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国学启蒙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国学启蒙读后感1000字

国学启蒙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09 来源:互联网

国学启蒙读后感。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国学启蒙读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国学启蒙读后感范文一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国学启蒙》读后感范文二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365夜国学启蒙故事》。看到书的封面觉得很好看,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所以我拿起书就认真地看了起来。

里面有个小故事,叫《王羲之教子》,我看了之后感触颇多。故事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王羲之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倚栏轩文学网

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读完这则故事,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像王献之这样,学习他的毅力,学习他的坚持。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国学启蒙》(精选范文)


这个学期我从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国学启蒙》的书,读了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从书中,我收获很多,同时也让我感触深刻。

《国学启蒙》有很多精彩的内容,例如:有国家的思想精粹、有塑造高尚人格的必读诗文、还有中华的传统美德和国家名词解……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传统美德里的一篇文章叫《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一位叫匡衡的人,少年时非常爱读书,可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在夜里无法看书了。匡衡的邻居是位富裕人家,一到晚上就点着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为了读书,只能鼓起勇气向邻居借一寸之地让他看书,可邻居不愿意,不耐烦地打发了他,匡衡很是生气,就回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透过来了。之后,匡衡把家中的书全读完了,有一天,他发现附近有位大户人家,家里收藏很多书,于是他就跟财主说:“我帮你干活,不要工钱,只要您借我家中的书籍就行。大户人家深深地被他求知精神感动,就答应了匡衡的请求。后来,匡衡成为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学者。

通过学习书中的故事,我受到了启发:如果一个人有了求知的欲望,再困难的条件也不会影响学习,如果没有求知的欲望,再好的条件对学习也无济于事,匡衡他虽家境贫寒,但他能为了学习不惜一切代价。而我们现在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却不珍惜,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呢?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美好生活呢?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今后,我们要多加学习,勇于实践。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我们走出迷茫,让我们茁壮成才。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国学启蒙》读后感600字


这个学期我从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国学启蒙》的书,读了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从书中,我收获很多,同时也让我感触深刻。

《国学启蒙》有很多精彩的内容,例如:有国家的思想精粹、有塑造高尚人格的必读诗文、还有中华的传统美德和国家名词解……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传统美德里的一篇文章叫《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一位叫匡衡的人,少年时非常爱读书,可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在夜里无法看书了。匡衡的邻居是位富裕人家,一到晚上就点着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为了读书,只能鼓起勇气向邻居借一寸之地让他看书,可邻居不愿意,不耐烦地打发了他,匡衡很是生气,就回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透过来了。之后,匡衡把家中的书全读完了,有一天,他发现附近有位大户人家,家里收藏很多书,于是他就跟财主说:“我帮你干活,不要工钱,只要您借我家中的书籍就行。大户人家深深地被他求知精神感动,就答应了匡衡的请求。后来,匡衡成为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学者。

通过学习书中的故事,我受到了启发:如果一个人有了求知的欲望,再困难的条件也不会影响学习,如果没有求知的欲望,再好的条件对学习也无济于事,匡衡他虽家境贫寒,但他能为了学习不惜一切代价。而我们现在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却不珍惜,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呢?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美好生活呢?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今后, 我们要多加学习,勇于实践。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我们走出迷茫,让我们茁壮成才。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国学启蒙》读后感400字


从《国学启蒙》这本书来到我身边时,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了,在那浩瀚无穷的国学经典中,我感到所学到的知识就如一粒沙那么小,如一滴水那么少,如沙漠中出现绿洲那么渺茫……于是,我下定决心,要认真学习。

我还记得翻开书看到的第一句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周易》的句子。老师给我们解释过意思: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我此时以为,“天行健”可以用人生来比喻,而“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比喻人的。我的理解方式是代入,人生本是绚丽多彩的,人就会去前进,去创造出超越自己的一面,这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一样的,都是表示着要不断前进,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去成功,这是我的理解。后来,我的人生观念彻彻底底地变了,我已经不相信人的一生是由上帝来安排的,而人的一生是由自己不断拼搏创造出来的。就算你的人生够精彩,就算你的人生很平淡,但是,请不要就此罢休,一定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你的精彩!

朋友,抬起你的头来,不要气馁。如果你身陷贫困,让我们来看看洪战辉吧,这位“携妹求学几年”的大学生,就曾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他父亲是精神病人,母亲离家出走,妹妹又遭厄运,一出生就遇到失去父母的爱,就身陷贫困和苦难。他却选择了自强自立,选择了与命运抗争,他像一只负重的蜗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阴霾中见到了阳光。

我这一生收获最好的名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谨记这句古训,或许“神州X号”你就是它的总设计师。

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600字(3)篇


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600字 第(1)篇

为什么要读国学:举个例子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This is why I am afraid;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普通版: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下雨的时候你却撑开了伞;你说你喜欢阳光,但当阳光播撒的时候,你却躲在阴凉之地;你说你喜欢风,但清风扑面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我害怕你对我也是如此之爱。文艺版: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诗经版:子言慕雨,启伞避之。子言好阳,寻荫拒之。子言喜风,阖户离之。子言偕老,吾所畏之。离骚版:君乐雨兮启伞枝,君乐昼兮林蔽日,君乐风兮栏帐起,君乐吾兮吾心噬。五言诗版:恋雨偏打伞,爱阳却遮凉。风来掩窗扉,叶公惊龙王。片言只语短,相思缱倦长。郎君说爱我,不敢细思量。七言绝句版:恋雨却怕绣衣湿,喜日偏向树下倚。欲风总把绮窗关,叫奴如何心付伊。七律压轴版: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叠烟湿幽香。夏日微醺正可人,却傍佳木趁荫凉。霜风清和更初霁,轻蹙蛾眉锁朱窗。怜卿一片相思意,犹恐流年拆鸳鸯。我的版本:慕雨怯湿衣,恋日傍荫凉, 微风楚楚闭朱窗,相思阵阵断柔肠…

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600字 第(2)篇

抱歉,我不能给太高的评分。而且我不是针对这本《声律启蒙》,我是说这整个国学启蒙书系列!内容千疮百孔尚可接受,但是,各位读者,请看本书前言:

本书由权威教育专家及国学大师联袂编撰而成,为适应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采用了双色注音的方式;书中精美的插图帮助青少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精彩的故事,让青少年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说,这是一套为青少年读者倾力打造的国学启蒙经典读物。

Excuse me!注音在哪?插图在哪?权威教育专家和国学大师在哪?这个系列,连前言和总序都是抄的吧!

