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长大读后感 > 地图 > 长大读后感

长大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9 来源:互联网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

在阅读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书中的那个世界,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我们读了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你不妨看看陪孩子长大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一)

《陪孩子长大》不仅是一本亲子读物,更是一本指导家长、老师如何运用心理学去教育孩子,解决孩子烦恼的良书。本书的作者李子勋凭着对家庭本质的非凡洞察力和健康而富于人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为线索,用一些贴切生动的个案展现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用一种符合心理学规律的视角去解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你,怎样理解孩子,怎样帮助孩子,怎样呵护孩子的心灵,怎样给孩子适当的爱,怎样给孩子自由,保护他的创造力,怎样呵护自己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当然还得给孩子爱,同时别忘给他们自由。以李子勋的说法就是让孩子建立依恋关系。关系重于教育,句句是真理。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几句话:

多提孩子的优点,他的优点就会被放大,孩子知道他有很多优点的话,会变得很优秀。如果总夸奖他是一个好孩子,他的行为越来越偏向于好孩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标定为坏孩子,他的行为就越来越偏向于坏孩子,这是语言的雕塑功能。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子勋提出的是一种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可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欣赏孩子我们就应当做到尊重孩子。

欣赏孩子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二)

人需要很多冲突的观念、变化的情绪、复杂的行为,需要索取也需要奉献,需要犯错也许要成功。因为人是活的,生命是流动与变化的。

题记

教育的方式决定孩子未来。心理学专家李子勋在《陪孩子长大》一书中用贴近生活的个案展从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进行剖析,展现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父母在其内心世界中扮演的角色,进而用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亲子关系。告诫我们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如何呵护孩子的心灵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

关系大于教育。家庭 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这似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和文化沉淀。但很多时候家也会伤人。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能力等主要根植于家庭教育、效仿于父母自身。而我们中国家长又喜欢树立长者风范,喜欢把爱作为砝码来使孩子臣服就范,否则就视为叛逆。其实,孩子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和家长都是平等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朋友关系,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聪明的家长会用赏识的眼观看待孩子的成长,多采用确认放大原理引导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其中也不乏一些家长在潜意识里采取了反向教育,一味地纠错和斥责,甚至给孩子贴标签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忽略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只重视教育本身,忽略了亲子关系。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当你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时,你会发现,你希望孩子怎么变,他就会怎么变,因为再好的家庭教育方法都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做保障。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孩子是必须要犯错误的,孩子不经历挫折,是不会成长的。信息时代让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加快了步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下对孩子的成长愈发的苛求,如果孩子犯了错或稍稍落后于人家长就显得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进而转变为失望和冷漠,轻者训斥、唠叨,重者大骂、惩罚,整个家庭布满阴霾。性格刚烈的孩子会表现出反抗,性格温柔的孩子则会感到内疚,背着沉重的包袱学习、成长,以减轻自己的罪责。其实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有差异的,遗传基因和后天努力各占一定的比例,我们家长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错误和停滞,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分析失利的原因,有助于今后消除短板,重树自信。错误,放对了就是资源;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错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错误当成一种教育资源,就会感到孩子犯错误并不是罪恶,那只不过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敢于犯错的孩子是很有希望的孩子,只能适应成功不能适应挫折的孩子,反倒是没有出息的。

教育的方法正确与否不重要,有效才重要。目前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关于教育的理论、方法令人眼花缭乱。择校、名师自成了家长追逐的目标。可在家庭教育中,是坚持严师出高徒还是循循善诱;是重赏识还是重督促;是习惯决定成败还是情商决定人生;是抓紧早期教育不放松还是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名目繁多的家教理念让家长纠结着、困惑着,既想抱着西瓜,又怕丢了芝麻。其实,教育方法、理论本身都没对错,正如尹建莉老师所言说什么不重要,对方能接受更重要,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倾听、尊重、赏识、沟通是化解矛盾冲突、消除代沟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教育理念和家教经验的学习都不是为了寻找对付孩子的手段,而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家长的育人素养。孩子存在差异,教育方法也不能生搬硬套,方法大于教育,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根本和保障。

