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三言二拍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三言二拍读后感800字

三言二拍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7 来源:互联网

三言二拍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三言二拍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言二拍读后感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创作,始于隋唐宋元时代的说话话本,发展于明清之际的拟话本。话本和拟话本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佳作有若明星,闪烁其间,传誉后代,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短篇话本集,是《京本通俗小说》和嘉靖(15221566)年间洪楩编辑的《清平山堂话本》。天启(16211627)之际冯梦龙广泛收集、改写宋元时期的话本与拟话本,编成了《古今小说》(后来改称《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世人简称其为三言。此后,拟话本相继问世,其中以凌蒙初撰写的《拍案惊奇》(后来改称《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最为知名。它与三言被公认为我国话本拟话本白话小说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作。

但是,冯梦龙、凌蒙初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之作囊括无余,尚有不少话本、拟话本的精粹之作散见于其他的短篇话本、拟话本集子中,如清初李渔的《无声戏》、《连城璧》、《十二楼》中就有不少颇具特色的作品,部分篇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超越了冯梦龙的三言与凌蒙初的二拍,代表了我国拟话本小说的较高成就。其他如《石点头》、《西湖二集》、《人中画》、《珍珠舶》、《五色石》、《八洞天》、《西湖佳话》、《生绡剪》、《天凑巧》、《西湖拾遗》、《壶中天》、《贪欣误》、《醒梦骈言》、《欢喜冤家》、《型世言》中也时见精粹之作。

本书的选编者是从事古籍编辑工作二十多年、并长期研究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研究者吴伟斌先生。选编者吴伟斌先生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org)选编点校除三言二拍以外我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优秀之作,汇集成约三百万字2020的《新三言二拍》,全书五个分册,共二百篇,分别命名为《观世记言》、《阅世述言》、《觉世献言》、《拍案称奇》、《拍案叹奇》。它们分别选自一百二十多种的白话小说集子,遴选于二千五百万字2020的话本、拟话本作品。

入选本书的选篇,可以说篇篇都是精粹之作,在思想内容上深刻反映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乱民和绿林好汉的行径、忠奸斗争的剪影、贪官污吏对子民的盘剥、社会恶势力对善良百姓的欺压,也有婆媳反目、兄弟失和、败子回头、门生报恩的叙述,还有扑朔迷离的案情、奇奇怪怪的骗术、曲曲折折的巧合、令人叹息不已的科举故事,更有男女情爱、婚变、奸情、谋夫、杀妻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可谓是当时社会的大缩影、活写真、万花筒。而这些作品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上,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在人物对话的表达里,往往各具艺术特色,吸引着众多读者的眼球。

《新三言二拍》最近由上海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读者闻讯相继购买,读后好评不断。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二拍》的读后感集锦


读后感大全主题阅读推荐:“《二拍》的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编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二拍》的读后感,敬请您阅读并收藏本文。为了消磨时间,我们经常会读一些书籍,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是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那我们的读后感自然也写不好。

《二拍》的读后感 篇1

戏剧性的情节!

是拟话本。只看了老师推荐的那五篇,相当得有趣,有机会一定要看完全本。都是一个个小故事,很有意思,可以当作睡前读物了。

我看的这五篇都非常的具有戏剧性,有诸多偶然与巧合之处,有时读起来会令人发笑,就觉得太好玩了,内心常常会发出吐槽。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其实也就是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不过感觉和我所知道的那个故事完全不一样,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浪漫的悲剧的爱情故事,但是在这里面感觉他们俩之间毫无爱情,男主是叫许宣。先是偶然遇见,一见钟情(这里应该是因色起情);下雨了,白娘子向许宣借伞,许宣就把伞给她,之后又到她家拿伞,白娘子又说伞被别人拿走了,两人喝酒(这不是撩妹的套路吗??);两人私定终身,许宣说没钱娶她,白娘子就把偷来的钱给他,结果这个钱被发现是偷的,许宣被抓了,他很快就把罪推给白娘子了(这哪里有爱情,分明就是贪恋美貌啊),但白娘子早就逃走了,而许宣被下放;然而白娘子又找上门来了,他们又和好了,但许宣又再次因为偷的财物被抓,再次下放;······(省略一些情节)后来许宣发现了白娘子是蛇,就很害怕,去找法海(这就是一个渣男!),最后利用法海的那个宝物抓住了白娘子,也就是那个雷峰塔。看完后,完全颠覆了这个故事在我记忆里的原有的印象,不过不知道这个故事最初出自哪里。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个真的相当的戏剧性,有很多巧合之处。简单来说,是丈夫蒋兴哥外出经商,妻子王三巧儿耐不住寂寞出轨了,结果被丈夫发现了,丈夫休了她。后来,王三巧儿再嫁给吴杰,蒋兴哥娶了平氏。这个平氏是谁呢?她就是妻子出轨对象陈商的妻子,陈商去世了,平氏就嫁给了蒋兴哥。更戏剧性的还在后面。后蒋兴哥又外出经商,却与宋家发生纠纷,就告官司,猜猜这个县长是谁呢?(应该是县长吧?反正就是处理这个案件的人)他就是吴杰,王三巧儿的现任丈夫。(说实话我还以为王要报复蒋来着)王三巧儿看见了这个案件,就向吴杰求情,最后无罪释放,而吴杰看他们情深意切就让他俩在一起了,于是,结局就是1V2,一夫两妇。

《卖油郎独占花魁》也有各种巧合,不一一细述了。其实可以当作言情小说来看。女主是妓女,男主是一卖油的,一开始男主爱慕女主,就努力赚钱想与女主待一夜,在这一夜女主也倾心于男主。两人没有再见面。之后在女主被吴八公子耍弃后,女主正落魄时,男主出现了,这一契机恰好促成了他们在一起。就是一个这么圆满的故事。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这个乔太守就是个红娘啊,促成了三对有情人,结局也很圆满。这里想提一点的是,不是都说古代重男轻女的吗?这个故事中孙寡妇怕女儿嫁过去守寡,竟然让自己的儿子扮成女装嫁过去,由此产生一系列戏剧性情节。

《陈多寿生死夫妻》中应该是神仙爱情了,两个人从未见过面却爱得如此深,都在为对方着想(书中没有描写他俩有见面的情节)。一个叫多寿,生了病,久久未得治,怕拖累对方,就想退婚;一个叫多福,坚决不退婚,甚至为此自缢,被救回来了。两人结婚后,多寿觉得自己太累赘,就想着服砒霜去死,多福便也跟着一起喝下了,两人双双倒下。当然是被救了,而恰好以毒攻毒,多瘦的病好了,最后美好结局。这一对夫妻是真正的做到了我们现代结婚时的那句誓词啊——“不论生老病死......”