本书的受众是中国的青少年,编者却是敷衍了事,我作为一个读者,亦觉羞赧!

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600字 第(3)篇

《声律启蒙》是本趣味性强、阅读门槛低的好书,但这一本的编者水平不行。说水平不行或许严重了,但肯定没用心。比如“楚遭齐伐责包茅”的意思明明是齐国伐楚,找了楚国不向周朝进贡包茅的借口,但编者的解释是

楚国要攻打齐国,找了个齐国不敬献包茅的借口。

本来很好的素材,看完后发现follow着编者的指引完全没吸收到什么营养,读着非常的dry,有这功夫还不如听赵照的同名歌曲呢,至少我很喜欢里面的

七颗星 一袍风 佛陀对苍生我对你 嘴对心 九夏对三冬

——多适合表白啊。

有关读后感国学启蒙通用6篇


在阅读作品结束后,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读后感是自己阅读作品后最真实的体悟。你知道撰写作品的读后感的方法吗?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读后感国学启蒙》,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读后感国学启蒙 篇1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灿烂的阳光陪伴着我,使我读完了《爸爸不是我的零钱罐》,它,使我感慨万千。

本书主要讲了:主人公谢小龙——是一个调皮鬼,他虽然没有达到那种无恶不做的坏蛋,但是,大家对他都很反感,而且,他还是一个厚脸皮的人,看见好吃的,好玩的,就只有一个字——“买”,当然,还是花他爸爸的钱,有一次,他和爸爸去散步,不知不觉走到超市门口,他对爸爸说去帮妈妈买面条,然而,进去超市,却一溜烟似地跑进了玩具区,见到一个梦寐已求的玩具——玩具飞机。他死皮赖脸地乞求爸爸买给他,但是爸爸拒绝了。他又百般恳求,爸爸比不过他,只好给他买下来......第二天,他偷偷把玩具飞机带回学校,可是,所有人都对他不理不睬,原来,大家都在看彭安妮的限量版芭比娃娃呢。谢小龙骄傲地认为芭比娃娃是彭安妮有钱的爸爸买给她的,可是,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它是彭安妮自己赚钱买的。

谢小龙觉得自己也能工作,他决定赚钱买生日礼物送给爸爸。他向爸爸打听了一份"工作",大姨开的宠物医院很忙,大姨让谢小龙去帮忙。可是,第二天,全班同学竟然嘲笑谢小龙这份工作,晚上,他垂头丧气地回了家,碰巧,那天爷爷来谢小龙家,爷爷安慰谢小龙:“梦想都是会被人尊重的。”谢小龙决定去大姨那工作。

可是,周末到了,他又说不去帮忙了,但是,他又犹豫了一会,还是决定去帮忙。起初,他很讨厌这些宠物,但是后来,他爱上了这份工作,如愿以偿地给爸爸“做”了一个生日礼物。

说到这里,我真的很惭愧,因为我也一直叫爸爸给我买这买那,读了这本书,我改变了想法,给爸爸买了一份生日礼物。

它,使我感慨万千。

读后感国学启蒙 篇2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读后感国学启蒙 篇3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365夜国学启蒙故事》。看到书的封面觉得很好看,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所以我拿起书就认真地看了起来。

里面有个小故事,叫《王羲之教子》,我看了之后感触颇多。故事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晋代书法家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有一次,他要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中,你把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中不服,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父亲笑而不语,母亲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因为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字,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习写字了。王羲之看到儿子用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才开始悉心培养他。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倚栏轩文学网

王羲之劝子于学,采用的是“不动声色”的方法。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读完这则故事,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像王献之这样,学习他的毅力,学习他的坚持。

读后感国学启蒙 篇4

从《国学启蒙》这本书来到我身边时,我就被她深深吸引了,在那浩瀚无穷的国学经典中,我感到所学到的知识就如一粒沙那么小,如一滴水那么少,如沙漠中出现绿洲那么渺茫……于是,我下定决心,要认真学习。

我还记得翻开书看到的第一句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周易》的句子。老师给我们解释过意思: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我此时以为,“天行健”可以用人生来比喻,而“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比喻人的。我的理解方式是代入,人生本是绚丽多彩的,人就会去前进,去创造出超越自己的一面,这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一样的,都是表示着要不断前进,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去成功,这是我的理解。后来,我的人生观念彻彻底底地变了,我已经不相信人的一生是由上帝来安排的,而人的一生是由自己不断拼搏创造出来的。就算你的人生够精彩,就算你的人生很平淡,但是,请不要就此罢休,一定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你的精彩!

