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后感3000字 > 地图 > 读后感3000字

读后感3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香水》读后感3000字。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中外经典名著,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香水》读后感3000字,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香水》读书笔记3000字
故事的开头,是以18世纪社会阶层做为一个大背景,那个时代也如旧中国的时代一样,人才辈出,也不乏天才和残暴的人物。在故事的开头,作者以臭来形容这个时代下的法国巴黎,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人民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每个人都只想为了填饱自己的肚腹,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导致整个国家都是臭气相投的一堆人为了生存而生活在难以忍受的臭味当中,时间久了,人们的嗅觉也就变得麻木而无所谓,主人公的母亲就是一个例子。在这样的社会下生活的人,能活下来都是一个奇迹,而主人公就是一个奇迹。
在一个卫生条件极其差,甚至母体还是身染疾病下生下来的孩子,能活得下来,都是一个奇闻了,在那个时代,法国巴黎的阶层分为三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以及手工工场的雇工等构成了第三等级。
可以说当时就是一个封建社会,和旧中国时代的封建社会是一个样。那个时代是黑暗的,人都没有怜悯和爱。但我不得不说,就是在前面的述说中,作者对于气味的拿捏实在是太准确了。
在主人公还是婴孩时期,他的幼年成长被人用一种怪物来看待,他生下来就没有一丝味道,作者在这里对主人公有一个隐喻,意指他就是一个冷冰冰的人,他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或者说,他有的只是对于他人生及其生命缺失的气味的一种追寻追求。对于另一个人物加拉尔夫人,这个冷血的女人,似乎她的冷血是来源于她的嗅觉丧失,或是某一身体器官的丧失而致她的冷血无情,这估计是作者的另一层意思,冷冰冰的人当然是要一个冷血的女人所养育长大的,就好像恶人都是魔鬼生的儿子一样,可能对于小孩子,只要有奶吃就足够存活,而对于主人公格雷诺耶来说,气味才是他的粮食,有形的物质并不是他所追寻的,他天生生下来就是为了追寻气味而活的。他的嗅觉就像一部精密仪器,能分辩出众多常人都无法分辩的气味,气味就是他的信仰,他的灵魂永远只忠于他信仰。再说回那位冷血的夫人,她的晚年可真的很不幸,这让我想到圣经里的一句话: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没有一个人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到底走向哪个方向,或许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都迷失了。但是,放在当下的社会,又何尝不是呢?
对于那个时期所制造出来的香水,主人公也把它们当作再普通不过的气味,而且是惨假了的香精,看得出来主人公更偏向于喜欢有自由向往的气味(有生命气息的味道),而这种用香精调出来的香气,似乎价值一点也不高,而且有廉价的嫌疑。
而当他闻到处女的体香时,他压抑不了他本能的追求,他不顾一切地去追寻到这个女孩时,他的做法让我不能忍受,这是他的第一次谋杀,他只忠于气味的尊崇,而把人的生命置于一旁,在吸引的东西面前,似乎生命都是无关紧要的一样物件。而他对于这样的一种香味,从第一次闻就已经上瘾了,因为那是有生命流动的气味。而我也相信,每个人的体香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体香多少有点像动物用身体气味来分辩是敌人还是朋友还是家人一样的重要,同时,我也相信在这世间万物中,每一样物种都有它们独特的气味来表明它们的存在,我也不例外。(读后感)
对于另一个人物巴尔迪尼一位香水制造商人,我只能说有些东西还真需要天赋的支持的,就算你拥有了调制香水的配方,但若无创新,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因为人类就是喜新厌旧的一群家伙。当香水制造商和天生就是一个制香高手碰一起的时侯,嫉妒难免就会产生,但是巴尔迪尼不得不承认格雷诺耶是这方面的天才。虽然如此,但是也不能说单有天赋就足够的,当格雷诺耶碰上巴尔迪尼的时侯,他们双方都从对方的身上学到了或是收获到了有利于自己有用的经验和知识,若说在格雷诺耶还没碰上巴尔迪尼前,就算他有天赋但却没有一个系统的记录或是分子的研究,又或是完全不知道这些香味从哪来的,他就像一个野人一样,经过了巴尔迪尼的训练和培养,他从一个野人的状态变成了一个专业的调香师,如若不是因为身份地位及其出身的原因,估计在现今社会他已经是一个名人来了,可以说巴尔迪尼是格雷诺耶的伯乐,但同时格雷诺耶也因着他的野心,他对香气的追寻,让他把握到了展示他天赋的机会。也是因为巴尔迪尼的培养,让格雷诺耶知道了这些各种各样的香精或是植物的精油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让他知道香气其实是可以保存下来的。
读到这我不得不佩服格雷诺耶的天赋,他虽然自身没有气味,就算是汗臭或是体臭味,他都没有,就像他并不存在在这个世界一样,但是他却能调用他的嗅觉,他为自己调配出了一款像极了人的气味的第一瓶香水,我想这世上没有人会喜欢用人的气味喷洒在自己身上的,在整个的制作过程当中,他巧妙地用了花草精油或一些纯露水来冲淡原来就是臭得如同渠沟里的臭气味,而配成了一瓶像是人的气味的香水,我在想这能叫香水吗?那并不是意义上的香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瓶人的气味更贴切一点。当他用自己调配出来的仿制人的气味的香水时,他细细地去观察周转人们的表现,他发现周围的人并没有因为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香味而抗拒他,而是一种迎合或是接受的时侯,他为他自己的所拥有的才能感到开心,同时他也因着对气味的拿捏如此地准确,他开始有计划地去让人民臣服在他所配制的香味世界中,他要做他们的皇帝,他要当他们的上帝。他认为气味是可以直接影响人的感观功能的,所以,谁掌握了气味,谁就掌握了人心。他骄傲地心因着他生来就有的天赋而嘲笑上帝(当时社会里的上层社会人群的统称)。格雷诺耶为了学习到怎样把香味保存下来,他还真是蛮刻苦用心地去学习并借以利来这些仪器的,这也为他后面制作出来的奇香不无关系。当格雷诺耶学习各种植物精油的萃取时,我同时也学到了这方面的知识。
而他的技术方面的提升或是更全面的掌握,都应该来源于他在阿尔努菲夫人手下作工所得到的技术环境和条件,他所获取的技术知识远比饭钱来得更加地贵重,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这话是一点也不错的,他在阿尔努菲夫人那做事,就只求饭食,对于金钱的要求并不高,而且,他清楚他自己要的是什么,他明白什么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而非来自于金钱或是物质,没有人能明白他到底在追求什么?唯独他自己明白他正在慢慢地为他自己的气味王国打下最稳妥地基础。当他掌握了技术,那么,他的追求就开始再进一步了,他要开始调配各种各样的香水,这也正是他慢慢变成魔鬼的一个前奏。当格雷诺耶掌握完全了解怎么从活体上提取香味的时侯,他就开始收集他所喜爱的某些特殊的体香,这也是他成为了一名杀人犯,但是,他终究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香水终有一天还是会挥发得无影无踪,他必要轮回地重复这样的程序,这是他所害怕的。
故事的尾声,或许他所配制出来的香水,真的能迷倒众生,或是正确来说是迷惑人心,但人终究还是会清醒过来的,香气过后终究留不下一点一滴的痕迹。而当他用香水来吸引众人时,他其实是希望得到爱,因为自从他出生在这世上就从来没有得到过爱,但他真的没有得到过爱吗?若真没有,他何以能生存至今,何以长大成人?或许说,他想要得到的爱就如同世人所追求的一样,但这种爱终究不能填满他的灵魂,正因为他得不到,所以,他憎恨,因为若是没有香水,他就是在世人面前如同从来不存在的一样。他再次回到他出生的那个城市那个臭气冲天的地方,他清楚他最终想要得到的,和世人所追求的一样,他明白当他把香水挥洒在身上或是在空气中的时侯,人们对他的崇拜全是来自于他所制造出来的香水的气味,而非崇拜他这个人,真实的他,因为真实的格雷诺耶是在人前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而已,谈何说崇拜他呢?他清楚他也明白,只是不想去承认,因为害怕。当他来到弗尔大街的拱廊,他用这种让人心迷惑的香水倒在自已的身上时,喻意着他把自己献祭给芬芳的香气,只是这个祭过于残忍,他借着那些低下阶级的人的口来把自己杀了,而且让这些杀了他的人感受到从未享受过的幸福感与爱的分享,是如此的真实,这像在述说他为这一小群人作出了有价值的一件事。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原则》读后感3000字


