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 地图 >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一世珍藏的美文130篇》读书笔记800字。

俗话说:“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中外经典名著,只要我们认真的看过一本书并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在书中感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道理。为了可以记住当时读完书后的所思所想,就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也许下面的“《一世珍藏的美文130篇》读书笔记800字”正合你意!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一世珍藏的美文130篇》读书笔记800字:

很久没认真读杂文了。一半是因为许多杂文太琐碎,一半是心情不对。今日重新翻了翻落灰的童年书架,看到一部散文选辑,是长江文艺的《一世珍藏的美文130篇》。忽然想起这本是当年最爱看的散文书。

再次翻阅,里面的内容已经陌生:开篇是蒙田《要生活过的惬意》,结尾是刘亮程《剩下的事情》,中间穿插着各色名人书札随笔,熟悉的有马克思,海涅,屠格涅夫,聂鲁达,霍桑,川端康成,陌生的有马拉美,本森,狄尔泰,东山魁夷。一篇内容也回忆不起来了。

书的序是陈国恩写的。(我有时会福至心灵地看看序,有些译本地译者序中有会很有诚意地列出翻译研究心得,读这个比读译文更过瘾,渐渐就养成了这冷门的好奇心。)他是谁我不清楚,也懒得查,反正是本书主编,后记中看应该是一位武汉大学的教师。序很短,一面半,后记更短,一面多两行。但写的条理清晰又动情,很有绅士低调克制的风度。

书名不称散文,杂文,而称美文,这小小的细节成为了序中论述的重点。序从周作人着笔。周作人曾于《晨报副镌》上发表一篇文章,定义了一种文体——“诗与散文中间的桥,美文”。自此引出陈对美文的理解:文章耐人寻味,文字简洁朴素。美文之美,其在内容。

他提到,这种美,最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让人惊喜”。也非不要形式,但形式重在“自然中见出新颖”。但他很快补充,周作人与林语堂的标准就有“趣味”/“情调”之分。所以——以下是重点,也是令我十分感动的语句:

“只要你用恰到好处的文字写出真性情来,写出独特的感受来,写出奇思妙想来,从文章可以看出你的个性,感受你内心的波动,而且让人感觉是那么的亲切平和,不管你写的是什么,就一定会是好文章。”

多么诚恳而认真的语气。

这篇序又何尝不是。作为序,它少了些板正的范式,却加了很多下笔之人想急切分享的感悟,显得亲切平和。

我的大脑中就有许多冷冰冰的论证与规则,每次写作都会感受到那强大的惯性。这篇文章是我随手打来,新鲜出炉的心情,还未受到论证与价值观的刻板雕琢。希望客官们能从这粗放的温度中感受到写作之人的个性吧。作者:道系少女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高手自在民间——《俗世奇人》读书笔记与感悟800字


高手自在民间——《俗世奇人》读书笔记与感悟800字

他们,或许没有高贵的身份,但他们有独家的绝活儿;他们,或许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但他们仍被世人所铭记。

没有什么做作和华丽的词藻,半文半白就可把这一个个活跃在天津卫码头的奇人们勾勒得栩栩如生,够辣、够精、够邪!邪就邪在看似平凡的奇人们那一手绝活儿,以及欧.亨利式的结尾,简洁,却又出乎意料。一个个奇人便是生活,亲切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作者便坐在你面前,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一个个奇人。

天津卫民风强悍,只靠技艺说话,谁艺压众人,嘿,谁就是爹。天津卫码头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规矩,居民杂,血气刚。他们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们的生活照样过得有滋有味,麻辣至绝!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种空前绝后的人物。瞧瞧,各行各业,都有几个本领高超的活神仙,泥人张、刷子李、风筝魏……码头上,这些靠技艺吃饭的手艺人,全是硬碰硬闯出名头来的。有绝活的,登堂入室;没绝活的,就靠边呆着去。得有真本事,才能在码头生存下去啊!