朋友,抬起你的头来,不要气馁。如果你身陷贫困,让我们来看看洪战辉吧,这位“携妹求学几年”的大学生,就曾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他父亲是精神病人,母亲离家出走,妹妹又遭厄运,一出生就遇到失去父母的爱,就身陷贫困和苦难。他却选择了自强自立,选择了与命运抗争,他像一只负重的蜗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阴霾中见到了阳光。

我这一生收获最好的名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谨记这句古训,或许“神州X号”你就是它的总设计师。

读后感国学启蒙 篇5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我如饥似渴地读完《国学启蒙》之后,深知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只不过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沧海一粟。同时,也深知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奋就是珍惜时间,努力做好事情,包括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勤实践。勤奋不光表现在身体上,表现在行为方式上,还表现在精神上。勤奋靠的是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还能让我们获取更多知识、劳动成果。无论你是天才还是普通人都要勤奋学习、勤奋工作,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古代有许多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为防止打瞌睡影响学习而用绳子将自己头发绑在房梁上孙敬,也有用锥子将自己大腿刺痛而刻苦读书的苏秦,又有贫穷买不起蜡烛而冒着严寒“映雪读书”的孙康,还有因家境贫寒点不起油灯而“凿壁偷光”学习的匡衡。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博览群书,最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

当然,也有让我们引以为戒的反面例子,比如被誉为神童的方仲永,据说他五岁时就有作诗的天赋,作出的诗轰动一时。但他自恃聪明,不思进取,导致诗越写越差,直到才华消失殆尽,从此由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印证了韩愈的那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

细读了这些故事,我深知世上其实并没有永远的天才或神童,那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不要让所谓的小聪明误了自己的终身。要知道,创造财富靠的不是先天的聪明,而是后天的勤奋和坚持。只有刻苦学习、研究学问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就算没有天赋或者家境贫穷,只要你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一个有学问的富豪。

《国学启蒙》让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我也会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因为,天道酬勤!

读后感国学启蒙 篇6

这个学期我从学校图书室借了一本《国学启蒙》的书,读了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从书中,我收获很多,同时也让我感触深刻。

《国学启蒙》有很多精彩的内容,例如:有国家的思想精粹、有塑造高尚人格的必读诗文、还有中华的传统美德和国家名词解……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传统美德里的一篇文章叫《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一位叫匡衡的人,少年时非常爱读书,可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在夜里无法看书了。匡衡的邻居是位富裕人家,一到晚上就点着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为了读书,只能鼓起勇气向邻居借一寸之地让他看书,可邻居不愿意,不耐烦地打发了他,匡衡很是生气,就回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透过来了。之后,匡衡把家中的书全读完了,有一天,他发现附近有位大户人家,家里收藏很多书,于是他就跟财主说:“我帮你干活,不要工钱,只要您借我家中的书籍就行。大户人家深深地被他求知精神感动,就答应了匡衡的请求。后来,匡衡成为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学者。

通过学习书中的故事,我受到了启发:如果一个人有了求知的欲望,再困难的条件也不会影响学习,如果没有求知的欲望,再好的条件对学习也无济于事,匡衡他虽家境贫寒,但他能为了学习不惜一切代价。而我们现在有着良好的学习条件却不珍惜,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呢?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美好生活呢?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今后,我们要多加学习,勇于实践。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我们走出迷茫,让我们茁壮成才。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读后感(3)篇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读后感 第(1)篇

作为启蒙书来说,选的诗大都短小精悍,尤其是比对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虽然蘅塘退士的诗三百曾经也是作为启蒙书,但是对于今人来说,国学的基础普遍较差,而其选篇幅又大都较长,很容易让人产生畏难心理。而这本唐诗所选的古诗多者也不过四联,相对轻松,作为启蒙书来说,算是很照顾我们这些基础薄弱的人了。

但有些诗人和诗也比较生僻(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且译文真的很随意,古诗中的字也多有错处,我至少发现了五六处。图书的校验真的还要再仔细一些,尤其还是这种启蒙类的书,总不好一开始就把人往错误的方向上领。

所以友情向大家提醒一句,在读诗背诗的时候,也可以多方查验一下,有些的确是有几个版本的,且都适用。有些则真的是这本书的失误。

最后,纪念一下背完了其中的172首古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借用一句古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诚然试用于今时今人。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读后感 第(2)篇

在吉隆坡转机的时候翻完了此书,书中内容几乎皆能成诵。有段时日没写书评了,今日记录一二。我曾写过一首《殇霓裳》:“唐音依旧,华章几阙,何处人生?华清需思诗酒韵,欲望乾坤万古倾。马嵬坡下,曾经应迷惘。倚阑凭看,铁马金戈几度狂?江山乱舞,风马安急跃苍茫?不见秦王破阵乐,恰有霓裳羽衣曲亦长。但为盛世繁歌势,唯有轻舞扬。丝桐韵老,八音醉灵皇。人间自是真知见,此声方照皆未央。穹冥无限悲歌里,梦中惊起心徘徊。一笑回溯,再笑魂殇。”最后那一句“一笑回溯,再笑魂殇。”是我写着《殇霓裳》时,心中想的其实是千年前的那古拙的音乐祭舞。其实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更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舞,有一个时代的风俗。每一个时代的代表都是用心之作,他体现了他所在的那个朝代的一切……石铸惊天兮灯无明,衣羽动魄兮鼓筑声。唐之遗韵,连接远古音律,可泣鬼神!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读后感 第(3)篇

1、大多数人的国学启蒙来自诗经,来自唐诗宋词,来自课本作业。随着岁月渐长,自己竟不再喜欢解读和诠释,简单得重温原文便能寻得乐趣。三颗星,因为它是汇编,也因为看不出编者的思维及分类逻辑,无他。
2、幼时读唐诗,大概因为朗朗上口也因为学业负担,后再读唐诗,因为升学试卷会有意境解读字句诠释,再后来想读唐诗,因为看到语言的美好,体验到古人的乐趣。看了唐史再读唐诗,会联想起彼时的生活与交际,感谢古人为我等奉上的文化葵宝,温故知新乐常在。
3、进入新时代,自媒体为芸芸众生提供了新的平台。原本随口吟唱亲朋宴饮的诗词歌赋,变成了互联网平台的网红和作家。文字之间,记录的正是时间的痕迹、时代的记忆。
4、想不到春节反倒比平日时间更琐碎,趁此间隙重温经典也是不错的选择,难得悠哉难得闲。

