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 地图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用尽全力拥抱生命——《背德者》读书笔记1500字。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中外经典名著,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会不会在看完一本书籍后写一份读后感呢?你不妨看看用尽全力拥抱生命——《背德者》读书笔记1500字,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用尽全力拥抱生命——《背德者》读书笔记1500字:

有些作家,保持稳定的风格、价值观,比如爱丽丝?默多克,每一部小说给人以稳定、确切;但有些作家不是,他们像流水一样,永远不肯把自己拘泥于一个模样,每一刻都追求着生命的活力,比如纪德。

19世纪的小说,也就是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是成熟的小说,以萨克雷、狄更斯、哈代等人为代表,线性叙事,驱动力必须是故事情节(因为是发表在杂志上连载)。而纪德不这样写。当时间被柏格森重新定义,意识被弗洛伊德、荣格重新定义,伦理被尼采重新定义,20世纪的小说开始走向对内在的追问,充满了大胆的实验。纪德的《背德者》就是一本这样的小说。

读完《背德者》,我走路走着走着就忍不住放开手跑了起来,甚至想当街翻几个跟斗,可惜我不会。(现在回想起来幸好我不会。)纪德带给人的就是这样一种生命力。

“他们相互越相似,就越跟我不同。”

“把我同世人分开、区别开的东西,至关重要;除我而外,任何人没有讲也讲不出来的东西,正是我要讲的。”

“何苦呢,就让他们有道理好了,既然他们没有别的东西,只能以此安慰自己。”他就是这样回答别人的谩骂。

《背德者》中的米歇尔,原本是一个在归正教母亲灌输原则下长大,有着古板严肃作风的人,到了二十五岁,“几乎只跟废墟和书籍打交道,根本不了解生活”。可以讲,这个时候的米歇尔是一个他的时代、他的同龄人眼中的“道德者”。塞缪尔?厄尔曼的诗句在此再贴切不过,“Yearsmaywrinkletheskin,buttogiveupenthusiasmwrinklesthesoul.”米歇尔活着,但从来不曾有过激情的一刻。

直到他结婚后,他度蜜月时的船头上忽然发现妻子的美丽。“玛丝琳长得非常美。这你们是知道的,你们见到过她。悔不该当初我没有发觉。读书笔记我跟她太熟了,难以用新奇的目光看她。我们两家是世交;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对她的如花容貌早已习以为常……我第一次感到惊异,觉得她太秀美了。”这一次凝视,仅仅是将他的生活开了一小扇窗,但他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美所带来的震撼。

接下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虚弱不堪倒在病床奄奄一息,他就在这时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渴望活着。在他生命最虚弱的时候,他却感知到了最强烈的生命力,才发现自己原先仿佛一具行尸走肉一样生活,睁着眼睛却从来没有好好看过这个世界。

这一刻,上帝死了。

他把原先珍视的东西付之一炬,他成了一个叛徒,那个他原先属于的世界的精神叛徒。奇妙的是,他脱去那古板说教,把自己扔进北非的大自然里,大病竟然痊愈了。

纪德在小说的前言里写:“即使少数几个人对米歇尔的这段经历感兴趣,也无非是疾恶如仇,要大义凛然地谴责他。”可是我认真地掰着手指头算,把不爱父亲为他娶的温柔贤淑的妻子而只对她怀有温情、某种怜悯以及理解敬重之心算一桩罪;把看着小童默克蒂尔偷自己家的剪刀而不阻止反而饶有兴趣的观看算一桩罪;他一边赞扬自己庄园的看林人,一边又偷偷地跟随一些偷猎者和他们一起偷猎自己的庄园,甚至还奖励他们,我把这事迹算作“一桩罪行”。但这些行为看上去分明透着一股天真的可爱,甚至有点像是弥补失去的童年,像一个婴儿一样好奇地触碰这个世界,看看它有什么反应。