我们要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淡,就得靠那份才艺的滋润,时至今时今日,才华也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在这时代,有才华的人不怕遇不上伯乐,只怕才华比不上别人。随着社会的进步,物尽天择,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不算残酷,这只是一个事实而已。这本书,我越看越有味儿。

它那幽默的文笔,让人不由得沉浸其中,越看越舒服,越看越绝。生活啊,就是这样,它不会遮遮掩掩,也不会只是美好。不会一直平凡,在大浪过后必有平静。奇人们其实并不奇,这是他们努力提升自己的结果,也是努力让自己不平凡的过程。

生活的蜜饵会让你越吃越香,安于舒适,最后只会一无所成,只有不断鼓励自己,上进、勤奋,扎根大地,努力汲取更多的养分,才能成长得更好。

大家都生活在俗世,谁都可以做个奇人。作者:陈心易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8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所谓“读书笔记”或“读书札记”,简言之就是读书时将心之所得手录之于纸,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少时颇不以为然,总觉得凭着自己的记性即使达不到“过目不忘”的地步,但是泛泛而读,留个大概印象的自信还是有的。而今年岁与日俱增,又受所学专业的影响,总有各种各样的翻书机会,所翻看书籍的种类逐渐增多,范围也相对扩大,脑袋里杂七杂八的装了许多连自己也无法辨识的东西,行到此时方才知道动笔读书的重要性,胡适之讲读书有“四到”,所谓“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到近一二年里才有追悔之意,实在可惜可叹,现在也只能拿“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来安慰自己了。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上》我大概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大概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期末复习假的时间(罪过罪过)读了约有百页,第二是在真正放暑假之后,七月十一日起至十七日毕,读的时候还夹杂着其他两本书在看,并不能算十分专心(在我看来很多时候读书确实需要杂着来读,有一定益处,留待日后详述),记笔记的方式大概是随写随记,想到哪记到哪。看完一遍之后重读一边,梳理脉络,整理思路。

一提起老舍,我总是不由的将他和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做比较。其实就阅读文学作品而言,一直以来我并不主张采用对比的方法,且不说那些东西差别动辄相距百年千年的作家,就是一个时代里的作家,比如鲁迅、胡适、周作人,虽然同样都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先锋人物,但此三位先生的作品大抵是不能“对比”着一起来读,否则非但书读不成,反而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读书笔记甚至闹出把不同个体的认识和观点都混杂到一起的笑话。作家与作家的差别,归根到底是人格理想和审美趣味不同,而凡此种种,都要受制于社会存在,因此强行把作家拉来“对比”互现,私以为并不可行。相较上文所提到的“对比”而言,更为我所欣赏的一种对比,则是读者在阅读具体的作品时受到感召,由作品的风格、情思调动起读者曾经的阅读经验、阅读思考,以此来自觉地回溯起之前阅读过的作品。在此处,我把这种自觉地、不由自主的“对比”称之为“比较”,以此来与一开始便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对比”做区分。

前面花了大笔墨来写我自己对读书笔记的理解与“对比”“比较”这两个词在概念上的区分,其目的阐明我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和用张岱来与老舍做比较的原因,便于大家理解我后续的行文思路,接下来的几章更新就要把目光集中在《四世同堂》上了,当然,还有与之互相参照比较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一胜九败》读书笔记800字


一胜九败读书笔记800字

花了两天时间翻完了前老板创业十年的经历,方法论良多,鼓舞也良多。

无论哪个年代,精神与态度都会远胜过所谓的方法论,兴哥屡败屡战、不断学习的精神,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也应该是本书所倡导的最重要的价值观,但本书除了书名外,对精神与态度的描写,过于惜墨了。相信大部分读者跟我有相同的感觉,校内网拿到行业第一之后,饭否、美团,都只是水到渠成,校内后,以兴哥的经历,资源、团队、机会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万事开头难,一个连续做了十多个项目都没成功,过程中对自我的否定、对团队的质疑、对社会的抗拒,兴哥与团队间是如何消化与平衡的,是我最大的疑问。具体来说,校内前的十多个项目,虽然一腔热血很关键,但有了热血后起步的资金如何解决的,如何面对身边质疑的,失败后如何在没有过往证明时继续站起来,本书均无涉及。估计这个问题,接下来还会伴随我很多年,甚至一生。

抛开精神,兴哥基于校内、饭否失败的教训,延续到美团的这些方法论,历史已经证明对当时的美团是正确的,也是目前创业圈里普遍的共识。

兴哥的经历再次证明,明确目标与规划战略的关键作用,而兴哥每个项目的目标,均来源于兴哥不断寻找最前沿的巨人,然后站上巨人的肩膀上寻找方向,方向正确了,才有成功的可能,否则只会局限自己。没有谁天生就有很好的方向感,能一次次抓住大潮流大方向,是对不忘每天打开十几个国外网站,不断放眼望世界的回报。

