时候打开这本书,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可以看到生活原本是有多种解读的,哪一种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呢?

独居的一年读后感


但这部作品中露丝的一对父母的设定还是比较吸引我的。对于70多岁的男人和女人,在欧美作品中还是可以拥有无与伦比的性魅力,这大概在亚洲文化中很少见到的。在我们的社会结构中,大概这个年纪已经是脱离了性别概念的社会人了,而很多的欧美影视作品中依旧有充满活力和性吸引力的老年人。今天和高先生探讨,他说的一个观点倒是启发了我,除了文化历史的审美差异外,可能重要的一点是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同。若干年后的中国的老年人肯定和现在传统意义的老年人完全不同。那不就是我们嘛!而对于衰老和死亡的恐惧我最近经常想到,还有就是被Mr高推荐一本书,《最好的告别》,准备看看。

晚上又想了一会儿,为什么觉得《独居的一年》没那么好看,却吸引我一直读下去了呢。大概是书里的几位重点人物全是作家,所以对作家如何工作,作家如何生活有着细致深刻的描写。无论他们的创作源于恐惧,悲伤,爱情或其他什么主题,作家这个职业本身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既浪漫又独特的色彩。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人家写字,就觉得墨水在纸上几根线条从无到有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神奇的魅力。最近看电影《无双》,觉得最精彩的部分是详细描述他们几个如何做假钞那段,如何打版,怎样调墨,寻找纸张——这种看起来特别专业,又特别陌生,真实细节堆砌起来的专业段落本身就拥有了强烈的美感。

所以,工作多么重要啊,一个人的职业,或者深度爱好,他所专注的那个领域,就构成了他的气质。想起书里的一个段落,露丝小说里的人物被强迫去参加色情读物的烧书活动,女作家拒绝了,表示因为自己是一个作家,所以不愿参与任何销毁作品的活动。

“你首先是个女人。”狂热的邻居说。

“不,我首先是个作家。”

中华五千年的读后感


中华五千年的读后感范文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王国。它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发展历史。 《中华五千年》这本书里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文明起源至新中国成立的辉煌成就,讲述着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奇迹。

在书中,作者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述说着中国历史的神秘和传奇。这些故事能引人入胜,让我们由衷的赞叹着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次的巅峰。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两个故事是:《烽火台戏诸侯的周幽王》和《项羽自刎乌江》。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在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周幽王有一个宠妃叫褒姒,但她从来不笑,周幽王为了博宠妃一笑就和诸侯们开了一场堪称旷世奇闻的玩笑,给曾一度辉煌的西周王朝画上了一个休止符。看到了这里我真为周朝深感到惋惜,也痛恨无能,昏庸的周幽王。第二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公元前202年,项羽被韩信围困在核下。在那天夜里,项羽愁眉不展,听到了从汉营里传来的楚歌声,大惊失色以为刘邦已经打下西楚了。(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流传下来的。)天亮时,刘邦和项羽展开了一场大战。结果可想而知了,是项羽输了。项羽逃到了乌江边,乌江的亭长劝项羽到江东称王。但项羽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着八千子弟兵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我还有什么脸面见江东的父老。说完他就在乌江拔剑自刎了。我佩服项羽的英雄气概,也感受到了楚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但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要知道统一天下不是举手之劳啊!

《中华五千年》这本书,让我更深一层了解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国这个文明古国,令人感到自豪!

《中华五千年》的读后感范文二

五千年对于人类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段很悠久的历史了。读了《中华五千年》这本书,我却感觉到这五千年的历史就像一幅幅电影画面一样在眼前闪过。这本书从盘古开天劈地经历了各个朝代一直讲到清朝的虎门销烟,其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我的心情也随着书中的故事情节起伏不定。

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的大禹;不鸣则已,一鸣就要惊人的楚庄王;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七次下西洋的郑和;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深深的感动着我,使我觉得要为中华的历史而骄傲。我最感动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个故事,因为它庄严的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不可辱的。它也击碎了英国侵略者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倚栏轩文学网

当我读到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听信奸臣残害岳飞的赵构,造就胡蓝之狱的朱元璋这些故事时,不由得使我感到很痛心,我最痛恨的就是奸臣秦桧了。眼看岳家军就要大获全胜时,宋高宗却认为金军南侵的威胁已经解除,一日连下12道金牌,要岳飞撤军。使岳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更可恶的是奸臣秦桧指使他人诬告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害39岁的岳飞。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历史知识。今天,历史仍然在继续,正在上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幕,若干年后,它必将成为中华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篇。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用的人,让自己不愧为一个炎黄子孙的称号。