个人进化与极度开放——《原则》读后感3000字:

最近看了桥水创始人,华尔街投资大神瑞.达利欧的《原则》这本书,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自传,第二部分是“生活原则”,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则”。此书是达利欧多年来世界观和人生智慧的总结。

看完这本书,我最想记下来并分享给大家的是达利欧关于个人进化的观点。他指出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

个人进化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认知的升级、能力的提升。想要让自我不断进化,就需要头脑极度开放(开放的胸怀)。

读完此书,我总结了头脑极度开放对个人进化作用的几点体会,分享如下:

一、克服人生两大障碍,保持积极开放的认知态度

阻碍人生愿望实现的两大障碍是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自我意识障碍是人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它使人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人的内心深处有被人赞誉和认可的需求,从而把批评当成一种攻击。尽管大脑更高级的部分能够理解,建设性的批评对自己有帮助,但内心的需求对批评有高度的戒备心理。

对批评的戒备、抗拒阻碍了人们对自我错误的认识及剖析,妨碍了人的个体进化。从进化的角度看,完美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假如有完美的存在,进化也就无从谈起。生物、组织、和个人总是高度不完美,存在着缺陷或者思维盲点。人要实现进化就要让大脑处于极度开放,花费力气克服以上两大障碍。

克服自我意识障碍重在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批评我们的人其实是来帮助我们的贵人,是促进我们完成个人进化的导航者。所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我们对待批评的正确态度。

达利欧曾经收到过下属的一封邮件,里面写到:“达利欧,你今天在公司开会时候的讲话简直不及格,你根本没有做任何准备,不然的话,你不会讲得这么烂。以后,你应该多花点时间为开会做准备,如果需要,我甚至可以来陪你做准备,帮你热身。”

“你要是觉得我的看法不对,可以去问其他同事,或者直接问我。”

像这样内容的邮件,达利欧会常常收到。他不但不生气,还会认真回复,所以桥水的同事之间非常坦诚相待。

极度开放,坦然面对错误,才有可能追索到事情的真相,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对错误有完整、理性的反思,才会挖掘出错误的价值和意义,发挥错误在个人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盲点,所以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陷,知道犯错在所难免。这就是现实,是真相。正因为这样,当王宝强勇敢地出现在每个艺人都不愿获得的“金扫帚奖”颁奖典礼上时,我被他又一次圈粉。他获得的是“最令人失望导演奖”,这个奖项开办九年来,每年都有人得过,可从来没有一位莅临现场领取,王宝强不但亲临现场领了奖,而且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这种奖。

谁都有不完美,但只要有一颗愈挫愈勇、不断进取的心,就应该得到喝彩。

在达利欧投资生涯早期,他曾做了一个错误的投资决策,赔了很多钱。他后来回忆道:那次投资失败是在他身上发生的最糟糕的事,但同时也是最好的事情。糟糕的地方在于,公司濒临破产,他不得不把员工全部裁掉;好的地方在于,这件事情教给了他敬畏之心,让他的状态从“我是对的”转变为“我怎么才知道我是对的”。

在失败后得到的体悟和成长,是成功所无法给予的。成功只会让人形成路径依赖,一直重复过去的行为,无法实现进步;而错误往往可以给我们巨大的刺激,逼着我们去反思剖析,去实现个人进化。

二、个人进化之路——“痛苦+反思”

人人都希望自己没有缺陷,弱点和错误让我们感到难堪,所以人们往往试图掩盖自己的缺点错误。然而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自身的缺陷弱点,会使自己得到解放,也会拥有一颗战胜它绕过它的勇敢而明晰的心。

面对错误和弱点导致的痛苦现实,不逃避,主动反思,直面自己的问题,勇敢地拼搏在个人进化的道路上,让自己“更上一层楼”,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摆脱“低层次的自己”对个体的控制。

你的怯懦在哪里,你就把那里割开,让它流血,让它接受阳光的照耀(开放),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它的疗愈和改变。

反思就像剥洋葱,难免辣得人流泪,但你还坚持着一层层剥开,是因为洋葱里面有你需要的养分。

在痛苦的现实面前不放任自己,勤加练习,养成习惯,在一定程度的痛苦中工作,你将更快地进化。

三、与可信赖的聪明人一起审视问题(集思广益)

极度开放的心态会让你发现他人闪光点的同时,让自己变得谦逊,谦逊的品德与人的能力同等重要。

头脑极度开放的人会意识到最好的答案不一定是自己想出来的,有可能是从他人那里得来的。所以说知道自己的不知道无比重要。苏格拉底曾经说;“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束缚我们提升的是生命中已知的、固有的。

只从自己的视角看待问题,这种做法本身就有极大的缺陷。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战争奇才项羽,不但具有作战天才,而且英武盖世,同时又具有领导魅力,二十八岁就成为全国的军政领袖,但他最终失败了,三十一岁即身殁,何也?因为他太过自负而任性,这使他无法听取和尊重他人意见,导致重要的谋臣范增离开了他。最后这个个性强悍,自我意识浓厚,对人彬彬有礼且重视士兵感觉,不喜虚伪好斗的盖世英雄落得众叛亲离,英年早殁的悲惨结局。

亚里士多德一针见血地把悲剧定义为,人的致命缺陷导致的可怕结果。

可见拥有一个极度开放的大脑,与聪明人一起审视问题对我们的人生有多么重要。

四、学习让个人进化插上翅膀

看了《原则》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不仅仅是讲给小学生听的,它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特别是善于向错误学习。有好的学习态度的人都是那些头脑极度开放的人。

极度开放的人会将学习作为目标,不会因好面子而掩盖自己的短处,也不会因好面子而害怕向他人请教。

极度开放的人在考虑他人观点的同时保留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思考能力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