《二拍》的读后感 篇2

《“三言”“二拍”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第一篇《多才多艺的冯梦龙》中,第二页第四行“警世通书”误,是书无此别名,查读秀、瀚堂等有之,皆识别繁体字未恰所致。应为“警世通言”。

第二页第十、十一行,所引《野获编》“举世传诵,沁人心脾”,据中华书局版1959年2月版,作“沁入心腑”,查瀚堂亦如此。读秀检索结果中有许多辞典引作“沁人心肺”,不知所本。“人”“入”相羼可也,以“腑”作“脾”“肺”,殊不可解。另,文中括注引自“《野获编·时向小令》”,应为“时尚小令”。

第二页最后一行,括注“《曲律序》”应为:“《曲律》序”,“精于昔律”应为“精于音律”。

第二篇《喻世、警世、醒世及其他》,第五页第十行,“慢世,也就是看不起此人”,“此人”疑为“世人”之讹。

第五页倒数第三行起引《汉书·东方朔传赞》,前为朔戒子所言,后为固所言,疑此断句与理解有误。所谓“对玩世竟然大加赞赏”,似非固之意,乃朔语此也。

第三篇《冯梦龙与“三言”》,第九页倒数第二行,提及冯梦龙所刊“《中与伟略》”,应为“《中兴伟略》”。又应为简繁识别转换之讹。

第十一页最后一行所引《今古奇观序》“可谓钦异拔新,洞心骇目”,与第七页最后一行及《序》第二页第九页所引不同,后二者为“恫心骇目”。经查,应为“洞心骇目”。

错漏若此,已非瑕瑜之义。第不知原稿已误,抑为编辑过新简化识别之故,其未为精校可知。已严重影响阅读体验。我真不是来挑错的啊,所引材料,所言观点,仍可信乎?

《二拍》的读后感 篇3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的我们来说,一定要引以为戒,厚植为民情怀,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理解吃喝玩乐的内涵,做一名人民满意、组织放心的新型年轻干部。

吃得了苦,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能力。1969年的梁家河,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黄土高坡上吃的是玉米团子、水煮白菜等粗茶淡饭,而他也被人们笑称为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和基层管理经验的积累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作为年轻干部要涵养撑船打铁磨豆腐的吃苦精神,保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顽强意志,把吃苦当作人生宝贵的财富和成长的契机,在吃苦中磨砺初心和意志,在吃苦中拼搏奋进、建功立业,即使在矛盾尖锐、千头万绪、焦头烂额时,也要沉着冷静、思路清晰,要相信现在吃的苦,一定是为了更好地体会来之不易的甜。

多喝墨水,在不断学习中提升水平。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已经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为造福群众,他去四川学习沼气技术,建起沼气池,帮助村里解决燃料问题;他还勤于思考,会把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学者就同一观点的看法进行分析对比,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观点。作为年轻干部要以广袤无垠的农村土地为学习的平台,深入基层,拜群众为师,在家长里短里成为行家里手;尊实践为友,在细照笃行中练就一身本领;以书本为辅,在字里行间里温故知新,付诸行动。唯有学习,才能避免本领恐慌,才能成为一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基层全能手。

玩出新意,在创新方法中加强实效。一直都鼓励年轻干部要有创新意识,他在正定县时调研发现三角村亩产过千斤,可农民还吃不饱,于是他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给县委书记写信反映,对全县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压缩粮食作物,上经济作物。结果,一年就彻底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时代在向前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年轻干部不要让思想同质化、让解法标准化,不要让闭门造车的守旧思想限制了思维的活跃度和创新创造能力,敢于破才能更富有创新能力,与时俱进。面对新征程中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有开放创新的精神,主动求新求变,在工作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积极思考,多想好方法、好点子,打开视野和思维,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实办好。

乐于奉献,在不断实践中落实成果。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多次强调过付出的重要性,而在梁家河知青岁月中,他敢付出讲奉献,经常花费时间和精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而作为年轻干部,树立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信心,因为收获不是在今天就是在明天。那些想制定好政策,却不愿意深入基层、花费时间精力去调研的干部,无异于隔空建楼,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在开展调研的过程中保持一颗甘于付出的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以满腔的热忱、眼睛向下的决心、能吃苦的勇气、遇水搭桥的气魄,常到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多去百姓家中,掌握第一手资料,把群众所忧所想所思所盼兜上来、带回来、解决好,切实把基层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初二文言文读后感


初二文言文读后感(一)读《伤仲永》有感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文言文,文章的名字2020叫《伤仲永》,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农夫生下了一个神童,取名叫方仲永,方仲永五岁时就能写诗,父亲却不让方仲永去继续读书,李永芳中庸的才能去赚钱,方仲永到了十二岁时,写的诗不如五岁时,过了七年后,方仲永就变成了一个无知的青少年。

读完这篇文言文,给我内心最大的触动是:人不可以不学习,就算是一生下来是一个神童,但是不通过继续学习,最大的才能也是会消失的,就像文章中的父亲不让儿子上学,利用儿子的才能来挣钱,不重视儿子的学习,最后导致儿子变成了一个平常人,什么都不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聪明的人学会一点点本领,就骄傲自满,就开始炫耀自己的本领,可是,别人也很努力,一点一点地追上来,甚至超过;我的一位小学同学,虽然很笨,但是她经过非常的努力,他就进入了全班的15名以内。

先天的才能不经过后天的学习,也会变成平常人;但是先天的笨经过后天的学习,也是可以变得聪明。


初二文言文读后感(二)读《桃花源记》有感

怀着小小的激动心情,我阅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二文言文读后感。那么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时候我也不时的在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那该是多么美好埃可是那就是仅仅只是幻想,当我缓过神来,就会有一种道不明的失落感,人类的破坏,人类的不和-谐,造成现实社会已经冷冰冰的了。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我已经深入其中。小溪两岸群山连绵,顺着小溪走,一个神秘的地方出现了,桃花盛开,到处生机勃勃。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

跟着陶渊明的踪迹,我们来到了充满和平宁静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好一幅和平宁静的景象。土地平坦宽阔,肥沃的土地上种满了庄稼,年轻的小伙子下田耕种,不畏炎热,都在努力的为自己的生活播种着,读后感《初二文言文读后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除了那可爱的桃花,还有一群群小动物,小鱼和小虾嬉戏着,来来回回,都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有时候还朝着我们眨眨眼。 啊,桃花源里的池塘真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涟涟秋水,给人几丝凉意;瞧!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把桃花源人们的幸福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设酒杀鸡作食对于一个外来人,老百姓们热情招待他,热热闹闹,并没有觉得他是个外人,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他们那么淳朴,善良,可是这个武陵人却不记恩德,恩将仇报,妄想打扰他们的安宁生活,以为可以得到一大笔财富。他们自私自利,见利忘义,只活在钱财之中。我们用心想想,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人有吗?多吗?确实,多。多的数不胜数。社会上正是有了那么多这种人,社会才变的那么乱。如果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都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考虑,不要只想着自己,那么桃花源将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

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楚。

作为现代的中学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初二文言文读后感(三)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没有书可以看,但他既使是文别人借书看,依然做到了遍观群书。相较之下我们的条件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学成这样,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环境的优越与否压根不能构成学不好的理由。试想一下,同一个时代的人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学习条件好么,不是也学的很好?宋濂的学习条件不好,甚至非常的恶劣,照样学的很好。更说明了学习条件不是学习好坏的借口、理由。物质生活好又怎样,学不好也没有用。

我认为只要努力了,认真了便可以学好!