亲情是把双刃剑,该放手就放手。亲情就像母亲的裙带,在我们小时候,给我们亲密依恋、安全与归属感,可有些时候,亲情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妈妈的裙带太短,亲子之间易于形成纠结,孩子与父母的脚步常常绊在一起,甚至摔倒,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亲情的包袱。父母给予孩子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越多,孩子成年后越可能出现反叛,尽管是一种充满内心挣扎的反叛。孩子在成长中有一种叛离父母的倾向,要独立,要通过否定父母的形象来摆脱内心对父母的依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该放手就放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期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父母的陪伴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体会亲情和家的温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此时的陪伴和包办则会束缚孩子搏击的翅膀。儿子升入高中后,课业的繁重、学习时间的延长,我也常常担心孩子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身体吃不消,每晚都会督促孩子早早休息,可我的好心并未让儿子感动,反而嫌我唠叨、冲我发脾气。后来我索性由他自己做主,每天只是负责叫他起床、做早饭,如此一来我们的亲子关系反而和谐了。读完此书才明白担忧也需要委婉,过分的关心和唠叨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造成反感,作业写不完、预习未完成,及时让他躺在床上,孩子也难以入睡,倒不如让他自己控制时间,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后快速入眠

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东西,不要只告诉孩子正确的东西,很多正确的东西只能在书本上活着,在生活中往往就死了,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实用的教育才是现实教育,这种教育不容易妨碍孩子建立适合自己也适合社会的价值体系,伦理与哲学,审美态度与世界观。作者告诫我们最好的教育是浸润,既要接地气,更要指导孩子迎接挑战、适应社会。


陪孩子长大读后感(三)

读完了李子勋写的《陪孩子长大》李子勋亲子关系36讲,对我感触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亲子教育有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第二个原则,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孩子。

第三个原则,教育的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

针对这三个方面,作者解释,其实家长不需要说很多教育的理念,不必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只要有良好的关系就行。

教育的正确或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很多家长读了许多教育孩子的书,结果书读的越多越糟糕,跟孩子搞得像仇敌似的。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东西,不要只告诉孩子正确的东西,很多正确的东西只能在书本上活着,在生活中往往就死了,起不到任何作用。实用的教育才是现实教育,这种教育不容易妨碍孩子建立适合自己也适合社会的价值体系、伦理与哲学思想、审美态度与世界观。

在培养孩子的金钱观中,前期碰到我同事的儿子,今年刚上高一,有点追求名牌,买的鞋都是名牌的,上千元。最近买了一件防风衣,好像也花了1700多。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看李子勋的这本书,我明白了,在教育孩子对待金钱的观念上有两个技术,这两个技术用在初中以后的孩子身上非常有效。第一个技术是部分满足技术。比喻遇到孩子想买喜欢的东西,父母觉得比较贵,可以这样说:好,你当然可以去买了,爸爸一定支持你,不过爸爸只能支持你20%或30%或者50%,其他你要自己去攒。另一个技术叫延迟技术。很多孩子买东西很冲动,突然特别想买就开始磨父母,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反对,孩子就被挫败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要得到心理安慰,并不是真正渴望得到东西,他往往是一种没有经过思考的欲望。这个时间爸爸妈妈就要说:虽然那个东西不错,我们也愿意给你买,但要等一等。让孩子的欲望延迟一下,延迟对他的心里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假设孩子想得到一个东西又能等待的话,就说明他有能力控制和管理自己。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读后感


《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读后感

在这个还不算寒冷的冬夜里,读完《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掩卷沉思。作者将自己呕心沥血花费在孩子教育途上的心路历程,付诸于笔端,分享给大家,“笔下珠玑媚人眼”,灿烂闪耀着的是一颗“可怜天下的父母心”,为孩子奔波嘘唏,无怨无悔。阅读着这些真挚的文字,随着笔者带来的跌宕起伏的心情,同样的感悟和共鸣,不亚于笔者。