作文读后感500字:《国学启蒙》读后感


学到的知识就如一粒沙那么小,如一滴水那么少,如沙漠中出现绿洲那么渺茫于是,我下定决心,要认真学习。

我还记得翻开书看到的第一句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周易》的句子。老师给我们解释过意思: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我此时以为,天行健可以用人生来比喻,而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比喻人的。我的理解方式是代入,人生本是绚丽多彩的,人就会去前进,去创造出超越自己的一面,这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一样的,都是表示着要不断前进,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去成功,这是我的理解。后来,我的人生观念彻彻底底地变了,我已经不相信人的一生是由上帝来安排的,而人的一生是由自己不断拼搏创造出来的。就算你的人生够精彩,就算你的人生很平淡,但是,请不要就此罢休,一定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你的精彩!

朋友,抬起你的头来,不要气馁。如果你身陷贫困,让我们来看看洪战辉吧,这位携妹求学几年的大学生,就曾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他父亲是精神病人,母亲离家出走,妹妹又遭厄运,一出生就遇到失去父母的爱,就身陷贫困和苦难。他却选择了自强自立,选择了与命运抗争,他像一只负重的蜗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阴霾中见到了阳光。

我这一生收获最好的名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谨记这句古训,或许神州X号你就是它的总设计师。

增广贤文(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3)篇


增广贤文(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 第(1)篇

这是本民间谚语的合集,三四句就是一节,意思大多浅显易懂,加上后附的字词注释和全文翻译,阅读毫无障碍。

虽说是俗言俗语,但毕竟话糙理不糙,甚至有不少反映了社会上的阴暗现象。在我看来,多数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可做自省之用。

摘取一些个人比较有感触的句子

1.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2.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3.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4.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5.衙门八字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6.进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7.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8.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9.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10.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11.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12.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13.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14.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15.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6.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17.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18.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1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0.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21.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22.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23.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24.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25.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26.富人思来年,穷人想眼前。

27.为学始知道,不学亦枉然。

28.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

29.曾记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30.急行慢行,前程只有多少路。

pS:本书编写于明代,又得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成今日版本。期间免不了有些宣传三纲五常的陈腐说法,还有些渗透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君子固穷、顺从天命、布道行善等),是否信奉便是见仁见智了。

增广贤文(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 第(2)篇

假期转眼已过半,想起前几天读完的《增广贤文》还没有来得及写读书心得,今天想哪谈哪吧。

作为国学启蒙书系列著作,此书值得反复阅读。全文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地阐述做人处事的道理,为我恶补素质教育,查缺补漏,读后满满正能量,前天我还用其中一个故事——国王因失掉一根手指而保命——来开导妈妈,有福之人散财驱祸,活学活用,正是书中所讲“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的道理。

还有“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如若我早知此道理,便不会轻信他人。过分的憨厚只是另一种愚蠢。

古训谚语汇集,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这让我想起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最重要的就是和睦,正对了另一句古话“一家之计在和,一生之计在勤。”

类似的话语还有很多,朗朗上口,熟读于耳,只是结合着链接的故事再仔细读一遍,恍若初次读到般新鲜,尤其感动于孔子学习弹琴,反复练习以求感受到作曲人的情感,白居易作诗改到妇孺皆明为止,这种做学问的态度;感动于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徐悲鸿为中国留学生争一口气而习画;感动于孙敬苏秦投悬梁锥刺股读书,匡衡偷光读书,惜时如金;感动于姜氏劝夫以国为重的深明大义;感动于羊的跪乳之恩与乌鸦的反哺之义;还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r”

都在默默诉说着为人夫妻和子女所应有的作为,开卷有益。

最后,中秋佳节,以我所能记得的书中的一句话来结尾“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增广贤文(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 第(3)篇

国学最妙的地方在于,全都是从生活中的小事情找到各种精髓的观念,这就像道理越老越有道理这句话这样,所有的事物总是存在规律的,一项事物的发展造成必然成果,就像种子萌芽后需要灌溉施肥最后才能结出硕果。这些个“规律”正是影响我们每个人根基的那些思想,价值观。每个人的根基太重要了,听过一位母亲教育儿子的话,一个人的根基是正的,他最后怎么样长都不会歪到哪去,他的根基不正就时时刻刻都有歪的危险。因此,读国学不失为一个引导我们打正根基的良方。国学不止是教你做人的,它更是一个巨大的灵感宝库,或者说是一个最全面的答题库。“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国学不是读完就完了,要去思考去升华,去发现去创新。这点从生活中不同领域的精英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学引申应用的好案例。从我生活中接触到的来说吧,室内设计师就很好的应用了国学中的美学,以及国学萌发的设计理念。这两年大火的室内设计风格新中式,里面留白的艺术表达形式,可不就是老子道德经中的美学“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则萌生了一种非观看的设计哲学——道内器外。“见器不见道,非观看之道,或者所见之道,所显之观念有高下浅深之别”这种观看角度会令我们的视觉更加精彩。这样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就不一一列举。总之还是像本书序和前言中说到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看多想多学,人才能得到提升。

作文读后感500字2024 《国学启蒙》读后感


学到的知识就如一粒沙那么小,如一滴水那么少,如沙漠中出现绿洲那么渺茫于是,我下定决心,要认真学习。

我还记得翻开书看到的第一句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周易》的句子。老师给我们解释过意思: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我此时以为,天行健可以用人生来比喻,而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比喻人的。我的理解方式是代入,人生本是绚丽多彩的,人就会去前进,去创造出超越自己的一面,这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一样的,都是表示着要不断前进,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去成功,这是我的理解。后来,我的人生观念彻彻底底地变了,我已经不相信人的一生是由上帝来安排的,而人的一生是由自己不断拼搏创造出来的。就算你的人生够精彩,就算你的人生很平淡,但是,请不要就此罢休,一定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你的精彩!