宋濂的学习的那股劲头也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有他一半的热情,就不是现在这点可怜的分数。

还有一点,在现在的学生之中有一个很不好的通病――盲目地追求潮流和名牌,与别人攀比。而宋濂没有注重穿着打扮。这是值得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效仿的。

古代书生的信条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了金榜题名天下知,为了为百姓做点好事,为了前程只有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寒窗苦读十年,再去考取功名。现在已不像古代,但古人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宋濂求学的艰辛、酸涩并非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所能全部了解的。

我们考试、学习上遇到失败、挫折的时候,总是找客观理由,但我认为学的好与坏都在于自己,在于有没有认真。宋濂有句话我非常欣赏其业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学的好与坏都只是为了自己,我们应该为了学习而学习!

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在后半学期的学习里奋起直追,学出自己的水平!

高二作文:读莫言《吃的耻辱》


自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老师的文章从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平民大众的视线中。

朋友圈,空间中,经常能看到他的文章。

我今天看的到是一篇他写的《吃的耻辱》。

文章写的大约是他初踏北京城,做为一个他乡异客在皇城根下,因为农村出身,饭量大,吃不饱,由此引起饭局上的同桌人,或者是请他吃饭者,说了些在他看来略带“歧视”的玩笑话。

到饭店吃凉面,好心讨好店家的小狗,扔了块肉,却被狗吠人骂,人家是外国纯种的昂贵狗,只吃配方饲料,不能随便喂。

因着好心,却被人骂,道着违心的歉,连凉面也弃了。

回到宿舍,碰到好心同学请了吃了顿胡萝卜,粉丝还有肉,还没感激过久,不久和那朋友有小摩擦的时候,这顿饭中不起身的胡萝眩成了法国的,牛肉是美国,还什么鱼子酱还是苏联的,一下把作者吃人嘴短的无奈和羞愧逼的无以遁形。

吃别人请的,被说成“奋不顾身。”

吃自己买单的,被说成“要吃出本!”

听了老娘亲的话,吃了饼粥再来混饭局, 好不容易不再“奋不顾身”,又成了“扭捏作态的贾宝玉。”

真的可以想像作者本人当时无语的心境呀。

结尾,还是他的老娘亲道破天机,何苦看别人的脸色,听别人的话头吃饭,想吃就吃,吃胖了是福。

她年轻时饿极,偷生产队马料吃被打;作者的大娘曾在极饿之时,连麻风病人碗中的剩面也掏了吃,还生怕被人家骂。

人是在吃饱喝足后,才会对旁人指手画脚。

何必呢?

看了这篇文,我对文中那些人的玩笑话并不陌生,却也不如作者那般敏感。

可我知道,这种玩笑话,我不会说,也不想说,一个人因为各自的出生成长环境不同,肯定会有差别,但是我们不能用话语去伤害别人。

文中,作者说,伟人不吃美国面粉,他这种猪狗一样的动物,还是先填饱肚皮再来谈自尊吧。

我想,这也是写在他曾经落迫的成名之前,如今的他,估摸着也不能这么肆意调侃了吧。

世有情,待我言予你作文750字_初二读后感


如今的我们,我们服从时间,然后一再改变。难得寻觅唐诗的底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还对唐诗的一字一句理解得半白半熟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它,很喜欢它。

年少时,当我只是个未满十岁的小孩,我知道《静夜思》在诉说对亲人的思念与叹不尽的忧愁。它宛如一首凄美的思念诗。

现在,我知道的《静夜思》除了那种凄美的凉,还有剑指江湖的敞亮。李白身着白衣遥望明月,明月入了他的怀却纳凉了他的心。他抚笔,在月光的照射下,抚着他轻长的发丝,那时的他看着他那青中透白的秀发,有些轻浮,有些放荡,他好像行走在江湖上,一边怀念,一边独野的少年。

《唐诗三百首》不看注解,在幻想的构造里解也有一番风韵。

待我言予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我会想象,那是一位身着素衣的女侠客,走过了山涧,朝云川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的壮举。那山水无尽的赞叹。

在唐诗里面,可以发现更多。

许多人,一直在寻找与自己世界相处的方式,后来我们懂得了,却输给了青春和时间。比起这种输,我更加宠幸与唐诗中的忧愁。如今的忧愁太过残忍,唐诗里的忧愁却有一种独有的“爱”对友人的关心,对亲人的怀念,他们的诗中,即使怎么凄凉都暗藏暖意。

我发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喜欢掩藏杜鹃的风姿,对于亲人的思念却把明月入怀。即便他的思物再怎样的相似,但却,有着不同的情意。李白与汪伦是情谊的深刻。高适与董丈对有着他的怀念与另一种祝福。他们的经历不同,情谊不同,用的诗句也有所不同,一样的却是那种怀念的孤独里的暖意。

世有情,待你未曾孤独;世有爱,待你认真解读。这种情爱,一直寻觅;它一直藏在每一首唐诗的身骨上,你可以用心去喜爱它。

我热爱的生命,有着唐诗的底蕴。

读莫言《吃的耻辱》作文700字_高二读后感


自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老师的文章从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平民大众的视线中。

朋友圈,空间中,经常能看到转载他的文章。

我今天看的到是一篇他写的《吃的耻辱》。

文章写的大约是他初踏北京城,做为一个他乡异客在皇城根下,因为农村出身,饭量大,吃不饱,由此引起饭局上的同桌人,或者是请他吃饭者,说了些在他看来略带“歧视”的玩笑话。

到饭店吃凉面,好心讨好店家的小狗,扔了块肉,却被狗吠人骂,人家是外国纯种的昂贵狗,只吃配方饲料,不能随便喂。

因着好心,却被人骂,道着违心的歉,连凉面也弃了。

回到宿舍,碰到好心同学请了吃了顿胡萝卜,粉丝还有肉,还没感激过久,不久和那朋友有小摩擦的时候,这顿饭中不起身的胡萝眩成了法国的,牛肉是美国,还什么鱼子酱还是苏联的,一下把作者吃人嘴短的无奈和羞愧逼的无以遁形。

吃别人请的,被说成“奋不顾身。”

吃自己买单的,被说成“要吃出本!”

听了老娘亲的话,吃了饼粥再来混饭局, 好不容易不再“奋不顾身”,又成了“扭捏作态的贾宝玉。”

真的可以想像作者本人当时无语的心境呀。

结尾,还是他的老娘亲道破天机,何苦看别人的脸色,听别人的话头吃饭,想吃就吃,吃胖了是福。

她年轻时饿极,偷生产队马料吃被打;作者的大娘曾在极饿之时,连麻风病人碗中的剩面也掏了吃,还生怕被人家骂。

人是在吃饱喝足后,才会对旁人指手画脚。

何必呢?