相信每个经历过小学、初中择校的家长有一样的感叹,尤其是尝过小升初残酷的家长和孩子。作者是从幼儿园三次择校开始的,小学依然选择了北京的名校,在我这儿似乎稍稍幸运了些,因为小学以前阶段接送的困难,因此从未有过每天奔波劳顿于名校和家之间的经历,也未曾彷徨于小学名校的面试中,选择的是离家最近的幼儿园和小学完成了孩子小学以前的学业。但是也正因为小学不是名校,和作者极其相似的没有参加奥数培训班的经历,使残酷的小升初的择校考试成为了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的磨练和打击,幸运的是因为个人经历和工作的关系,小学阶段,一直督促着孩子英语方面不懈的课外知识积累,还算在小升初择校考试中可能因为英语还是上了一所比较好的初中。当然孩子和卓尔的性格是不太一样的,应该还是不属于叛逆的性格,会很乖巧的去适应周围的新环境,但偶尔也会有很意外和出格的举动。也正是因为书中的小主人公卓尔的特立独行的鲜明的性格,才使整个经历看起来这么丰富多彩。

到初中阶段,书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初中的“伯乐老师” 陈老师,以一种完全肯定孩子的积极的态度去影响着孩子,这样的老师最美,最让人感动,也不禁总让我想起孩子小学时的启蒙老师,虽然小学不是名校,但有比名校老师更好的启蒙老师会让孩子一生受益,永记于心,初一第一天去新学校报道,班主任就发现孩子的字写得很好,这都得益于这位启蒙老师一笔一划的起字样,我们小学班毕业出去的孩子,就是在学校不怎么起眼的孩子的字,在外面也是一流的了。日记里精心的批语和充满鼓励的话,一直深深的印在孩子和家长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老师奖励的书总会让我很讶异于文章的精彩和孩子的爱不释手,这是怎样的一份无私博大的关爱!

笔者母亲在出国留学准备过程中,笔锋转为极其犀利的一段“绝情的母校”,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我孩子何其幸运幸福!也体会到笔者笔尖下流动着的是一份怎样受伤的心与万般的无奈。“绝情的母校——在拿到了学校同意卓尔初三下学期返校上课允诺的同时,断了卓尔在国内参加中考的后路。”;“卓尔的赴美读高中,只能背水一战了!”;“有太多如我一样、坚定拥趸名校和迷信名师的家长,我们共同造就了名校的傲慢和偏见。”;“从卓尔幼儿园开始,到此刻我交出于主任要求的承诺函,我,一个普通的初三学生家长,总共用了十二年半时间,在择校大军中追逐优质教育资源,最后的结果,是亲笔签下自愿放弃孩子中考和休学的承诺函!”中国教育存在许多弊端,每个家长都在摸爬滚打中历练着,就如书中说的“我们都飞奔在未知的路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跌跌撞撞、悲喜交集地成长。”

但无论家长多想替孩子多做些什么,最终还是孩子自己的人生,“You’re making your own life!每个人都在成就自己的人生!”,书中围绕着一个14岁的女孩到地球另一端独闯天涯,独自去完成异国的高中课程,最终作出这个决定的心路历程,来告诉大家“你在成就你自己的人生!”。无论是仓促准备的TOFEL和SSAT备战考试,或者是绝情的母校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境遇,最终考验的是孩子自己人生的百味体会,家长的适时的放手,油然敬佩这对父母“被动的放手”,这也是美国家长教育与中国家长教育文化的迥然不同的地方。

最末还是要介绍一下作者王胜男,一位伟大的母亲,北大硕士,曾任职500强企业中国区副总裁及民营企业总裁。所谓“虎母无犬女”,尊崇孩子自由快乐,但几度择校;被迫接受孩子去美国上学之后,亲自联系和筛选学校,去美国挨家访校,亲历面试,终于和孩子一起选择了合适的美国高中。回望来路,不胜唏嘘。“You’re making your own life!”孩子和父母都在成就自己的人生。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养育他们不像养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样简单,呵护、陪伴、指引、欣赏......无论哪一样都不可或缺。