朋友,抬起你的头来,不要气馁。如果你身陷贫困,让我们来看看洪战辉吧,这位携妹求学几年的大学生,就曾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他父亲是精神病人,母亲离家出走,妹妹又遭厄运,一出生就遇到失去父母的爱,就身陷贫困和苦难。他却选择了自强自立,选择了与命运抗争,他像一只负重的蜗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阴霾中见到了阳光。

我这一生收获最好的名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谨记这句古训,或许神州X号你就是它的总设计师。

弟子规(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800字(3)篇


弟子规(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800字 第(1)篇

        一谈传统文化,就要说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话是没有错,可《弟子规》还是精华太少。与其花大把时间去背《弟子规》,还不如直接背《论语》——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朗朗上口,丰富优美,比有很多生拼硬套的句子的《弟子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翻翻《弟子规》,大段大段令人匪夷所思的与现代社会完全背离的价值观,完全可与鲁迅先生当年痛骂的《二十四孝图》媲美。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这是哪个年代的生活方式?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反人性啊,强制性要求孩子无条件顺从。

        随便拉出来几句,不堪入目。我就不明白了,一天到晚喊着要独立思考,要自由要民主的是这帮人;一转脸,教育孩子要对自己无条件服从,唯唯诺诺,顺从服帖的也是这帮人。不客气的讲,《弟子规》通篇都在教育人怎么当一个奴才,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吗?这能拿去给未名事理的孩子们读吗?

        救救孩子!

        这些年随着所谓“国学”的热潮,《弟子规》也莫名其妙的火起来了。要真的学习传统文化,放着十三经不读,捧着《弟子规》不放,就好像不读《论语》去读《于丹解读论语》。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转型期社会呈现的乱象——价值观混乱和崩塌,在重构的过程中牛鬼蛇神都企图占领制高点。《弟子规》这种肤浅庸俗,曲解孔孟,价值观极其歪曲的东西还是早点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比较好!

弟子规(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800字 第(2)篇

《弟子规》中的思想完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一词相悖。作为一本清代秀才教书匠写出来的顺口溜,无处不在强调学生和老师的阶级关系,父兄和子弟的阶级关系。就拿“对尊长,勿见能”之类的观点来说,甚至是宣传伪君子的思想。为什么对待尊长就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呢?老师就一定比学生厉害得多吗?有才却要表现出无才,心口不一不正是伪君子的一大特征?《弟子规》开篇就是“弟子规,圣人训”,一开始就把自己抬高到圣人大仙的位置,告诉读者《弟子规》是圣人的话,要无条件相信。就像是《葵花宝典》,修炼之前得先阉割掉生殖器,读《弟子规》,就是要读者先阉割掉自己的思想。《弟子规》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来自《论语》,有些是直接把论语删减后拼凑而成。但是我个人认为《弟子规》中的糟粕是大于了精华的,列为国学更是玷污了国学二字。让不谙世事的孩子去读这种打压个人思想的糟粕之书,是致愚,更是摧残。如果在吃一盘好菜的同时,必须要先吃一口屎,那还是先放下筷子思考思考吧。别为了一盘菜爱上了吃屎。

弟子规(国学启蒙书系列)读后感800字 第(3)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是啊,古往圣人教诲到:

生而为人,立而从事,

入则孝,出则悌

——先学会孝顺父母,再之敬爱兄长;

泛爱众,而亲仁

——为什么要先孝悌,后爱众,亲仁?

因为百善孝为先,悌次之,

然后才能做到爱众,亲近贤仁;

有余力,则学文

——有余力了,把孝悌、爱众、亲仁

一一做到之后,才去学文,那当代呢


完全颠倒了,先学文,后亲仁、爱众

最后才孝悌,这也是当代莫大的悲哀了。

支持最新教育改革,将国学、四书五经

纳入中小学必读、必考科目,

欢祝

。。。。。

读《365夜国学启蒙故事》有感_五年级读后感650字


读《365夜国学启蒙故事》有感_五年级读后感650字

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听故事。后来上了小学识字了,妈妈给我买了许多故事书,其中就有《365夜国学启蒙故事》。

这本《365夜国学启蒙故事》汇集了《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史记》等多部经典蒙学。其中有好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启发我们勤动脑筋善于观察的:田忌赛马、晏子使楚和钻木取火;教育我们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负荆请罪、魏文侯改过;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积极上进,用功读书的:孔子韦编三绝、苏秦刺股勤学和路温舒的蒲草书;让我们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回报的:木兰从军、黄香温席和王祥卧冰

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木兰从军。一次,朝廷要与邻国打仗,需要大量人马,地方官让木兰家派人参军。花木兰想:父亲年老体衰,弟弟还未到参军的年龄,怎么办呢?看着父亲愁眉不展,花木兰人偷偷将自己化装成一个小伙子,代父参军去了。战场上,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机智勇敢,骁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还被提升为大将军,直至带领大军胜利归来。花木兰衣锦还乡,却拒绝了受封。

我认为,花木兰不仅有着一颗孝心,同时,她还有着一颗爱国心,忠君报国,舍生忘死,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花木兰的原因,她的精神太令人钦佩与学习!

书中其他的故事也非常精彩,常使我爱不释手。我知道这些故事都是几千年代代相传下来的,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的文明,颂扬了古人们的传统美德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人生哲理。

我从《365夜国学启蒙故事》中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了许多学习与做人的启发,它指引我做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在阅读中学会了成长!