看了这篇文,我对文中那些人的玩笑话并不陌生,却也不如作者那般敏感。

可我知道,这种玩笑话,我不会说,也不想说,一个人因为各自的出生成长环境不同,肯定会有差别,但是我们不能用话语去伤害别人。

文中,作者说,伟人不吃美国面粉,他这种猪狗一样的动物,还是先填饱肚皮再来谈自尊吧。

我想,这也是写在他曾经落迫的成名之前,如今的他,估摸着也不能这么肆意调侃了吧。

读后感范文:拍大师


昨天,我用了在电脑里憋了很久的拍大师。

那是一种拍摄软件,它拍的不是自己而是电脑,家里不管有没有摄像头都可以,当然,没有麦也是可以的,因为,可以用字幕表达你的意思。我原来以为是边拍,边编辑字幕和说话的,可是到了现在,我才知道是拍好后,再慢慢的加的,那个过程十分漫长。

下午,我在想,是拍呢还是不拍呢?我决定了,拍!我点进拍大师,点击全程录像,我就开始录像了,我先把想要说的记在脑子里,以后还要有用的。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s://www.dhb100.com/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s://m.dhb100.com/

[我把视频拍好后,还不能直接上传,要修改一下才行,有些没有修改就上传了,那些是很不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字幕,多不好,我就把它修改了,其实,我也没有修改,只是加了一点文字而已,但是,也不能小看了它,它整整花了半个小时。

拍大师上传后的影视网站叫爱拍,我真搞不懂他们有什么关联

读《莫言写给小崔的第二封信》感吟


读《莫言写给小崔的第二封信》感吟

莫言的笔

像锋利的匕首

像上膛的武器

直击那无耻戏子

还有那蛀虫污吏

哪怕它们是铜墙铁壁

也定会血流满地

不死也毙

泱泱华夏

原本五千年华丽

孔孟之道、仁爱礼信

岂能容几个戏子、蛀虫

寡廉鲜耻、肆意践踏

败坏文明社会风气

如果这样

中华民族的希望在哪里

伟大的民族复兴又从何谈起

法网总是恢恢

疏而总是不漏

正义的利剑

总会高高擎起

伟大的新中国

怎能容这帮小丑

伤风败俗

制造乌烟瘴气

法律的天平

不会为这帮小丑偏离

人民同仇敌忾的吼声

定会让这帮戏子蛀虫

不寒而栗

直至彻底铲除击毙

还社会一片清新空气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一)

不朽的人生

季萱颐

读多了繁琐的散文,只觉得无奈以及枯燥。再回过头来看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不由震惊,这才领略了散文的另一面,是如此酣畅淋漓,荡气回肠啊!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谁,独自高登危楼,痛拍栏杆?"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是谁,面对双溪名胜,长叹一声,只道:"载不动许多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谁,以这幅对联为座右铭,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抛开那些花草闲情,丢弃那些所谓的故作深沉,我被一段段历史震撼,那真是一种过目不忘的深刻啊!

最令我耳目一新的,莫过于辛弃疾了,他是沙场将军,人尽皆知,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梁衡笔下的辛弃疾,却让我真正认识了一位悲壮的,执着的他。

他愿为君王收复失地,他有一颗比火还炙热的心,他也有单枪匹马,利剑斩人的经验,只是,他错在了时间,他没有遇到明君。那时动荡的南宋,只图苟安,不求收复失地,他欲上战场,只有泪双流啊!他再也没有机会驰骋沙场了!他只能用笔、用墨、用泪去挥洒宣纸;他再也不能血溅战袍了!他只能仰问苍天,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以及无苦奈何,"可怜白发生!"他也只能自嘲地笑笑,热泪横流。即便他有一身力,一腔志,也无处安放,唯有江水悠悠,不知疲倦,似词人的长叹,无语东流。

"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梁衡先生这么评价:"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遍一遍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空想血洒大漠,临江水,望长安,拍栏杆,泪空流……

在今天这个浮华、喧嚣的时代里,我们没了昏君,却也失了真正看透世俗的伟人。不妨在繁忙中想想吧,保持一颗宁静致远的心,像秋白一样,像林则徐一样,像稼轩一样,在历史上站起来,将一腔豪迈保存下来,千年以后,浩气犹存……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二)

火 车

孙真吉

《把栏杆拍遍》是梁衡的一本散文集,他用朴实的话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那一节节文字好像一列火车,从古代驶向现代,阅尽伟人生平;开向人心深处,感悟生命;游遍大江南北,观赏美景;又行在漫漫人生长路上,载人成长。

梁衡先生花了大量笔墨叙述了一位位伟人的一生和他眼中的他们,看着那一桩桩史事,我总是会有一丝难言的悲伤,悲在历史上有多少人想报效祖国、驰骋疆场,最后却郁郁而终。书中写到辛弃疾南归之后只剩下羊毫软笔,笔走龙蛇,泪洒宣纸;林则徐被流放边疆,无奈地忍受寂寞……在梁衡心中,不论是辛弃疾还是林则徐,他们面对命运是无奈的,但他们即使被弃用、被流放,依旧未曾淡忘过心中那分为国为民的决心。

梁衡先生也叙述了一个个平凡人却又不平凡的事迹,感悟生命中的美丽、传承和爱。像王洛宾,为那些遥远而朦胧的美丽谱写了一段段动人的歌曲,他对美的追求不再停留在现实生活中,而是天地间和人心深处那分梦幻但又短暂的光彩;又如深山里那位已近暮年的老人,他虽然蜗居在一个简陋的小屋,但他在深山里种植树木创造独一无二的美丽,将自己的思想、精神融入伫立的树木,让生命更长久地流传……生命是由这一点一滴构成的,短暂的,飞逝的,所以要珍惜那些近在身边的爱,不让自己留下遗憾;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记录,留下那转瞬即逝的美丽。

火车在这条名为生命的道路上加快了速度,因为生命实在包含了太多太多,慢慢地,它减缓了速度,游历于中国美丽的景色中,带领游客享受自然。

中国有无数的优美景色,它们从不重复,各具特色。"享受自己,这是一种美丽的生存。"确实,当我们融入自然,体会自然之巧妙、壮美时,心中多的是一分愉悦一分轻松,但坐在这列火车上,看过一幕幕不同地点不同时节的景色,好似看尽那人生百态——夏天好像事业高峰,努力拼搏;冬天像低谷,但多了些真实与坚持……他带领我们看到生活,教会我们真实、坚守,或是一分平静。

火车开着开着,来到了一条起伏曲折、一望无际的轨道。这里时而晴空万里,时而又狂风暴雨,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风云莫测的人生路上。

