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新教育读后感小学生 > 地图 > 新教育读后感小学生

新教育读后感小学生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新教育理念》读后感1500字-引领小鸭找食吃。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我们在读一本中外经典名著时,会从中感受到与我们以往认知中不同的东西。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知道写一份读后感有怎样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教育理念》读后感1500字-引领小鸭找食吃",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2019年全市掀起新教育学习高潮,除朱永新教授的一些新教育著作外,袁振国老师的《新教育理念》也是我们的必读书目之一。读了袁老师的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相信这也是一线教师感受最深的地方。

以问题来引导教学,贯穿教学始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发展,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已经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传授知识不再是教师的唯一目标,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推进问题的深度,进一步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努力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这已成为现代教师的教学目标。

读完之后,静下心来反思我的数学课堂,虽然已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进入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学生有简单的预习,对新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将自己的问题进行梳理,课堂上注重探讨、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是受学生年龄的限制,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强,探讨、分享方法规则掌握不好等因素影响,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环节、花样较多,但让学生来解决问题效果并不是很好。

前一段时间到江苏学习时听到了几节苏沪数学名师的数学课,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每节课老师都能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并解决问题。拿我们的课堂与苏沪老师的课堂做对比,不仅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到底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我们总说的填鸭式教学是在学生没有自主意愿的情况下进行强制教学,这当然是不对的。而现在我们老师是不是应该首先转变观念,把自己变成引领小鸭找食物吃的人呢?这就是我理解的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把以前的重传授转变为重发展的理念,把重视结果逐渐转变为重视过程。当然,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理念的转变,要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要从学生如何学入手开始备课。

首先,老师要有找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带领学生一步步走向问题,解决问题。女儿的历史老师每堂课都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有兴趣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没有兴趣的同学听得神情麻木,恹恹欲睡。当考试的时候,学生总是不能准确的找到题目和答案,考试成绩可想而知。这是老师始终沿着老师的思路在讲,而学生的脉搏在哪里?摸不到。这种教学形式下,不用说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连老师也没有梳理问题的意识,更不用说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最近几年铺天盖地的网络资源――课件、教案等让老师们眼花缭乱,有些老师也就不用心去思考,到底这节课该如何上?而是盲目的、仓促的,从网上下载教案、下载课件,即下载即上课,教师自身的问题素养还没有提升,如何谈培养学生的问题素养。

其次,把植根于心的应试教育观念转变为以导教学,关注思维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一言堂的局面,提倡:让学生能自己动手、能自己去看、自己去观察,让学生能说、能想,能思维。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是辅助学生学习,通过教师穿针引线,学生自主的进入自己的天地,对于学生学习给予指导、点拨、建议,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按照学生的思路找食吃,不能让学生追赶着教师的思路跑。教师要有导游的意识,只有教师导的好,游客才会有大的收获,才会在游览中少走弯路,多赏美景。叶圣陶也曾说过: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把教学内容转变成问题,并以问题为纽带带领学生不断前行。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两篇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一)

为做一名理想的教师而努力

(冉宇)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读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脑海中,"不安分""会做梦",这些字眼激发着我的思考,我不禁思索一个理想的教师到底应是一个怎样的教师,到底应该如何去做呢?

一、理想教师、勇于追求

文中,朱永新教师写道:"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我想,"撞击成功"正是"不安分""爱做梦"的体现,内心有一种不甘心,有一份梦想,所以下定决心去追求去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一份"撞击成功"的决心也是内心热情青春的诠释,如果一个教师在教育生涯中总是不愿改变不愿进取,必将被不断更新发展的教育所抛弃,只有一直向前,教育生涯才会像一股活水,常流常新,长流长美。

二、理想教师、智慧执教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

这段话不断叩击我的心扉,我也责问自己:究竟是在用心教书,还是机械重复?教学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自由的灵魂,因而教育也必须鲜活自由。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总是用固有的模式去对待灵活的变体,那么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种伤害。理想的教师应该用智慧来化解不断出现的问题,用智慧来寻求促使成长的方法,在这个实实在在去教的过程中,师生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令人称许的。

朱永新教师的话,是一声声警铃,随时警醒我要实实在在去摸索,用智慧成就教学,不应让教学的艺术沦为机械地操作。

三、理想教师、影响深远

"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是深远的重大的。我自己也常想:在应试的教育下,如果老师仅是教会学生一些知识点,帮助其备考,固然能让他/她收获到一个理想的分数,但走出校门,这些所学的影响还有多少呢?