此从有了女儿,我就不失时机地阅读各种育儿经典,希望可爱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上学期,从幼儿园买回一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书,我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提出了各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真正的用心品读,收获了很多理性的教育观念。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文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最安静、最永恒的朋友,也是人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师。"

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幼儿读书的益处,因此从女儿牙牙学语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和女儿一起看图读故事、一起享受在温馨、快乐、充满爱的故事中。直到现在,每晚读书是我们的必修课,语气故作夸张的爸爸、讲述娓娓动听的妈妈,都让女儿陶醉在美丽动听的故事情节中,常常被快乐、明朗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为了晚上能多读几篇故事,女儿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了能多听几个故事,女儿宁愿答应一人独立睡觉等条件。开始是妈妈读给她听,听熟悉了自己会读给小玩具朋友听,而且是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现在女儿对认字有了强烈的欲望,读书时,自己用小手划着指,指哪里我读到哪里,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字。阅读变成了女儿睡觉前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也成了女儿生活的一部分,女儿房间一只小小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精美的幼儿读物,充满了书香气息。

很小的时候,女儿只知道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而不懂保护书,《东方宝宝》、《幼儿画报》《故事大王》《睡前故事》等精美的书经常女儿我弄得支离破碎、皮肉分离。

现在女儿懂得爱惜书了,读过的书基本上完好无损,从上幼儿园托班开始就成功地讲《小兔咕噜噜采蘑菇》、《三只小猪》、《小蛋壳托儿所》、《小壁虎解尾巴》等故事参加比赛,这都让女儿很有成就感,但女儿最喜欢的是《豌豆花儿》的故事,第一次听《豌豆花儿》,女儿很投入,走进了豌豆花儿的对话情景中,当听到豌豆花儿为了实现想有四个宝宝的愿望,竟然不怕干枯、凋零、变成黑色的粉末悄无声息的落入泥土时,女儿竟然趴在枕头上擦拭者同情的眼泪并哽咽着说:"妈妈,豌豆花儿太可怜了",我劝她说:"别伤心,豌豆花儿很伟大","什么叫伟大?"女儿疑惑的望着我,"所有的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宝宝"我说。从那天起,女儿就喜欢上了《豌豆花儿》的故事,豌豆花儿的美丽、伟大、豆茎豆叶的无私都深深的吸引着她,美丽动听的故事引领着女儿成长,再大点,女儿就自己能认字读书了,我想象着她自己亲自读故事的美好......

虽然我们不是最佳最好最棒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去实现孩子这些小小的愿望,陪孩子一起成长,无论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陪孩子一起成长》(优质读后感)


【第1篇】

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看得出她很开心。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一个能怀有“感恩”的人,就会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热爱生活。当父母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我们作为父母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为此,在平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诗,如“锄禾”,让她感到粮食来之不易,让她认识到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应该要感谢农民伯伯,感恩阳光和水还有空气;有时当孩子在喝着干净的水时,我会给她讲一些自来水生产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干净的卫生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感恩那些能让我们喝的上这些水的所有人。让孩子懂得感恩,我觉得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二是及时的表扬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的好书,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将会好好研读下去。

【第2篇】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1000字(精选)


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牵挂,有了孩子,父母身上的责任更大但是他们的幸福也就更多,可能本来好玩的父母开始每天拿着奶瓶,脸上还有被孩子划的涂鸦,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陪陪孩子,他们就是想要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一些,不想错过他们成长的瞬间。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读后感大全网!www.dhb100.com

著名演员马伊琍曾经在一段采访中说过,没有孩子以前,她每天的时间都在工作,应酬、见导演的时间总是充满了每一天,但是她有了孩子以后不再参加吃饭应酬,每天晚上八点以前一定要回到家里去陪孩子,因为她害怕错过孩子珍贵的瞬间,怕孩子有秘密不和她分享,怕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不正是如今的父母吗?还有著名演员张柏芝,即使孩子有校车接送,即使她支付着昂贵的校车费用,但是她依然坚持每天送孩子上学,她说:“送孩子上学的时光是最幸福的,他们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和她分享,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是平时她所不能了解到的”这可以拉近她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作为父母,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就是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明明是至亲的亲人,但是却有很远的距离,互相不了解。每一个父母都想陪孩子终身成长,但我们好像也忽略了我们其实都是孩子。