人生总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是行进在人生的旅途上,也能遇到最美的风景。在这条路上我们首先要懂得欣赏和学习,就像读梁衡的文章便是一种欣赏与学习。沉浸在伟人的一生、生命的感触及自然的奇妙中,并从中汲取智慧与乐趣,懂得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同时,我们还要懂得"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学会舍弃,舍掉那些多余的、幼稚的东西,我们才能成长,才能更好地走在人生路上。

书读完了,我合上它,闭上双眼,但那轨道上的火车停了吗?不,它不会停下,我们还要坚持,要学习,要舍弃,然后继续前进……

洋泾中学 孙真吉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三)

钱与权

徐靖秋

权利本至高无上,掌握大局,或成败,或功绩……权因钱而生,又因钱而灭,故,自古以来,人们喜欢将其相提并论。

《把栏杆拍遍》,实乃绝佳散:文笔是形散而魂不散。以意味深长的历史,洗礼读者心灵。可称百年之来再无更胜一筹之著作!梁衡将感情浸透作品,诉说着历史——这是圣洁的!权与钱之关系,也在此淋漓尽致地展现。

以一个个真实历史故事,助我们深入诗人的内心境地,明白他的处境与愿望。读懂他的诗文……

读完第三单元时,我不禁感慨:谈起对钱的重视程度,印度必将榜上有名!以现代眼光来评论,便当属"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了。一个个习惯了被救助,变成了所谓的无业游民。政府曾经为他们造房子,可他们却不好好珍惜,成为了"乞丐".他们有四肢健全,死缠烂打,只为了一点点的钱;有的只有一点小病,大惊小怪,好似在"炫耀"他们的病情;身体残疾的,更加争相地显露自己的可怜之处,望博得他人的同情(这倒算是情有可原)……

有的时候,生存是艰苦的,并非希望完全断绝,平民百姓更是如此。九华山,可谓是佛之殿堂,殊不知有多少人滥竽充数?以假乱真的又有多少户?假心假意的不知有多少人?站在那里,感到的并非是佛教的清幽,反倒是红尘弥漫着的贪婪……

美国,世界强国之一,在这里权即为钱,拥有了它,你便是他人眼中的"上帝",一但失去,你也就一文不值。玩过老虎机或买过彩票的,一定深有感触:每次看着别人撞大运,跃跃欲试,却总是血本无还。这是为什么?十亿分之一不到的概率,后台看似公平的操作,这都是一个个"骗钱"的技巧。

权力现在也不重要了,但他它带来利益的只会是钱与他人的尊重——殊不知官场是黑暗的,大部分只得被迫当个贪官,受到本不属于他的惩罚……因此,人们常常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它们共存,共亡——贪财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钱权乃身外之物,不计功名,为国付出,乃君子也!

莫言《蛙》读后感


莫言《蛙》读后感

《蛙》是一代文学巨匠莫言的代表作,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他的颁奖词为“用梦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蛙》这部作品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总体上故事是由笔名为“蝌蚪”的剧作家写给日本文学家杉谷义人书信展开,整本书一气呵成,分成了五部分,前四部分是书信与故事叙述,最后一部分是剧本。莫言用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再现那个时代的中国生育史。

初始,作者介绍了很多人物,俗话说:贱名好养活,在那时候的古老风气生下的孩子常常以身体部位和人物器官命名,如陈鼻、王肝等,这些人物为后面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我刚开始看的时候还很疑惑迷茫,人物之多让导致整个故事很乱,没想到到后面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很鲜明,为故事发展添砖加瓦。

说起“姑姑”这一人物,她的一生可以说是分外传奇。她是一个忠实的中国共产党追随者,面对党下达的任务坚决执行,绝不心慈手软。即使在“文革”时期被奸人举报批斗,她对党还是忠心耿耿。在前期国家鼓励生育时,姑姑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帮村民接生是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这时候的她是自信的,朝气的,带着一种永不服输的信念。但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达后,她也亲手结束了很多还在腹中的鲜活生命,变成无数人唾弃的“杀人恶魔”。她,是当时中国无数个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缩影。

姑姑对党实行“计划生育”的忠诚使她在对待土匪地痞也绝不低头,张拳是一个家庭出身好且村子里无人敢惹的强汉。张拳的老婆耿秀莲没结扎没“放环”偷偷坏了孕,姑姑便冒着大雨架船愣是决心要把耿秀莲动员去进行人工流产。即使张拳凶神恶煞地拿着带刺的槐木棍子守在门口,他的三个女儿在尽心尽力地述说仿佛已早已准备好的台词来笼络人心,姑姑还是义无反顾。在遭受到张拳与他的女儿的暴力对待,姑姑还是没有认输。在一系列的争论后,耿秀莲同意跟姑姑离开。没想到,耿秀莲却留了一手,在他们航行在河中时,奋力跳入河中挺着五个月大的肚子与姑姑他们实行迂回战术,姑姑他们也陪着她幽幽地开船耗着,终于耿秀莲体力不支被姑姑他们打捞上船,可最后耿秀莲大出血姑姑尽全力也没能救回。

姑姑在对待自己侄媳妇王仁美怀孕的事情时,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姑姑自己至亲的家人,为了落实党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王仁美在偷偷找袁腮“取环”后怀上孕躲到了娘家,在多次劝说无果后,姑姑便指挥民兵邻居家的房子拉倒,再将王仁美娘家的房子拉倒,在心理上摧残对方。作者对砍王仁美娘家邻居肖上唇的老槐树进行了很细致的描写,当老槐树倒下的那一瞬间让人很有感触的体会到肖上唇的无助与绝望。最后愣是逼得王仁美与她的娘家人投降答应去流掉孩子,但悲伤的是最终还是出事了,王仁美还是走了。

前期的姑姑在贯彻党下达的命令的坚决与后期的愧疚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姑姑是个敢作敢为、雷厉风行的人。前期她为了国家任务即使受到唾弃也再所不惜,而后期她对那些死去娃娃的忏悔也令人感到悲哀。

姑姑在经历了王小倜的背叛,秦河的守候,却在最后选择嫁给郝大手,众人认为他俩并不般配,在一次对郝大手的采访中,姑姑介绍了自己嫁给郝大手的原因。在回家的路上,姑姑遇到了成群青蛙,“蛙声如哭”那是如同成千上百万的出生婴儿在哭泣,巨大的恐惧笼罩在心头令她魂飞魄散,她赤裸奔跑与郝大手相遇求救,最终两人结婚结合为一体。与其说是姑姑害怕青蛙那阴森的叫声,倒不如说是在害怕那些未出生却惨遭毒手的孩子。在我看来,姑姑选择郝大手还有一个原因,郝大手是个著名的民间泥塑艺人,捏出来的两千八百个泥娃娃栩栩如生,绝无雷同。姑姑把那两千八百个泥娃娃供奉起来,期待他们能得灵性投胎降生,这是对自己行为的忏悔。而对待秦河这个忠实的守候者,我认为姑姑对他是狠心的,秦河学郝大手同样成为了泥塑艺人,可姑姑并没有看他一眼,在郝大手欺负他时没有做出什么行为,导致秦河心理造成极大伤害。