米歇尔是用尽全力拥抱生命的一簇火焰,他无法安安分分日日夜夜守候在病重的妻子身边,他的妻子嫁的和爱的人,也并不是他的“新形体”。他从农民那里买来雪白杏花,心里喜滋滋地想给缠绵病榻的妻子带回来了整个春意,玛丝琳却失声痛哭:“我闻到花的香味难受。”这是一种淡淡的、隐隐的蜂蜜香味。他们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观啊。如果这也算一桩罪,我想,错不在米歇尔吧。

橘树的第一批花开放了,有点微风就飘来花香,这是米歇尔的眼中的世界。这样一个米歇尔,竟至“要被大义凛然地谴责”的这种地步么。

追求生命里的光和热,捕捉那游离的美,爱慕年轻身躯里那闪耀着的健康和生命力,背德者所谓的违背传统道德观念,也不过是一次对美彻彻底底的追求、一次对生活彻彻底底的感知,一次重新发现自我的归程,是一次用尽全力面向生命的拥抱,而已。作者:狼小妮

HdH765.cOm更多精选中外名著读后感阅读

《在生命的驿站等你》读书笔记1500字


《在生命的驿站等你》读书笔记1500字:

文/杨广之。秋实曾是我的老领导,也可以称得上是我的兄长。我离开部队整整三十八个年头,与我一直从未间断过联系的,他就是唯一的一位。战友之情至纯至深莫过于此!

读了他写的散文《在生命的驿站等你》,觉得非常的棒。里头有许多人生的感慨,沉甸甸,生勾勾,免不了也还夾杂着一丁点的凉飕飕。既有新鲜感,也有沧桑美。也许因为,真情来自于他的亲身经历,实感也来自于他经历过后的沉思和感悟。

是的,人生六十岁过后,有许许多多的想法,就是和年轻的时候不尽相同。曾经的“海枯石烂”,曾经的“山盟海誓”,曾经的“少年夫妻”,就仅仅因为一个中途因故离去的人儿,而弄得变数无定!绞碎了许多美好的人生夙愿……“老来无伴”,导致另一人孤零零地活在世上。一时间,生活情绪的低沉,凄凉寂寞,万般孤寒。彷徨,纠结,沉思,期待,振作,希望……怎么办?!

幸好,我在文中,听见了他心底里的呐喊,对爱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对晚年人生宝贵光阴的格外珍爱。夫妻,理应就是一对肩并肩,手挽手,能够同甘共苦,能够生儿育女,能够一起乘搭人生这趟列车并且互相照顾着的两个人。柴米油盐,因普通而平常,举案齐眉,因亲爱而美好。这就是人生。

对于人类来说,生命有时是伟大的,指的是作为、担当和胸怀。但更多时却是渺小的,脆弱的。生命就是那么一点点东西,芸芸众生中,根本就显示不出你这颗星有多亮。要是再放在中国十几亿人口、世界几十亿人口这个大数目里头,去问问“我是谁”?那就更加的微不足道了。所以说,人,该干嘛还干嘛,幸福要靠自己来把握,这才是最最紧要的噢。不为心所累,不为情所困,不为债而窘迫。有了一点成绩,别嚣张,遇到生活不顺意,也别气馁。只要对人对己对事,做到问心无愧就好‘。追求了,尽力了,就会自然慢慢变得坦然,变得洒脱,变得自在,变得静美……

我想,秋实兄原来的那位驾鹤西去已多年,曾经我叫过的“嫂子”,在天国里头,如果她有灵,知道他在人生旅途的特定驿站里还要等一个人,大概不会有什么不安吧。毕竟,在以前,他们的爱,也曾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就是在“她”患病住院这段苦难而不短的日子里,他曾经为“她”日夜守候在身旁,是那样无微不至,是那样任劳任怨,是那样细心呵护,直至“她”安然离世……!毕竟,经历过爱人的病故,悲伤的他慢慢的,一点一点的,节哀了,顺变了,自瘉了心伤,恢复了元气,心态归零,重新振作,生话又充满着阳光。更可喜的是,时隔多年后的今天,他遇上了真爱,遇上了一个可以读懂他的“红颜知己”,并且和真爱的女友隆重地彼此相约:“在生命的驿站等你”。他们要牵手了,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好事哦……