个人的进化是在经历了失败后,学习总结,快速改进完成的,如果你不停地学习总结,你的进化过程就会不断地循环上升。

以记忆为基础的学习,让人类比任何物种都更快更深入的进化。

极度开放让学习更有效,善于学习让进化更神速。

五、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

人的大脑构造不同决定了人体验现实的方式千差万别。任何人的单一体验本质上都像“盲人摸象”一样存在扭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短处,如姚明篮球打的好,但他不如张韶涵唱歌好,张韶涵唱歌好,但她没有马云的创业能力……

日本吉野弘的诗《生命》里这样写道:

所谓生命,

仅仅靠自身无法被完整创造出来。

……

生命自有缺陷,

需要他人来填满。

我们彼此对自身

这份重要的匮乏毫无觉知,

人人大不同,世界才显得如此美妙。

拥有一个极度开放的大脑,会让我们在工作中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虚心请教,认真学习。让每一天都有收获,让今天的自己优于昨天的自己。这就是成长,就是进化。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在宝贵的时间里得到滋养,这也是对时光最好的珍惜、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拥有一个极度开放的大脑,你会体会到:

也许他是曾经吹拂你生命的风;也许他是曾经滋润你生命的雨。

感恩和我一起共事的伙伴,他们都曾丰盈过我的灵魂,使我有所顿悟。

感谢《原则》这本书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生活,让我以不同以往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让我试着用极度开放的大脑看待、对待这个世界。