月光启蒙读后感


篇一:品读感悟《月光启蒙》

品读感悟《月光启蒙》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歌谣的韵味,月夜的美妙。

2.通过赏意境,品语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4.继续学习“选取生活中的小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母亲的启蒙,感受母爱的朴实与温馨,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难点

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让学生课前搜集民歌民谣,感受民歌民谣的幽默、风趣。

教师: 准备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 主题导入,初解题意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7课《爱如茉莉》,感受到了父母之间那平淡却深厚的感情,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8课《月光启蒙》,看看我们从中又能了解到什么真情?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课题:18 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2.质疑:透过题目,你认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板书:(1)为什么叫“月光启蒙”?(2)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启蒙?

3. 解决问题(2):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启蒙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生汇报。

出示最后一段话,生读。交流: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启蒙呢?(板书:歌谣 神话 谜语) 引读最后一段话:

过渡: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月光启蒙”?那些美好的夏夜,给了“我”怎样的回忆?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走进“月光”,感悟母爱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节描写的好处,本文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描写,你能找出来吗?默读课文,画出最打动你的语句,作批注。

2.汇报交流:

出示书中插图:儿时的“我”就是在这样的夏夜,在这个篱笆小院聆听母亲唱歌谣的!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表感受,教者随机认可、引导)

重点品悟之一——夏夜之“美”

(1)重点读悟之一:(夏夜“月光”之妙)

出示句1: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夏夜的月光美。)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柔和”“洒满”等词语来想象夏夜月亮升起的情景,感受月色下的恬静和安详。(感情朗读)板书:柔和的月色

出示句2: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生品读,抓“如水的月色”“ 玉石雕像”感悟月色之美,感受月色下母亲形象之美。 板书:如水的月色

(2)重点读悟之二:(夏夜母亲“形象”之美

(这是月色中的母亲,从母亲身上也感受到了美。)

引导学生抓住“忙”“洗”“换”体会母亲勤劳、朴素的美;从“搂”“唱”体会母亲的慈爱美。(感情朗读)

过渡:母亲吟唱出来的歌谣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母亲清唱的歌谣,听完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觉?那文中是怎样写的?

(3)重点读悟之三:(夏夜“歌声”之甜)

(从哪体会到歌声美?抓住“甜甜的”、“轻轻的”、“芳香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体会歌声之美、作者用词之妙)

感情朗读:

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母亲的歌声之美吗?指生读

②声音只能用耳朵听到,为什么在作者眼里,这歌声还能闻到香味呢?从这“芳香”,你品出了什么?生畅谈感受。

③听母亲唱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我深深陶醉其中了,作者用“芳香”这个词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声音是那样轻柔,那样甜美,让我们体会出一首首歌谣所散发出的美好的感觉,这就是孙友田当年体会出的“芳香的音韵”。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巧妙性,今后我们在习作中也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巧妙性。

④带着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母亲的歌声之美。生齐读

3.母亲用歌谣,引读: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她真是我的“启蒙老师”(指标题)生齐读!

4.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的不仅仅是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更用浓浓的母爱浸润了“我”的心灵。板书:爱

(三)走进“民间文学”,感悟“启蒙”

1.母亲到底是怎样启蒙“我”的呢?默读课文,动笔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抓住重点词句好好体会,还可以把你的想法简单地写在旁边。

2.汇报交流:

预设一:动听的歌谣──给“我”的美好想往

多媒体出示: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1)生读,谈对歌谣的理解。板书:动听的歌谣

(2)指导朗读。

3

些歌谣——生读: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板书:像和风 像流水 飘满音韵

预设二:风趣的童谣──让“我”感悟到诗韵

(1)出示文中童谣,尝试读出童谣的韵味。

(2)这些童谣给你带来哪些启迪?

(3)引读:月色如水,母亲风趣的歌谣——生读: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板书 :风趣的童谣浓郁的诗情 想象的翅膀深深的母爱

预设三:神奇的故事──让“我”展开想象的翅膀

交流:你读过“嫦娥奔月”“牛郎织女”这些故事吗?这些故事给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四:有趣的谜语──给了“我”思维的启迪

重点引导品读: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3.小结:你认为这些民间文学会给作者怎样的启蒙?生谈。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走进作者,领悟表达

1.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作课题了吗?

引导学生找到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读就会明白。 生畅谈。

2.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故事、谜语给“我”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它们生根、发芽、生长??如今,孙友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因为母亲在月光下给了他——启蒙(生齐读)。孙友田对母亲满怀感激、敬佩之情,请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学生自由读)

过度:是啊!母亲是伟大的。也许你们的母亲不一定会讲神秘莫测的神话故事,也不一定会给你唱动听的歌谣、童谣,但她们在用着自己所能给予的方式给你们以关爱,母亲才是你们的启蒙老师。

出示课件(母亲伟大,母亲无私)

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 走进生活,学习表达

1. 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孙友田看到那一轮明月,他会想起什么呢? 出示:

看到那一轮明月,

我想起____________

想起______________

想起______________

学生交流

2.请以“妈妈,我要感谢您??”为中心句写一段话,运用细节描写。

(六)板书设计:18月光启蒙

像和风

柔和的月色 动听的歌谣 像流水

飘满音韵。

浓郁的诗情 如水的月色 风趣的童谣 想象的翅膀深深的母爱 环境 母亲 感受

篇二:月光启蒙评课稿

诗意语文 文化吟唱

——听苏敏老师《月光启蒙》有感 双辽市第一小学马玉兰我校苏敏老师的语文课堂总是激情飞扬,充满诗情画意。在今天这节《月光启蒙》中,

我又一次领略了苏老师的诗意追求!正是苏老师对这一篇散文的诗意解读,才把月夜、童谣、

母爱、黄河文化、民间艺术这些抽象具象的概念融为一体,伴随着苏老师的诗意抒怀,孩子

们一次次走进月夜,走进童谣,走进母爱,也走进了厚重浓郁的黄河民间文化中??