所谓爱,我们也不是天生就懂得的,也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感同身受,爱是不断的学习来的,在教育当中,很多的父母深刻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意义。所谓父母之爱必将为其深远,就是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一定会为他们深谋远虑,不会只考虑到他们的当下,所以如今很多育儿知识都被当下的父母重视。他们会学习各种各样的理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这本书当中,也总结了许多育儿知识值得现在的父母去学习。根据一些总结,例如我们爱孩子没有错,但是不能过分的溺爱。就像我在女儿十岁生日上对她的寄语一样:“我们宠你,但是不会一味的溺爱你,娇惯你,因为那样只会害了你。人生的路还很长很长,希望你能记住做事容易,做人难,人一生一世得先学会做人。人生总会经历很多坎坷,你一定要学会坚强,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因为作为父母的我们终将会离他们远去,他们也终将会自己去面对社会,面对苦难,我们希望的是他们可以像小草一样,坚忍不拔,像柏树的清脆常绿,不想让他们就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便会枯萎凋落。郭德纲曾经说:“在自己家里你不教育孩子,那么社会也终将会替你教育”警醒了大多的父母。其次就是培养孩子感知爱与感恩爱的能力,任何的爱都不是义务,父母爱孩子胜过生命,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义务,这是他们对于孩子无私的爱,孩子也应该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爱并且懂得感恩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才是最无私不求回报的,孩子也应该懂得感恩,主动去爱。之后就是教导他们主动交流,现代化的社会是开放性的社会,必须懂得交流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中一个内容让我印象深刻,就是父母在社会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有难以排解的压力,但是这些压力最好不要带给孩子,因为他们还有一颗单纯的内心,不懂得社会的复杂,这些情绪可能会感染他们,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有一个无忧无虑单纯快乐的童年,但是忽略了家长的负面情绪会更大程度的影响他们。他们是无辜的,不应该承受家长的压力与负担。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当中,我们就看到当今父母他们的社会压力转移到了子女身上,希望他们以后过上好日子,有优越的生活,还有可以和其他家长攀比的资本而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完全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做父母的应该想的是如何为孩子们减轻压力,家长为之计深远,我们可以理解,但要适量,不应操之过急。

孩子就像是一颗种子,需要家长的浇灌,精心的呵护才能健康成长成一颗参天的大树,一旦水浇多了,就可能会出现烧苗的现象,这个大家都懂。孩子还是家长的小太阳,不断的给予家长温暖。孩子的世界是最单纯的世界,我们总可以从孩子那里得到治愈,他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天使,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天使在世界上完成他们的使命。

最近读了樊登老师的《陪孩子终身成长》,整本书综合引用了大量的名家著作,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全面地回答了子女教育这一复杂系统问题。正如书中所叙“不能把孩子当作一辆汽车去组装……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最终,他长成的样子一定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但一定有惊喜。”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s://www.dhb100.com/

本书提出重建亲子关系的三根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同时,这也是孩子获得内在能量的来源,更好成长的关键。

无条件的爱

养育孩子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但需要父母倾注满满的爱去默默耕耘。书中提出的“无条件的爱”最值得人去深思。爱是一个孩子内在能量的来源,无条件的爱不需要“交换”和“威胁”,也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给孩子带去信任、尊重和安全感。也许我们所有的父母都会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就是无条件的,但认真细想,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父母未必真正能做到无条件的爱。我们总是给孩子设置各种各样的目标,总是希望他们成长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面对孩子的各种缺点或者离目标的差距,我们总是难以接受。然而,人无完人,父母应该勇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掌握亲子安全边界,不断地发现孩子的亮点,学会心灵手巧地去修剪,让一棵小树苗逐渐地成长成一棵直直的大树。