我想拥有一个不断进化的自己。作者:雷润贤

《庄子》读后感3000字


一、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
道兼有无。无是天地万物的根据,是天地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统一,是抽象的绝对的本体论概念。形而上学本体论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还只是他哲学学说的一部分,但成为庄子哲学的唯一逻辑线索。庄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想,使道家在形而上学本体论这一重要方面具有空前绝后的进展。
不过,绝对、抽象的无还并不是庄子哲学的顶点,庄子哲学的顶点是矛盾。儒家的思想体系是封闭的思想体系,道家的思想体系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兼有封闭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点。封闭与开放的双重性,即由庄子哲学中内在的、并且又是庄子自己提出来的矛盾现象表现出来。庄子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不断地提出一系列的矛盾问题。这些矛盾问题庄子自己没有。庄子的理想和出发点有可能是想找到宇宙万物中统一的、封闭的道的所在,但庄子哲学探索的实际结果则带有明显的矛盾和开放的性质。
庄子很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是要表达道的封闭和开放的双重性,但他在哲学探索过程中实际上确实表现出了道的兼有开放性和封闭性的双重性。儒家的思想体系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因而也是实用的、现实可行的思想体系。庄子的思想体系具有封闭和开放的双重特点,因而就不是实用的和现实可行的思想体系。也因此空前绝后,往而不返,不为后世学者所继承,尤其是不为王公大人所器。但是时过二千数百年之后,从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的角度,从现代开放环境的背景上看,庄子哲学以揭示矛盾而表现为开放,而不是以涵括矛盾而表现为封闭作为结束,就并不比儒家提出一个完备、实用,却封闭的体系缺少意义。认识到哲学史上的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封闭性,是体系内部不存在内在矛盾,体系对其内部的所有内容都可以涵括、覆盖,体系内部的所有内容都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开放性,是体系内部存在内在矛盾,体系对其内部的所有内容不涵括、覆盖,体系内部的所有内容不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从有和无的关系上看。道兼有无,庄子的道是有和无的统一。庄子认为,有是就物质全体而言,无是就抽象本质而言。二者异名同实,无就是有,有就是无。无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联系,是天地万物的统一和绝对。有生于无,无是有的终极根据,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但同时,无也可以是无根据,也可以是对终极根据和宇宙万物共同本质的否定。
从宇宙万物的生成上看。庄子的道有情有信,现实的物质世界有日月之明,有星辰随转,有旦暮之期。春夏秋冬四时运行,各得其序。但有序的现实物质世界的本原和根据是无,而无的展现形式又是无所可用乃为予大用,从而使得在从无到有的物质运动与生化过程中,存在着无限多样的可能性。
从生命的意义上看。庄子认为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生命的意义在于道。从人与宇宙万物的共同本质上获得了自身的生命意义、存在意义。但道之于物,生生不体,变动不居。对于万物来说,生为体,死为尻,生如得,死如丧,生死一守,万物一府,死生同状。生的意义又从而为道的更高层次所否定了。
从对道的认识上看。道无所不在,日夜萌于前,春夏秋冬四时代序。道在蝼蚁,在瓦甓,在屎尿。道的痕迹至显无遗。但是在道的认识和描述上,道非常道,非常名。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之为不知,不知乃知之。所以,如果庄子知道,就应该抱一自守,对道不加论述;如果庄子对道屡有论述,著书十余万言,申之无已,这个道就应该不是真实的道。
道家学说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认为有道,以道为精,以道为本,称为主之以太一(《庄子天下》)。庄子继关尹、老聃之后十分认真地坚持了道的绝对性、一元性,力求建立道论的封闭体系。但在庄子坚求乎道的过程中,却因为同时出现了道自身内部的矛盾现象,从而使道论导向了开放。一方面道是统一的,不统一就不是道,道只能是统一的;另一方面,道实际上并不统一,还存在着内在矛盾,包含着它所不能包含的因素。既然道是统一的,也就不必要有人类对于道的追求探索;既然道并不统一,也就不能选验地称之为道。