团队、资金的重要性也无需质疑,古来有之。唯一区别传统行业创业与互联网创业的是,互联网获取数据更便利,也更渴望用数据代替直觉,虽然数据很可能会带来低效,但对一个对市场了解不够、经验不足的创业者,数据决策,往往是更稳的打法。

虽然圈内对战略、团队、资金与数据有足够的认识。但新晋创业者,未必就不需要再去踩坑,毕竟能总结出来的,都是去掉了很多变量后的动听故事。作者:幸福在成长

《拉美西斯二世》读书笔记1000字


《拉美西斯二世》读后感1000字
前段时间朋友给我介绍了一本名叫《拉美西斯二世》的书,我其实不太喜欢看书,可以说是很少看,有一天晚饭后,闲来无事,突然想起这本书,便拿起来随手翻看,一些描写古埃及的字眼,纷纷跑到眼前。翻开序章,当他遇到她,仿佛一切都在变化。奇异的黄金镯,冥冥中的轮回,恶毒的诅咒,看到这,我心想多半是写古埃及法老以及法老的妃子的,随手也就翻了过去。我最想看的是有关埃及的历史与文化,因为觉得越古老的东西越神秘,对我越有吸引力。开篇的一段短短的简介,让人回味的,类似中国经文的一句话一生一世,没无离没无取,但愿再会亦没无记却往生。其实看了一会也没太明白,但我还是坚持看了下去。
埃及,充满神秘的地方,也是我向往的地方。底比斯是埃及的首都,古希腊诗人称它为百门之都。这座恢宏的城市横跨尼罗河两岸,也是政治、宗教中心。埃及人也称这里为永恒之都,生死将与尼罗河共存。(读后感)
从底比斯一页又一页的翻看着,直到古埃及王朝的鼎盛时期,拉米西斯二世,骁勇善战的新王国时期第十九王朝非常有名的君主,古埃及王朝盛世时期的统领者,善于征战,善于统治。
埃及与赫梯关于叙利亚的争端,在过去从未停止。连年战火,使得富裕的埃及元气大伤,赫梯依靠铁带来的强大军事力量,逐渐在叙利亚的争夺中取得了优势。自从两个国家各自上任了一名年轻的统治者,双方不约而同地想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展开一场决定性的对决,确立己方的霸权。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后的第四年,埃及首先出兵占领了南叙利亚的别里特(今贝鲁特)和比布鲁斯。次年年初,赫梯出兵,铁蹄踏过了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重新获得对叙利亚的绝对控制权,趁埃及法老的大婚仪式,军队向埃及边境挺进。四月末,拉美西斯二世御驾亲征,率三大军团从下埃及三角洲东部的嘉鲁要塞出发,沿里达尼河谷和奥伦特河谷挥师北上,路上间或遇到些微赫梯的抵抗,均被强大的阿蒙、塞特以及拉军团的军事力量踩碎。埃及乘胜追进,经过近一个月的行军,进至卡迭石地区,于卡迭石以南约15英里处的高地宿营,位于奥伦特河上游西岸的卡迭石,河水湍急,峭壁耸立,地势险要,是联结南北叙利亚的咽喉要道,也是赫梯军队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埃及军队的战略是试图首先攻克卡迭石,控制北进的咽喉,之后再向北推进,恢复对整个叙利亚的统治。
这本书从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到叙利亚战争,再到卡迭石之战,无不在赞美这位法老的睿智、骁勇善战。拉米西斯二世在位时,善用王权,还建造了令现代人瞠目结舌的伟大文华遗产,同时也很好地处理了各国商人之间的关系,获得信息、技术,从而使埃及在战争中节节得胜。第十九王朝最耀眼的时代,即是由他统治并发扬光大。
这本书使我更了解古埃及时代,虽然已经无法去鉴证古埃及的辉煌,但是它遗留下来的那些古建筑和文化遗产,深深的吸引着我,有机会我想我会带上行囊,去一睹为快。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一世珍藏的美文130篇》读书笔记8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观读书笔记有感800到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