在说到最后一个泥娃娃时,小狮子对姑姑说她怀孕了,姑姑为小狮子听诊介绍,我认为一是正如作者说到的那样,她们沉浸在怀孕的假象中精神出了问题,毕竟蝌蚪的第一任妻子王仁美是因为被强制去流产而死掉的;二是她们在演戏,她们在保护这个孩子,文章说小狮子已无生育可能,找的是大火中活下来毁容的陈鼻女儿陈眉代孕,姑姑是对小狮子以及这个孩子的怜悯,两人做出假象,假装怀孕,一起隐瞒,到最后还是姑姑一手将这个孩子接生出来。

说到小狮子,就不得不谈起一个男人,他就是王肝。王肝对小狮子的爱慕是真挚的,在第一次见面时他就爱上了小狮子,即使周围人都认为小狮子长得不好看,他仍钟情于小狮子。在单恋的时光中,他把一腔深情寓于几百封的深情款款情书中,虽然被姑姑给扣下了。但为了讨小狮子的欢心,他出卖自己的父亲,让父亲在众人耻笑中走上了结扎手术台,他甚至还出卖了自己的亲生妹妹王胆,王胆已怀孕数月,一直在逃亡中,他暴露了自己的妹妹,让王胆在河上姑姑的追捕中早产生下了陈眉,却导致了王胆离去。可以说最终王胆的死亡也是他促成的。

而后来的陈眉也是个可怜的人物,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在那个年代根深蒂固,陈鼻与王胆夫妇为所谓传宗接代拼尽全力保护的“二胎”,结果还是个女孩让人唏嘘。有人说陈鼻在王胆死后,最大的悲痛不是来自于妻子之死,而是妻子并没有为他生出个儿子。由于母亲早产,陈眉一生下来身体条件就不好,要不是有姑姑与小狮子最初的照顾估计她也活不下去,母亡、家穷、貌美却在南下打工意外毁容,最后只能依靠帮人代孕维持生活。

最后,再来说说“我”,蝌蚪,万小跑这一人物。因担心工作问题让甘愿为自己违背计划生育而生孩子的妻子王任美堕胎,不帮她,反对她,最后失去她。而后面找陈眉代孕,虽然最开始愤怒反对最终却也接受了这个老年得子,可以看得出这一人物有懦弱的性格特点。

当作者描绘到牛蛙场的场景我才突然意识到作者起名为“蛙”的用意,在我看来,蛙类繁衍能力强象征着繁育后代是多子的映射,紧扣故事主题。“蛙”也是冰冷的代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蛙总是在荒凉的野外发出瘆人的蛙叫。同时,“蛙”与“娃”读音相似,也是体现计划生育的主题。

很明显,计划生育是这本书中的主要的社会背景。很多人说《蛙》这部小说是在揭露计划生育的丑恶,而莫言在后记中写到:“直面会敏感问题是我写作以来的一贯坚持,因为文学的精魂还是要关注人的问题,关注人的痛苦,人的命运。而敏感问题,总是能最集中地表现出人的本性,总是更能让人物丰富立体。”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就是在描述反映现实,具有写实的特征。 计划生育是依照国情提出的,当然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弊端。我们这一代人也是经历过计划生育的,附近很多同学朋友都是独生子女,而七零后八零后现在是社会主力军,要承担养老育儿的重任,这些人本身就要肩负照顾孩子的责任,孩子成长需要教育资金成长资金,这并不是一个小额的数目,两个不同家庭的独生子女组成一个家庭,要赡养双方几位老人,将会导致中国未来严重的养老危机,给生活增加了巨大的压力。然而若不实行计划生育,就将会导致中国未来人口过快增长,导致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因此,这也是实行计划生育的矛盾所在。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国由最初的鼓励生育到计划生育,再到放开二胎政策,我国的生育史一直在发展,其中走过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张颖


品《蛙》


曾显淞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委会给的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现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在莫言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最能全面的反映莫言独特的写作风格的便是这部作品--《蛙》。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中国人灵魂最深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小说以莫言的故乡高密东北乡为主场,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出了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计划生育史。

“姑姑”万心是《蛙》中的灵魂人物,小说是由姑姑的侄子万足,笔名蝌蚪,写给日本作家衫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

姑姑的身份在那个年代算是顶好的。姑姑的父亲,学名万六府,是一名八路军医生,名医诺尔曼.白求恩的徒弟,在胶东军区拥有很大的名气。小说就写到了平度城的日军司令衫谷因为仰慕姑姑父亲的医术,特意派人捉了姑姑和姑姑的母亲和奶奶来要挟姑姑的父亲叛变,但是这都没有使姑姑的父亲屈服。直至姑姑的父亲壮烈牺牲,姑姑的奶奶又在平度城因病去世,八路军通过内线大力营救,把姑姑和姑姑的母亲从日本人手中救回来,姑姑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根正苗红的烈士后代。姑姑之后就被接到解放区,念的是抗日小学。从姑姑的成长经历来看,姑姑童年就跟共产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小受到的各种教育和身边人的影响,都使姑姑成为了一个坚定无畏的共产党的拥护者。

像姑姑这样的烈士后代,有许多机会可以远走高飞,但是姑姑的母亲故土难离,姑姑又舍不得母亲,就在高密东北乡待了下来。其实从后面的姑姑的一生来看,私人认为,姑姑如果能离开家乡,去往大城市发展,也许就能拥有另外一个光辉的璀璨人生,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最后的结果是姑姑继承了父业,进了专区卫生学校学习。毕业后,年仅16岁的姑姑在镇卫生所行医,而后姑姑又去县卫生局开办的新法接生培训班学习,从此以后,姑姑便与这份神圣的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姑姑此后一生的荣誉兴衰都是这份工作带来的。

1953年,姑姑长成了十七岁的大姑娘了。这时的姑姑,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了,引用小说中的原话来叙述就是“姑姑那时虽然只有十七岁,但是因为从小经历不凡,又加上一个黄金般璀璨的出生,已经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影响巨大,众人仰目而视的重要人物。”这年的四月,姑姑用新法接生出了第一个婴儿,从这以后,姑姑的工作开始步入正轨,在之后的几年里,姑姑共接生了几千个婴儿。姑姑的身影,遍布了高密东北乡的每一个角落。这个时期是姑姑的黄金时期,姑姑走到哪,就能给哪带来一个福娃娃,人人都称赞姑姑是送子观音,是活菩萨。姑姑走到哪都受到人们的欢迎,这时的姑姑是受众人敬仰的,但是世事难料,估计姑姑自己也没想到,她以后的人生会因为国家的一项政策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5年底,急剧增长的人口,让上头感到了压力。如此一来,新中国的第一个计划生育高潮掀了起来。计划生育,顾名思义即是要有计划的生育,说白了就是控制人们的生育的次数,再说清楚点就是让人们少生孩子。这可就是怪了,听说过计划经济,计划建设,计划生产的,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计划生育的,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可谓是一项十分令人不解和怨怼的政策。中国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遵循着富国强兵的治国理念,对于人口的要求那是越多越好,也可以说,在冷兵器时代,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的关键往往是双方的兵力。因此呀,自古以来的老百姓们可是能生则生的。以往都是鼓励生育,可是到如今却要计划生育,老百姓们可是一千个不理解呀。对于国家和政府的人们宣传的控制人口就是为了提高人口质量,为了国家富强之类的大道理,可不是农村的老百姓能理解的。因此就算计划生育的口号喊得再好,在东北高密乡的老百姓中也是取不了什么成效的。而为了推动国家的这一项基本国策的落实,姑姑和一帮人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采取了一些十分强硬和冷酷的措施,也让姑姑这个以前被人交口称赞的“送子观音”变成了人们憎恨的“刽子手”