朱永新教授的话让我相信,一个理想的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处事,教会学生在成长中拥有对生活的追寻,教会学生带着热情希望去前行……而这些,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当我们的教师能够有意识去影响,当我们的教育能够更有意识去关注到这些,那么我们的学生也一定能够成为更优秀的个体有灵魂有思想的个体,于是教育培养出了大写的人。

四、理想教师、坚定追寻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教育的路途芬芳满满,但也困难重重,要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要成就理想的教育,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我们年轻的教育者来说,在探索中灰心丧气、失败反复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朱永新教授不忘真诚地安慰和规劝,更殷切地给予期望,让我明白——困难总是有的!但无需感叹时运,无需望洋兴叹,要行动,要坚持,趋近理想的追寻便不会停止,哪怕不顺,哪怕艰难!

理想教师……

读着朱永新教授的智慧话语,关于"理想教师"的思索从未停下,理想很丰满,现实需要我们做的还很多很多,愿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不放弃努力,都能坚持去追寻,让自己离理想再近一点,再近一点……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二)

瑞鹊小学 王锦旋

暑假学校领导推荐我们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老师是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他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他对中国的新教育改革做了深刻的探索,他拥有新教育的梦想以及对新教育不懈追求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不管是从教师的角度思考还是从非教师的角度思考,我都觉得看过这本书之后我们都会有更深的感慨,其中包括对新事物的认识、对旧事物的各种不认同吧。也让从教多年的我今后教育观注入新鲜的血液。

新教育之梦讲述了朱永新老师对新教育的看法、观点等,其中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方面的理想状态。他阐述了到底什么样的德育才是理想的,才是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而智育又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对于在我们国家被忽略的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育我们又应该怎么样用全新的眼光视之,以及如何学校应该具备怎么样的条件,教师、校长、家长、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些种种都关系到我们今后新教育的改革成功与否。

下面我结合看过这本书和自己的想法谈一下这些观点,首先是德育的问题。谈到德育,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其他的国家,不管是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还是科技发展的今天,德育问题都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重视德育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促使其形成,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我们才能提高德育水平,教师能在教学的领域中有所成果。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应该要与书本为友,寻找生活的榜样等方法去引导学生。而在家长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教育,比如说见到长辈、同学要问好,做一个有礼貌的乖孩子;或从侧面去引导孩子去提高道德水平。

关于智育的问题,我觉得理想的智育可以和朱永新老师所说的那样,关于智育应当是要超越知识、充满民主精神的、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等。从教师的角度讲,老师应该要树立起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把我们的学生培育成不是单单懂考试的机器。从最简单出发,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课堂抓起吧,如进行有效教育的模式,小组学习、研究性学习以正确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在个性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团队意识。在家长方面,我觉得家长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智育,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参加各种孩子不敢兴趣的培训班,应该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兴趣、爱好,从而让孩子快乐的上学、拥有一个让人一辈子难以让人忘怀的童年,这将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智育进入高水平,即使孩子的智育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上。

接着是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方面。众所周知,在中国这几方面都是不怎么受重视的,我们的体育在走下坡路,当今,我们看到的小学生不是"豆芽苗"就是"柱子",以及大学生的体质较弱,每年的大学生体侧都是令人们值得忧虑的问题。至于美育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国家的美育、劳动教育技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注重。在中国,没有形成一种"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科技引领生活》读后感400字


我看了一本叫做《科技引领生活》的书,深有感触。光看书名就知道,这书是写科技的。果然,里面讲了许许多多的化学作用和一些现代用品。看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沉思。我想,古代的人们做梦也没想到数千年后科技是如此发达吧?