总之,在庄子看来,天道均平、公正、同一。人道则是非淆乱,损不足以奉有余,人心险于山川,人情排下而进上,人事始作简而将毕巨,迂回、不平衡、不可逆反。天道和人道的关系究竟是怎样? 是同一,还是互相矛盾? 如果天道和人道是矛盾犄,那么天道实际上就不是同一的,就是不存在的。如果天道和人道合一,那么究竟是天道合在人道上,还是人道合在天道上? 如果天道合在人道上,那么人人师从自己的成心,不论愚笨、智慧,人人都有各自的一个天道,就成为无限多元和绝对意志自由,因而实际上就没有天道。如果人道合在天道上,人道为什么实际上与天道不同,而人类对此又迷而不觉? 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现实上,都存在着一个天道与人道的矛盾对立。
二、儒道天下坐标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都是在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一,在追求真理、追求世界万物理的根据与原则上建立各自的体系和学说的。从较大尺度上看,也是从中国古代哲学原有的天、人概念和天人关系上看,早期道家(庄子)和早期儒家都是把自己的学说基础维系在天人关系的坐标参照中。孔、孟、荀哲学以人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承认存在,立足现实,注重人生和社会政治实践,以归纳的、独断的方法为认识方法,以相对现象为绝对根据,要求建立完备、封闭、多元的人道秩序。庄子哲学则是以自然为中心、为出发点、为根据,庄子哲学中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想是从它的本体论核心中逻辑推导出来的。早期道家(庄子)和早期儒家两者以其相对对立的思想体系各自沿着天、人的垂直轴线向前发展,同时又共同构成了同一个以天人关系为坐标参照的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主流的完整体系。
庄子思想的精髓既不是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也不是养生哲学的社会观,而是抽象思辨的本体论。
庄子的本体论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原始的物理学说,其二为思辨的形而上学。从物理上看,一方面宇宙万物是统一的,即统一于有;一方面唯有绝对的混沌无个性的无,才有在时间上无古无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宇宙的生成。从抽象思辨上看,大象者无所不象,无所不象则无所谓象,无所谓象则无象,故曰大象无形。同理,大有者无所不有,无所不有则无所谓有,无所谓有则无有。故大有则无有,大有即大无,大无即大有。
有和无是统一的,原始的物理学与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也是统一的。无则天地之始,有则万物之母,一无一有,此二者同出而异名。老子说: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同是道论的关键。有和无在形而上、形而下两方面的同一就是道。道并非抽去了任何规定性的绝对,正相反,道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与规定性,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最终根据,又是宇宙万物运动与存在的整体过程。
如此抽象和富于智慧的本体论哲学对于庄子思想的影响至少是两方面的。第一,在人生观上认为凡有相貌声色无非物也,作为人的物与其他物体如树木、车马、土壤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表现为物质性,而物质的产生都是来源于宇宙万物的和谐,是宇宙万物和谐、演变、运动的一种表现。故此,人生的意义和作为就只应该是生,是因其生而顺其生,是生如得,死如归,生死如一。第二,在社会观方面认为善恶是非没有绝对的根据和标准,认为人类社会对物质的追求不符合人的本分,打破了天与人的平衡关系,是一种失去目标与归宿的恶性发展。
作为反对形式逻辑而提出的相对主义方法论,因为在否定形式逻辑的同时实际上也否定了自己,因而不是庄子由以形成本体论的方法,也当然不是庄子哲学的主要部分。作为一家学说,庄子的本体论与人生观、社会观是内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在庄子哲学中是由天道导出人道,而不是由人道导出天道或人道与天道相并行。

《干法》读后感3000字


《干法》主要讲述稻盛和夫这一生对工作的一些看法与做法,而这些看法与做法稻盛和夫的一生都在坚持与秉承。

毕业后终于找到工作,却发现这家企业即将濒临破产,身边的同学纷纷跳槽与离职,在父母再三劝阻下,留了一下,而留了下来,也正是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当身边没有了,嘈杂的不满与牢骚,也许只有这时才真的有时间与精力,看看自己,问问自己,自己最终要什么,现在可以做什么。

稻盛和夫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家里也是一般的家庭,稻盛和夫当时对自己的评价都是一般的不能在一般的人了,现在的工作还是托老师给介绍的,实在不好意思,就这样的离职,而在当时的日本,离职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父母也是极力的反对。而只有留下来,才是现在最好的方法,被分配到研发部门。当时有一种新型材料,本行业只有一家企业有这种材料,一家独大。稻盛和夫在实验室里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失败,最后研制出了这种新型材料,让企业转亏为盈,也赚到了人生一桶金。