5年级的读后感


5年级的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查理九世我看的是的13册《鬼公主的嫁衣》,DODO探险队来到了纽克市的神秘地下城。谁也没注意,黑暗中,入口的暗门忽然被一根金色的丝线偷偷地关了起来!听说唐人街44号是只有死人才能进去的地方自称鬼公主的女孩窍窍低笑着,虎鲨和扶幽被金丝嫁衣束住了手脚,成为了鬼公主的傀儡木偶!带着面具的帮凶,团团围住了小伙伴们。灵芝桥下,黑漆漆的虫海涌动着,妈呀,这是什么鬼地方?墨多多大声疾呼。穷途末路之际,不明身份的少年带着威风凛凛的白狼王出现了

我又读了查理九世14 《幽灵列车》这本书的内容提要十分的恐怖,内容是:大西洋船王亚瑟的私人庄园里居然出现了一只恐怖的黏土怪!更奇怪的是,它留下的金指环,竟然是一份原始密码信。大家脑袋里都堆满了好奇,唐晓翼带着小伙伴们前往信中提到的第64区森林。传说64区森林里,藏着恶魔的宝藏。卖票的婆婆告诉大家,通往第64区的列车会在第四条穿山隧道中神秘消失,勇敢的DODO探险队拿着被诅咒的骷髅车票踏上了未知的旅程列车行驶中,怪异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了!虎鲨、唐晓翼,接着是婷婷、扶幽小伙伴们一个个悄无声息地不见了!欢迎进入第四条穿山隧道,地狱之门即将为各位打开失踪的伙伴们去了哪里?这真的是一趟有去无回的幽灵列车吗?时间刻不容缓!难以想象的恐怖历险就此展开!

我读完《查理九世:幽灵列车(14)》这本书以后认为唐晓翼也很坏--因为,唐晓翼竟然欺骗墨多多、尧婷婷、虎鲨、扶幽他们--让他们走上幽灵列车,并且,暗中戏弄墨多多--最后使他们陷入困境--陷入危险的绑架案--所以现在认为我们不能够学习唐晓翼,而要学习心灵纯洁的墨多多。

5年级的读后感范文二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并深受感触。

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园内珍藏了许许多多的奇珍异宝,可是,1860年,英法联军这帮可恨的强盗闯入园内,为所欲为。这一壮观美丽的艺术瑰宝,就这样毁于一旦。

但这种奇耻大辱何止一次?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人的教训。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不再落后,已经慢慢强大起来,科技渐渐发达起来,所谓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以前就像一头沉睡着的狮子,那么,现在的中国就是正发怒着的雄狮,无人能敌。

我们作为中国人,谁不想一览万园之园--圆明园?那些精致的亭台楼阁,那些珍贵的文物,那些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呢?可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一番掠夺后,就只剩下一片废墟了。

我们的祖国犹如一个巨人,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只有我们强大,就不会有人敢来侵略。所以,我会牢记这奇耻大辱,总有一天,我会为祖国付出一份力,为国争光!

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


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一)

《上下五千年》是少年儿童出版社邀请曹余章先生续林汉达先生写出的,说了从盘古开天地到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结束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艺术、民族、外交、战争等故事。

里面写了黄帝、尧、舜、禹禅让、后羿夺权建夏、商汤灭夏建商、周武王灭商建周、秦始皇吞六国灭周建秦、项羽起义灭秦、汉高祖刘邦灭项羽建汉、魏文帝曹丕废汉建魏、汉昭烈帝刘备建汉、吴帝孙权建吴、司马昭灭蜀汉、司马炎废魏灭吴建晋、东晋灭前秦、北魏道武帝建北魏、宋武帝刘裕灭晋建宋、南齐文帝萧道成灭宋建南齐、梁武帝萧衍灭南齐建梁北齐帝高洋废东魏建北齐、陈霸先灭梁建陈、宇文觉灭西魏建北周、隋文帝杨坚灭北周灭陈建隋、唐高祖李渊灭隋建唐、后梁太祖朱温废唐建后梁、天皇帝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后晋高祖石敬瑭靠契丹灭后唐建后晋、契丹灭后晋改国号辽、后汉高祖刘知远建后汉、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后周、侄皇帝刘崇建北汉、后周灭北汉、宋太祖赵匡胤推翻后周建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金、金灭辽、成吉思汗铁木真灭金、元世祖忽必烈灭宋建元、明太祖(明建元帝)朱元璋灭元建明、努尔哈赤建后金、清顺治帝皇太极改国号清、辛亥革命等故事。