姑姑这一生,错就错在对党太忠心,太尽责了。为了国家这一项计划生育的国策,姑姑活活的把自己逼成了另外一个人。为了贯彻落实好,不放过一个超生孩子,姑姑又是推行男子结扎,女子上环,还要求一些怀了孕的孕妇自己到公社卫生院来堕胎,如果不来就去捉。姑姑在这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强硬的措施,总算是把人口给控制住了。这个时候姑姑老是被人在背后戳着脊梁骨骂,还有小孩子们,见了姑姑都要跑。但是这一切姑姑都不在乎呀,姑姑这个人有着对党无以伦比的忠心,能够完成党交给她的任务,对姑姑来说是无比光荣的,无比神圣的,就像之前党说要多生孩子,多生孩子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那样,那姑姑就按照要求去学新法接生,去尽职的帮助女人们接生孩子。到了现在,党说要控制人口,要实行计划生育,那姑姑就开始采用各种手段去控制高密乡的人口。总的来说,姑姑的人生和行事准则都是一党的要求来的,个人的情感在党的要求面前,都被姑姑无情的舍弃了。姑姑变成了一个“冷心冷血”的人。

姑姑是一个顶有手腕的人,她的心思缜密,对人也够狠的,所以对于那些想要超生人来说,姑姑绝对是他们的噩梦。之前说了,国家要实行计划,那就是要每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隔了八年后,情况允许可以生第二胎。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传宗接代这个说法,因此在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就特别的严重,每个男人,都希望有一个儿子来继承自己家的香火。那对于那些妻子第一胎就只生了女孩的男人来说,他们简直是做梦都想再生个儿子,而在这时的国家政策的高压下,他们的妻子便成了他们那所谓“传宗接待”的牺牲品。

而姑姑对于这类的超生,是一律不会姑息的,无论这个人是谁,都不会放过。因此姑姑跑去东风村去要捉张拳的老婆耿秀莲。就算姑姑被张拳一棍子敲到头上,姑姑眼冒金星,站到要站不稳了,也要把人带回去做人流。姑姑不怕死,就像当时姑姑自己说的:我万心为国家的计划生育事业,豁出这条命,也是值得的。结果当然是姑姑如愿的把耿秀莲带了回去,但是没想到的是,耿秀莲在回去的途中,趁人不备逃进河里后发生了意外,一尸两命。姑姑虽然对这件事很自责,但是姑姑依然觉得自己没错,在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又投入到了工作中。到了后面,姑姑的处事手段更加的狠绝,即使是自己的侄媳妇王仁美超生了躲到娘家的时候,更是扬言如果不出来边拆了左右邻居的房子。姑姑强硬的手段震慑了众人,王仁美也被带到了手术台上,但是这一次意外又发生了,王仁美的体质特殊,做手术时大出血,永远留在了手术台上。姑姑事后去道歉,被王仁美的母亲用一把剪刀刺中了大腿,当人们以为他终于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的时候,姑姑连伤都没养好就跑出医院继续捉剩下的超生夫妻去,陈鼻,王胆去了。责任心强成这样,这样的姑姑还算是个人吗?成了神了,成立魔了。说起来,陈鼻还是姑姑接生的第一个孩子呢,世事难料,虽然姑姑是帮助陈鼻来到这个世界人,但是现在姑姑却要亲自毁了陈鼻孩子的性命。虽然姑姑这一次没有在最后的关头捉到王胆,让王胆把孩子生了出来,但是王胆却因为连日的躲藏而身体虚弱,丢掉了生命。姑姑的手上,沾满了血。

姑姑的一生,都是为了党的事业在奋斗,为了完成党颁布的政策,即使是背上了人命,被人唾骂,也在所不惜。

退休之后,姑姑也许也是觉得愧疚,便跟自己的丈夫郝大手捏起了泥人,捏出了两千八百个泥娃娃,这都是当时被姑姑做人流流掉的孩子。姑姑心存愧疚,就把他们捏出来供奉起来,让他们有个归宿。这时的姑姑,已经没有了当年那股勇往无前的气魄了,谈起往事时,也有了几分迷惑。

姑姑的一生,既为东北高密乡的人们安全接生了几千个婴儿,也同样的给别人做人流流掉了两千多个婴儿,一面是神,一面是魔。而这样的转变,岂非自愿?

姑姑的一生,到底是该让人褒赞还是诋毁呢?

莫言小说读后感


莫言小说读后感

莫言总是把高密东北乡作为自己灵魂震颤的源泉,总是将独特奇异的主观体验浇注在高密东北乡的沃土上,建立起鲜活生动异彩纷呈的生活影像。业界将莫言定位为“先锋”作家,“寻根文学”作家。当是对莫言风格的高度认可与赞誉。莫言也当之无愧为当代优秀的作家。

优秀的作家必定具备掌控语言的本领。

不可否认的是,莫言的语言确实比较粗粝,但不管接受与否,这种粗粝的语言风格仿佛更能体现作品中生活的原味,让读者能听到能闻到能触摸到那最原始的生活。高密东北乡就这样出现在了炮火纷飞中,在血肉模糊中,在哭号与欢庆中……

莫言也有很强大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善于把握较大的时空跨度,并在不同的时空维度里铺排故事与场景。比如,《生死疲劳》用五次轮回、超越时空的对话这种魔幻主义的手法,展现了土改、人民公社、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这些特殊的时代特点。

优秀的作家必定有深沉的责任感、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发掘人性的觉悟。

莫言是个能够发现苦难与丑恶的作家,也是一个善于描绘苦难与丑恶的作家,更是一个敢于再现和揭露这一切的作家。《红高粱》、《蛙》以及早期的《檀香刑》都是把苦难与罪恶赤裸呈现的典型,但是也都流露出对生命本体的珍惜和尊重。

读莫言的作品,常常有种发自心底的抗拒甚至窒息的感觉。他喜欢把痛苦反复咀嚼,把伤口反复揭开,给人撕裂般的锐痛体验,并用这样的方式展示生活的残酷、生命的顽强。比如,《丰乳肥臀》就以独特的角度把柔弱的生命反复碾压,将痛苦的印象层层加深。这一点倒是与同时代作家余华有异曲同工之处,就像《活着》所带来的生命的挣扎。