在书中,稻盛和夫说:这样的事情在之前看来,似乎很不幸,但实际上这或许正是幸事也未可知。就是说,即使你讨厌工作,但又不得不努力工作,那么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脆弱的心灵就能得到锤炼,你的人格就能得到提升,你就能抓住幸福人生的契机。

稻盛和夫自己认为人的一生最好的修炼机会就是工作,只有不断的工作,为工作付出真心与努力,自己并乐此不疲的工作下去就一定会提高你的修为。

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都把工作与生活分开,总是觉得工作很辛苦,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工作就是赚钱的工具,钱赚多了,在去努力享受自己的生活。

稻盛和夫却认为,如果这份工作你不喜欢,那你也要想办法让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最后努力工作,提高的自己的价值。

那怎么从不喜欢这份工作到喜欢再到努力那?

稻盛和夫认为,拼命工作努力劳动是可以快乐的前提,给自己不断的建立小目标,自己不断努力实现,当你因为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一个一个目标时,你会有喜悦感与满足感或是成就感,你会喜欢现在的自己,喜欢自己的状态,而你现在的这种状态,会让你忘记你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对自己可以做好这份工作而充满信心,喜欢上这份工作,持续的工作。

当然在坚持这份本来就不喜欢的这份工作时,你肯定有遇到很多的苦难与坎坷。

稻盛和夫说:工作创造人格,而所有出色的工作,也是出色的人所完成的。

也是说即使你讨厌工作,但又不得不努力工作,那么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脆弱的心灵就能得到锤炼,你的人格就能得到提升,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炼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当然你遇到很大的困难,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坚持了,仍然没有解决困难。

稻盛和夫说:当你真的想了很多的方法做了很多的事情,依然没有解决困难,到了计穷策尽的时候,你的第二次努力工作又要开始了,而你也将向奇迹迈进了一步,这时你需要的就是坚持,当你成功了,你将感谢坚持的自己,你也将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当然在工作中稻盛和夫一直强调的是创新意识,不能一直埋头苦干,同别人干一样的事,很难期待获得出色的成果,因为那么多人走过的路上不会剩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无人涉足的新路,尽管寸步难行,却可以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巨大的成果。我一直这么想,也就这样一路走来。让每一天都有所创新,就会天天前进,天天获得积累。为了达到目标,不管外面刮风也好、下雨也好,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先是坚持一个月,再坚持一年,然后是5年、10年,锲而不舍。这样做下去,你就能踏入当初根本无法想象的境地。

《干法》经典语录:

~

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是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还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这个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在同仁面前展示这个目标。

~

正如托马斯爱迪生所言,成功中天分所占的比例不过只有1%,剩下的99%都是勤奋和汗水。

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不屈服于任何困难,坚持不懈。只要你坚持这样做,就能造就优秀的人格,而且会让你的人生开出美丽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

我采用短期的观点来摆正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将来会搞出什么样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我不再痴迷于这些不着边际的远景,而只是留神眼下的事情。就是说,我发誓,今天的目标今天一定要完成。工作的成绩和进度以今天一天为单位区分,然后切实完成。

在今天这一天中,最低限度是必须向前跨进一步,今天比昨天,哪怕只是一厘米,也要向前推进。我就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同时,不单单是前进一步,而且要反省今天的工作,以便明天要做一点改良要找一点窍门。在前进一步时,一定同时是在改善、改进。

~

将不能做的工作当作能做的工作,接下任务,然后发奋努力,达到实际上能做从不可能中孕育出可能。这似乎看起来很荒唐,好像靠踮起脚尖来拔长身高,但正是这种所谓荒唐的做法,有效地提升了京瓷的技术,扩大了京瓷的业绩,让京瓷走上了成功之路。

人的能力这个东西,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能力,归根到底,应该采用将来进行时来估量。

从应该到达的未来的某一点倒算评估自己现有的能力再考虑用何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

京瓷凡是着手开发的研究项目都必须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我这样回答。

在发出一片惊叹声之后,立即就有人质疑:你说这话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不可能的。

我接着这样回答他:在京瓷公司里,研究开发一定要持续到成功为止。以失败告终的事例没有。

这一答辞立刻引起了全场一片笑声。

然而,我是认真的。

不管什么项目,一旦开始,就一定要做到成功为止。这种执着的、强烈的信念,以及不达目的绝不歇手的持续的力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我坚信这一点。

当项目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开始的起点。在成功之前,要绝不罢休,不屈不挠,坚韧不拔。不能给自己设置界限,要不厌其烦,持续挑战。这样才有可能变危机为机会,让失败转为成功。

~

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胜利和挫折的考验中,每一天都拼命努力,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的种子。

~

针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是采取卑屈、怨恨等消极的态度,还是把困难的任务当作自己发展的机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选择不同的态度,走不同的道路,到达的终点也会大相径庭。无论是工作还是人生,都是同样的道理。