归属感与价值感

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归属感与价值感。被无条件爱包裹的孩子自然能找到归属感。价值感决定一个孩子能飞多高。然而价值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需要在体验中不断意识价值,提升价值感。通过无条件的爱,父母要学会作一名导游,不断帮助孩子发现亮点,同时给予他们一些空间,像游客一样自己去看、自己去探索,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自己的价值感也会得到提升。面对一个内向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发现内向性格的长处与优点,而不是竭尽全力去把一个几向的孩子改造成一个外向的孩子。一个有价值感的人,自尊水平也往往会更高。拥有高自尊的孩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就会很高,会有很强的自律性,自然能管好自己。

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不仅指孩子需要终身成长,父母更要学会放低姿态,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孩子一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健康状况都建立在与父母极积的、相互回应的、礼尚往来的基础之上。可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上的信息如果有错,一定是“原件”出了错。要实现终身成长,首先得学会做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具有良的终身成长的心态,才能把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其次,父母要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培养孩子终身成长。人生的维度是多样化的,我们要注重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应从过程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通过过程和动机培养孩子成长型心态。

《陪孩子终身成长》作者:樊登。最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因为樊登本人。他所创办的“樊登读书会”被很多人所认知。

读后感大全网专门为您提供免费的读后感优质模板,如转载请标明来源。https://m.dhb100.com/

本书引用了很多国外知名亲子教育书籍中的论点与精华。不仅提到了怎样陪伴孩子成长,而且论述了父母自身如何进阶。

我们上一辈的父母,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让孩子“长大”,也就完成了父母的使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替,现在这一代的父母,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如何让孩子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怎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以及如何缓解父母自身的焦虑,本书,都给出了建议:

一.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无条件的爱

我们常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试问一下,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是不是也会为了让孩子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而许以条件?那么孩子的学习到底是为了这个“奖励”,还是学习本身。

我不否定“奖励”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家长本身要认清“奖励”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真正让孩子成长的,是孩子的“内驱力”,而不仅仅是外部激励。真正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求知的喜悦,才是孩子终身成长的前提条件。

二.价值感的重要性

“价值感”和“归属感”让孩子愿意变得更好。每个人生来都有不同的角色,“子女”、“父母”、“同事”、“下级”,我们在每一个角色里,被人否定、排斥,都会让我们失落甚至自暴自弃。这就是,所谓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我们的孩子亦是如此。

若孩子总是在比较中和讽刺下长大,他的自尊就会被触动,自信就会被打击。并且这种“无用”感也会被放大,直到伴随一生。

我们要学会如何点亮孩子心中的火焰,而不是浇灭他。当孩子拥有了价值感和自尊心时,他才会成为一个自律而又有自控力的人。

三.终身成长的心态

我们时常陷入舒适圈,而停止向前。规避困难,痛恨变化,这就是“固定思维”。而面对未来瞬息万变的时代,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要培养孩子拥有“成长思维”。

不要过分纠结于别人对自己的评判,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过程中,汲取错误所带来的收获,才能拥有成长性思维。

作为父母,更应该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认清,学习的过程和动机才是最重要的。另外,父母也要善待自己,积极的去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终身成长”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从我们自己开始改变,我相信,一个成长型父母,定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并将这种“爱”一直传承下去……(李博)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看得出她很开心。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一个能怀有“感恩”的人,就会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热爱生活。当父母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我们作为父母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爱的付出也有讲究, “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为此,在平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诗,如“锄禾”,让她感到粮食来之不易,让她认识到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应该要感谢农民伯伯,感恩阳光和水还有空气;有时当孩子在喝着干净的水时,我会给她讲一些自来水生产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干净的卫生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感恩那些能让我们喝的上这些水的所有人。让孩子懂得感恩,我觉得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二是及时的表扬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 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的好书,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将会好好研读下去。

【第2篇】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读后感《陪孩子长大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长大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