文章用诗一般的言语,构思,叙事,抒情,可谓情景交融,文采生辉,的确很美。

读着读着,写着写着,一种无法名状的浓浓的人生感慨,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有声,有色,有味,让我一时无法分得清楚,倒是眼眶里唰一下滚出了好几颗热泪……

掩卷闭目,静静地默想,一幅好壮美好壮美的生动画卷在我脑海展现:斜阳虽将西沉,但阳光依然灿烂,大地铺上一层橙黄的金色,一条预示着人生的轨道伸向光明而无尽的远方,一对恋人,张开臂膀,向彼此一步步靠近,靠近,……脸上的笑容,象孩子般天真,没有青涩,没有造作。啊,我明白了,他们一定是前世五百次的回眸,约定了今生邂逅的驿站,然后相拥一起,乘上当次即将到来的幸运列车,再续情缘,奔向幸福的明天……

啊,朋友,我真诚地祝你们幸福、永久!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书笔记


写在前面的话:

刚开始看还觉得有些收获,看多了就觉得略唯心,但世界是什么样的本来就是你的意识世界构建出来的,所以唯心也没毛病,更多的是要注意案例里的潜意识,自查,看到自己的缺陷试着原谅自己并努力去更正。

一、隐藏的冰山

人类的心灵恰如一座冰山,小小的一角钱露在外,而大的部分却隐藏在未知的神秘中,呈现出来的痛苦,无论愤怒委屈恐惧亦或是悲伤,或许你从来都不曾知道它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

案例:

Betty描述他的童年,作为铁道工人的父亲会在晚上7点拖着累垮的身体回家,从母亲那里接过责任,然后母亲就匆忙的打扫办公室,他们一起赚来的收入可以支撑他们的家庭假日,但是Betty觉得工作日的晚上和她的妹妹在床上睡觉是非常孤独和无聊的,而周末就不同了,她为他们的到来而活,因为那时候妈妈会给他们做好吃的饭,她和妹妹都会帮她端上周日的烧烤。

Betty在潜意识里尝试复制那些令人欣慰令人安慰的特殊日子。家人每顿饭都围坐在饭桌前一起吃,只要有可能就在一起,除了学校午餐和活动时间。

基于她垮掉的婚姻这一事实,她前来接受心理治疗的任务极为艰巨,多亏了她的洞察力,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得以明显的减弱。一旦她的隐藏的控制者(情感上饥饿的小女孩)在疗程中得到确认、承认和接纳,Betty就会开始明白她的成年生活受到了那个小女孩的巨大影响。小女孩坚信幸福是依靠温馨的团聚,她的信念信念却促成了相反的后果,抛弃的痛苦虽然被这一事实打击,Betty还是意识到了存在于她那家庭培养起来的疯狂背后的内容,而仅这一点就给她足够的理由来小心的监督他未来的行为。

二、潜意识

丈夫因害怕妻子会永远离家而独自出去旅行,会突发一系列的医学状况,需要妻子立即送他去医院并陪着她。早上醒来发现他的腰椎问题急需找骨科专家就诊挂号,他是因为害怕遭到报复了,出现这样的症状吗?天资聪颖的学生莫名其妙的考试失利,这样就确保他不需要离开家了,这都是一些无意识的看起来似乎很合情合理的,这些微妙的潜意识做法却与清除前方潜在的令人恐惧的情境有关。

三、内在的小孩

年轻人努力让爸爸妈妈快乐在一起,不只是为了赢得他们的爱和认可,而是希望家庭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更加耐受。一个小男孩发现父母为很多事情争吵,包括家务,于是他找到了一种方式,如他想象的来平息争吵,擦干净厨房浴室和洗手池,直到它们闪闪发光,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他继续这样依旧希望家庭和睦,长大后他自然扮演着替罪羊的角色,因为家庭气氛紧张,他总会直接或间接成为那个被指责的人,无论在家里工作中还是和朋友在一起,他认为父母离婚一定是他的错,他应该在努力一些,对他来说这种自我强化的信念不会停止。