现在,你想养一只不用喂食的狗?可以!机器狗可以满足你的愿望。你想买一个不需要电的既漂亮又能发光的灯,也可以,液灯满足你 时代正在改变,科技也在进步,我也不敢想象一千年后我们的科技会先进到什么程度,车有可能上天入地,人有可能飞檐走壁。

这本书不仅告诉了我很多东西,还告诉我一些机器使用的原理,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有一些东西的原理我之前还没有听过。比如杠杆原理,剪刀的作用就属此类。它的杆支点位于中间位置,在力臂一端施加的作用力通常会在另一端,即输出端被放大。所以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专心致志地看完了这本书。

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多发明创造,为世界造福,为人类造福。我相信,有朝一日,我们的地球会变成一个像梦境一样美好的地球。到那时候,所有的梦想都将会实现!

《装死偷食》读后感100字


读了《装死偷食》我明白了人要聪明,遇到问题要积极动脑,不要抱怨,这样是最好的方法。

就比如说这个故事吧,那只狐狸是装死才偷到了食物,而且这是他自己想的办法,证明这是狐狸很聪明。

我们遇到困难也要积极动脑,比如乌鸦喝水的乌鸦,那只乌鸦也是想办法将石子放进瓶子里才喝到水的,我们也不例外。

我们遇到困难总会想出办法,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

《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读后感


本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定的了解,在看完这本书,感觉对改革的含义更近了一步。

很多同学说这本书看不懂,那么我们不妨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的背景来加以理解。

大家都知道,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速也开始下滑,从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但是中国现在的问题并不是周期性的经济失调,而是生产能力、创新性、高端的生产能力不足,伴随着低端产能过剩,资源过度流入低效传统部门的结构性问题。仅仅依靠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刺激,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这个就是大背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去一降一补”。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到很多中国人舍近求远跑到外国买东西,比如到日本买电饭煲、智能马桶盖,而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已达1.2万亿元,此外,国人还通过海淘渠道买奶粉、化妆品等。这些产品我们中国没有吗?我们都有,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其实是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缺乏信心,或者说我们提供不了群众需要的高品质产品。与此同时,钢材、煤炭、建材等行业却出现了价格持续下降和产能过剩的现象,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显示,15年7月初,煤炭价格下降到140元每吨,仅7分钱一斤。15年8月份钢材价格降到1800元每吨,每斤钢材仅0.9元,有的媒体就评论说“钢材卖出了白菜价”。这是前文提到的“创新性、高端的生产能力不足,伴随着低端产能过剩”。

供给侧改革正是从供给一侧入手,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加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就不难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目的了,一方面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书提出要培育“三大发动机”:(一)最为关键的是制度变革。改革开放后我国30周年的快速增长,改革红利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要挖掘和启动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一定要靠深化改革,再度释放改革红利;(二)优化产业结构。释放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三)要素升级。将要素升级与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

本书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战场还是要素市场改革,要推进改革优化供给侧的环境机制。

本书也提到,我们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要避免三个误区:(一)供给侧改革停留在概念和理论层面;(二)让供给侧改革回到计划经济或者产业政策的老路;(三)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对立。

对于“互联网+”,本书认为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带动各行业优化、增长、创新、新生,“互联网+”与各行业的关系是“+”,而不是“-”(替代)。

本书认为,新常态下企业的关键能力在于创新,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更是要让我国的制造业转向真正有创新意义的高品质产业。

本书提出,我们要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培育较高品质的中国制造能力。

结合我市的实际,我们建议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二)整治低小散产业,推动制鞋、泵与电机等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三)努力实现从“温岭制造”向“温岭智造”转变;(四)打出降低企业成本的组合拳,进一步优化我市的发展环境;(五)补齐交通等方面短板。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新教育理念》读后感1500字-引领小鸭找食吃”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新教育读后感小学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