因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了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最受关注的作家,但他更是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杰出的作家必定有一颗敏感的心。

莫言对痛苦的描述太形象了,那么真切,仿佛听得到皮肉分离的声音。这种对痛苦的敏感,是难言的经历,更是沉甸甸的想象。优秀的作家不是经历了一切,而是有在想象中经历一切的能力,有敏感的触觉,有对人世变迁的强大感悟能力,能洞悉眼神中的深邃。所以他们可以将别人的只言片语汇成汪洋恣肆的故事之海,可以把单独的一个个点迅速结成网。

杰出的作家必定善于突破和创新,无论是语言还是视角。

莫言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三十多岁才进了解放军文学艺术系,算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这对莫言来说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因为这反而使莫言的语言风格与思维习惯没有那么多模式与框框。《透明的红萝卜》就是莫言在军艺期间的作品。当时的文学干事说:“这不仅是一篇小说,还是一首长诗。”莫言后来很惆怅地说:“我又重读了这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虽然能从中看出许多笨句和败笔,但我也知道,我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小说了。”虽说是对自己青涩创作的缅怀,但曾经的不走寻常路,仍然奠定了莫言独特、先锋、魔幻现实主义的基础。这让我想到了老舍,他也是位由非专业而走向杰出的作家。

杰出的作家必定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就像鲁迅始终坚定着“救治衰亡民族”的从文理想一样,文字始终是他的“投枪”和“匕首”。所以我们今天能有“鲁迅式”的鲜明印象和阅读体验。

莫言也很清醒,获奖后,面对潮水般的批评,说,这是一场洗礼,“将近一个月来,我经历了一场人生的洗礼。围绕着诺贝尔文学奖诸多的争论是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看到了人心、看到了世态,当然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我自己。” 莫言说,那些能马上看到的批评或者赞扬,“就像把我放到社会显微镜下,看到的这个人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叫莫言的写作者。我反而变成了一个旁观者,看到大家都在指指点点评价,所以这样的机会对我而言千载难逢,必将受益终身。”正所谓“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像莫言这么厚重的作家与作品,不是轻易就能读透,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透的。就如同“《红楼梦》不读七遍就没有发言权”一样,我的这点粗浅的认识恐怕要贻笑大方了。

莫言《娃》读后感


听说中国人首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迫不及待地找了来看,毕竟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所谓中国人早已只能称为华人了。
刚看《蛙》第一部分的序,就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是质疑莫老的文笔,而是这部作品竟然是蝌蚪写给日本作家的书信体小说。在这当口,写给哪国人不好,偏偏是日本人?特别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
姑姑说她与大奶奶老奶奶在平度城里住了三个月,有吃有喝,没受罪。姑姑说那杉谷司令是个白脸青年,戴一副白边眼镜,留着小八字胡,文质彬彬,讲一口流利中文。他称老奶奶为伯母,称大奶奶为嫂夫人,称姑姑为贤侄。姑姑说她对杉谷没有坏印象。当然这是姑姑私下里对我们自家人说的,对外她不这样说。对外她说,她与大奶奶老奶奶受尽了日本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坚决不动摇。
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不舒服的感觉更甚了,甚至开始怀疑这部作品能获诺贝尔奖的原因是否涉及政治因素。
小说写到了中国闹饥荒时全公社没出生一个孩子,写生活变好之后为实行计划生育残害了不少生命,写文革时对人性的迫害,写中国人重男轻女,为生儿子不计后果。写台湾对内地人的吸引力,主人公的未婚夫叛逃台湾。当官的如何腐败,一个小小的乡卫生院院长只会向上级送礼和诱奸下属;大款如何奢靡,包了二奶再包三奶四奶
看小说的过程中,我确实产生了我们中国人家丑不外扬的想法,产生了自家孩子怎么打都行,别人不能碰人民内部矛盾没必要向全世界宣扬的想法。我知道这种想法很肤浅很幼稚,但它确实产生了。不产生这样的想法也不太正常,毕竟我受了党的教育二十多年,对自己的党和国家怀着极深的感情。
尽管如此,我知道自己的文学素养应该不只是到这一步,既然是现实主义作品,就要把现实刺裸裸的揭示出来给人看,就要触及人心灵的最深处。虽然80后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但我知道它确实存在过。所以,就算心里再不舒服,我也不得不承认,《蛙》的的确确反映了中国发展史上一些许多人都知道却没有说出来的事实。

言与行读后感


言与行读后感

何伟

通过对董事长着作的认真阅读,作为企业的部门领导者我感受

很深,现就对“言与行”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言”字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时刻把董事长的目标部署装在心中,从全局出发,从细节入手,做任何工作都要以有利于公司的发展作为基本目标;二是要“集众智”,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博采众长,提升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三是要“闻风评”,做事情不能简单地满足于自己满意,而要看公司是不是满意,当作评价工作的最高标尺;四是要“只唯实”,在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面对利益错综复杂、多方各执一词的局面时,要敢于恪守公道正派的原则,敢于倾听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不唯书、不唯上、不盲从,认准了是对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总而言之,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广泛听取上下、左右、内外的各种声音,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等情况。

“行”字就是行动、执行。“要在公司精神的指引下,行动行动再行动。做到“言行合一”。一是要存事业心。公司给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舞台。工作岗位就是战斗堡垒,公司的召唤就是冲锋号角,勇往直前,实现人生价值。二是要讲科学性。要凡事多调查研究,多集思广益。三是要有执行力。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必须要善于抓落实,高效优质地完成好自己承担的一些具体事务;通过科学合理的责任分工、高效顺畅的协调机制、赏罚分明的考核制度,带动和促进质量工作。四是要能知不足。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但也绝不能坐岛观天、夜郎自大,要敢于承认自己的差距,并改进不足。五是要坚守底线。把秉持公道作为最起码的行为底线,本着公心去做事,一切都应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出发点,能够全身心地为企业发展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言行一致不一致历来都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诚实守信的标尺,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因为言与行本身就应该是一致的。在平时生活中言而不行,诺而不践的现象也不为鲜见,这种言行不一的行为不过常被他人嗤之以鼻,遭人讥笑罢了。但是,如果言行不一的行为表现在质量管理上,恐怕结果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质量管理讲究一个“实”字,不得有半点虚浮的成分,尤其忌讳言行不一的做法。因为质量工作重在落实、重在实践。言而不行,说而不做,不按要求去管,仅凭个人意愿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只会让工作隐患丛生、蔓延发展,从而引发质量事故。言行不一的工作态度,只会给质量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大凡言行不一者虽然各有各的由衷,各有各的不同,但也存有共性:首先是口心不一,表里不一,言与行相悖,有失于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做起事来总是让人放心不下;就是对上对下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就应该像董事长说的那样要注意自己的言与行,要做到言行一致,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宽宏大度,爱人爱己,少说多做,只做不说,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读后感《三言二拍读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言二拍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