新领航者——《世界是红的》读书笔记1500字


新领航者——《世界是红的》读书笔记1500字范文:

《世界是红的》一书作者以经济角度切入,划分了近代的全球化四个阶段,分别为:1.0航海时代,世界是蓝的;2.0苏美冷战,世界是冷的;3.0信息化时代,世界是平的;4.0群雄纷争,世界是红的。

作者交代了时代背景,也就是1.0/2.0的内容,作者以高度的自信提出了“全球化4.0”的这个预测,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按作者的话说,应该在3.0到4.0过渡当中。

复盘中国崛起路线图: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活在本书的隐秘逻辑里。推演全球化史诗转折:未来十几年,我们将印证本书的疯狂猜想。

这是该书封面上的两句话。说“隐秘”,有些方面确实很“隐秘”,说“疯狂”,对于现在确实很“疯狂。”

从作者交代的时代背景中,可见中国建国之后的经济发展之路十分艰难曲折。我们等踏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向全世界的那一天,等了几十年,都是用血泪换来的,那些英勇的牺牲远没有我们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也能看出来美国这个“灯塔国”在称霸世界的二十年里是如何专治这个世界的。

而为什么现在这个“灯塔国”暗流涌动,连照亮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了?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用最外层的军事与经济企图强制全世界,渗入自己的政治与文化。而美国的文化根基是什么,是来源于基督教。

用作者的话说是:“美国这种脱胎于天主教的清教徒文化,是一种低级文化,低级文化统治高级文化,只能走破坏和感染的路线。”可能这话有点偏激,但是可以反观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个文化以“天地人”为生命图景,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诗经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使得中国人看待问题是博大宽广的,并且与历史长河对接。直至今日,人类自己给自己挖了很多陷阱,制造了无穷的麻烦,尤其工业时代开始后,宗教的纷争,环境的污染,物种的灭绝,以致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那样,人类大型自相残杀的惨剧。人类的困境,用一句话其实就可以解决:“和而不同,天下大同!”中国的文化有它的天命,所以我在本子上写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接着又补了一句:“中道治国,天下大同。”

前天听了金教授的时事报告,其中有关于“中美贸易战”等形势的分析,无一例外提到了信息化时代,也是《世界是红的》这本书作者归纳的3.0时代。在报告里,金教授大概这样一段话:信息化时代会给权威有很大的挑战,因为政府/权威的主要手法是垄断信息。

而我却觉得,资本家通过信息化这个便利通道,已经无形的垄断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看到听到的那些广告,都是些感官刺激,改变着我们的观念。读书笔记光鲜亮丽的外表包装,将愈来愈多的非必需用品送到消费者面前。就医院治病这个例子来说,分那么多科室,那么多的仪器设备,以及非手术不能治病的观念,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问题吗?与其说是金教授说的“我们被信息化掌握了”,不如说是我们被这后面操控它的人掌握了。

那我们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不是军事问题,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文化问题。百年的文化断层,以及西方文化的强势侵入,使得我们忘了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个与天地同生的文化。我们目前主流社会的整个氛围,都是肤浅轻佻的,那些好像有能力的人没尽到责任,还妖言惑众。打开网络,民智未开,乱象纷呈,太具有迷惑性,我也一不小心就会被带跑。社会精英与民众还活在百年来的落魄感里,殊不知整个世界正在经历着巨变,而中国正是这个巨变的领航者。如果重新确立这个文化自信,那我们几千年积累的深厚的文化涵养,会给这个国家强有力的推动,激发出我们无限的潜能,同时带给这个世界更多的希望。学生:丹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本次讲一讲书中最后一位,也是无比重要的一位女性,Sabina,一位知名画家。我感觉作者一定很爱Sabina,因为她在书中特别潇洒!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Sabina的话,就是“背叛”(Betrayal)。