一、唱读童谣,吟诵文化。歌谣童谣是诗化的民间艺术,是朴素的诗歌和善良的心灵的紧密交融,是淳朴的母亲启

蒙孩子的“芳香的音韵”、朴素的文本,是传统文化的厚重的积淀,也是苏老师在教学中要着

意挖掘的文化资源。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在月光下用甜甜的嗓音为“我”吟唱的“像三月

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而且“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的歌谣童谣,苏老师先后采用了如

下的方式:1、引入歌谣,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歌谣的节奏与韵律;2、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

描绘,使学生进入歌谣童谣所吟唱的情境之中;3、用黄河故道的民间曲调吟唱了课文中的“月

亮出来亮堂堂??”的歌谣,声情并茂,燃起学生吟唱歌谣的兴味与激情;4、教师引导学生拍

手有节奏地去吟唱歌谣,体悟自己心中的歌谣韵味。通过以上的方式,使学生仿佛真的走进

那溶 溶月光下,高高草堆旁,亲耳聆听到母亲那“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一般的歌

谣。我想,在这个不断回旋着孩子们清朗的诵读吟唱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是受到了深深的感

染的,这也就意味着,苏老师着意要引领的诗化的目标是成功的,她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充

溢着浓浓的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诗境之中了。

二、营造诗境,品赏月夜。在品读歌谣感悟歌谣的特点后,苏老师通过课件配乐创设情境,用多种方式展开讲析和

品读。她采用回环往旋式的一唱三叹,把对课文主题的把握和情感基调的诠释一层层推向高

潮。苏老师首先用深情动人的引导语引出主题句“童年的月夜永远是美妙的”,把文字叠印在

背景为夜空湛蓝,明月如轮的课件里,渲染了这月色朦胧的特定环境;接着让学生直面文字

本身,圈圈画画,细细品赏月夜之美,诵诵读读,理解感受这美妙的意境;然后苏老师用诗

一般的叙述语言引领学生从童谣歌谣中感受文字之美,牵引学生的情感之脉与文本、与教师

一起振动,此时的文本,已经成了苏老师着意要营造的文境、诗境了!

三、夯实语言,品味文字。苏老师的课给我的第三个感觉是夯实。在诗意的行走中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着学生学习语

言。我们来看苏老师在本课中运用多种形式来感悟“芳香的音韵”,这一步走得相当细致。在

带领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后,苏老师对“黄河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的两个“长”字的用

词的挖掘和探究,可谓细腻至极,“长”歌谣的“长”所蕴涵的生 命意象在苏老师的深度解读中跃然而出,相信这个“长”字的意象感会深深烙在这一个

上课班级的每一个孩子们心中。也在我们每一位听课老师的心里扎下了揣摩语言,扣词扣文

的语文教学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母亲用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孙友田飞向了诗歌的王国

-----“感谢您,母亲,是您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教室里想

起了根据最后一段文字改编成的诗歌,使学生感悟到了母子情深。接着苏老师又别出心裁,

对课文进行了拓展,出示了母亲晚年的照片以及作者后来补充的一段文字。音乐渐起,在苏

老师那深沉地宛如叹息一般的朗读声里,孩子们的心酸了、痛了、溶解了,此时的母亲已失

去了记忆,斑驳的皱纹纪录了岁月的沧桑,教室里寂然无声。 此时,万般感触涌上学生的心头,童年夏夜的美好,那些动听的歌谣、童谣,如水月色

里母亲如玉石般的雕像一一从学生口中飞花溅玉般冲出。这一情感的激发,等于是引领着学

生再次投入了文本里,沐浴在月光下。心动了,触摸到心灵深处的是诗。“每当孙友田看到那

一轮明月,他会想起什么?”学生即刻拿起手中的笔,任自己的情感尽情流淌。 此处读写结合,既是对文章内容的延伸,又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篇二:月光启蒙说

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文是《月光启蒙》首先,我对本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7课。本课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以“文学的启蒙”为线索,凭借清新素雅的语言,创设诗情画意的农家月色情境,写了作者

孙友田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给他唱歌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使

他一颗混沌的童心变得豁然开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课文中歌谣

童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字里行

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读来感人至深。 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点在细读课文、品读朗读的基础上,增强体验,

体悟情感,我本次说课将围绕第二课时展开。

二、学情与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乐于探究、有思想,敢表达,勇于创新,品读和朗诵能力较强,语言表达

的愿望很强烈,对文本已具有一定的初读感知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

“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

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是学生对民谣民歌的感知与理解毕

竟有限,所以需要教师从旁指导。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特点及

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

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夏夜的柔美,能体会歌谣童谣

的韵律美以及浓郁如诗般的母爱。

3.情感目标:体会把握歌谣、童谣的内蕴美,学会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用“月

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这课时重点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我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

重点,其次,这课时难点是情感目标,我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读中感受歌谣、童谣的内

蕴美,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突破重点。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五年

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多种朗读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

于思考。《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

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在学法上我遵循“积极创造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

探究等方式展开,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了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

几步设计:

(一)创设情境,走进小院上课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看完课文插图,听我描绘插图。提问:“如果图上的小朋友是

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谈完之后,我出示第一段中心句:“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接着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夏夜的美妙。此时,我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录音,找出

文章中心句。这样辅以优美的画面、动情的音乐范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走进课

文中的情境,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一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愿