~

具备优良性能的产品应该是外观令人赏心悦目的产品。

因为外观就是最外显的品质内容。

外表赏心悦目的产品也会让人觉得是性能优良的产品。

~

我们接着要做的事,又是人们认为我们肯定做不成的事。

这是得过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记者戴维哈尔伯斯坦先生所引用的我说过的话。

~

同别人干一样的事,很难期待获得出色的成果,因为那么多人走过的路上不会剩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无人涉足的新路,尽管寸步难行,却可以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巨大的成果。我一直这么想,也就这样一路走来。

实际上,那些没人敢走的泥泞之路,行走虽然艰苦,却通向难以想象的光明灿烂的未来。

~

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积极去做,抱着问题意识,对现状动脑筋进行改良。能这么做的人和缺乏这种精神的人,假以时日,两者之间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

而强烈的愿望,就是在达到成功之前绝不放弃,一步一步前进,天天钻研创新,日积月累。所谓强烈的愿望,就是靠这种执着的努力来支撑。

~

初春时分,我在京都的自家附近散步。在城墙的石缝中有嫩草出土,走近细看,石块和石块的缝隙之间,只有一点点泥土,但就在这少得可怜的土壤中,草儿拼命吸取春天的阳光雨露,萌生出它的嫩芽。

此后,春季只持续短短的几周,抢在这期间,草儿接受阳光的恩泽,匆匆地长叶、开花、结籽。如果不这样,等到夏天来临,石壁在灼热的阳光曝晒下,温度急速上升,草儿就会枯死。所以赶在酷暑到来之前,草儿必须竭尽全力、拼命生长,以便留下子孙,然后枯萎。

在柏油马路的缝隙中长出的、连名字也不为人知的杂草,它们的命运也一样。在水分极端缺乏的、地狱般炎热的环境中,各种各样的杂草都挣扎着拼命求生,希望比别的杂草获得更多的阳光,以便长得更大些,为此,它们拼命扩展草叶,伸展草茎,为生存而竞争。

不是为了击败对手而拼命,而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拼命努力。自然界原本就是这么形成的,不拼命求

生的植物绝不存在,不努力的草类无法生存。

动物也一样,如果不拼命求生存必将灭绝,此乃是自然界的铁则。只有我们人类,谈到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拼命工作,反而觉得很特别,很难接受。

这不对!不仅是为了获得成功必须勤奋努力,就是为了生存也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乃是自然的法则。