看完了《上下五千年》,我懂得了不能一士二主,要有保家卫国的心。


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二)

在寒假里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这本书记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第一次接触《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我小的时候我玩积木,搭了好几次都没成功,最后我放弃了,后来妈妈给我讲了一个一鼓作气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坚持。

在这本书中孔子 最让我佩服。她从小就开始学礼仪,后来他开始学六艺,过了几年,他的六艺也晓有名气。到了30岁,尽有人拜他为师,他就索性办了一所私人学校,教起书来。

临死的时候,让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上次我把50元搞丢了我本想不告诉妈妈,后来又想起来负荆请罪的廉颇后来就告诉了妈妈,没想到妈妈没骂我,反而还卡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中华上下五千年就好像一台时空倒流机,让我回到了许多许多年以前,让我知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我非常喜欢《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


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三)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

这本书记录了中国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上迄三皇五帝的远古时期,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史皆有史,一以贯之,详细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读者明白,中华民族这五千多年,是如何走过来的。

这本书与我另外一本伟大的史书《二十五史》不同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以故事为主,人物为辅,而《二十五史》是以人物传记为主,故事为辅。

这本书中,最让我记忆忧新的事是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皇位的事。当年齐国无君,在外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连夜赶回做王。路上,公子纠手下管仲用箭射了公子小白,小白倒地了。而公子纠一行来到齐国时,公子小白已当上了齐桓公(王)。原来,那箭正中小白的铁腰带上,小白没有受伤,洋装落马而死。后来他们抢先回了国。我也要像公子小白一样随机应变。

我最佩服的人是黄帝和蚩尤。先说黄帝。他在自己生命的一百一十岁里,打败了炎帝,打败了蚩尤,终于统治了全国。而且确定了中国的版图。最终,他在今张家口市涿鹿县也就是他打败蚩尤的黄帝城下葬,终年一百一十岁。

再说蚩尤。蚩尤虽然在涿鹿之野被黄帝打败,但他这个九黎族的首领被杀后,天下因蚩尤被杀而大乱,可见人们对其尊敬。后来,他被封为战神。最终,葬于张家口市逐鹿县塔寺村。

中国有这么伟大的历史。今后,我要努力学习,不愧为一个炎黄子孙。

留德十年的读后感


引导语: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留德十年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自从写过一篇读后感,不知道为什么就不大想写了,仿佛自己的感情找到了宣泄口,宣泄过就行了,留德十年读后感。但是我心里知道这远远不够。我转移了目标,那一摞书里还有一本《赋得永久的悔》,是我1996年9月在济南三联书店买的。同样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这是一本散文集,我当时读了满口余香,爱不释手。

正是这本书,使我对季羡林先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当时还买了一本张中行的《桑榆自话》,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好多次了,我都尝试读一读,始终读不下去。同样还有一本书,放了快20年了,没有读下去,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本散文集。其实我对卡夫卡是有相当的兴趣的,但是为什么读不下去哪?我也摸不到头绪。对于我这样的情况很少有,大概仅此两例,所以我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回过头来谈季老吧。

我又翻了一遍《赋得永久的悔》,和十几年以前相比,我越读却越觉得没那么好。有几篇文章我感觉写的很空洞,我指的主要是几篇游记,里面有很多的赞美,我不怀疑季老当时的感情,但是这样的文章我现在读起来没有什么滋味。当然也有些的很好的,象《赋得永久的悔》、《重返哥廷根》、《怀念乔木》……看了都能使人掬一捧热泪!