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更是贯彻落实《语文

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这个环节我分四步进行:找、读、说、议

(1)找: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歌谣童谣。

(2)读:设计了指名读、品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由学生读出所找的歌谣

童谣,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语句。

(3)说:让学生说说你由这些歌谣童谣所想象到的美景,学生说到哪句,我会根据学生

的回答突出相关语句。这一设计可以增强师生互动,提高了学习效率。

(4)议:让学生互相议论,试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以读一读、画一画、唱一唱的形式

表现出来。 我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

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回读文末语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

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

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之情。

(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

1.让学生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体现母亲智慧才华的语句并相机板书智慧。

2.感悟课文前一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 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这一句教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个别读,点拨“你已经知道这是体现了‘母亲的智慧才华’

那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并引导学生品读,激励再读,体会“芳香的音韵”的意思。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母亲用民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一颗混纯的童心豁

然开朗。” 这一句教学让学生读中谈体会,再次体会“母亲的智慧才华。”并相机板书混沌和

开朗。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阅

读质量。

最后回读“她让月光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让同学们谈谈体会,

并板书启迪 ,我认为这样设计既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以“回

读”这一形式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灵活性。

3.感悟课文后一部分请同学们继续找出文中体现“母亲的智慧才华”的语句,并分读、悟、品三步来体验感

悟,感情朗读。

(1)读:读文中句子

(2)悟:领悟两个问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母亲的智慧才华?”能谈谈你认为读得好

的经验吗?并配乐朗读,分角色读10—13小节。

(3)品:出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

的诗情”点拨学生品读。 我觉得这几步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

又加深了学生感悟,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升华理解,拓展延伸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议一议: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还可以给课文加个什么题目? 这

样设计既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师生合作分角色

朗读为全课又掀起了一个高潮,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性和灵活性,也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五、板书设计

从形式上看,作者和母亲都包括在这颗心中,说明他们的心紧紧相连,便于理解;从内

容上看,简洁明了,紧扣文意,母亲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了我,使我的混沌的心变得豁然开

朗,带我飞进诗歌的王国,这些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以及他对母亲的

爱,增强学生的情感体悟。以上是我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不足之处,请加以批评指正。篇三:《月光启蒙》

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

依”,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本课写了作者回忆自己

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歌、民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

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课文语言淳朴优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文章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篇课文的实际训练内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教材结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一下4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3.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

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引导体会母亲与月光的联系,初步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得到写作方法的

启蒙。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

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说教法、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多元的”,遵循新《课程标准》关于“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独特体验”的原则,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拟采用“读书指导法”“问题情境教学法”“练习

法”等教法,力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三学段的学生着重进行段的训练,通过段的理解、段的练习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五

年级的学生有意性、目的性逐渐发展起来,能较为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因此,在本篇的

课文教学中,我主要进行以下学法的指导:“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法”“归纳法”“查阅资料法”

“自主探究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突出重点,精读课文,通过具体地语言文字感受“月

光启蒙”,体会我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第一环节,

感受歌谣魅力。

首先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母亲唱了许多歌谣,课文中写了五首,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

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然后抓住要点点拨。之后,介绍民歌民谣的特点,让学生对民

歌童谣有进一步新的了解。

第二环节,感悟母亲吟唱的歌谣,感悟月光下的启蒙。 通过配不同形式的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来感受母亲的歌谣,通过放开让学生自主交流,探索启蒙的真正含义。另外,注重学生说话练习,创设情境(想象“我”依偎

在母亲怀里,听着母亲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听着听着,看着高深莫测的夜空,“我”

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呢?)最后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课题为什么叫“月光启蒙”呢?激励学生

畅所欲言,理解文章中心,升华感情。 第三环节,表达感激、怀念之情 。出示原文片段:“母亲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

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母亲失去了记忆,而

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提问:当孙友田看到那一轮明月,他会想起些什么呢? 让

学生展开想象补充,对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总结全文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第四环节,总结。说板书设计美妙月光启蒙 歌谣 神话 谜语母爱如月 情景交

融篇四:月光启蒙 说课稿月光启蒙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月光启蒙 》

一、整体分析说教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

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讲故事、唱童谣和猜谜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这是一篇语言训练、思想熏陶的好教材。

二、三位整合说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能联系上下

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从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的情景中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生难

忘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三、提炼优化说教法学法坚持“教为学服务”,坚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紧密结合

课文的特点,运用以下几种教法学法:感情朗读法、情景渲染法、圈划批注法、合作交流法

等。

四、联系实际说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作者资料和常熟本地童谣,读通全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版块推进说流程

篇三:听《月光启蒙》心得

听《月光启蒙》心得

今天观摩了张**老师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他精心设计课件,让学生在精心营造的情境中,阅读文字,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情感得到了升华。结合这课,谈一下我的听课心得。

1、张老师注重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所能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更确切的说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始终是站在一旁,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 “母亲的疼爱给了我多少温馨的回忆!母亲把歌谣伴着月光给了我,母亲用童谣、故事、谜语,把什么伴着月光给了我?” 简单的几句话,教师只是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并没有用自己的感受来左右学生的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所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是他们对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个性化的解读,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是最理想的。

2、强调以文为本,关注文本的深刻内涵。在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学习始终紧扣文本,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从“芳香的音韵” 体会到母亲为我吟唱歌谣时那甜美的音韵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引读)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通过“豁然开朗”这个词的理

解来感受母亲为我唱的那些歌谣给我带来的心灵上的震颤和启迪 ;母亲给我猜谜语,我却“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从这个“笑”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疼爱给了我多少温馨的回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完全来源于文本本身。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把握住了文本的内涵:月光启蒙,并感悟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3、以读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张老师让学生在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时,先让学生读给大家听,这时并不作具体的要求,但随着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碰撞,迸发火花时,教师及时地说“请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此时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在读时自然会更加地声情并茂。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这才是真正的以读为本。这样一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2015年4月15

相信《国学启蒙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国学启蒙读后感10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