Sabina背叛她的父亲,她14岁时与一个男孩相爱,父亲惊恐地将她锁在家里长达一年之久,以防看到一个年纪轻轻却大着肚子的女儿。当她离开家去布拉格上大学时,她终于背离了自己的家,感到无比自由、无比开心。

Sabina背叛了她的前夫,无理由地,说离开就离开了。

Sabina背叛了Franz,当Franz把她当成情人时,他们相处得很好,出国开会兼旅行,生活自在快活。但是,当Franz与其妻摊牌,告知了Sabina的存在,要与Sabina结合时,Sabina却悄无声息地逃走了!Sabina感到Franz豁开了他们的隐私之门,做一名妻子对Sabina来说太沉重了!头衔、角色和社会责任让她窒息,她唯有背叛,唯有逃离!此外,她并不真爱Franz,Franz与她makelove时,她感到Franz下半身是一个成熟的男人,而上半身却似一个婴儿,拼力吸允着她的乳房,她似乎在与一名婴儿makelove,这让她感到恶心!

Sabina背叛了自己的祖国!也不算背叛吧,应该就是不在意!她可以到任何其他国家去,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去漂泊、去画画,她甚至不希望别人知道她的国籍——捷克。后来,随着她越漂越远,已经没有人知道她到底来自哪里,她就像一粒尘埃,四处漂泊,四海为家。

Sabina讨厌一切媚俗(Kisch)的东西。Kisch里没有shit。Kisch会使两滴眼泪相继而出,第一滴泪说,看到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多么好啊!第二滴泪说,看着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全人类都为之动容!第二滴泪使Kisch更加Kisch!但Sabina讨厌Kisch的同时,她也有她自己的Kisch,她的Kisch就是她心中那个温暖、平静、和谐的家,在这个家里,父亲是明智的,母亲是充满爱的!这种Kisch正是Sabina所缺少的,自从她的父母相继去世之后,她更渴望这种Kisch。当她在电影里看到一位不知感激的女儿拥抱被遗忘的父亲时,她总是泪流满面。

Sabina的父母死后,两个哥哥瓜分了她父亲的所有财产,而她只是潇洒地拿走了她爷爷留下的一顶黑色的高帽子,无论她走到哪里,其他东西都可以舍弃,唯独这顶高帽子一直陪伴着她!这顶高帽子代表着过去,她的镇长爷爷和她的牧师爸爸!她经常戴着这顶高帽子站在镜子前凝视自己,makelove时,这顶高帽通常也是极好的道具。

Sabina心情不好时,喜欢在墓地里闲逛,她看着墓碑上的描述,职位、成就在她看来都毫无意义,她有时会参加不知是谁的葬礼,她也随着人群围着墓地哀伤地走上一圈,往墓地里投一朵小花!她害怕墓地里那些石头棺盖,因为一旦盖上,逝去的人就再也出不来了。她庆幸覆盖在她父亲身上的是泥土,这样,父亲就可以走出泥土,与她谈心。

Tereza和Tomas因一场车祸死亡,死时两人的身体黏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他们死得如此沉重,因为彼此的爱、彼此的忠诚。而Sabina是本书中这四个主要人物中唯一活着的人,她要死得很轻很轻,她要把自己的身体火化,骨灰就随风而逝吧。

Sabina的一生都在背叛,一生都不为沉重的东西束缚,是潇洒随意、轻飘飘的一生。只有她活到了最后,我想是因为这样的人生才是作者的真爱吧。

本书至此已经认真读过两遍,而且是英文版,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当然很多细节还是不甚明了,比如反复提到的贝多芬的四重奏《Esmusssein》,比如提到的God和shit,比如到底什么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等等!我想我要再沉淀几年再去读,也许又有很多新的感悟!总之,经典真的要反复的读!每一次读来都能触动人心!下周开始读我心仪已久的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这次是中文版,会轻松很多。

《用尽全力拥抱生命——《背德者》读书笔记15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