总体的感觉,这本后选的散文集整体水平比不上《留德十年》。《留德十年》里的每一片文章我都觉得好,字字珠玑。文章回忆往事,情真意切,言词质朴,毫无矫矜自饰,读起来犹如和先生对面闲谈,听他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满是对故人之思。

在开篇《留学热》里,季老坦率地分析了当时的自己患上:“留学热”的原因,写到自己一听到别人出国留学镀金的消息:“我也是浑身发抖”!乃至一旦有了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虽然条件不好,费用只够勉强维持生活,还是努力争取去了。

在《章用一家》里,季老描写了章用的母亲,民国元老章士钊的原配吴弱男。真是让人一边看,一边笑:“ 她崇拜英国,到了五体投地的程度。英国人的傲慢与偏见,她样样俱全。对英文的崇拜,也决不下于英国人。英国人常以英文自傲,他们认为,口叼雪茄烟而能运用自如的语言,大千世界中只有英文。因此,在……她来德国几年,连一句“早安”、“晚安”都不会说。

她每天必须出去买东西,无论有多大本领,多少偏见,她反正无法让德国店员都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无已,她就手持一本英德文小字典,想买什么东西,先找出英文,下面跟着就是德文,只需用手指头一指,店员就明白了。要买三个或者三斤,再伸出三个手指头。于是这一个买卖活动立即完成,不费吹灰之力,皆大欢喜,读后感《留德十年读后感》。

更绝的是,这位章老太太还养成了恶性发展的门第优越感: 她认为自己是“官家”,我们都是“民家”,官民悬隔,有如天壤,泾渭分明,不容混淆。

她一开口就是:“我们官家如何如何,你们民家又如何如何。”态度坦率泰然,毫不忸怩。我们听了,最初是吃一大惊,继之是觉得可笑。有时候也来点恶作剧,故意提高了声音说:“你们官家也是用筷子吃饭,用茶杯喝茶吗?”她丝毫也觉察不出我们的用心,继续“官家”“民家”嚷嚷不休。在这方面,她已修炼得超凡入圣,我辈凡人实在是束手无策。”每次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但是对于章老太太的儿子章用,季羡林不仅在1946年就写了一篇很长的《忆章用》,更是在《留德十年》又写了《章用一家》。其情其景都感人至深。我在读到后面对章用的怀念的时候,都忍不住同作者一起为章用潸然泪下。

在《留德十年》一书里,很多地方都可见季羡林对女房东欧朴尔太太的回忆。在《完成学业尝试回国》一文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描述:“她一听到我要走的消息,立刻放声痛哭!我一想到相处七年,风雨同舟,一旦诀别,何日再见?也不禁热泪盈眶了。”“我一回到家,女房东仿佛凭空捡了一只金凤凰,喜出望外我也仿佛有游子回家的感觉……”

这还不够,为了怀念对待自己像母亲一般的女房东,季羡林又专门写了一篇《我的房东》来满怀深情追忆他的女房东,对她的音容笑貌,性情喜好,一一道来,分外亲切。当作者回到祖国,费劲千辛万苦弄到了一罐美国咖啡,大喜若狂,立即给他的女房东寄去了,因为他知道德国人嗜咖啡若命。1983年,季羡林又一次来到德国,特意去看了看故居。“回首前尘,百感交集”,“我只有虔心祷祝她那在天之灵——如果有的话——永远安息。”

季羡林在这本书里还首次披露了自己在德国的一段恋情,《迈耶一家》里的大小姐伊姆加德就是故事里的女主人公。季老去世的时候,这段恋情曾在网上广泛流传,据说后来有香港记者去德国找到了当年的伊姆加德,这位美丽的姑娘,竟然为了季羡林,终身未嫁。季羡林在文章中也写到:“说我不想她,那不是真话。1983年,我回到哥廷根时,曾打听过她,当然是杳如黄鹤。如果她还留在人间的话,恐怕也将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

民国时期,在国外留学的人停妻再娶也不算是什么稀罕事,甚至还有把外国姑娘骗回来当二房的,然而季老为了承担自己于国于家的责任,选择了放弃,委实不容易,也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每次看到这一段,心里就说不出来的伤感,令人唏嘘不已!

综上所述,我喜欢的季老的文章,大多都是跟人物有关系的,可能是我比较感性,喜欢看人物传记,喜欢通过人物形象理解事物,但是通过阅读季老的传记,你确实能强烈感受到季老对人对事的真诚。前段时间一位读书法博士的朋友跟我QQ聊天,他说:“山东人有儒雅之风才能像孔子,可惜这样的人非常少”,“当代学界季羡林、任继愈、欧阳中石三老,都是儒雅的,所以能在京城混大事……”他对季老的评价,已然更高了。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本命年的回想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初中3年的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