《本色》读后感3000字


这本书的封面本色二字占了将近1/2,旁边小字著着:写的是我,说的是你。打开首页有乐嘉分享的一句话:写给每个想活出自己的人。这是一本乐嘉自我解剖的书籍。此书共分为20小篇章。
第一篇是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你是否有记录下来,并针对这些梦想你是否有付出行动呢?有行动才叫梦想,没有行动那叫幻想。关于梦想此书又分为5种。第一种是已经实现的梦想。比如你给自己制定的要考个好大学或者找个好工作,如果已经实现的话,恭喜你,现阶段梦想已圆满。书上说:当你达成一个梦想,你会获取等值的力量,而想得到更大的力量,必须完成更大的一个梦想。梦想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力量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当你将一个梦想达至峰顶时,你会给自己一个全新的梦想,这是让你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的唯一方式。是的,心中装有梦想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第二种是正在努力的梦想。有一些是你制定但尚在实现路上的。如果你的梦想还没实现。要做的唯一方式就是把这个梦想不断强化,并加上一场义无反顾的行动,相信扁舟很快会达到彼岸;第三种是开始没想但现在越来越想得梦想。有一些梦想自己觉得遥不可及,不敢追求,但如果逮住一个机会,并且抓住它,梦想之门为此打开,那么它就会在你体内生根发芽。说不定哪天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就成为触手可及。第四种是还没行动的梦想。最后一种是已经放弃的梦想。梦想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实际,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动,如果能把自己原来的梦想合理转变为自己的爱好。那么自己的生活就会变得滋润同时丰富多彩。
梦想会让一个人每天生活在希望当中。中国有句古话哀莫大于心死,所谓的心死就是这个人没有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希望,就会感觉天空都是灰暗的,所以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先要有实现梦想的欲望,然后把欲望转为动力,最关键的一部分是还要看你是否足够热爱。欲望-动力-热爱,三者环环相扣,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现在,你想好自己的梦想了吗?(因为是开头,第一篇,所以作者占的篇幅比较大。)
第二篇是目标。有梦想后,然后就开始为之制定目标,一步步分解。
第三篇是欲望。你目标是否能够达成,要看你的欲望是否足够强烈,欲望强烈便可促使更快达成。
第四篇热爱。书上说: 人生成功最核心的要素不是梦想,不是欲望,不是热情,不是信念,不是专注,而是热爱。有了热爱,梦想和目标不会改变和动摇;有了热爱,你自然会全身心地专注。热爱是一切成功的基础。想想你对自己要做的事够热爱吗?
第五篇是证明。如果你想做某件事,自己期望很高,但前期却被某些人看轻,不屑一顾。我想你心里就会有种强烈想证明自己的欲望。就像马云说的那句话: 今日你对我爱理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最后证明马云成功了,而且是超出所有人意料。看完这篇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年轻气盛的时候我们都容易意气用事。别人用口头抨击自己,自己就会很愤怒,用同样粗暴的方式回复。其实要感谢那些不信任自己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轻视所以才会让自己更加有动力,有证明自己的欲望。
第六篇自卑-面对豪门争斗的日子。说的是他跟之前富二代女友及她父母之间的故事。
第七篇自尊-你是如何伤害自己的。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可能就会被误解。说到底是自尊心在作怪,自尊心过剩就会误以为以为别人在伤害自己。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谨言慎行,考虑到别人的自尊、感受,换位思考,才能相处融洽。
第八跟第九篇是写给他自己的儿女。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向子女分析有关成绩、阅读、生活、恋爱、做人、未来、梦想、朋友、真实这几方面的看法。很值得为人父母一看,或许就会有新的见解。
第十篇野史-性格色彩的前世今生。讲的是作者如何接触到性格分析,自己感受到这种分析的好处,并且行动创建FpA性格色彩。性格色彩把人的性格归为四种: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另外讲诉了在这个专业上有四个发展方向,也是四门不同的学问。分别是洞见、洞察、修炼、影响并且通过这种性格分析的方式,帮助更多人解决他们的痛苦和困惑,受益后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性格色彩的使命和价值。看完后自己对性格色彩产生浓厚的兴趣,下一本要拜读他的《色眼识人》。
第十一篇传道。他把自己当成一个送奶工。作为一个传道者,他要把性格色彩传播、分享给更多的人,更多人受益。
第十二篇内幕。说的是《非诚勿扰》。很多人认识乐嘉,估计就是从这个节目。他被冠称为情感专家,以犀利、一针见血、特立独行的点评方式很快被大众熟知。此篇说了他如何进入非诚,及为何退出这么一个炙手可热的电视节目,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里面也讲诉了很多屏幕背后的故事。看完后真心觉得作为一个电视人不像我们表面看到的光鲜亮丽,更多的是背后的辛酸苦累。
第十三篇跨行。讲诉了他如何从一名电视人跨行转为培训专家的过程。及讲诉了这两个完全不同领域的差别。
第十四篇写作。引用余华一句话: 写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当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望,在虚构生活里纷纷得到实现时,我就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整起来。通过写作可以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达成共鸣,能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接触。所以这就是作者认为写作的最大乐趣,并为之坚持的原因吧。
第十五篇崇拜。讲的是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崇拜自己的偶像。想想现在疯狂追星的人太多了,每个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些甚至过于极端,不仅给自己,也会给家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崇拜不是单纯的追求其演唱会门票或者纪念品,应该是站在正确的角度看待他们,并能从偶像身上吸取正能量, 做个聪明的粉丝。
第十六篇人性。说的是当前火热的一种社交工具-微博。怎样使用更合适的话语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及学会辨真假。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现状,那么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最后三篇修行,断食,远行。是我比较喜欢的三个篇章。修行说的是闭关记-这是当下时髦的一种修行方式。在7天7夜里禁言、禁足、立功课表闭关和时间长短无关,关键是强行给自己营造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闭关期间诵经念佛,抄经文,这个过程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沉静。里面有一段《清净经》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造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念完之后,感觉整个人平心静气,很舒服。我想这就是佛学的魅力所在吧。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我们有时会觉得越来越烦躁,越来越爱抱怨。就很难欣赏并享受当前的生活。偶尔放慢生活,可以改善这种不良状态,这样才能走更路。
断食-是基于作者身体出现状况,这是治疗的方式之一。现在物质生活条件提升了,有时候会控制不住暴饮暴食,或者是压力太大,休息时间比较少,都会导致我们身体亮起红灯,所以爱惜自己,从健康开始。
远行-通过远行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和心境。每走一次,就坚定一次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有句话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如果我们一直原地不动,就容易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看不到外面更广袤无边的世界,通过远行,可以更加看清自己的渺小无知。
本书是乐嘉谈自己相对最多的自剖录。自剖就设计发现真正的自己.自剖自己需要勇气,而通过写作,让公众都看清真实的自己更需要勇气。想想我们是否了解真实的自己呢?(真实的本意是指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 现在很多人都比较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将来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时刻自省。看到书上的他,映出的是自己的影子。就像此书封面写的那八个字:写的是我,说的是你。自剖越深,活得就越真。希望都能活出真实,活出本色。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香水》读后感3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读后感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后感3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